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9200000013

第13章

二答外問中二。初問中二。初上書致意。

劉公致問

致立也。遠法師傳云。劉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漢楚元王之裔。承積慶之沖粹。體方外之虗心。百家淵談靡不遊目。精研佛理以盡斯玅。晉文帝義熈中。曾宰江州柴桑縣。後棄宦林藪高尚隱趣。即居廬阜。朋親遠師十有二年卒。因生上人入關從學回。乃以般若無知論示之。劉公歎曰。不意方袍復有平叔。因呈之遠師。乃撫机歎曰。未甞有也。今致問者。下云但暗者難以頓曉。猶有餘疑一兩。此亦叩擊玄微。欲自他無昧於真旨耳。因先有書敘通問意。今此四字為題。乃後人節段於後。亦猶譯者品分於經段焉。

遺民。

未見傳文。疑其隱山自稱之名。必然矣。

和南(致敬之辭)頃[(歹*又)/食]徽聞。

去呼。徽美也。釆于盛德。故曰徽聞。

有懷遙竚。

遙有佇望之懷。

歲末寒嚴(十二月書)體中如何。音寄雍隔(秦晉不通故)增用抱蘊。

用者樊仰也。懷抱蘊積於思詠。

弟子沉痾艸澤。常有弊瘵耳。

痾瘵皆病。病時故也。

因慧明道人北遊。

廬阜望長安。曰北。

裁通其情。

作書通意也。

古人不以形踈致淡。悟涉則親。

古人如此。今何不然。下云。

是以雖復江山悠邈不面當年。(形疎)至於企懷風味。

企望也。君子之德如風。教有義故曰味。

鏡心象迹。

心向師之教迹。如鏡對於物象。

佇悅之勤。良以深矣。緬(遠也)然無因。

秦晉遠隔。無因相見。

瞻霞永歎。

瞻嚮如在雲霞。永歎不息。

順時愛敬。冀因行李。

履同古時字少。

數有承問。

人來望音。欲承其問。

伏願。

此下伸意譯場高德。

彼大眾(逍遙園眾)康和外國法師常休納。

丘慈羅什。北竺跋陀等。尋常納休美。

上人(指論主)以悟發之器。而遘(遇也)茲淵對。

對羅什深談。

想開究之功。

開解研究於般若義也。

足以盡過半之思。

繫詞云。智者觀其彖詞思過半矣。解已過半也。

故以每惟乖闊。(隔遠也)憤愧(恨也)何深。

深歎恨也。

此山僧(敘廬嶽勝事)清常道戒彌厲。

彌多也。厲筞也。戒行多筞勤。

禪隱之餘。則惟研(究至理)惟講。(論教義)恂恂穆穆。

王肅注論語云。恂恂恭貌也。穆穆和也。行謹而同六和。故曰恂恂穆穆。

故可樂(落音)矣。

悅服其事故。

弟子既以遂宿心。

昔有林泉之心。今已遂遁。

而覩茲上軌(又見蓮社清節)感寄之誠。(寄託有感)日月銘至。

銘記也。至極也。心誠不昧。以日月為銘故。

遠法師頃恒履宜。思業精詣。乾乾宵夕。

易云。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乾健也。進趣不息。

自非道用潛流。理為神御(心神詣至理)孰以過順之年。

孰何也。孔子云。六十而耳順。

湛氣若茲之勤。

神氣不疲。蓋資道德。

所以憑慰。(愛也)既深仰謝逾絕。(謝之不已)去年夏末始見生上人。示無知論。才運清儁。旨中沈尤。(深契至理)推涉聖文。婉而有歸(援引諸經各有所詣)披味殷勤不能釋(捨也)手。真可謂浴心方等之淵。

