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3200000011

第11章 虫鱼类

蜥蜴,似蛇;四足长五、六寸。「说文」:在草曰蜥蜴,在壁曰蝘蜓,守宫也。台产者能鸣(「诸罗县志」)。台之蝘蜓,其声嘎嘎,过澎湖则不鸣(「台湾府志」)。俗呼神龙(「凤山县志」)。壁虎一名蝘蜓,身扁四足(「彰化县志」)。广「博物志」曰:蝘蜓即守宫,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捣以万杵,以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偶则落,故曰守宫(「噶玛兰厅志」)。一名四脚蛇(「澎湖厅志」。谨案:守宫,粤东谓之檐蛇,以其好居檐间也。其色黑,惟台产色白,头左右有小孔,状若洞,达鸣声如小雀,台南一带皆然。自大甲溪以北则不鸣,亦虫豸之异也)。

蚁,有赤、黑、白诸类,赤而小似丝者,俗呼黄丝蚁;黑而大者,俗呼走马蚁;以其走之疾故也。白蚁湿热相蒸而生,凡器物衣服一为所侵,皆成蛀粉。「宁化志」:蚁畏茶,委弃茶渣,干而为末,布于其中,蚁不敢犯(「诸罗县志」)。白蚁即蛀蠹「山堂肆考」云:人家屋中蠹也。似螘而大,白色,食梁栋如锯开,薄片层层可揭;夏时悉脱壳生翅,如〈尉上虫下〉飞出(「噶玛兰厅志」)。地埤湿,故多(「澎湖厅志」)。

萤,腐草化生。「雅尔」谓之即炤。「万毕术」曰:萤火却马。「注云」: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之鸣,却不敢行。内地生于夏、秋之间;台二月即生(「诸罗县志」)。一名丹鸟,一名霄烛,夜飞腹下有光(「彰化县志」)。

蜂,种类甚多,其毒在尾,垂颖如锋,故谓之蜂。群蜂采花佳者,以首载之,贡于王;故曰:『蜂蚁识君臣』(「诸罗县志」)。酿蜜者为蜜蜂(「凤山县志」)。蜜蜂酿花作蜜,养橱中,年割二次,渣可为蜡(「淡水厅志」)。郭璞云:一种黑蜂,穿竹作孔者名笛师;俗呼钻竹蜂(「噶玛兰厅志」)。澎无养蜜蜂者(「澎湖厅志」)。

蝉,「礼月令」:仲夏之月,蝉始鸣。「淮南子」:蝉无口而鸣,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考工记」:以膀鸣者,是也(「诸罗县志」)。台地三月即噪于树间(「凤山县志」)。一名蜩母,一名蜩,又名螗蜩,曰蟭蛄,曰蜼蟟,曰蝘(「彰化县志」)。

水蛭,水虫也,蠕动如血片,断之寸寸,得水复活;能〈虫匝〉牛、马、人血。「本草」:大者名马蜞,腹黄者为马蟥;「物理小识」曰:马蟥烧成灰,以碗覆之于地,过一夜复生。俗呼为蜈蜞,此地内山最多,无水而活(「诸罗县志」)。即马蟥也(「台湾府志」)。一名水马,误水之,亟饮酸醋即愈(「淡水厅志」)。

蜻蜓,「埤雅」:蜻蜓饮露,六足四翼,翅轻薄如蝉翼,遇雨多集水上款飞,色青而大。小而黄者曰胡离;小而赤者曰赤卒(「诸罗县志」)。至冬犹群飞(「台湾府志」)。

蛙,背青色,谓之青蛙「诸罗志」作青约,一名田蛙,亦名水蛙,味甚美;台地最多,人以为珍馔(「凤山县志」)。青约「图经」:背青绿色。「海错疏」:身青、嘴尖、脊路微黑,腹细而白,土人去其皮食之(「诸罗县志」)。土人带皮食之(「台湾府志」)。水鸡一名田鸡,即蛙也;赤色而小者,名蛤子(「彰化县志」)。蛙,一名田鸡(「淡水厅志」)。

蜘蛛,布网如罾丝,自处其中;飞虫触网者,缠缚食之。春得暖风,布丝远扬,有长至丈余者(「诸罗县志」)。「雅尔」曰:在地中布网者,为土蜘蛛;络幕草上者,为草蜘蛛(「凤山县志」)。一名喜子,腹有足,能制蛇、鹤,亦能制蜈蚣(「彰化县志」。谨案:蜘蛛「说文」作鼅鼄;「解」云:蝥也。其云其地中布网者,络幕草上者;乃「尔雅」郭「注」,非「尔雅」正文。旧志援引误混。台南有蜘蛛类人面,谓之人面蛛蜘,络罩树间,乃异种也)。

螥螂,漆色,状如龙虱,缘壁善走,有翅能飞(「诸罗县志」)。台多藏橱中「漳志」谓:蝤虫煎食,解毒最神(「台湾府志」)。蝤虫即螥螂(「噶玛兰厅志」)。

蚕,「尔雅」:蟓,桑茧。「注」:食桑叶作茧者,即今蚕。「本草」:蚕,含丝虫也。按:蚕吐丝可为帛;但台地无有能缫之者(「噶玛兰厅志」)。儿童饲之,未能缫丝(「淡水厅志」)。

蜂虎,状似灯蛾而大,头有斑点,入蜜蜂窝,则尽食其蜂(「诸罗县志」)。能折损花(「噶玛兰厅志」)。

毛虫,身上有毛「尔雅」:蜭,毛蠹。「说文」俗呼毛蛓,有毒螫人。「楚辞」:蛓绿兮我裳,是也(「诸罗县志」)。「正字通」:无足,身扁绿色,似蚕而短。「本草」:毛虫多生石榴树上,故名天浆子。宗奭曰:多在棘枝树上,故曰棘刚子;俗呼刺毛虫(「噶玛兰厅志」。谨案:「尔雅」:蜭,毛蠹。「说文」:蜭,作蜬「诸罗志」所引「楚辞」,乃王逸「九思」之词也)。

蚰蜒,夏月积暑湿气所生,无足,长二、三寸,大如钗股,背黄黑色,行处吐白涎成银色有光;俗呼为青赖(「诸罗县志」)。「尔雅」:螾〈行外虫内〉入耳。「注」:蚰蜒。「疏」:此虫象蜈蚣,黄色而细长。「雨航杂录淮南子」曰:昌阳去蚤虱而来蛉穷。蛉穷即蚰蜒也。闻人发脂油香,则入人耳及诸窍中。昌阳香酷能召是物(「噶玛兰厅志」。谨案:「方言」云:蚰蜒自闽而东,谓之螾〈行外虫内〉,或谓之入耳,或谓之,赵、魏之间,或谓蚨虸。北燕谓之〈虫丑〉〈虫尼〉,百物而异名。「诸罗志」及各旧志皆误作蜒蚰,今更正)。

灶鸡,「本草」名灶马。穴灶而居,状如促织。「诗义疏」:似蝗而小,善跳好斗,立秋后则夜鸣,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诸罗县志」)。「山堂肆考」:促织有翼而黑色;灶鸡无翼而褐色(「噶玛兰厅志」)。

树蛤,状如詹蜍,绿色生树间(「凤山县志」)。

斑蝥,「本草」:生豆叶下,乌腹尖喙,甲上有乌黑斑文(谨案:「凤山志」:斑蝥,误作斑猫,今更正)。

金龟,「北户录」甲虫化也,五、六月生草上,大如榆荚,俗呼红娘(「噶玛兰厅志」)。

鼠妇,瓮底虫也(「凤山县志」)。蛜蝛,壁根下、瓮器底、土中生,似白鱼(「彰化县志」。谨案:「尔雅」:蟠,鼠负。「说文」作鼠妇。负、妇声近,通用。鼠妇一名伊威,见「本草」,或作蛜蝛,又名委黍,「说文」作委鼠,并同一物也)。

