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2200000013

第13章 舜典(2)

[疏]“正月”至“群后”正义曰:舜既让而不许,乃以尧禅之。明年正月上日,受尧终帝位之事於尧文祖之庙。虽受尧命,犹不自安。又以璿为玑、以玉为衡者,是为王者正天文之器也,乃复察此璿玑玉衡,以齐整天之日月五星七曜之政。观其齐与不齐,齐则受之是也,不齐则受之非也。见七政皆齐,知己受为是,遂行为帝之事,而以告摄事类祭於上帝,祭昊天及五帝也。又禋祭於六宗等尊卑之神,望祭於名山大川、五岳四渎,而又遍祭於山川、丘陵、坟衍、古之圣贤之群神,以告已之受禅也。告祭既毕,乃敛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瑞玉。其圭与璧悉敛取之尽,以正月之中,乃日月见四岳及群牧,既而更班所敛五瑞於五等之群后,而与之更始,见己受尧之禅,行天子之事也。传“上日”至“祖庙”正义曰:月之始日谓之朔日,每月皆有朔日,此是正月之朔,故云“上日”,言一岁日之上也。下云“元日”亦然。郑玄以为“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月上日’。即位,乃改尧正,故云‘月正元日’”,故以异文。先儒王肃等以为“惟殷周改正,易民视听。自夏已上,皆以建寅为正。此篇二文不同,史异辞耳”。孔意亦然。下云“岁二月”,传云“既班瑞之明月”,以此为建寅之月也。“受终”者,尧为天子,於此事终而授与舜,故知“终谓尧终帝位之事”,“终”言尧终舜始也。礼有大事,行之於庙,况此是事之大者,知“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也。且下云:“归,格于艺祖。”“艺”、“文”义同。知“文祖”是庙者,《咸有一德》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天子七庙,其来自远。尧之文祖,盖是尧始祖之庙,不知为谁也。《帝系》及《世本》皆云“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帝喾生尧”。即如彼言,黄帝为尧之高祖,黄帝以上不知复祭何人,充此七数,况彼二书未必可信,尧之文祖不可强言。传“在察”至“与否”正义曰:“在,察”,《释诂》文。《说文》云:“璿,美玉也。”玉是大名,璿是玉之别称。玑衡俱以玉饰,但史之立文,不可以玉玑、玉衡一指玉体,一指玉名,犹《左传》云“琼弁玉缨”。所以变其文,传以总言玉名,故云“美玉”,其实玉衡亦美玉也。《易·贲卦》彖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日月星宿运行於天,是为天之文也。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马融云:“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玑。衡,其横箫,所以视星宿也。以璿为玑,以玉为衡,盖贵天象也。”蔡邕云“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玑以象天而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是其说也。“七政”,其政有七,於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易·系辞》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自异政,故为七政。得失由政,故称政也。舜既受终,乃察玑衡,是“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已之受禅当天心与否”也。马融云:“日月星皆以璿玑玉衡度知其盈缩、进退、失政所在。圣人谦让,犹不自安,视璿玑玉衡以验齐日月五星行度,知其政是与否,重审已之事也。”上天之体,不可得知,测天之事,见於经者唯有此“璿玑玉衡”一事而已。蔡邕《天文志》云:“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绝无师说。周髀术数具在,考验天象,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惟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虞喜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但绝无师说,不知其状如何。周髀之术以为天似覆盆,盖以斗极为中,中高而四边下,日月旁行绕之。日近而见之为昼,日远而不见为夜。浑天者以为地在其中,天周其外,日月初登於天,后入於地。昼则日在地上,夜则日入地下。王蕃《浑天说》曰:“天之形状似鸟卵,天包地外,犹卵之里黄,圆如弹丸,故曰浑天。”言其形体浑浑然也。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见有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亦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南十二度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极九十一度,冬至去极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率也。其南北极持其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此必古有其法,遭秦而灭。杨子《法言》云:“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几乎,莫之能违也!”是杨雄之意,以唬骸半天而问之也。闳与妄人,武帝时人。宣帝时司农中丞耿寿昌始铸铜为之象,史官施用焉。后汉张衡作《灵宪》以说其状。蔡邕、郑玄、陆绩、吴时王藩、晋世姜岌、张衡、葛洪皆论浑天之义,并以浑说为长。江南宋元嘉年皮延宗又作是《浑天论》,太史丞钱乐铸铜作浑天仪,传於齐梁,周平、江陵迁其器於长安,今在太史书矣。衡长八尺,玑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转而望之,有其法也。传“尧不”至“五帝”正义曰:传以既受终事,又察玑衡,方始祭於群神,是舜察天文,考齐七政,知己摄位而当於天心,故行其天子之事也。《祭法》云:“有而下者祭百神”遍祭群神是天子事也。“肆”是纵缓之言,此因前事而行后事,故以“肆”为遂也。“类”谓摄位事类,既知摄当天心,遂以摄位事类告天帝也。