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科
洪武四年乃开科之首。其序文只曰纪录题辞。知贡举官二人。忠勤伯右丞相汪广洋、左丞相胡惟庸。时已尚左。而右居先者。以封伯故也。主文官二人。礼部尚书陶凯、前翰林侍读学士潘廷坚。考试官四人。侍读学士詹同、司业宋濂、吏部员外郎原本、前贡士鲍恂。场中先经后书。书只孟子疑一篇。二场论诏诰表各一篇。无判。三场策一篇。录中都无程文。想规制未定。尚尔草草。至十八年。始犂然大备矣。
御制策问
洪武十八年乙丑会试。第一邓奇伟。【一曰伟奇。】 字子才。衡州安仁人。高皇亲制策问中云。有能者或面从志异。有德者或无所建明。中材下士。寡廉鲜耻。此三语。曲尽其妙。谁人到得。殿试。丁显第一。奇伟次之。皆授修撰。二甲。马京为编修。吴文为检讨。三甲。危瓛为纪善。杨靖为吏科庶吉士。蹇瑢为中书舍人。余观政诸司。瑢后改名为义。黄子澄、练子宁、皆是科所中。
试录
礼部所存国初会试录。止洪武四年一本。自十八年至三十年皆缺。想建文诸臣死难者多系是科以后进士。故尽毁之。文皇震怒为此不必言。三杨无一字之留。何耶。西杨原由征辟。
历仁、宣、英、三朝皆为首揆用事。与东南杨讳言逊国一节故尔阔略。乃当时诸臣与草莽士皆无私录。固是法禁之严。亦见风俗之朴。嗟乎。侯城录一线之存。天意也。
试额
弇洲杂编云。洪武三年庚戌始开科乡举。士就试者百二十三人。中式者七十二人。又云。正德戊辰。大学士王鏊。尚书梁储主会试。相传刘瑾以片纸书五十人姓名。欲登第。因开科额三百五十人。
按洪武三年应天并各省开科取士。明年正月令设科连试三年。自后三年一举。洪武四年三月策贡士俞友仁等一百二十人。赐吴伯宗以下及第。【是科试录题辞出宋景濂之手。中云。先是京闱乡试中式者七十二人。未及贡南宫。上皆采用。有官御史者。及是会试。自河南而下行中书十有一。俊秀咸集。而高句丽之士与焉。则入试者当亦五六百人矣。】 此后多至四百七十余人。少则三十人。永乐元年癸未补壬午乡试。次年甲申会试。上问礼部尚书李至刚洪武取士之额。至刚以实对。命从其多者取四百七十二人。此后多者三百五十人。少则九十五人。宣宗初即位。即定省直取士之额。会试所取不过百人。南士十六。北十四。至正统七年始加为一百五十人。景泰二年。二百人。五年。三百五十人。天顺元年复辟。仍三百人。四年。一百五十人。七年。会场火。改于八月。三百人。成化二年。三百五十人。五年。二百五十人。八年。三百五十人。十一年。三百人。十四年。三百五十人。十七年。三百人。二十三年。三百五十人。弘治三年。三百人。十五年。始加为四百人。十八年。三百人。正德三年。三百五十人。六年。如之。九年。四百人。十二年、十五年。又皆三百人。嘉靖二年、隆庆二年。以首科皆四百人。万历二年。张太岳为政。止三百人。【前辛未四百人。太岳主考。】 余则或三百。或三百二十。或三百五十。杂编所言乃正德三年事。此额。先朝行之屡矣。前二科为四百始加之额。要知此乃中制。每间一科则依此数。皆礼部题请。而首揆主之。其年李长沙为政。安得归之试官。且王文恪与逆瑾抗。卒辞位去。而肯澜倒一至此乎。传闻之语原不足信。又不考其时与人而书之。此即祖唐人失嘱单之说。削去可也。不则后生小子传以为实。文恪亦发笑地下。谓苏人轻信轻写。弇洲亦作口业矣。
题石建坊
任亨泰。襄阳人。父杜林。从外家姓。洪武二十一年廷试。太祖高皇帝亲擢第一。官修撰。复命题名于石。建坊干门。宠异之。【此建坊之始。要知各进士通行矣。】 寻请复姓。上以恩自任出。勿听。殿试录。赐其妻姓曰朱氏。盖母乃元乌古伦公主。妻亦蒙古人故也。都御史陈镐录其末路大节甚详。官至礼部尚书。子显宗。孙春。皆领乡荐。显宗不乐仕进。后以荐为吏部稽勋主事。春。西安府同知。时余公子俊为知府。同心协力。丁内艰。贫不能归。余为赍发乃得行。服阕。擢知府。卒。
