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8300000012

第12章 四诊正法(5)

只是肝邪。有惊风风病目病之属。红色见如唇口。及三阴三阳上下。如马肝之色。死血之状者。心气绝死。若如橘红。马尾色者。只是心病。有怔忡及惊悸。夜卧不宁。白色见于鼻准及正面。如枯骨。及擦残汗粉者。为肺绝。丙丁日死。若如腻粉梅花白绵者。只是肺邪。咳嗽之病。有孝服之忧。黄色见于鼻。干燥若土偶之形。为脾气绝死。若如桂花杂以黑晕。只是脾病。饮食不快四支倦怠妻外家之累。

黑色见于耳。或轮廓内外。命门悬壁。若污水烟煤之状。为肾绝则死。若如蜘蛛网眼乌羽之泽者。只是肾虚火邪乘水之病。

凡望五色以知其病。如面青肝病。面赤心病。面黄脾病。面白肺病。面黑肾病。此知病之属也。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面青目青。

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凡望病患目睛不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出。气短促而冷者阴病也。病患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往能来。口鼻息长而皆长者阳病也。

病患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口鼻。三日中死。久病患耳目及颧骨赤者。五日死。病患目无精光。若土色。不受饮食。四日死。望病患两目 有黄色起者将愈。病患面目俱黄者不死。

病患面唇青黑者皆死。望健人及病患面如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闻声

闻其五音。以别其病。经云言而微。终日乃复言。此夺气也。中盛藏满。声如从室中言。此中气之湿也。困于暑汗。烦渴而喘静则多言。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病患五脏已夺。神明不守。声嘶者死。病患循衣缝谵语者不治。内伤饮食劳倦症。

不欲言。纵欲言之。声必怯弱低微。乃不足之验。外伤风寒证。言语必前轻而后重。其言高。

其声壮厉有力。乃有余之验也。

凡声嗄。其言响如从瓮中出。前轻而后重。高揭而有力。皆伤风气壅之验也。痰火咳嗽。久而声嘶哑有渐至不出声者。必死也。闻病患言语无力。甚不欲言。气难布息者内伤也。病患言语有力。动言不厌者。外伤也。病患阴阳俱绝。失错不能言者三日死。病患妄言错乱。及不能言不治。热病者可治。伤寒有狂言谵语。独语。郑声。及不能言不欲言。或狂谵不休。

皆有虚实之别。

愚按凡病将死之顷。必气促似喘。喉中曳锯。若有痰声。仅呼吸于人迎数寸之间。盖真阴绝于下孤阳脱于上而为魂飘魄坠。阴阳睽离之候。乃气短之极也。原夫气主命门。绾于右肾绝则繇肾及肝。繇肝及脾。繇脾及心。繇心及肺。至肺为宗气诸气之会。元气止此诸气冲合势盛作响。亦犹水风相激而成浪涌之声。水必风恬而浪始息。形因气散而响方绝。故人之生死。繇气之聚散理必然也。往往医于此际。误为火盛痰升。活络牛黄。促人快觅。攻痰定喘。无药不投。只速其死。良可慨已。又有当未死之先。或诊色脉之亏。治施救本。药投参附。至其不愈。垂亡作喘。遂归咎医师谓误服补气。致病家抱终身之恨。而医师蒙不白之冤。谁有明其为元气上脱。似喘非喘似痰非痰之绝症者乎。每见病中频服耗剂。临死而亦作喘。将归咎何物耶。岂知参附正纳气之要药。至病已入死法而不即死。留连旬月者。皆此药之力。人多不知也。又有无病而头目晕眩。喉声似喘。此为气虚暴症。必脉沉伏。

