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0900000213

第213章

臨濟宗

南嶽下第二十九世

寶峯瑄禪師法嗣

竟陵荊門天奇本瑞禪師

南昌鍾陵人。父江堂。母徐氏。年二十。忽念色身無常。棄家遠遊。投荊門無說能薙髮。能示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令參。後遇高郵全首座。同往襄陽。途中偶聞婦人呼豬聲。全曰。阿孃牆裏喚哪哪。途路師僧會也麼。拶破者些關棙子。孃孃依舊是婆婆。師矍然汗下。一日染病甚劇。有暉禪者。勉師曰。病中工夫。切不可放過。昔大慧在徑山。患背瘡。晝夜呌喚。或問。和尚還有不痛底麼。慧曰有。曰作麼生是不痛底。慧曰。痛殺人痛殺人。師於言下豁然。又一日。聞山鹿呌喚。會得日用之中無不是底道理。遂往蜀中。謁楚山。問某甲閒時看來。了然明白。及至臨機。因甚茫然。山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後遊金陵途中。忽然如從夢覺。從前所得。一場懡[怡-台+羅]。遂參寶峯瑄於高峯。鍼芥相契。遂蒙印證。(語。具寶峯章中) 師一日對普照太初舉曰。不論向上三元。要了末後一著。初曰。如何是末後一著。師曰。風吹牆畔柳。日灑澗邊榆。照曰。青山低處見天濶。紅藕開時聞水香。初作噦聲曰。正是弄嘴。師曰。你作麼生。初曰。如人上牆百無計。師作噦聲。起身歸位 示眾。舉金剛經。滅度一切眾生話。師曰。先聖先賢。皆要絕後再甦。我即不然。何故。松之本翠。栢之本蒼。去歲半斤。今年八兩。且道。還有絕之與甦。若能會得。始是欺君不得。若然不會。切莫造次 示眾。祖師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更無別法。若向者裏。知個落處。定也有分。慧也有分。宗也有分。教也有分。佛法世法無可不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其或不然。定也不是。慧也不是。宗也不是。教也不是。葢為不識本心。名為狂妄。經云。虗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諸佛諸祖。惟傳一心。不傳別法。汝等不達本心。便向外求。於妄心中。起妄功用。所謂如邀空花。欲結空果。縱經塵劫。只名有為。須知見性成佛。性乃不是見他人之性。佛乃不是成他人之佛。決定是汝諸人本有之性。與十方法界。秋毫不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但向二六時中一切處。回光返照。看是阿誰。不得執定。祇在一處。須是於一切處。大起疑情。將高就下。將錯就錯。一絲一毫毋令放過。行時。便看者行底是誰。住時。便看者住底是誰。坐時。便看者坐底是誰。臥時。便看者臥底是誰。見色時。便看者見底是誰。聞聲時。便看者聞底是誰。覺一觸時。便看者覺底是誰。知一法時。便看者知底是誰。乃至語默動靜。回頭轉腦。屙屎放尿。著衣喫飯。迎賓待客。周旋往返。一一返看。晝夜無疲。倘若一念忘了。便看者忘了底是誰。妄想起時。便看者妄想底是誰。你道不會。只者不會底。又是阿誰。現今疑慮。你看者疑慮底又是阿誰。如是看來看去。不妨頭頭獨露。法法全彰。萬境不能侵。諸緣不能入。得失是非。都無縫罅。明暗色空。了無彼此。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盡聖盡凡。都盧祇是一個誰字。更無別念。上下無路。進退無門。山盡水窮。情消見絕。豁然爆地一聲。方知非假他求。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示眾。世間無法。出世間無法。透得者兩個無法。歸家穩坐 師行脚時。甞遇隆首座。謂師曰。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師指庭前栢曰。時人見此一株柏。如夢相似。寂後。門人於弘治癸亥。建塔於順天府宛平縣大峪王子坡。

雲谿瑛禪師法嗣

九江匡山天池林隱靜菴智素禪師

東萊趙氏子。早年父母俱喪。年十五。從五臺天成寺大用祝髮。謁雲溪瑛得旨。後住天池 上堂。體露金風光皎潔。一色明明無間歇。羚羊挂角覓無踪。海底蟾蜍吞却月 荊藩。請住東山。上堂。在天天高。在地地厚。一毫端上。應時納祐。此猶是者邊事。且道。那邊事作麼生。拊几曰。釋迦睡重。彌勒起遲。下座。