策题
登科录。御制策题。在永乐、宣德、至正统初年。间用行书。想阁老亲笔进呈。因而发刻者。具见君臣一体。与慎密不泄景象。后皆付之中书官。先一夕传出矣。又如宋朝诰敕亦当制者亲笔。故皆贵重。且因之精于书法。此甚得体。宁口代王言而手反不代哉。国朝自洪武正韵一行。遂有同文专职。其制始废。不可复见。
殿试改期
旧制殿试在三月初一日。谢恩在初六日。成化八年以悼恭太子发引。改十五日。至今仍之。然初一日太促。毕竟十五日为妥。此虽人事。亦天意之相合也。
请改试期
三岁开科。八月乡试。明年二月会试。至元仁宗始定。从李孟之请也。入国朝因之。万历戊戌春闱。乔御史璧星监试。举子重裘以进。便于怀挟。请改三月。用单夹衣。则宿弊可清。李九我先生驳之曰。如此。则四月十五殿试。傥日暖。如何操笔。又其甚者。不暴杀举子耶。聚哄然一笑而止。
张幼于凤翼有会试移期议一篇。谓会试期。太祖定于二月。盖谓金陵南北之中。地在大江之南。得春为先。故定于二月。取春之中。今建都北京。远三千里。宜移在三月。其利有五。一在觐吏后从舟。可省雇费。二便于云、贵、士子。三减衣裘。防闲甚易。四誊录无呵冻之苦。五归家无闸河运舟之阻。乔璧星之疏止得其一。而至金陵取中云云。犹是臆度之说。
兵科瀛洲真像
廷试事毕。兵科设宴。延执事官看阎立本十八学士真像一卷。于志宁赞。沈存中跋。与近时所传全不同。盖真本也。原藏山西蒲州监生魏希古家。嘉靖癸卯、甲辰间。希古携入京。崔都尉以千金购之不得。是时边患棘。希古条边事。并以此卷封入。意图进用。世宗不好书画。所言边事又无当。疏入不省。谩以疏并此卷发兵科。或言成祖得此卷。仁庙与汉王争求之。难两与。遂发该科。可笑。余辛丑供事内庭。草草一阅。盖已摹换。非原本矣。
会场支费
会场支费。旧皆取之顺天府宛、大、二县。裁数百金。民已不堪。用亦不给。弘治七年。礼部尚书倪岳议。各省乡试用度。皆有羡余。请限数解部。贮顺天府支用。凡八百金。以后费用日多。正德九年。尚书刘春奏派加旧额三之二。诸用以足。
会试搜检
会试原无搜检官。嘉靖己未。御史建言。欲厉其禁。尚书吴山持不可。曰。彼已歌鹿鸣而来矣。隆庆二年复有言者。始设。两京乡试亦如之。然终亦不能尽行其法也。
密探状元
先朝策士。凡鼎甲。圣上多密访而后定。英宗己未科临轩。已儗昆山张和第一。使小黄门密至邸识之。以目眚。寘二甲第一。拔施盘第一。盖慎重如此。一科之长。文运所系。可不慎与。至问周旋而悞。则天也。
元会
天顺以后。我浙有六元会、七元会。聚散不常。要之。常六人以上。吕阁老文懿公原、杨侍郎文懿公守陈、杨尚书文公守址。俱解元。姚太宰文敏公夔。会元。商阁老文毅公。三元。南京吏部侍郎范公理、副使胡公廷瑞。俱解元。谢阁老文正公迁状元。解元。谢修撰丕、兵部主事杨质。其以未第至者。卢楷、黄廷玺。俱解元。内卢楷入太学。救祭酒邢让、陈鉴之枉有名。姚于酒中赠诗云。卢生倜傥才。谅矣。
词谶
李旻以成化庚子解元。癸卯冬将赴春闱。友人锁懋坚者送之。赋正宫谒金门词云。人舣画船。马鞁上锦鞯。催赴琼林宴。塞鸿声里暮秋天。绿酒金杯劝。 留意方深。离情渐远。到京廷中选。今秋是解元。来春是状元。拜舞在金銮殿。已而旻果魁天下。
并赐袍带
丰学士熙。弘治己未廷对。初儗第一。已易置第二。以伦文叙为第一。均赐状元袍、带。盖异数也。
伦氏之盛
