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4300000004

第4章

大師自題

這個阿師  心直口快  走徧天下  圜中自在

萬曆壬寅夏日。題於赫山會延慶寺之慈標。明秊癸卯冬。果圓寂圜中。前知其明驗云。

弟子三炬盥手拜書

紫栢大師像贊

法界網裂。其維不張。適生大師。力振其綱。踞獅子窟。斫栴檀樹。奮迅未伸。爪牙已露。擊塗毒鼓。釃甘露漿。飲之者醉。耳之者狂。寂滅性空。轟霹靂舌。奔雷捲電。觸者褫魄。以大地心。竪金剛骨。眼裏有筋。胸中無物。臨濟不死。黃蘖猶生。誰知大師。不受其名。大方闊步。不存軌則。翻身擲過須彌峰。一拳槌碎無生國。

憨山德清贊

山陰錢伯子。持 達觀大師小影。索予為贊。時予正病劇。抽思未能。信口作禪語貽之。

呵呵呵。這就是達觀。昔日鬚鬢猶存。今日眉毛不換。相對依然。慈容悲願。人傳此老。示寂圜中。却在這上頭。舒來卷去。一從方便。欲識師真。於此窺他顏面。雖然也祇得一半。若欲全彰。連這焚却。方得相見。何以故。 大明國內。著不得這漢。

予晤師在癸巳歲。金陵賀氏園中。為駕部郎時。乃予請見。固有年矣。憶先於比部瞿洞觀。太常傅太恒二君。共介其徒以往。到而復却。凡幾度筞馬空歸。二君遂不復言求見。而予意未已。至是晤焉。師鬚鬢不剪。頂著樵巾。體幹豐偉。坐立如山。晦翁所謂其人皆魁岸雄傑者是已。相見慈容滿面。權然如故。室中有數輩儒衣冠者。握筆沈思。肅如試舉。予坐定。侍者設席予前。具筆伸紙。予問故。曰請與諸子。同作棱嚴經中某四句講義。或偈亦可。予唯然受之不為異。隨與大師論他義。一二轉未竟。師輒呼侍者曰。周老先生面前紙筆徹過。又論一二轉。師曰。硬掙也硬掙。頃之。侍者持客刺來報。乃鴻臚覺齋徐公。一徒起曰。老師今日體倦。徐公見。可俟他時。某請回之。便欲趨出。師曰不可。到即請見。徐公向日與予求見師。知不可得。每偵予所至。則尾之。故今刺得入。以予有人在門。刺得至師前。以予有人在室。其徒請命。以予在座。不然。恐師皆無由知矣。是日與徐公共午齋而散。明日天始辨色。街鮮人行。乃余衙有叩門者。詢之為師二徒。余出迓。言大師且來謁。少選手持拄杖。濶步長趨。數徒擁掖而至。盤桓至暮始別。時從行有周叔宗。賀知忍。餘名氏已忘。從行者曰。大師從未謁人。以是施君。異數也。余竊歎是時胸中尚未盡穩。商量不得徹底。嗣後欲載證無緣。可恨人言師奇恠。余具覩如此。奇耶易耶。凡初見作難意。皆諸徒所為。予以目擊徐公一節可推。雖然。即師何病。世界不寬。時人眼孔不大。竟莫容此老。或以其入都門為病。而悲願深遠。殆不可測。余為錢子題贊詞。更為敘相見始末。且更噓唏及此云。

丙午臘八日剡城周汝登伏塊敬書

開脫空口。東語西話。以慈悲法。盲拳瞎罵。冷面熱腸。蓮花一社。冷債熱還。竹篦廿下。鳥去遺音。香飛落灺。真箇達師。僧繇難畫。

余久向紫栢師。辛丑入都。而師住西山。忻然欲以瓣香見之。會同學數友。皆短師。心疑而止。後讀其遺言。審其生平真證密行。深慈高節。一時叢林踞師席者。誠罕其比。然猶惜師不早去。終以及禍。非明明喆之道。及見吳咸熙氏所寄示遺像。味其自贊語。類讖者。豈師固夙知若二祖。師子尊者耶。常不輕菩薩見人禮拜。稱汝等皆當作佛。人乃相趂打擲呵詈之。袁景倩言。一國中有狂泉。人飲皆狂。獨國王汲井以免。而通國狂者。覆以王為狂也。相與捽縛燒灼。不勝苦。趍飲其泉。狂作。國人喜。謂王病已也。始捨之。紫栢視眾人為佛。不得不度。眾人視紫栢為狂。不得不死。於乎。何足恨哉。

丁未正月上澣日會稽陶望齡敬題

飛揚鬚眉頭顱禿。豎眼控拳坦胸腹。顛翻神妙智具足。天龍人鬼俱降伏。聲搖山嶽納空谷。拔劒虎丘埋天目。八面威風畫一軸。六六原來三十六。

寓生黃汝亨贊

高挂兩眸。頹然雙頰。河漢為口。風雷為舌。汲汲波波濟度人。大扣小扣俱不竭。忒慈悲。忒豪杰。賢愚終古無休歇。那辨侯王與宰官。少不省時加棒喝。恁般熱腸難打疊。這打疊。不可說。休問紙上人。試看徑山碣。

長水弟子李培敬題

存日門庭峻厲。沒時棒喝交加。一念常觀自在。天堂地獄無差。人說因緣果報。我說本分作家。祇有逆來順受。從他幻影空花。

長水姚士慎敬題

昔先莊簡。法門金湯。博求龍象。為法津梁。既遇吾師。曰真法王。皈依參請。篤老皇皇。忠得夤緣。巾瓶侍旁。昏衢智燈。苦海慈航。世閒父執。出世導師。近之則畏。遠之又思。創見則詫。即之轉慈。揭示道要。能覺我迷。我於彈指。悟昔之非。舍海認漚。乃今始知。因師知佛。因佛知儒。靈明廓徹。乃有階梯。師曰咄咄。階梯非是。脚下承當。舉足便至。每惟深慈。感激涕泗。法乳難酬。有死無貳。豈期緣深。躬承師逝。嗟乎哲人。不可思議。戒慧之光。遇緣益熾。遊於福堂。作大法施。歷諸苦惱。意地寂然。既展王法。曰了夙緣。合掌跏趺。隻履翩翩。六日牢戶。露地風塵。屹峙如山。光溢於顴。西原夏[療-(日/小)+土]。淫澇成川。傾城漂舍。激蕩靡堅。意此土封。雨齧風穿。南遷啟龕。載覿師顏。相好莊嚴。儼若生前。聞古賢聖。去來如意。定慧力故。結成舍利。入火入水。色身不壞。不圖愚蒙。覩此奇異。允若師言。驗瞑目地。非肉身佛。豈能若是。

