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9200000006

第6章

道經曰千里之行始於初步。今云修途者長路也。託依也。欲行千里之途。始託於初步至千里已。則知初步在初而不滅以喻。昔日道行彌固矣。此以成山修途喻果顯簣土。初步明因存既果籍因招。則果成因在定矣。

三結成。

果以功業不可朽故也。

果決定也。以喻況之果然決知如來。昔日功業在昔不朽則因不遷矣。

功業不可朽。故雖在昔而不化。

不化者不朽滅也。

不化故不遷。

不遷者不來今之果時也。

不遷故。則湛然明矣。

水澄曰湛今顯因位不動。故曰湛然明矣者。義已現也。

四引證。

故經云。三災彌綸。而行業湛然。

三災者水火風也。彌綸者充徧也。劫壞時火至初禪。水至二禪。風至三禪。三禪已下無不壞散。唯行人道行功業。湛然不動。

信其言也。

佛語可信故。

五徵釋。

何者。

徵也。果上不見因。何以知其不化不遷耶。下釋。

果不俱因。

俱同也。果在今而因在昔故不同時。

因因而果。

上因即因由下因。是因行雖昔因今果而果籍因成故。

因因而果因不昔滅。

既籍因成果。果時定知因不可滅故。故上曰雖在昔而不化也。

果不俱因因不來今。

因果既不同時定知因。住昔而不來今之果時故。上曰不化故不遷也。

不滅不來。則不遷之致明矣。

以果求因已知因中功業道行不滅去不遷來。則在昔之理明矣。

六結責。

復何惑於去留。踟躇於動靜之間者哉。

去留者即動靜也。踟躇者進退不前之言物理在乎動靜不二之間。何以疑惑而不進趣耶。故今責之。

二舉事結顯此結通二。一結當。文二。結一論。

然則。

承上所推因果今昔之事動靜不二故。

乾坤倒覆。無謂不靜。

易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上覆而地下載今言倒覆者。設若天載而地覆。則乾坤尊卑不失陰陽本位。故無不靜。

洪流滔天。無謂其動。

洪流者大水也。滔天者瀰漫也。尚書云滔滔洪水方割。以諸波各住自位。故無所動。

苟能契神於即物。斯不遠而可知矣。

若能心契神解即物會理。則不二之理不遠中根之人。可於此而知存亡矣。

第二不真空論顯。即真者前明俗諦。今辨即真顯真諦。故有此論來。然終實之教。談真必先立俗言俗必藉於真說。則空有兩陳理。則真俗一貫二諦三諦。或合或開。教有多門理無殊致。前是即真之俗。今明即俗之真。真俗不二顯第一義諦。為般若所照所證之境。故此一論望前。則真俗互融為對。望後則境智能所為對。故次來也。又凡人秪知萬物緣生。生而復滅。而不了生非真生滅。非定滅生滅由緣。緣從真起良由從緣萬物無一法。而非真空不知此者。強執有無為破此執故立此論於前五名中此真諦門以性空推緣會故。即事顯法性真理已至於本無。故知二論同時真俗不二。即第一義諦。故曰一義也。但境智猶存未及涅槃圓寂之一義釋。此分二。初題目。

不真空論第二

不真者非實也。緣生故物性非實有緣起。故物性非實無以此。而推性非有無。故曰不真也。言空者寂也。由事相不真。以顯性本虗寂故。此則不字是能破智真字是所破執。乃即俗雙破有無也。空字是所顯中道第一義諦也。故中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不實有也。亦名為假名不定無也。亦名中道義空寂也。又不了緣生者執有執無。或起異見迷於至理。今以不真雙破二執令。即事契理理本自寂。故曰不真空。又前物不遷立俗。即緣法不定無。今明即真顯諸法不實有。二論同時。顯中道理。理本寂滅真俗雙亡故曰空。又物不遷論雙照有無位各住。故不真二字雙遮有無緣不定。故空之一字兩亦雙非契中道故。不真之空能顯所顯故。不真空之論能詮所詮故。皆依主釋。

二論。文中二。初敘立意有三。初明理深難悟分四。初標宗顯妙。

夫至虗。

至極也虗寂也。理本虗寂乃真極之虗故曰至虗。即中道第一義諦理也。且虗之一言。汎通太虗及待實之虗。今真理絕待離斷滅故曰至虗。又至者到也。推窮物理。極到於寂滅故曰至虗故。諸教指此為真際曰實際曰本源等。皆以到於極故也。

