登陆注册
14953700000341

第341章

会贞按:颍水入淮之口也。《颍水》篇但引《左传》称颍尾,此言与颍口会,补所未备。《通鉴》晋太元八年,秦王坚入寇,阳平公融等兵先至颍口,即此。东南径仓陵北,赵仓改苍陵,下增城字,云:《方舆纪要》,寿州西北有苍陵城。《魏书 地形志》云,寿春,故楚,有仓陵城是也。戴改、增同。会贞按:《寰宇记》引此作仓陵,无城字。而《北齐书 慕容俨》及《皮景和传》则称仓陵城,与《地形志》同。考《梁书 夏侯夔传》中大通六年,帅军人于苍陵,立堰。此见苍陵之始。又《陈书 樊毅传》作沧陵。证以《诗 王风 黍离》悠悠苍天《释文》,苍本作仓。《汉书 扬雄传 甘泉赋》东烛仓海,《文选》作沧,苍、仓、沧通用。惟《皮景和传》言城在淮北,与此淮水径北异,当误,在今寿州西南。又东北流径寿春县故城西,朱此上二十六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守敬按:《寰宇记》称此为西寿春县,引《寿春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秦及前秦为九江郡治,后汉属九江郡,魏、晋为淮南郡治。东晋改寿阳,宋、齐[见《齐志 注》。]曰睢阳,为南梁郡治。后魏复曰寿春,为淮南郡治。《寰宇记》秦县,在寿春县西四十里,又有故县,在县西一里。《一统志》,今寿州治。县即楚考烈王自陈徙此。守敬按:《汉志》文。《史记 楚世家》,考烈王二十二年,东徙寿春。楚先都陈,见《渠水》篇。秦始皇立九江郡,治此,兼得庐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守敬按:《汉志》,九江郡,秦置。王先谦曰,《江水注》,始皇二十四年置。《江水注》无之,乃全氏《汉志稽疑》说也。九江在寻阳南,界汉庐江、豫章二郡闲,二郡皆秦九江郡属地,故郦氏言兼得二郡地,以明郡名九江所由来。汉高帝四年为淮南国,孝武元狩六年复

为九江焉。会贞按:《汉志》文,六年作元年。据《史》、《汉表》当在元年,此六字误无疑。考高帝四年,更名淮南国,以封英布,武帝元狩元年,淮南王安国除,复故。文颖曰:《史记 货殖传》曰: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 、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是为三楚者也。赵云:案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师古曰,孟说是。会贞按:《汉书 高帝纪》颜《注》引文说,末句,郦氏意增。三楚详《囗水》篇。淮水又北,左合椒水。朱此八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水上承淮水,会贞按:李兆洛《凤台县志》,椒水即今之焦冈湖,今县西南五十里淮北岸鲁家沟,即《水经注》所称椒水上承淮水者也。东北流径城南,朱城讹作地,戴、赵改。会贞按:城在今凤台县西北四十余里焦冈湖西北之虎头冈西畔,遗迹犹存。又历其城东,亦谓之清水,东北流注于淮水,谓之清水口者也。朱也字作左合椒水焉五字。全云:五字羡文。[一四]戴改作是此水焉四字。赵改作也字。会贞按:今鲁家沟自凤台县西南,东北流注焦冈湖,又注燕湖,于县西入淮。

又东过寿春县北,肥水从县东北流注之。会贞按:《肥水》篇见后。

淮水于寿阳县西北,戴云:案晋孝武改寿春曰寿阳。会贞按:晋讳春改阳,[一五]详见《渐江》篇富春下。肥水从城北西入于淮,朱作从城而北入于淮,赵而改西,戴而上增西字。会贞按:皆非也。

