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300000005

第5章

曹颖甫曰:世之论者动称温病无主方,而伤寒论一书几疑为专治伤寒而设。不知越人言伤寒有五,温病即在其中。今姜生能于大论中发明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之主方,真能发前人所未发。盖葛根汤证与伤寒不同者,原以津液不足之故,故于桂枝汤中加麻黄而君葛根。中风证而津液不足者即用桂枝汤本方而加葛根。太阳标热内陷而下利者即用葛根芩连汤,以清热生津为主。盖人体中水分多于血分,则易从寒化,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血分多于水分,则易从热化,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寒化者,伤寒不愈,寖成痰饮,虽天时转阳,犹宜小青龙汤。从热化者,中风误治即成热病,为其津液少也。即此意以求之,则葛根为太阳温病主药,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主方,不益可信乎?

白虎汤证其一

住三角街梅寄里屠人吴某之室,病起四五日,脉大身热,大汗,不谵语,不头痛,惟口中大渴。时方初夏,思食西瓜,家人不敢以应,乃延予诊。予曰:此白虎汤证也。随书方如下:生石膏一两肥知母八钱生甘草三钱洋参一钱粳米一小杯服后,渴稍解。知药不误,明日再服原方。至第三日,仍如是,惟较初诊时略安,本拟用犀角地黄汤,以其家寒,仍以白虎原剂,增石膏至二两,加赤芍一两,丹皮一两,生地一两,大小蓟五钱,并令买西瓜与食,二剂略安,五剂全愈。

【按】本案方原为白虎加人参汤,却标作白虎汤证者,盖为求说解便利,示学者以大范故耳。石膏所以清热,人参所以养阴,养阴所以佐清热之不逮,同属于里,非若白虎加桂枝汤,桂枝加大黄汤之兼有表里者,故今姑一并及之。后人于白虎汤中加元参生地麦冬之属,即是人参之变味,不足异也。

白虎汤证其二

江阴缪姓女,予族侄子良妇也,自江阴来上海,居小西门寓所,偶受风寒,恶风自汗,脉浮,两太阳穴痛,投以轻剂桂枝汤,计桂枝二钱,芍药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二片,大枣三枚。汗出,头痛差,寒热亦止。不料一日后,忽又发热,脉转大,身烦乱,因与白虎汤。

生石膏八钱知母五钱生草三钱粳米一撮服后,病如故。次日,又服白虎汤,孰知身热更高,烦躁更甚,大渴引饮,汗出如浆。又增重药量,为石膏二两,知母一两,生草五钱,梗米二杯,并加鲜生地二两,天花粉一两,大小蓟各五钱,丹皮五钱。令以大锅煎汁,口渴即饮。共饮三大碗,神志略清,头不痛,壮热退,并能自起大小便。尽剂后,烦躁亦安,口渴大减。翌日停服,至第三日,热又发,且加剧,周身骨节疼痛,思饮冰凉之品,夜中令其子取自来水饮之,尽一桶。因思此证乍发乍止,发则加剧,热又不退,证大可疑。适余子湘人在,曰,论证情,确系白虎,其势盛,则用药亦宜加重。第就白虎汤原方,加石膏至八两,余仍其旧。仍以大锅煎汁冷饮。服后,大汗如注,湿透衣襟,诸恙悉除,不复发。惟大便不行,用麻仁丸二钱,芒硝汤送下,一剂而瘥。

【按】白虎汤证有由直中天时之热而起者,有由自身积热而起者,若前案所引是也。有非直起于热,而由寒化热者,即由桂枝汤证转为白虎汤证者,若本案所言是也。仲圣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即由寒化热之明证。本条之意若曰:有患桂枝汤证者于此,医者认证不误,予以桂枝汤。服汤已,应热退病除,但病者忽大汗出后,反大烦渴不解,脉且转为洪大。是盖其人素有蕴热,因药引起,或药量过剂所致,但勿惧,可以白虎加人参汤一剂愈之。其属有蕴热者可以顺便除之,其属药量过剂者,此即补救祛也。本条即示桂枝汤证化为白虎汤证之一例。

