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2200000079

第79章 金縢(2)

[疏]“乃卜”至“乃瘳”正义曰:祝告已毕,即於坛所乃卜其吉凶。用三王之龟卜,一皆相因而吉。观兆已知其吉,犹尚未见占书。占书在於藏内,启藏以籥,见其占书,亦与兆体乃并是吉。公视兆曰,观此兆体,王身其无患害也。我小子新受命於三王,谓卜得吉也。我武王当惟长终是谋周之道。此卜吉之愈者,上天所以须待武王能念我一人天子之事,成其周道故也。公自坛归,乃纳策於金縢之匮中。王明日乃病瘳。传“习因”至“而吉”正义曰:“习”则袭也,袭是重衣之名,因前而重之,故以“习”为因也。虽三龟并卜,卜有先后,后者因前,故云“因”也。《周礼》:“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三兆各别,必三代法也。《洪范》卜筮之法,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是必三代之法并用之矣。故知“三龟”,“三王之龟”。龟形无异代之别,但卜法既别,各用一龟,谓之“三王之龟”耳。每龟一人占之,其后君与大夫等,部占三代之龟,定其吉凶。未见占书知已吉者,卜有大体,见兆之吉凶,粗观可识,故知吉也。传“三兆”至“是吉”正义曰:郑玄云:“籥,开藏之管也。开兆书藏之室以管,乃复见三龟占书,亦合於是吉。”王肃亦云:“籥,开藏占兆书管也。”然则占兆别在於藏。《大卜》“三兆”之下云:“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占兆之书,则彼“颂”是也。略观三兆,既已同吉,开藏以籥,见彼占兆之书,乃亦并是吉。言其兆颂符,同为大吉也。传“公视”至“必愈”正义曰:“如此兆体”,指卜之所得兆也。《周礼·占人》云:“凡卜筮,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郑玄云:“体,兆象也。色,兆气也。墨,兆广也。坼,兆璺也。尊者视兆象而已,卑者以次详其馀也。周公卜武王,占之曰:‘体,王其无害。’”郑意此言“体”者,即彼“君占体”也。但周公令卜,汲汲欲王之愈,必当亲视灼龟,躬省兆繇,不惟占体而日。但郑以“君占体”与此文同,故引以为证耳。传“言武”至“周道”正义曰:此原三王之意也。言武王得愈者,此谓卜吉武王之愈。言天与三王一一须待武王,能念我天子事,成周道。若死,则不复得念天子之事,周道必不成也。《礼》天子自称曰“予一人”,故以“一人”言天子也。传“从坛”至“瘳差”正义曰:坛所即卜,故“从坛归”也。“翼,明”,《释言》文。“瘳”训差,亦为愈,病除之名也。藏此书者,此既告神,即是国家旧事,其书不可捐弃,又不可示诸世人,故藏于金縢之匮耳。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国,武王死,周公摄政,其弟管叔及蔡叔、霍叔乃放言於国,以诬周公,以惑成王。丧,苏浪反。曰:“公将不利於孺子。”三叔以周公大圣,有次立之势,遂生流言。孺,稚也。稚子,成王。孺,如树反。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辟,法也。告召公、太公,言我不以法法三叔,则我无以成周道告我先王。辟,扶亦反,治也;《说文》作壁,云必亦反,法也;马、郑音避,谓避居东都。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周公既告二公,遂东征之,二年之中,罪人此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成王信流言而疑周公,故周公既诛三监,而作诗解所以宜诛之意以遗王,王犹未悟,故欲让公而未敢。贻,羊支反。名如字,徐亡政反。鸱,尺夷反。鸮,于娇反。诮,在笑反。以遗,唯季反。

