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6200000019

第19章 四法品

如所说得三十二相诸业。菩萨应一心修习。修如此三十二相业以慧为本。是故

退失慧四法  菩萨应远离

得慧四种法  应常修习行

有四法能退失慧。菩萨所应远离。复有四得慧法应常修习。何等四法失慧。一不敬法及说法者。二于要法秘匿吝惜。三乐法者为作障碍坏其听心。四怀憍慢自高卑人。何等四法得慧。一恭敬法及说法者。二如所闻法及所读诵为他人说。其心清净不求利养。三知从多闻得智慧故。勤求不息如救头然。四如所闻法受持不忘。贵如说行不贵言说。是为四。若人不坏诸善根者。是人能舍失慧四法。能行得慧四法。是故求增益智慧者。如偈说

食善根四法  菩萨应远离

增善根四法  菩萨应修习

何等是侵食善根四法。一怀憍慢贪求世事。二着利养出入诸家。三起憎嫉谤诸菩萨。四未闻经闻不信受。何等是增长善根四法。一所未闻经求之无厌。所谓六波罗蜜菩萨藏。二于众生除憍慢心谦逊下下。三如法得财趣足而已。离诸邪命乐行四圣种行。四于他罪若实不实无有刺讥不求人短。若于法中有所不达。心不违逆以佛为证。佛是一切智其法无量。随宜而说非我所知。如是增益善根。四法非谄曲者所能成就。是故

菩萨应远离  谄曲相四法

应常修习行  直心相四法

在家出家菩萨。应远离四谄曲法。如曲木在稠林难可得出。如是世间有佛弟子虽入佛法不能得出生死深林。何等为四。一于佛法怀疑不信无有定心。二于众生憍慢嗔恨。三于他利心生贪嫉。四毁谤菩萨恶声流布。是为四。何等是四直心相。一者有罪即时发露无所隐藏悔过除灭行无悔道。二者若以实语失于王位及诸财宝。犹不妄语口未曾说轻人之言。三者若人恶口骂詈轻贱讥谤系闭鞭杖考掠等罪。但怨前身不咎于他。信业果报心无恚恨。四者安住信功德中。诸佛妙法甚难信解。心清净故皆能信受。败坏菩萨行四谄曲。调和菩萨有四直行。是故菩萨欲不行谄曲相。欲行直心如说

应舍离四种  败坏菩萨法

应修习四种  调和菩萨法

云何名为四败坏菩萨法。一多闻而戏调不随法行。二于教化而生戏论。不敬顺和尚阿阇梨。三者不能消人信施。毁坏防制而受供养。四者不敬柔善菩萨心怀憍慢是为四。云何名为四调和菩萨法。一常乐闻所未闻法。闻已能如所说行。依法依义依如说行。二随顺义趣不惑言辞调和易化。于师事中用意施作。三不失戒定清净活命。四于调和菩萨生恭敬心随顺情重破憍慢心求其功德。复次菩萨有四种错谬。常于此中求菩萨短。是名败坏菩萨。若能亲近四种善道。是名调和菩萨。如偈说

菩萨应远离  四种菩萨谬

菩萨应修习  四种菩萨道

何谓菩萨四种错谬。一于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名错谬。二乐深大法者。为说小乘。是名错谬。三于正行道者持戒善心。轻慢不敬。是名错谬。四于未成就者。未可信而信。摄破戒恶人以为亲善。是名错谬。何等为四种菩萨道。一于一切众生行平等心。二以善法教化一切。三等为一切众生说法。四以正行行于一切众生。若常行菩萨四种错谬。不乐思惟诸法。不勤修习善法。则是像菩萨。是故

诸菩萨法中  四种像菩萨

佛说如是法  一一应远离

何等为四。一贪重利养不贵于法。二但为名誉不求功德。三求欲自乐不念众生。四贪乐眷属不乐远离。是为四问曰像菩萨法云何可舍。答曰。若菩萨应修菩萨初行功德。是则能离像菩萨法。是故菩萨若欲离像菩萨法。如偈说

初行四功德  精勤令得生

生已令增长  增长已当护

何等为四。一者信解空法。亦信业果报。二者乐无我法。而于一切众生生大悲心。三者心在涅槃而行在生死。四者布施为欲成就众生。而不求果报。若人欲生菩萨初行四功德。增长守护者。当亲近善知识。如偈说