《肥水注》,肥水西径寿春城北,西北注淮。是径城北,不径城西也。又《寰宇记》寿春县下,肥水经县北二里,又西入淮。亦一证。此当本作从城北西入于淮,传钞讹西为而,又错入北字下耳,今订。谓之肥口。会贞按:《肥水》篇肥水注淮是曰肥口。淮水又北,夏肥水注之。全云:《汉志》沛郡城父县,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此别是一水,与九江成德之肥水无与也。近《志》称肥水曰东肥,夏肥水曰西肥。会贞按:《阴沟水》篇之北肥水与夏肥东西相望,今谓之东肥河。成德之肥水在淮南,今谓之南肥河。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守敬按:沙水即狼汤渠,据《汉志》,狼汤渠至陈南入颍,而于自陈东出之水略之。此则《渠水》篇自陈东出之沙水也。《汉志》系夏肥水于城父,故郦氏谓夏肥承沙水于城父。《渠水》篇以夏肥承沙水为高陂,水东出夏肥,即高陂上流也。今西肥河源出鹿邑县西。右出东南流径城父县故城南,守敬按:楚有两城父,一已见《汝水》篇,一即此也。汉县属沛郡,后汉属汝南郡,魏属谯郡,晋因,后废。在今亳州东南七十九里。王莽之思善也。县故焦夷之地,守敬按:《左传 僖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杜《注》,焦今谯县。夷一名城父,今谯郡城父县。此当但言故夷地,因《左传》焦、夷连称而引之。《春秋左传 昭公九年》,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寔城父矣。[一六]守敬按:《传》寔作实,杜《注》同。矣字,郦氏意增。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守敬按:州来见下,据《注》,州来在淮北。孔《疏》以为在淮南,未审。盖州来在淮北,田则淮南北俱有,此但取其淮

北之田耳。伍举授许夷田。戴改夷作男。守敬按:非也。杜预曰:此时改城父为夷,故《传》寔之者也。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朱无此十五字,赵同,戴依《左传》增。言夷田在濮水西者也。守敬按:此句亦《注》文。《释例》楚地内,夷濮本陈地。《春秋 隐四年》杜《注》,濮,陈地水名。夷濮互见《潩水》篇。然则濮水即沙水之兼称,得夏肥之通目矣。守敬按:《渠水》篇 沙水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谓夷濮之水也。又于沙水东南径城父下,言一水东注,即濮水也。是以沙水为濮水矣。故此谓濮水即沙水之兼称。夏肥自沙水出,亦即濮水,故又谓得夏肥之通目也。汉桓帝永兴元年,封大将军梁冀孙桃为侯国者也。朱兴讹作寿。沈氏曰:是永兴二年。全、戴删者字。守敬按:见《后汉书 梁统传》。夏肥水自县,又东径思善县之故城南,汉章帝章和三年分城父立。守敬按:王莽改城父为思善,后汉城父复改名,而章帝又分置县,袭王莽之号也。后省,今亳州南八十里有古城集。夏肥水又东为高陂,守敬按:《元和志》,高陂在城父县南五十六里,周回四十三里,多鱼蚌菱芡之利。在今亳州东南。又东为大 陂。朱作天淙陂。赵同,而引《颍水注》作大 陂,以表异同。戴改大 。会贞按:《唐志》,下蔡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玉海》二十三引作大 。《方舆纪要》亦作大 ,则天淙字误无疑。《凤台县志》,在今县西北百五十里之黄家渡处,陂形大段尚存。水出分为二流,南为肥水,赵肥水上增夏字云:下鸡水又

会肥水亦增夏字。守敬按:郦氏 水,往往省字以示变化,似不必增。北为鸡陂。会贞按:《唐志》,下蔡西北八十里有鸡陂。即今凤台县西北百十里,跨湿泥河两岸之闻家陂。陂水源今出港河,古自大 出之源久绝。夏肥水东流,朱脱水字,戴、赵增。左合鸡水,水出鸡陂,东流为黄陂,朱无流字,赵同,戴增。守敬按:《唐志》,下蔡西北六十里有黄陂。在今凤台西北九十里,跨湿泥河上,地名岭子头,即陂遗址。又东南流,积为茅陂,守敬按:茅陂在今凤台县西北八十里,跨湿泥河两岸。又东为鸡水。会贞按:今有鸡沟湖在凤台县西北七十里,盖后世鸡水下流所汇也。《吕氏春秋》曰: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投之鸡水是也。守敬按:见《用民》篇。今本《吕氏春秋》作鸂水。《读书杂志 余编》云,《 书治要》引作投之溪水。《论衡 非相》篇,宋人有御马者,不进,刭而弃之沟中。沟与溪同类,则作溪者是也。溪、鸡形近而讹。郦氏因以为思善之鸡水,误矣。今本鸂字亦误。鸡水右会肥水朱右讹作又,赵同,戴改。守敬按:《魏书 任城王子嵩传》,萧衍将曹天宝屯于鸡口,盖鸡水入肥之口也。水自今凤台县西北,东南流,仍于县西北入西肥河。而乱流东注,俱入于淮。会贞按:今西肥河自鹿邑县东南流,经亳州、太和县、涡阳县、阜阳县、颍上县至凤阳县西北入淮。淮水又北径山硖中,谓之硖石。朱此十二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会贞按:《元和志》,硖石山在下蔡县西南六十里,对岸山上,筑二城以防津要。本此为