[疏]“武王”至“诮公”正义曰:周公於成王之世,为管蔡所诬,王开金縢之书,方始明公本意,卒得成就周道,天下太平。史官美大其事,述为此篇,故追言“请命”於前,乃说“流言”於后,自此以下,说周公身事。武王既丧,成王幼弱,周公摄王之政,专决万机。管叔及其群弟蔡叔、霍叔乃流放其言於国中曰:“公将不利於孺子。”言欲篡王位为不利。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不以法法此三叔,则我无以成就周道,告我先王。”既言此,遂东征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於此皆得,谓获三叔及诸叛逆者。罪人既得讫,成王犹尚疑公。公於此既得罪人之后,为诗遗王,名之曰《鸱鸮》。《鸱鸮》言三叔不可不诛之意。王心虽疑,亦未敢责诮公。言王意欲责而未敢也。传“武王死”至“成王”正义曰:武王既死,成王幼弱,故周公摄政。摄政者,虽以成王为主,政令自公出,不复关成王也。《蔡仲之命》云:“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降霍叔于庶人。”则知“群弟”是蔡叔、霍叔也。《周语》云“兽三为群”,则满三乃称群。蔡霍二人而言群者,并管故称群也。传既言周公摄政,乃云“其弟管叔”,盖以管叔为周公之弟。《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史记》亦以管叔为周公之兄。孔似不用《孟子》之说,或可孔以“其弟”谓武王之弟,与《史记》亦不违也。“流言”者,宣布其言,使人闻知,若水流然。“流”即放也,乃放言於国,以诬周公,以惑成王。“王亦未敢诮公”,是王心惑也。郑玄云:“流公将不利於孺子之言於京师,於时管蔡在东,盖遣人流传此言於民间也。”传“三叔”至“成王”正义曰:殷法多兄亡弟立,三叔以周公大圣,又是武王之弟,有次立之势,今复秉国之权,恐其因即篡夺,遂生流言。不识大圣之度,谓其实有异心,非是故诬之也。但启商共叛,为罪重耳。传“辟,法也”正义曰:《释诂》文。传“周公”至“此得”正义曰:《诗·东山》之篇歌此事也,序云“东征”,知“居东”者,遂东往征也。虽征而不战,故言“居东”也。《东山》诗曰:“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又云“三年而归”,此言“二年”者,《诗》言初去及来,凡经三年;此直数居东之年,除其去年,故二年也。罪人既多,必前后得之,故云“二年之中,罪人此得”。惟言“居东”,不知居在何处。王肃云:“东,洛邑也。管蔡与商奄共叛,故东征镇抚之。案验其事,二年之间,罪人皆得。”传“成王”至“未敢”正义曰:成王信流言而疑周公,管蔡既诛,王疑益甚,故周公既诛三监,而作诗解所以宜诛之意。其《诗》云:“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毛传》云:“无能毁我室者,攻坚之故也。宁亡二字,不可以毁我周室。”言宜诛之意也。《释言》云:“贻,道也。”以诗遗王,王犹未悟,故欲让公而未敢。政在周公,故畏威未敢也。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都。成王多杀公之属党,公作《鸱鸮》之诗,救其属臣,请勿夺其官位土地。及遭风雷之异,启金縢之书,迎公来反,反乃居摄,后方始东征管蔡。解此一篇乃《鸱鸮》之诗,皆与孔异。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二年秋也。蒙,恒风若,雷以威之,故有风雷之异。获,户郭反。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风灾所及,邦人皆大恐。拔,皮八反。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皮弁质服以应天。弁,皮彦反。徐,扶变反。应,应对之应。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所藏请命册书本。说如字,徐始锐反。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二公倡王启之,故先见书。史、百执事皆从周公请命。倡,昌亮反。从,才用反,又如字。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史、百执事言信有此事,周公使我勿道,今言之则负周公。噫,恨辞。噫,於其反,马本作懿,犹亿也。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本欲敬卜吉凶,今天意可知,故止之。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言己童幼,不及知周公昔日忠勤。冲,直忠反。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发雷风之威以明周公之圣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东未还,改过自新,遣使者迎之,亦国家礼有德之宜。新逆,马本作“亲迎”。遣使,所吏反。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郊以玉币谢天,天即反风起禾,明郊之是。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木有偃拔,起而立之,筑有其根。桑果无亏,百穀丰熟,周公之德。此已上《大诰》后,因武王丧并见之。筑音竹,本亦作筑,谓筑其根,马云:“筑,拾也。”见,贤遍反。

