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意和雅。身心安靜。不貪瞋癡。三毒永斷。不造眾惡。恒思諸善。
此去皆言常滅惡而生善。志意和雅下五句。明常滅惡。恒思諸善一句。明常生善。
不作王臣。不為使命。不願榮飾。安貧度世。
王臣雖貴。無出家之志。故不願作。昔一士夫問祖師云。下官也好出家否。對曰。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故知出家非易事也。使命能招便佞之過。亦不願作。榮飾雖美。生貪戀之心。故不願求。前言不受貧苦。今言安貧度世者。夫貧者士之常。君子固窮。正為入道之助。故能安貧而入道。小人窮斯濫矣。反為衣食之累。而無遠圖之志。古人云。克不克在乎己。可不可亦不在乎物。正此謂也。
少欲知足。不長蓄積。依食供身。不行偷盜。不殺眾生。不噉魚肉。敬愛含識。如我無異。
經云。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猶不稱意。學道之士。衣足蔽形。食足充腹而已。葢長蓄積。則多求無厭。多求無厭。則必行偷盜。至於殺眾生。噉魚肉。夭傷物命。鮮弗從不知足中來。然而學道之士。不獨不殺不噉。兼須視物我而無異。以慈悲而攝受。既已愛之。又當敬之。愛之則為我之悲田。敬之則為我之敬田。悲田普則人畜同養。敬田普則生佛等觀。斯宏曠濟之懷。以入至道之漸。
性行柔軟。不求人過。不稱己善。不與物諍。怨親平等。不起分別。不生憎愛。
性行柔軟。則常柔和善順而不卒暴。此為杜過之源。故法華云。住忍辱地。忍辱得地。則辱不能入。雖即入之。而我已有其地。不致於卒暴。所謂造次必於是也。求人過者。非唯不見己過。而必掩人之善也。不見己過。則己之過日增。掩人之善。則己之善日損矣。稱己之善者。不唯自伐己善。而必覆己之惡也。自伐己善。則己之善日損。掩己之過。則己之過日增矣。此為杜惡之源。生善之漸。故大師致意言之。必期不與物諍。怨親平等。不起分別。不生憎愛。而惡斯斷。而善斯生也。
他物不悕。自財不吝。不樂侵暴。恒懷質直。心不卒暴。常樂謙下。
不悕他物。斷貪之本也。自財不吝。破慳之根也。不樂侵暴。絕欲之由也。恒懷質直。杜邪之漸也。心不卒暴。遠怒之因也。常樂謙下。來善之都也。果能如是。則何惡而不斷。何善而不生乎。
口無惡說。身無惡行。心不諂曲。三業清淨。
此總結。成斷惡生善之處。不出身口意三業。三業淨。則為十善功德叢林。三業染。則為十惡罪業淵藪。順之逆之由乎人。
在處安隱。無諸障難。竊盜劫賊。王法牢獄。枷杖鈎鎖。刀鎗箭槊。猛獸毒蟲。墮峰溺水。火燒風飄。雷驚霹靂。樹折巖頹。堂崩棟朽。撾打怖畏。趂逐圍繞。執捉繫縛。加誣毀謗。橫枉鉤牽。凡諸難事。一切不受。
三災八難。皆惡業之所招。既無惡業。則何難之有。雖此生之不造。慮宿對之未消。願三寶力。冥加顯被。使一切不受。庶不為行道之障也。
惡鬼飛災。天行毒厲。邪魔魍魎。若河若海。崇山窮嶽。居上樹神。凡是靈祇。聞我名者。見我形者。發菩提心。悉相覆護。不相侵惱。晝夜安隱。無諸驚懼。
上願一切不受。直遠之而已。今願聞名覩形。發心擁護。又將誘之以善。誨之以道。若自若他。俱登彼岸。斯滿菩薩之僧那也。
