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9400000010

第10章 先哲格言(3)

酸者肝木之味,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盛,故为酸也。如饮热则酸矣,或言吐酸为寒者误也。是以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或口淡者胃热也,胃属土,土为物之母,故胃为一身之本,淡为五味之本,然则吐酸岂为寒者欤?凡中酸法宜温药散之者,亦犹解表之义,以使肠胃结滞开通,怫郁散而和也。

若久酸不已,则不宜温之,宜以寒药下之,后以凉药调之,结散热去,则气和也。(刘河间论吐酸)仲景论少阴病热极,曰∶溲便遗失,狂言目反视者,肾先绝也。《灵枢经》曰∶肾主二阴,然本衰虚,而怫热客其部分,二阴郁结,则痿痹而神无所用,故溲便遗失而不能止,然则热证明矣。(刘河间论淋)冲、任、督三脉,以带脉束之。因余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血积不流,火从金化而为白液,少腹冤热,白物满溢,随溲而下,绵绵不绝,多不痛也。或有痛者则壅碍,因壅而成痛也。《内经》曰∶少腹冤热,溲出白液。冤者屈滞也,病非本经,为他经冤郁而成此疾也。治泻利与治带下,皆不可骤用峻热之药燥之,燥之则内水涸,内水涸则必烦渴,烦渴则小溲不利,小溲不利则足肿面浮,渐至不治。赤白痢者,是邪热传于大肠,下广肠出赤白也。带下者,传于小肠,入脬经下赤白也。据此二证,皆可同治湿法治之,以导水禹功丸泻讫。次以淡剂降心火,益肾水,下小溲,分水道,则自愈矣。(子和论带下)木郁达之,达者通畅之也。如肝性急,怒气逆, 胁或胀,火时上炎,治以苦寒辛散而不愈者,则用升发之药,加以厥阴报使而从治之。又如久风入中为飧泄,及不因外风之入而清气在下为飧泄。则以轻扬之剂举而散之,凡此之类,皆达之之法也。虽然木郁固有吐之之理,今以吐字总该达字,则是凡木郁皆当用吐矣,其可乎哉?东垣谓食塞肺分,为金与土旺于上而克木,吐去其物以伸木气,正高者因而越之之义,恐不劳引木郁之说以治之也。火郁发之,发者汗之也,升举之也。如腠理外闭,邪恶怫郁,则解表取汗以散之。又如龙火郁甚于内,非苦寒降沉之剂可治,则用升浮之药,佐以甘温,顺其性而从治之,使势穷则止,如东垣升阳散火汤是也。土郁夺之,夺者攻下也,劫而衰之也。如邪热入胃,用咸寒之剂以攻去之。又如中满腹胀,湿热内甚,其人壮气实者则攻下之,其或势甚而不能顿除者,则劫夺其势而使之衰。又如湿热为痢,有非力轻之剂可治者,则或攻或夺以致其平,凡此之类,皆夺之之法也。金郁泄之,泄者渗泄而利小便也,疏通其壅也。如肺金为肾水上源,金受火烁,其令不行, 郁而渗道闭矣,宜整肃金化,滋以利之。又如肺气满,胸中仰息,非利肺气之剂,不足以疏通之。凡此之类,皆泄之之法也,王注解表二字,于理未当。水郁折之,折者御也,伐而挫之也,渐杀其势也。如肿胀之病,水气淫溢,而渗道以塞,夫水之所不胜者土也,今土气衰弱,不能制之,故反受其侮。治当实其脾土,资其运化,俾可以制水而不敢犯,则渗道达而后愈。或病势既旺,非上法所能遽制,则用泄水之药,以伐而挫之,或去菀陈 ,开鬼门,洁净府,三治备举,迭用以渐平之。王氏所谓抑之制其冲逆,正欲折挫其 滥之势也。夫实土者守也,泄水者攻也,兼三治者广略而决胜也。虽俱为治水之法,然不审病者之虚实久近浅深,杂焉而妄施治之,其不倾跌者寡矣。邪气久客,正气必损,今邪气虽去,苟不平调正气,使各安其位,复其常,犹未足以尽其妙,故又曰平调其气。苟调之而其气犹或过而未服,则当益其所不胜以制之。如木过者当益金,金能制木,则木斯服矣。所不胜者所畏者也,故曰过者折之,以其畏也。夫制物者物之所欲也,制于物者物之所不欲也,顺其欲则喜,逆其欲则恶,今逆之以所恶,故曰所谓泻之。王氏以咸泻肾酸泻肝之类为说,未尽厥旨。(王安道论五郁)三焦取火能腐物之义,火之性自下而上。三焦者,始于原气,出于中脘,散于膻中,皆相火之自下而上也。其曰上焦主纳而不出,下焦主出而不纳,其纳其出,皆系乎中焦之腐熟,焦之为义可见矣。