無生。

不從前際生。不向後際滅。中間亦無住故。淨名云。本自不生。今亦無滅是寂滅義。又不從有生不從無生不。即有無生不離有無生。離四句絕百非。理本如此故曰無生。

者。

牒上所宗之理也。

蓋是般若玄鑒之妙趣。

蓋是者指拄之辭也。般若此翻智慧也。鑒照也趣向也。至虗無生是般若照鑒趣向之處。般若為能鑒能趣至虗無生。為所鑒所趣。般若能鑒。鑒而無鑒故曰玄。鑒理為所趣。趣而無趣故曰妙趣。此標不真空論與後論理智為對也。

有物之宗極者也。

萬有為能宗至虗無生為所宗宗之至極。故由真理隨緣有萬物。故此標即俗之真。真不離俗。顯此論與前論理事為對也。此上理智事三智為能照。即事契理為所照。一論大意不過於此。

二約智歎深二。初逆敘智能。

自非聖明。特達何能契神於有無之間哉。

自非何能者皆倒語也。聖明特達者即般若。是聖人之靈明有挺特通達之照用故。神者不測也。契不測之妙理。即於萬物有無之間自非般若。何有此能此顯至虗唯智所證非情所。及即事契理須假於智。

二順明智用。文二。初明智體照用。

是以。

承上理由智悟故。

至人。

證極曰至果滿位極示迹人倫唯佛稱之。今寄果人說智故標至人。但能即事契真。皆得至人之智用。不可高推在聖自負己靈。

通神心於無窮。窮所不能滯。

通者無擁也。神心者三解中即靈照心也。窮者推照也。照而無照故曰無窮。下論云。智有窮幽之鑒而無知焉。且至人不測靈照之心。通達在於無照。當照而不滯於照。故曰窮所不能滯。此上明智體下顯照用。

極耳目於視聽聲色。所不能制者。

極耳在於聽聲極目在於視色。而聲色無一可以制礙於耳目者何也。下釋云。

豈不以其即萬物之自虗。故物不能累其神明者也。

累者繫縛也。萬物本虗故靈智照了無一物。可以累縛於智用故。聲色不能制礙也。此乃即體之用照。即事之理。故曰不真空也。

二釋照用之能。

是以聖人。

牒上聖智即事契理也。

乘真心而理順。則無滯而不通。

乘真心者運無照之真智。契無生之真理。理智相符故曰理順理外無事。故智無惑滯不通之處。此釋上通神心於無窮義。

審一氣以觀化。故所遇而順適。

審者諦察也。一氣者語出道書以虗無之道曰一氣。今借語指至虗中道為一氣也。觀化者照萬物從緣而忽有也。適者造詣也聖智了至虗而觀事。則所遇之事皆順於理也。釋上極耳目於視聽。即萬物之自虗也。

