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8800000079

第79章

晏子春秋俗刻以第八篇合于第七,又脱去十二章,惟沈启南本刻于万历乙酉者,尚为完善。近孙氏(星衍)即依沈本校刊,定为二百一十五章,与刘向序适合,而后附音义二卷,所列正文,与本书或不相应。卢氏(文弨)群书拾补、王氏(念孙)读书杂志皆就孙本重加校勘,补脱正误,咸有据依,然不载全文,颇不便于观览。今以三家之说合而参之,间下己意以补未备,虽仍有脱误,不可读处亦已仅矣。孙氏知古音之合而不知其分,所论多未中窽;王氏书又多旁引曲证,以畅其说。今概从节省,惟书中假借通用之字,间为注释,以袪学者之疑。俗刻删去各章标题,卢氏据元刻本补入,然群书治要所引篇名多不合于今本,杂下第十五、第廿二两章并后人以左传文窜易,而元刻已与今同。问上第六章合两章为一,杂下第十五章首三句误置于问上第二章之末,其分合亦多未当。疑元刻章数虽与序合,未必即刘向所校之旧。且据原序「中外书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六百三十八章」,则当云「定着二百章」,若定着二百一十五章,则当云「除复重六百二十三章」,参差若此,亦必后人改窜,非刘向原文。第俗刻相沿,脱误尤甚,惟此可与沈本互证,姑存以备考焉。汉志晏子八篇,七略七篇盖合外篇上下为一,治要所引止有谏上下、问上下、杂上下六篇,而外篇六章亦与其列,可见以外篇附内篇,唐时已有此本,不始于明。崇文总目作十二卷,即此六篇之文各析为二,而孙氏谓「二」为「四」字之误,亦考之未尽矣。四库本八篇,篇各为卷。今依孙氏为八篇,以从汉志;为七卷,以从七略云。壬寅首夏,钱熙祚锡之甫识。

晏子春秋重校本序 黄以周

晏子春秋以阳湖孙刻、全椒吴刻为最善,孙氏据明沈启南、吴怀保两本,又合韩诗外传、说苑、新序、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推求审定。吴氏一依元刻,旧文无所改窜,近时称为元刻本者,即此。孙、吴两刻各有短长,卢抱经据吴勉学、李从先本互相推勘,群书拾补所录是也。后又参合各书,复校孙刻,凡拾补所详者用朱旁点正文,不复箸录;其所箸录者,核之拾补,亦闲有出入。今据吴、卢诸本,参校孙刻,又以凌澄初本、梁处素、孙颐谷二校本佐之,又以王怀袓读书杂志、洪筠轩读书丛录、俞荫甫诸子平议辅之,其文字之异同,有见孙氏音义者略之,而校雠之余,闲有一得,亦并附之。时在书局,校(图) 是书,限以时月,悤悤付梓,疏陋之讥,自知不免。嗣后主讲南菁,钮惕生永昭更为详校,今采其说之精核者以补前校之未备,而他书所引文义有短于本书者不复箸录,此与钮校体例有异也。

(儆季文钞卷二)