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阳明气血俱多;少阳气多血少,男子妇人均有此气血也。男子多用气,故常气不足。女人多用血,故常血不足。所以男子病多在气分,妇人病多在血分。世俗乃谓男子多气,女子多血,岂不谬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二句为病治之大纲,其辞似显,其义甚微,最当详辨。而辨之有最难者何也?盖实言邪气,实宜泻也。虚言正气,虚宜补也。凡邪正相搏而为病,则邪实正虚,皆可言也。故主泻者,则曰邪盛则实,当泻也。

主补者,则曰精夺则虚,当补也。各执一句,茫无确见,借口文饰,孰得言非。是以至精之训,反酿莫大之害,不知理之所在,有必不可移易者,奈时医不能察耳。余请析此为四∶曰孰缓孰急,其有其无也。所谓缓急者,察虚实之缓急也,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也。多虚者,急在正气,培之不早,临期无济也。微虚微实者,亦治其实,可一扫而除也。甚虚甚实者,所畏在虚,但固守根本,以先为己之不可胜,则邪无不退也。二虚一实者兼其实,开其一面也。二实一虚者兼其虚,防生不测也。总之实而误补,固必增邪,犹可解救,其祸小。虚而误攻,真气忽去,莫可挽回,其祸大。此虚实之缓急,不可不察也。所谓有无者,察邪气之有无也,凡风寒暑湿火燥,皆能增邪,邪之在表在里,在府在藏,必有所居,求得其本则直取之,此所谓有,有则邪之实也。若无六气之邪,而病出三阴,则皆情欲以伤内,劳倦以伤外,非邪似邪,非实似实,此所谓无,无则病在元气也。不明虚实有无之义,必至以逆为从,以标作本,绝人长命,损德多矣,可不惧且慎哉?损分五脏,而五脏所藏,则无非精与气耳。夫精为阴人之水也,气为阳人之火也。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为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为寒。此因偏损,所以致有偏胜,故水中不可无火,无火则阴胜而寒病生。火中不可无水,无水则阳胜而热病起,但当详辨阴阳,则虚损之治无余义矣。如水亏者阴虚也,只宜大补真阴,切不可再伐阳气。火虚者阳虚也,只宜大补元阳,切不可再伤阴气,盖阳气不足,而复伐其阴,阴亦损矣。阴已不足,而再伤其阳,阳亦亡矣。夫治虚治实,本自不同,实者阴阳因有余,但去所余,则得其平。虚者阴阳有不足,再去所有,则两者俱败,其能生乎?故治虚之要,凡阴虚多热者,最嫌辛燥,恐助阳邪也;尤忌苦寒,恐伐生气也;惟喜纯甘壮水之剂,补阴以配阳,则刚为柔制,虚火自降,而阳归乎阴矣。阳虚多寒者,最嫌凉润,恐助阴邪也;尤忌辛散,恐伤阴气也;只宜甘温益火之品,补阳以配阴,则柔得其主,沉寒自敛,而阴从乎阳矣。是以气虚者宜补其上,精虚者宜补其下,阳虚者宜补而兼暖,阴虚者宜补而兼清,此固阴阳之治辨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如阳失阴而离者,非补阴何以收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非补火何以苏随绝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又阴阳邪正之离合也。知阴阳邪正之治,则阴阳和而生道得矣。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忧愁恐惧则伤心。《口问篇》曰∶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设能善养此心,而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人知阴虚唯一,而不知阴虚有二。如阴中之水虚,则病在精血,阴中之火虚,则病在神气。盖阳衰则气去,故神志为之昏乱,非火虚乎。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非水虚乎。今以神离形坏之证,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犹以风治,鲜不危矣!试以天道言之,其象亦然。凡旱则多燥,燥则多风,是风木之化从乎燥,燥则阴虚之候也。故凡治类风者,专宜培补真阴以救根本,使阴气复,则风燥自除矣。然外感者,非曰绝无虚证,气虚则虚也。内伤者,非曰必无实证,有滞则实也。治虚者当察其在阴在阳而直补之,治实者但察其因痰因气而暂开之,此于内伤外感及虚实攻补之间,最当察其有无微甚,而酌其治也。甚至有元气素亏,猝然仆倒,上无痰,下失禁,瞑目昏沉,此厥竭之证,尤与风邪无涉。

使非大剂参附,或七年之艾,破格挽回,又安望其复真气于将绝之顷哉?倘不能察其表里,又不能辨其虚实,但以风之为名,多用风药,不知风药皆燥,燥复伤阴;风药皆散,散复伤气;以内伤作外感,以不足为有余,是促人之死也。

五脏失治,皆为心痛,刺治分经,理甚明悉。至若舍针用药,尤宜察此详义。盖肾心痛者,多由阴邪上冲,故善 ,如从后触其心。胃心痛者,多由停滞,故胸腹胀满。脾心痛者,多由寒逆中焦,故其病甚。肝心痛者,多由木火之郁,病在血分,故色苍苍如死状。肺心痛者,多由上焦不清,病在气分,故动作则病益甚。若知其在气则顺之;在血则行之;郁则开之;滞则逐之;火多实,则或散或清之;寒多虚,则或温或补之。必真心痛者,乃不可治,否则但得其本,则必随手而应,其易如探囊也。