蝎,木中螙虫,通名蝎(同上)。

蛀蠹,「本草」:蠹虫一名蛀蠹。「埤雅」:蝤跻也,一名蛣〈虫屈〉(「噶玛兰厅志」)。

米榖虫,「尔雅」:蛄〈虫施〉,强〈虫芊〉「注」:今米榖中蠹小黑虫,建平人呼〈虫芊〉子。

结草虫,「古今注」:一名结苇,好于草末折为巢窟,屈伸虫也。

蚤,「山堂肆考」:蚤生积灰,雄小雌大,俗呼疙蚤。

尺蠖,「说文」:屈伸虫也。「埤雅」:一名螂〈虫就〉,似蚕而绝小,行则促其腰乃能进步,食叶,老亦吐丝作室。

蠛蠓,「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埤雅」:小虫似蚋,乱飞者也。

壁镜,「山堂肆考」:辟钱虫,似蜘蛛而身扁,作白幕如钱着壁间,俗呼为壁茧。其抱子隔幕而伏,生子数百,蚸幕而出;一名扁喜。

水蛆,「蚩史」:俗呼蚩虫,生积水中,屈伸反覆于水,长二、三分,大如鍼,夏月浮水面,化为蚊。按此即孑孓也「尔雅」谓之蜎蠉。

青龙,似蜈蚣而瘦长,善盘旋如蚯蚓,屋梁厨户多有之,入夜无火,一条光如青萤;血涂地染衣亦青,如磷点:盖湿气所生者(俱同上)。

蛇,毒虫也。其舌双,其耳聋,其听以目,其毒在涎。种类甚多:一名山辣,长七、八尺,食鼠不伤人:一名龟壳花,背有纹如龟纹:一名饭匙倩,头扁如饭匙,见人头昂二、三尺,惟尾贴地,喷鼻有声:一名青竹丝,长一、二尺,色青如竹,故名。三者啮人最毒。一名松柏根,螫之迅于百步;一名草花仔,小而花,不伤人(「诸罗县志」)。有草锦四足蛇,不伤人。赤尾骀、簸箕甲、雨伞节数种啮人最毒(「淡水厅志」)。

蝴蝶、蟋蟀、螽斯、螳螂、蚯蚓、虾虾、螟蛉、蝇虎、蜾〈虫蠃〉、蝙蝠、蜈蚣、蝇、蚊、〈虫〈 壸,石代亚〉〉蛾、〈虫羗〉螂、〈虫医〉螉、蛆、蟾蜍、〈鹿外虫内〉虫,见「诸罗」、「凤山」、「彰化」、「噶玛兰」各志,有注;以台产与他处无异,且习见,故不录)、蛩、蝤虫(见「淡水志」)、蚋、没子(见「凤山志」),俱无注。

——以上虫豸之属。

附考

台地蝼蚁终岁不蛰,且与内地稍异;内地蝼蚁大小各族,不相淆乱;台地蝼蚁,小者中杂大者,结阵之时,往往排列,大小相错。有大如米、如榖、如小赤豆者,衔负诸物,皆系小者。缘壁上几,一切食物咸遭污践,最为可憎;而大者则不至。意小者服役,大者坐享,其具君臣之义欤(「小琉球漫志」)?

台地壁虎,形状与内地无异,但能鸣矣。声如瓦雀,土人云:至澎湖则不能鸣。林佥事麟焻使琉球,「竹枝词」云:静听盘窗蜥蜴声。其自注云:蜥蜴能鸣,声如麻雀。是以蜥蜴为壁虎矣!郑渔仲注:「尔雅」以蜥螈、蜥蜴、蝘蜓、守宫种类既异,未可释为一物,其说甚允(同上)。

每夜分籁寂,忽四壁作响,唶唶如鹊噪,火之则蝘蜓鸣也;聒耳不休,殊无清趣,徒令旅作恶耳(「海东札记」)!

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搔则愈痒。「闽小纪」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蚋尤甚,帷密亦不能间之,名没子(「赤嵌笔谈」)。

四时阶砌,蛩声鸣不绝;蝉于二月即噪树间,听虫鸣以占候,未可与此地律也(同上)。

听虫声以占候,海外不然,二月已闻蝉噪,四时不绝蛩鸣。「邠风月令」所陈,要难为此间例也。至若密帷不能障蟁蝇,鐍笥不能却蚁豸,犹足生人厌恶,不堪寝处者矣(「海东札记」)!

蜈蚣,腹下有光,夜间青萤闪烁如萤,毒气如硫磺,以足蹈之,光熠燿不绝(「赤嵌笔谈」)。

簸箕甲,蛇之最毒者;大者数尺,身有横纹,黑白相间,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汗,经行处,草木皆萎,牛马不食。啮人数十步立死,其骨必捣烂远掷之;误践亦能刺足杀人,闽地多有(「台海采风图」)。

北路有巨蛇,可以吞鹿,名钩蛇,能以尾取物。孙元衡有「巨蛇吞鹿歌」云:「一岛三千麋鹿场,甡甡出榖如牛羊;台山不生白额虎,族类无忧爪牙伤。野有修蛇大如斗,飕飕草木腥风走;气腾火焰喷黄云,八尺斑龙入巨口;有岐璚角横其喉,昂霄下咽膏涎流;狞蕃骇兽不相贼,奔窜林莽争逃钩。我闻巴蛇吞象不烦咬,三岁化骨何阴狡?尔鹿尔鹿甚微细,此蛇得之应未饱」(「赤嵌集」)。

四脚蛇,四足各有爪,长尺余,黑脊,左右皆黄丝绕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若捕急,则啮人立毙。每当雨多雾浓之后,横路暴日,故一名涂钉云(「台海采风图」)。

青竹镖,蛇类;一名百步创,一名青柏丝。长尺余,青绿色,缠树杪与叶无别,有丝如蛛网,人误触之,则飞啮,其疾如镖;遭其啮者,行百步即僵(同上)。

台湾有毒钉蛇,黑质,长尺许,或五、六寸,身扁,四足如蜥蜴,巨如中指,首约牳指,状如猕猴;自首至脊,有金线一条,左右黄丝绕之(「小琉球漫志」)。

鲤,陶宏景曰:鲤为鱼中之王,脊中有三十六鳞。六,阴数也;北路冬春肥美特甚(「诸罗县志」)。俗呼红〈鱼逮〉鱼(「淡水厅志」)。〈鱼逮〉鱼形如鲫,久之变红,即为赤鲤(「彰化县志」)。

涂魠,形类马鲛而大,重者二十余筋;无鳞,味甚美,自十月至清明,渔者多获之(「诸罗县志」)。腌更佳(「淡水厅志」)。泥〈鱼卖〉即涂魠,黑色无鳞,重者四、五十斤。初冬出,仲春止,味甚甘美,以草绳密扎,咸之载贩内地(「澎湖厅志」)。

乌鱼,「本草」谓之鲻鱼,池产者佳。吴王论鱼,以鲻为上。产台海者曰海乌;冬至前入港散子,亦肥美。散子后,名回头乌,则瘦而味劣(「诸罗县志」)。各港俱有,子成片,下盐晒干,味更佳。过冬则罕见,即「本草」之鲻鱼也(「凤山县志」)。产于池溪者,曰池乌、溪溪、大肚,溪乌为上(「彰化县志」)。后垄、白沙墩每取其子,下盐晒干极佳(「淡水厅志」)。鲻鱼「闽志」称从黄河来(「澎湖厅志」)。

鲳,扁而短,无鳞;以紫白色者为佳,海鱼之贵品。又有黑色者,细鳞,名乌鲳,味少逊(「诸罗县志」)。有黑、白二种,海错珍味(「凤山县志」)。「四明志」鲳鱼一名锵鱼,状若锵刀「升庵外集」作〈鱼仓〉鱼(「噶玛兰厅志」)。肉嫩滑。谚云:山上獐,海中鲳;言其美也(「澎湖厅志」)。

马鲛,身圆而狭长,青黑色,骨软无鳞。「通志」:一名章鮌(「诸罗县志」)。青斑色,有齿,形如泥魠而小,作鯗佳(「澎湖厅志」)。「四明志」马鲛形似鱅,肤似鲳,黑斑最腥。一曰社交鱼,以其交社而生也(「噶玛兰厅志」)。