[疏]“秋大”至“大熟”正义曰:为诗遗王之后,其秋大熟,未及收获,天大雷电,又随之以风,禾尽偃仆,大木於此而拔。风灾所及,邦人大恐。王见此变,与大夫尽皮弁以开金縢之书,案省故事,求变异所由,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请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问於本从公之人史与百执事,问审然以否。对曰:“信。”言有此事也。乃为不平之声:“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敬卜吉凶。”言天之意已可知也。“昔公勤劳王家,惟我幼童之人不及见知,今天动雷电之威,以彰明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改过自新,遣人往迎之。我国家褒崇有德之礼,亦宜行之”。王於是出郊而祭以谢天,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仆者,尽扶起而筑之。禾木无亏,岁则大熟。言周公之所感致若此也。传“二年”至“之异”正义曰:上文“居东二年”,未有别年之事,知即是“二年秋”也。嫌别年,故辨之。《洪范》“咎徵”云:“蒙,恒风若。”以成王蒙暗,故常风顺之。风是暗徵而有雷者,以威怒之故,以示天之威怒有雷风之异。传“风灾”至“大恐”正义曰:言“邦人”,则风灾惟在周邦,不及宽远,故云“风灾所及,邦人皆大恐”,言独畿内恐也。传“皮弁质服以应天”正义曰:皮弁象古,故为“质服”。祭天尚质,故服以应天也。《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无旒,乃是冕之质者,是事天宜质服,故服之以应天变也。《周礼》:“视朝,则皮弁服。”皮弁是视朝服,每日常服而言“质”者,皮弁白布衣,素积裳,故为质也。郑玄以为爵弁,“必爵弁者,承天变降服,亦如国家未道焉”。传“二公”至“请命”正义曰:二公与王若同而问,当言“王及二公”,今言“二公及王”,则是二公先问,知“二公倡王启之,故先见书”。郑云:“开金縢之书者,省察变异所由故事也。”以金縢匮内有先王故事,疑其遭遇灾变,必有消伏之术,故倡王启之。史为公造策书,而百执事给使令,皆从周公请命者。传“史百”至“恨辞”正义曰:周公使我勿道此事者,公以臣子之情,忠心欲代王死,非是规求名誉,不用使人知之。且武王瘳而周公不死,恐人以公为诈,故令知者勿言。今被问而言之,是违负周公也。“噫”者,心不平之声,故为“恨辞”。传“周公”至“之宜”正义曰:公之东征,止为伐罪,罪人既得,公即当还。以成王未寤,恐与公不和,故留东未还,待王之察己也。新迎者,改过自新,遣使者迎之。《诗·九罭》之篇是迎之事也。“亦国家礼有德之宜”,言尊崇有德,宜用厚礼。《诗》称“衮衣”、“笾豆”,是国家礼也。传“郊以”至“之是”正义曰:祭天於南郊,故谓之“郊”,郊是祭天之处也。“王出郊”者,出城至郊,为坛告天也。《周礼·大宗伯》云:“以苍璧礼天,牲币如其器之色。”是祭天有玉有币,今言郊者,以玉币祭天,告天以谢过也。王谢天,天即反风起禾,明王郊之是也。郑玄引《易传》云:“阳感天不旋日。阳谓天子也,天子行善以感天,不回旋经口。”故郊之是得反风也。传“木有”至“见之”正义曰:上文禾偃木拔,拔必亦偃,故云“木有偃拔,起而立之,筑有其根,桑果无亏,百穀丰熟”。郑、王皆云“筑,拾也。禾为大木所偃者,起其木,拾下禾,无所亡失”。意太曲碎,当非经旨。案序将东征,作《大诰》。此上“居东二年”以来,皆是《大诰》后事,而编於《大诰》之前者,因武王丧并见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伪盗墓笔记:墨灵