陸基忠敬贊

紫栢尊者達觀可大師像贊

有大醫王。治癡暗病。入泥入水。拍拍成令。喚醒夢宅。接續慧命。為法忘身。高提祖印。

香光居士董其昌贊

不妄視。眼不壞。不妄聽。耳不壞。不妄言。舌不壞。不妄動。身不壞。不弄精魂不揑怪。這回方驗真持戒。要與人天插箇標。何妨地獄還些債。咄。債已還。有甚待。端端坐待老憨來。打破從前舊皮袋。一道神光火電飛。風流銕漢今疎快。

聞聞居士陳繼儒贊

達觀大師塔銘

夫大地死生。顛瞑長夜。以情關固閉。識鎻難開。有能蹶起一擊而碎之。掉臂而獨往者。自非雄猛丈夫。具超世之量者。未易及也。歷觀傳燈諸老。咸其人哉。久不復作。頃於達觀禪師見之矣。師諱真可。字達觀。晚號紫栢。門人種尊者。重法故也。其先句曲人。父沈連季子。世居吳江太湖之攤缺。母夢異人。授以附葉大鮮桃。寤而香滿室。遂有娠。師生五歲。不語。時有異僧。過其門。摩頂而謂其父曰。此兒出家。當為天人師。言訖。忽不見。師遂能語。先時見巨人跡。下於庭。自是不復見。師髫年。性雄猛。慷慨激烈。貌偉不羣。弱不好弄。生不喜見婦人。浴不許先。一日姊誤前就浴。師大怒。自後至親戚婦女。無敢近者。長志日益大。父母不能拘。嘗有詩曰。屠狗雄心未易消。年十七。方仗劒。遠遊塞上。行至蘇州閶門。天大雨。不前。偶值虎丘僧明覺。相顧盻。覺壯其貌。知少年不羣。心異之。因以傘蔽之。遂同歸寺。具晚飱。驩甚相得。聞僧夜誦八十八佛名。師心大快悅。侵晨。入覺室曰。吾兩人有大寶。何以污在此中耶。即解腰纏十餘金授覺。令設齋。請薙髮。遂禮覺為師。是夜即兀坐達旦。每私語。三歎曰。視之無肉。喫之有味。時覺欲化鐵萬斤。造大鐘。師曰。吾助之。遂往平湖巨室門外趺坐。主人見。進食。師不食。主問何所須。師曰。化鐵萬斤造大鐘。有即受食。主人立出鐵萬斤於門外。師笑。食畢。徑載回虎丘。歸即閉戶讀書。年半不越閫。嘗見僧有飲酒茹葷者。師曰。出家兒如此。可殺也。時僧甚憚之。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嘗至常熟。遇養齋翁。識為奇器。留月餘。之嘉興東塔寺。見僧書華嚴經。乃跪看。良久歎曰。吾輩能此足矣。遂之武塘景德寺。掩關三年。復回吳門。一日辭覺曰。吾當去行脚諸方。歷參知識。究明大事也。遂杖策去。一日聞僧誦張拙見道偈。至斷除妄想重增病。趍向真如亦是邪。師曰。錯也。當云方無病。不是邪。僧云。你錯他不錯。師大疑之。每至處。書二語於壁間。疑至頭面俱腫。一日齋次忽悟。頭面立消。自是凌躒諸方。嘗曰。使我在臨濟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如何。過匡山。窮相宗奧義。一日行二十里。足痛。師以石砥脚底。至日行二百里乃止。師遊五臺。至峭壁空巖。有老宿孤坐。師作禮。因問一念未生時如何。宿豎一指。又問既生後如何。宿展兩手。師於言下領旨。尋跡之。失其處。師至京師。參徧融大老。融問從何來。曰江南來。又問來此作麼。曰習講。又問習講作麼。曰貫通經旨。代佛揚化。融曰。你須清淨說法。師曰。只今不染一塵。融命褫師直裰。施傍僧顧謂師曰。脫了一層還一層。師笑頷之。遂留挂搭。時知識嘯巖法主。暹理諸大老。師皆及門。去九年。復歸虎丘省覺。乃之淞江掩關百日。之吳縣。適聊城傅君光宅為縣令。其子利根。命禮師。子不懌。子一日搦二花問師云。是一是二。師曰。是一。子開手曰。此花是二。師何言一。師曰。我言其本。汝言其末。子遂作禮。之天池。遇管公東溟。聞其語。深器之。師因拈薔薇一蒂二花。問公。公曰。此花同本生也。師分為二。復問公。公無語。因罰齋一供。遂相與莫逆。時上御極三年。大千潤公開堂少林。師結友巢林戒如輩。往參叩。及至。見上堂講公案。以口耳為心印。以帕子為真傳。師恥之。嘆曰。西來意固如是邪。遂不入眾。尋即南還。至嘉禾。見太宰陸五臺翁。心大相契。先是有密藏道開者。南昌人。棄青衿。出家披薙於南海。聞師風。往歸之。師知為法器。留為侍者。凡百悉委之。郡城有棱嚴寺。為長水疏經處。久廢。有力者侵為園亭。師有詩吊之曰。明月一輪簾外冷。夜深曾照坐禪人。志欲恢復。乃屬太宰為護法。開公力主其閒。太宰公弟雲臺公。施建禪堂五楹。既成。請師命一聯。師曰。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謂當以血書之。遂引錐刺臂。流血盈碗書之。自是接納往來。豪者力拒。未完局。後二十餘年。適太守槐亭蔡公。竟修復。蓋師願力所持也。師見象季。法道陵遲。惟以弘法利生為家務。念 大藏卷帙重多。致遐方僻陬。有終不聞法名字者。欲刻方冊。易為流通。普使見聞。作金剛種子。即有謗者。罪當自代。遂倡緣。時與太宰光祖陸公。司成夢禎馮公。廷尉同亨曾公。冏卿汝稷瞿公等議。各驩然。願贊佐。命弟子密藏開公董其事。以萬曆己丑。創刻於五臺。