伦文叙。字伯畴。头颅大二尺许。长身玉立。以儒士。御史收遗才考。遂中式。举会元状元。广西全州舒尚书应龙之子弘志。儒士。中第六。其年试录五策。皆用其稿。次年丙戌举南宫廷试。上亲拔一甲第三。伦以谕德卒。年四十七。舒不踰年卒。年仅二十余。皆可惜也。伦之子以谅。乡试第一。辛丑进士。官通参。以训。会试第一。廷试第二。官祭酒。以诜。进士。官郎中。父子殆占四元矣。文叙、以训、皆不满五十。以谅六十五。以诜年八十。可见高科美官。皆能夺人寿矣。
御笔再改
嘉靖戊戌科阁臣儗陆师道第一。御笔改二甲第五。取袁炜第一。炜南宫原第一。既复改第三。擢茅瓒为状元。
失中三元
李九我。庚午解元。主考者瑶泉申少师即留为馆宾。转馆于董宗伯家。癸未。李得会元。申正当国。宜以状元与之。续商文毅之盛。乃拔朱养淳国祚第一。而李居第二。有意乎。无意乎。二公皆清品。正未可甲乙也。
易水生
乙未春试前一夕。有举子梦见冕服一人。坐殿上。召之入试。试目一纸。有晋元帝恭默思道七字。翻飞不定。与易水生争逐之。为彼先得。及入会场。第一题是司马牛问仁章。所谓晋元帝者。晋姓司马。元帝牛金所生。合为司马牛。恭默思道。是讱言。其年会元汤霍林宾尹则易水生也。
父子解元
史俊号柏庵。涿州人。中成化戊子解元。官至副使。子道。应正德癸酉乡试。以文字呈其父。既封一柬遗道。令开榜后视之。乃对一联云。二三千人中。文章魁首。四五十年来。父子解元。道果解元。后官至总督兵部尚书。国朝父子解元。我浙谢木斋及其子丕。他省亦往往有之。
二酉解元
吾师苏紫溪先生浚。应癸酉试。分考郭青螺。梦虚斋蔡先生介之入谒先师庙。喜曰。当有佳士如蔡者。发之。乃先生牍也。县同。言易同。酉年选首同。草姓水名又同。先生官宪长卒。质行真修。直可继文清之后。在工部分考会试。拔阁学李九我第一。佥浙江学政。鉴赏诸生。如逆覩差等。人人奇骇。今阁学沈铭缜兄弟拔居第一二。以余薄劣。亦踵其次。凡二十年后。魁元上选。皆先生点墨之余也。
试官
永乐丁酉。北京行部乡试。奏请考试官。上命行在侍讲邹缉、侍讲王洪、主考。赐宴于本部。越二日。改命侍讲王英。出王洪为礼部主事。洪。杭州人。进士。任行人。升给事中。以文学擢检讨、修撰、侍讲。洪初有操守。恒自负。矜己傲物。醉辄出忿语斥同列。以不得为学士。中怀怏怏。尝密疏诬学士胡广。其父子祺为延平府知府。以罪死。广不当于实录隐其罪。上察知子祺实卒于官。遂不直洪。至是请乡试官。上命广等择人。广以缉、洪对。上从之。已受礼币。洪复密疏子祺事。上曰。此小人。岂可以在侍近。命礼部追所受礼币而改命英。洪既出。失措。乃谄事尚书吕震、方宾。以求荐达。震等屡言于上。不听。洪饮恨。未几。病死。
翰林中有以少詹事为会试正考。复以尚书为会试副考者。张惟信潮也。事在嘉靖壬辰、甲辰两科。有两主会考而复主乡试京考者。柯孟时潜也。会试在天顺庚辰、癸未两科。乡试在成化改元乙酉科。
京考
嘉靖戊子用大学士张璁之议。差京官主考。不用词林。皆科部寺及行人为之。其给事中。不独用于浙江、江西。即山东、广东、四川、云南。亦用之。行止两科而止。至万历乙酉、戊子而后。皆差京官。乃用词臣三员或四员。给事中亦同此数。皆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广。而他省则用部寺以下。或曰。弘治甲子。各省亦用京官。如王阳明主试山东是也。旧制。省试考官皆监临会同提调监试官自聘。其年。山东巡按陆偁。慈溪人。阳明适起服入京。便道聘之。非京差也。
回避
嘉靖癸丑会试。礼部三堂皆有子入试。不显言回避。而托二王婚礼辞入院。盖亦事之相值也。时左侍郎已往承天祭告。乃允右侍郎之请。而以吏部侍郎程文德代。【尚书欧阳德、左侍郎孙升、右侍郎闵如霖、升之子铤中式。】
制科盛际
