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9200000017

第17章

第二論文二。初題目。

涅槃無名論第四

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後異出。蓋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疏曰。涅槃者是中國梵音。西有五天竺。唯中國音正。如此方夏音正楚音訛故。泥曰泥洹皆梵音之訛也。秦曰無為。亦云滅度。然萬法雖眾。不過心境。心境乃生住異滅有為之事也。事本無體。起必全真。真體湛然平等一相。是故即有為。而無生無住無異無滅。心如境如。故曰無為。生死本無起滅。煩惱本無縛脫。故曰滅度。此則前三論但境智未亡。今境智不二。故知四論說則前淺後深。理則同時一致。良由境則虗而無相。智則寂而無知。境智一如。即今無為滅度之義。然涅槃有四種。一自性清淨涅槃。謂理性本淨不待修也。二有餘依涅槃。謂煩惱永寂微苦所依未滅故。三無餘依涅槃。謂煩惱既盡餘依亦滅故。四無住處涅槃。謂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約修顯故。唯識云。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此約定性。唯我世尊可言具四。然今一乘之教論此四者。中二約應化。前後約真實。但由應必全真。真不離應。事皆攬理。理外無事故。真應不二。通具四也。但真外執應。即為今之所破。若即應即真。竝今無為滅度之義。又於四中。後三約修。初不待修。若修即無修。證即無證。則三乘因果。竝得一乘無為之果。下之破立准此可知。言無名者。萬法歸本。各失自相。平等一味。不容異名。非唯即相無相。亦乃即名無名。故云以無所得故。得阿耨菩提。況涅槃也。又前則真俗同一。次則寂照同一。今則心境同一。不見二相。豈容異名也。論如前釋。第四者。次前三也。涅槃無名之論。依主釋。於前五名中。緣會諸法本無理智之異。緣會即本無。故曰一義。

二本文中二。初標章。

九折十演者

折者屈也。即下九章有名之難辭。演者水長流也。取連續不斷之義。即下十章無名之主義。雖以有名屈折。而無名之旨常通。故曰九折十演。者之一字。牒前標後故。

二正論一十九章。分三。初一章開宗定義。文二。初章名。

開宗第一

開啟涅槃無名真常之義。為下十八篇所宗。亦猶仲尼談孝。先有開宗明義之章。

二本文中二。初陳宗序意。文二。初陳宗二。初引經總標。

無名曰。

主者之宗尚。故標其所稱也。

經稱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者。

此二涅槃。諸經皆說。餘殘也。煩惱雖盡。而身智未亡曰有餘。至於灰身滅智曰無餘。若定性二乘。從有入無。具此二種。迴心二乘。及一切菩薩。不入無餘。異二乘故。佛應化身。示現具二者。即牒經也。

二依經釋義三。初翻名釋涅槃。

秦言無為。亦名滅度。

秦朝翻上涅槃。有此二譯。下自釋云。

無為者。取乎虗無寂莫。玅絕於有為。

虗無寂寞者。真理無聲色也。玅絕者。即有而無也。有為者。三世四相心境諸法也。夫全真之事。雖事相宛然。而即事之真。真常虗寂故。過現未來生住異滅一切有為。本自不生。今亦無滅。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色無聲。顯示此義故。翻曰無為也。故楞伽云。初生即有滅。不為愚者說。又楞嚴云。生滅去來本如來藏。

滅度者。言其大患永滅。超度四流。

大患者生死也。老子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四流者。欲有見無明也。華嚴亦說此四。既常漂溺有情故曰流。生死是妄果。四流是妄因。若知生死本真四流常寂。故能滅大患度四流。不歷僧祇。而登玅覺者矣。前是通翻。謂一切有為皆即無為。此約別翻生死煩惱即滅度也。至於凡聖染淨依正等。一一皆可以即平等也。則涅槃義無處不顯。故大唐奘師。翻為圓寂。謂德無不備。障無不盡也。

二就理釋無名。

斯蓋是鏡像之所歸。絕稱之幽宅也。

斯者指涅槃也。鏡像者。鏡中現像似有實無。幽宅者。聖賢所住深理也。一切有為生死及四流。皆同鏡像之不實。推之不實。則同歸一性。性本平等。故絕差別之稱。乃曰涅槃無名。如百川歸海。各失本名。

三約應顯假名。

而曰有餘無餘者。良是出處(上呼)之異號。應物之假名耳。

良信也。處居也。從真起化。居處人天。故出現曰。有餘息化曰無餘。信此不虗。皆即真之事也。

二序意。

余甞試言之。

甞當也。試且也。未敢決言其理。當且議之。

二立義推宗三。初標宗敘義三。初明體超數表。

夫涅槃之為道也。

此句標所宗。則知所議是無為之至道。又道者所行處也。眾生雖不失。而常背此。聖人雖不取。而常履此。今議聖者所行所證之處故。此句為總。下多句為別。以別釋總。則句句上皆有此句。