此“类”与下“禋”、“望”相次,当为祭名。《诗》云“是类是祃”,《周礼·肆师》云“类造上帝”,《王制》云“天子将出类乎上帝”,所言“类”者皆是祭天之事,言以事类而祭也。《周礼·小宗伯》云:“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则为位。”是类之为祭,所及者广。而传云“类谓摄位事类”者,以摄位而告祭,故类为祭名。《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是昊天外更有五帝,上帝可以兼之,故以“告天及五帝”也。郑玄笃信谶纬,以为“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五帝谓灵威仰等,太微宫中有五帝座星是也”。如郑之言,天神有六也。《家语》云:“季康子问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王肃云:“五行之神,助天理物者也。”孔意亦当然矣。此经惟有祭天,不言祭地及社稷,必皆祭之,但史略文耳。传“精意”至“摄告”正义曰:《国语》云:“精意以享禋也。”《释诂》云:“禋,祭也。”孙炎曰:“禋,絜敬之祭也。”《周礼·大宗伯》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云:“禋之言禋,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也。”郑以“禋祀”之文在“燎”、“柴”之上,故以“禋”为此解耳。而《洛诰》云“秬鬯二卣,曰‘明禋’”,又曰“禋于文王、武王”,又曰“王宾杀禋咸格”。经传之文,此类多矣,非燔柴祭之也,知“禋”是精诚絜敬之名耳。“宗”之为尊,常训也。名曰“六宗”,明是所尊祭者有六,但不知六者为何神耳。《祭法》云:“埋少牢於太昭,祭时。相近於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也。”据此言六宗,彼祭六神,故传以彼六神谓此六宗。必谓彼之所祭是此六宗者,彼文上有祭天、祭地,下有山谷、丘陵,此“六宗”之文在上帝之下,山川之上,二者次第相类,故知是此六宗。王肃亦引彼文乃云:“禋于六宗,此之谓矣。”郑玄注彼云:“四时谓阴阳之神也。”然则阴阳寒暑水旱各自有神,此言“禋于六宗”,则六宗常礼也。礼无此文,不知以何时祀之。郑以彼皆为祈祷之祭,则不可用郑玄注以解此传也。汉世以来,说六宗者多矣。欧阳及大小夏侯说《尚书》皆云:“所祭者六,上不谓天,下不谓地,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宗矣。”孔光、刘歆以“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也”。贾逵以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马融云:“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谓六也。”郑玄以六宗言“禋”,与祭天同名,则六者皆是天之神祗,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星谓五纬星,辰谓日月所会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晋初幽州秀才张髦上表云:“臣谓禋于六宗,祀祖考所尊者六,三昭三穆是也。”司马彪又上表云,历难诸家及自言己意“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属也;地宗,社稷五祀之属也;四方之宗,四时五帝之属”。惟王肃据《家语》六宗与孔同。各言其志,未知孰是。司马彪《续汉书》云:“安帝元初六年,立六宗祠於洛阳城西北亥地,祀比大社,魏亦因之。晋初荀顗定新祀,以六宗之神诸说不同废之。挚虞驳之,谓:‘宜依旧,近代以来皆不立六宗之祠也。’”传“九州”至“祭之”正义曰:“望於山川”,大总之语,故知九州之内所有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皆一时望祭之也。《王制》云:“名山大川不以封。”山川大,乃有名,是“名”、“大”互言之耳。《释山》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山为中岳。”《白虎通》云:“岳者何?捔也,捔考功德也。”应劭《风俗通》云:“岳者,捔考功德黜陟也。”然则四万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捔考诸侯功德而黜陟之,故谓之“岳”。《释水》云:“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释名》云:“渎,独也,各独出其水而入海也。”岳是名山,渎是大川,故先言名山大川,又举岳渎以见之。岳渎之外犹有名山大川,故言“之属”以包之。《周礼·大司乐》云:“四镇五岳崩,令去乐。”郑云:“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医无闾山,冀州之霍山。”是五岳之外名山也。《周礼·职方氏》每州云“其川”、“其浸”,若雍州云“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如此之类,是四渎之外大川也。言“遍于群神”,则神无不遍,故“群神谓丘陵、坟衍、古之圣贤,皆祭之”。《周礼·大司乐》云:“凡六乐者,一变而致川泽之示,再变而致山林之示,三变而致丘陵之示,四变而致坟衍之示。”郑玄《大司徒》注云:“积石曰山,竹木曰林,注渎曰川,水锺曰泽,土高曰丘,大阜曰陵,水崖曰坟,下平曰衍。”此传举“丘陵坟衍”则林泽亦包之矣。“古之圣贤”谓《祭法》所云“在祀典”者,黄帝、颛顼、句龙之类皆祭之也。传“辑敛”至“正始”正义曰:“觐,见”,“后,君”,《释诂》文。《释言》云:“辑,合也。”“辑”是合聚之义,故为敛也。日月食尽谓之既,是“既”为尽也。《释言》云:“班,赋也。”孙炎曰:“谓布与也。”“辑”是敛聚,“班”为散布,故为还也。下云“班瑞于群后”,则知“辑”者从群后而敛之,故云“舜敛公侯伯子男之瑞圭璧”也。《周礼·典瑞》云:“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舜以朔日受终於文祖,又遍祭群神及敛五瑞,则入月以多日矣。“尽以正月中”谓从敛瑞以后至月末也。“乃日日见四岳及九州牧监”,舜初摄位,当发号出令,日日见之,与之言也。州牧各监一州诸侯,故言“监”也。更复还五瑞於诸侯者,此瑞本受於尧,敛而又还之,若言舜新付之,改为舜臣,与之正新君之始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豪门第一盛婚