永嘉、江陵、两相公最得君。最强悍。其可恨处不少。却有一件最得意处。永嘉典嘉靖己丑试。会元唐荆州顺之、状元罗念庵洪先。江陵典隆庆辛未试。会元邓定宇以赞、状元张阳和元汴。四人者。何处得来。且同道同心事座主。不阿附。亦不抗忤。最为得体。若天生此人。以应二相之求。而二相之目力亦加人数等矣。成化丙戌。会元章枫山懋、状元罗一峯伦。人品最高。冠绝前后。其爵位之崇。名实之相称。莫如成化乙未。会元为王文恪鏊、状元谢文正迁。可谓盛矣。然比其柄用。阨于奸臣。不久而去。文正又多晚年一出。后则嘉靖之壬戌。为会元王文肃锡爵、状元申文定时行。相继为首揆。更胜于前。而因循否隔。不得尽行其志。文肃至以哭子并命。自来全盛之事。似亦若造化所忌也。
小座主
弘治乙丑。杨石斋主考礼闱。子升庵与俱。时崔仲凫铣试卷。分刑部主事刘武臣。疑其深刻未录。升庵见而奇之。以呈石斋。遂擢诗魁。崔以小座主称焉。时年十八。子随父入场。且得搜卷分考官舍中。今可行否。
考试得人
吾郡吴霁寰惟岳。嘉靖丁未分考阅礼经。得十人。为张太岳居正。官太师。殷棠川士儋。官少保。陆五台光祖。官太宰。汪伯玉道昆。官左司马。胡石门正蒙。以会元、太常寺卿、掌国子监事。余亦皆登台省监司。其督学山东。拔于谷峯太保于垂龆中。其它萧岳峯太保而下。凡东省显人。俱经奖拔。奇。奇。霁寰官至都御史。
池洲毕松坡锵。嘉靖癸丑分考。阅春秋。得十四人。祋祤马干庵自强。官少保。肥乡张心斋学颜。官大司马。丹阳姜凤阿宝。官大宗伯。仙居吴悟斋时来。官左都御史。昆山顾观海章志。官少司马。松坡官至户部尚书。
王尚书一夔、罗文毅伦、两状元皆尹直分考所取。尹官尚书学士。
伦谕德文叙、董文简玘、两会元皆徐穆分考所取。伦仍状元。徐官止侍读。
王文恪鏊、罗文简玘、两会元皆傅文穆珪所取。【王分考。罗乡试解元。】 赵浚谷时春。唐荆川顺之、两会元皆廖鸣和分考所取。廖官左庶子。
储柴墟巏、陈囗囗澜、两会元皆编修张柏厓所取。张官礼部尚书。
袁文荣炜、瞿文懿景淳、两会元。我郡闵午塘所取。袁分考。瞿乡试第七。闵官礼部尚书。
顾会元起元、赵状元秉忠。皆方中涵所取。方官至少师。【是科戊戌。余与方联房同阅诗经。乃两元皆入其手。顾卷。方初儗在第五六间。主考沈阁学蛟门独拔。亦只眼也。】
传胪之谬
嘉靖十一年。上御殿。传胪。诸进士皆集阙门。一序班谬传。令儒服以进。首名林大钦及诸进士。巾袍者百余人。次名孔天胤。以更服止掖门外。诏问状。鸿胪卿王道中以为礼部失于晓谕。上切责部臣。夺司官俸一月。礼部言。已尝先期揭示。实以序班妄传。遂致错误。道中乃欲曲庇属官。厚诬本部。非朝廷设官相临之体。诏道中对状。切责而宥之。序班孙士约等下法司逮问。大钦、天胤、等。俱免究。
进士回籍
国初新进士日侍左右。后放归就学。近日都允回省觐甚便。然嘉靖丙戌科办事进士应槚等九十余人。自以铨次尚远。乞如旧例放归。疏三四上。有诏切责。价等发身科甲。不思以勤自厉。练习政体。乃屡欲乞回。自便己私。大学士费宏代请。终不允。大哉王言。可以深省。
忠愍名次
杨忠愍公乡试第二十一名。乃嘉靖庚子科。解元谢一麟。主考童内方。而楚志以
为丁酉。其殁也。年仅四十。而志以为四十二。
辽阳试士
辽阳原附山东科举。嘉靖十三年因溺死多。改附顺天。以德州卫左所。与辽之十七卫学相兑。应试者四百人。是年甲午中九人。次科八人。又次科五人。以后渐减至一二人。万历三十七年题准增额五人。以夹字编号待辽士。其寄户中式者。不许图便迁徙。违者黜革问罪。
减补坊银
嘉靖中。倭患炽。盛言军兴。吏书吴鹏、都御史鄢懋卿、乞减举人坊银及驿递、铺陈船只、马骡头匹、银两之议。后于举人银两。或许嘱说入学童生。或加增长夫、水手。以补所减之数。而士风民财所损多矣。
京尹黜卷
