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8500000006

第6章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6)

上文叙正脉已竟,兹复补叙脉之变者数条,亦补遗之意也。如右关得缓,是为脾胃无病,若缓而有力,人莫不以湿热治之,不知湿热之病必不能食。此乃胃强脾弱,能食而不能运化.以胃中有邪火,故能食,而不能杀谷也。夫治湿热之法,或开鬼门,汗之以祛其湿;或洁净府,下之以去其热;又或利其小便,使湿从小便去。然施之于胃强脾弱之症,必致胃未必不强,而脾愈弱,中气反大虚矣。故用白术、藕仁、甘草、陈皮以理脾,使能运化消磨,而中焦之邪火自退;用肉汤调服者,前药虽为醒脾而设,恐胃得之而愈强,故以肉汤之肥腻者滞其胃;使胃不过强,则脾方成健运之功。此从未经人道之妙法也。可见同一缓而有力之脉,而湿热与脾弱相去天渊。设但知守经而未能达变.遇此等症,虚从实治,岂不一误再误乎。

六人)凡细脉宜沉细而起

是为阳虚之渐。转沉而数,痨瘵不治之症,脉在中,不死。

又以细脉论之。细为血少,人皆知之,然亦有变动之理。夫细主内,固宜沉也,设沉而不沉,渐作浮起之状,是内病而渐侵乎外,阴弱又成阳虚,将成一营卫两空之症矣。然而反相宜者,以脉虽虚,胃气未绝,且病势既外出从阳,急以大剂峻补犹易为也。设不浮起,而反转沉,是病又渐向内矣,更加之以数,则阴火大动,内伤五藏,烁及骨髓,非痨瘵而何?不久骨枯精搞而死,不治之症也。即以中风论,有中经中络、中府中藏之不同。中经络者,在外而可治;中府藏者,入里而难治。可见由内渐向外者为宜,由外渐深人者为忌也。而其间又有两停之法,或在外,渐至中而止,不深人,或在内,渐至中而止,不外出。此皆胃气有权,力能抗拒,症虽未解,犹带中和之气,有不死之机焉。欲斡旋此症者,务使病气外行,不令深人,养阴扶阳,相机而动,把握在心,变化在手,安得令其焦筋烁骨乎。

东垣五脉

(六九)弦脉,甘酸之剂皆可用,黄茂建中汤之类,甘草芍药汤。

此复引东垣五脉之象.以别五藏之各得其一体也。如弦者,东方木也,为肝木之体,其脉见于左关。今但见弦脉,必是六部俱弦,木过盛矣。但五行各有相生相克之理。木之所克者土也,人得此脉,则当急以保脾胃为主。故用甘酸之剂,甘者保脾,酸者敛木,使木气归一,不令太过焉。故黄茂建中汤甘剂也,甘草芍药汤甘酸合用也。

(七十)洪脉,甘寒之剂皆可用,热邪所伤,三黄丸、调胃承气汤可也。

洪者,南方火也,为君火之体,其脉见于左寸。设六脉皆洪,则火过盛矣。火盛必能克金,故用甘寒之剂所以抑火而保金。甘寒者,一以泻其虚火,一以扶其脾土,以土能生金也。此治虚火之法,脉虽洪必无力。设遇热邪所伤之症,脉必洪而有力。斯时用甘寒清火之法,缓而不切,故用三黄丸、调胃承气汤之苦寒下降者,从内夺去其邪火,火去则阴不伤,泻阳即所以救阴也。此君火虚实两治之法,岂可倒行而逆施乎。

(七一)脾胃缓脉,如得本经太过,湿邪所伤,除湿淡渗之荆皆可用,平胃加白术、获等,五等散。缓者,中央土也,为脾胃之本体,其脉见于右关。今六部皆缓,是得脾胃之正脉,无病之脉也。设若缓而太过,或有力,或阔大,是为湿邪所伤,土过盛矣。上盛必克水,故有血化为水之症,浮肿、泄泻皆是也。治法须去本经之过盛,除湿淡渗之剂皆可用,平胃散加白术、获芬所以除湿,五芬所以渗水,湿邪去而土自安,肾不受制矣。