菩萨当亲近  四种善知识

亦应当远离  四种恶知识

菩萨爱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亲近恭敬供养四种善知识。当深远离四种恶知识。何等为四种善知识。一于来求者生贤友想。以能助成无上道故。二于说法者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多闻智慧故。三称赞出家者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一切善根故。四于诸佛世尊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一切佛法故。何等为四种恶知识。一求辟支佛乘心。乐少欲少事。二求声闻乘比丘。乐坐禅者。三好读外道路伽耶经。庄严文颂巧问答者。四所亲近者。得世间利不得法利。是故菩萨应亲近四善知识远离四恶知识。若菩萨能远离四恶知识。亲近四善知识者则得四广大藏。过一切魔事法。能生无量福德。尽能摄取一切善法。问曰。何等是菩萨大藏法。何等是能过一切魔事法。何等是能生无量福德法。何等是能摄取一切善法。答曰

诸菩萨有四  广大藏妙法

四摄诸善法  菩提心为先

何等为四。一得值佛。二得闻六波罗蜜。三于说法者心无嗔阂。四以不放逸心乐住阿练若处。是为四大藏。能过一切魔者。有四法。何等四。一不舍菩提心。二于一切众生心无嗔碍。三觉知一切诸见。四于诸菩萨心无憍慢。是为四。得无量福德法。复有四法。何等为四。一于法施无所悕求。二于破戒恶人生大悲心。三于教众生中发无上菩提。四于下劣众生而行忍辱。是为四。摄一切善法者。有四法。何等为四。一于空闲不现矫异常行。二行四摄法不求恩报。三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四种诸善根时以菩提心为先。是为四。是一一四法皆应广解。于文烦多故不广。今如佛所说以偈略解。若菩萨欲得诸菩萨藏。欲过一切魔事。欲摄一切善法者。皆当远离

二空系二缚  二障二垢法

二疮及二坑  二烧二病法

若菩萨欲得诸菩萨藏等功德者。应当远离是诸二法。何等为二空系法。一贪着应路伽耶等经。二严饰衣钵。二缚者。一着诸见缚。二贪名利缚。二障法者。一亲近白衣。二疏远善人。二垢法者。一忍受诸烦恼。二乐诸檀越知识。二疮法者。一见他人过。二自藏其过。二坑法者。一毁坏正法。二破戒受供。二烧法者。一以秽浊心而着袈裟。二受净戒者供给。出家之人有二病难治。一憎上慢人自谓能降伏心。二求大乘者沮坏其意。若菩萨远离如是等法。更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则能疾得。又得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之所称叹。问曰。何等法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何等是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之所称叹。答曰

能行四谛相  疾得佛菩提

又行四法者  三圣所称叹

何等为四谛相。一求一切善法故勤行精进。二若听受读诵经法如所说行。三厌离三界如杀人处常求免出。四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故。自利其心谛名真实不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不虚。复有四法。为三圣称叹。何等为四。一乃至失命不为恶事。二常行法施。三受法常一其心。四若生染心。即能正观染心起染因缘。是染根者何名为染。何者是染于何事起谁生是染。如是正忆念。知虚妄无实无有。决定信解诸法空故。无所有法故。如是正观染因缘故。不起诸恶业。余一切烦恼亦如是观。菩萨得是大人所称叹法。离诸恶烦恼业故。心则具足舍心者如说

具足于舍心  求世出世利

求此诸利时  心无有厌倦

是菩萨具足舍法。欲行法施行财施利益众生故。若求世间出世间诸利。未得时心无疲懈。世间利者。善解世间经书技艺方术巧便等。出世间利者。诸无漏根力觉道法。如说

如是求二利  心无有疲懈

以无疲懈故  能得诸深法

因从求经书  而能得智慧

具足知世间  最上第一法

无疲懈者。疲懈名厌恶。所学若无厌恶则心无疲倦。若无疲倦则求诸经艺医方技术礼仪法则皆无疲倦。无疲倦故则得智慧。具足深知世间宜法。世间法者。方俗所宜随世间心。世间治法皆悉能知。是故能知上中下众生。随宜而引导。善解世间事深有惭愧心。随宜引导者。于上中下者各有所宜。惭愧者。自耻所行名为惭。因他生耻名为愧。有人以自作而羞见他而愧。世间法中愧为先用。如经说。二清白法护持世间。所谓惭愧。如偈说