寂寥虗曠。不可以形名得。

深廣不可測也。寂兮無聲。寥兮無色。沖虗故深。曠大故廣。故不可以形名求也。

微玅無相。不可以有心知。

微玅不可知也。有心知者。解心妄智不能及。

超羣有以幽昇。

非有也。羣有者。三界二十五有。謂四洲。四惡趣。六欲并梵天。無想。五淨居。四禪。四空處。此二十五處。皆屬有情所居。涅槃非有。故曰幽昇。

量太虗而永久。

非無也。量比也。太虗常住。體無生滅。道亦如之。故曰永久。

隨之弗得其蹤。迎之罔眺其首。

弗不也。罔無也。眺見也。隨順者無蹤迹可得。瞻迎者無端首可見。上句則得在於無得。下句見在於無見。無得者方能隨順。無見者乃曰瞻迎。玅在斯矣。

六趣不能攝其生。

即無生也。天人獄鬼脩羅畜。此六是迷塗生趣。不能攝之。故無生曰道。

力負無以化其體。

無滅也。力負者。變化之力趨新捨故。故力莫大於無常。不能化真常之玅體故。

潢漭惚恍若存若往。

積水曰潢。水大曰漭。今但語其深廣。惚恍者不定也。深廣之體。欲言其有心色兩亡。欲言其無幽靈常在。故若存若往。此顯不可思議也。

五目不覩其容。二聽不聞其響。

肉天慧法佛眼曰五目。左右二耳曰二聽。理絕見聞。故不可覩聽也。

冥冥(深也)窈窈。(遠也)誰見誰曉。

誰何也。以何為見。以何曉了。

彌綸靡所不在。而獨曳於有無之表。

彌綸者周徧義。靡無也。曳出也。徧無不在。而獨出有無之外。上句則即一切法。下句離一切相也。然上諸句皆談涅槃玅道。體本如是。文雖似重。義各有理。且別中初句離名相故。第二句絕知解故。三離常情故。四超斷見故。五佛非新得故。六菩薩莫窺故。七八生滅難求[占*ㄆ]。九十存亡叵測故。十一十二見聞不及故。十三十四深遠難窮故。十五隨緣普周故。十六體常不變故。如是之義。皆語涅槃。諸佛既以八萬四千塵勞。一一為門。即知有塵沙玅義。今且略談十六句也。

二明比量難求。然法相宗說有三量。一心真見道曰現量。相見道曰比量。比度不真故曰非量。今比之既難。用比則失。失乃成非。是故一切深義。竝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現量者可證也。

然則(承上也)言之者失其真。

語言非是道。用言則失真。

知之者反其愚。

愚者昧也。道體常寂。如愚知解。非是道存。知失寂滅。

有之者乖其性。無之者傷其軀。

有無非正道。存之滯二邊。故傷其軀。而乖其性。蓋涅槃體。離此四故。四皆乖失。豈知見之比度也。非謂別有玄道不可四求。

三示現量之所以。

所以(由比之不得故也)釋迦掩室於摩竭。

釋迦始成道。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七曰不說法。同掩室也。自受法樂故。或云思惟行因緣行故。今取前義。行滿證圓。現量親證。故無所說。七日之數。或云。一七二七。乃至七七。半年一年。但為見聞隨機。故諸經各異。智論云。佛初成道五七日不說法。法華亦云。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等。

淨名杜口於毗耶。

梵云維摩詰。此曰淨名。杜默也。梵云毗耶離。此曰廣嚴。即城名。昔維摩詰。與五千菩薩。在毗耶城室內。共談不二法門。維摩默然無言。文殊讚曰。是真入不二法門。

須菩提唱無說以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華。

大品經。須菩提於巖中晏坐。釋梵雨華為供。善吉曰。空中何以雨華。天曰。我見尊者。善說般若波羅蜜。曰我於般若未曾說一字。天曰。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說般若波羅蜜。又復雨華。上所顯者。初則果佛無說。次則菩薩無說。三則二乘無說。四則天人無說。是知證之則聖凡皆爾。背之則比度皆非。故引四事以證。廣在諸經。