鳓,类鲥鱼,身扁薄,味清,而芳鲜次于鲥鱼;以多刺人不见重(「诸罗县志」)。色白多骨(「凤山县志」)。其美在腴,重者三、四斤(「澎湖厅志」)。

鳗,有乌、白二种,乌者为上。「埤雅」:鳗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又溪有芦鳗,赤黑色。又,鳗海肉粗而刺硬(「诸罗县志」)。有雄无雌,以影鳗鳢生子(「凤山县志」)。近内山溪涧多芦鳗,天寒出游涧边,食芦竹心,因得掩取(「淡水厅志」)。无鳞有刺名慈鳗,肉细腻,味清甘。又云:「埤雅」谓之鳗鲡,鱼腹白,有舌无鳞,背有肉鬣连尾,生泥中,焚其头角可辟蠹(「澎湖厅志」。谨案:「澎湖志」又一说,乃鳝鱼。注语:鳝鱼色黄无白腹者。气能辟蠹,惟鳗鲡能然;故移并于鳗鱼一条。又考「图经」赵辟公杂「说文」:有鳗鲡者,以影鳗于鳢鱼,则其子皆附鳢之鬐鬣而生,故谓之鳗鲡也「凤山志」谓:有雄无雌,以影鳗鳢生子,本此)。

扁鱼(台湾县、噶玛兰志扁作鯿),形似贴沙而薄,晒干味香美,鲜食亦佳。冬月出鹿耳门外最多,方言谓之涂剃(「诸罗县志」)。「埤雅」:青鯿细鳞,缩项阔腹,盖即所谓鲂鱼也(「噶玛兰厅志」)。鯿,鲂也(「台湾县志」)。

带鱼,「通志」:身薄而长,其形似带,无鳞,入夜有光,俗呼为白带(「诸罗县志」)。有涎如粉(「彰化县志」)。冬月一钓,则衔尾而升(「澎湖厅志」)。

鲈鱼,似鳜,巨口细鳞,张季鹰思鲈脍,即此。隋炀帝谓之金虀玉鱠(「诸罗县志」)。

午鱼,鲈之别种,身圆厚味,差于鲈。台海出九、十月间,俗作〈鱼午〉(谨案:「广东通志」云:魠鱼状如鲈,肉松、少刺、味甘,重数十斤,则〈鱼午〉鱼不独台地有之矣)。

〈鱼桀〉鱼,方言名桀鱼:巨口细鳞、无刺,形如鲻,味甚美。长者可六、七寸,出淡水武朥湾等社(俱同上)。近内山溪涧甚多,俗呼国姓鱼,郑氏至台始有之(「淡水厅志」)。

鲫鱼,状如鲈而大,肉粗(「诸罗县志」)。俗呼敏鱼,重至二、三十筋(「淡水厅志」)。头大鳞大,有金色(「澎湖厅志」)。

鲫鱼,「本草」:一名鲋鱼,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池泽皆有之(「诸罗县志」)。「本草」:凡鱼属火,惟鲫鱼属土,有调胃之功(「彰化县志」)。摆接堡、荆蕉脚所产者,其肠独方(「淡水厅志」)。兰地鲫鱼无不烂额者(「噶玛兰厅志」)。肉厚味美,性不食钓(「澎湖厅志」。谨案:「急就篇」颜「注」云:鲋,今之鰿鱼也,亦呼为鲫;鰿鲫盖声近通用)。

贴沙鱼,附沙而行,上紫下白有细鳞,两目相比,一名比目鱼,江、淮间谓之鞋底鱼,「通志」作鲽沙(「诸罗县志」)。「尔雅」曰鲽,「吴都赋」曰魪;「上林赋」曰魼;「北户录」曰鰜;皆一物而异名(「噶玛兰厅志」)。

银鱼,细小白色,无骨无鳞(「彰化县志」)。福州曰水晶鱼;杜诗曰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长。注家谓即银鱼也(「噶玛兰厅志」)。白如银(「澎湖厅志」。谨案:「南越笔记」云:银鱼长二黍许,光滑无鳞,表里莹彻,出于清明尤佳。据此则银鱼长不过数分;然亦有长数寸者。粤东谓之白饭鱼,以其无骨可作饲儿饭也。「旧志」于银鱼外,又别饲子饭鱼;「注」云:无细骨,可饲儿。是误分为二矣)。

黄翅鱼,「兴化志」名黄穑,状似乌颊;身小而薄,肉细而味清,以其翅黄,故名。淡水有重一、二筋者(「诸罗县志」)。

鱓鱼,俗谓之鳝。「尔雅翼」:鱓似蛇无鳞,黄质黑纹,体多涎沫(同上)。生沟圳泥窟中(「彰化县志」)。俗呼黄鱓(「噶玛兰厅志」)。腹黄,「异苑」作黄〈鱼旦〉;贮水缸中,夜以火照之,其蛇化者,项有白点,身浮水上;名化骨鱓,食则伤人(「澎湖厅志」)。

虎鱼,状似虎头,巨口无鳞,长不盈尺,肉嫩而美(「诸罗县志」)。

黄鱼,色微黄,扁面细鳞,长六、七寸,脂厚味丰,恨多刺耳(同上)。身扁黄质细鳞,味甘而多细刺(「彰化县志」)。黄鱼,石首也(「台湾县志」)。

麻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类鲻,鳞细。郑氏时,台以为贵品(「诸罗县志」)。

鮡鱼,「尔雅」:小者鮡也,是生海边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故名。俗呼花鮡,以其身有白花点也(同上)。长不盈尺,肉嫩而美(「彰化县志」)。前两足善跳走(「淡水厅志」)。花跳生泥中,有花纹善跳,作羹亦佳(「澎湖厅志」)。

狮刀,一名刀。鱼,台人名狮刀。「尔雅」:鮤,鱴刀。郭璞注:鮆鱼也,长头而狭薄,腹背如刀,故名(「诸罗县志」)。多刺无鳞,味亦美(「澎湖厅志」)。

乌颊,身短阔,「兴化志」:似棘鬣鱼,但其颊乌,故名(「诸罗县志」)。

乌鰂,「本草」名乌贼。「海物异名集」:足在口,缩喙在腹,噏彼噀墨,迷射水族。「埤雅」:每遇大鱼,辄噀墨周波以卫身;中有骨如小舟,名海漂蛸;俗呼为墨贼(同上)。墨鱼即乌鰂(「台湾府志」)。「正字通」又名含墨(「噶玛兰厅志」)。形如鞵,八足,前有二须极长(「澎湖厅志」)。

锁管,身圆直如锁管,首有小骨插入管中,如锁;须味甘脆(「诸罗县志」)。郭璞「江赋」:璅蛣,腹蟹。「山堂肆考」:一名海镜,似蚌,腹下有小蟹为琐蛣求食,蟹或不至则死(「噶玛兰厅志」)。有须,晒干味尤甘。号漫浦香(「澎湖厅志」)。

鲨,「图经」:鲛鱼。今南人皆谓之魦鱼;多食损目,大而长喙如锯者,名胡沙「述异记」:鲛人之室,泣而出珠。即此。小而皮粗者,曰白沙。凡鲨美在翅。又有一种黑白圈相间者,曰龙文沙;亦佳(「诸罗县志」)。鲨鱼胎生,为类不一,有白鲨、胡鲨、双髻鲨、龙文鲨(「凤山县志」)。乌鲨大者数百筋,能食人。虎鲨、圆头鲨皆噬人。乞食鲨皮可饰刀鞘;乌翅鲨、锯仔鲨、鼠焐鲨、蛤婆鲨、油鲨、泥鳅鲨、青鲨、扁鲨皆鲨属(「台湾县志」)。此海鲨也;与「诗」鱨鲨,「尔雅」鲨鮀之小鱼别者(「噶玛兰厅志」)。「海族志」:以皮如沙得名。胡鲨青色,大者丈余,鼻如锯。鲛鱼皮可饰;虎头鲨凹有虎文;狗鲨头如狗;黄鲨好食百鱼(「澎湖厅志」。谨案:张师正「倦游录」云:海鱼之异者,黄鱼化为鹦鹉;泡鱼大者如斗,身有刺,化为豪猪;鲨鱼之斑者,化为鹿。是鲨鱼变鹿,昔人有其说矣!台地在鹿,或谓为鲨鱼所化,恐诚然)。