歎此教義是大乘方等真乘如淵流。可以浴滌心塵。使除染著。

而悟懷絕冥之肆者矣。

又如市肆。可以觀鑒虗實。破三乘冥昧。決乎權疑。

若令此辯遂通。則般若眾流。

般若有八部。大品。小品。放光。光讚。道行。文殊問。金剛。實相。故曰眾流。

殆(且也)不言而會。可不欣乎。可不欣乎。

且不待言議而可解。會重言者。欣之至也。

然夫理微者。辭險。

高峻曰險。詮旨深故辭高。

唱獨者。應希。

少也。事出文選。陽春白雪之詞唱高而和寡。

苟非絕言象之表者。

者人也。自非得意之人。焉契言象之外。

將以存象。而致乖乎。

存言象。則乖意趣也。

意謂。答以緣求智之章。婉轉(美而連環)窮盡。極為精巧。

義盡精詣。文竝巧美。

無所間然矣。但暗者。

敘問意也。自謙曰暗昧之者。

難以頓曉。猶有餘疑一兩。

一兩條疑。向下伸述。

今輙題之。如別。(別紙)想從容之暇。(閑也)復能麤(略也)為釋之。

二正致疑問三。初牒疑文。

論序云。

劉公指前標宗已下問答之前。為論序云也。

般若之體非有非無。虗不失照。照不失虗。故曰。不動等覺而建立諸法。

前云。其為物也。實而不有等文。

下章云。(前十八章問答中云)異乎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

答體用中文也。

又云。(第十八章中文)用即寂寂。即用(實也)神彌靜。應逾動。

權也。此上文義。如前已釋。劉公見文理相違。故牒此為問端也。

二陳疑問二。初通致問。二別致問者。然通別二問。即康法師科。或有云。前是從來疑。後是當論疑。文中云。常所彌昧。故曰從來。書無明文。又似疑者之過越。劉公乃遠法師之座賓。豈不能開決所疑。不遠於千里而求悟也。蓋抑揚論旨。窮詰幽微。以曉於未來。此如先佛會中本高迹下諸大士也。今既先牒本論疑文。次開通別二問。文義連續。理必如此。常所彌昧。亦疑者自謙之通語。就通致問中二。初敘所疑。文二。初總。

夫聖心冥寂。理極同無。

此下總問前般若體用。今敘述之文皆順正理。但後有所疑之辭。今先明體。言聖心者。標權實也。冥寂者。顯體也。冥暗也。六合冥然千差都泯。權實歸體寂而虗焉。故曰冥寂。理者道理也。同無者。似太虗也。虗空略有二義。一平等而住。二體無生滅。故智體道理窮極亦爾。此即敘前般若之體非有非無等也。

不疾而疾。不徐而徐。

此疑用也。疾速也。徐緩也。南華云。不徐不疾。得之於手。應之於心。口不能言也。今敘全體智用。言其體則不徐不疾。語其用乃而徐而疾。有感則應故疾。未感未應故徐。不可測故。

二別。

是以知不廢寂。寂不廢知。未始不寂。未始不知。

此敘實智體用廢險也。知即用也。寂即體也。上二句明體用不相失。下二句明相即。知時即寂。故未始不寂。寂時即知。故未始不知。此疑前用即寂寂即用文也。

故其運物成功。化世之道。雖處有名之中。而遠與無名同。

此敘權智體用也。運物成功者。先明其用。聖人運悲願以拯物為功業。為成此業故。化世令進獲出世之益。此行利他之因。故名曰道。雖處有名之中者。牒上用也。佛具十號。百億垂形。現同類之名相。演同類之言音。種種差別一一不同。即處有名而能應之。體本寂故。與無名無相同也。此疑前應逾動。

二陳能疑。

斯理之玄。固常所彌昧者矣。

斯理者。指上所敘體用道理也。玄者深也。理深難曉。固與故同。即所以也。彌甚也。由寂用難同有無不竝。此理難曉。所以常有昧心。若觀前敘疑之文。豈不知體用深旨。此乃假設疑詞。以開未悟也。

二別致問中二。初呈疑。

但今談者所疑。於高論之旨。欲求聖心之異。

但語詞也。談者即劉公指談論之人也。疑論中所說聖心權實體用有無有異。故致下三問。

二致問三。初體用必有何無問三。初敘述疑意二。初敘體。

為謂窮靈極數玅盡冥符耶。

此初問因前所說體非有無。用寂相即。動靜同時。理既幽玄。故今先敘定而問也。此先定體。言為謂者。審定之辭。先即極也。靈知即智數也。妙盡者。智體無知也。冥符者。智體無知。即與無相理冥合也。耶疑詞也。疑意云。為當窮極智數妙盡知照之相。冥符虗無之理。故曰體無知耶。

二敘用。

為將心體自然靈怕獨感耶。

次定用也。為將亦審定之辭。心體靈怕竝智也。自然者。無所作為也。獨感者。常途說。感屬生。應屬聖。今明聖心唯自感悟。無所應化。曰獨感。意謂。為當心體無所作為智用獨自感悟。乃曰用無應耶。據此所敘。般若無知為體。無作為用。甚得玄旨。但向下別有疑情耳。