斯皆理為神御。故口以之而默。豈曰無辯。辯所不能言也。

神者不測之智也。御著控也。理當以智御。故口默也。豈為無辯。辯才不能及此矣。此結成唯現量可到。非比度可解。

二引教推窮二。初引教明深。

經云真解脫者。

解脫是涅槃之一德。權教三乘。皆具解脫離縛之義。今一乘三德。簡異於彼。故云真。舉一即三故。但云解脫。

離於言數寂滅永安。

言詮數量不及。故曰離言數。生滅滅已故曰寂滅。真常不動故曰永安。上總。下別釋。

無始無終。

釋上寂滅義。即樂德。寂滅為樂故。

不晦不明不寒不暑。

體非晦明寒暑故。數量不能及故。釋上離數義。即我德。自在故。

湛若虗空。

水澄曰湛。故不動如虗空。溥徧常住。釋上永安義。即常德也。

無名無說。

體本無名故無說。釋上離言義。即淨德。離言偏過非故。未見涅槃經文。理必如此。

論曰(衍論)涅槃非有(有即乖性)亦復非無(無即傷軀)言語道斷(言即失真)心行處滅(知即反愚)。

文竝可見。

二推窮顯玅二。初總釋。

尋夫經論之作。豈虗構哉。

作立也。構成也。推究經論。皆以義立文。豈虗成立而無詮表耶。

果有其所以不有。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無。不可得而無。

果者決定義。尋其涅槃玅體。定非有無。故不可以有無名數而得也。非有無之所以。下自推釋。

二推釋。

何者。

有何所以。下釋。

本之有境則五陰永滅。

本者推求義。五陰者色受想行識也。此五覆法身真理。故曰五陰。即有為色心二事。既五陰即寂滅。方曰涅槃。則不可以涅槃為有也。

推之無鄉則幽靈不竭。

幽靈不竭者。寂寂惺惺之體無窮。故不可曰無。

幽靈不竭則抱一湛然。五陰永滅則萬累都捐。

抱一湛然者。兩手相合曰抱。合抱則同一。湛然者不變也。此幽靈不竭之體。理智不二。始終不改故。萬累都捐者。一切塵勞門。總曰萬累。捐者棄也。即事而真故。萬累當體都息矣。

萬累都捐故。與道通洞。

洞者達也。事與理同。故曰與道通洞。

抱一湛然故。神而無功。

不測之體絕二相故。故無能所修證之功。以能修能證即所修所證故。修而無修。證而無證等也。

神而無功故。至功常存。

以無修無證。無因無果。同真際等法性。故曰至功常存。

與道通洞故。沖而不改。

沖者虗也。由沖虗常不改故。即塵勞而道體通達。故淨名曰。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沖而不改。不可為有。

道體不改沖虗。焉可曰有也。

至功常存。不可為無。

平等至功。豎貫三際。橫及十方。豈曰無也。由上義故。經論皆謂涅槃玅體。非心言有無可得者。故非虗構也。

三結示深玄。文三。初結難測。

然則(總承前義)有無絕於內。(離性相也)稱(去)謂淪於外。(離名言也)視聽之所不暨。

暨及也。體超名相。非聲非色。故視聽不及。

四空之所昏昧。

外道所修四空定。謂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非想。妄計為究竟。於此玅道迷而不知。故曰昏昧。

二結平等。

恬焉而夷。怕焉而泰。

恬怕者。心之寂靜。夷平也。泰通也。涅槃玅心平等通達。無所不在故。

九流於是乎交歸。

九流者。欲界一地為一流。上二界八地為八流。九類雖殊。理唯一致。故曰交歸。故會色歸空。歸是即義。

眾聖於是乎冥會。

眾聖者。三乘人也。冥會者契合也。三乘同歸一佛乘。一佛乘者無為滅度。故曰於是冥會也。以九流對眾聖。聖凡同體。故曰平等也。

三結超情。

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鄉。

老子有希夷義。即無聲色也。楊子有太玄義。玄者黑也。黑故無異見。即不可測也。況玄之又玄曰太玄耶。今惜語。涅槃玅道。既非思議所得。故曰太玄之鄉也。

而欲以有無題牓。標其方域。而語其神道者。不亦邈哉。

題牓謂書題牓示。皆詮名也。邈遠也。此破三乘異見。既不能即事契真。乃謂實有有餘無餘名之與相。以為涅槃者。皆以書題牓示。標指生滅方域。語論玅道。迷之甚遠也。論主既欲返權順實。理當如此也。

後一十八章。問答推窮。合為九重。開解行證之次第。大分為三。初三就真應明等解。次四對三乘顯等行。後二就人法示等證。初中三重。一真應異同辯。文二。初敘應疑真問。文二。初章名。