人多以桂枝麻黄二汤齐称,我今且撇开麻黄,而以白虎合桂枝二汤并论之。余曰桂枝汤为温和肠胃(若以其重要言,当曰胃肠)之方,白虎汤则为凉和肠胃之方。桂枝证之肠胃失之过寒,故当温之,温之则能和。白虎证之肠胃失之过热,故当凉之,凉之则亦能和。和者,平也,犹今人所谓水平,或标准也。失此标准则病,故曰太过等于不及,犹言其病一也。桂枝汤证肠胃之虚寒,或由于病者素体积弱使然,或由于偶受风寒使然,或更合二因而兼有之。白虎汤证肠胃之实热,容吾重复言之,或由于病者素体积热使然,或由于由寒化热使然,或竟由直受热邪使然,或竟合诸因而兼有之。来路不一,证状参差,而医者予以方,求其和则同。方药不一,而方意则同。桂枝汤有桂芍以激血,生姜以止呕,同是温胃。白虎汤之石膏知母同是凉胃。大枣免胃液之伤,粳米求胃津之凝。余下甘草一味,同是和肠,防其下传。两相对勘,一无遁形。

吾师治白虎汤证之直起于热者,用白虎汤,治白虎汤证之由寒化热者,亦用白虎汤。无所谓伤寒,无所渭温热,是乃仲圣之正传。乃温热家硬欲分伤寒温热为尔我彼此,明由寒化热者是伤寒,由热直起者是温热。然则治伤寒之白虎汤证用白虎汤,治温热之白虎汤证,曷不用其他神汤妙药,而终不脱石膏知母耶?是故温热伤寒之争,甚无谓也。

白虎汤证其三(附列门人治验)

友人郁祖安君之女公子,方三龄,患消渴病。每夜须大饮十余次,每饮且二大杯,勿与之,则吵闹不休,小便之多亦如之,大便不行,脉数,别无所苦。时方炎夏,尝受治于某保险公司之西医,盖友人也。

逐日用灌肠法,大便方下,否则不下。医诫勿与多饮,此乃事实上所绝不可能者。累治多日,迄无一效。余诊之,曰:是白虎汤证也。方与:生石膏四钱知母二钱生草钱半粳米一撮加其他生津止渴之品,如洋参花粉茅根之属,五剂而病痊。顾余热未楚,孩又不肯服药,遂止服。越五日,旧恙复发,仍与原方加减,连服十五日,方告全愈,口不渴,而二便如常。先后计服石膏达半斤之谱。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一

鍾右住圣母院路初诊十一月初三日伤寒七日,发热无汗,微恶寒,一身尽疼,咯痰不畅,肺气闭塞使然也。痰色黄,中已化热,宜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浮萍。

净麻黄三钱光杏仁五钱生石膏四钱青黛四分司打生草三钱浮萍三钱

【按】据史惠甫师兄言,钟姓少妇先因外出探望其父病,心滋优戚,归途白雪纷飞,到家即病。曾经中西医师杂治未痊,又因身怀六甲,家人忧俱万分。耳师名,叩请出诊,惠甫兄随侍焉。初诊时,病者面赤气喘,频频呼痛,脸都尤甚,按脉浮紧。师谓此证易治,不足忧,径疏本方。

二诊十一月初四日昨进麻杏甘石汤加浮萍,汗泄而热稍除,惟咳嗽咯痰不畅,引胸腹而俱痛,脉仍浮紧,仍宜前法以泄之。

净麻黄三钱五分生甘草二钱生石膏六钱薄荷末一钱同打光杏仁四钱苦桔梗五钱生薏仁一两中川朴二钱苏叶五钱

【按】据史惠甫兄言,二诊时患者已能与师对语,神情爽适,不若初诊时之但呼痛矣。稔知服药后,微汗出,一身尽疼者悉除。惟于咳嗽时,胸腹部尚觉牵痛耳。师谓本可一剂全愈,适值天时阴雨,故稍缠绵,乃加苡仁、厚朴、苏叶等与之。