鮎,身圆头扁,色黑黄,无鳞,多涎沫,肉丰,出陂中(「诸罗县志」)。鮎即〈鱼亷〉也,溪涧皆有之,青色,一名鰋(「彰化县志」)。

黄爵,色微黄,身薄而小,多刺。「漳郡志」:以为黄雀所化(「诸罗县志」)。

沙梭,长五、六寸,形如织梭,肉丰骨脆。

海翁,即海鱠,大能吞舟,浮于水面,黑如牛背,俗谓海翁现;则大风将雨(俱同上)。鲸鱼,俗呼海翁,长数十百丈,虎口虾尾,皮生沙石,刀箭不能入,大者数万斤。闽「大记」:巨能吞舟,日中闪鬐鬣,若簸朱旗;遒健好动,故又名鱠(「澎湖厅志」。谨案:「广东通志」云:海鱠,大抵即长鲸也;可证鲸即海。「水经注」云:鱠店海底,入穴则海水为潮,出穴则潮退。此极言鱠能翻簸海潮,其实潮之涨退不系乎鱠也)。

旗鱼,色黑,背翅如旗,鼻头一刺长二、三尺,极坚利;大者六、七百斤,小者亦百余斤,触舟立沉(「淡水厅志」)。盖鲸鲵之类(「澎湖厅志」)。

魟鱼,俗作〈鱼共〉非。张东沙曰:形圆如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有黄魟燕魟。黄魟大而肉粗,燕魟小而肉润(「诸罗县志」)。鲂鱼一名魟鱼(「彰化县志」)。「兴化志」:魟鱼头圆秃如燕,身圆扁如簸箕,尾圆长如牛尾,以其首似燕,故名燕魟鱼;以其尾言,故又名牛尾鱼(「噶玛兰厅志」)。身如槲叶,口在额下,尾长一尺;锦魟身有花点,大者三、四百斤。又有泥魟、扫帚魟、水沉魟(「淡水厅志」)。

青鳞,「兴化志」:大如拇母,长六、七尺,色青鳞厚。「通忍」:一名青鲫。(「诸罗县志」)。一名青狮(「彰化县志」)。

红纱,形似鲈,皮红如涂朱,鳞细,远望之与金鱼之红者无异。内地有红纱巨而美,又是别种(「诸罗县志」)。

鮕鲐,「通志」:尾有星,多穴于田塍或泥岸中。

鱦鱼,色青,体圆而短,味腥;俗呼大麦鱦,以其麦熟时出也(俱同上)。小者甘脆(「凤山县志」)。

铁甲鱼,鳞硬如甲,故名。去其皮方可食(「诸罗县志」)。

独鱼,「漳志」作毒(「淡水、澎湖志」作〈鱼毒〉)。大者如掌,皮粗,剥之晒干,以槎木器,光润倍常。内地取其小者为鱼酱(同上)。小者可腌,作鮓亦佳(「凤山县志」)。

泥鱛,「尔雅疏」:鰼一名,今泥鱛也;穴泥中,因名鱛。「埤雅」:似鳝而短,以涎自染,难握。俗谓之鳅鱼,以入秋最多也(「诸罗县志」)。涂鳅多涎难握(「台湾府志」)。「庄子」:食之以委蛇。郭象「注」:委蛇,泥鱛(「噶玛兰厅志」)。泥鳅即泥鱛,似鱓而短(「澎湖厅志」)。

涂虱,头扁身微圆、黑色,长五、六寸,产陂圳潭窟中。「通志」谓之田瑟;「兴化志」谓之弹瑟(「诸罗县志」)。无鳞有刺(「凤山县志」)。

狗牳鱼,身圆,赤黑色,长尺余,有细刺,鱼之粗劣者(「诸罗县志」)。即榖雨鱼(「淡水厅志」)。身长尾尖(「澎湖厅志」)。

〈鱼劼〉鱼,鳞细脊腴,味甘美,正月从沿溪入内山,长才寸余,每月长一寸,至冬成尺。还自内山,到海边而卵而没(「福建通志」)。

〈鱼日〉鱼,身扁无鳞,尖头短尾,亦名牛〈牛吉〉〈鱼日〉。

气鱼,大者尺许,小者寸许,平时游泳如常鱼,遇物腹中鼓气而圆,其刺如蝟,其形如龟;又名刺龟鱼,中空可为灯。

四破鱼,似鰮而无鳞,性嗜火。大武仑至三貂一带海边,居民昏夜以二艇共张一罾,另一小艇持炬引之;群鱼望火而来罾中,得鱼无数(俱同上)。

鰮鱼,可腌作鲑(「台湾府志」)。竹叶鰮,身扁,鳞相叠,大二、三两,作鮓佳(「澎湖厅志」)。

花身鱼,体有斑文(「台湾府志」)。

扁身苦鱼,身有花点(同上)。肉亦甘,名实似不相宜(「凤山县志」)。花点细鳞(「澎湖厅志」)。

金钱鱼,状如花魿(「台湾府志」)。体薄多刺(「凤山县志」)。

花鳞鱼,斑点如花(「台湾府志」)。

鲡鱼(「淡水志」鲡作鱱),溪涧中鱼之最恶者,引子游水,众鱼不敢犯(同上)。

章鱼,韩昌黎所谓章举。身圆,头有八脚宿聚,当中有口,脑上有窝如臼,囊中有黑膏及黄膏;行则手足向下,高击而疾游。产澎湖(「台湾府志」)。腹圆,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足多有圆纹凸起,紫色。春初出,夏初止。似石拒而小,亦名章拒。人以火照此,可作钓饵(「澎湖厅志」)。居石穴中,人取之,能以脚粘石拒人(「噶玛兰厅志」)。淡不多有(「淡水厅志」。谨案:韩愈「初南食诗注」云:章举有八足,身上有肉如臼,亦曰章鱼。可证章鱼即章举也。石拒本作石矩「岭表异录」云:石矩亦章举之类,身小而足长是也)。

蝚鱼(「噶玛兰」鰇作蝚,澎湖志蝚作柔),状如乌鰂而大,肉厚味甘美,出澎湖(「台湾府志」)。晒干鲜食俱佳(「噶玛兰厅志」)。小者曰墨斗,味逊(「澎湖厅志」)。

鱠鱼,一名鳜鱼(「台湾府志」)。俗云莲鱼头,鱠鱼喉,言柔滑也(「澎湖厅志」)。

莺哥,(「澎湖志」作鹦哥)。鱼状如鲤而润,色绿,嘴尖而勾曲,似莺歌嘴,故名产澎湖(「台湾府志」)。色红绿相间(「凤山县志」)。遍身皆绿,嘴红而尖,勾曲如莺哥(「澎湖厅志」)。