寶芳進禪師法嗣

嘉興府東塔野翁曉禪師

無趣空參。每呈見解。師皆不諾。一日謂空曰。我有一言要與汝說。空聳耳而聽。師但笑而不語。空再四懇請。師復笑。空始具威儀作禮。跽而哀懇。師乃曰。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貴在直下體究。子若果信得及。可放下萬緣。參個一歸何處。空從此死心看話頭。經三載。一日聞鷄鳴有省。詣師求證。師反覆徵詰。後付衣拂。復示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

吉菴祚禪師法嗣

嘉興府天寧法舟道濟禪師

郡之思賢里張氏子。年閒花正好愁。將謂衣中有寶珠。衣穿方信寶珠無。前年尚有無珠說。今日無珠說也無。內不尋思外不求。大千沙界一毫收。塵塵剎剎蓮花藏。認著依然是外頭。人人心本古彌陀。末法人中不信多。念念他方求佛去。不知念念是彌陀 後遷弁山。晚年復退歸天寧。庚申秋示寂。世壽七十四。僧臘五十二。茶毗。塔於禪悅堂。

天通顯禪師法嗣

湖州天池月泉玉芝法聚禪師

嘉禾富氏子。兒時每藉地趺坐。折草念佛。母曰。此兒他日必為佛弟子。稍長。淹通經史。年十四。從資聖堅受業。芟染受具。矢志參學。夙夜匪懈。一日閱壇經有省。往謁吉菴祚。不契。復見法舟濟。多所啟發。偶會王文成于多士中。王拈袖中鎖匙。問師見麼。師曰見。王復入袖中曰。見麼。師曰見。王曰未在。師疑不決。一日聞僧舉僧問大顛。如何是見性。顛曰見即是性。不覺釋然一笑。述偈曰。湖光倚杖三千頃。山色開門五六峯。觸目本來成現事。蒲團今不鍊頑空。未幾。結制於漏澤之雲峯。忽憶雪巖問高峯。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人公在甚麼處。便見得生死一致。寤寐一如。一日。聞友人誦天通夢居碧峯寺裏有如來之句。遂詣碧峯。後歸隱天池。衲子日臻。遂成叢席 示眾。至道無為。非有為無以造其深。絕學無為。非力學無以臻其極。譬猶玉之在璞。珠之在淵。非剖鑿探求。終無以獲。故雪山苦行六年。少林壁觀九載。以至斷臂求法。腰石負舂。趙州。三十年不雜用心。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孜孜矻矻。廢寢忘餐。惟欲究明大事者。皆參禪學道之榜樣也。奈茲禪林秋暮。法道荒凉。逐妄隨邪。無復自振。惟知粥飯現成。不愧虗消信施。或遊心異學。肆志辯聰。或穿鑿機緣。馳求義解。是皆唐喪光陰。徒增業識。如舍父窮子。飄轉無據。可勝嘆哉。若是英靈漢直須于生死岸頭。猛著精彩。一念純真。纖塵不立。如遇怨敵單刀直入。不顧危亡。如墮深井。念念無他。但求出路。若能具如是深心。管取到家有日在 上堂。舉趙州勘二菴主公案。頌曰。舖囗經過只一般。爭知死貨活人拈。東行賣貴西行賤。看破方知不值錢 上堂。釋迦世尊。降誕於毗藍園中。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已是漏逗不少。末後拈花示眾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訶迦葉。露布重彰。末法兒孫。不啻狂狗趂塊。便恁麼休去。猶較些子。使再揚家醜。以聾瞽後昆。豈予之所願哉。只如眾兄弟。久參練達者。舉著便知。寧堪矢上加尖。若是初機晚進。不免曲垂方便。還有問話者麼。僧問。金軀初降。九龍吐水。聖誕重逢。未審有何祥瑞。師曰。金鳳銜花呈瑞彩。錦鶯翻調奏新篁。曰周行指顧示真機。今日如何露消息。師拈拄杖曰。拄杖子。上透三十三天。築著帝釋鼻孔。下透十八重地獄。擊破閻羅王頂門。俯應群機。萬象森羅咸稽首。宣揚般若。大地山河側耳聽。曰恁麼則昔時靈鷲。今日天池。師曰。一道神光輝宇宙。莫將今古較疎親。便下座。

陸五臺居士

問。東土一千七百善知識。即今總在什麼處。師指庭樹鳴蟬曰。者裏也有一個。士曰。聲響便是麼。師曰。喚作聲響。即蹉過也。士又指石問曰。無情說法。只如者個。作麼說得。師曰。居士喚者個作什麼。士曰石頭。師曰。又道說不得。師於明世宗嘉靖癸丑五月十九日示寂。世壽七十二。僧臘五十八。有語錄二卷。行世。