自服第二方后,又出微汗,身热全除,但胸背腹部尚有微痛,游移不居。又越一日,病乃全瘥,起床如常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二

冯衡荪嵩山路萼庐帐房十月廿九日始而恶寒,发热,无汗,一身尽痛。

发热必在暮夜,其病属营,而恶寒发热无汗,则其病属卫,加以咳而咽痛,当由肺热为表寒所束,正以开表为宜。

净麻黄三钱光杏仁四钱生石膏五钱青黛四分同打生甘草二钱浮萍三钱

【按】本案脉案中所谓营卫,盖本《内经》营气夜行于阳,昼行于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之说。余则谓本案乃麻黄汤证化热而为麻杏石甘汤证耳。

观其恶寒发热无汗身疼,非麻黄汤证而何?观其咳而咽痛,非由寒邪化热,热邪灼津而何?方依证转,病随药除。

桂枝汤证,或以服药故,或以病能自然传变故,可一变而为白虎汤证。同理,麻黄汤证可一变而为麻杏石甘汤证。此可证之以大论。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言本属麻黄汤证,予麻黄汤发汗,孰知药剂太重,竟致肺部转热,虽汗出,而仍喘。浅人无知,见无汗变为有汗,疑麻黄汤证转为桂枝汤证。初不知身无大热,热反聚于肺藏,而肺藏之邪,并非传于肠胃也。经文俱在,可以覆按。

余前谓白虎汤为桂枝汤之反面,今当续曰,麻杏甘石汤为麻黄汤之反面。此说当更易明了。何者?二汤中三味相同,所异者,一为桂枝,一为石膏。而后知麻黄汤证为寒实,麻杏甘石汤证为热实。攻实虽同,寒热不一。麻黄汤证有喘,麻杏甘石汤证亦有喘。其喘虽同,而其喘之因不一。喘为肺闭,而其所以闭之因不一。人当健时,肺都寒温调匀,启阖合度,无所谓闭。及其受寒,则闭,受热,则亦闭。闭者当开,故均用麻杏以开之,甘草以和之,而以桂枝石膏治其原。于是因寒而闭者开,因热而闭者亦开,仲圣制方之旨,于焉大明!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三(附列门人治验)

前年三月间,朱锡基家一女婢病发热,请诊洽。予轻剂透发,次日热更甚,未见疹点。续与透发,三日病加剧,群指谓猩红热,当急送传染病医院受治。锡基之房东尤恐惧,怂恿最力。锡基不能决,请予毅然用方。予允之。细察病者痧已发而不畅,咽喉肿痛,有白腐意,喘声大作,呼吸困难不堪,咯痰不出,身热胸闷,目不能张视,烦躁不得眠,此实烂喉痧之危候,当与:净麻黄钱半生石膏五钱光杏仁四钱生草一钱略加芦根竹茹蝉衣蚤休等,透发清热化痰之品。服后,即得安睡,痧齐发而明,喉痛渐除。续与调理,三日全愈。事后婢女叩谢曰,前我病剧之时,服药(指本方)之后,凉爽万分,不知如何快适云。

【按】夫麻疹以透净为吉,内伏为凶,尽人所知也。而透之之法却有辨别。

盖痧毒内伏,须随汗液乃能外出。而汗液寄汗腺之内,须随身热乃能外泌。故痧前之身热乃应有之现象。惟此种身热亦有一定之标准,过低固不可,过高亦不佳。

事实上过高者少,过低者多。故用药宜偏于温,万不可滥用凉剂以遏之。及痧毒正发之时,小儿身热往往过度,与未发前成反比。不知身热过重又妨痧毒之外透。

此时热迫肺部则喘急,热蒸汗腺则汗出,热灼心君则神昏,热熏痰浊则干咳,此为麻杏甘石之的证,重剂投之,百发百中,又岂平淡之药所能及哉?疹病之兼喉病者,中医谓之烂喉痧,西医称之曰猩红热。丁甘仁先生擅治此病,其治法大意,略曰喉痧当以痧为本,以喉为标,但求痧透,则喉自愈,可谓要言不繁。而本汤之治喉痧所以得特效者,即此故也。