晏子春秋序 苏舆

晏子春秋之名,肇见于太史公,第不详篇数,索隐以为婴所箸书名,今有七十篇。汉隋志载晏子八篇,七略谓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而陈氏、晁氏书目又皆作十二卷,盖诸所见本不同如是。今流传本篇数合于汉志,而真膺固不能无疑。崇文总目谓晏子六篇已亡,今书出后人采掇,唐柳子厚疑其为墨子之徒为之,言其恉同于墨。然观史公传赞云:「其书世多有,故不论,论其轶事。」夫必自其书之所无者而后谓之轶,而史公所载赎石父、荐御者二事,今书皆有,近世管氏异之已辨正之,则史公所见,决非今之传本,是书之作,虽不能定为何人,其在史公后可知,去墨子之世已远,柳说诚不足据。钦定四库全书列之传记部,以为是书所记,乃唐人魏征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允为定论已。余因叹古人志事之显晦亦有幸不幸,魏、李时代稍近,其勋泽在天下,世传之也详,则尊之也弥至。齐国僻处东海,晏子又在春秋之世,书经秦火,往迹半湮,故其勋业少隐,犹赖是书之存,千载下得睹其梗概,而知所处之难有百倍魏、李者,斯不幸中之幸也。夫景公,庸主耳,梁丘贡媚于内,陈氏弄权于外,君志营惑,民无固心,齐之亡几不待简、平之世,晏子内安社稷,外靖邻邦,观当日所以辅弼其君者至一日而三责之,其苦衷盖可想见。以彼居海隅偏霸之国,尽心朝廷,虽中主危邦,犹堪枝柱,况于遇明君,际全盛之运,假手以宏其功业者乎!公孙丑之对孟子也,曰:「晏子以其君显。」使景公悉听其言,其功效固不止于显;如所处非春秋之世,将与魏、李比烈,亦何至以霸佐为孟子所少哉!是书古无注本,阳湖孙氏作为音义一书,意在复汉志、七略之旧,至以是书为先于左传,亦其蔽也。厥后大师宿儒,多所阐发,近淛局又仿刻孙本,别有校勘。顷从长沙王祭酒师游,受读之下,因采诸说附之正文,取便浏览,间参管见,自维学识浅陋,奚足以窥古人之深,师以为可教也,亟取付梓,固辞不获,愧汗交集。承命作叙,敬志吾师乐育之殷怀,辄推论是书源委,而于古贤身世之闲,亦为发其隐微而明其忠荩,犹是史公执鞭欣慕之意云。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春二月,平江苏舆谨序。

校吴刻本题识 叶昌炽

晏子春秋是刻之外,尚有阳湖孙氏本,并称精善。是刻出全椒吴氏,顾涧薲叙云:「孙伯渊观察从元刻影钞一部,手自覆勘,以赠山尊学士,学士属广圻重刻于扬州。」其影写之原本,今存罟里[瞿氏,余曾见之,缉褫补正,并出涧翁之手。又有明绵眇阁本,亦出自元刻,行款悉同,今又从芾卿处假得元刻本,即孙观察所见者,因统校一过。元刻误处,是本皆已改正,益信涧翁之善,然亦有未当者。如第四卷「苟得不知所亚」,「亚」古「恶」字,今竟改作「恶」,误矣。今元本异者并注于旁,择其佳处加○别之,至于点画之差,则不悉着焉。丙子五月鞠常校毕记。元刻本有不知谁何以黄笔校过,颇有一二精当处,为顾氏所未及,今亦以黄笔临之。颂鲁又识。

晏子春秋斠补序 刘师培

晏子春秋,元本已多讹脱,孙刻略依沈启南本,又较元本为逊。以今考之,有佚文,有错简,兼有脱之字,而卢、王、俞、黄诸家或未及审正,因以孙、徐(疑误)二刻为主,旁及唐、宋类书所引,兼及明刊各本,凡诸子之文与互同者亦互相勘正,疑义奥词,间加发正,成晏子春秋斠补。惟第二篇「谓于民」与「节于身」对言,以第三篇「民有加利」及「厚民饶下」证之,「谓」疑「譄」误。第四篇「君飨寡君」谊不可通,疑「飨」为「贶」「庆」诸字假音,亦并存其说,以俟折衷,其所不知,则从缺如之例云。