或细如缕。惟急投以大剂参附。亦有生者。若其六脉上脱。数滑洪大。或弦硬搏指。兼以眼合口开。手散遗尿。汗泄息粗。面赤如妆。有呼无吸。肉眼顿陷。肢体厥冷。则不治矣。又有暴厥不省人事。喉息无声者少待气复自苏。切勿扰动此为劳极或因盛怒中气不升所致非元气绝候也。又有肺伤风寒。痰壅作喘。或牙关紧闭。倘脉症相合。惟投以开关散苏合牛黄丸疏痰顺气之属。多有得愈者。又有真气久虚。无病暴死。其喉息无声者。此盖非邪。乃气尽自绝也。如此闻声之诊。不可不详辨也。

问证

经曰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然后各切循其脉。又曰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作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形躯。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漉漉然时警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良工所失。不知病情。

又曰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

又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慎之至也。又云凡诊病者必问饮食起居。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真气。又云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诊寸口。何病能中。

凡百病问其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气有余。乃气病而血不病也。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乃血病而气不病也。

问其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

问其昼则恶寒。夜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分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也。当亟泻其阴。峻补其阳。

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病名阴阳交变。阴阳交变者死矣。闭户塞牖。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甲乙经云所问病者问所思何也。所惧何也。所欲何也。所疑何也。问之要察阴阳之虚实。辨脏腑之寒热。疾病所生。不离阴阳脏腑寒热虚实。辨之分明。治无误矣。

难经云问病欲得寒。欲见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温。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

东垣内外伤辨问其发热恶寒。寒热间作。蒸蒸燥热。发于肌肉之间者内伤也。发热恶寒。寒热并作。怫怫发热皮毛之上者外感也。问其口不知味。饮食不下。手足不和。两胁俱热者内伤证也。问其饮食知味。腹中和。二便如常。筋骨疼痛。不能动摇。非扶不起。外感证也。

问其恶风居露地。大漫风起。却不知恶。惟恶窗隙些小贼风。是内伤证也。问其鼻流清涕。

头痛自汗。间而有之。鼻中气短少气不足以息。怯不欲言。乃内伤证也。问其小便频数而不渴。初以劳役得之。食少小便黄赤。大便尝难。或涩或结。或虚。坐常有些少如痢非痢。或泻黄糜。或溏泄。或结而不通。皆内伤证也。问其心下痞。或胸中闭塞。如刀割之痛。二者亦互作而不并出。有时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痛。四肢不收。无力以动。而懒倦嗜卧。皆内伤证也。问其脐下相火之气。直上冲胸而不可遏。其气无息。甚则高喘。皆内伤证也。问其头痛。常常有之而不间者外伤也。问其痛积不移者血痛。走痛不常者气病也。问其痛处按之而已者虚病。按之而痛愈甚者实病。问其走注则为风。拘挛则为寒。烦渴则为暑。重涩则为湿。或好于善淫。或触于惊恐。或伤于饮食。或深居简出而受暑。皆为受病之因。所以贵于问也。

女科产后先问坐草难易。恶露多少。饮食迟早。生子存亡。有形伤血伤之不同。补气补血之各异。饮食不节宜调中。生子不存宜开郁。问其所欲。以知其病。如欲热者知为寒。欲冷者知为热。如好静恶动者知其为虚。烦躁不宁者知其为实。恶食知伤食。恶风知伤风。好食甘为脾虚。好食辛为肺病。好食酸为肝病。好食咸为肾弱。嗜食苦为心病。此皆顺应而易治。