屬弟子如奇綱維之。居四年。以冰雪苦寒。復移於徑山寂照庵。工既行。開公以病隱去。其事仍屬奇。恊弟子幻予本公。本尋化。復請澹居鎧公終其役。始司成具區馮公。意復化城為貯板所。未克。初桐城用先吳公。為儀曹郎。參師入室。從容及刻藏事。師遽曰。君與此法有大因緣。師化後。吳公出參浙藩。進至方伯。竟復化城。且蠲俸散刻藏數百卷。固吳公信力。亦師預讖云。師先於嘉禾刻藏有成議。乃返吳門。省前得度師覺公。時覺已還俗。以醫名。師聞之。意行度脫。時夜覺飯。盂忽墮地裂。其精誠所感如此。乃詐病於小舟中。命請覺眕視。覺至。見師。大驚懼。師涕泣曰。爾何迷至此耶。今且柰何。覺曰。唯命是聽。師即命薙髮。竟載去。覺慚服。願執弟子禮。親近之。師初過吳江。沈周二氏。聚族而歸之。時至曲阿。賀孫二氏。率族而禮至敬之。至金沙。于王二氏。合族歸禮。愈益重。師於于園書法華經。以報二親。顏書經處。曰墨光亭。今在焉。師以刻藏因緣議既成。聞妙峰師。建鐵塔於蘆芽。乃送經安置於塔中。且與計藏事未偕。復之都門。乃訪予於東海。時萬曆丙戌秋七月也。是時予以五臺因緣。有聞於內。因避名於東海那羅延窟。適遇慈聖皇太后。為保聖躬。延國祚。印施大藏十五部。皇上頒降海內名山。勅僧諷誦。首及東海。予以謝恩入長安。師正擕開公走海上。至膠西。值秋水泛漲。眾度必不能渡。師解衣先涉。疾呼眾。水已及肩。師躍然而前。既渡。顧謂弟子曰。死生關頭。須直過為得耳。眾心服師。時予在長安。適師弟子于君玉立來訪。言師已東行。計其程。旦夕乃入山期也。予聞之。亟促裝歸。日夜兼程。亦犯橫流。赶至即墨。時師已出山。在脚院。詰朝將長發。是夜一見。大歡笑。明發。請還山。留旬日。心相印契。師即以予為知言。許生平矣。師返都門。復潭柘古剎。乃決策西遊峨嵋。由三晉。歷關中。跨棧道。至蜀禮普賢大士。順流下瞿塘。過荊襄。登太和。至匡廬。尋歸宗故址。唯古松一株。為寺僧售米五斗。匠石將伐之。適丐者憐而乞米贖之。以存寺蹟。師聞而興感。其樹根底。為樵者剝斵過半。勢將折。師砌石填土。呪願復生。以卜寺重興兆。後樹日長。寺竟復。其願力固如此。時江州孝廉邢懋學。禮師延居長松館。執侍最勤。師為說法語。集名長松茹退。先是鄒給諫爾瞻。丁大參勺原。素雅重師。意留駐錫匡山。未果。遂行。過安慶。時有江陰居士趙我聞謁見。不可。適阮君自華。歸心於師。因為居士先求得度。未許。阮君請遊皖公山馬祖庵。師喜其境超絕。即屬阮宜建梵剎。居士懇乞出家。遂薙髮於山中。詺名曰法鎧。是為澹居。其庵今蒙勅賜佛光寺。師復北遊。至石經山。晉琬公。慮三災壞劫。正法浸滅。乃石刻藏經安於巖穴。師見而感之。時琬公塔院。被力者侵。師志復之。啟石室。佛座下。得函貯佛舍利若干。出時。光燭巖壑。適聖母。聞師至。命近侍陳儒致齋供。特賜紫伽黎。師讓之。謝曰。自慚貧骨難披紫。施與高人福更增。因請佛舍利入內。供三日。出帑金重藏於石窟。師重二事。思得予作記。適予聞師西遊回。即馳至京。候於上方兜率院。師拉予遊。觀石經。遂記之。予回寓慈壽。師感遇亦出山見訪。同居於西郊園中。對談四十晝夜。目不交睫。信為生平至快事。時徧融老已入滅。因吊之。有嗣德不嗣法之語。師在潭柘。居常禮佛後方食。一日客至喜甚。誤先舉一食。乃對知事曰。今日有犯戒者。命爾痛責三十棒。輕則倍之。知事驚。不知為誰。頃師授杖知事。自伏地於佛前。受責如數而股如墨。乃云。眾生無始習氣。如油入麵。牢不可破。苟折情不痛。未易調伏也。師與予計。修我朝傳燈錄。予約師。往濬曹溪。以開法脉。師先至匡山以待。時癸巳秋七月也。越三年乙未。予初以供奉聖母賜大藏經。建海印寺成。適以別緣觸聖怒。詔逮清下獄。鞫無他辭。送法司擬罪。蒙恩免死。遣戍雷陽。毀其寺。時師匡山聞報。為予許誦法華經百部。冀祐不死。即往探曹溪回。將赴都不救予。聞予將南放。遂待於江滸。是年十一月。方會師於下關旅泊庵。師執予手嘆曰。公以死荷負大法。古人為法。有程嬰。公孫杵臼之心。我何人哉。公不生還。吾不有生日。予慰之再三。瀕行。師囑曰。吾他日即先公死。後事屬公。遂長別。予度嶺之五年。庚子。上以三殿工。下礦稅令。中使者駐湖口。南康守吳寶秀不奉令。劾奏被逮。其夫人哀憤繯死。師時在匡山聞之曰。時事至此。倘閹人殺良二千石。及其妻。其如世道何。遂策杖越都門。吳入獄。師至多方調護。授吳公毗舍浮佛半偈。囑誦滿十萬。當出獄。吳持至八萬。蒙上意解。得末減。吳歸。每念師輒涕下。師以予未歸初服。每歎曰。法門無人矣。若坐視法幢之摧。則紹隆三寶者。當於何處用心耶。老憨不歸。則我出世一大負。礦稅不止。則我救世一大負。傳燈未續。則我慧命一大負。若釋此三負。當不復走王舍城矣。癸卯秋。予在曹溪。飛書屬門人之計偕者。招師入山中。報書直云。捨此一具貧骨。居無何。忽妖書發。震動中外。時忌者乘白簡劾師。師竟以是罹難。先是聖上以輪王乘願力。敬重大法。書金剛經。偶汗下漬紙。疑更當易。