说。又云,硖石城,魏诸葛诞反,王昶据硖石以逼诞。晋太元八年,胡彬援寿春,既陷,退保硖石。皆即此城。今考梁尹明世屯东硖石,又赵祖悦袭魏西硖石,尤两岸山上结城之切证。至陈吴明彻军至硖口,克北岸城,南岸守者弃城走,乃东西变言南北耳。在今凤台县西北二十五里。西岸山上有马迹,世传淮南王乘马升僊所在也。今山之东南石上,有大小马迹一十余所,仍今存焉。会贞按:《肥水》篇八公山下, 安白日升天,践石皆陷,人马迹存。此硖石又云乘马升僊,马迹仍存,盖流俗所传异辞也。淮水又北径下蔡县故城东,守敬按:汉县属沛郡,后汉、魏属九江郡,魏因,晋属淮南郡,宋省,后魏复置,为下蔡郡治。今凤台县西北三十里下蔡镇。本州岛来之城也。守敬按:《汉志》下蔡,故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 季札始封延陵,后邑州来,故曰延州来矣。守敬按:张聪咸《左传杜注辨证》襄三十一年《传》,延州来季子,《注》,延州来,季札邑。昭二十七年《传》使延州来(季子),[一七]《注》,季子本封延陵,后复封州来。其《土地名》又云,延州来阙。此三说皆参错不合。按《礼 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郑《注》,季子让国,居延陵,因号焉。《春秋传》谓延陵,延州来。《正义》,《春秋传》谓延陵延州来,即此《经》,延陵即《左传》延州来,明是一也。检《传》言延州来季子凡三见,不云延陵。《礼 檀弓》、《公羊》、《史记 吴世家》、《汉书 地理志》皆云延陵,不云延州来,[一八]盖州来为吴语之发声也。陵、来又双声。郦元《水经注》以下蔡之州来城为延州来,殊谬。据《汉志》延陵在会稽毗陵,《晋志》毗陵郡有延陵县;《汉志》故州来国在沛郡下蔡,《晋志》

淮南郡有锺离县,故州来邑,风马牛不相及。《史记 索隐》、《元和志》皆沿郦氏之误。会贞按:《寰宇记》延陵县下,亦引顾野王云,吴自有延州来,此地先已封季子,非楚州来邑也。《春秋 哀公二年》,朱哀作襄,《笺》引《左传 哀公二年》云云。戴、赵改。蔡昭侯朱讹作成公。全云:是昭侯,其子乃成侯也,且蔡亦无称公者。戴改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也。守敬按:《史记 管蔡世家》是昭侯,而《集解》引宋忠曰,平侯徙下蔡,异。淮之东岸,又有一城,即下蔡新城也。朱脱即字,赵据《寰宇记》校引增,戴增同。[一九]会贞按:《凤台县志》,下蔡新城在县西北三十八里,淮河东岸,地名月河滩。《齐书》,建元三年,魏攻寿阳,垣崇祖击 之,恐魏人复寇淮北,乃徙下蔡戍于淮东,即此城也。[二〇]《寰宇记》、《舆地广记》但云梁大同中,于硖石山筑城以拒东魏,即今县城。胡氏《通鉴 注》引宋白同。《方舆纪要》引杜佑曰,梁于硖石山下筑城,以拒魏,即下蔡新城,皆误。梁所筑者硖石城,非下蔡城,自下蔡望硖石,正在西南,何云东岸乎?诸书皆未得之目验耳。二城对据,会贞按:此下蔡新旧二城对据,去硖石之城远矣,《注》 水甚明。翼带淮濆。淮水东径八公山北,朱脱公字,戴、赵增。会贞按:山见《肥水》篇。山上有老子庙。淮水历潘城南,置潘溪戍。戍东侧潘溪,吐川纳淮,更相引注。会贞按:《梁书 武帝纪》,普通五年,克魏潘溪,守者弃城走,即此所云潘城、潘溪戍也。潘溪即今凤台县东北境,滨淮北岸卢家湖地,有两溪南流,汇为湖。湖东南出注淮,淮涨则倒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圣御傲龙

