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300000021

第21章

【按】战而汗出,是为战汗。若本案之战汗,是阳明之战汗也。大论曰:凡柴胡汤病证,而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是少阳之战汗也。又曰: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是太阳之战汗也。粗观之,似三阳皆有战汗。试问病人何以欲汗?曰:假此以逐邪耳。设其人正气充实,受邪不重,又得药力以助之,则濈然汗出,了无烦苦。设不假药力之助,但凭正气与邪相搏,则其人略有烦苦矣。故大论曰: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设其人正气虚弱,邪气充实,即使得药力之助,亦必须鼓额懔栗,努力挣扎,方能得汗,而其外表不仅为烦,甚当为战矣。故大论又曰: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生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本条词句重叠,不类仲圣口吻,然而说理至精,可以奉信。抑余尤有说焉,伸之如下:

凡汗出而愈,属于太阳病居多,属于少阳病次之,属于阳明病者尠。夫太阳之战汗,原不足以为异。少阳病服柴胡汤已,其濈然或战而汗出解者,或亦有太阳之邪错杂于其间也。至本案阳明病之战汗,亦无非旧日太阳或少阳之宿邪,寄于肌表三焦,医者不能善为汗解,及其病已转为阳明,则液灼不能化汗,医更无暇及之。及其后,阳明病愈,阴液少复,病者自己之正气欲除久伏之宿邪,故不得已出于一战耳。由是观之,谓本案曰阳明之战汗者,特就其近病而言之耳,犹非至通之论也。

战汗者,破釜沉舟,背城借一之谓也。战而胜,则生。不胜,则死。一战不决,则再三战,以求其果。盖久病之后,正气不堪病魔之缠扰,故宁与一决雌雄,以判胜负。是故战汗乃生死之枢机,阴阳所从分,医者病家,当共深晓,爰录三则,以为参考。

《伤寒证治明条》云:凡伤寒疫病战汗者,病人忽身寒鼓颔战栗,急与姜米汤热饮,以助其阳。须臾战定,当发热汗出而解。或有病人恶热,尽去衣被,逆闭其汗,不得出者,当以生姜豆豉紫苏等发之。有正气虚不能胜邪,作战而无汗者,此为难治。若过半日或至夜而有汗,又为愈也。如仍无汗,而神昏脉渐脱者,急以人参姜枣煎汤以救之。又有老人虚人,发战而汗不行,随即昏闷,不知人事,此正气脱而不复苏矣。又云:余见疫病有五六次战汗者,不为害也。盖为邪气深,不得发透故耳。又有二三次复举者,亦当二三次作战,汗出而愈。

《医林绳墨》云:应汗而脉虚弱者,汗出必难。战不得汗,不可强助,无汗即死。当战不得用药,用药有祸无功,要助其汗,多用姜汤。

《温疫论》云:应下失下,气消血耗,即下亦作战汗。但战而不汗者危,以中气亏微,但能降陷,不能升发也。次日,当期复战,厥回汗出者生,厥不回,汗不出者死,以正气脱,不胜其邪也。战而厥回无汗者,真阳尚在,表气枯涸也,可使渐愈。凡战而不复,忽痉者必死。痉者身如尸,牙关紧,目上视。凡战不可扰动,但可温覆,扰动则战而中止,次日当期复战。又云:狂汗者伏邪中溃,欲作汗解,因其人禀赋充盛,阳气冲击,不能顿开,故忽然坐卧不安,且狂且躁,少顷大汗淋漓,狂躁顿止,脉静身凉,霍然而愈。

《温疫论》又云:温疫得下证,日久失下,逐日下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乃致口燥唇乾,舌裂如断。医者按仲景协热下利治法,与葛根黄连黄芩汤,服之转剧。余诊视,乃热结旁流,急与大承气汤一服,去宿粪甚多,色如败酱,状如粘胶,臭恶异常。是晚利止,次日服清燥汤一剂,脉尚沈,再下之,脉始浮。下证减去,肌表尚存微热。此应汗解,虽不得汗,然里邪先尽,中气和平,所以饮食渐进。半月后,忽作战汗,表邪方解。盖缘下利日久,表里枯燥之极,饮食半月,津液渐回,方能得汗,所谓积流而渠自通也。可见脉浮身热,非汗不解,血燥津枯,非液不汗。昔人以夺血无汗,今以夺液亦无汗,血液虽殊。枯燥则一,则知温疫非药可得汗者矣。本节上半可作自利清水大承气证之补注,下半可作余说战汗多属太阳病之别解。

曹颖甫曰:战汗多属太阳,为前人所未发,盖太阳有寒水,他经不当有寒水也。凡战汗而愈之病,皆由太阳失表所致。在少阳一经,犹曰手少阳三焦为寒水下行之经隧。而阳明已经化燥,则断断不应有此。而卒见此证者,或由其人水分太多,上膈水气犹在,肠胃已经化燥,水气被蒸,化为湿热,与燥矢相持而不动,燥矢一去,湿热不能独留,乃战汗而外出,数十年来偶然一见,要未可据为成例也。

【又按】以上吾师各案,皆为依法治之而得生者,所谓验案是也。然而验案之书多矣,掩不善而著善,何足贵者?吾今特选吾师治而不验之案,详述于后,以存真迹,而昭大信。考其不治之由,或因病情之过重,或因证方之未合,或因药量之嫌轻,或因人事之未尽。拙按内悉旁征博引,细为推求,间有越仲圣之大范者,不计也。总冀阅者获此,庶了若观火,洞垣一方,以后即遇此种疑难险证,亦能治之而验。夫如是则今兹不验之案尤远胜于吾前此之验案也钦?

