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1400000043

第43章 辨药大略

药品浩繁,不下千百余种,其寻常日用者,不过百十种,而百十种之中,药有真伪好恶,用有宜与不宜,皆当明辨而详悉者也。如赤芍药、银柴胡、赤小豆、龙骨、巨胜子、半夏曲,皆伪药也。《本草崇原》俱已辨明,但未梓行,兹且言之。

芍药花开赤、白,赤花者为赤芍,白花者为白芍,总属一种,岂有二耶?今儿科、外科,多用赤芍,谬矣。又以白芍为酸敛之药,岂知《本经》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气味苦平。性功如是,宁酸敛耶?试将芍药咀嚼,酸味何在?可以正其误矣。

柴胡有硬、软二种,硬者为大柴胡,软者为小柴胡。然必出于银州者为胜,故有银柴胡之名。非大小柴胡之外,复有银柴胡也。

赤小豆,谷类也,粗而大者为赤豆,细而小者为赤小豆。今药肆中一种草子,赤黑相兼,不可煮食,岂得谓之豆乎?巨胜子,即胡麻也。出于胡地之大宛者为胜,故有巨胜之名。刘阮误入天台,仙家饲以胡麻饭,即巨胜子也。今药肆中一种有壳无仁,乃狗虱也,以狗虱而充巨胜,妄立壁虱胡麻之名。今用巨胜子,不若竟用大脂麻矣。

龙骨,《本经》上品之药,乃上天所谪之龙,海滨深山间或有之。今一种龙骨者,乃北地深山之石垄骨,而非上天所降之真龙。龙为阳物,能兴云布雨,故《伤寒论》中发汗名大青龙,利水名小青龙。今欲止汗,反用龙骨,岂理也哉?《本经》言止汗者,乃以真龙之骨,研为细粉,扑其周身,塞其汗孔,即本论以温粉扑之之义,非服食止汗之谓。

考《神农本经》止有半夏,并无半夏曲。今药肆中以明矾水煮半夏,所剩矾脚及半夏屑,大半和以麦曲,造成药饼,为半夏曲。时人厌常新喜,方中每用,何益于病?除此之外,复有神曲,用白面百斤,青蒿、辣蓼、苍耳自然汁,赤小豆、杏仁捣烂,拌面成饼, 为曲。儿医认以能治痰、止泻、消食之药,每每用之,不知其弊。别药煮汁各有气味,若用神曲,则药如稠粥之饮,有形之面,大能伤胃。夫婴儿有病,必忌面食,此 过之面,与酱何异?况有药与草汁,并非健脾之品,用无益也。

又药之伪者,如桂枝、细辛、五味、干姜是也。仲师桂枝汤,用桂枝去皮者,止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气味辛香甜辣,桂枝皮内骨,便去之而不用。如是之枝,可多得耶?今人反用,亦必辛香甜辣,名为川桂枝方可。今药肆中辛香甜辣之桂枝不可得,即有亦暂而不久。数十年中,余阙之不用,不得已而以官桂代之。

北细辛,其细如发,辛香触鼻。苟细不如发,辛不触鼻,便为杜衡,用之无益。

五味子,惟辽五味最佳,其黑如漆之有光,其味如醋之滴牙,上口生津。次则北五味,其色红紫,微有光,其味亦酸,微有香气,今一种黑色如李干兼枯红之色者,用无益也。

又生姜为子姜,宣胃;干姜为母姜,温脾。脾胃有母子之分,而干姜、生姜亦有母子之分。今有金衢温台之种姜,切片坚实黄亮,方能入药,并不是本地之生姜晒干伪充,入口最辣,止能辛散表邪,温脾用无益也。

至药之宜与不宜,先须知药性之宜否,察人之病,投之中 方宜。今世俗每用而不知宜否。今略举十数种言之。今医发散,每用前胡,考前胡《别录》所收,陶宏景云∶上古止有柴胡,而无前胡之名,后人用之。是宏景虽收之,而实疑之也。且前胡降痰逐风,耗散消削,不若柴胡之芳香,清热解表之谓得也。今人不究药性,有病在太阳,而早用柴胡,有引邪入少阳之说。夫柴胡名地勋,苗甚芳香,从未见邪入于太阳,正太阳经药也。《伤寒论》云∶无太阳证。本论云∶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与小柴胡汤。谓可从少阳而外达于太阳,非少阳经之主药也。其性自下而上,从内而外,根气虚者不可用,用之是犹揠苗助长,故本论有柴胡不中与之诫。