(七二)涩脉,澡热所伤,甘沮甘润之荆皆可用,异功散加当归,四君子加熟地。

涩者,西方金也,为肺金之体,其脉见于右寸。六脉皆涩,虽得肺之正脉,然未免枯涩而无润泽之象。且肺属燥金,则为燥热所伤矣;肺既受伤,焉能生水哉?故以甘温、甘润之剂主之。温者温其土,即所以生金。润者养其水,以补肺之子也。异功散、四君子皆甘温之药,脾肺二藏均补。当归、熟地养血之物,兼以润燥滋肾,故皆可用。

(七三)沉细脉,寒邪所伤,甘热之剂皆可用,理中汤、四逆汤。寒甚者,理中加附子、益黄散、养胃丸。沉细者,北方水也,为肾水之体,其脉见于两尺。若六脉俱沉细,则为寒邪所伤矣。寒气童甚必能灭火,故用甘热之剂以胜之,理中、四逆是也,以寒气之辙上辙下,必先暖其中焦,然后更及于肾。肾虽水藏,得火则为温泉,而有生木之功。如寒气甚,理中之中必加附子,以暖其水藏。若寒未甚者,但温其胃,使中气有权,下焦寒气自不致上凌阳分也。故但用益黄散、养胃丸平和甘温之药,自然镇伏其阴寒矣。

按:弦、洪、缓、涩、细五藏之脉,唯弦、洪、缓三脉有泻法

涩、细二脉无泻法,即(难经》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之义。然肝实泻肝即当补脾,心实泻心即当补肺,二者恐乘所不胜也。肺虚补肺即兼补土,肾虚滋肾更宜保金,二者兼顾其母也。唯脾介于虚实补泻之间,果有湿热即宜泻,中气虚弱即宜补。此补泻之大略如此。盖五藏各有互相生克,彼此损益之义焉。然犹未尽厥旨也,故东、南方实矣,岂无肝、心之虚,而当补之症乎?安可胶于一定,而致实实虚虚之祸耶。总之实者邪气实也.虚者正气虚也,能于泻邪处顾其正气之虚,补正处虑有助邪之实,则活法在人,变化从心,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斯为天下至医矣。

(七四)六脉俱弦,指下又虚,脾胃虚弱之症。

即以当泻之脉而当补者论之。如弦者,东方实也,六脉俱弦,谁不知当泻者。玩此二条,皆用六脉字,则知上五藏之脉,皆指六部言,不然独某部见某脉即为正脉,何用张皇而必用补泻哉。设指下空虚无力,是非肝实之故,而为脾胃虚弱之症矣。盖以肝原未尝实,因脾虚而所胜乘之,故令脉弦也。此症不知补脾而反泻肝.则肝又虚,而脾仍弱,犯虚虚之戒矣。谁谓东方实,而可态意泻之乎?

(七五)六脉沉紧,按之不鼓,膀肤胜小肠也,此火投于水,大寒之症,宜温之。

更有似乎可泻之脉,而断断不可泻者。如六脉沉紧,紧与细不同,细为虚寒,紧又似乎寒实。疑可泻者,不知按之不鼓,是阴寒纯在藏中,且六脉皆然,心肺之阳何在?非虚寒而何?然人或亦知为寒症,而不知为膀眺胜小肠之症也。以膀眺之壬水,克小肠之丙火,阳火尽绝。如以些须之火,投人大水之中,焉有不灭者乎。急宜温之,以留此元阳之一线,犹可冀其生。若误以紧脉,而反泻之,轻者变重,重者必死矣。