亟遣近侍曹公質於師。師以偈進曰。御汗一滴。萬世津梁。無窮法藏。從此放光上覽大悅。由是注意。適見章奏甚憐之。在法不能免。因逮及。旨下。云著審而已。及金吾訊鞫。以三負事對。絕無他辭。送司宼。先是侍御曹公學程。以建言逮。久在獄。與師問道。有圜中語錄。時執政欲死師。師聞之曰。世法如此。久住何為。乃索浴罷。囑侍者小道人性田曰。吾去矣。幸謝江南諸護法。道人哭。師叱之曰。爾侍予二十年。仍作這般去就耶。乃說偈。語在錄中。言訖端坐安然而逝。曹公聞之急趨至。撫之曰。師去得好。師復開目微笑而別。時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師生於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噫。師生平行履。疑信相半。即此末後快便一著。上下聞之無不歎服。於戲。師於死生視四大如脫敝屣。何法所致哉。師常以毗舍浮佛偈示人。予問曰。師亦持否。師曰。吾持二十餘年。已熟句半。若熟兩句。吾於死生無慮矣。豈其驗耶。師化後。待命六日。顏色不改。及出。徒身浮葬慈慧寺外。次春夏霖雨及秋。陸長公西源。欲致師肉身南還。啟之安然不動。適予弟子大義。即奉師龕至。經潞河。馬侍御經綸。以感師與李卓吾事。心最慟。因啟龕拂面。痛哭之。至京口。金沙曲阿諸弟子。乃奉歸徑山。供寂照庵。以刻藏因緣。且推沈中丞重建大殿。乃師遺命。以師臨終有偈云。恠來雙徑為雙樹。貝葉如雲日自屯。以是故耳。時甲辰秋九月也。越十一年乙卯。弟子先葬師全身於雙徑山後。適朱司成文寧公。禮師塔。知有水。亟囑弟子法鎧啟之。果如言。復移龕至開山。乃與俗弟子繆希雍。謀得五峰內。大慧塔後開山第二代之左。曰文殊臺。卜於丙辰十一月十九日茶毗。廿三日歸靈骨塔於此。予始在行閒。聞師訃。即欲親往吊。因循一紀。未遂本懷。頃從南嶽數千里來。無意與期會。而預定祭日。葢精神感孚亦奇矣。師後事。予幸目擊。得以少盡心焉。於戲。師生平行履。豈易及哉。始自出家。即脇不至席。四十餘年。性剛猛精進。律身至嚴。近者不寒而慄。常露坐。不避風霜。幼奉母訓。不坐閾。則盡命。立不近閫。秉金剛心。獨以荷負大法為懷。每見古剎荒廢。必志恢復。始從棱嚴。終至歸宗。雲居等。重興梵剎一十五所。除刻 大藏。凡古名尊宿語錄。若寂音尊者。所著諸經論文集。皆世所不聞者。盡搜出刻行於世。晚得蘇長公易解。大喜之。室中每示弟子。必令自參。以發其悟。直至疑根盡拔而後已。然義重君親忠孝之大節。入佛殿見萬歲牌必致敬。閱曆書。必加額始覽。師於陽羨。偶讀長沙志。見忠臣李賁。以城垂陷。不欲死於賊。授部將一劒。令斬其全家。部將慟哭奉命。既推刃。因復自殺。師至此淚直迸灑。弟子有傍侍者不哭。師呵曰。當推墮汝於崖下。其忠義感激類如此。師氣雄體豐。而面嚴冷。其心最慈。接人不以常情為法。求人如蒼鷹攫兔。一見即欲生擒。故凡入室不契者。心愈慈而恨愈深。一棒之下。只欲頓斷命根。故親近者希。淒然暖然。師實有焉。師性躭山水。生平雲行鳥飛。一衲無餘。無住足地。居常悲禪宗凋敝。欲求國初來諸尊宿機緣。續為傳燈。未遂本願。賷志而往。於戲。師豈常人哉。即其見地直捷穩密。當上追古人。其悲願利生。弘護三寶。是名應身大士。予甞有書答故人。問師何如人。予曰。正法可無臨濟德山。末法不可無此老也。師每慨五家綱宗不振。常提此示人。予甞歎曰。綱宗之不振。其如慧命何。原其曹洞則專主少林。溈仰圓相久隱。雲門自韓大伯後。則難見其人。法眼大盛於永明。後則流入高麗。獨臨濟一派。流布寰區。至宋大慧中興其道。及自國初楚石無念諸老。後傳至弘正末。有濟關主。其門人先師雲谷和尚。而典則尚存。頃五十年來。獅絃絕響。近則蒲團未穩。正眼未明。則妄自尊稱臨濟幾十幾代。於戲。邪魔亂法。可不悲乎。予以師之見地。足可遠追臨濟。上接大慧之風。以前無師派。未敢妄推。若據堯舜之道。傳至孔子孟軻。軻死不得其傳。至宋二程直續其脉。以此證之。則師之不忝為轉輪真子矣。姑錄大略以俟後之明眼宗匠。續傳燈者采焉。以師未出世。故無上堂。普說。示眾諸語。但就參請機緣開示。門人緝之。有集若干卷。梓行於世。入室緇白弟子甚多。而宰官居士尤眾。師生平行履。不能具載。別有傳。乃為之銘。銘曰佛未出世。祖未西來。擊塗毒鼓。誰其人哉。鷲嶺拈花。少室面壁。只道快便。翻成狼籍。黃梅夜半。老盧竊逃。誰料嶺南。有此獦獠。南嶽青原。擦膿涕漢。多少癡人。被他誆賺。五家手快。如撫舜琴。南熏倐至。辨者知音。兒孫惡辣。觸者先亡。但放一線。其家永昌。門戶孤單。命存一絲。有救之者。定是嫡兒。如漢張良。為韓報仇。縱然國破。宗祧可求。是生吾師。如石迸笋。出則凌霄。孰知其本。為法力戰。通身汗血。大似李陵。空弮不怯。身雖陷虜。其心不亡。千秋之下。畢竟歸王。師金剛心。盡化為骨。逼塞虗空。豈在山麓。師不知我。誰當知師。一死一生。春在花枝。