龙尖鱼,口尖身丰,味甘而脆美,出澎湖,多晒作干(「台湾府志」)。喉内有红色(「淡水厅志」)。

三牙鱼,有赤、白二色(「台湾府志」)。有三齿(「淡水厅」)。

〈鱼贡〉仔,鱼小无鳞(「凤山县志」)。

石拒鱼,八脚似章鱼(同上)。八足长尺许,居石穴中,人捕之,能以足抱石拒人。晒干味尤清甘,鱼干中绝美者(「澎湖厅志」)。

刣额鱼,状似金鳞,头内有石子一枚(「凤山县志」)。

嘴尖鱼,嘴长二寸许。

白腹鱼,状似乌鲛而腹白(俱同上)。无鳞,味淡,色白,二、三月间天日晴霁最盛(「噶玛兰厅志」)。形如马鲛而身稍阔,味亦同美(「澎湖厅志」)。

加贝蒲鱼,身微黑,有细鳞,似金精(「凤山县志」)。

金精鱼,身圆,有花点,味佳(同上)。花点细鳞(「淡水厅志」)。

金梭鱼,金鳞身软(「凤山县志」)。圆如梭(「澎湖厅志」)。

竹梭鱼(「噶玛兰志」作竹枝),口尖身长(「凤山县志」)。

〈鱼达〉鱼,一名鱮,有白虎斑,大头;种自内地来。

田鸭鱼,体圆而须长。

飞藉鱼,疑是沙燕所化,两翼尚存。又飞鱼色青,有翅能飞(俱同上)。渔人悬灯以俟,每结阵飞入于舟,力不胜,灭灯避之(「淡水厅志」)。飞乌,夜燃灯,鱼自飞至(「澎湖厅志」。谨案:飞藉鱼,即飞乌「凤山」、「淡水志」俱误分为二,今并之)。

梳齿鱼,黑色花点,齿如梳,鱼肚食之立死(「凤山县志」)。状似泥魠,重者七、八斤(「澎湖厅志」)。

小波浪鱼,青色小尾(「凤山县志」)

归秉鱼,身扁肉涩。

七星鱼,似归秉而小,有黑点七。

赤海鱼,红色。

鱤鱼,口边有两大莿。

牛尾鱼,状如牛尾(俱同上),无鳞,形似(「澎湖厅志」)。

青箭鱼,色青口尖,行如飞(「凤山县志」)。

交网鱼,有乌、赤二种。

牛鮕〈鱼夹〉鱼,头阔皮青(谨案:「字书」无『鮕〈鱼夹〉』字)。

泥龙鱼,似鳗鱼,多暗刺(俱同上)。状如鳝,生海泥中(「彰化县志」)。身长(「淡水厅志」)。

咬网狗鱼,色黑歪口,无分左右(「凤山县志」)。形似扁鱼(「澎湖厅志」)。

海鱱鱼,头大皮黑(「凤山县志」)。

含西鱼,身扁色白(同上)。有刺(「淡水厅志」)。

刺圭〈木兹〉鱼,色黑身厚(「凤山县志」)。

金钟子鱼,细鳞,形圆扁(同上)。

鲢鱼,种出江西,买鱼苗养池中(「彰化县志」)。口小鳞细,有红鳞者曰红鲢,其头尤甘滑(「澎湖厅志」)。

草鱼,一名鰀,池中多买鱼苗蓄之,产于大肚溪者尤佳。

鲠鱼,细鳞多刺(俱同上)。

苦碨鱼,头大身尖(「噶玛兰厅志」)。

赤翼鱼,鳞细肉坚(「淡水厅志」)。

五色鱼,产于鸡笼、头港。

交腊鱼,味清而佳(俱同上)。出于冬月,味甘美不下龙占(「澎湖厅志」)。

泥绘鱼,黑色口阔,大者五、六十斤;又有珠绘,色黑,身有红白点;小绘则黑色(「淡水厅志」)。

〈鱼史〉鱼,头阔皮青(谨案字书无『〈鱼史〉』字)。

龙占鱼,大一、二斤,腌作鯗亦佳。澎人推为上品;一作龙尖(「澎湖厅志」)。

长翼鱼,头尖身圆,重二、三十斤,翼长;与涂魠同时。

青嘴鱼,略似龙占,头有一条青色,作鯗亦佳。

丁香鱼,身圆尖,长寸许,作酱甚佳。

〈鱼月〉鱼,身扁无鳞,尖头短尾,亦名牛牾〈鱼月〉(谨案:「字书」无『〈鱼月〉』字)。

象耳鱼,身扁色黑,刺最利,重约五、六斤。

肉鱼,身圆而肥,结阵而行,有一网百担者。

金目鱼,「纪略」云:即松江之四腮鲈。

石脑鱼,头圆、身扁、青色、粗鳞,大者十余斤。

青威鱼,青色,状如石脑,大亦如之。

琵琶鱼,身圆而扁,尾长有刺,俗呼锅盖鱼,以形似得名「纪略」谓:即郭璞「江赋」之鱝鱼。有红、黑二种。

刺龟鱼,身圆如球,头尖、尾短、无鳞,两边小翼,有刺如蝟,形略似龟;取其皮以作灯,亦可观。

燕子鱼,状如燕,有赤、黑二种;可晒干。黑名乌燕,翅四,开价较昂;大者十余斤,或云海燕所化。

米鱼,身扁鳞细。

水尖鱼,圆而尖,嘴尖长。

花鰋鱼,如长翼鱼。

班牛鱼,班点细鳞。

大头丁鱼,头大尾尖。

鸡鱼,扁而赤,细鳞。

赤鯮鱼,身短、头大、尾两开,赤色有鳞。

〈鱼告〉仔鱼,花跳之类。

马鞭鱼,赤而长,尾尖,上有丝一条。

来猫鱼,头大、口阔、细鳞、有花点,皮肉甚粗。

规鱼,河豚之类,食之伤人。

枋头鱼,似交腊而色白如银,结阵以行,一网常数百斤。

土龙鱼,有力,性毁:补火。

鳅哥鱼,头圆而小,红色有须(俱同上)。

金鱼,色红,尾如虾,而囊金者为贵;亦有黑色而囊金者(「诸罗县志」)。初出黑色,久乃变红或变白,亦有红色、斑色相间者,养之盆中,以供玩赏(「彰化县志」)。即朱鱼,尾三岐,又有双眼凸起、尾分四岐者,称龙头金鱼;尤良。(「澎湖厅志」)。

斗鱼,「泉郡志」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间,尾鲜红有黄点,善斗。泉人呼为丁班;漳人呼为三班(「诸罗县志」。谨案:「岭海名胜记」云:斗龙鱼,大如两指,身有五彩,虾须燕尾。斗则竟日不倦,阴雨则伏不动;此即所谓斗鱼也。此与上金鱼供玩赏,非可充馔。今从「旧志」附录于此)。

〈鱼宅〉「北户录」:水母。一名蚱,一名石镜。「博物志」:状如凝血,从广数尺,无正圆,亦无头、目、肠、脏;众虾随之,以虾为目(同上)。「山堂肆考」:水母大如盘,形似白棉絮,以明矾腌之,久则渐渐如纸,俗呼白皮纸;江、浙呼海折皮(「噶玛兰厅志」)。

沙蚕,生海泊泥涂中,形似蚕,中有沙,故名。味甚鲜美,北人憎其形以为蚓也,弃之。晒干酥食亦佳,又名龙肠(「诸罗县志」)。形似蚯蚓,可食(「凤山县志」)。龙虫一名沙虫(「澎湖厅志」)。

海参,有口,无鳞、足、耳、目;产于八罩海中者良(谨案:〈鱼宅〉与沙蚕、海参皆水族之可食者,今从旧志附录于此)。

海竖,或作蜈鱼,状如海翁,大亦次之,头如猪,跃水面丈余,直上若浮屠,喷水如雪,故谓之竖(俱同上)。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似人形,四翅无鳞(「噶玛兰厅志」)。见人辄笑,见则为台飓之征;行舟遇之不祥,必焚香楮而引避之(「澎湖厅志」。谨案:「诲语」云:海和尚,人首鳖足,身差长而无甲。舟行遇者,率虞不利。此与人鱼相类。人鱼长四尺许,体发牝牡俨似人形;惟背有短鬣,船行遇者,亦必作法禳厌)。

海狗,头似狗而鱼身,尾尖,四翅(「噶玛兰厅志」)。

海马,状如马,头有发,亦四翅,获之不祥(「淡水厅志」。(谨案:「本草衍义」云:海马,其首如马,其身如虾,其背伛偻有节文,长二、三寸)。

海龙,生澎湖,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冬日双跃海滩,获之喜为珍物,入药功倍海马(「澎湖厅志」)。