昆山张和往试南京。时少保邝忠愍公为京尹。有投书恶张于公者。大怒。召诸应举士历验之。张故有目疾。与书所云合。公乃言曰。吾已得为奸利者。然将寘之法耶。将械送于乡。使终身不得举耶。苏人有滕垲者。直前谓公曰。公尹京。廉平有为。人孰敢为奸利事。顾毁人者多捏借。公不究竟而即治之。不亦中彼人秘计乎。公曰。尔言亦是。但吾不可以中止。且试之。悉出诸应举士。留和与所指增广生数十人。命题以试。和文先成。公读之良久。曰。文体略似西江。汝当是冒籍者。和曰。吾祖以来家昆山。不闻冒籍。尝从西江人学耳。西江人者。谓翰林尹凤岐也。又读良久。乃曰。姑去。吾知所以处子矣。既入场。其舅湖广参政沈余庆。时为水部郎中。俟出。即与俱过虞衡、主事吉水艾凤翔。诵所为文。虞衡曰。其文郁畅而详整。当在首选。既而榜出。不得与。其弟穆举前列。余庆复与过虞衡。虞衡曰。吾诵其文甚习。请举之。遂为诵初终场文。不遗一字。曰。以此而下第。吾不知也。盖邝公虽悟恶人构陷不足信。然竟黜其卷。和退言。儒者之学。先治身心。名非所急。且吾尝自谓聪敏。书过目颇成诵。若虞衡。一过耳不忘。吾何敢望哉。遂去入山中。多读书。永丰彭勖督学南京。训导张承翰首以为言。复应举。和以邝公为辞。彭曰。邝已拜兵部侍郎矣。及试。而分考萧聪以和所判禁止师巫邪术。有执左道以惑人语。谓无所据。落其卷。主考学士吉水钱公习礼、侍读云间陈公恂、覆阅。诘问聪。左道原自有本。聪无以对。因使于所落卷朱勾以志之。盖与和相同。得举者五人。时正统三年戊午。年二十七矣。明年与弟穆同试礼部。穆举第二人。和廷试对策称旨。将赐状元。以目疾擢第二甲第一。钱学士与诸老入朝尝遇之。指谓邝公曰。此目疾者张和也。邝曰。吾昔为京尹。知尽吾职耳。何有私哉。少傅胡忠安濙为礼部尚书。欲迎和训其子。言于吏部尚书郭琎。郭催往。佯应曰诺。而实不往。萧山魏文靖骥为吏部侍郎。私问故。曰。宗伯为礼部首。欲训其子。而使和自往耶。魏告胡公。胡择日诣所居。成礼。始往。未几。移疾还苏。以道义自高。有参将者。礼致聂先生大年学为诗。与之来苏。和慕聂先生名。过其寓。参将置和上座。而处聂先生下。和曰。吾为聂先生来。非为参将来。参将学诗于聂先生。则先生为师。而处之下。此何为者。参将方设供具。拂衣去。不省。又尝与参议赵会于故少保陈僖敏公家。赵多议人得失。和正色曰。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可于无过中求有过。一坐耸然。
名先状元卷
张黼。上海人。未第时。尝梦人语之曰。汝名先状元。觉而思曰。吾其殆乎。第岂有登状元先者。及成化丁未会试。榜出。名在二十。而铅山费宏二十一。是年宏廷试第一。其幼也。尝梦神示府丞字。莫测。比致仕。果有府丞之命。
闽中鼎甲
闽之鼎甲死于非命者。自陈状元谨而外。又有龚锜。锜字台鼎。建安人。宣德庚戌科进士及第第二。已授翰林院编修。坐累去官。沙尤盗起。为大军乡道。至高阳里。遇贼见杀。锜博学善诗。字体逎劲。所著有蒙斋十集。此亦死难乡官。与钱錞同。而不闻赠谥。何耶。又杨瑛亦建安人。字希玉。景泰丙子解元。天顺庚辰进士。庶吉士曹钦之变。入朝遇害。赠编修。其父(囗敕)原。浙之江山人。为建安丞。遂家焉。
闱中定命
范春。会稽人。有文学。嘉靖己卯场中。誊真已毕。手试卷自校。得意甚。谓可取解元。忽飙风骤攫去。凌空莫知所之。投笔墨。叹息而出。曰。命也。后得长汀主簿。郡守陆某征文寿当道。无当意者。试以属春。诘朝具草。大叹赏。用之。宿驿楼。次壁间韵。一廉访见而称善。知为春。恨相知晚。署上杭县。一恂恂少年。称督府使者。索饷千金。从者皆狞汉。疑而诘之。闭馆中。申督抚以状闻。果大盗也。