阳明呕多

陆左八月二十九日住大兴街伤寒八九日,哕而腹满,渴饮,小便多,不恶寒,脉急数,此即仲师所谓知其何部不利,利之而愈之证也。

生锦纹军三钱后入生甘草二钱枳实二钱芒硝二钱冲服拙巢注:此证下后,呃不止,二日死。

【按】大论曰: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按呕多与呕异,凡呕多不止者,其胃机能必衰逆,更加硝黄苦寒以伤其气,是为误治。法当先治其呕为是。吾师《伤寒发微》注本条云:盖即《金匮》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之说也。胃中郁热上泛,湿痰壅于上膈,便当用瓜蒂散以吐之。胃中虚气上逆,而胸满者,则吴茱萸汤以降之。否则,无论何药入咽即吐,虽欲攻之,乌得而攻之。

故必先杀其上逆之势,然后可行攻下。予每遇此证,或先用一味吴萸汤。间亦有肝胆郁热,而用萸连汤者。呕吐既止,然后以大承气汤继之,阳明实热乃得一下而尽。须知有阳明证四字,即隐示人以可攻。若不于无字处求之,但狃于胃气之虚,视芒硝大黄如蛇蝎,真瞌睡汉耳。薛生白先贤曰: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可以互参。

曹颖甫曰:于昔治肉庄范阿良妇十五日不大便,终日呕吐,渴而饮水,吐尤甚。予诊其脉洪大而实,用大承气汤,生军三钱,枳实三钱,川朴二钱,芒硝三钱。以其不能进药也,先用吴萸三钱,令其煎好先服,一剂愈。后治菜市街福兴祥衣庄男子,大热,脉实,大便七日不行,亦以其茶水入口即吐也,先用姜汁半夏三钱,吴萸一钱,川连三分,今其先行煎服,然后用大黄三钱,枳实四钱,厚朴一钱,芒硝三钱,亦以一剂愈。盖见呕吐者易治,见哕逆者难治,世有能治此者,吾当北面事之。

阳明津竭

甘右初诊四月八日阳明病,十四日不大便,阙上痛,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脉滑大,宜大承气汤。

生川军五钱后入枳实四钱川朴钱半芒硝三钱冲服二诊四月九日下经三次,黑而燥,谵语如故,脉大汗出,前方加石膏知母。

石膏一两知母五钱加入前方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浊世凡尘之天武传说

    浊世凡尘之天武传说

    这里有一片天空,这里是一个世界。在这片蓝天白云之下,有流血流泪,有人情冷暖,有猜忌谋算,有不世武力,有他,她,它...盛世久不曾到来,群雄割据,武力杀伐之下,天下共分四域,东域圣州,西陲大漠,南朝诸国,北境蛮荒。故事从一个叫做天元的国度说起。。。
  • 天罡烈

    天罡烈

    远古时代,仙凡永隔。末法时代,天地剧变,天罡地煞,打通天地,仙凡相见!仙道重开!吾有一法,曰天罡三十六变!此生不求长生不求仙,战天、斗地,只愿国祚永昌!
  • 六道之神兵逐鹿

    六道之神兵逐鹿

    众神之战,天地崩殂,生灵趋向灭绝,天道不忍,降生13神兵,以求安息......
  • 长生渡

    长生渡

    他的双眸闪烁着愤怒的火焰,上天既是心存善念,为何要摧毁自己在世间仅有的亲人。他紧攥着母亲冰凉的双手,抽泣着望着苍天,想不通世间为何有这般生离死别之痛。父亲留下的剑在夜色下低吟,他发誓要斗破苍天的魔咒,走出讨厌的生死轮回。
  • 我的那双阴阳眼

    我的那双阴阳眼

    我叫张超,从一出生就八字偏轻时运低。五岁的时候撞邪幸好遇到一个老头,他说我天生阴阳眼不学道术扛不过十八,从那以后我就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斗山魅,战僵尸……
  • 灭世符狂

    灭世符狂

    三界浩劫,生灵涂炭,圣族心悯苍生,毅然出世。魔军退怯,元气大伤的圣族竟被自己拼命保护的人类全族血祭……他是最后的圣族之子,却被那些修行者制成能量核心,几番血腥争夺被他借机逃出一缕残魂……他天诅地咒,血脉尽丧……且看他如何凭借外物,成为灭世的符狂……
  • 浴火重生:狂妃归来

    浴火重生:狂妃归来

    爹不疼,娘不爱,唯有祖母疼她。谁知她还是逃不掉那多舛的命运。前世被自己的以为最好的庶妹和“亲爱”的未婚夫联手害死。上天也没那么狠心,让她的灵魂穿越到了现代,误入杀手党。经过多次魔鬼训练,她成为了顶级杀手。又一次天意弄人,她回到了古代十四岁那年。这一世,她绝不放过那对狗男女。斗庶妹,虐渣男,欺姨娘......她要让那些害她的人全部偿还!
  • 守侯爱恋

    守侯爱恋

    在生命中,从未遇料…“有一天我会因为他的温柔,他的那简短温柔的言语而疯狂的守在他的身边”
  • 储龙吟

    储龙吟

    偶遇,穿越,训练,对抗,成神,这背后的一切,由上面而来?
  • 道武圣神

    道武圣神

    因百万功德飞升天庭,却因怨气坠落地仙界,附身同名八品世家少主华佗身上。接着转世之身以及前世的医道经验,以及意外得到的《黄帝内经》,再由百万功德辅助,华佗开始了地仙界的传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