四大康健。六根清淨。不染六塵。心無亂想。不有昏滯。不生斷見。不著空有。遠離諸相。信奉能仁。不執己見。悟解明了。生生修習。正慧堅固。不被魔攝。大命終時。安然快樂。捨身受身。無有怨對。一切眾生。同為善友。
此願遠離邪魔。常歸正道。於人道中。未出家時。生生如是。處處皆然。
所生之處。值佛聞法。童真出家。為僧和合。身身之服。不離袈裟。食食之器。不乖鉢盂。道心堅固。不生憍慢此大師之正願也。苟不修菩提大道則已。若欲修之。非出家不可。葢出家為沙門。乃超塵之剏步。入道之初門。預三寶之正流。登六度之法艦。第所生之處。不得值佛聞法。則不知有出家之勝。苟非童真出家。又不得為清淨之僧。既出家已。須為和合無諍之僧。持律清淨之士。故願身不離衣。食不離鉢。則一生戒律無虧。定慧重樓有址。兼之道心堅固。不生憍慢。堅如金剛。屈如橋梁。剛柔相濟。則無所入而不自得矣。
敬重三寶。常修梵行。親近明師。隨善知識。深信正法。勤行六度。讀誦大乘。
此及下文。皆言出家後所修之行。第一須敬重三寶。良祐福田。所依憑故。第二須常修梵行。進趣清淨。不為塵染故。第三須親近明師。隨善知識開化導達。見佛聞法故。第四須深信正法。直道而行。無邪僻故。第五須勤行六度。於六生死海。度六無極故。第六須讀誦大乘。通達圓理。能運出三界故。
行道禮拜。妙味香花。音聲讚唄。燈燭臺觀。山海林泉。空中平地。世間所有。微塵已上。悉持供養。合集功德。回助菩提。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以禮敬諸佛為首。次以廣修供養。則行道禮拜種種供養。莫非其事。至以回助菩提。則第十普皆回向之事。舉其首尾。中間諸願。應亦該之。
思惟了義。志樂閒靜。清素寂默。不愛喧擾。不樂羣居。常好獨處。一切無求。專心定慧。
此為正修誓願。思惟了義。則以開解為本。志樂閒靜五句。即具五緣中閒居靜處也。一切無求。專心定慧。即正修止觀法門也。
六通具足。化度眾生。隨心所願。自在無礙。萬行成就。精妙無窮。正直圓明。志成佛道。
上種種願。皆法門誓學。六通具足。化度眾生。即眾生誓度。令正直圓明。志成佛道。即佛道誓成。煩惱誓斷。亦在其中。故知誓願雖多。舉不外乎四宏。葢若願不依四。其願則狂。總不發願。又墮於愚。與其愚也甯狂。改其狂也歸正。則菩薩之志成。六度之行修。佛果菩提。可希覬矣。
願以此善根。普及十方界。上窮有頂。下及風輪。天上人間。六道諸身。一切含識。我所有功德。悉與眾生共。盡於微塵劫。不惟一眾生。隨我有善根。普皆充熏飾。
此以發願功德。復發願之回己向他。與眾生共。正顯大師之願普。菩薩之誓成。
地獄中苦惱。南無佛法僧。稱佛法僧名。願皆蒙解脫。餓鬼中苦惱。南無佛法僧。稱佛法僧名。願皆蒙解脫。畜生中苦惱。南無佛法僧。稱佛法僧名。願皆蒙解脫。天人阿修羅。恒沙諸含識。八苦相煎迫。南無佛法僧。因我此善根。普免諸纏縛。南無三世佛。南無修多羅。菩薩聲聞僧。微塵諸聖眾。不捨本慈悲。攝受羣生類。
大師之願。本在度生。願雖立。而行未填。行雖填。而惑未盡。惑未盡。而道未成。道未成。而舟未固。以未完不固之舟。濟多人於惡海。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此天台之深誡。固大師之深鑒。但眾生受苦。爾時方盛。而度生之心急。自力未暇。須仰他力。惟三寶為世舟航。為病良藥。故亟稱名以求速救。
盡空諸含識。歸依佛法僧。離苦出三塗。疾得超三界。各發菩提心。晝夜行般若。生生勤精進。常如救頭然。先得菩提時。誓願相度脫。