時萬曆四十四年嘉月朔旦

前海印住山沙門辱教德清稽首譔

祭文

維萬曆四十四年。歲次丙辰。十一月庚子朔。越十有九日丙戌。前海印沙門辱教德清。謹陳香積之供。致祭於紫栢尊者。達觀大師之靈曰。嗚呼。惟師之生也不生。乘願力而來。師之死也不死。順解脫而去。去來不落常情。生死豈同世諦。以師之住世也。秉金剛心。踞堅固地。三十餘年。家常茶飯。脊骨純鋼。千七百則。陳爛葛藤。鼻孔殘涕。推倒彌勒釋迦。不讓德山臨濟。為人極盡慈悲。臨機絕無忌諱。誓護法若惜眼睛。求大事如喪考妣。不與世情和合。便是真實行履。晏坐水月光中。獨步空華影裏。初訪予於東海也。頓脫形骸。既再晤於西山也。搜窮骨髓。當予禍之未形也。備告之以隱微。及予難之既發也。將為我以雪洗。且酬夙約於曹溪。將扣閽於帝里。冐炎蒸於道路兮。望影響而進止。乃設法以多方。冀出予於九死。嗚呼。師之為法門也。實抱程嬰杵臼之心。師之為知己也。殆非管鮑陳雷之比。予荷皇仁之薄罰兮。師之心猶未已。予被放嶺表兮。師佇候於江沚。一見歡若更生兮。如九原之復起。予與師作永訣兮。甘為炎方之厲鬼。師囑予以寧志兮。冀幽扄之再啟。予揮涕以臨長路兮。師執手含悲而不語。維時關山一別兮。日月若矢。心知師之不我忘兮。每叮嚀其無以。師以願力所持兮。誓不負其本始。乃斂太阿之光焰兮。不顧放身於塵滓。冀和璧之必信兮。不惜隋珠之輕抵。將扣君門兮九重。倐遇飈風兮四起。陸海波騰。龍蛇披靡。玉石俱焚。法幢傾圮。師登八道之康衢兮。忽遇長蛇與封豕。皇天實鑒其衷兮。唯見逞於庸鄙。幸此心之白兮。聊以發其蘊底。師實曠然。何憂何喜。逆順隨宜。死生遊戲。何夙負之相尋兮。信前緣之固爾。師悲五濁之不堪。直一行之可恃。乃盥潄以趺坐兮。遂寂然而長往矣。嗚呼痛哉。師既不以禍患攖寧。又何以去來為事。故撒手便行。全無擬議。惟師以金剛為心。故留不壞之體。有予弟子奉師以南旋兮。就雙徑以歸止。予聞訃以摧心兮。望長空而殞涕。欲親禮於龕室兮。柰業繫之羈縻。擬生還以慰師靈兮。忽星霜之踰紀。匪此心之暫安兮。第因緣之不我與。頃幸遂其本懷兮。始得陳辭而致誄。嗚呼痛哉。師何死兮我何生。我不來兮師不寧。形骸異兮共此心。幽冥隔兮終合并。誓同歸兮踐深盟。寂光朗兮師安住。我頂禮兮展哀慕。陳香積兮灑甘露。師臨機兮願來赴。光明兮照曜。翹勤兮延佇。哀哉尚饗。

舉火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狹路相逢。定沒處躲。恭唯紫栢尊者。達觀大和尚。偶來人世。誤落塵寰。赤力力。脫盡娘生布衫。光爍爍。露出本來面目。荷擔正法。純鋼煉就肩頭。徹底為人。生鐵鑄成肝膽。死生路上。直往直來。今事門頭。半開半掩。六十餘年。松風水月襟懷。千七百則。兔角龜毛拄杖。饒他末後風流。未免藏頭露尾。撇下贓私。誰料落在憨山道人手中。今日特為人天眾前。當陽拈出。大眾還見麼。(以火把畫○相云)拄杖挑開雙徑雲。通身涌出光明藏。珍重諸人著眼看。這回始信無遮障。

紫栢大師全身舍利塔頌有序

一切宗教。不離七佛偈以為根本最初。毗舍浮佛偈云。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只這半偈。已將三藏十二部。五千四十八卷。千七百則葛藤。滿口道出。更無覆藏。悟之者號祖師禪。證之者即如來果。紫栢大師。持此半偈。普印眾生若干種心。四十年脇不至席。手不停揮。為初學人。談法相義。為久習輩。開般若門。為利智根。指涅槃心。顯法界藏。有時雷轟電掣。截斷眾流。有時帶水拖泥。四輪著地。隨機赴感。未曾一鍼鋒許。出得半偈道場。謂法友憨山師道。吾持此偈。已得句半現前。更得半句。了了常知。自許一生。參學事畢。後十餘年。師以佛知見力。慈善根力。向刀山劒嶺。任運遊戲。自在神通。戒定餘熏。生身不壞。可謂空假泯合。心境一如。用四大分解之塵根。演半偈重玄之妙旨。毗浮舌相。徧覆三千。持與持者。同時寂滅。誰謂師非七佛所遣化人。廣瀹。覩面緣慳。聞名種熟。清淨明誨。私淑有年。甲寅秋仲。卒業遺教。增上聞思。雖漩澓驚濤。目不得暇。而王印在手。斗柄當天。行布圓融。莫不消歸半偈。獨恨未能將此半偈枯禪。消歸自己。長為窮子。辜負婆心。聊作頌辭。充窣堵波。最下劣供。七金山下。羽毛有同色之奇。兩足舌端。毒藥化醍醐之味。以此善根。自熏成種。或者他生後世。不煩半偈阿師。眉毛墮地矣。頌曰。

四大是假亦是真  心境不二亦不一  兼二為一一亦亡  即假悟真真乃徧  髮毛爪齒及涕唾  暖氣動轉諸浮根  我說即是金剛王  幻化空身皆實相  地水火風和合聚  明闇色空相待搖  識心吸攬鏡上痕  若虧其一必無兩  十方三際本虗玄  無相無名無有邊  一切時處入一塵  半偈重重羅帝網  紫栢得此三昧門  從大涅槃示生死  來以口光說半偈  風林墻壁皆雷音  缻瀉雲興文字禪  一一眾生毛孔吼  去以身光說半偈  常與無常俱戲論  了知假合即堅固  皮囊劫火恒宴然  於去來中逆順行  夢入他心令覺夢  悲智交參禪教律  發揮半偈無有餘  巍巍雙徑窣堵波  師坐其中熾然說  佛偈即師師即偈  徧在眾生心想中  我從遺編獲髻珠  不歷百城持供養  傳師半偈即傳衣  一切如來同鼻孔