無滯而不通。故能混雜致淳。

覆釋理智義混雜淳者。皆和同義致立也。理智相順故智虗無照理虗無生。故能混雜同虗立不二淳和之理。此釋成上理智對顯體同故也。

所遇而順適。故則觸物而一。

覆釋上理事義觸對也。事皆順理則凡觸對物皆同一理。此釋成理事對顯不二故。

三結事不真。

如此則。

牒上理事不二之義。

萬象雖殊。而不能自異。

即事顯理也。事雖萬殊皆由理異離理之外事。不能自異也。如水外無波波不能自異。

不能自異。故知象非真象。

萬象無真實由全理隨緣而有故。

象非真象。故則雖象而非象。

事不真而理全現故。雖象而非象觀云如波相虗。令水體露現。故題云不真空理事不二。是當論之本義。

四述前主後。

然則物我同根。

物理也我智也。理智體同故。曰同根結上理智對。

是非一氣。

是非者有無事法也。事皆歸理故曰一氣。此上二句述前也。顯至虗無生為般若之玄鑒。又為有物之宗極。下明生後。

潛微幽隱。殆非羣情之所盡。

理在事內曰潛。不可思議曰微。無形無相曰幽。情解不及曰隱。殆者且也。即語詞此明真理潛微。且非羣生情見可盡。

二敘異見迷宗。文二。初標興由。

故頃爾談論。

由理非情盡故也。頃爾者向來也。談論者指諸宗立論之者也。

至於虗宗。每有不同。

於此虗宗各有不同之論。

夫以不同而適同。有何物而可同哉。

此則總斥諸宗也。以不同之見。而皆欲造適於同理。理本無異將何可同故。但除異見不必求同下責云。

故眾論競作。而性莫同焉。

由眾論競作。遂令性義多途莫能同焉。所謂多歧則亡羊矣。

二伸破立文二初推。

何則。

推上何謂眾論競作性莫同耶。

二釋。文三。初破心無義。文二。初敘計。

心無者。

康疏云。破晉朝支慜度心無義欲敘。而破故先標也。

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

彼謂。但無心執於萬物。故名即事契理。非謂萬物是無。

二正破。

此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物虗。

且得心神澄靜。未達萬物本虗存境有心。心豈澄靜。此是一家異見。注云。破支慜度心無義也。

二破即色義三。初敘計。

即色者。

下注云。破支道林即色義。康疏云。晉朝支道林立。即色遊玄義此先標也。

明色不自色。故雖色而非色也。

此語出林法師集妙觀章云也。明者指彼所明也。色不自色者。彼明色法須待緣成不是自有之色。雖有緣成之色色非實有故空。故云。雖色而非色彼欲明佛教說色。即空即事顯理也。

二明解異。

夫言色者。

牒彼言色也。

但當色即色。

緣色果色皆是色也。

豈待色色而後為色哉。

豈待緣色合會成果色。然後方為色耶。

三正結破。

此直語色不自色。未領色之非色也。

直但也。此師但說果色不自色達果色空。未領解緣色亦空也。注云。破道林即色義也。

三破本無義四初敘情計。

本無者。

下注云破竺法汰本無義亦晉朝人先標也。

情尚於無多。觸言以賓無。

尚好也賓伏也。此師情見偏尚空無多觸對佛教談玄。唯賓伏歸無以無為當此是論主敘彼情見也。下出所見云。

故非有有即無。非無無即無。

由彼見解偏錯。故聞教云。非有乃謂無於有故所以云。非有聞教云。非無乃謂無於無。故所以云非無。此則一向歸無也。

二示正義。

尋夫立文之本旨者。

論主究諸教立非有非無之文本旨。所解不如。此者字牒本旨也。下出意示之云。

直以非有非真有。

但以言非有者萬物緣生非實有故。

非無非真無耳。

言非無者不壞緣相非實無故。

三責異見。

何必非有無此有。非無無彼無。

何必者責詞也。此彼者但指拄之言。非謂分定彼。此何必聞非有。謂無於有聞非無。謂無於無。

四斥謬計。

此直好無之譚。豈謂順通事實。

此師但是好尚歸無之譚論。豈是順通非有非無之言教。即事契於中道實理。下斥云。

即物之情哉。

捨有著無皆羣物之情執耳。注云。破竺法汰本無我也。此上略明三家異見。各執一端故。使至宗無同異中熾然成異。今為正理惑異。故有論興。亦因異立同耳。理無同異何在言也。故上云。有何物而可同哉。

三述意謙陳三。初敘名物不相到。

夫以物物於物。則所物而可物。

以用也。物物者物之名也。於物者對物之相也。用名對相所有之物必可名之也。

以物物非物。故雖物而非物。

以物之名向於無物。雖有物名定無物體如云。兔角有名無體。下明不相到。

是以物不即名而就實。

釋上所物而可物顯體不到名即者是也。就實者得實名也。物不是名故物上不得名之。實詩云。見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蓋物上無名如嬰兒得物而不能知名。此顯物不到名。