晏子春秋校注叙 张纯一

周季百家之书,有自著者,有非自著者。晏子书非晏子自作也,盖晏子殁后传其学者采缀晏子之言行而为之也。计孔子之称九(见谏上二十章,谏下五章、廿一章,问上三十章,问下廿九章,杂上十六章、廿一章、三十章,外上廿七章),其最恉曰:「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曰:「不出尊俎之间,折冲千里之外」;曰:「救民之生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吾今乃知晏子时知晏子者,孔子一人而已。墨子之称二(见问上五章,杂上五章),其最恉曰:「为人者重,自为者轻。」吾今乃知晏子后知晏子者,墨子一人而已。综核晏子之行,合儒者十三四,合墨者十六七,如曰:「先民而后身,薄身而厚民。」是其俭也,勤也,兼爱也,固晏子之主恉也。夫儒非不尚俭,未若墨以俭为极;儒非不尚勤,未若墨勤生之亟;儒非不兼爱,未若墨兼爱之力:此儒墨之辩也。然儒家囊括万理,允执厥中,与墨异趣也。晏子儒而墨,如止庄公伐晋,止景公伐鲁伐宋,是谓非攻;曰「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是谓非乐;曰「不遁于哀,恐其崇死以害生」,是谓节葬;曰「粒食之民,一意同欲」,是谓尚同;曰「称事之大小,权利之轻重」,是谓大取;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是谓尚贤;曰「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行之难者在内」,是谓修身:皆其墨行之彰彰者。又必垦辟田畴而足蚕桑豢牧,使老弱有养,鳏寡有室,其为人也多矣,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所谓事必因于民者矣。政尚相利,教尚相爱,罔非兼以正别,况乎博闻强记,捷给善辩,前有尹佚,后有墨翟,其揆一也。刘略、班志列之儒家,柳子厚以为不详,谓宜列之墨家,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承之,是已。法言云:「墨、晏俭而废礼。」张湛云:「晏婴,墨者也。」均可证晏子生为贵冑,而务刻上饶下,重民为治,进贤退不肖,不染世禄之习,故能以其君显,纯臣也。其学盖原于墨、儒,兼通名、法、农、道,尼父兄事之,史迁愿为之执鞭,有以夫。吾服膺晏子书久矣,窃叹其忘己济物,不矜不伐,骎骎有大禹之风,覃思积年,录为校注八卷,俾有志斯学者研寻云尔。庚午六月,汉阳张纯一叙。

墨、晏尚俭,俭在心,不在物,所以不感于外也;尚勤常行而不休,所谓道在为人也;本俭无为而勤无不为,是之谓能尽其性以尽人物之性。吕氏春秋知度篇云:「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旨哉言乎,墨、晏有焉。纯一又记。

晏子春秋新证序 于省吾

晏子春秋旧本无解,自平江苏氏为之校注,征引清儒说,解已略具,惟清儒所称元刻本,即明刊活字本也。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考证颇详,苏氏未及采入。晏子书多古义古字,如「死」之读「尸」,「辟」之训「辅」,「十一月」之作「冰月」,「疆」之作「强」,「莱」之作「斄」,「对」之作「敓」,「闻」之作「惛」,「绥」之作「妥」,「治」之作「司」,「礼仪」之作「丰义」,「如」之作「女」,「龙」之作「竜」,「厥」之作「久」,「依」之作「韦」,「翼」之作「翌」,「期」之作「其」,具详篇中。惟自揆学识谫陋,庸能宣其疑滞,究其奥窔乎!世有通学,当能匡其不逮也。

六晏子春秋版本题识

晏子春秋八卷 元刊本 吴方山藏书

周晏婴撰。凡内篇六卷,外篇二卷,合八卷,卷首有「吴岫」印记。

吴氏手跋曰:「顾英玉先生,南都清介丈夫也,以宪副罢官,而兄时为大司寇,家无长物,出宦日所得书,货以给日,躬迭册门左,颜无怍色。予重其所为,随所质得二书。呜呼!诵往哲之懿言,法时贤之景行,小子何幸,于此兼得二书,晏子春秋其一,大唐六典其一。苏郡后学吴岫笔。」(见爱日精卢藏书志)

晏子春秋八卷 元刻本

元刻本晏子春秋八卷,篇目内如首章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后同,明时本作「谏矜勇力不顾行义」,不书全题;又篇内按语,俱作大字,加圆围以别之,明时本则作小字分注于下,与此敻然不同矣。惜首阙半页,有「书带草堂」「疑冬书屋」「马叔静图书记」诸印,纸墨俱古。抱经堂群书拾补云:「刘向叙录云:『定着八篇,二百一十五章。』予所见者,明吴勉学本止七篇二百三章,今阳湖孙氏星衍得沈启南、吴怀保本校梓者,分八篇,多十二章,与叙录之数适合。」今此本篇章亦同,学士曾借校并补刻全目于后,书云:「余校晏子将竣,吴槎客示余元人刻本,其每卷首有总目,又各标于当篇,今本皆缺目录,以此补之。」(拜经楼藏书题跋)前有目录、刘向校上晏子奏,每篇又分小篇目,列于每卷之首,总二百十五章。卢氏群书拾补称:「吴槎客示余元人刻本,其每叶首有总目,又各标于当篇。」即此本。每叶十八行,行十八字。(平津馆鉴藏书籍记卷一)

吴山尊刻本出影元钞,行款与此同,当是其祖本也。旧为拜经楼藏书,卢抱经学士借以校勘,其异同载入群书拾补。

附藏印:「疑冬书屋」「马叔静图书记」。(滂喜斋藏书记卷一)