自願歸依三寶。以求度脫眾生。又不若願彼各各自歸三寶。其度脫者易。葢一體三寶。含生本具。因無始無明。迷而不自覺知。自不覺知。則迷佛寶。不覺本有。則迷法寶。始本離而不合。則迷僧寶。迷頭逐影。捨父逃逝。輪迴六道。無有已時。故無父無家。無依無歸。今願盡空含識。各各歸依三寶。祇欲其悟本有一體三寶。為歸為依。為救為護。故曰歸依佛。不墮地獄。歸依法。不墮餓鬼。歸依僧。不墮傍生。實自他之力而等持。始本二覺而一合。方為真歸依三寶者也。
我行道禮拜。我誦經念佛。我修戒定慧。南無佛法僧。普願諸眾生。悉皆成佛道。我等諸含識。堅固求菩提。頂禮佛法僧。願早成正覺。
此中發願。寓三種回向。我行道禮拜等者。因也。悉皆成佛道者。果也。即回因向果。又我行道禮拜等。自也。普願諸眾生悉皆成佛道。他也。即回自向他。又我行道禮拜等。即事也。悉皆成佛道。即理也。即回事向理。因非果不竟。自非他不普。事非理不融。三者圓滿。菩薩行成。是故發願。畢竟獲之。又如是之願。願中有行。行願相依。不豐不孤。居正修之先。為發行之始矣。
親近師友第三
先觀三界。生厭離故。
凡欲出三界之家。須生厭離之心。欲生厭離之心。須觀無安之境。如火宅喻。頭為殿兮腹為堂。背為舍兮皆無常。高而且危兮苦無央。柱根摧朽命不長。意識綱維為棟梁。諸苦所壞亦堪傷。過去行業基陛將。衰老頹毀何可當。四大和合如壁墻。圮坼崩壞時分張。泥塗阤落皮膚瘍。覆苫亂墜毛髮黃。椽梠差脫支節僵。周障屈曲識惆悵。雜穢充徧非潔香。鴟梟鵰鷲慢使長。烏鵲鳩鴿憍使強。蚖蛇蝮蝎瞋揚揚。蜈蚣蚰蜒恚堂堂。守宮百足癡不良。鼬狸鼷鼠無明場。諸惡蟲輩何攘。攘交橫馳走亦茫茫。屎尿臭處四倒邦。不淨流溢喻多方。蜣蜋諸蟲集其上。不淨計淨明其贓。亦有野干及狐狼。咀嚼踐踏死屍傍。貪心引物向於己。不以道理同其鄉羣狗競來相搏撮。飢羸求食心慞惶。積聚五塵不知止。有力之貪胡強梁。鬭諍攎掣啀喍吠。人之疑惑亦非良。處處魑魅魍魎鬼。利使如此生著長。夜叉惡鬼噉人肉。毒蟲之屬亦復噇。撥無善因并惡果。一齊剗卻胡桃踉。諸惡禽獸孳乳生。各自藏護深隄防。夜叉競來爭取食。惡心轉熾聲洋洋。邪見撥無善與惡。因果并破同其行。鳩槃荼鬼蹲土埵。離地一二尺遊行。縱逸嬉戲捉狗足。撲之取樂令聲喪。外道生天有如此。彌戾車見或低昂。復有諸鬼身長大。躶形黑瘦住其央。發大惡聲呼求食。眾生身見亦不祥。豎窮橫徧喻大長。復有諸鬼針細吭。腹大如山餒其腸。無想涅槃危如此。斷常二執互相妨。頭髮髼亂殊兇險。飢餓所逼業報償。諸見回轉初不定。彼此相破攻疆場。夜叉餓鬼諸惡獸。飢急四向窺牖窗。邪慧觀察執四句。恐畏諸難何可量。火宅火起四面熾。棟梁椽柱爆聲彰。摧折墮落可哀傷。墻壁崩倒豈久常。生老病死苦如是。諸子不覺喜揚揚。長者悲之設津梁。誘以三車出門外。等賜大車真法王。三乘漸次非究竟。事理不二法斯良。厭苦欣樂修三觀。乘是寶乘遊四方。
次親善友。求出路故。次朝晡問訊。存禮數故。次審乖適如何。明侍養故。次問何所作為。明親承事故。次瞻仰無怠。生殷重故。次數決心要。為正修故。次隨解呈簡。為識邪正故。次驗氣力。知生熟故。次見病生疑。堪進妙藥故。委的審思。求諦當故。日夜精勤。恐緣差故。專心一行。為成業故。忘身為法。為知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