二牒問體用。文二。初難體屬定慧。

若窮靈極數玅盡冥符。(牒上智體同無)則寂照之名。故是定慧之體耳。

劉公意謂。冥符體上。必有靈照不昧。故欲立寂照定慧之名。而詮召之由。此故情解未亡。即乖法體。故論主向下不許也。

二難用當息應。

若心體自然靈怕獨感。(牒上無為之用)則羣數之應。固以幾乎息矣。

羣數者。隨機不一之智為能應。幾者將近也。息止也。劉公雖知靈照無心。未達無心普應。故疑寂怕自然。則應化之心。近於止息矣。此乃錯謂無心為不應。故論主向下不許。

三牒上請答。

夫心數既玄而孤運其照。

此牒上敘體。雖心體虗玄。而靈照孤運。故欲召之為寂照。

神淳(智用自然)化表。(獨感不化曰化表)而慧明獨存。

既無心應用慧明自悟。故曰獨存。此牒上敘用也。然據劉公已達般若寂照為體。無作為用。深得玄旨。但不合立寂照之名為體。用中以無心為不應。此乃故問以為將來下請答。

當有深證。可試為辨之。

請意云。論主一向以無知為體。無應為用。必當深有證見。且為辨析之。

二照用空有不同問四。初呈疑。

疑者。當以撫會應機覩變之知。不可謂之不有矣。

此因前云俯仰順化應接無窮而無照功。疑云。既撫會應機必有知照。何謂而無照功。故曰不可謂之不有。不有即無知也。

二引論。

而論旨云本無惑取之知。而未釋所以不取之理。

前第一問答中。所說本無惑取之知之義。今劉公牒文為疑。若為本無惑取。故曰無知者。而論主未釋不取之理。有何所以。

三正難二。初開兩關。

謂。宜先定聖心所以應會之道。

欲定聖心知有知無。方可明應會之所以。

為當唯照無相耶。

一向照理。即知無也。

為當咸覩其變耶。

變即萬變事法。一向達事。故即照有也。

二明互違。

若覩其變則異乎無相。

照事則事有相。與無相之理有異。

若唯照無相。則無會可撫。

照理則理空寂。故無應會撫接眾生。故下論主答云。豈復真偽殊。心空有異照耶。

既無會可撫。而有撫會之功。

既無心接物。何以前明聖心有撫接應會之功。前所謂俯仰順化等。則必須有知。不可云無知。

四請答。

意有未悟。幸復誨之。

悟曉也。未曉應而無知之旨。幸乞訓誨開示也。

三是當是非悟惑問四。初牒前論。

論云無當則物無不當。無是則物無不是。物無不是故。是而無是。物無不當故。當而無當。

此文已釋。今先牒之。

二敘所解。

夫無當而物無不當。乃所以為至當。

劉公已知真境無相之相。為至極當對也。

無是而物無不是。乃所以為真是。

又知真智無知之知。此為真實是當之智。此上皆領悟也。但不曉拂迹云是而無是當而無當。故有疑也。今先敘所解。然後致疑。

三致疑問。文二。初是非問。

豈有真是而非是。至當而非當。而云當而無當是而無是耶。

疑云。論主對至當說非當。故云當而無當。又對真是立非是。故云是而無是。耶之一字即疑辭也。

二悟惑問。

若謂至當非常當。真是非常是。此蓋悟惑之言本異耳。

常是常當者。汎常境智也。本者從來義。劉公又疑論中約悟達者。說前至當真是。約迷惑者。說今常是常當。既悟惑有異。乃云是而無是。當而無當。若然者。則一悟一惑從來自異。何必言之。

四求示誨。

固論旨所以不明也。

固者。承上之詞。雖以是非悟惑。疑其所說如此。尚未明決定之義。故曰不明。

願復重喻。以祛其惑矣。

喻明也。祛遣也。願論主再為明之。遣迷惑之心也。

三總結問二。初敘宗乘結問。

論至日(至廬山日也)即與遠法師詳省之。

劉公在白蓮社。故與遠法師同見此論。詳而尋省。

法師亦好(句去呼)相領得意。

遠師亦好尚此文。兼領得意趣。此上明解同。下明疑異。

但標位似各有本。

標位者。標指師承之位也。各有本者。宗各有本。然般若論最為先作。劉公未見前五名一義之宗。故自云。論主師羅什以一音為宗。劉公師遠法師以法性為宗。宗本各別。故有所疑也。

或當(平)不必理盡同矣。

連為一句讀。或當者。恐也。即疑辭意謂師承各別。或恐見理不必盡同。故有所不曉。乃致前問也。

二敘同友結問。

頃兼以班諸有懷(句)屢有擊其節者。而恨不得與斯人同時也。

頃者向也。非唯遠法師同問。兼諸友人疑意亦然也。班分布也。有懷者懷道同人也。擊節者扣擊節要也。者即人也。斯人者。彼指論主也。謂得此論日。又分布示諸同人。屢有扣擊節要之者。皆有所恨。不得與論主同處一時而決所疑也。

