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5200000003

第3章

本輸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輸之所留,六府之所與合,四時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處,闊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願聞其解。

岐伯曰:請言其次也。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魚際,魚際者,手魚也,為榮;注於太淵,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為臉;行於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為經;入於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脈也,為合。手太陰經也。

心出於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為井木;溜於勞官,勞官,掌中中指本節之內問也,為榮;注於大陵,大陵,掌後兩骨之問方下者也,為臉;行於問使,問使之道,兩筋之問,三寸之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為經;入於曲澤,曲澤,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為合。手少陰也。

肝出於大敦,大敦者,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為井木;溜於行問,行問,足大指問也,為榮;注於太衝,太衝,行問上二寸陷者之中也,為臉;行於中封,中封,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搖足而得之,為經;入於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厥陰也。

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指之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為榮;注於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為臉;行於商丘,商丘,內踝之下,陷者之中也,為經;入於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為合。足太陰也。

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為井木;溜於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為榮;注於太谿,太谿,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者中#1也,為臉;行於復留,復留,上內踝二寸,動而不休,為經;入於陰谷,陰谷,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少陰經也。

膀胱出於至陰,至陰者,足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通谷,通谷,本節之前外側也,為榮;注於束骨,束骨,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臉;過於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為原;行於崑崙,崑崙,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為經;入於委中,委中,膕中央,為合,委而取之。足太陽也。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俠谿,俠谿,足小指次指之問也,為榮;注於臨泣,臨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為臉;過於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為原;行於陽輔,陽輔,外踝之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也,為經;入於陽之陵泉,陽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為合,伸而得之。足少陽也。

胃出於厲兌,厲兌者,足大指內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內庭,內庭,次指外問也,為榮;注於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內問,上行二寸陷者中也,為臉;過於衝陽,衝陽,足駙上五寸陷者中也,為原,搖足而得之;行於解谿,解谿,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為經;入於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腑骨外三里也,為合;復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也,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液門,液門,小指次指之問也,為榮;注於中渚,中渚,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臉;過於陽池,陽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為原;行於支溝,支溝,上腕三寸,兩骨之問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為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臉,在於足大指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名日委陽,是太陽絡也。手少陽經也。三焦者,足少陽太陰一本作陽之所將,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端腸,出於委陽,并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癮,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癮則寫之。

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於太陽,出於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為榮;注於後谿,後谿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臉;過於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為原;行於陽谷,陽谷,在銳骨之下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手太陽經也。

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本節之前二問,為榮;注於本節之後三問,為臉;過於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問,為原;行於陽谿,陽谿,在兩筋問陷者中也,為經;入於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

是謂五藏六府之臉,五五二十五臉,六六三十六臉也。六府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

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日人迎;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日扶突;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七次脈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日風府。腋內動脈,手太陰也,名日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日天池。

刺上關者,階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階;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

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臉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臉外,不至曲頰一寸。手太陽當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髮際。陰尺動脈在五里,五臉之禁也。

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陰#2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藏。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與合者。春取絡脈諸榮大經分肉之問,甚者深取之,問者淺取之。夏取諸#3臉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臉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張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音釋#4】

闊數下色角切。足跗下音夫。囗袪遮切。囗時兗切。

小針解第三法人

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餘不足,可補寫也。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經之疾也。惡知其原者,先知何經之病,所取之處也。

刺之微在#5數遲者,徐疾之意也。粗守關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氣正邪之往來也;上守機者,知守氣也。機之動不離其空中者,知氣之虛實,用針之徐疾也。空中之機清摩以微者,針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其來不可逢者,氣盛不可補也。其往不可追者,氣虛不可寫也。不可挂以髮者,言氣易失也。扣之不發者,言不知補寫之意也,血氣已盡而氣不下也。知其往來者,知氣之逆順盛虛也。要與之期者,知氣之可取之時也。

粗之間者,冥冥不知氣之微密也。妙哉,上#6獨有之者,盡知針意也。往者為逆者,言氣之虛而小,小者逆也。來者為順者,言形氣之平,平者順也。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者,言知所取之處也。迎而奪之者,寫也。追而濟之者,補也。

所謂虛則實之‘者,氣口虛而當補之也。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寫之也。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邪勝則虛之者,言諸經有盛者,皆寫其邪也。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言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察後與先,若亡若存者,言氣之虛實,補寫之先後也,察其氣之已下與常存也。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者,言補者祕然若有得也,寫則悅然若有失也。

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濁氣在中者,言水穀皆入於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溜於腸胃,言寒溫不適,飲食不節,而病生於腸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清氣在下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日清氣在下也。針陷脈則邪氣出者,取之上。針中脈則邪#7氣出者,取之陽明合也。針太深則邪氣反沉者,言淺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則邪氣從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脈各有所處者,言經絡各有所主也。