同类推荐
  • 碑传选集续

    碑传选集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域志

    异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六字神咒王经

    佛说六字神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Blazed Trail

    The Blazed Tra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百晓知一生

    百晓知一生

    一场大火什么都不剩,一生穷游天地,如有来世我当富甲天下,百晓知一生富贵
  • 我凯倘若心无旁骛

    我凯倘若心无旁骛

    ?时间,教会了我们恨多东西。有些我们曾经认为根本没有的,后来发现,它确确实实存在。有一些我们深信不疑的,后来却明白,根本就没有。
  • 这毕竟是青春末日孤单

    这毕竟是青春末日孤单

    在这个时代,谁没有青春叛逆过,谁没有爱过,放弃过,多少过去都是曾经,多少曾经成了回忆,多少回忆毕竟是一个青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过去,不同的未来,在这个今天,我们有什么回忆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短短的这么几年,改变了多少人,一个十二岁的我,来到这里,开启我的不同常人的路,谁说这样可以站在山之巅,毕竟,也会摔倒……我遇到不同的人,毕竟还爱过,痛过,悔过,恨过,怜过,绝情过,最终,我们回不到曾经,这青春来自不易……(希望大家多多少少的关注下)
  • 天使不设防:紫藤恋

    天使不设防:紫藤恋

    一个尊贵冰冷,一个温柔似水,握在手心都是凉的,爱的火花如何擦出?他是时下正大红大紫的偶像明星,她跟了他三年,他却从来没有喜欢过她,她从此变得冷若冰霜。直到他的出现,他用他的冰,她用她的冷与他对视,从最初的无情,到他喜欢她,到她也喜欢他…
  • 妖孽王爷:本妃有喜了

    妖孽王爷:本妃有喜了

    鲜血,缓缓的浸透她素白的罗裙下摆。腹中一阵又一阵的疼痛深深的提醒她,是她的天真害了她和她的孩子。“楚云凌天,今日你最好杀了我们母子,不然,我定要你大鹰王朝鸡犬不宁。”那腥甜浓重的血腥气息,似乎在验证她话语之中的滔天恨意,源源不断的血液沾湿了那土地,也染红了楚云凌天的心。他想解释,可是她竟如同风一般,消失在他的世界之中,让他无迹可寻。她离开了,带走了他的心,让他明白,自己并不是无心冷情。偶然一撇,虽然她容貌绝世倾城,但是他还是认出了那双清冷无双的寒眸。苦心积虑再见,却发现她已成婚,孩童数岁。“羽和,原谅我。我……”“我早已说过,如若我不死,定让你大鹰国鸡犬不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米饭

    白米饭

    为让人全村的村的人能够吃上白米饭,他从一社员到成长到一个党员,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村人跟着中国共产党,寻觅创造着幸福生活……
  • 仙修道缘

    仙修道缘

    仙凡皆是水月天修真忘我忘岁年道心枉为存万世缘起共赴道修仙
  • 霸上亿万小富婆

    霸上亿万小富婆

    亿万小富婆梦幻,带着五岁的爱子约翰回到了阔别数载的祖国。她希望能够让儿子在这片养育她成长的土地上,健康地成长起来。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个男人因为她被检查不能生育而抛弃了她,放弃了她们即将要举行的婚礼。如今,这个男人面对着怀揣亿万财富,拎着爱儿归来的梦幻,会以何种心情面对?原本温柔善良的梦幻,面对一次次的杀戮变得越来越狠戾。她尤如一个复仇的女神,端起枪摇动着智慧,开始查找幕后那舔血的刽子手……
  • 纵然是凄风之IS泪以倾城

    纵然是凄风之IS泪以倾城

    明锐,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墨寒,你走把,我们是不可能的”“明锐,你让我走,你不爱我了?,还是你从来都没有爱过我,只把当做玩物,哈哈哈哈”萧墨寒绝望的笑了起来,墨寒绝望的从轩辕明锐身边跑掉,可当她转身的那一刻,却看到了轩辕明锐受伤的眼睛,她微笑着“这辈子你不爱我,下辈子记得一定要爱上我”萧墨寒心灰意冷,但她始终爱着眼前的男人墨寒,对不起,这辈子我不能与你相守,下辈子,我一定不会在帝王之家,我会给你完完全全的爱,
  •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著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的爱情和生活悲剧故事。 作为一个还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标的年轻人,维特来到了W城,并且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绿蒂,但绿蒂却早 已是他人的未婚妻。后来他离开了这座城市,以避开绿蒂,为一座大 使馆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事务的死板和礼仪的拘束摧 毁了他的希望,他不能认同社会的上层和贵族的生活。他失望地重新回到W城,这时绿蒂已经结婚,维 特立即陷入万分苦恼之中。同时为爱苦恼的维特又与 世俗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双重绝望压迫下的维特最终 选择了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