若乃心病爱咸。肺伤欲苦。脾弱喜酸。肝病好辣。肾衰嗜甘。此为逆候。病轻必危。危者必死。治得其法。服药预防可回生。

昔有人病喉痛。诸医不效。一医问其平日好食斑鸠。乃知鸠食半夏苗而贻毒。治以生姜愈。

唐汝正治小儿风热。通身俱愈。惟头顶不痊。问其因乳母好热酒。知其贻毒本方。倍用葛根黄连而愈。

治法大要

愚按张通一先生曰∶治有逆从者以病有微甚。病有微甚者以证有真假也。寒热有真假。

治法亦有真假。真者正治。治之无难。假者反治。乃为难耳。如寒热之有真假者。真寒则脉沉而细。或沉而迟。为厥逆。为呕吐。为腹痛。为餐泄下利。为小便清频。即有发热。必欲得衣此浮热在外而沉寒。在内也。真热则脉有力而数。滑大而实。为烦躁喘满。为音声壮厉。或大便秘结。或小利赤涩。或发热掀衣或胀疼热渴。此皆真病真寒者。宜温其寒真热者。直解其热是。皆正治者也。假寒者。阳证似阴火极似水也。外虽寒而内则热。脉数而有力。或沉而鼓击。或身寒恶衣。或便热秘结。或烦渴引饮。或肠垢臭秽。此则恶寒非寒明是热证所谓热极反兼寒化亦曰阳盛隔阴也。假热者阴证似阳水极似火也。外虽热而内则寒。脉微而弱。

或数而虚。或浮大无根。或弦芤断续。身虽炽热而神则静。语虽谵妄而声则微。或虚狂起倒。

而禁之即止。或蚊迹发斑。浅红细碎。或喜冷水而所用不多。或舌苔面赤。而衣被不撤。或小水多利。或大便不结。此则恶热非热明是寒证所谓寒极反兼热化亦曰阴盛隔阳也。此皆假病假寒者清其内热内清则浮热退舍矣。假热者温其真阳中温则虚火归原矣。是当从治也。又如虚实之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不易之法也。然至虚有盛候则为假实矣。大实有羸状则为假虚矣。总之虚者正气虚也。为色惨神疲。为神衰气怯。或自汗不收。或二便失禁。或梦寐精滑。或呕吐隔塞。或病久攻多。或气短如喘。或劳伤过度。或暴困失志。虽外证似实。而脉弱无神者。皆虚证之。当补也。实者邪气实也。或外闭于经络。或内结于脏腑。或气壅而不行。或血流而凝滞。必脉病俱盛者。乃实证之当攻也。然而虚实之间最多疑似有不可不辨其真耳。如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虚实之大法也。设有人焉正已夺而邪方盛者将顾其正而补之乎。抑先其邪而攻之乎。见有不的。生死系之。此所以宜慎也。夫正者本也。邪者标也。若正气既虚。则邪气虽盛。亦不可攻。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呼吸虚生。则措手无及。故治虚邪者当先顾正气正气存则不致于害且补中自有攻意。盖补阴即所以攻热。补阳即所以攻寒。世未有正气复而邪不退者。亦未有正气竭而命不倾者。如必不得已。亦当酌量缓急。暂从权宜。从多从少。寓战于守。斯可矣。此治虚之道也。若正气无损者邪气虽微。自不宜补。盖补之则正无预而邪反盛。适足以藉寇兵而资盗粮。故治实证者当直去其邪。邪去则身安。但法贵专精。便臻速效。此治实之道也。要之能胜攻者方是实证。实者可攻。何虑之有。不能胜攻者便是虚证气去不返。可不寒心。此邪正之本末有不可不知也。惟是假虚之证不多见。而假实之证最多也。假寒之证不难治。而假热之治多。误也然实者多热。虚者多寒。如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故实能受寒。而余续之曰。气不足便是寒故虚能受热。世有不明真假标本。而曰知医者余则未敢许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你好,离璃

    你好,离璃

    5年前的悲剧,让王语若远走他乡。5年里,她将伤痛深埋在心底,而后,依旧带着伤痛回归。当真相浮现,当伤痛抚平,回首望去,原来他们从未分离。
  • 依米花般爱如瞬

    依米花般爱如瞬

    如果我们的爱情像依米花一般,转瞬即逝,那么就让我们的爱情在那一瞬间绚烂。“洛涵,你回来好不好,我还是那个林盛阳。”
  • 网瘾美少女:尸王的甜点

    网瘾美少女:尸王的甜点

    在一次直播中,女主播唐笑笑误入大型末世游戏……丧尸,一枪爆头,小人,两枪毙命。可谁能告诉她,眼前突然出现一个浑身散发着冷气的美男子该怎么办?什么?他是尸王?打不过他,那……那她色诱好了。骑在尸王身上,本以为又一次色诱失败的唐笑笑无辜的眨了眨眼“大王?”突然,大王一个翻身,“怎么办,这回我想要吃掉你了呢。”ps:先出来的不是男主啊,站队需谨慎!
  • 这个大叔不死人