随人有愧时  知法知罪福

无愧善人远  无恶而不作

问曰。何故殷勤教菩萨善知世间宜法。答曰。菩萨若知世间法者。则于众生易相悦入。化导其心令住大乘。若不知世法。乃至不能教化一人。是故世间法者。则是教化众生方便之道。菩萨如是知世间法。具足惭愧心。如说

加恶而敬养  何况利己者

有愧有恭敬  不轻笑善者

是菩萨愧心多故。于诸恶人尚能恭敬供养迎送问讯。何况善人能利于我有功德者。有愧恭敬二心故。于诸贤善少知识者而不轻慢。作是念。有功德者自隐于世。如灰覆火。鄙薄世法不应轻贱。若我以小因缘而轻贱者。即便得罪。复次

凡诸有所作  虽难能究竟

则于世间中  亦是不退相

是菩萨凡有所作。若起塔寺若设大会若救罪人。如是等一切世间诸难事中心无废退。所造未成。要以种种诸方便力身口心力令得成就。不但佛法有不退转。世间事中亦有不退转相。问曰。以何因缘能成此事。答曰。有堪忍力者。则能究竟。如说

得大堪忍力  深供养诸佛

随佛所教化  皆悉能受持

菩萨得堪忍力故。以是力于诸佛供养敬礼。随宜供奉衣服饮食等。又佛教化。若持戒禅定。若降伏心意。若实观诸法。于是事中用堪任力。如人得利刀宜应有益中用不于无益中用。如说

以信悲慈舍  堪受无疲厌

又能知义趣  引导众生心

愧堪受第一  深供养诸佛

住佛所说中  正行此十法

能净治初地  是则菩萨道

若菩萨以信为始后住佛故则能净治初地。是十法中以信为初。信名于诸佛法因缘中心得决定又加好乐。何以故。是菩萨心性清净故得深根信力。有信力故于众生中而生悲心作是念。一切诸佛法以大悲为本。我今一心好乐佛法。是故于众生中应生悲心。此悲渐增则成大悲。得大悲故于众生中则生慈心。作是念。我应随力利益众生则成实悲行慈。利众生时即能行舍。内外所有皆能施与。作是念。如我是物。为欲利益安乐众生则成实慈。又诸众生信受我语。为欲行舍求利财物故。堪受种种诸苦恼事。作是念若有疲厌。则于世间技艺经书田作工巧诸求财利因缘则无所获。是故应于世间技艺经书等无有疲厌。以堪受故能知义趣。作是念。世间经书以义为味。若人善知经书义味。则于世间法悉能通了。能通了故则能引导上中下众生。作是念。若人无有惭愧则不能令众生欢喜。为令欢喜故当行惭愧。作是念。若无堪受则不成世间出世间利。有堪受故则能引导一切众生皆令欢喜心欢喜故信受我语。以信受故勤行方便而作唱导。作是念。若众生供养佛者。则多所利益。欲令众生供养佛故。即自一心供养于佛及形像舍利。众生信受则便随效供养于佛。种人天因缘。住于三乘菩萨。如是次行十法。则能净治初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不灭:轮回

    不灭:轮回

    花非花,雾非雾。人生不过雾里看花,轮回尽头是不灭。来世上穷碧落下黄泉,在寻你身影。
  • 滑稽笑话

    滑稽笑话

    本书涵盖了许多滑稽的笑话,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快乐和满意的笑声。拥有快乐的心情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阅读本书,欢喜多多,快乐满满。
  • 岁月安然,时光无恙

    岁月安然,时光无恙

    十年前,他爱她,她对他许下十年之约;十年后,她成为他的妻子,他却对她冷漠如冰。他为她倾其所有,她却只能躲避;她为他放下尊严,而他已经心如死灰……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人为的阴谋?他终究忘记了她……一天,她望着他,问“我哪里好了,让你这么喜欢我?”他拥她入怀,良久,才说“你哪里都不好,可我就是喜欢你。”是啊,喜欢一个人不会因为ta有什么缺点而放弃,更不会因为别人有什么优点就挑剔,喜欢一个人不是把喜欢挂在嘴上,而是放在心里。她,若没有踏入他的世界,他定不会像现在这般安然无恙。
  • 修武神皇