(七六)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洪大而涩,按之无力,扰为虚寒之症,况沉紧按之空虚者乎,是阴寒在内,中下焦虚寒之极。若前脉沉紧之中带有涩意,又现厥症,按之又空虚,固知其为虚寒矣。涩者,迟滞不前之意,与滑涩之涩略有不同。《内经》 云:“寒则血脉凝泣。”此涩字即凝泣之意。即有洪大之脉,亦带涩意,而按之空虚,亦为虚寒之症也。恐人于洪大上狐疑,不知洪大者,阳气在外,中焦已寒,与前心经正脉之洪不同,辨处全在涩上及按之无力上,非波涛汹涌之谓也。能知此洪大而涩为虚寒,则沉紧空虚之为虚寒不待言矣。沉为里,紧为寒,无力为虚,是阴寒在内,中、下焦俱虚寒之极矣,不温更何待乎?此二条独详言寒症,以示人扶阳之要也。盖寒症假热者多,不具明眼,鲜不为病所惑。以热症易识,人或不误认为寒。寒症难知,人鲜不误认为热者。更指出洪大二字,以见误人之处在此。虑周千变,可谓明且切矣。以上为一结。.

(七七)脉来缓而弦急,按之指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脾胃为一身之主宰,四藏皆真气焉,故治百病俱不可忘脾胃也。如病得缓脉,最为吉兆,以胃气尚强耳。若缓中见弦急,则木乘土位矣;按之洪大,木势正盛;脉又不浮,而在于中之下,中下正脾土之部。合而观之,知为脾土受邪矣。脾受邪即当补脾。设误认其缓与洪大,为湿热之有余,而用除湿淡渗之剂以泻脾,则脾愈虚,而弦急愈甚矣。夫百病皆关脾胃,即诸有余之症,自当汗吐下者,必欲留此胃中津液,以为固本拒邪之用,况胃气原虚,而可态用泻法乎?此条独提出脾胃言,见病机之最急者,莫切于此。脾胃有权则能及凶为吉,不足则能变福成灾。此道也者,医家不可须臾离也。以上为二结。

(七八)脉大则无火,脉细则无水。

人之有生,不过气血两端。气血者,吾身之水火也,皆中焦谷食所化,自无偏胜之虞,特以百病来侵,汗下过甚,遂未免有偏胜之害矣。有汗多亡阳者,有下多亡阴者,有汗下而亡其阴阳者,于何验之?于脉验之而已。故得大脉者,浮而大也,即知其伤气,为无火之象。盖大脉尽浮于外,似乎有余,而内中空虚,其实不足,三焦命门之火已欲去矣,纵有身热烦躁等症,总是内寒外热,假热症也,此之谓亡阳。设得细脉者,沉而细也,即知其伤血,为无水之象。盖血足,脉中必见沉滑不散,今细脉虽于沉见,其实似有若无,非阴分大虚乎?阴虚则阳无依而外散矣,此之谓亡阴。总因医者不顾人之胃气,任意汗下以致如此,直至气血两伤,然后再议补救,晚矣。夫细脉人亦知其无水,大脉人多不知其为无火,慎斋指出言之,使人兢兢致慎,不可误认为有余,而再加汗散也。此条又提出水火气血言,以二者人之命根,有之则生,无之则死,不可不宝惜于平日,尤不可误泄于一旦也。以上为三结。

历观诸脉,纷纭错杂,汗下攻补,寒热兼施,备极变化之妙。医家倘能循其准绳规矩,亦可升堂而人室矣。然予细揣语意.大抵从补处为多,以人身体十有九虚也。故古脉经中所指,如洪、大、实、长、紧、动诸脉,只言有余,未尝言其不足。慎斋则从有余处,委曲寻出不足来,非好事也,以人身之精神有限,而病邪之窃取无穷,倘不于虚处留神,待元气消亡之后安所措手乎?故脉实症虚之说,处处皆具至理,不可不细心体会也。更于后结处,指出虚寒一条,以教人宝其阳气,再指出脾胃气血,以为人身生命故关。谆谆告诫读者,幸毋辜负慎斋先生一片婆心也。

同类推荐
  • 眉寿堂方案选存

    眉寿堂方案选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净土生无生论注

    净土生无生论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伦大统赋

    人伦大统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生缘

    再生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氏中藏经

    华氏中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我会一直守护你

    王俊凯我会一直守护你

    一场爱恋,对于六个人来说,是噩梦?还是美梦?如果是噩梦,那么。他(她)们将会怎样?会被惊醒吗?还是继续把这个梦做下去。如果是美梦,那么结局圆满吗?……………………敬请期待王俊凯我会一直守护你。本小说纯属虚构,作者大大会比较忙,不怎么更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追魂记之轮回传说