    这个大叔不死人

    她,十八岁,爱上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告诉她,他活了多少个世纪,只为找到她!她笑他,以为他在唬她,直到一场意外的来临……当萝莉爱上千年大叔,当千年大叔身旁美人如云,故事会怎么续写……
  • 重生之一世傲骨

    重生之一世傲骨

    结婚三年,她才发现温柔情深的丈夫其实是一匹披着伪装的豺狼。为了得到沈氏集团,他害死了她的父母,绑架了她的弟弟,现在连她也不放过。看着丈夫冷笑着让人挖掉她的眼睛打断双腿,她握着化验单的手在止不住地颤抖着。她本想着和他分享怀孕的喜悦,却不想撞见的是他撕下伪善面具后的狼子野心。带着满腔的憎恨和懊悔,她重生回到了十年前。和前世不一样的,是此时才十九岁的她肚中竟然多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宝宝。一个在前世被无数人崇拜仰慕用帝王来形容的高贵男人,却意外地出现在她面前,与她纠缠不休。明明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何总是用那种可怜兮兮的委屈眼神满是控诉地看着她?当人生又一次轮回,再次遇上前世的渣男,她定要让将前世遭受的磨难千百倍还之!
  • 女扮男装:傲娇GIRL来耍帅

    女扮男装:傲娇GIRL来耍帅

    拜托,本王玄墨阳是何人也?女儿身又怎样?照样把你驯得服服帖帖!照样把女生帅的流一脸血!照样称王称霸!哼唧~~“What?你一个长得比西施杨贵妃还漂亮的BOY就像驯服本王我?下辈子吧!”某女一脸傲娇看着旁边的BOY,却没发现某男的嘴角路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对于男主,只能透露,是个心机BOY】
  • 傲娇王妃:王爷请冷静

    傲娇王妃:王爷请冷静

    想她堂堂李微,来了个狗血穿越穿越就算了,这是哪里啊?自己还是个废柴?!
  • 东方钞票恋再帐

    东方钞票恋再帐

    不好意思。可否,听我说一个故事呢?我会尽量简短地说,这个故事并不长,也并不复杂,而且也即将和你有关——所以,为了能够让那天到来的时候,不必过于唐突和仓促,也不会过多地剥夺你的日常生活,能够听我说吗?我想再多留下一些力量,即使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但我的时间不多了。那是另一个世界,不,那是我的世界,名为幻想乡的土地上即将发生的事情。
  • 汉宫浮沉:王娡传

    汉宫浮沉:王娡传

    她,因一句预言,抛夫弃女,入侍东宫;她,承生母之志,扶持兄长,重振母族;她这一生,机关算尽、步步心机、终登后位;她这一生,爱人防她、儿女恨她,死生孤独;她负了爱人,她负了妹妹,负了朋友,负了自己。她是王娡,是孝景皇后,是大汉宫中最显贵的女人。
  • 记得我曾吻过你

    记得我曾吻过你

    她,苏曼,一名普通医学系大二学生,父亲早逝,母亲多病,还有小她十岁的弟弟嗷嗷待哺,168的完美女神身高,内心却被她精灵古怪的弟弟逼成了女汉,她要强,终于考上一流大学,就在他以为生活就这样平淡无波的过下去时,他,她竟然误打误撞在一次人体解剖实验中穿越到了古代,他的魂魄进到了另一个女人苏清含的身体,她不甘如此命运,在一路跌跌撞撞逆袭时竟招惹了莫家王爷,两人被阴差阳错成了亲,谁知堂堂王爷有怪病:跟人接吻后会抽搐,天!要不要这么搞笑??莫少容大少爷,您真以为您是都敏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