本汤条文曰:发汗后(又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云云。而或者欲易之为无汗而喘,大热者。不知麻黄汤证,由或未发热进为发热,其证势为由郁而发。麻杏甘石汤证,由身大热转为身无大热,其证势为由表入里。惟其逐渐由表入里,由寒化热,故无汗渐转为汗出。独其喘则必不除。然后知热喘二字实为本汤之主证。得此一隅,庶几三反。而经文何必涂改之耶!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四(附列门人治验)

王左乳蛾双发,红肿疼痛,妨于咽饮,身热,微微恶风,二便尚自可,脉微数,舌微绛,宜辛凉甘润法。

薄荷一钱后下杏仁三钱连翘二钱象贝三钱桑叶二钱生草钱半赤芍二钱蝉衣一钱僵蚕三钱炙桔梗一钱马勃八分牛蒡二钱活芦根一尺去节另用玉钥匙吹喉中

【按】当九十月燥气当令之时,喉病常多,其轻者但觉喉中梗梗然仿于咽饮,其略重者则咽喉两关发为乳蛾,红肿如桃。西医称此为扁挑腺肿,但须照上列方随意加减,可以一剂知,二剂已。蛾退之后,悉如常态。至若乳蛾渐由红种而化白腐,或生白点,可加玄参一味以治之,其效如神。若更由白腐而化脓,乃可用刺法,使脓出亦愈。然使早用辛凉甘润,必不至如此地步,此辛凉甘润法之所以可贵也。

有一派喉科医生治喉,喜用苦寒之药,如板蓝根、川连、地丁、人中黄之属。服后,虽可暂折邪气,每致郁而不宣,牵延时日,甚或转变重症,至堪危虑。凡患乳蛾因服苦寒药不解,续进辛凉甘润药者,则见效必较缓,甚或初剂二剂竟毫不见效,余试之屡矣。又有一派医生治喉,喜用重腻育阴之药,如生地、麦冬、石斛、沙参之属,竟重用至八钱一两者。以此治乳娥,亦不能速愈。友人谢君维岐籍隶吴县,患喉痛小恙,名医与以育阴重剂,多费而少效。余卒用辛凉轻剂,一服见功,二服全愈,此辛凉甘润法之所以可贵也。辛凉甘润乃仲圣大法,温热家不过伸言之耳。

同类推荐
  • 瓜庐集

    瓜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应法经

    佛说应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微仙君功过格

    太微仙君功过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Shakespearian Sonnets

    The Shakespearian Sonne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征事迹

    北征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相公,谈个恋爱呗

    相公,谈个恋爱呗

    什么嘛,人家穿越好歹还货车撞一下啥的,怎么到了她这儿就直接睡着睡着就过去了?!还有啊,那个谁谁谁怎么躺在她床上,不知道私闯民宅是犯法的吗?!哎不对,这人咋这么好看嘞?某男嫌弃的看了一眼犯花痴的某女:“娘子,你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 世诺

    世诺

    怀着诅咒之血的小少爷突遭灭门之祸,自己也濒临死亡;怀着神秘碎玉的小偷在濒临死亡之际,碎玉携其灵魂遁入虚空;当小偷与小少爷两个灵魂在小少爷残破的身体里相遇时,小偷承诺助其报家仇之后便得到了小少爷的身体。故事从此也就开始了。
  • 炎白同人文——七世情劫

    炎白同人文——七世情劫

    七世情劫,七首歌曲,从古到今,时光荏苒,炎白历经六世沧桑,终成眷属(←_←什么鬼)HE,文风轻松,剧情向,伏笔略多,文笔小学狗,不喜勿喷(为啥觉得根本没人看呢…扶额)周五到周日每天两更,一更1000字左右(真的只是因为初二狗没空)莫嫌更慢√
  • 情生以南