壽堂松禪師法嗣

建寧府斗峯古音淨琴禪師

本郡建陽蔡氏子。自幼卓犖不羈。每嘆曰。世間有求皆苦。不如蚤覓個出身處。年二十五。從東峯祝髮。初見大闡。無所啟發。次謁性空關主。得遇宿衲靜晃鄰席。一日見晃閱古梅語錄。中有僧上方丈曰。某有個入處。梅便打出。僧又進方丈。梅復打出。晃笑曰。者僧實有悟處。只是大法未明耳。師聆晃語。便起身設禮。求示入道旨要。晃曰。佛性雖人人本有。若不以智慧攻化。只名凡夫。今欲成辦此事。直須盡掃葛藤枝蔓。只將一句無義味話頭。自疑自問。自逼曰拶。不肯求人說破。不肯依義穿鑿。決要命根頓斷。親證親悟。如此晝三夜三。迫勒將去。年深月久。忽然心花發明。如雲開見日。古人公案。一一洞了。始知無禪可參。無佛可做。頭頭上了。物物上通。如人到家不問路也。師蒙示誨。即死心研究。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復過滇南。參壽堂。抵鷄鳴灘。忽然大悟。洎見壽堂。鍼芥相投。即承記莂。歸隱斗峯。明武宗正德壬申。遷瑞巖 示眾。學道人。當截斷諸緣。屏息雜念。單提本參話頭。於行住坐臥。苦樂逆順。一切時中。不得忘失。凡靜中所見善惡境緣。皆繇不正思惟。但只瞑目靜坐。心不精采。意順境流。半夢半醒。或貪靜境。致見種種境界。若是正因衲子做工夫。當睡便睡。一覺便醒。起來抖擻精神。摩娑兩眼。齩定牙關。揑緊拳頭。專心正念。切切偲偲。疑來疑去。到山窮水盡時節。忽然疑團迸散。頓見自己一段本地風光。非從外得。到者個時節。纔名入門得地。更要求明眼宗匠決擇。不可便休。一法不明。直須辯明。一理不通。直須通透。假使悟後不能通達化門。古人謂之坐在百尺竿頭。不能至於一切智海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珍重。

南嶽下第三十世

天奇瑞禪師法嗣

隨州關子嶺龍泉寺無聞正聰禪師

邵武奚氏子。母吳。十七出家。二十受具。習止觀唯識論。一日有宿衲相詰。師依文而答。宿譏呵之。師從此疑情頓發。坐臥不安。經六載。一日聞馬嘶大悟。遂往見天奇。奇問。在世忘世。是如何。師曰。了物非物。奇曰。在念忘念。是如何。師曰。於心無心。奇曰。心物俱忘。是如何。師曰。華山高突兀。太行峯嵯峨。奇曰。他日教壞人者。乃汝一人。以偈印之 後住關子嶺。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一代時教。門曰。對一說。龍泉則不然。若有人問如何是一代時教。便劈脊一棒曰。合取狗口 僧問。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石香亭。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喪却了也 問今朝四月八日。天下叢林。皆慶如來聖誕。未審如來何處降生。師於几上。畫圓相示之。僧無語(笑巖寶。代僧作禮曰。盡界普瞻) 笑巖參。呈前所得見處。師隨即印之。次日入室禮拜。師曰。上座昨夜許多絡索。向甚麼處去也。巖擬對。師笑曰。鷂子已過新羅國。巖遂問曰。十聖三賢。已全聖智。如何道不明斯旨。師厲聲曰。十聖三賢你已知。如何是斯旨。速道速道。巖頻下十餘轉語。師皆不肯。巖乞代。師責曰。著實參始得。巖一日洗菜回。師見問曰。是什麼。巖曰。一籃菜。師曰。何不別道一句。巖請和尚別問。於是隨問隨答。師皆諾之。巖欲徧參。乃辭師。師舉拂子曰。若向者裏道得一句出格可去。巖無語。師曰。子今向去。且精一其志。勿雜用心。切記吾言。他日大有得力處。巖徧參。後復謁師。命烘爐。師曰。人人有個本來父母。子之父母何在。巖曰。一火焚之。師曰。恁麼則子無父母耶。巖曰。有則有。只是佛眼覰不見。師曰。子還見否。巖曰。某亦不見。師曰。子何亦不見。巖曰。若見即非真父母。隨即呈偈曰。本來真父母。歷劫不曾離。起坐承他力。寒溫亦共知。相逢不相見。相見不相識。為問今何在。分明舉似師。師曰。只此一偈。堪紹吾宗。復曰。汝心即我心。我心本無心。無心同佛心。佛心非吾心。又曰。佛如轉輪王。佛法如王法。佛子豎法幢。能令邪作正。囑曰。汝諦受持。遇緣熟者。智愚皆度。續佛慧命。須待其人 師一日忽遁去。不知所之。越二年歸山。七月朔夕。謂眾曰。身心了却好遊方。吳越山川路渺茫。拄杖一條擔日月。龍泉寺裏話偏長。偈畢。以拄杖擲地。趺坐而逝。塔全身于寺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RoadPath路的尽头