取五脈者死,言病在中,氣不足,但用針盡大寫其諸陰之脈也。取三陽之脈者唯,言盡寫三陽之氣,令病人愜然不復也。奪陰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奪陽者狂,正言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者,言上工知相五色於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知其邪正者,知論虛邪與正邪之風也。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針而出入也。氣至而去之者,言補寫氣調而去之也。調氣在於終始一者,持心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者,絡脈之滲灌諸節者也。

所謂五藏之氣,已絕於內者,脈口氣內絕不至,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有留針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內重竭,重竭則死矣,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所謂五藏之氣已絕於外者,脈口氣外絕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針以致其陰氣,陰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所以察其目者,五藏使五色循明,循明則聲章,聲章者,則言聲與平生異也。

【音釋】佖然上皮筆切,音必,滿貌。悅然上吁往切,狂貌。深內下音納。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

黃帝問於岐伯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氣之中人高也。黃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無有常,中於陰則溜於府;中於陽則溜於經。

黃帝曰: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邪之中人,或中於陰,或中於陽,上下左右,無有恆常,其故何也?岐伯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勝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

黃帝曰:其中於陰奈何?岐伯答曰:中於陰者,常從臂腑始。夫臂與腑,其陰皮薄,其肉淳澤,故俱受於風,獨傷其陰。黃帝曰:此故傷其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藏,故邪入於陰經,則其藏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府。故中陽則溜於經,中陰則溜於府。

黃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8而上行。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黃帝曰:五藏之中風奈何?岐伯曰:陰陽俱感,邪乃得往。黃帝曰:善哉。

黃帝問於岐伯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經脈,三百#9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層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黑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熱甚#10寒,不能勝之也。

黃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曰:虛邪之中身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其情。黃帝曰:善哉。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日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余願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為之奈何?岐伯答曰:夫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檸鼓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脈弦也;赤者,其脈鉤也;黃者,其脈代也;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黃帝問於岐伯曰:五藏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黃帝曰:色脈已定,別之奈何?岐伯曰: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澀,而病變定矣。

黃帝曰:調之奈何?岐伯答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石會皮膚亦緩;脈小者,尺之皮膚亦臧而開斗、少氣;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騙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工十全由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

黃帝曰:請問脈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曰:臣請言五藏之病變也。心脈急甚者為痣癥;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大甚為喉盼;微大為心痺引背,善汨出。小甚為善喊;微小為消瘴。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嗚。澀甚為瘡;微澀為血溢,維厥,耳嗚,顛疾。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息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瘓,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經腫;微大為肺痺引胸背,起惡日光。小甚為泄,微小為消瘴。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瘓,在頸支腋之問,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痠矣。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瘦痺也。大甚為內癱,善嘔魁;微大為肝痺,陰縮,咳引小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瘴。滑甚為瘡疝;微滑為遺溺。澀甚為縊飲,微澀為痣孿筋痺。

脾脈急甚為德痰;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沬。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支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仆;微大為疝#11氣,腹裏#12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瘴。滑甚為療癮;微滑為蟲毒蟲蛤竭腹熱。澀甚為腸癢;微澀為內療,多下膿血。

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痹,足不收,不得前後。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啞還出。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睡睡然,上至胃院,死不治。小甚為洞泄;微小為消瘴。滑甚為癮癢,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澀甚為大癱;微澀為不月,沉痔。

黃帝曰: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刺緩者,淺內而疾發針,以去其熱,刺大者,微寫其氣,無出其血。刺滑者,疾發針而淺內之,以寫其陽氣而去其熱。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發針,疾按其瘠,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脈。諸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黃帝曰:余聞五藏六府之氣,榮輸所入為合,令何道從入,入安連過,願聞其故?岐伯答曰:此陽脈之別入於內,屬於府者也。黃帝曰:榮輸與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榮輸治外經,合治內府。黃帝曰:治內府奈何?岐伯曰:取之於合。黃帝曰: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胃合於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黃帝曰:取之奈何?岐伯答曰:取之三里者,低駙;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堅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取諸外經者,榆申而從之。

黃帝曰:願聞六府之病?岐伯答曰: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駙之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嗚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胃病者,腹縝脹,胃院當心而痛,上支#13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問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廉及經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央。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嗑中盼盼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黃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染一作遊於巷,中肉節即皮膚痛,補寫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

【音釋】

中於膺背一作肩背。亦中其經一本作下其經。腑戶當切。潭澤上奴教切,下皆同《甲乙經》。上音濁,下音液。謹詳:潭,濁也;澤,液也。入而不客一本作容。痣癥上治下縱。听音戒。喊乙劣切。息賁下音奔。痠音酸。痕音賈。療徒回切。仆音付。蛤竭上胡恢切,腹中長蟲。下胡葛切,蠹蟲也。睡竹垂切。瘠榮美切。榆舂木切。睪音高,陰丸也。維厥詳此經絡有陽維、陰維,故有維厥。

#1者中:此二字原倒,鋸趙府居敬堂本乙正。

#2陰:原作『陽』,據《甲乙經》卷一第三改。

#3諸:原作『之』,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4音釋:此二字原無,據上篇體例補。下均仿此。

