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
騏驥一日千里。
追風
追風捕景。言其駿也。
達道人
香嚴志閑談道頌云。的的無兼帶。獨運何依賴。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
瑕纇
上胡加切。玉病。下盧對切。麤絲。
憲章
許建切。刑憲法也。
三千條罪
見池陽問。五刑之屬三千。
[囗@力]
音韋。
輕恕
商署切。箋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曰恕。
愕
五各切。驚也。
恓恓
正作悽悽。音妻。愴也。恓恓。書無此字。
漝麼
漝當作恁。音稔。思也。麼。正从幺。作麼。毋果切。辭也。漝。音十。水貌。又音習。滀漝。水貌。皆非義。
是什麼
當作是甚麼。
由基
史養由基善射。楚恭王出遊。見猿在樹。左右射之。猿巧能接箭。箭莫能中。王乃命由基射之。基調弓。矯矢未發。猿乃抱樹以號。
中的
上知仲切。當也。
併
音餅。合也。
唇吻
上當作脣。唇。音真。驚也。非義。下武粉切。
虎頭生角
楊子曰。虎哉。虎哉。角而翼也。言其可畏爾。
十洲
皆海外諸國之所附。一.祖州。出反魂香。二.瀛洲。生芝草.玉石。泉如酒味。三.玄州。出仙藥。服之長生。四.長洲。出日瓜.玉英。五.炎洲。出火浣布。六.元洲。出靈泉如蜜。七.生洲。有山川。無寒暑。八.鳳麟洲。人取鳳[咒-几+豕][燐-火+角]角。煎續絃膠。九.聚窟洲。出師子銅頭獸。十.檀洲。出琨吾石。作劒。切玉如泥。
珊瑚 外國雜傳云。大秦西南漲海中。可七八百里到珊瑚洲。洲底盤石。珊瑚生其石上。人以鐵網取之。
又十洲記云。生南海底。如樹高三二尺。有枝無皮。似玉而紅潤。感月而生。凡枝頭皆有月暈。
龍蛇陣 六韜五陣。武王問太公曰。青龍之軍以何為先後。曰。角為陷。尾為翼。
又孫子曰。善用兵者。如常山蛇。
空彈指
見祖英頻彈指。
白拈賊
臨濟一日上堂云。汝等諸人肉團心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向諸人面門出入。汝若不識。但問老僧。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便打云。無位真人是甚麼乾屎橛。後雪峯聞。云。臨濟大似白拈賊。
譊訛
譊當作誵。譊音鐃。譊譊。恚呼也。非義。
陸沈
莊子。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沈者也。說者曰。當顯而反隱。如無水而沈也。
仙陀 涅槃云。仙陀婆。一名四實。一者鹽。二者水。三者器。四者馬。有一智臣。善會四義。王若欲灑洗。要仙陀婆。臣即奉水。食索奉鹽。食訖奉器飲漿。欲出。索仙陀婆。臣即奉馬。
祚智門甞作文殊白椎頌。文殊白椎報眾知。法王法令合如斯。會中若有仙陀客。不待眉間毫相煇。然頌意皆明此緣。校雪竇之作。工拙可知。
消得漝麼
當作消得與麼。
劫石
梵云劫波。此云時分。一云長時。樓炭經以事論劫。有一大石方四十里。百歲諸天來下。取羅縠衣拂石。盡劫猶未盡。
滄溟
東海之別名也。後言四溟。謂四海也。
縫罅
呼評切。孔罅也。
十六開士
楞嚴。跋陀波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閒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今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波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尸@豕]
丁木切。尾下孔。
[洱*舌][洱*舌]
當作[淝-巴+(氏/口)][淝-巴+(氏/口)]。古活切。水流聲。[洱*舌]與活同。水流貌。非義。
孩子
何開切。小兒笑。
麈鹿
麈以制字。从主。从鹿。鹿之大者曰麈。群鹿隨之。皆視麈尾所轉為準。古之談者。揮之良有是也。其尾辟塵以置蒨帛中。能令歲久。紅色不靘。又以拂旃不蠧。盖蠅點變白。麈尾留紅。而狐白貂鼠之類燕見之。即毛脫。物有相制。其異如此。蒨。倉甸切。靘。子定切。青黑色也。
七佛祖師
指文殊也。按處胎經文殊偈云。計我成佛身。此剎為冣小。座中有疑故。於胎有變化。我身如微塵。今在它國土。三十二相明。在在無不現。昔為能仁師。今乃為弟子。佛道極曠大。清淨無增減。我欲現佛身。二尊不竝立。此界既受教。我剎見佛身。
一室
維摩.文殊問疾品。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牀。以疾而臥。
大雄山下