覈體第二

覈責也。前云有無絕於內。稱謂淪於外。故今執示現生滅之相。責覈推究涅槃真體何以絕有無名相也。此據人天二乘所見。應化為實。故疑真身。何以離名絕相。

二正問中二。初序問。

有名曰。

難者所謂涅槃必有名相可得。故標有名為難者之辭。

夫名號不虗生。

名因相有。

稱(平聲)謂不自起。

稱說言謂必由名起。故不自然。此上是汎敘。

經稱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者。(即前經)蓋是返本之真名。神道之玅稱者也。

返者歸也。由聖人歸本證神玅不測之道。是此有無二涅槃。故經文立此名稱也。然今有名者。陳相致問。蓋以二乘所見。應化為真。未達真身畢竟寂滅。報體相續長時。故執示現生滅之身。已為返本真實。則知向下所說。但認化身示成正覺。以為大覺法身圓滿。故說因果行相。正符小教。雖以法報。標名釋義。多論化相。此意為欲破二乘及諸凡夫執化為真。令達真化不一不二之旨耳。

請試陳之。

此句是無名者問曰。試且陳之。行相如何耶。

同类推荐
  •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推求师意

    推求师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传灯录

    续传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湾诗钞

    台湾诗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神探魔眼

    神探魔眼

    【2016免费都市悬疑精品】我叫贺嘉,生长在西南方一座大都市,现在是一名刑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送了个很贴切的外号给我——魔眼,我总是能见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我经历过很多波橘云诡的奇案,比鬼怪更恐怖的是人心中的魔鬼,我也渐渐明白了魔眼的终极使命——从谎言中发现真相,从黑暗中发现光明,从当代都市冷漠的人际关系中,发现那些丢失的温情与感动。如今我仍在路上,路上布满荆棘和诡诈,也常有感动和泪水,这条路始于我的警校生涯……
  • 宸璃梦:公主倒追记

    宸璃梦:公主倒追记

    吝星璃,她是拂菻国唯一的公主,简单而不单纯,坚强却也害怕受伤,热情起来仿佛是灼灼地烈火,冷漠起来似寒冷的冰。她就是这样一个洒脱、倔强的女子。因为一系列与皇甫宸相关的梦境——他们前世的一些刻苦铭心的经历。而恋上那个让她醉心的男子。遇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欣喜的,从尘埃里开出了花。
  • 很久以后的我们

    很久以后的我们

    网球王子和守护甜心同人,性格崩的有些厉害,可以当原创看。动漫中毒者,慎入。
  • 大营救:抗战时期营救美军飞虎队大行动

    大营救:抗战时期营救美军飞虎队大行动

    本书是作者在过去十多年从事军史编纂工作中,跑遍皖南、淮北等地,采写的当年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以及人民群众营救美军5起飞机失事、救出20名美军遇难飞行员的纪实。作者细腻描写了每一次营救,以及参与营救的新四军战士、游击队员、人民群众的英勇无畏。全书充满传奇色彩。
  • 【完结】嚣张坏女生:别惹我,校草们!

    【完结】嚣张坏女生:别惹我,校草们!

    MD!某某某,别惹ME,否则,让你死的很有节奏感!!——女主很另类,很拽、很酷、很疯,很狂,也很伤……其实,她也没什么,只是有一点点坏而已!!(*^__^*)...
  •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的九年之约(一)

    我们的九年之约(一)

    这是一个起于校园而又不同于校园的爱情故事;是一个在历经了高考、大学、就业,及进入社会等各个关键阶段之后,辛苦经营起来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通过了N起N落的考验之后,终成正果的爱情故事——他,王海,一个刚上大二的工程院学生;她,陈芷桦,一个即将迈入高三的校园风云人物。他和她原本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学习、生活,但由于上大学的关系,他在一年前来到了她所在的城市——哈尔滨。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样两个表面看来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少男少女,却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相识了,并且共同演绎了一场感天动地的恋情......
  • 盛放的夏花

    盛放的夏花

    关于那些青春记忆里的事,无论快乐或痛苦,都会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深处被尘封着,那些年少的脸渐渐模糊了,那些事也都记不清了,可还是会在某一个瞬间,听到某句话,看到某个人,经过某个地方,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些碎片,有时我们有些分不清,我们努力想要记得的,到底是那个人,那份感觉,还是曾经美好的自己,其实是什么,都不再重要了,我们只要记得,我们也曾是少年便好,我们终会长大,时间会告诉我们谁是那个人。。。。。。夏花:就算我丢了自己,我还记得我爱你程煜辉:既然闯入了我的生命,那么就留下来,爱我一世。
  • 逃离尸口

    逃离尸口

    生化的书,没有升级没有特异功能。只有子弹与肉体的碰撞。新手写书请多多理解和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