万历己卯南试题为舜亦以命禹。华亭生员高承禅中式。主司嫌其取义与题合。欲弃去。赖京兆内江阴武卿。乃主司同乡。争之得免。然犹即席改为承祚。后壬辰中南宫。乙未廷试庶吉士检讨。与余同官。魁梧奇伟人也。未几。使归。卒。众皆惜之。因思戊戌科。余在会场中取中一卷策。有国桢二字。与余名同。弃去。陈如冈太史房中亦取一卷策。有如冈如陵字。亦弃去。成忠宇太史。丙辰分试。取一卷。有基命宥密字。同其名。弃亦如之。用诗书成句。偶同主司名号。夫宁有意。而巧值见阨。岂非命乎。
李于鳞子驹。为诸生。王元美属司理魏允孚。因秋闱之便拔之。曰。虽私。亦公也。魏许之。入场录七破为记。后检之。绝不可得。既定榜。则李生卷委于柜下尘土中。相叹息。人各有命。不可蜡也。驹未几亦媛。无子。
拟题决文
黄学士葵阳洪宪。未试前。儗科场题。十中七八。不知何灵至此。冯宗伯琢吾琦看时艺最精。壬辰会试。门下士持卷来谒者。决其中否。皆验。并名次亦不甚远。人以为神。又三年乙未。来谒者亦如之。所决无一验。一人耳。时又不远。何敻异至此。岂看文亦时有利有不利耶。
传题
春秋出传题。不知何始。天顺年间。浙江场中摘一十六股配作一题。头绪茫然。及刻程文。简略殊甚。名虽搭题。实则射覆。学者认题。一时与考官相左。即被黜落。永嘉教谕雍懋上书言之。命礼部议行。至霍渭厓主会试。止出单题。余习此经。甚以为苦。尝馆某家。见一老生。施姓。各臣道者。每至。必挟新题一二索谢。则俗所谓换比者是也。【如旧为宰咺则易宰周公。】 一时骇为奇。老生寻以贡入京。馆于某给事中所。给事故春秋名家。甚称之。其时复差京考。竞向给事乞题。即以老生所换者与之。至有通场不记。所司聊且备数者。王给事士昌言之。乃得少止。贡士不久亦死。
覆试得释
天顺壬午。东平梁御史觐按河南。试祥符。得杜明卷。称赏。是岁乡试。梁实监临。杜在高等。刘佥事瑄与梁有隙。因指杜及同榜袁江、唐昭、为梁所私。以奏。并逮至京。覆考。其试卷入格。乃得释。明年癸未。会河南乡试。通一榜获第者止袁一人。唐以乙未。杜以戊戌。皆进士。杜后授礼科给事中。成化丙午。宪庙为皇太子纳征。有旨取礼科库贮宝钞。装盒。公偕诸给事开取之。库无一贯。众愕然失色曰。钞非吾侪所收。必须挨究已往升调去任者。公曰。挨究前僚。法之正也。有误大婚。伊谁之责。乃奏曰。本科库贮宝钞。年久浥烂。不堪装盒。请下户部行宝钞局。选取直挺新钞。送库备用。上允之。于是大婚礼成。而前僚得免。
场后口语
万历中。科场被论。前为戊子。继为庚子。后为壬子。或以关节。或以文体。嘉靖冒籍之搜为甲子。景泰陈王之奏为丙子。岂子年果有不利乎。丁酉北场亦被论。然意不在科场。借以倾焦弱侯者。弱侯一降便息。
代笔
代考之弊。不直生童。正统二年。考试明经儒士。兵科给事中金昭伯。擅入午门。欲代所亲为文。事觉。儗赎杖还职。上以近侍官所行如此。岂可任职。遂黜为民。未几。给事中吴绘又犯此禁。枷示长安门三月。戍边。近日有举人代考者。正无足怪也。
断幺绝六
乙卯年。南场中。有鱼见于圊。鱼。水族也。水。至洁也。而污秽至此。又见于场中。此文明失位之象。次年。丙辰会试。沈同和以代笔中第一名。代笔者赵鸣阳。中第六名。俱吴江人。事发按问。并罪除名。吴为水国。遂应其占。亦一阨运也。苏州人为之语曰。丙辰会录。断囗绝六。盖名次适应其数云。赵最有才情。特以馆谷落其度中。余见代笔者数人。皆无他异。所谓有幸有不幸也。似宜末减。
自制义盛行。凡大家。必延名士为师友教子弟。即圣人复起。亦不可废。居常谭文课艺。一遇考试。同坐商量。职也。亦情也。势也。余少年馆谷餬口。有某大家邀致甚力。将赴之。先君子独否。曰。一入其中。即以文字受役。不可推。不可拔矣。固辞之。触怒。赖有解者。且以明年为期。乃得免。其年戊子中式。由今追思。先君子其殆圣乎。凡贫士有文章名者。宜于此际深思赵之覆辙。可鉴亦可怜也。