名不即物而履真。

履真者到物實體也。名不是物故名不能到物之真體。如人言火不熱於口。蓋名上無體也。此顯名不到物。

二顯至理絕言思。

然則真諦獨靜。於名教之外。

世之名物可言可見。尚不相到。況乎真諦非言思所。及獨出於名教之外。豈容言議故下云。

豈曰文言之能辨哉。

此二段之為論主既排諸宗異說。未知正義理合如何。故今汎敘世間名相尚不相到。況出世深理無相無名非言可及下寄之於言詮者。但欲令人解正知邪非謂虗宗言解可到。

三謙陳擬述意。

然不能杜默。

然者牒上理。雖不可言而世多惑異故。不能杜默絕言論也。

聊復厝言以擬之。試論之曰。

復者重前立論故厝致也。擬者未決之詞。蓋謙云聊致其言擬議試。且論之。

二正立論古科為六今為三段。一通論諸法直顯即真。二別指色心因緣推釋。三推窮名實結責迷情。然夫真理隨緣成諸事法。凡夫不了執事迷真。或生異見故。今先顯即真統論諸法未知因何即理故。次約因緣別指色心推釋色心既總萬法萬法不過因緣因緣故空。空故即實。若謂因緣本空。何以名能召體。體上立名故。後推窮名體。由執故生情。執本無名體。何有故此三科。後則離徧計中。則了依他初則證圓成文。雖從深之淺義。則以後釋。前良由不達名體因緣焉。了諸法真實。今初。三。初引教標宗。

摩訶衍論。

摩訶云大。衍者云乘。

云諸法。

俗諦事法不一故云諸。

亦非有相。亦非無相。

亦者重又之語非唯至虗之理。非有非無俗諦諸法。亦非有無故。又上云。諸法即有無法也。有而非有故云。亦非有無而非無。故云亦非無也。然真非有無者有二義。一無狀無名故非有體用真常故非無。二不可以常見而取故。非有亦不可以斷見而求故。非無今俗諦諸法。亦不有無者。仗緣而生故。非實有不壞緣相故。非實無若了緣生非實有。即知真本無名狀。故不可以常見求。若達緣相非實無即見真體具妙用。故不可以斷見取。今此正明俗諦有無不實。次引中論以顯即真。

中論(中觀論也)云。諸法不有不無者。

牒上俗諦諸法雙非有無故即真諦者。

第一真諦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如玉剑如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为了那一段纠结错位的情,结义兄弟互相残杀;为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情,冷血杀手甘愿与全天下为敌;为了那一段此生难舍的情,金枝玉叶不惜变成红粉魔头;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红颜薄命?
  •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星螺纹

    七星螺纹

    七星大陆一统三百年后,皇族内乱,祸及七片大陆。欧阳海身负神体被皇族追杀,人人自危的年代。欧阳海拉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七星螺纹的秘密现世,天下大乱。冒险就此展开.....
  • 星游记之捍卫梦想

    星游记之捍卫梦想

    相信奇迹的人,本身就和奇迹一样了不起,对吧?这个世界上,没有未完的故事,只有未死的心。给我,高高地飞起来啊!!!
  • 家有傻夫宠妻无度

    家有傻夫宠妻无度

    “你在渴望我手里的东西。”妖孽王爷眯着眼睛。某女看着面前长相极其妖孽男人,不满地偏头,“把肘子还我!”说着,某女嘟着嘴毫无形象地朝某男扑了过去。肘子呢?当然还是抢回来啦!“王爷,王妃带着厨房里的包子跑了。”某男用手撩了撩额前的头发,“无妨。”“王爷!王妃拉着尚书家的小公子到魔兽森林烤肉去了!”“背龙鳞马!!!”丫头,你休想逃!
  • 蔚蓝星

    蔚蓝星

    其实姚蔚微明白,余柯星是她高中三年的幸运,不管别人怎样,他对她的都是真心。以为的知心朋友又如何呢,经历了三分之一的人生,姚蔚微与她重要的人,他们的命运如何.....
  • 痕于心妖

    痕于心妖

    “小尾巴离开了,冰室。。”还没说完,岩岩插嘴,“继续营业。”;暖男老板为冰室第两万位顾客;萌呆女仙在冰室被发掘;“抱歉,你就只会说抱歉,我拒绝接受你的抱歉。”;“你能幸福,付出我一辈的生命我也愿意。”
  • 独行人

    独行人

    一个自称‘黑色血液’的组织突然崛起,一瞬间,整个华夏大地风起云涌。
  • 公主计划

    公主计划

    我在被迫中必须加入一个计划,并且完成这个计划,我原以为这个计划就只是让我假扮一个人去上学而已,那么简单,我保证完成,但后来我发觉并不想我想的那样简单,我在这个学校居然还有一个未婚夫。我晕,老天你是不是在捉弄我啊?在一次意外的事件中我拥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
  • 月夜未央

    月夜未央

    他本是银城之王,却因为信念踏上征战之途。她是银城王妃,却因为羁绊,自毁双目,久居幽冥。战火连天,月未销寒。以战止战,月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