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9400000072

第72章

夫觉王随顺世法曲徇机宜。欲显无相之门。先明有相之理。因方便而开真实。假有作而证无生。非称本怀。但施密意。于四俗谛中。立第二随事差别谛。说三科法门。谓蕴处界等。今欲会有归空。应当先立后破。须知窟穴。方可倾巢。只如五蕴初科。四大元始。以何为义。

答。蕴者。藏也。亦云五阴。阴者。覆也。即蕴藏妄种。覆蔽真心。杂集论云。蕴者。积聚义。又荷杂染担故名为蕴。如肩荷担。此约俗谛所释。若论真谛。无一法可聚。以各无自体。亦无作用。故楞伽经云。佛告大慧。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学。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竟。名相妄想分剂。自心现分剂。乃至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释云。堪能妄想者。即计火大堪能成熟万物之性。断截色妄想者。即计可断截性为地大。四大既空。五蕴无主。是以先观色阴。从四大所造。展转相因而生。四大中既无主宰。谁能合集以成色乎。以此观之。色阴即空。色阴既空。四阴何有。善学真谛。第一净心。不住一相。则无四大可生。故知一切莫非真觉。则一觉一切觉。统括一心无不觉故。外法本无名相。所见分剂。皆唯心量。以般若照五蕴皆空。聚沫之色既虚。水泡之受何有。阳焰之想非实。芭蕉之行唯空。幻识倏尔无依。空大湛然不动。穷四大根本。性相尚无。则六根枝条。影响奚有。身见既不立。妄识又无从。唯一真心。神性独立。恒沙海藏。无量义门。该括指归。理穷于此。不出一念。人法俱空。如持地经云。佛言。诸凡夫。于见闻觉知法中。计得识阴。贪著念有。是人贪著见闻觉知法。为识阴所缚。贵其所知。以心意识合系。故驰走往来。所谓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皆识阴所缚故。不能如实知识阴。识阴是虚妄不实。颠倒相应。因见闻觉知法起。此中无有实识者。若不能如是实观。或起善识。或起不善识。或起善不善识。是人常随识行。不知识所生处。不知识如实相。持世。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如是正观。知识阴从虚妄识起。所谓见闻觉知法中众因缘生。无法生法想故。贪著识阴。故知诸阴。不出一念法空之心。所以永嘉集云。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者。谓历历分明。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故最胜王经云。佛告善天女。五蕴能现法界。法界即是五蕴。

问。处以何为义。

答。论云。识生长门义。当知种子义。摄一切法差别义。亦是处义。

问。界以何为义。

答。是界分建立义。以内外中间。各对待立故。杂集论云。一切法种子义。谓依阿赖耶识中诸法种子。说名为界。界是因义。又能持自相义。又能持因果性义。又摄持一切法差别义。

问。何因五蕴说唯有五。

答。杂集论云。为显五种我事故。一身具我事。谓内外色蕴所摄。二受用我事。即受蕴。三言说我事。即想蕴四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谓行蕴。五彼所依止我自体事。谓识蕴。是身具等所依我相事义。世间有情。多于识蕴计执为我。于余蕴计执我所。

问。色蕴何相。

答。变现相是色相。此有三。触对变坏。谓由手足。乃至蚊蛇所触对时。即便变坏。二方所示现。谓由方所可相示现。

问。受蕴何相。

答。领纳相是受相。由此受故。领纳种种净不净业。所得异熟。若清净业。受乐异熟。不清净业。受苦异熟。净不净业。受不苦不乐异熟。所以者何。由净不净业。感得异熟阿赖耶识。恒与舍受相应。唯此舍受。是实异熟体。苦乐两受。从异熟生。故假说名异熟。

问。想蕴何相。

答。构了相是想相。由此想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言说。诸言说者。谓诠辩义。

问。行蕴何相。

答。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念心造作。谓于善恶无记品中。驱役心故。

问。识蕴何相。

答。了别相是识相。由此识故。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境界。

问。何因处唯十二。

答。杂集论云。唯由身及具。能与未来六行受用。为生长门故。谓如过现六行受用相。为眼等所持。未来六行受用相。以根及义为生长门。亦尔。唯依根境立十二处。不依六种受用相识。