嚼笔
二秀才俱春秋有名。相善。秋试前夕。同榻。一生俟睡熟。密取彼生誊真之笔。悉嚼去其颖。明日抽用已尽秃。大惊。取起草者姑代。则湿滥如帚。乞诸邻。又皆坚拒。恸哭。欲弃卷出。倦而假寐。有神拊其背。曰。起。起。写。写。既起。视笔。依然完好。执之。且疑且写。既毕。仍秃笔也。交卷至二门。一生在焉。迎问曰。试文称意否。谢曰。无之。但得完卷耳。其人面发赤。趣出宿于别所。明日。其名粘出。不得终试。秃笔生魁选联第。
常服入试
安福刘师泉先生邦采。以诸生外艰不出。嘉靖七年。督学赵渊檄之入棘。强起应命。及门。遥望赵尚未下席。却步不进。赵亟起延之。先生以棘闱故事。令诸生脱巾露体。非待士礼。不愿应。于是御史储良才令十三郡诸生并以常服入。免其检察。是秋先生中式。后官郡丞。以理学名。卒时若有所遇。奇秘不言。嗟乎。当时士风如此。待士如此。今不可再见矣。
各省监临
乡试监临非制也。自御史颛差。乃任其事。立其名。余庚子典闽试。偶缺御史。二司问云。无其人亦当存衔。余曰。祖制只藩司提调。臬司监试。两京则京兆提调。御史监试。监临之名。御史在各省科场。重事自当作主。今既无其人。有诸公在。何藉此为。且对君上讵宜填空衔。二司唯唯。以后缺御史皆从此例。至乙卯。贵州偶缺。则都御史张凤皋鸣鹤。入闱代监临事。
余以戊子中式。其年萧翰撰良有、胡都谏汝宁典试。将至。御史以八月初二日忧去。巡盐章中缶邦翰代监临事。驻松江。迎之。尚未至。二公泊驿前。藩臬往迎。辞不肯上。都御史滕少松伯轮自至。乃上。皆一时权宜之计也。
文武宴
恩荣宴。命武大臣主席。与阁老部院二品正堂皆上坐。嘉靖丙辰。郭勋莅事礼部。分左右列。勋上疏争之。得旨如旧规行。比坐。仍左右列。勋再疏。上切责礼部改正。夫礼部。其有意抑勋乎。抑旧无此规。而勋以意争也。主席者执爵。递鼎甲三人酒。礼部尚书为主。下坐。
武举宴。以大学士主席。武大臣让尚书坐其下。郭勋引团营例以争。上竟从之。
陆武惠掌锦衣。世庙丙辰年。求与进士宴。命序二品文臣之末。是时陆已加太保。富贵极矣。而有囗囗。宴席在上者。勋臣压首。武臣尾之。陆亦何荣之有。
试院
京师试院。改旧礼部为之。乃正统年间事。南京试院乃锦衣卫指挥纪纲没官旧房。地下时有甲马声。景泰五年。府尹马谅奏请改立。以前皆于武学借用。搭盖苫舍耳。然试院虽改。其中搭盖如故。万历五年。御史陈王道始易以木。
浙江试场原与杭州府学相连。天顺间。以守臣奏。士子累有作弊。改于城东废仓隙地也。宽敞雄伟。甲天下。旧用木舍。万历壬子御史李邦华改易以砖。永绝火患。
恩贡
穆庙登极。各省开贡取士。提学为政。浙中出论题云。唐始策贡士于洛成殿。众谓。此题合时。极佳。然乃武曌事。遂为廷试之始。以儗太平有道天子。甚不伦。而又用之省试。可乎。是年居首者山阴朱应。乃金庭相国之兄。后登进士。官主事。卒。
武试
长安二年初设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不同射、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此武科之始。亦武曌事。然今之武科。初场马射。二场步射。三场试策论。步射中二箭。马射中四箭。即入格。嘉靖初年。兵部侍郎杨廷仪所定。廷仪乃石斋之弟。尚书彭泽因而奏请。允之。其制大简。谓宜于马枪、翘关之外。广其目。如刀剑、干盾之类。皆取可也。
进士中制
进士科起于唐。其数至少。沿于宋至多。亦无定期。唐则许荐。韩昌黎文集可考。未几有禁。国朝酌其数。最得中制。而其禁甚厉。盖祖制之失多矣。独此尚存公道。可屑越乎。
焚私书