    追魂记之轮回传说

    自古天道有缺,神王不存。终有一日,我要以幽冥代苍穹。
  • 世界如此浮躁,心静即完美

    世界如此浮躁,心静即完美

    记得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能否成功,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后面的这个“谁”字,包含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要遇到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等;二是,还应该有一个好心境,也就是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当人们把财富积累、事业成功、职务晋升,作为体现自我价值与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时,却忽略、限制,甚至压抑了内在的心灵成长与负面情绪的释放,从而导致失衡的心智结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事业和人际关系,各种烦恼与痛苦也因之而生。
  • 快穿之攻略男神系统

    快穿之攻略男神系统

    虽然说苏小雅的生前已经很悲惨了,可是上帝就连死了也得让她死的不安生,不带这麽玩的,我不是死了,话说人家想安歇呢,不想做什么狗屁任务啊!
  • 欲望的懊悔

    欲望的懊悔

    繁华的都市,车水马龙,华灯璀璨,子豪来自农村,强烈的自卑,骄傲的自尊,能让他在这所城市立足吗?逝去的生涩纯真的爱情,像坛老酒,醇香迷人,是带刺的玫瑰抑或是娇嫩的蔷薇?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当苦苦追寻的一切唾手可得,真的就是幸福吗?追寻子豪的欲望之路,看尽人间世态炎凉,品味一段又一段刻骨铭心的虐恋情深。
  • tfboys之追爱三公主

    tfboys之追爱三公主

    tfboys追爱三位公主历尽坎坷曲折,许多的误会在女二号的添油加醋下,自己看吧
  • 三生石轮回伤

    三生石轮回伤

    有些人,一生只能遇见一次。而有些人,一生遇见很多次,但有的人不懂珍惜,一生飘摇在外,寻找界炼,辜负他人一生,回头才发现,一切以完。他是神,可活上千年,甚至上万年但,有些人不是。他忘了,他没有在意,当他后悔了,那么,有人。却不在了下一世,努力追寻他的脚步,还来的及吗…
  • 哥特女王

    哥特女王

    这是一个游戏,一个赌上了一切的游戏。她:“你疯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啊,疯了疯了疯了,一切的一切从一开始就疯了,只要是你想要的,我都会双手奉上,哪怕是跳动的心脏,那也没有关系。”若饮遍不洁之血,从此远离光明就能换回爱过少女的无意一撇,他愿承受所有诅咒;若美丽天赋能交换某人的真心,他愿放弃白肤红唇娇艳欲滴;若能从此摆脱孤独的桎梏,即便身陷永劫的地狱他也甘之如饴;女王准则有三条:第一条,要发觉女王殿下和平时不同的发型!第二条,要好好把女王从头看到脚!第三条,女王殿下每说一句话,就要回她三句!【食用需知:哥特X女王X人偶X美男X复仇X契约】
  • 腹黑殿下嗜血狐妃

    腹黑殿下嗜血狐妃

    “小狐狸,如果你是我的那该多好?冥界由我掌管,难道你就真的不怕死吗?”女子冷冷一笑,冰冷的蓝眸,如同黑夜里盛开的蓝色妖姬展现着藐视万物的风华,”怕?本尊还真不知道,唯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是要顺呢还是要逆?”“天帝,当年的那一场交战,莫非你想要重现,天地尽失,万物化为须无,天宫算什么?覆手可灭!快把他交出来,不要让我重复第二遍!”既然注定相遇,为什么倾尽一生,也终不得圆满,唯有放弃一切。清冷出尘的她,初次苏醒,世间将出现一场浩劫,原来在千百年前,就注定了这一劫,其中寓意究竟是什么?重拾记忆又会发生一场怎样的腥风血雨?……
  • 玩命游戏之刀剑神域

    玩命游戏之刀剑神域

    日本动漫《刀剑神域》成为事实,人类的轰动,40万人能否成功攻略,一个虚拟但又真实的游戏。「这虽然是游戏,但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