海鼠,头有孔,重者四、五百斤。

倒吞鲎,口在腹,无齿,能吞人(俱同上。谨案:以上皆海中异鱼,不常见,「旧志」所载,附录于此)。

龟,「大戴礼」:甲虫三百六十,龟为之长。海中有大至数尺者,曰海龟;味如鳖(「诸罗县志」)。「博物志」:龟纯雌无雄,与蛇交通而生子。台地有二种:尾长介粗者,名蛇龟;尾中介有文者,名灵龟(「噶玛兰厅志」)。

鳖,「养鱼经」:鱼满三百六十则龙为之长,而引飞出水。有鳖则鱼不复去,故一名神守,又名团鱼(「诸罗县志」)。「事物原始」:一名甲鱼(「噶玛兰厅志」)。大城北潭有之(「澎湖厅志」)。

鼋,介虫之长,状如大龟,生大海中;火炎山上池内有之(「彰化县志」)。

〈句上黾下〉鼊,龟属「本草」:蟕〈虫隽〉,大者贔屓,小者为〈句上黾下〉鼊,山龟之巨者(「噶玛兰厅志」)。「鸡笼」头尤多(「淡水厅志」)。状如鳖,四足漫胡无指爪,剥割时两目泪下。甲可乱玳瑁,亦以饰物。台人市贩鹿胶,每以板壳同煎(「澎湖厅志」。谨案:「太平御览」引刘欣期「交州记」曰:蚼〈虫辟〉似玳瑁,龟头、鳖身、虾尾,色斑似锦文,大如笠,四足漫胡无指甲,前有黑朱可以饰物。蚼〈虫辟〉即〈句上黾下〉鼊之别体字也)。

鲮鲤,「尔雅翼」:状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中,人谓之穿山甲;以其能穿穴。一名龙理;「山海经」:龙鲤,陵居是也(「诸罗县志」)。「临海志」云:尾刺如三角菱,故谓之石鲮鱼(「噶玛兰厅志」)。

玳瑁,状如龟,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边缺如锯齿,无足有四鬣,前长后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应邵曰:雄曰玳瑁,雌曰觜〈虫隽〉(「澎湖厅志」。谨案:「岭表录异」云:玳瑁生揭其甲,带之有虫毒,甲即自摇,若死无此验。据此,则玳瑁生甲片,可验虫毒矣)。

鲎,色青黑,血蓝,尾如枪,十二足悉在腹下:雌常负雄,渔者取之得双(「诸罗县志」)。腹中有子如粟大,可腌以为医,甚佳(「台湾府志」)。壳甚坚,可作杓(「凤山县志」)。置之水中,雄小者浮雌大者沉。雌常负雄行,虽波涛不解,失偶则不能独活;故号鲎媚(「淡水厅志」)。尾烧烟,可辟蚊蚋(「澎湖厅志」)。

蟹,「尔雅翼」: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两螯倨而容仰,故谓之螯。随潮甲解,故字从解(「诸罗县志」)。台产皆出于海,独诸罗生溪涧中。螯生毛,名曰毛蟹,秋后甚肥美。海中则有沙钻蟹,色黄,遍身有刺,遇人即伏沙底。沙马螯,色赤,走甚疾。大脚仙蟹,身小,一螯大、一螯小,色赤白相杂。虎狮蟹,遍身红点。青蚶蟹,青白色,两螯独大。金钱蟹,身扁,色赤黑,此种腌食甚佳(「台湾府志」)。一螯大,一螯小,曰拥剑(「台湾县志」)。一名螃蟹,脐有尖团之别,尖为公蟹,不及团脐母蟹之多黄而香也(「噶玛兰厅志」)。螃蟹一名郭索(「澎湖厅志」)。

蟹郎,似蟹而小,穴诸荒烟蔓草中;非朔望不出。其出也,朔雄,望皆雌;朔雌,望皆雄。八月望日尤多(「福建通志」)。

蟳,一名蝤蛑,生海边泥涂中;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诸罗县志」)。膏多于肉,曰红蟳;无膏曰菜蟳。大者长尺余,螯无毛,故异于蟹(「台湾府志」)。其壳甚坚(「凤山县志」)。虎蟳「海族志」:文有虎班,色如玛瑙(「澎湖厅志」)。

蠘,「图经」:阔壳而多黄者,名蠘。其螯甚锐,断物如芟割(「诸罗县志」)。形似蟳,但壳有班点(「台湾府志」)。别名翠蟹,亦名青脚蟹(「凤山县志」)。产海中(「淡水厅志」)。

蟛蜞,在海岸钻穴而居。「北户录」:有毛曰蟛蜞;无毛曰蟛〈虫越〉(「澎湖厅志」)。

蚶,「尔雅」谓之魁陆。郭「注」:状如海蚌,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即今之蚶也「岭表录异」:一呼瓦棱子,以壳上有棱如瓦垄也(「诸罗县志」)。蚱蛤之属,壳圆而厚,形如瓦筒(「台湾府志」)。「说文」:一名伏老,海人取其苗,养于泥涂中;俟其大,货于市。一名复累,浙江谓之毛蚶(「噶玛兰厅志」)。有乌蚶,腌食佳(「淡水厅志」)。珠蚶,肉紫色,热水淋之即熟,带血擘食,甚美。又有丝蚶,斧头蚶、五爪蚶数种(「澎湖厅志」)。

西施舌,壳黑绿色,形似小蚌而长。「泉郡志」:其内有舌最美,海错之珍,次于江瑶柱(「诸罗县志」)。台所出不宜多食(「台湾府志」)。似蚌而薄(「淡水厅志」)。肉细软如舌,味佳(「澎湖厅志」)。

车螯,似蛤而大,壳厚微黄,肉坚含浆不放,俗呼为蛲(「诸罗县志」)。蛲,蛤之大者,肉白多浆(「台湾府志」)。蛲仔生海泥中(「彰化县志」)。

花蛤,似车螯而小,壳有斑文,「本草」谓:蛤表有文,即此。「礼记」:雀入水为蛤;是也。味甚清,此地不多产(「诸罗县志」)。雍正癸丑骤生,他少见(「台湾县志」)。蛤有三种,皆生于海(「台湾府志」)。一名文蛤(「凤山县志」)。蛲之小者(「彰化县志」)。海蛤无文(「噶玛兰厅志」)。

蛤蜊,似车螯而小,壳圆,微黑色,肉黄(淮南子:若士方卷龟壳,而食蛤蜊。「酉阳杂俎」:蛤蜊候风雨,能以壳为翅飞(「诸罗县志」)。白壳紫唇者曰蛤蜊;又有一种形厚而唇黑者,「兴化志」谓之朗晃,亦蛤蜊类也。其肉皆白,而唇黄(「噶玛兰厅志」)。生溪涧泥沙中(「淡水厅志」)。或云:蛤蜊、文蛤,由一潮生一晕。有白蛤、赤蛤数种,壳可烧灰,入药为蛤粉(「澎湖厅志」)。

牡蛎,「本草」: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名蛎房。俗呼为蚝,小者名珠蚝,最佳。此间不须架石栽种;团生海中,取之者乘筏,用长竹出诸水底(「诸罗县志」)。咸水,结成壳,可烧灰(「台湾府志」)。蚝,牡蛎也(「台湾县志」)。又可入药品(「澎湖厅志」)。

鰕,或作虾,种类不一,有红虾、沙虾、班节虾、白丁虾;各塭红虾最佳。又有黄栀米,小而色红,晒作鰕米(「诸罗县志」)。别有一种龙虾(「凤山县志」)。龙虾,昂首奋角,如画龙状,甲硬如蟹,须长一、二尺,钳六、七寸,有芒刺,尾下子累累相续(「噶玛兰厅志」)。塭虾出塭中,夏秋最甚,腌食极佳(「淡水厅志」)。有狗虾、赤尾星、软壳虾,又有八节虾,红白相间。麋虾,小者如米,腌之佳。虾姑,肉薄不中食。虾蛞托,尾有刺能伤人(「澎湖厅志」)。