问。处以何为相。

答。如界应知。随其所应。谓眼当见色。及此种子等。随义应说。

问。何因界唯十八。

答。杂集论云。由身具等。能持过现六行受用性故。身者。谓眼等六根。具者。谓色等六境。过现六行受用者。谓六识。能持者。谓六根六境。能持六识所依所缘故。过现六识能持受用者。不舍自相故。当知十八。以能持义。故说名界。

问。眼界何相。

答。谓眼曾现见色。及此种了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界相。眼曾见色者。谓能持过去识受用义。以显界性。现见色者。谓能持现在识受用义。以显界性。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者。谓眼种子。或唯积集。为。引当来眼根故。或已成熟。为。生现在眼根故。此二种名眼界者。眼生因故。如眼界相。耳鼻舌身意界相。亦尔。

问。色界何相。

答。诸色眼曾现见。及眼界。于此增上。是色界相。眼界于此增上者。谓依色根增上力。外境生故。如色界相。声香味触法界相。亦尔。

问。眼识界何相。

答。谓依眼缘色。似色了别。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识界相。如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相。亦尔。是以真谛不有。世谛非无。迷之则一二情生。悟之则性相无碍。故先德云。真俗双泯。二谛恒存。空有两亡。一味常现。如瑜伽论云。思正法者。乃至云何以称量行相。依正道理。思惟诸蕴相应言教。谓依四道理观察。何等为四。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云何名为观待道理。谓略说有二种观待。一生起观待。二施设观待。生起观待者。谓由诸因诸缘势力。生起诸蕴。此蕴生起。要当观待诸因诸缘。施设观待者。谓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设诸蕴。此蕴施设。要当观待名句文身。是名于蕴生起观待。施设观待。即此生起观待。施设观待。生起施设诸蕴。说名道理瑜伽方便。是故说为观待道理。云何名为作用道理。谓诸蕴生已。由自缘故。有自作用。各各差别。谓眼能见色。耳能闻声。鼻能嗅香。舌能尝味。身能觉触。意能了法。色为眼境。为眼所行。乃至法为意境。为意所行。或复所余如是等类。于彼彼法。别别作用。当知亦尔。即此诸法各别作用。所有道理。瑜伽方便。皆说名为作用道理。云何名为证成道理。谓一切蕴皆是无常。众缘所生。苦空无我。由三量故。如实观察。谓由至教量故。由现量故。由比量故。由此三量。证验道理。诸有智者。心正执受。安置成立。谓一切蕴皆无常性。众缘生性。苦性空性。及无我性。如是等。名证成道理。云何名为法尔道理。谓何因缘故。即彼诸蕴如是种类。诸器世间。如是安布。何因缘故。地坚为相。水湿为相。火暖为相。风用轻动。以为其相。何因缘故。诸蕴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何因缘故。色变坏相。受领纳相。想等了相。行造作相。识了别相。由彼诸法。本性应尔。自性应尔。法性应尔。即此法尔。说名道理。瑜伽方便。或即如是。或异如是。或非如是。一切皆以法尔为依。一切皆归法尔道理。令心安住。令心晓了。如是名为法尔道理。如是名为依四道理。观察诸蕴相应言教。故知法性自尔。一切如然。未有一法而为障碍。了之无过。执之患生。但依观待。作用。证成。法尔。四种道理观察。则二谛双通。一心无碍。