    伪盗墓笔记:墨灵

    这个故事并不完美。排名第一的隐世夜家。排名第二的神秘张家。排名第三的守护苏家。随着夜家族长的出现。三大家族的恩怨纠葛。老九门的嫡系后代们。极速分割的九门旧情。是巧合。?是意外。?茫茫星海。独属的命星如何归位。风云涌动。阴谋出现。她和他们的相遇。命运之轮缓缓转动。嘘……你相信光怪陆离的鬼神之说么。?我信。你相信前世纠纷今生续缘分么。?我信。你相信命中注定么。?我不信。
  • 爱在云之端

    爱在云之端

    她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子,却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云之端星球,还成为消灭黑暗之王的斗士,又有巨大能量,可惜自己却无法掌控,郁闷呀。身边的战友兼姐妹为她两肋插刀,她却爱上了黑暗之王的二王子,她该何去何从呢?
  • 步步惊情之医妃倾城

    步步惊情之医妃倾城

    她是医神无双的弟子,是丞相慕容烈的嫡出长女。她有爱她宠他护她如命的九王爷,....是谁让这焉红的血染满丞相府,是谁让母亲哥哥连死都死不暝目,又是谁让她爱人长眠不醒?她三千发丝在他眼眸下寸寸成雪,两行血泪自眼中邪戾而出。'我慕容煙儿发誓,只要我一天不死定要你偿尽这丧亲之痛,我要你被别人踩在脚下生生世世不得翻身,身边所有人都背叛你。我诅咒你永远都得不到自己所爱,永远活在惶恐之中,最后一个人孤独的死去。再次归来,她是云国贵妃。惊艳出场,朝堂对视,她目光清冷,一转眼却又笑艷如花。他始终是忘不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吗?....不,朕要的,从来就没有得不到的。
  • 神血王座

    神血王座

    误闯商周墓穴,惊动千年尸王。身怀僵尸血脉的少年,穿越到暮色大陆一个人族和血族混血的少年身上。吸万种血,造最强血脉,登最高王座。
  • 重生之妖孽至尊

    重生之妖孽至尊

    前世为妖,在世为人,夜云立志要做最无耻,最极品,最强大的妖孽。
  • 绯色豪门:首席旧爱轻点宠

    绯色豪门:首席旧爱轻点宠

    她是十八线都不算的小演员,他是高高在上的商界大亨。一别经年,再次相见她变成了他的私宠——见不得光的那种。他说:“我讨厌女人惹麻烦,动了我的钱就别想动我的心。”从此,他夜夜痴缠,下了床却和她假装不熟。“墨先生,有人欺负我。”她娇嗔。第二天,这个人滚出了娱乐圈。“墨先生,有人看不起我。”她哀泣。第二天,她被提名最佳影后。“墨先生,有人跟我求婚。”她告别。第二天,他包下巨大广告牌发布爱的宣言。她问他:“你爱我有多深?”他不怀好意地回答:“让你见识一下我的长处,你就知道我爱你有多深了。”
  • 无上刀修

    无上刀修

    修仙者修的是逆天争命,在漫漫的旅途中,李辰选择了刀为伴。
  • 御道仙魂

    御道仙魂

    天道孤承,区直以生死;人心独继,避趋之祸福。自天生神木,辟开混沌,仙,人,兽,妖各自遵循道路生存。然天恩难测,一场天地浩劫将众生推向彼此对立。仙成为天地主宰,兽、妖影没凋零,人在仙的帮助下成为大地之主,然而人类孱弱,神州浩土危机重重,无数仁人志士拼斗换来了断续的宁静,一场动摇天地根本的祸乱却悄然临近……
  • 幸福往事之生存

    幸福往事之生存

    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各种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冲击着人们,让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它让人们的工作,爱情婚姻家庭产生了波动,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混乱。这种现象也深深地影响着洞庭湖中一个小镇人们的生活,那里被一度被称作洞庭湖的“小香港”。在这个小镇上,生活着一群朴实而又渴望追求新生活的人们,他们对爱情,对家庭充满渴望。
  • 我的黑色青春

    我的黑色青春

    那时我们都还年少打不开的一扇门关不住的一颗心若非要给我的青春添加一种颜色,我想它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