螺,「通志」:香螺大如瓯,长数寸,肉白而尾有膏,味甚佳。「本草」谓之甲香,又响螺,其壳可以吹。花螺如田螺而小,壳圆白色,红点斑斑。大螺琢磨其壳,可作鹦鹉杯(「诸罗县志」)。珠螺,似花螺而小,壳坚硬,螺嘴有皮,厚而圆,如半面珠,故名。澎湖所产,惟腌食为佳(「台湾府志」)。「本草」:田螺食泥在腹,十年犹活,能伏气饮露。石螺在池潭中可常食(「凤山县志」)。有莿螺、肉螺,苦螺、寄生螺,来螺产内地。淡地亦有(「淡水厅志」)。有巴螺、钿螺。俗云:琉球螺可饰器;达摩螺可作杯;白螺、黄螺、红螺、珠螺、麦螺可作酱(「澎湖厅志」。谨案:「太平御览」引「南州异物志」云:鹦鹉螺状如覆杯,头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名。据此,则螺原有鹦鹉之名,非独可琢作鹦鹉杯已也)。

蚌,与蛤相类而异形,圆者曰蛤,长者曰蚌:壳绿黑色,老蚌含珠。「战国策」谓:与鹬相持者也(「诸罗县志」)。壳明亮,老亦能生珠(「凤山县志」)。田蚌,俗名田杯(「彰化县志」)。「五杂俎」:大者如箕。「左思赋」:蚌,珠胎,与月盈亏。中秋无月,则蚌无胎。壳可烧来涂壁(「澎湖厅志」)。

海豆芽,似蚬而差大,形扁,壳绿,吐尾如豆芽,故名。一名涂杯(「诸罗县志」)。如小蛏,伸尾白如豆芽(「台湾县志」)。一名江蛲(「凤山县志」)。俗呼家愁(「彰化县志」。谨案:「广东通志」云:水豆芽,蛏类也。鲜时壳中有一肉柱,如牙箸。腌之则无,此即海豆芽也)。

水龟,一名龙虱,出潭堀中,腌食佳(「诸罗县志」)。「本草」名水马,长寸许,群行水上,涸即飞去(「噶玛兰厅志」)。可腌酱(「淡水厅志」)。

白蛏,台原无蛏,康熙五十九年始有,生于海泊泥涂中。形与内地蛏无异,但壳差薄,色白如玉尤清甘,四、五月时有之(「台湾府志」)。近亦有竹蛏(「凤山县志」)。石蛏生海泊(「噶玛兰厅志」)。紫蛏生石隙中(「澎湖厅志」)。

鬼蟹,状如傀儡(「凤山县志」)。

海蒜,一名湖肾,壳类蛤,肉垂三寸余,白色上有黑点,状甚劣。味甘;但性极寒,食之多患腹泻(「凤山县志」)。

沙蒜,一名沙噀,俗呼土笋,可煮作冻(「淡水厅志」。谨案:「岭表录异」云:沙箸,海岸沙中生,春吐苗;其骨白且劲,可为酒筹,凡采者须轻步向前拔之;不然闻声遽缩入沙中,不可得也。此沙箸疑即沙蒜,盖箸蒜声相近也)。

赤嘴,状如蛲仔,但壳微赤有纹,比蛲仔味清甘(「彰化县志」)。

竹蟽,形如蛏,壳黄色,味甚清甘(同上)。

九孔,即石决明(「淡水厅志」)。鲍鱼之小者,附石而生;壳有孔,煆灰入药,为石决明「五杂俎」云:即鳆鱼另一种,呼将军帽(「澎湖厅志」)。

寄居虫,土人呼为寄生(「噶玛兰厅志」)。寄生「阅书」:生于蛎房、蚌、蛤腹中。郭璞「江赋」:璅蛣,腹蟹。「记略」:海上有枯螺壳,寄生其中,负壳而走,形如螺(「澎湖厅志」。谨案:陈藏器「本草」陶「注」蜗牛云:海边有大螺,似蜗牛,火炙壳,便出走;食之益人。按寄居在蟹壳间,非螺也。候螺蛤开,即自出食,螺蛤欲合,已还壳中。海族多被其寄据,此则寄居本虫类,以其寄于螺壳,故各志俱入介属;今仍之)。

砗磲,即五爪蚶〈虫间〉,即壳菜,生海石中,以苔为根,壳长而坚硬,但稍薄耳。肉紫色,腌之亦佳。小者名沙箭,又有乌〈虫念〉,乌投等类。

醋鳖,坚白如石,背圆腹平,有旋纹如螺形。如小鳖,大不及指,盖藏数年,投醋中,蠕蠕自能配合(俱同上)。

胎鱼、筋鱼、〈鱼因〉鱼、〈鱼燕〉鱼、白刀鱼、蚬、红栗、仙人掌、海月、海胆、帽华螺(见「福建通志」)、新妇啼鱼(见台湾府「凤山县志」)、花辉鱼、苦蚝、青茵、毛〈虫间〉(见「噶玛兰志」)、魽鱼、鸢锤鱼(见(「淡水厅志」。俱无注)。

——以上鳞介之属。

附考

鲨鱼,类不一,龙文鲨、双〈髟上告下〉鲨,志言之矣!外此有乌翅鲨,身圆,翅尾黑色。锯仔鲨,齿长似锯。乌鲨,口阔,大者数百筋,能食人。虎鲨,头斑如虎,齿迅利,噬人手足立断。圆头鲨,亦食人。鼠〈虫吾〉鲨,皮白齿如梳。蛤婆鲨,口阔,尾尖。油鲨,身圆而长,尾似虾尾。泥魦鳅鲨,口尖。青鲨,身青色。扁鲨,身扁,尾小。乞食鲨,皮可饰刀鞘。狗缠鲨,身长,尾尖。狗鲨,头大,上有乌赤点,离水终日不死(「赤嵌笔谈」)。

鲨鱼,胎生,市得一鱼,可四、五筋。用佐午炊,庖人剖腹一小鱼从中跃出,更得五、六头;投水中,皆游去(「裨海纪游」)。

相传台鹿皆鲨鱼所化,然沿海俱有鲨,即台地山前亦有之,未见有化鹿事。独后山鲨鱼随潮登岸,即化为鹿,毛色纯黄,其孳生者,始有梅花点(「东瀛识略」)。

鲨鱼翅,出南路嵌顶及澎湖,每岁十一月,渔人取之,率载海舶,往江、浙货卖(「小琉球漫志」)。

魟,有锦魟,身圆有花点,大者三、四百筋,皮生沙石,尾长数尺,骨弱肉粗。黄魟,身圆黄色。泥魟,皮黑。扫帚魟,尾如帚。鸟燕魟,头、身、翅俱似燕,肉黑。四开魟,头似燕,肉赤。鬼角燕魟,头有软角。水沉魟,淡红色,身扁头尖(「裨海纪游」)。

芦鳗,产海边,随潮登岸,食芦笋;潮退入溪田中,不能去,方可得。渔人或迹其往来之路,以灰布之,俾涎沫粘糊,手可取。身花红色,长四、五尺,全似鳗而身短;有重至二、三十斤者,唻极肥美。「岭南杂记」云:芦鳗背黑,有类乌鳢,其色稍异(「小琉球漫志」)。

新妇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谙,恐被姑责也。孙元衡有诗云: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却怜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赤嵌集」)。

鹦哥鱼,鸟嘴,红色,周身皆绿。孙元衡有诗云:朱施鸟喙翠成襦,陆困樊笼水厄罛;信是知名无隐法,曾闻直猎有浮胡。相传直猎有鱼,名为浮湖,嘴似鹦鹉(同上)。

蝴蝶鱼,见上淡水海岸间,栩栩然似凤皇孙也(「海东札记」)。

海翁鱼,有言如小山,草本生之;樵者误登其背,须臾转徙,不知所之;此无可考。「志」云:后垄番社有脊骨一节,高可五、六尺。两人合抱,未满其围。渔人云:大者约三、四千筋,小者亦千余筋,皮生沙石,刀箭不入。有自僵者,人从口中入,割取其油以代膏火;肉粗不可食。口中喷涎常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即龙涎,番每取之以贾利,真膺亦莫辨也(「赤嵌集」)。