唐钱徽拜礼部侍郎。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学士李绅以周汉宾。并诿徽。求致第籍。浑之者。凭子也。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皆世所宝。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扬殷士、苏巢。巢者。李宗闵壻。殷士者。汝士之弟。皆与徽善。文昌怒。方帅剑南西川。入辞。即奏徽取士以私。绅及元稹知状。时稹与宗闵有隙。因是共挤其非。有诏王起白居易覆试。而黜者过半。遂贬徽江州剌史。汝士等劝徽出文昌、绅、私书自直。徽曰。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耶。敕子弟焚书而行。路岩亲吏边咸用事。富与岩敌。有郭筹者。相善。其议事以书相示。则焚之。今写书曰乞火之。盖祖此。近时有乡士大夫某。与郡太守契。密还往。书尾云乞掷还。盖以火之犹未可信。必还而后可。其书误投于余。复封固。返之。夫秘密设策。而曰掷还。则渠二人不能自信。而况他人。为之一嘅。
王老陈少
陈通方。闽县人。贞元十年。第四人及第。少年气锐。与相国王播同榜。时年五十余。通方戏拊之曰。王老。王老。奉赠一第。言日暮涂远。同赠官也。播谕其意。答曰。陈少。陈少。切莫发恶。诮其为恶少也。播后入相。通方因之仕宦不达。以困踬终。而播亦竟罕树立云。
宋制科
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能中选者皆第四等。惟吴正肃奎尝入第三等。后未有继者。至嘉佑中。二苏皆入三等。已而子由以太直考官胡武平驳送。降第四等。
冯京
宋三元。冯京。字当世。产于广西宣平之龙水天门拜相山。祖墓在焉。幼流寓入藤。有读书故址。后贯籍武昌。发解。庆历间与羣士计偕。礼部赋无逸为元龟。廷试赋盖轸象天地。皆第一。历知枢密院。载我明一统志中。好事者高其名行。转相传致。私以为邦邑重。遂紊其世焉。或曰藤人。或曰江夏人。或曰鄂人。
陈氏兄弟
陈宜中。以宋朝状元宰相。国亡。逃于占城。而其弟自中。守分水关。战败不屈死。何不令此人及第。而归其兄耶。然逃亦胜于降矣。自中有子萍。兼文武。官大司徒。天亦有以报之矣。孙达。司经正字。辞官。复召为翰林学士。不起。国初被荐。亦不应。及得病。却药弗御而卒。
蔡傅进士
福建僊游县有蔡、傅两姓。宋时各中进士二十五人。蔡以忠惠显。传至蔡京父子。煽恶凶终。惟傅氏自如。后多闻人。
进士书榜首
元时及第第二者。亦称状元。盖其时第一必蒙古人。以中国人居第二。故中国自以状元称之。其余进士系中国人者。亦曰某人榜进士。皆第二也。诸公多致疑。或曰从俗所称。或曰讹。殆未之究耳。如李黼榜进士。黼亦第二也。
唐、宋人无有书状元于己官衔之上者。逮元犹然。独会稽杨维祯廉夫。当元季书李黼榜进士。至刻之印章。盖黼死节之臣。廉夫书之者。欲自附于忠节之后。其意固有在。且与黼相知。不忍忘也。后之人乃有效廉夫故事。书朱文公为王佐榜进士。谓佐足为文公重乎。惟志书宜用此法。盖一榜之首。存之足以征信也。
雁塔
塔乃咸阳慈恩寺西浮图院也。沙门玄奘先起五层。永徽中。武后与王公舍钱重加营造。至七层。四周有缠腰。唐新进士同榜。题名于塔上。有行次之列。唐、韦、杜、裴、柳之家。兄弟同登。亦有雁行之列。故名雁塔。唐自禄山兵后。龙池水涸。庚子、辛丑岁。始引龙首渠水灌池。许人占修亭榭。至壬寅。池水泓澄。四无映带。唯见雁塔影倒蘸于池中。游观者无数。我明因之。中乡试者。仍题名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