二釋答文。二。初回書敘答。

法師釋答

論主釋答前問。亦先有書敘答意。此亦後人題之耳。

不面在昔。佇想用勞。慧明道人至。得去年十二月疏。

疎也。疎通情意。即前書也。

并問。披尋返覆。欣若暫對。(如暫面對)涼風屆節。頃常如何。

爾雅云。北風曰涼。秋風多北。

貧道。

自謙也。乏道德曰貧道。

勞疾。

勤勞未息。患不知道故。

多不佳耳。(佳勝也)信(書也)南返。不悉。

不備悉也。返復南方故。

八月十五日。釋僧肇疏答。

古者書有廣略。此上略陳。下廣云。

服像雖殊。

雖僧俗像異。服飾亦殊。

妙期不二。

微玅為期。彼此不二。

江山雖緬。(遠也)理契即鄰。(近也)所以望途致想。虗[怡-台+禁](心也虗自心致想)有寄。(如有所託)君既遂嘉遁之志。(遁隱也)標越俗之美。獨恬(心靜曰恬)事外。歡足方寸。

塵外之歡。足悅於心。心曰方寸。

每一言集。(聚也)何甞不遠。

指彼聚集言論。何有不遠。

喻林下之雅詠。高致悠然。

喻比也。悠然遠也。晉有七賢。即劉靈向秀等。俱隱山陽竹林。高遠雅詠。劉君比之亦然。

清散未期。(未期相見)厚自保愛。每因行李數有承問。願彼山僧(祝頌廬山清眾)無恙。(爾雅云。恙憂也安曰無恙)道俗通佳。

遠師領徒七百。於時周續之靁次宗等入蓮社。故曰道俗。佳者勝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羽众

    羽众

    二十年前,被人陷害入狱,为官几十年,为人民奉献几十年,最终却换来的是一副铁窗,一颗花生米。二十年后,叶羽离开山村,从底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攀爬,最后却获得了权利与财富,一群好兄弟。
  • 天外飞来一只狐

    天外飞来一只狐

    作为三界史上最色的狐狸,她见到貌美如花,倾国倾城的青鸾帝君,竟岿然不动,见到衣衫半掩,青丝掩面的魔帝大人,竟一脚踢了上去。可见到凡间红颜祸水的太子殿下,她竟hold不住了。“公子救小女子一命,小女子以身相许可好?”“不好,小生自愧配不上姑娘,姑娘还是另择良人吧。”
  • 原来是缘来

    原来是缘来

    身在一所男女比例为一比九的学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反正身在这样的学校,她芮羽璇是从没想过自己会在大学里谈恋爱的,却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遇见他。要说他与她的相遇,原本只是一场人为的意外而已,但是,不是有个数学原理都说了嘛,只要不是毫无交集的平行线,两条直线不管延伸多长,总是会相交在一起的,他们,便是这样……
  • 鸦——CROW

    鸦——CROW

    独自守护一个城市却毫被人所知,继承家族使命却想要斩断这一切羁绊的默默无闻的英雄的故事。“为了她和它我愿付出我的生命!”“为了心中的正义,我愿与一切为敌!”
  • 掌御世界

    掌御世界

    据传通往永生的道路,就在那掌心处。神秘的封印何时开启,是真实还是虚幻。且看掌中世界。
  • 十二金钱镖

    十二金钱镖

    《十二金钱镖》是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白羽所作武侠小说名,共十七卷,原刊于1937年,全书共一百三十多万字。该书初刊之时曾风靡一时,享誉海内外。故事主人公俞剑平平生以拳、剑、镖三绝技蜚声江湖,其暗器功夫十二金钱镖尤是武林一绝,因而得一绰号“十二金钱缥”,本书取名亦缘于此。小说在义侠中夹以言情,武林竞技维妙维肖,间有儿女情长,写得不乱不淫,不诞不俗,运筹潇洒自如,一洗武林说部旧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瀚海神魔传

    瀚海神魔传

    七千年前神龙作祟为祸人间,女娲指引着人间勇士打败了神龙,将其尸身钉在了山里,并告诫人们山不能被打开,更不能移动宝剑,否则恶魔临世,人类将永无安宁之日。人们谨遵女娲祖的告诫,派人世代守护这九座大山,然而随着时光推移,后代们渐渐将其遗忘,厄运也悄悄来到人们身边。
  • 清江贝先生诗集

    清江贝先生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山且媚

    江山且媚

    你知道什么叫做不按套路出牌吗?论一个自力更生意志坚定然后被男主耍的团团转的女主的辛酸。论一个高冷狂拽男主的追妻之路。这江山,你若想要,我便抢了。我只护着你一人。欢迎入坑~本文不虐,甜宠文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