萬曆丙辰季秋七日皖舒私淑小子廣瀹優婆塞吳應賓和南謹述

紫栢老人圜中語錄序

圜中語錄。錄紫栢道人居圜語也。錄語者。浙西吳生彥先也。彥先儒者。何慕為此耶。吾儒宗孔孟。輒云闢佛老。非惡其道之盡非也。惡溺於非者。相率而至於滅倫畔道也。苟可以禆性靈。廓聞識。補吾聖教所不及者。即伶人[婺-矛+牙]婦之辭。昆蟲草木之變。無往而非道。稗官博士。往往不棄。至采之聲歌。以備覽觀。矧吾儒與二氏分馳。鼎立於當代哉。昔韓昌黎稱一世大儒。力排異說。原道一篇。凜凜乎與日月爭烈。及居潮時。貽大顛書累幅。至留題留衣。又何兩截也。彼其所以非之者。非其流於邪者也。所以是之者。是其近於正者也。故曰通於儒者。始可與談佛老矣。紫栢道人。字達觀。早失恃怙。廿歲出家。不識文字。立禪三年。苦行持戒。一旦頓悟。藏典羣書。了然領會。雲遊遍天下。脇不至席者三十年。像若彌勒。心若寒潭。聲若洪鐘。口若懸河。靜慧玄朗。名傾海內。薦紳貴倨。每折節下之。道人內大慈悲。外嚴戒律。世擬為臨濟尊宿復出云。於人無貴賤大小。持平等心待之。故賤者小者喜其容。貴者大者目為傲。得其門而入者。靡不歸依。不得其門而入者。閒為排詆。道人故以此得名。亦以此賈禍。道人自謂有義命存焉。吾不知有名實也。吾不知有禍福也。此可以槩其生平矣。歲庚子。玉芝子。與南康子同繫福堂。閒談名理。南康子喜誦佛經。予獨不喜誦佛經。每嘲云。即心是佛耶。即口是佛耶。南康子未與道人面。而心嚴事道人。筆札相往來。甞出其觀音贊示予兩人。相賡和。道人有當於心也。因了戒子寄予茶。貽予半偈。予酬和之。又為予作石佛渡海記。語語皆明心見性。又贈茶扇香花四偈。各有唱和。恨不一見以償夙心。無何訛言搆。大獄興。蔓延善類。中外震悚。道人亦以罣誤下於理。兩人幸相見之晚也。道人拷訊時神色自如。持議甚正。以衰老殘軀。備嘗笞楚。抵死不屈。有烈士風。時嚴寒。道人且凍餒。予施一盂飯。一蒲團。一衲衣。道人晝夜跏趺不寐。環匣纍繫者扣之。隨人啟迪。無非接引向善。不勦空談幻語惑人。宜當代賢豪。樂與之遊甚廣也。癸卯十二月初五日入獄。十七日無疾坐化。壽止六十一。先是道人授彥先偈。若預知其將化者。又與予論朝聞道章。甚有解脫處。化之日說偈若干首。至五鼓語人以圓寂。人莫解。天明戶啟。呼姜湯淨口。作念佛聲。出門就地坐。眾驚扶坐榻上。閉目不語。眾走報道人逝矣。予往視之。大呼道人去得好。記著麼。道人復張目視予。自啟手扶兩足。跏坐而逝。舁出閒地。經六晝夜。旋風曝日。陰翳嚴霜。飛沙落垢。摧折備至。儼然端坐。神采煥發。現光明狀。予與圜中人。靡不目擊歎異。焚香頂禮。佛聲浩浩。及埋[療-(日/小)+土]土穴中。七越月。啟骸南遷。幻身如生不毀。世未曾有。此平湖陸西源親歷其事者。吁異哉。豈其巨靈呵護。抑道人自護有神歟。江南士人某等嘉其神異。治龕藏魄。歸葬初修山寺中。道人逮繫。彥先始終周旋曲至。復手錄圜中問答語偈。以授舊遊者。自謂於道人有夙緣。乞予一言敘之。予惟佛氏不立文字。此錄不足為道人有無。生死一大事。乃前知其故。至滅不亂性。留不壞身。蹤跡昭然。靈異如此。此非修持於一世者。可得而驟至也。又豈末世緇流。所能彷彿其萬一也哉。

玉芝子湘源曹學程撰

紫栢老人圜中語錄

示潭柘寺僧眾

水緣濕燥。山以高崩。此有因所致。為福致殃。為惡致祥。此何因耶。因自多生。凡夫不覺耳。老朽出山。山門無恙。欲不待請。主先往焉。彼必以餘事累汝等。姑待之。汝輩遇境慎勿驚。以因不屬汝輩故也。雪寒蔀屋亦不惡。鑊湯爐炭。苦痛呻吟。總是意樂三昧。不信請於老朽瞑目地驗之。

被逮答檀越

達朽既被逮已。有世智辨聰輩。憤然謂余曰。和尚厭離塵界。宜翛然無累。何載遭白簡。猶戀戀京師。致今日之苦耶。曰檀越以何物為塵界。何物為苦乎。深山大澤。虎豹龍蛇居焉。蛇虎未嘗不苦人也。然探淵者則得珠。鑿山者則獲璧。是見珠璧之為利。未嘗知有龍蛇虎豹也。吾諸大乘沙門。以利濟為事。方冒難以救援。安知塵勞之可出。無上大寶。失之於窮子。方矢浩劫以追求。烏知分段之可惜。特患衣珠之喻未喻耳。不患衣之頻易也。朽乘此解脫其軀殼。豈但解脫鶻臭弊衣乎。內衣之珠。不假外得。夫何苦哉。檀越言苦。異乎朽之為苦矣。

與曹直指夜談

曹直指。舉蘇長公羅漢贊曰。右手持杖。左手拊石。為手持杖。為杖持手。宴坐石上。安用杖為。無用之用。世人莫知。尊者曰。入道之機。機則透微。微透則手杖皆離。故曰離微入道之真機。直指曰。東坡東坡。手杖如何。有時用。也有時捨。作甚麼。尊者曰。撑天拄地。

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此維摩詰所說也。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此老氏所說也。皮毬子以二氏之說。觀其所以然。不過至人照圓。眾人照偏。偏則泥。圓則通。既謂之通矣。則事無大小。理無淺深。聲入而心通矣。奚疑之有哉。雖然理通始於檢名。故名不檢。則實不得。實不得。則義不精。義不精。則理不易窮。理不窮。則性命之學。安從而入歟。故有志於性命之學者。倘不知自重。而飲食男女之欲亂其真。即世閒功名事業。尚了不來。況大於此者乎。

(萬曆庚子師寄圜中南康子。吳中石佛贊云。獄室名福堂。檢名實自詳。因苦生覺照。覺則物我忘。今所說似重拈此義也。弟子李麟記)。

示吳彥先

觀夫名利之來。非無所本也。若以四大觀身。前境觀心。則身與心何殊焦穀芽。石女兒哉。以眾人不知此觀。不醉乎名。則醉乎利矣。殊不知緣名利。而逆觀乎身心。緣身心而逆觀乎身心之前者。名耶。利耶。身耶。心耶。吾不得而知也。