百丈一日問黃蘗。甚麼處來。曰。大雄山下採菌子來。丈曰。還見大蟲麼。蘗便作虎聲。丈拈斧作斫勢。蘗打百丈一摑。丈吟吟大笑便歸。上堂謂眾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蟲。汝等諸人切須好看。百丈老漢今日親遭一口。
挃
當作抶。知栗切。擊也。莊子。抶其昔。挃。穫禾聲。非義。
離朱
司馬云。離朱。一名离婁。黃帝時人。百步能見秋毫之末。一云見千里針鋒。
師曠
晉賢大夫也。善音律。能致鬼神。史記云。冀州南和人。生而無目。
較
古孝切。不等也。
展翅
施智切。翼也。
摶風
見祖英下。
埃塏
當作埃垢。見它本。然毫釐其對也。塏。可亥切。爽塏也。傳曰請更諸爽塏。謂求易於開燥之地。今謂其塵埃高燥。是何言與。
兮
雪竇作句。多用兮字。兮以制字。从八。从丂。丂。氣阻也。八則分矣。故兮為詠言之助。文心雕龍曰。詩人以兮字入句。限楚辭用之。字出句外。尋兮字承句。乃語助餘聲。舜用南風。用之久矣。丂。苦浩切。
網珠
華嚴疏云。帝釋殿網貫天珠成。以一大珠當心。次以其次大珠貫穿匝繞。如是展轉遞繞。經百千匝。若上.下.四面.四角望之皆行位。相當一明珠內百像俱現。珠珠皆爾。此珠明徹。互相影現。影復現影而無窮盡。
吾不見時 經云。此精妙明。誠汝見性。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若同見者。名為見吾。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說者曰。此破轉計也。汝若執言。我亦見佛不見之體。復有何失。故云若見不見即便破。云自然非彼不見之相。意云不見之體既被汝見。此則何成不見之相。不見之體已被見故。
經云。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說者曰。此文之意。展轉結歸。都有五重。以顯阿難見性。經文存三而隱二意。若具論者。合云。若不見吾不見之處。亦不見吾見處。既不見吾見處。吾見自然非物。吾見若非是物。汝見亦非是物。汝見既非是物。云何非汝真見。
○此以譯師巧略文勢。飜覆難明。故詳錄之。
全象
六度經云。鏡面王令引群盲摸象。王問之曰。汝曹見象乎。對曰。我曹俱見。王曰。象何類乎。持足者對曰。明王。象如漆桶。持尾者。象如帚掃。持尾本者言。如杖。持腹者言。如鼓。持脇者言。如壁。持背者言。如高坑。持身者言。如簸箕。持頭者言。如魁。持牙者言。如角。持鼻者言。如大索。復於王前共訟言。大王。象真如我言。時王大笑之曰。瞽乎。瞽乎。汝猶不見。便作偈言。今為無眼會。空諍自謂諦。覩一云餘非。坐一象相怨。
全牛
莊子。庖丁為文慧君解牛。君曰。噫。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甞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說者曰。物以有而閡。道以虗而通。人之未聞道。則所見無非物也。猶其所解牛。所見無非牛也。人之既聞道。則所見無非道也。猶其三年之後。未甞見全牛也。方今之時。以神遇。不以目視。猶聞道者之以心契。而不以知知而識識也。
止水
莊子。仲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禹門
水經云。鱣鮪出鞏穴。三月則上度龍門。得度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禹門。禹鑿龍門。或曰禹門。
點額
見祖英上。
神光
二祖生時。神光照室。故舊名神光。後達摩改名慧可。
紫胡
紫當作子。子胡巗蹤禪師。於門前立牌云。子胡有一犬。上取人頭。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擬擬則喪身失命。僧問。如何是子胡犬。師云。嘷。嘷。
破竈墮
師晦迹不以名顯。嵩山老安以今名稱之。師居嵩嶽。有廟甚靈。殿中唯安一竈。師入廟。以杖敲竈三下。咄。此竈只是泥瓦合成。聖從何來。靈從何出。又打三下。竈傾破墮落。須臾。有一青衣戴冠設拜云。我此廟竈神。今日蒙師說無生法。今生天中。特來致謝。師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強言。即再拜而沒。
波旬
見祖英下眾魔。
瞿曇 止梵語云瞿答摩。又云瞿曇彌。此云地勝。謂除天外。在地人類中冣勝。如來世尊之宗祖也。智度論云。一切聖人已入正位。一心行樂。深樂涅槃。魔入邪位。受著邪道。邪正相違。是故增嫉正行。狂愚自高。喚佛沙門瞿曇。佛稱其實名為弊魔。
又先尼梵志云。我先有慢因。慢因緣故。故稱如來你瞿曇姓。
銷鑠
書藥切。鑠亦銷也。
磨礱
盧紅切。礱亦磨也。皆古之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