    豪门第一盛婚

    新婚小妻是个贼,最大乐趣爱花钱,“我要买豪宅,7栋!”“好,买!”“我要买跑车,7辆!”“好,买!”“我要用买来的豪宅和跑车,养男人!”男人邪眸一闪,直接将她扛肩拖走,“老婆,乖乖别闹,救命之恩你想怎么抱?”
  • 出尘入圣

    出尘入圣

    浴血成仙,一念成魔。一片残破的刀刃在不知身份的神秘人引领下,林修意外的被带入光怪陆离的世界。可如果这一切不是意外……
  • 渴望光荣:真正男子汉

    渴望光荣:真正男子汉

    无论一个国家多么的繁荣昌盛,无论一个社会多么的和谐稳定,但总有一些人,或在热闹的人群中,或在寂寥的大山中,一刻也不放松的警惕着周围的一切。他们永远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有着一个古老而庄严的名字:战士。本书真实的记录了一名90后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最可爱的人——武警战士的日常工作、训练、生活等各个方面。【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很庆幸,在这个充满着拜金享乐、个人主义盛行的浮躁时代,依然有这样一群热血青年踏入军营,为我们,站岗放哨。【本书QQ群:175355168欢迎大家加入】
  • 千年一瞬,刹那芳华

    千年一瞬,刹那芳华

    今生情缘不负相思引,繁花抖落离人泪。莫回首,痴痴逍遥只为伊人醉。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我将就温一壶思念,将往事饮尽;漂泊天涯,只为红颜一笑,却不尽这滴滴思念,让人肝肠寸断!相逢何处紫烟长,望断天涯,依旧话凄凉。如真,如假;我痴,我笑。
  • 大神小仙:夫君,求罩

    大神小仙:夫君,求罩

    她以为他们首见是在那万里梨林!她以为他只是这四海八荒中高高在上的神尊!她以为他不懂爱!不过一句话,她陪他走遍了天地三界!她与他在他人的爱恨中纠缠!她以为她会一直是个旁观者!她以为他只是个过客!却不想,她与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爱在心尖,恨在嘴边!他说:“衣衣,跟我回家!”原来所有的过往,终是抵不过一句简单的话语!
  • 甜情蜜宠:老婆,我们不结婚

    甜情蜜宠:老婆,我们不结婚

    原本沐啊殇觉得自己死了没什么的,可是为什么一睁开眼睛就在医院?在医院也无所谓,我可能还活着.....但是,旁边那个年轻了二十几岁的二姨是什么情况?难不成重生了?好不容易接受了这个现实,沐啊殇发生了火灾....世界天翻地覆的发生了改变......抗生素什么鬼?能吃吗?你说什么?活下来的只有十个人?你让我一个人打九个人?开什么国际玩笑?我就算是铜墙铁壁也打不过九个人啊!老婆.....咱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了,真不结婚吗?不结,没商量!老婆....某男可怜兮兮的看着某女,特别委屈。再废话,揍你!瞬间没了声音.....嘤嘤嘤.....好恐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玉箫天音玦

    玉箫天音玦

    在中州大陆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拥有天音剑的人和拥有凤凰玉玦的人会受到上神的祝福,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在紫竹宫却有着这儿样的一个传统,转世圣女必将会与紫玉萧的主人成就一段旷世情缘。如今一个紫竹宫的转世圣女,却拥有了一把天音剑,面对凤凰玦的拥有者和紫玉萧的主人,一个专情的圣女她又将会面临怎么样的抉择?
  • 大将军,小萌妻!

    大将军,小萌妻!

    大将军一言不合就杀人,权倾朝野无人敢惹,是个祸害。小公主一言不合就整人,纵横朝野无恶不作,也是个祸害。一朝容不得两个祸害,除非一男和一女。大将军年过而立却未娶,小公主待字闺中仍未嫁,大臣们想,让这两个祸害互相祸害去吧!
  • 三生许你三世

    三生许你三世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看生活是否完美,就要淡视那些不完美,放大那些可能的完美。只要你的心完美,这个世界就完美
  • 一手撕天

    一手撕天

    道、魔、佛、妖四条大道直通仙。魔乃何物?嗜血屠杀,人命为草便为魔?错!真魔乃随心所欲,畅快而活,遨游于险恶世界,追寻至强仙路。仙为何物?仙乃大道之终,万物之极,可得长生!仙路何为飘渺?仙路何为残酷?望仙可未成得仙;争仙可未成遇仙。九天之上,幽冥之下,无所不在,却无从得知。敢问仙路何在?长生之法何觅?英雄骨骷髅墙,红尘灭仙路寻。仙路无踪,吾便只手撕空,脚碎虚无,辟出长生之仙路!一个自幼被移植了魔君断臂的少年,追寻至强仙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