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者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小儿气血嫩弱,肤腠未密,若厚衣太暖,薰蒸脏腑。脏腑生热,热搏于心,故液不能自藏。而额汗出也。额属心木位,宜收敛心气,团参汤主之,此虚汗也。
如大病后,气血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痨,黄?固真汤主之。
如睡中汗出。不睡则无汗,乃睡浓也。醒觉则止,而不复出汗,亦是心虚,此盗汗也。宜敛心气,团参汤主之。
如睡中遍身汗出,醒觉时久不干,此积症盗汗、脾冷所致,益黄散主之。
如病困,睡中身体汗流,此因阳虚所致,黄?固真汤主之。
如脾虚泄泻,自汗后遍身冷,又汗出有时,遇泄则无,未泄则有,此为大虚证,急当补脾,宜理中汤加熟附子,待泄止,又以黄?固真汤主之。
凡自汗,上至胸,下至脐,此胃气虚也,当补胃,四君子汤加黄?治之。
如肺虚自汗,其症右脸色胱白,脉按之无力,盖因久咳嗽连声不已,以致肺气上壅,故令汗出。以四君子汤加麦冬,此益母救子之义也。
如慢惊自汗,遍身俱有,其冷如冰,此危症也,大补汤加熟附子一片治之。
如伤风作热自汗着,宜救表解肌,以柴葛解肌汤主之。
如无时冷汗出,发根如头珠,面颜上减减然,此为惊风,宜抱龙丸、四君子汤,加麻黄根治之。
凡小儿自汗,上至头,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自愈。
凡小儿伤寒汗出,至颈而止者,此欲发黄,茵陈汤主之。
凡诸汗症,服前药不止者,俱加牡蛎、蛤粉,或止汗散调之。如有实热在内,烦躁汗出不止,三黄丸下之。
团参汤
人参、当归各三钱,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药二钱,猪心一片,井水盅半,煎一钟,食前温服。
黄囗固真汤
黄囗人参、白术、甘草(炙)、当归,麦冬、水煎服。
益黄散
陈皮一两,青皮、诃子肉,粉草(炙)各五钱。丁香二钱,共为末,每服二钱,未周岁者,只服五分,水煎。
如感寒吐泄,加姜枣。
大补汤
当归、人参、黄?、白芍、生地、甘草(炙)、白术、白茯苓、川芎(加附子去苓芎),浮小麦一撮为引,水煎服。
止汗散
以败蒲扇烧灰,灯心汤调下,或酒调亦可。
卷五
夜啼门
夜啼之症有四:惊啼,热烦啼,腹痛啼,神不安啼。
惊啼者,邪热乘于心也。当养心,以导赤散加灯心退心热,以安神丸定心效。
热烦啼者,其哭无泪,见灯则喜而止,以导赤散加麦冬、栀子仁治之。
腹痛啼者,脾脏冷而痛也,面青而光。以温中药调理中气,益黄散治之。
神不安啼者,睡中忽觉自哭,以安神丸,灯心烧灰,调汤吞服。
又有拂其性而拗哭者,要审明白,不可妄投药丸。
祖传治夜啼:以至圣保命丹,灯心灰调汤下,甚效。
西 江 月小儿夜啼四症,忤惊肚痛心烦,如逢拗哭忤家言,睡中忽啼惊见。肚痛手足厥冷,腰曲口气冰寒,心热烦躁不安眠,其症面赤腹暖。
既辨夜啼症候,其间治法须明,分明传授与人间,只得心诚求遍。忤惊安神丸子,理中专治脾疼,凉惊锭子治心烦,总用灯花妙散。
灯花散用灯花七枚,辰砂一分,研末。灯草汤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