至于升麻,亦拔根之药。今人遇元气虚脱之证,每用升麻,欲提之使上。岂知升麻,《本经》名周麻,以其具升转周遍之功,初病发散可用;若里虚气陷,当补益其元,助之使上,不可升提,升提则上下离脱,即便死矣。

葛根藤蔓延引,乃太阳经脉之药。本论云∶太阳病,项背强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以明葛根治太阳经脉之病,而非阳明之主药也。但色白味辛,可资阳明之燥。是从阳明而达太阳,与柴胡之从少阳而达太阳者,其义一也。

石膏,色白,味辛,性寒,为阳明之主药。既为阳明主药,必确有阳明燥热之证,而元气不虚,可用;若元气虚而燥热,必配人参,本论所以有人参白虎汤方。今人但知石膏清热泻火,遇伤寒大热之证,不审虚实阴阳,每用石膏,用之而其病如故,复更用之。夫用之不效,与病便不相宜,粗工固执不解,明者视之,真堪堕泪!余治伤寒,必审阴阳虚实,更必审似阴实阳、似阳实阴,确为阳明燥热之证,不涉太阳之热,不涉少阳之火,里气不虚,始投石膏,配合成方,必一剂而奏功。此镇坠寒凝之药,不可屡用而常试者也。至儿科治痘,亦用石膏,以为必先泻其火毒,方可顺序行浆。以此不经之见,横据胸中,无论痘之顺逆,至三五日间,必用石膏以解毒。夫气血调和,其毒自解,石膏解毒,未之闻也。且痘原系先天火毒,必遇君火相火司天在泉之岁,其出也广,是痘非火不出,非火不长,非火不浆,非火不合者也。夫痘毒之外,复有他火,可以暂用,而痘内之火,无容泻也。其余杂证,或病阳明燥热,亦可用石膏以治,然非调和培养之药,不可不慎其用也。

医治伤寒发热,必用黄芩清热,谓小柴胡汤有黄芩也。夫既病伤寒,其身必热,而热有皮毛、肌腠、经脉之不同,更有寒热相兼、假热真寒之各异。黄芩内空腐,外肌皮,空腐则内清肠胃之热,肌皮则外清肌表之热,有彻内彻外之功。必审其内外皆热,原本壮实,胃气不虚,外不涉于毫毛,内不涉于经脉方用。若泛泛然举手便用,其种祸不知几许矣!本论云∶仅与黄芩汤彻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戒之也。

黄芩之外,更有知母。知母肉白皮黄,皮上有毛,气味苦寒,禀寒水之性,而兼秋金之气,犹水之知有母也,故名知母。土炎燥而皮毛热,可内资中土之燥,外清皮毛之热。若以知母为补药,则非矣。

葳蕤,《本经》名女萎,女子娇柔之义也。一名玉竹,色白如玉,根节如竹也。一名青粘,苗叶青翠,根汁稠粘也。凡此命名,皆取阴柔之义。后人妄称葳蕤有人参之功,不审阴阳寒热,用为补剂。若阴盛阳虚,宜温补者,此药大忌。

麦冬,《本经》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以麦冬横生土中,有十二余粒,其中则一心相贯∶能横通胃络而补中,故治伤中;能横通胃络而散结,故治伤饱。后人用必去心,大非先圣格物穷理之意。妄谓连心服之则心烦,盖即以连心麦冬煮水饮之,烦与不烦,可立辨矣。

泽泻,生于水中,其根如芋,能行水上滋。水气必上行而后下降,非专利小便之药也。今人不明经义,谓目疾不可用,恐下泄其水则目枯,岂知泽泻正行水上滋之药也。《太阳篇》五苓散用泽泻,治消渴,小便不利。