    情生以南

    爱情,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目光。管止深是家族争斗中的成功上位者,尽握金钱与地位。他在这座北方城市再见到她时,脑海中自动生成有关她的词句:22岁,A大中文系四年级的女学生,温和懂事,他的小妻子。不料,纨绔子弟方默川彼时已经爱上她,做了感情中的上位者。情场暗战,谁在摆局?谁在执棋?……他如同她走出大学校门遇到的那些跌撞,难以招架。阿年始终在爱情的这条路上前进、转弯,你有在深夜里痛哭过吗?不由自己过吗?唇上烟,心底事,深爱那年,蓦然回首,伤透还未透;而这所谓戒不掉的,只是她在青涩抵抗,他在擒获拿捏的,一场宿命繁华。已出版·已完结
  • tfboys之跆拳道学院

    tfboys之跆拳道学院

    三个16岁跆拳道少女宗师被父母从韩国叫回来上学还是跆拳道学院?有一天他们遇到了学院里的校草竟然被校花嘲讽她们参加了校花选拔赛把当任校花给挤了下去可是为什么那三位校草却开始缠着她们了?(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女配逆袭手札

    女配逆袭手札

    她叫夏微凉,她外冷内热,她自问一生不曾亏待过任何人,却死得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她的死敌大权在握,她冷眼看着,最终发现自己原来不过是一本书的产物,俗称女配。那个系统告诉她说,她帮忙做任务,便允她重生一世。她毫不犹豫的应下。而,最后的最后,她发现一切远没有表面上的这么简单,真相远比她想象的要心酸。【简单概括:被害的假正经女配遇上了系统,从此走上了虐虚伪女主的风光路】
  • 笙死铭

    笙死铭

    天地未分之初,六界尚为一体,各种气息纷杂交融。待天地开,六界归,恍似一片盛景之时,却不知从何飘来一声喟叹:“千百年后,此间必逢大劫。”随之,一枚水晶骨骰陷落人界。水晶骨骰分六面。天、人、冥、灵、魔各占其一,余下一面是独属上古遗女的……混沌王界。她名唤颜笙,自小被遗弃,独自在污浊的世间摸爬滚打,却从他那里得到了生命中为数不多的温暖。本以为会一直这样享受着世间的细碎美好,却终不敌,世事难料。容颜姣好的女子冷了本如花的笑靥,清脆而又决绝的声音在空气中荡起不大不小的涟漪:“我警告过你,别想阻止我——你也阻止不了我。”温润如玉的男子露出以往宠溺的笑容:“那,便如你所愿。”本应千年连理,何故遍体鳞伤。
  • 血咒星神

    血咒星神

    星废星运凭谁定,谁可逆天改运命?定乾定坤测祸福,我命由我不由天!修炼皆从修心始,行运必先行动来。叱咤星际风云起,血咒灭尽诸星神!天灾元年,末世之战,正邪交锋,银河破碎,星空尽毁,生灵近灭、、、数千千星年之后,宇宙生机从毁灭中渐渐恢复、、、
  • 伊染年华泪蹒跚

    伊染年华泪蹒跚

    她和他小时候便由家里人定下娃娃亲,他也发誓要照顾她一辈子,可是,一场突变,破坏了她的幸福生活。她被迫流亡,十几年了,她都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但一想到他,她便不允许自己死去,即便经过十几年,时光早已冲淡了记忆中他的模样,但她还是坚信也有预感,他们还会再见面。她离去后的十几年,他也过的不太好。他的家人一直在找她,他也每天派人出去找。十几年了,她都毫无音讯。时光冲淡了她的模样,但那两个字却深深的刻在他的脑海中。长大之后,他越来越强,只希望可以找到她的踪影。可是,命运仿佛跟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 心巫心

    心巫心

    仙道掌控,全力培育收割资源;魔道掠夺,攻伐破灭恒沙世界;佛道维安,镇压降伏间谍逆党……盘古的后裔,巫族的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