    RoadPath路的尽头

    曲径通幽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深爱着的人
  • 菩提花开又花落

    菩提花开又花落

    【已出版】年少他们相依,那时真的相信彼此是唯一。只是,四年后,又将如何呢?……一个回眸,注定了一生的纠缠,一生,一代,一双人。你可知道,如今的娑罗印上,锩刻着的,又该是谁人的故事?
  • 半度微凉穿越萌女最疯狂

    半度微凉穿越萌女最疯狂

    嘿咻…嘿咻……正在辛苦拖地的夏微凉,忽然不知踩到了什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向门外的滑出去了……夏微凉醒来后惊奇的发现她是穿越了,“小姐小姐,你不傻了?”哦买雷滴嘎嘎!什么情况嘛!难道她还穿越到一个傻子身上了?想我夏微凉那可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厉害角色呢!(PS:没文化真可怕……)(夏微凉暴怒:我那是呆到深处自然萌好不好!!)“微凉,你来解释一下‘未雨绸缪’的意思。”喂鱼抽猫?为什么要抽猫啊?她眼珠子一转,道:“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喂鱼之前先把猫抽一顿,因为怕猫会偷吃。”
  • 起源祖神

    起源祖神

    天道之外,起源之体,无意而生!一个少年,一把神剑,踏上了追随起源的道路……
  • 寻魄

    寻魄

    在这异界大陆里,藏着一群有着深厚魄力的人。他们,就是仅次于各大长老的术师......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英雄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英雄篇

    本套书系时空纵横,气势磅礴,非常具有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史事详尽,图文并茂,非常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很好总结和隆重纪念!
  • 闷烧吧,青春

    闷烧吧,青春

    我们都太一本正经,尤其这怎么也按捺不住的翻年就飙涨的年岁更让我们要用一本正经地态度来彰显我们的成熟、稳重和那一弄不好就稍显别扭的优雅得体!渐渐地,你发现能够肆意妄为地打胡乱说的性子也只有在你生命中和你有深深交集的那些人那里才能得到顺其自然的释放。而所谓的那些人,数来数去,无非就出自你那些年的同窗。
  • 位面日记

    位面日记

    感情是量定取胜还是感性取胜。她,神奇的感性完全体,A面仅见。他,是受身体引导,还是责任所在。最终,谁赢了谁,谁输了谁?
  • 废妃也疯狂

    废妃也疯狂

    “你个死不掉的怪物,你看什么看?”“就你,一个废妃,四平八稳的,有啥?”“你,你,你,滚!”“啧,脾气还不好,我可是体会过狐狸精那种妩媚;尝过鱼精的圆润;就连牡丹精的那种雍容华贵都臣服于我,还有玫瑰精的那种气度不凡的韵味;你看你,嘴巴奇臭,还没胸没臀;我这个千年的老怪物反正是不稀罕看,你呀还是——”一个气宇轩昂,玉树临风的男人,妖孽般的眼神鄙视着‘疯妃’的疯狂咆哮,心底却充满无比悲哀的情绪,自己到底是无聊极了吗?
  • 东华默示录

    东华默示录

    十岁的夏琳因故丧失父母,她一直认为错在己身,愧疚不已。而随后七年的辗转搬家也给她带来了冷漠待人的处事方式。新的城市,新的学校,一个名叫安溪的少年的出现牵动了她的心。夏琳觉得安溪的到来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阳光。面对朋友、情敌,夏琳发现自己对生活关注越多,心绪也越复杂,忧虑着,疼痛着,也快乐着,成长着。随着了解加深,一个另她惊异的事实逐渐摆在眼前:少年并非凡人……由此引出一个长达数千年的权力争斗史。关于人物和剧情等背景信息,可以登录我的新浪微博‘冷泉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