示郢中仇文學

咄咄胡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此偈釋迦老子。為弟子阿那律陀正聞經時。貪睡交眼。警其昏惰而說也。嗚呼。五欲之重。莫重於睡。故睡重者。雖西施唼其唇。春雷奮乎地。不知聲色為何物。夫聲之與色。此眾人之常習也。及乎睡而聲色當其前。有眼不見。有耳不聞。由是觀之。則睡酒之醉人。較其餘醉。其芘大矣。故曰昏魔不斬。散魔不召而集。葢昏之與散。必根乎念。念必根乎感。知念根感。念本無我。我既無我。則受感者誰。知屬觀。無受屬止。觀足以鑄昏。止足以汰散。昏鑄則明。散汰則靜。明與靜。固有之性德也。以性變而為情。昏散生焉。若然者。明非固有。昏則無源。靜非固有。散亦無地。眾人不知。以昏散明靜為兩物。所以情之復性。卒不易也。

警大眾

皮毬子曰。時不可忽。一忽時則昧心。心昧則何事不昧哉。由忽生怠。怠習一長。則氣為主。心為奴矣。故臥薪嘗膽。非虗設也。謂勾踐能之。我不能此。不知自重耳。若知自重。則天地萬物皆末也。我本也。雖然性既變情。則自無待而為有待。有待則物我亢然。順習則喜。逆習則瞋。此情為政而性隱矣。性則智周萬物而不勞。形充八極而無累。故能會萬物為一己。一己則己外無物。物外無己。以物外無己。故我用即物用也。以己外無物。故物用即己用也。知周不勞。形充無累。復何疑耶。經又曰。若能轉物即同如來。由是論之。我能轉物。謂之如來。則我被物轉。謂之如去。如去即眾人也。如來即聖人也。聖則無我而靈。凡則有我而昧。昧則忽時。忽時之人。憂不深。慮不遠。不知自重耳。人為萬物之靈。而不知自重。皮毬又何言哉(師別號皮毬)。