    修武神皇

    从鲜血中一路砍杀出来的黑帮大哥穿越成废柴少爷,重生而来的异界坚韧少年觉醒绝代天资!我不是诗仙,我只是名叫李白。我不是善人,我是索命阎罗!若是天下皆负我,那我何尝不可负天下!若是这个世界不待见我,那我就毁了这个世界!男儿于世,活得好,自须撑起一片天,活的不好,也需得能践踏一方土!刀山火海,血雨腥风,唯一死尔,有何惧哉!异界的天才们,李白来也:比心智,我两世为人,神魂超绝,骗局陷阱比得过地下黑帮?比文采,泱泱大国千年文化,我一壶好酒诗歌百篇!比功法,太衍真经,异界奇书,开山裂土,仙武同修!改功法,创峨眉,修神武,觅仙踪。神州大陆,武道为尊,看李白如何临当绝顶,笑傲天下!
  • 武极焚天

    武极焚天

    灭世之战,生灵涂炭,空间崩塌,神器尽毁;秦墨,一个被神器侥幸所救的少年,阴差阳错来到另一个世界;当以前的实力和修为都消失,他又该如何在这个陌生的世界生存;带着无尽的仇恨一步步成长,兄弟的汗水陪伴他不断前进……多方诡异阴谋算计,一代武神绝境逢生;待他集齐神器,重归故里,一切仇恨用血去偿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色天歌

    血色天歌

    上古年间,九黎之主蚩尤,黄帝姬轩辕,炎帝姜石年。三足鼎力,然而炎帝所属的神农氏日渐衰退,最后被蚩尤联合巨人、三苗二族所攻打,并占领了炎帝族所居住的“九隅”,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最终炎黄二族打败了蚩尤族,擒杀了首领蚩尤,黄帝从而成为天下之主。九千年后,三族合并成了一族,这便是华夏族。因为三族沦为一族,从而三族也开始互相通婚,血脉也夹杂在一起,从而愈发聪慧,但三族血脉却相生相克,有了无与伦比的智慧,却失去了强大的力量,而蚩尤一族的邪性也在慢慢改变着华夏人民的性格,致使慢慢变得堕落、腐朽。看拥有纯净三族血脉的屌丝男——天歌,如何异世逆天除魔铸就无上仙路。。。。。
  • 弦落宫商

    弦落宫商

    这个故事发生在众神凋零的时代,这是一个披着高大励志上修仙,实则小师侄一步一步推倒自家高冷师叔的故事。简介无能,遁走。本文1v1,宠文无虐
  • 你的地老是我一个人的天荒

    你的地老是我一个人的天荒

    纯爱里的花朵肆意开放,馨香了整个懵懂季节。人生在迷藏里的暖爱,就是向上的力量吧。多少在外人看来的若无其事,心底里早已暗涌澎湃。清亮的人组合的清亮故事,像现实里折射的光,丰满了文字的世界,小心翼翼守护着的人,在远方的问候里,会有迟到的答案。谁的青春里没有雷阵雨呢?青春期里一度的不完美,在成长的岔路口,总是有不满意横亘脚前,凌乱的自卑与忧伤是青春的主旋律吧,只是遇到了这个人,就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好。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句话的温暖,开头和结尾都是自己的坚持,就这样一句话一个标点,把所有的经过再细数一遍。
  • 清纯夫人.会长大人快醒醒

    清纯夫人.会长大人快醒醒

    流萤飞,纸鸢追,问君天涯在何方。沧海舞,明月歌,唯盼今朝不相忘。忆青丝,笑红尘,百年一梦终需醒。凝眸间,意万千,但求千年长相望。围观—进去瞅瞅~
  • 妖孽王爷请闪开

    妖孽王爷请闪开

    腐女一枚,竟没想一觉醒来穿越成痴情王妃!前世被他折磨致死,这一世看老娘把他的王府闹翻天!身为王妃,居然逛青楼,下馆子,打群架...居然还有休了他?!“你是想让我休了你啊还是休了你还是休了你?”某人一脸欠揍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