台地鱼族最繁,而黄鱼独少,长亦止数寸,见有盈尺者,咸诧为乱征(「东瀛识略」)。

旗鱼,胸脊肉陷如沟,鬐翅敛之不见;有时怒张如支雨盖,故亦名破伞鱼(「海东札记」)。

旗鱼,俗呼海竖,头似猪,大则千余斤,小亦五、六百斤;常于水面跃高丈余,喷水如雪;渔人见之则避(「赤嵌笔谈」)。

海和尚,色赤,头与身皆似人形,四翅无鳞。海狗,头似狗,尾尖四翅。海马,状如马,颈有騣。亦四翅;渔人网获,均为不祥(同上)。

海龙,产澎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长不径尺,以之入药,功倍海马(「赤嵌集」)。

水母,闽人谓之〈虫宅〉,又谓蜇皮;其形乃浑然一物,有知识,无口眼,故不知避人。虾寄腹下食其涎,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沈。产台地者瘦小不堪食,鹿耳门内甚多,淡紫色,状如覆杯,下有物摇曳如悬絮,俗谓之足。往来浮沈;捕之,则所谓足者缩入。「越绝书」云:水母,,虾为目;海镜,蟹为腹。海镜,广人呼为豪菜盘。「岭表录异」云:海镜饥,即蟹子走出。以腹中有小红蟹子,其小如豆,头足俱备;及出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海镜一名璅蛣,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抱朴子」:蟹不归而蛣败,蛣恃蟹以为命,不可一日无也(「小琉球漫志」)。

蟹螯,生毛者。无毛者为蟳,有翠蟹蔚然深蓝,大不盈掌;巨者螯长六、七寸,壳有斑文,呼曰青脚蠘。孙元衡有「翠蟹诗」云:嗜蟹何当只自谋,难凭此味悦监州;双螯独把炎洲翠,吕亢图中未解收(「赤嵌集」)。

蟹之生溪河中螯足有毛者,曰毛蟹;味尤佳。台南无之,独产彰化。欲致之郡,必兼程疾走,若渡虎尾溪,呴沫有声,螯足皆脱,不可食;其不脱者十中二、三而已(「东瀛识略」)。

虎蟳,质粗味劣无足取,壳极类门户上所绘虎头,色亦殷红斑驳;人有镶为酒器者,冬来生子,充盈脐外(「闽小纪」)。

〈句上黾下〉鼊,龟属,卵生,状如鳖;四足漫胡无指爪。大者百余斤,小者数十斤,常从海岸赴山凹钻孔伏卵。人伺其来时,尾而逐之;行甚疾,众并力反其背,则不能动矣!剥割时,两目泪下。嗜者谓味同牛肉,值亦相等。甲可乱玳瑁,亦以饰物,但薄而色浅,不任作器。市贩鹿胶,每以其板壳与鹿角骨同煎。前路南龟壁港以此名。今写讹,刘欣期「交州记」作蚼〈虫辟〉(「赤嵌笔谈」)。

文蛤,味极鲜美,往年绝少,惟癸卯春夏,鱼市不绝。「西溪丛话」: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博物志」云:东海有蛤,鸟常食之。壳在海岸,潮水往来碏薄,洁白如雪;入药最精。往在大担僧寺见海边蛤壳,各种奇异,有竞为携取者(「同上」)。

「南州异物志」:寄居之虫,如螺而有脚,形如蜘蛛,本无壳;入空螺壳中戴以行,触之缩足,如螺闭户;火炙之乃出走。异苑谓:鹦鹉螺常脱壳而朝游,出则有虫如蜘蛛入其壳,戴以行;夕返,则此虫出。「庾阐」所云:鹦鹉外游,寄居负壳者也。台地呼寄生(「使槎录」)。

鬼蟹,状如傀儡。孙元衡有诗云:家在蚝山蜃气开,鲸潮初起鲎帆来;虎鲨(背有斑文)。鬼蟹纷无数,就里难求蛤蚌胎(同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律抄

    律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捉鬼人生

    我的捉鬼人生

    二十年前闹了灾荒,一个卦象天狼的少年出生。二十年后,我帮老头子照看点面时,被一个身材火辣的女人带走去捉鬼,从此我的人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顽宠出没:天子请注意

    顽宠出没:天子请注意

    当顽宠遇上纯情天子,谁胜谁败?曾经的一次失去记忆,再次相逢的他们,能否忆起儿时的故事呢?女主可爱顽皮,男主腹黑霸道。两极相撞,能擦出怎样惊心动魄的火花呢?男女主身心健康,一对一哦!
  • 弥罗花

    弥罗花

    简介无力之徒,详情情况小说具体内容吧!觉得好的,支持哟!背叛是因为,贪婪还是希望?墨家传人从来都是高傲冷冽,姬家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第一家,万万年,不够流传,至今天,恩怨情仇难断……“华君爻,你说,我们今生能不能休?”“只愿来生,你我不见,天下泰平!”
  • 如果岁月如初

    如果岁月如初

    -如果岁月如初-他转头就走,不是愤怒不是玩笑,只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悲哀。心里第一次这么这么难过,比和孟清风分手还要难过。我总以为我更爱孟清风。他没有道别没有说绝交,而是再也没有回来过。“于瑾年,时间是我们最好的药。”可我并没有说出口,我知道他都懂,我只是对自己说,仅此而已。也只是固执的不想说出口……-时光-“阿静你已经把我拱手让人。”大学毕业,我和他乘地铁回老家时,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这样不声不响的话。我从地铁上下来,看见坐在椅子上的阿曼,她看见他一脸激动地跳起来抱住他,然后阿曼帮他拿了一袋行李,看也没看我就走了。我知道阿曼和他都是恨我的。——终于时光回过头来笑我们傻
  • 宠妃有毒:至尊纨绔将女谋

    宠妃有毒:至尊纨绔将女谋

    她,21世纪佣兵杀手,却穿为将军府懦弱无能的药罐子嫡女,家中男宠无数,却全非善类,一心想要置她于死地。凤柒冷然一笑,“想要我死?真当自己是屁?”世人骂她丑颜瘸腿,草包废柴,残花败柳,福薄短命,她回世人“令母是否闲的蛋疼?”简言之:你妈的多管闲事。一朝才显,四国动乱,姨母祸心?夺权。公主陷害?踹脸。白莲花使计,撕了美人皮,掏出黑心骨。斗渣女,虐妖男,不想,院中有火,身边带毒,好,姑奶奶最爱灭火后投点毒。想谋钱财?尼玛,通通换成驴屎。觊觎妃位?好,找个乞丐,赏了。看上了我的宠物?没关系,将那巨蟒送她。枕边吹风?贴张皇榜,梅妃上了五王的床。三月后,人人避如蛇蝎,惊恐:七公子疯了。
  • 神尊仙宗

    神尊仙宗

    上辈子不被天道眷顾,厄运缠身,出了车祸原本以为将死,结果穿越了,成了一派掌门,系统开启,谁与争锋,灵石?从不缺灵器?全是高等货......叶违天真的要逆天了
  • 王源之你是我的唯一

    王源之你是我的唯一

    本书…与别的文大概不一样,看吧看吧………
  • 重生之你到底是谁

    重生之你到底是谁

    艾米,出身偏远山区,到城市打工,意外遇到一个好心的大哥;日久生情,两个人相爱,可,意外遭遇大火;在她还意识清醒,被强行挖去心脏和大脑!她重生了,以另外一个女人的身份,她要弄清楚,这一切究竟是为何?韩野,警校毕业,为抓毒枭,酒店卧底,大火中,他侥幸逃脱,整容归来,发现一切全都变了,报纸上竟然有他的负面宣传?这一切,血债血还!
  • 追寻永远的缘

    追寻永远的缘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能够遇见,就是缘,能够厮守终生,便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