以泽泻行水上滋,故治消渴、水气;上而始下,故利小便,犹木通之横通旁达,则小便自利。二者皆非下行之药也。

参、术、苓、甘,加橘、半,为六君子汤。此健脾和胃,补泻兼行之方也。今人治大寒大虚证,既用参、、术、姜、桂、附,而广皮、半夏,恋恋不舍,以六君子汤有橘、半故也。大抵临证施治,当就病用药,勿执成方。广皮、半夏,乃辛散发汗之药,不可不知也。温补药中,有不宜归、芍者,以其润泄也。归、芍不宜,而枣仁滋润亦不宜也。凡人抱病,阴不和阳,阳不和阴,自不能睡,如用枣仁,便即能睡,则天下无不睡之病矣。经云∶人卧则血归于肝。身卧而血不归肝,则不能睡。又阴阳交会于坤土,太阴土虚,阴阳不归,则不能睡。又阳明胃脉,其气下行,阳明气逆,上而不下,则不能睡。又厥阴主合,阳明亦主合,或阳明合而厥阴不合,或厥阴合而阳明不合,或阳明、厥阴皆不能合,亦皆不能睡。当审其所以不睡之故而施治焉,庶其可尔!八味丸,有熟地、桂、附,所以助三焦之火,益肾脏之水,乃阴阳兼补,水火并治者也。如阴虚而阳不虚,不宜桂、附;若阳虚而阴不虚,便不宜熟地矣。今人遇阳虚之证,认为阴虚,大用熟地,奚可哉?辛香下气,宽胸快膈,有沉香、丁香、木香、豆蔻、砂仁诸品,气味皆属辛香,而功用各有不同。沉香从胸膈而下丹田,有下沉之义,故曰沉。丁香其性温热,助三焦之火以温胃土,丁者火也,故曰丁。木香,《本经》名五香。五者,土也。采根阴干,一月方枯。人身经血,一月一周,肝木主之,故曰本。白豆蔻,宽胸药也。肺居胸膈之上,肺气不布,则胸膈不通。豆蔻能达肺金之气,肺属金,其色白,故曰白豆蔻。砂仁,原名缩砂 ,安胎药也,有归宿丹田,退藏于密之义。香附,乃莎草根中之子,子结于根,亦有宿密之义,故亦主安胎,功用与缩砂略同。凡此辛香之药,臭味虽同,而功用稍殊,当辨明而用,不可概投混施也。

天麻,苗如赤箭,故《本经》有赤箭之名。有风不动,无风独摇,故能制风。苗不可得,但有其根,是为天麻。与蜀漆不可得,但有常山,一理也。天麻在土,形如大魁,似皇极之居中,周环十二子,如十二辰,以辅皇极,味甘气平,主补中土,便从中土以通十二经。今人认为祛风之药,但品味甚优,误用亦无害也。

今人治疟,不用常山,以常山为截疟药,截之早,恐成臌胀。岂知常山乃治疟之要药,三阳轻浅之疟,不必用也,若太阴脾土虚寒,而为脾寒之疟,及间二日发,而为三阴之疟,必须温补之剂,佐以常山,方能从阴出阳,散寒止疟。又谓若服常山,终身不可食鸡。嗟嗟!此皆齐东野人之语,而明理之医,亦宗此说,良可嗤矣!夫土虚脾败,天地不交,则成臌。疟既愈矣,何臌之有?鹅、鸭、鳗、鳖,其性阴寒,病后宜忌。鸡性温平,补肝暖胃,疟后正可食也。终身必禁,是诚何说哉?《本经》止有南星,并无胆星。南星色白味辛,禀金气而祛风豁痰,功同半夏。今人以牛胆制为瞻星,味苦性冷。中风痰涎上涌,多属三焦火虚,土崩水汛,斯时助正散邪,壮火祛寒,尤恐不济,而粗工昧昧,不审其本,但治其末,服以苦冷之胆星,加以清凉之竹沥,必至生阳绝灭而死。