十一月二十九日被逮別潭柘寺偈

寒潭古柘映青蓮。野老經行三十年。留偈別來衝雪去。欲乘爽氣破重玄。

出潭柘示僧眾偈

達觀老漢出山去。堂內禪和但放心。頭上有天開正眼。當機禍福總前因。

臘月初五日從錦衣衛過邢部偈

大賈闖入福堂來。多少魚龍換骨胎。恐怖海中重睡穩。翻身驀地一聲雷。

聞柝

匿王問法忽齊年。自謂觀河不見遷。我有眼根聽夜柝。却沈豐蔀更冷然。

柝聲未斷鈴聲續。誰是聲兮誰是聞。却憶法堂鐘鼓候。古來魂夢更紛紜。

同曹侍御諸文學集吳彥先夜談

白法剖微塵。翠濤生嚥唾。何妨真與俗。兩采夜深賭。

一見原來是故人。同心何必在同身。者條擔子誰輕重。兩道眉毛綽有神。

傾葢白頭匪兩人。祇緣岐念總同身。兩閒擔子誰堪任。箇有生來一點神(曹和)。

示吳彥先

江南知識隔風塵。獨影那從暗地親。長嘯一聲空界裂。誰知針芥在覉人。

覉人敢必全無罪。要識生機即死機。覷破死生原一貫。羽還走也足還飛。

相逢不必問前因。藻鏡離塵萬象新。花菓故園應自好。溪聲山色總宜人。

日高三丈尚憨眠。絕勝雲林鼻觀禪。却被頭陀閒擾醒。夢魂無地更留連。

寄示法密

閻羅可是執金吾。火鑊冰山事有無。試問密郎何所解。區區六尺等交蘆。

色空偈示楊中涓

閒居徒自伴花眠。誰謂花神解說禪。空色兩關留不住。春風幽鳥領三玄。

添數珠偈

一線穿珠百八。偶然一珠墮落。何須物外追尋。即把覺迷添著。

臘月十一日司審被杖偈

三十竹篦償宿債。罪名輕重又何如。痛為法界誰能薦。一笑相酬有太虗。

坐來嘗苦虱侵膚。支解當年事有無。可道竹篦能致痛。試將殘[月*坒]送跏趺。

十四日聞擬罪偈

夙業今緣信有機。南中蓮社北圜扉。別峰倘有人相問。師子當年正解衣。

憶介公

誰能念爾衝寒去。傀儡提撕豈有神。長別莫談身後願。好從當下剖微塵。

憶卓老

去年曾哭焚書者。今日談經一字空。死去不須論好惡。寂光三昧許相同。

十五日法司定罪說偈

一笑由來別有因。那知大塊不容塵。從茲收拾娘生足。鐵橛花開不待春。

十六日臨化說偈

事來方見英雄骨。達老吳生豈夙緣。我自西歸君自北。多生晤語更泠然。

南北經行三十年。鈍機仍落箭鋒前。此行莫謂無消息。雪夜先開火內蓮。

盡稱達老鼓風波。今日風波事若何。試向明年看老達。風波滿地自哆和。

潭柘雙青謾說龍。相依狴犴更從容。主人歸去香雲冷。好臥千峰與萬峰。

幻骨吾知無佛性。從來稱石總虗浮。夜深寒照吳門月。翻笑生公暗點頭。

幽關寂寂鎻難開。那道沙門破雪來。饑鼠何妨霑法喜。凍膿早許委黃埃。

夙願平生未易論。大千經卷屬重昏。恠來雙徑為雙樹。貝葉如雲日自屯。

啟龕須記合龕時。痛癢存亡爾即伊。不必燕雲重眷戀。此身許石肯支離。

山鬼不必賽。水神胡可解。枯木冷重雲。獨見田侍者。人生那忽死。死者生之府。法門何所聞。付諸塗毒鼓(讖所知)。

手字致江南諸法屬等。各各自宜堅持信心。老朽休矣。不得載見。特此為別。付與小道人持執示覽。護持三寶。棱嚴徑山刻藏事。可行則行。不可則止。癸卯年十二月十六日。

不佞少事鉛槧。從諸名賢遊。即聞紫栢尊者德風籍籍。以為肉身大士。竟媿火馳方內。無從快覩劫外青蓮也。壬寅歲。彥罹白簡。逮繫比部獄。明年癸卯冬。聖上以奸書震怒。大索國中。而尊者以弘法來忌。亦掛彈章。比聞難。一眾股栗。而師從容笑語如平時。乃以佛法開譬僧眾。夷然出山赴詔獄。無何入西曹。彥幸獲歸依焉。初聞師嚴冷不易親。及見則深慈等悲。沁人心髓。彥因炷香求心要。師為拈毗舍浮佛半偈云。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令久久持誦。且為決了其旨曰。是身無從。合由四大。是心無從。起因前境。試推四大及境。更何所從乎。凡夫不知性變為情之旨。隨情起執。生死浩然。聖人以理折情。性斯復矣。性復情空。何生死之有哉。彥惟時如後夜聞雷。顧念古人求法。至於立雪斷臂。而彥罪累凡愚。沈迷牢戶。乃忽聞萬劫出苦之因。法乳恩深。即捐頂踵不足明報也。師既居圜久之。彥時時從閒。同曹直指。沈令尹。郢中諸文學。闡抉儒釋性命之淵奧。如河決川委。隨宜說偈。衝口而成。及被訊。以衰殘歷諸刑苦。凡侍者皆心欲落。而師雲閒水止。了無一事。甫入圜。輒又渠渠以佛法勸發一眾。葢其定慧精嚴。壁立萬仞如此。臘月望。合爪說偈。徐語彥曰。道人將去。彥愕然曰。師不念法道。不念眾生耶。殷勤啟請。而師顧笑曰。去得快。來得快。旋即為吾浙何君說轉生歌。而彥以倉卒未之錄也。越二日既曙。圜扉啟。師遽出戶仰視曰。辰刻矣。因呼姜湯淨口。遂地坐。連稱毗盧遮那佛數聲。眾驚扶坐榻上。遂瞑。直指君聞之。倉茫及榻前。大呼去得好。記著麼。師乃更微睇直指君。啟手斂足。[革*展]然而逝。即十七日辰刻也。隨舁坐露地。霜風塵沙。種種摧蝕。經六晝夜。而神采溢發。如未度世。既出獄。以師遺言毋斂。僅周以蘽梩。而土掩於西郊。會甲辰京師大水。城關皆崩。四郊如海。諸弟子念師在巨浸中。命田侍者鳴諸當事。得歸龕。陸比部西源。於孟秋十三日。躬往視事。七尺之土未乾。疑師且水化。及破封而端坐如生。不動不變。一眾號呼。歎未曾有。嗟乎。此豈非光明碩大。超格越量。不可思議之肉身大士乎。彥遇師晚。即於宗乘教理未有證入。終日戴天履地。而其高厚非所能知。然其甘禍患如遊戲。等生死於往來。其滅度也。則併幻身而不壞。其一息之存也。則困頓刑楚了不入意。而勤勤懇懇。逢人勸誘。必欲出之苦海。有如拯溺救焚。目不及瞬。而手不及援者。如是而曰非大修行人。非真聖賢。則凡古之聖賢。皆不足信也。師入圜中。隨地隨時隨人。橫口法施。若決藏海。滔滔滾滾。香象鼷鼠。無不滿腹。隨人手錄。各各擕去。而彥所見聞者。則盡此帙中。先以致江南法屬授諸梓。而後徐致其餘。所恨獨少轉生歌耳。嗚呼。微言未絕。靈光妙音。豈違咫尺哉。

萬曆甲辰中秋朔竺靈居士吳中彥彥先甫和南記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浅巷

    浅巷

    不一样的我们,不一样的世界却碰撞在一起……
  • 我就是要跟你作对

    我就是要跟你作对

    我是大人物们的宠儿,真宗的千金大小姐,拥有外星人般高科技的头脑,而我,就是个典型的冷血动物,从小到大放荡不羁,从来没人敢管我,从来没有人能走进我的心里,简直是灭绝人性!而这样百毒不侵的我,在这个学期却遇见了能让我难得服软的人!
  • 多湾

    多湾

    引发文坛热议的七零后实力派作家重量级精品力作。小说塑造一个光华延照几代人的奇女子,描述近一个世纪的家国生命图景。河水多湾,命运无常;荒唐岁月,绝处寻生。我们都是在迷宫中寻找出口的人!语言磅礴华美,出神入化,厚重而精彩,引人入胜,令人唏嘘。
  • 宸少的心间独宠

    宸少的心间独宠

    一群处于青春期叛逆而又各有性格的少年。各自怀揣梦想,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们相遇在一起,经历着属于他们不老的青春。他们叛逆,他们桀骜不驯,只为他们的青春不留遗憾。"在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 夏至沫期

    夏至沫期

    “离婚吧”某男说。两年后。“女人,我要复婚,你不许不答应!”“我就不答应!”
  • 执剑仙武

    执剑仙武

    纵横险恶俗世,唯有执念倚剑,方可扶正道苍苍,存浩然正气于天地之间。
  • 星月听兰

    星月听兰

    还曾记得那天,梧桐萧萧,绿竹滑露,你放在我手中的那片秋枫,你说过,愿陪我同赋箫琴一生,但我又独自一人,度过一个秋去冬寒来的雨季......(听兰的书仅仅是部很短的小说故事,望不能看的尽兴的朋友们见谅,感谢!)
  • 网游之骷髅召唤师

    网游之骷髅召唤师

    孤儿院长大的主角想有朋友,可当发现自己的出生神器被动后,欲哭无泪。“亡魂之心,出生神器碎片,主动技能:召唤骷髅。被动效果一:与所有非死灵阵营生物初始好感度为‘敌对’;被动效果二:无法获得正义阵营声望;被动效果三:非正义阵营声望获取量单次最高值为1点;被动效果四:与玩家组队时,其他玩家无法获得经验,并且所有属性大幅度降低;被动效果五:无法雇佣随从;被动效果六:幸运值永久降为负10,装备任何品阶提升幸运装备都无效;被动效果七……”
  • 灭道狂龙

    灭道狂龙

    父皇惨死,恩师战逝,亡国太子踏上复仇之路。他武法同修,入墨庭,毁大秦,灭仇敌,战天下英豪。一招千军破,一把归尘剑,所过之处,皆是一段铿锵有力的热血传奇。
  • 帝子记

    帝子记

    帝子降兮北诸,目渺渺兮愁予。——屈原《九歌·湘夫人》他回到那个时代,山河震动,北辰夺目,却仍旧无法阻止岁月的滚滚车轮,最终只能一起与这个时代被碾压。他迷茫乱世,却不知如何改变。生与死,仇与爱,这些都不重要,心中唯有一个信念伴他前行。善者,须以身济世!明知不可而为之,若不一搏,何知命途!必定的天命又如何去打破,又一次的轮回却还是那样的结局,渺渺天地之间,又于何处寻那一丝变数?《山海经·洪荒古记》有云:"人者,天也,是有人定胜天者,逆天而行,为天地之念。"于是乎,一念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