#5在:原作『者』,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6上:趙府居敬堂本作『工』。

#7邪:趙府居敬堂本作『濁』。

#8逆:原作『道』,據《太素》卷二十七《邪中》政。

#9百:原作『伯』,據趙府居敬堂本改。

#10天熱甚:《太素》卷二十七《邪中》無『天」字;趙府居敬堂本『熱』作『氣』,連下讀。

#11疝:《脈經》卷三第三作『痞』。

#12裏:《脈經》卷三第三作『裏』。

#13巒支:原作『肢』,據《甲乙經》卷九第七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幻灭主宰

    幻灭主宰

    天地之间,万物消亡,轮回往复,一次劫难,断送一个世纪,是轮回,还是早有预谋……一层位面,于晴天霹雳之中天降神婴,此神婴身藏混沌神脉,内存五大神通,来到这个大荒世界,只为族群的血海深仇,承载着希望,又面临着绝望,一代天骄由此崛起,目标直指主宰世纪。故事,从大荒界开始!
  • 痴傻的你

    痴傻的你

    忠犬将军和腹黑小富婆一同长大的青梅竹马小甜文
  • 惊鸿若云泪仙身

    惊鸿若云泪仙身

    安碧云出生时命格诡异满城异香的孤女,原是女娲后人之重生。被上仙苏子泪下凡所救,对他暗生情愫,苏子泪不负众生,不负重任,一直想保护天下重任。为寻恩人,安碧云前往沫林仙山,在经历了重重波折下拜为其坐下唯一弟子。师徒二人亦师亦友,皆以匡扶正义保护世间。朝夕相处,让安碧云对苏子泪产生了深深爱慕执念。为救师尊的苏子泪为寻三生水却无意中伤。自此,六界动乱不堪,百姓民不聊生,安碧云匡扶天下,费尽心思保护六界。苏子泪仅只剩下一百天的生命了。为救师父的安碧云却无意中魔界之诡计。失去心智,自此,天下太平,动乱不堪……(敬请期待!)
  • tfboys的吸血鬼公主

    tfboys的吸血鬼公主

    血族公主活腻了千年不变的生活,独自来到了人间,莽撞的闯入了tfboys的生活,她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tfboys一生想要守护的公主,同样是公主的身份,两个不同的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温血记

    温血记

    徐涛是原是一位碌碌无为的练武人,跑去看热闹被阵法练成了金身。为将自己变回普通人,徐涛害得很多人历尽磨难。偶然发现金身是练武人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徐涛初衷未改!夜如纸,光如墨,九霄晴云不过亦是地上寒霜。寒霜有千里万里之巨,尚且可以凌虚扶摇,吾当以真心容身,斯斯游度千秋。此书有文豪诗词、武者仙侠、旷世恋曲、幽默谐句,更有悠悠情愫和深省字句,期待斧正。(温血人群74563248:欢迎加入讨论!)
  • 无限之封神游戏

    无限之封神游戏

    姜元觉得自己很无辜,不过是做了个奇怪的梦而已,怎么就稀里糊涂的干掉了一个异世界流落而来的神祇了呢?而且紧接着,他又被赶鸭子上架,被一脚踢进了无边的位面世界当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位面穿梭之旅。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每一个位面,都是一个世界级的游戏场,也将变成姜元步步攀登,最终登临永恒的坚实阶梯!
  • 幸好我没有错过你

    幸好我没有错过你

    “我可以理解为你是为了引起我注意而故意撞到我的吗?”他歪着头,一脸戏谑地看着韩范范......
  •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运营情景分析训练全集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运营情景分析训练全集

    本书分为六篇,涵盖客户管理、员工管理、设施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六个方面。将每篇细化为餐厅经营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个情景。每一种情景首先讲述一个餐厅经营中的典型负面案例,从发生在餐厅中的真实镜头出发,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餐厅之中。然后对该负面案例进行诊断分析。接下来给出经典模板,这一部分是餐厅老板拿来就可以用的范本,真正体现出了本书的实战性。最后一个板块为模板解读,更加深入地针对每一小节的话题展开延伸,告诉餐厅老板们更多有关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的技巧。
  • 江山行

    江山行

    万里江山行,至此不回头“跟我走好吗”“好”地上的字刚毅俊秀“从见到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此生定与你纠缠不休”“至此终年,不羡天仙”地上的字少了几分刚毅,多了几分柔情......“江山为局天作牢,众生为子我为棋,莫让红尘乱事扰,此去人间不留仙”
  •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在日本排名第一的伊藤考试培训学校,有人从60岁后开始司法考试学习,每天记诵海量法规条文;有人从公司退休后参加学校的短期培训,并且一次通过成功率只有2%的高难度考试。这些奇迹的创造者、“考试之神”伊藤校长首次公开其独创的记忆法,揭示高速记忆的终极秘密。现在,无论你是参加升学、证照还是公职考试,都可以依循“伊藤记忆术”备考,你会发现提高10倍记忆力一点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