蒺藜,有刺蒺藜、白蒺藜二种。白蒺藜形如羊肾,微有腥气,乃从肾达肺之药。刺蒺藜色白有刺,秉坚金攻伐之质,破积行瘀,乃大消大削之药。《诗》云∶墙有茨。即刺蒺藜也,后人误以白蒺藜为沙苑蒺藜,茨蒺藜为白蒺藜。以攻伐之茨,认为健脾调补之药,岂不谬哉?余每用银花,人多异之,谓非痈毒疮疡,用之何益?盖银花《别录》名忍冬藤。以银花之藤,至冬不凋,乃宣通经脉之药也。又一本之中,花有黄、白,气甚芳香,故有金银花之名。金花走血,银花走气,又调和气血之药也。通经脉而调气血,何病不宜?岂必痈毒而后用之哉!

同类推荐
  • The Gilded Age

    The Gilded 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鸡肋

    鸡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

    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戏瑕

    戏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般泥洹后灌腊经

    般泥洹后灌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逆袭:废物三小姐

    逆袭:废物三小姐

    一位顶尖杀手意外身亡,转世竟然成为了:圣天大陆月家的废物三小姐,呵!废物,这明明就是天才,且看她如何站在大陆巅峰!
  • 非凡时代

    非凡时代

    神秘星球撞击地球,天地剧变,双星并存,天地元气肆意,大妖出没,人类进去大破灭时期,人人修行,你我皆非凡。
  • 最强妖主

    最强妖主

    苍茫大地宇宙洪荒,人神妖魔化界为限、相互残杀。人族夜羽身流妖血,除膜大法却为他开启逆天之路。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吾以万灵铸妖身!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惹火萌妃:殿下,我很乖

    惹火萌妃:殿下,我很乖

    秦衿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她一心帮他,他却一门心思只想睡她!“爱妃,为夫无以为报,只有以身相许!”“爱妃,其实我比鸡腿好吃!”“爱妃,我已经洗干净了!”“爱妃,我不只帅,还很能干!”秦衿仰天泪流,某人套路太深!她血薄,扛不住啊……
  • 六真原神

    六真原神

    原力世界,一个不凡的世界,统治这个世界的有两类生物,一类是人,一类是虣。大多数人天生身内就有原力,没有原力的人只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原力也是权利的象征,强者为王,弱者为奴,一直都是这个世界的定律。因此,作为那凤毛麟角存在的宋凌鑫,命运很是坎坷,从小到大被大自己八个月的表哥欺负却无力还手,被族人抛冷眼却很无奈。十二岁的成人礼悄然到来,成了被逐出家族的理由,也成了自己新命运的起点。沉睡十一年的力量在成人礼上被打扰醒了,并没惊动任何人。随后他和两个发小一起离家浪迹世界,在路上又结识了三个新同伴,六人团结一心,艰苦修炼,没有任何人叫苦,因为他们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 寰尘武尊

    寰尘武尊

    浑武界,万种尚武,豪强纵横,皆欲登山巅而求独尊、求永生。正可谓:世间万物本同源,是非善恶唯本心;修炼一道无坦途,长生路上斩妖娆;三尺青锋一壶酒,万丈红尘千里路;高山流水纵豪情,一腔热血燃苍穹。猎户之子古尘心怀赤子之心,毅然踏上征途,向山巅进发!【本书书友群223784014,欢迎进群讨论;书内大量角色名字未定,欢迎推荐】
  • 睡眠障碍一本通

    睡眠障碍一本通

    本书对睡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包括: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健康、完美性爱带来安稳睡眠、打造舒适睡眠环境、破解睡眠障碍的密码等。
  • 谁把时光错落成泪

    谁把时光错落成泪

    全世界那么多的人,我们竟会如此有缘遇见,不是说要陪我看尽人间繁华吗?不是说要永远保护我吗?既然那样,你可不可以不要说再见,离开就像掉下的眼泪,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它有多咸。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未来,我怎敢老去原来此生最怕的不是遇见过你,而是遇不见你
  • 在二次元领便当

    在二次元领便当

    刚到幻想乡,就要领便当。妹子好凶悍,谁让哥愿挨。本文是纯爱文,不推妹,不无敌,略带虐主。(新人新书,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