问。万法唯识。正量可知。又云。境灭识亡。心境俱遣。今观阴入界等。如上分析性相宛然。云何同境。一时俱拂。

答。上约世谛分别。似有非真。但立空名。终无实体。所以首楞严经。微细推检。阴入界处。一一皆空。非因非缘。非自然性。非因。即是不自生。非缘。即是不他生。既无自他二法。无法和合。即是不共生。非自然性。即是非无因生。四句无生。阴从何有。又当观此一念心。不从根尘离合而生。若言合生者。譬如镜面。各有像故。合生应有两像。若各无像。合不应生。若镜面合为一而生像者。今实不合。合则无像。若镜面离故生像者。各在一方。则应有像。今实不尔。根尘离合。亦复如是。当知即念无念。自他起处俱空。即生无生。离合推之无体。破五阴文云。佛告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释曰。此破识阴也。瓶喻于身。空喻于识。若执有识随身往来者。此处识阴灭。往彼处生时。如将此方虚空远饷他国。若此阴实灭。如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彼阴复生。如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故知虚空不动。识无去来。一阴既虚。四阴皆尔。大涅槃经云。若人舍命之时。然心意识即生善道。而是心法。实无去来。亦无所至。直是前后。相似相续。相貌不异。如是之言。即是如来秘密之教。又佛告阿阇世王。如汝所言。先王无辜。横加逆害者。何者是父。但于假名众生五阴。妄生父想。于十二入十八界中。何者是父。若色是父。四阴应非。若四阴是父。色亦应非。若色非色合为父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色与非色。性无合故。大王。凡夫众生。于是色阴。妄生父想。如是色阴。亦不可害。乃至阿阇世王。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无常。乃至识是无常。我本若能如是知者。则不作罪。持世经云。佛言。是诸菩萨如实观时。知识阴虚妄不实。从本已来。常不生相。知非阴是识阴。像阴是识阴。幻阴是识阴。譬如幻所化人。识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识性亦如是。如幻性虚妄缘生。从忆想分别起。无有实事。如机关木人。识亦如是。从颠倒起。虚妄因缘和合而有。幻人岂有心识。木像谁称觉知。比妄识而况同。从幻缘而似有。大智度论云。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但可眼见。而无有实。是名乾闼婆城。有人初不见乾闼婆城。晨朝东向见之。意谓实乐。疾行趣之。转近转失。日高转灭。饥渴闷极。见热气如野马。谓之为水。疾走趣之。转近转灭。疲极困厄。至穷山狭谷中。大唤啼哭。闻有响应。谓有居民。求之疲极。而无所见。思惟自悟。渴愿心息。无智人。亦如是。空阴界入中。见吾我及诸法。淫嗔心著。四方狂走。求乐自满。颠倒欺诳。穷极懊恼。若以智慧知无我无实法者。是时颠倒愿息。故知色阴如劳目睛。忽现空华之相。受阴如手摩触。妄生冷热之缘。想阴如人说酸梅。口中自然水出。行阴如水上波浪。观之似有奔流。识阴如瓶贮虚空。持之用饷他国。斯则非内非外。不即不离。和合既不成。自然亦非有。若此况是实。则五阴不虚。既并世相而非真。审知阴入而无体。唯是性空法界。如来藏心。无始无终。平等显现。是以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酸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酸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酸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消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想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细微精想。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承悟并消。事非顿除非次第尽。是以若见五阴有。即众生世间。若了五阴空。即真谛世间。若达五阴实相。即中道第一义正智世间。难此五阴三世间外。更无一法能建能立。为。俗为真。一代时教所诠。除此别无方便。悟此成佛。迷此为凡。唯是一心。开合无异。何者。以一阴名色。四阴名心。从心所生。故称为色。心是所依。色是能依。摄能归所。但是一心。本末元同。体用常合。宗镜大旨。于此绝言。破六入文云。佛告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逾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从寤来。寐即随灭。将何为寐。必生时有。灭即同无。令谁受灭。若从灭有。生即灭无。孰知生者。若从根出。寤寐二相。随身开合。离斯二体。此觉知者。同于空华。毕竟无性。若从空生。自是空知。