晏子春秋八卷 明成化间刊本 怀仙楼藏

首有篇目及刘向序,卷首题「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凡二十五章」,次行列篇目,题「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每半板九行,行十八字,界长五寸四分,强幅三寸八分,左右双边。

竹荫书屋藏,根本逊志手书本,即传钞此本者。(经籍访古志卷三)

晏子春秋八卷 明活字本

汉志惟作「晏子」,隋志乃名「春秋」,两志皆作八篇。晁氏读书志云:「婴相景公,此书着其行事及谏诤之言。」崇文总目谓后人采婴行事为之,非婴所撰。此八卷本,前有目录及刘向校上晏子奏,每篇又分小目,列于每卷之首,总二百十五章。平津馆有影写本,云:「卢氏群书拾补称:『吴槎客示余元人刻本,每卷首有总目,又各标于本篇。』当即此本。」每叶十八行,行十八字,与此符合。有「读书小子实颖之印」「古盐马氏」「笏斋珍藏之印」诸章。(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九)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心唯鹿——晗雪纷飞

    我心唯鹿——晗雪纷飞

    她,一个冷漠的霸气公主。他,一个霸气又嗜血的高冷王子,却在遇到她之后,变为了温暖阳光的白马王子。他阅人无数,自认为谁的心思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但唯独只有她,让他难以捉摸。唯独只有她,能牵动他的心弦,令他的心泛起圈圈涟漪。花落沁,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我鹿晗唯独只爱你一人?
  • 不败武修

    不败武修

    在这个世界,想要保护自己,那么唯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自己的实力够强。冷语,昔日的天才,如今的废材,却因为得到了一枚神秘的圆珠以及一身神秘血液,成为盖世强者,踏上绝颠!手掌为天,手背为地,只手定乾坤!
  • 女王崛起:追爱进行时

    女王崛起:追爱进行时

    25岁的她以为就这样庸庸碌碌的过完这一生了,可是一次意外让她又重生回到了16岁这次她决定要活的漂亮,曾经伤害过她的那些人她会一一讨回来,曾经她失去的,她也要重新找回来。。
  • 系统之男神计划

    系统之男神计划

    京城太子在即将破掉处男之身却被系统精灵强行绑定了全能男神系统,从此不得不做一个男神,高调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星海之不朽传奇

    星海之不朽传奇

    在茫茫宇宙中,一支舰队在航行穿过一个又一个的星系,探索过一颗又一颗星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是野蛮的侵略扩张,还是追求未知的探索?他从一个为人所恐惧的怪物,到一支星际舰队的领袖,再到一片星海中的不朽传奇,他见证了文明的崛起与艰难,他经历了失去的痛苦与悲伤,他明白了命运的无奈与挣扎,他穿着金色机甲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我的余生,只为了探索这片浩瀚无垠的星辰大海而努力——吴小悠”
  • 蜃世歌

    蜃世歌

    五年前的一场交易,注定了她的命运走向覆灭,三年前的一场初见,成了所有痛觉的开始。她有一双能看见命运的眼睛,却看不见自己的命运。缺失了半个灵魂的混血身躯,却要承受极刑痛苦。玫瑰与鲜血,血族与羁绊,哀之咏叹凄美唱响!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祸天乱运

    祸天乱运

    仙人指路灵练气,筑基结丹碎元婴。向天暗问三千道,开桥寻道铸灵台。三花聚顶始破虚,五气还神终化元。拨云撩雾使神离,暗香幽来似灵和,寻道多途拨假乾,天地无极印真坤。诸天法相道坎实,却叹踏劫夕难保。
  • 飘逸灵者

    飘逸灵者

    他是我国作协名誉副会长,因陶醉自己一部最新作品,而穿越到法灵大陆,这里是灵师的世界,不属于魔法与斗气的世界,前世写出数部作品,当自己穿越到异大陆会发生些什么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 龙游上古

    龙游上古

    一个普通却残酷的世界,一个平凡却有抱负的少年,因为一张印有红色蛋的卷轴,来到传说中的上古世纪。在这个遍地强者,魔兽横行的世界,带着小红龙的外来者凌龙,能否完成自己的强者梦,闯出自己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