    圣御傲龙

    他的未婚妻是拥有稀有血脉的天才,受万人敬仰,于万人之上!而他却是一个被人唾弃,经脉全断的废物。所以他觉得不应该耽误她,只身前去退婚。当所有人以为这婚约会很轻易退去时。却不曾想……
  • 蒂雅学院:甜蜜婚约

    蒂雅学院:甜蜜婚约

    本文是校园恋爱小说。男女主身心纯净。是宠文哦!一对1pk。作者娘想不出什么简介了。原谅我哦。
  • tfboys之夏日花火

    tfboys之夏日花火

    一个看似平凡的女孩,来到新城市,在火车上遇见了tfboys,让我们看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万物有灵之神试寻迹

    万物有灵之神试寻迹

    背景:赌王洛神遇刺,神奇穿越,然而真正的内幕却是神的试炼。执念:幼年出卖“自己”,只为求得他的一线生机。从今以后,我便是洛非,洛非既是我,我要替你活下去,创造那原属于你的一片辉煌!神迹:温润少年,面具掩面。收复神“灵”,修习阵法。在绝对的实力之上,空余内心的孤寂与绝对的残酷。所求:不需要世人的称赞,不需要逆天的神力……我只想知道,他,在哪里。
  • 牡蛎

    牡蛎

    陆文天是改革开放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浮躁狂傲,女人多多。他几乎无法让女人怀孕,可明珠却怀了他的孩子。几出几进豪宅,却在生产之夜被轰到大街上;明珠开美容院养孩子,却被陆的女人们设计陷害。只好带孩子回家乡,磨难中与残疾军人刘善生结婚。陆的市场被市场总监肖雅凡搞垮,肖临死之前告诉陆,罗莉在亲子鉴定中做了手脚。陆费力找到明珠母子重做,孩子被掉包了!倍受打击的陆去国外定居了。明珠下岗,夫患重病???历尽艰辛把孩子养大并考取北京一名牌大学,陆文天回国投资房地产,进而创办了陆氏集团。事业如日中天却患上了癌症,亲属们为继承大产业大打出手,陆投身慈善,却遇到了自己的儿子,继承陆氏集团,陆则因大气污染死于肺病。
  • 二十一度

    二十一度

    她喜欢他死去活来,他讨厌她从十八岁到二十八,三年的等待,只换来他在床上的一句贱女人。等他发现她在生命里不可替代时,她已经手放开。不把当年作笑谈,只取你如锦年华来换。
  • 妃入怀

    妃入怀

    穿越至此,不知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命中的劫数?!不管是命中注定,还是上天的捉弄;她欧阳琴即来此,就不会让自己碌碌无为的活着,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可她却不这么认为与其赖活还不如让生命终止;无论结局怎样,她都会扶手一搏,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必会有意义有价值的活着!
  • TFBOYS的瑾世年华

    TFBOYS的瑾世年华

    她和同龄人一样叛逆,时常逃课,染发,但成绩很好,当这样的一个坏女孩遇到tfboys的三个少年会有怎样的奇妙故事发生呢。一句“我喜欢你”换来是“对不起,我们不合适”一句“我等你”换来的是七年的守护。最后的结局究竟是怎样,是忧伤的离别,还是幸福的约定?未来的一切,谁都不知道。她会不会接受?会不会离开,会不会留下?也许在她离开之后,他就会遇到另一个适合他的女生了吧?
  • 重建门派

    重建门派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个月了,作为被神所选中的人来说,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我知道的只是我被神选中做了这个世界的一个末流中的末流门派的掌门,而神给与我的任务就是振兴这个传说中曾经出过仙人的门派。
  • 智慧绝学(天书悟语)

    智慧绝学(天书悟语)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纣愚而汤、武智;六国愚而秦智;楚愚而汉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举大则细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