何关汝入。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释曰。此破意入也。疏云。览尘斯忆者。忆即是生。失忆为忘者。忘即是灭。失忆不离自心。妄谓为境。故云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逾越者。吸习生住异灭。归识心内。故云中归。前念灭。后念生。无杂乱失。故云不相逾越。故经云。心性生灭。犹如猿猴。当知见境生灭者。即是自心生灭相故。故云心生种种法生。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者。谓眼耳取外尘境。刹那流入意地。从外入内。名为逆流。眼耳唯缘现境。至第二念缘不及故。故云流不及地。唯意根独取。名觉知性。此觉知性。因前尘起。毕竟无体。以妄知强觉。成内众生。因灭想凝空。为外国土。经云。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迷湛寂一心。作内六入。更无别体。唯是真空。意入既虚。前眼等五入亦尔。破十二处文云。佛告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知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释曰。此破意法二处也。夫分能标所构画成持。立境立心。皆是意法。先破其分别惑本。则前五根十处自倾。法处是所缘。意处是能缘。只如法处。为复即心不即心。若即心者。法则全心。心不见心。云何成。处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之自性。为有知无知。若有知。则名心。不成于法。若无知。则不属自心。同他心量。以知二处。俱无自体。则善恶无记三性等法。四种意根等心。皆同一性。无有能缘所缘之异。心境皆空。故论云。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则无相理现。有作情亡。因缘自然。名义俱绝。例十处色心。亦复如是。破十八界文云。佛告阿难。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释曰。此破意识界也。如十八界中。皆因意识建立。根本立处尚空。所生枝末何有。既无处所可得。又无界分可凭。事诳理。虚情危执劣。恶见之根株尽拔。妄识之巢穴齐倾。独朗真心。圆周法界。安国云。谓色等五尘界。是限量境。五识亲证。都无尘相。如来藏中顿现身器无尘相。六七妄想。谓有我法。想所现相。是分别变。分别变相。但可为境。而无实用。如日发焰带微尘而共红。非实红也。如水澄清。含轻云而俱绿。非实绿也。若了藏性。则知尘境而为妄也。故知诸法但从分别而生。分别既空。名相何有。夫人空易了。法我难除。不达法逐缘生。执有自体。如摄论云。若执法体是有。名法我执。如二乘人。依粗分别事识修行。但了法中无我。不知法体全空。闻诸法空。生大怖畏。是知法空是本。人空是末。夜绳未晓。蛇想宁除。翳目犹存。空华岂灭。破七大性文云。佛告阿难。识性无原。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何所发。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辩。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或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释曰。此破识大性也。谛详佛旨。本契无生。但以有情。唯迷妄识。以昏扰之性。起遍计于觉原。逐杂染之缘。沈圆成于识海。眠三界之梦宅。一觉而尘劫不惺。造四大之幻身。生灭而恒沙莫算。今推此识。决定无体。从缘所起。悉顺无生。四句检之。自含妙理。此识了知为生于见者。如无明暗色空。元无见性。见性尚无。从何发识。此破自生也。为生于相者。不从见生。则不见暗明。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何所发。此破他生也。既不得自见之性。又不得他相之观。自他既虚。即无和合。所以推云。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以动静相乖。事非和合。此破共生也。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者。若生于空。非相非见。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日属朝阳。月含阴魄。时候晷刻。今古不移。各有所因。无因非有。此破无因生也。四句才空。百非俱殄。则妄计所执。内因外缘。心和境合。无因自然等。妄想情尘。皆无实义。狂华之影迹俱虚。不真何待。戏论之名言顿息。意解全消。虚空之性既融。六大之体何有。以地大无性。四轮所成。水大无性。凝流不定。火大无性。寄于诸缘。风大无性。附物彰动。空大无性。对色得名。见性从缘。和合而有。识性无体。如幻即虚。且如火大无性者。如首楞严经云。性火真空者。古释云。性是本觉性。火。是本觉火。皆是众生心变。如第六识心热。遍身即狭。若第八识中变起。即遍同法界。悟法界性。皆是我心中所变之火。如西京崇慧法师。于大历四年。在京与道士斗。能入火不烧。是求观音之力。何况自证。证。得已后。入地狱。中皆不被烧。今世间火。随。处发现。应众生业力。多少随意。如龙斗。亦起火烧林薮。乃至云中霹雳火。如人欲心炽盛。火烧天祠。皆从心火起。由心动摇。故有火起。但心不动。即不被烧。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来得性火。三界火烧不得。如来自起智火。焚得舍利。其火猛盛。诸大弟子将水求不得。乃至龙王求亦不得。唯天帝释云。我本愿力始求得。虽有性火而不自烧。如刀能割。不自割。如眼能看。不自看。如火大性唯心。七大性亦如是。随心俱遍法界。法界本遍。由执心故不能遍。如三界中。三乘天眼。俱不能遍。唯如来无执。性合真空。故能周遍。如般若经中。佛自言。我以无执故。得真金身。圆光常现。火烧天祠者。昔有渔师。河上见公主过。因生染心。思求不得。身渐羸疾。其母遂问病因。与作方便。日送鲤鱼一头。公主怪问。母直陈其事。遂许云。我因拜天祠。即潜相见。子知便喜。公主后来。正见渔人睡熟。撼之不觉。便系帛子在手上。公主去后。渔人睡觉。见手上帛子。知公主来。心生恨忆。心中欲火内烧。自身烂坏。并烧天祠。房室净尽。所以三界有法。识外无文。皆从四大内外成。尽是一心虚妄变。何者。最初因不觉。故有业识。从业识因动。故有转识。从转识起见。故有现识。因见分。成相分。能所才分。心境顿现。古钞释首楞严经云。明妄非他。觉明为咎者。六识取尘。由业识发起。后有第七识执第八识中明。变起外四大。四大引起六根尘。六根尘引起六识。六识依六根尘。因外有色。内引眼根等。明妄非他者。其妄最初。因自心动有风。因执有金。因爱有水。因求有火。皆是自心变起四大。还自分别结业受生。故非他累。觉明为咎者。由强觉了本体明为咎。则无知觉明。有知明觉。如人见不净。便生厌心。由分别故。以猪狗见。便生净想。皆由强觉无明。但无分别妄见。唯见法性净土。是知内外四大。地水火风。念念发现。所以经云。或各各发明。若俱发明。各各发明者。汝见圆明。知心欲取。失却本明性空。思想摇动。心生风轮。情爱相续。性感水轮。执心炽盛。金轮则现。求心若欲火轮方兴。若俱发明。初起强觉。四大俱现。如人恨忆。嗔则火生。身心动转。以况于风。目中泪盈。而表于水。面发赤相。则表于地。是以内外四大。元是我心之性。以为自性。又自第八识。变起根身器内外四大之相分。为自相。又因妄念而起强觉而知。所以万像森萝郁然显现。若能穷因体本。皆是自心之性。自心之相。于中妍丑憎爱。全是意识计度分别而成。既识根由。须存正智。但除强觉。一念不生。自然心境俱空。前后际断。故知七大之性。性真圆融。一一大俱遍法界。皆是一体。如七颗冰。将火镕为一水。亦如因陀罗网同而不同。如水与冰。异而不异。乃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皆满法界。一一微尘。亦满法界。一一毛孔。亦遍法界。一一身心亦遍。皆如来藏。如香水海中。常说一切法。为诸菩萨。不见菩萨相。不见邪师相。不见生住异灭相。所以尽合真空。俱遍实际。如说龟毛兔角焰水干城。但有言说之名。且无实事。例凡夫界。中所有见闻阴入之根。名色之境。亦但有其名。都无实事。今将世间共知龟毛易解之虚。破如今现执名色难解之虚。还同龟毛无所执著。即知从来所执一切境界。皆从识变。尽逐想生。离识无尘。识寂则诸尘并寂。离想无法。想空则诸法皆空。因缘自然。俱成戏论。知解分别。本末无从。但有意言。都无真实。如此明达。顿悟前非。终不更待空里之华。将期结果。取梦中之物。拟欲牢藏。杌见思空。绳消蛇想。渴鹿罢驰于阳焰。痴猿息弄于月轮。遂乃静虑虚襟。若陵空之逸翮。随缘养性。犹纵浪之虚舟。毕故不造新。任真而合道。如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性等。非是本来自然无因而有。非从今日和合因缘所生。但是识心。分别建立。今破此识性。则七大性。乃至一切法皆空。如寻流得源。捕贼获将。则无明怨对。生死魔军。应念俱消。如汤沃雪。唯如来藏。妙湛明心。性真圆融。遍十方界。如波澄秋渚。含虚洞然。云朗晴空迥无所有。所以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是以先令照彻心境分明。后乃顿融。须亡心境。如华严演义云。谓此华严经中。教人观察。若心若境。如颂云。欲知诸佛心。当观佛智慧。佛智无依处。如空无所依。此令观佛心也。又颂云。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此教观佛境也。次空心境颂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无取即无境。无见即无心。又颂云。若有欲得如来智。应离一切妄分别。有无通达皆平等。疾作人天大导师。即空心境也。菩萨凡夫所有心境。观照例知。故经颂云。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又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 绝色尤物之杀手太冷

    绝色尤物之杀手太冷

    男人这种动物,对于苏若来说,没有爱与不爱,只有杀与不杀!绝美的容颜下,她有着一颗冷若寒冰的心,杀人是她唯一的乐趣,也是她赖以生存的技能。离奇穿越到这个陌生的时空,她获得了新的能力,有如一朵妖艳而致命的罂粟花,让人情不自禁沉迷其间,无法自拔。她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容颜和声音,却抛不掉内心的孤冷和苦痛。一场场生死别离过后,谁是那个她怎么也甩不掉的护身符,谁又是那个布局在先的幕后黑手?这世上,是否有一个人,足够强大坚韧到,能将她的心,悄悄融化。。。
  • 传法正宗记

    传法正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公子乃红妆:独傲天下

    公子乃红妆:独傲天下

    她穿越重生,以为是解脱,初到异世,却又骨肉分离。家宅内斗,又把她变为他!世人皆知擎家三公子,却未识公子乃红妆。当国仇家恨的秘密解开,她该全力倾覆,执掌血嗜天下,还是相忘于江湖,独傲天下?红颜风华绝代,执手相伴之人又在何方?
  • 寻柠泽诺

    寻柠泽诺

    寻,这是一个什么人。柠泽诺,又是一个什么人。两个人什么关系?有什么故事,跟着我走进书中的世界。(改编于作家真实故事)
  • 恶魔入学令

    恶魔入学令

    童年的家族杀戮,让她失去记忆,不知目的的追求和神秘人的出现,这到底是阴谋,还是源于真心?当一切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时,她又该如何抉择?敬请期待,恶魔入学令
  • 与tfboys永相随

    与tfboys永相随

    同人小说尽情收看,,,,,,,,,,,,,,,,,,,,
  • 萌爱:殿下要耍赖

    萌爱:殿下要耍赖

    一次偶遇,她认识了他;一次偶然,她住进了他的家;一次赌约,她陷入他的怀里,“走远,我不想理你。”她又一次发脾气了,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黄毛丫头,怎么就惹到了这位妖孽?“可是,书呆子,你输了……”恶魔般的他再一次让她中计了……一场车祸,让她回到了原本的家,普通的丫头,一夜之间变成了刘氏的千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竟然成真了……什么都变了,却因一场娃娃亲,两人再次相遇。他想:原来的她会回来吗?她想:他为什么要缠着她?
  • 霸道总裁王俊凯:唯宠娇妻

    霸道总裁王俊凯:唯宠娇妻

    她记不得他的模样,只是记得小时候总甜甜地叫他凯哥哥,殊不知,她曾说过要嫁给他………
  • 都市悠闲奇人

    都市悠闲奇人

    莫凡,一个稍显早熟的少年,原本平凡的人生轨迹,因为一次奇遇开始改变......失落的文明,消失千年的古族,他们在追寻什么,又在谋划什么。一件件神秘器物的背后,又隐藏着何种惊天的秘密。......我有一个故事,希望能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