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2200000021

第21章 聆音(2)

一尺而水火两分,一脏而四腑兼属,乃天然不易之至道。若二肠浊阴之最,乃与心肺同列,混地狱于天堂可乎?岂有浊气上干,三焦交乱,尚可称为平人乎!(余午亭)人迎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灵枢》)任脉之侧开二寸,即足阳明胃经也。其在颈之穴名曰人迎,夹结喉两旁一寸半,乃腹部第二行次之脉也。(马元台)按人迎气口之脉,本皆经训。但人迎为足阳明之脉,不可以言于手,气口总手太阴而言,不可以分左右。

如《动输》、《本输》、《经脉》等篇,明指人迎为结喉旁胃经动脉。盖上古诊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诊周身之脉;一取太阴阳明,以诊阴阳之本;一取左右气口,以诊脏腑之气。然则人迎,自有其位,《脉经》乃扯人迎于左手,而分气口于右手,不知何据而云然?愚初惑之,及见《纲目》释云∶人迎在结喉两旁,足阳明之脉也;又见庞安常《论脉》曰∶何谓人迎,喉旁取之。近见徐东皋曰∶《脉经》谓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误也。若此数君,已觉吾之先觉矣。(《类经》)气口寸口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一难》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难经》)按寸口、气口、脉口之义,历考经文,乃统两手而言,非独指两寸为寸口。右手为气口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而实则手太阴肺经一脉也。王叔和未详经旨,突谓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以致后人俱指两寸为寸口,右关为气口,而不复知统两手而言矣。(《景岳全书》)寸、关、尺,辄名心脉、肺脉、肝脉、脾脉、肾脉者非也,此手太阴肺经之动脉,分其部以候他脏之气耳。

李时珍曰∶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气所出入之门户,故名曰气口,而为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吴草庐)三部九候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上部,有中部,有下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入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素问》)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下至脐之有疾也;尺为下部,法而应乎地,主脐下至足之有疾也。(《类经》)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崔紫虚)按三部九候,《内经》明指人身上、中、下之动脉。盖上古诊法,于人身三部九候之脉,各有所候,以诊诸脏之气,而针除邪疾,非独以寸口为言也。如仲景脉法,上取寸口,下取趺阳,是亦此意。观《十八难》曰∶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乃单以寸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诊,后世言脉者,皆宗之。

虽亦诊家捷法,然非轩岐本旨,学人当并详其义。(《类经》)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素问》)七诊者,独大、独小、独迟、独疾、独寒、独热、独陷下也。(《内经吴注》)愚按∶七诊之法,本出此篇,而勿听子谬谓七诊者。诊宜平旦,一也;阴气未动,二也;阳气未散,三也;饮食未进,四也;经脉未盛,五也;络脉调匀,六也;气血未乱,七也。夫此七者,焉得皆谓之诊?后世谬传,失其本原,是真可以勿听矣。(《类经》)呼吸至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素问》)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灵枢》)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气血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难经》)按代脉之义,自仲景、叔和俱云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代者死。又曰脉五来一止,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故王太仆之释代脉,亦云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也。自后滑伯仁因而述之,故后世以结促代并言,均目之为止脉,岂足以尽其义哉?夫缓而一止为结,数而一止为促。其至,则或三、或五、或七八至不等,然皆至数分明,起止有力。至于代脉之辨,则有不同。如《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邪气脏腑病形篇》曰∶黄者,其脉代。皆言脏气之常候,非谓代为止也。又《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微软弱曰平,但代无胃曰死者,乃言胃气去,而真脏见者死。亦非谓代为止也。由此观之,则代本不一;如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乃至数之代,即本篇所云者是也;若脉本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平人气象论》所云者是也;又若脾主四季,而随时更代者,乃气候之代,即《宣明五气》等篇所云者是也。凡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则均谓之代,但当各因其变,而察其情。设不明此,非惟失经旨之大义,即于脉象之吉凶,皆茫然莫知所辨矣,乌足以言诊哉?(《类经》)神力诊脉,以有力无力二者为分辨,人皆知之。至于有力中求无力,无力中求有力,非上智莫能察也。有力中求无力,则无力者,乃其真元虚弱,而有力者,火搏之则然,非本体之实也;无力中求有力,则有力者,乃其真元禀浓,而无力者,乃胃气暂失所养则然,非本体之虚也。此所谓因其形似而求之真伪者也。(余傅山)脉有有力而无神者,亦有无力而有神者。盖有神、无神,非即以有力、无力论也。如以有力即为有神,无力即为无神,则凡脉之弦劲勒指者,可为有神,而许以生乎?脉之和缓软弱者,可为无神,而断以死乎?盖有余之证,脉须有力,而有力之中,又贵有神;不足之证,脉宜无力,而无力之中,全在有神。数语为诊家之扼要也。(《己任篇》)求脉之道,当以有力、无力辨阴阳,有神、无神察虚实。和缓者,乃元气之来;强峻者,乃邪气之至。病自阳分传入三阴者,俱是脉沉,妙在指下有力、无力中分∶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力者,为阴、为虚、为寒。(《景岳全书》)脉之不病,其神不言当自有也。脉既病,当求其神之有无。如六数、七极,热也,脉中有力,即有神也;三迟二败,寒也,脉中有力,即有神也。热而有神,当泄其热,则神在焉;寒而有神,当去其寒,则神在矣。

若寒热之脉,无力无神,将何恃而泄热去寒乎?苟不知此,而递泄去之,神将何根据?《经》曰∶脉者血气之先,又云∶血气者人之神。可不察其有无乎?(王好古)胃气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素问》)博约凡脉,博之则二十七种,约之则浮、沉、迟、数、滑、涩、细、大为八要,又约之则为浮、沉、迟、数,又至约则为浮、中、沉。是知浮、沉、迟、数四脉,真千古要诀也。(《医学入门》)六经脉体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素问》)《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阳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难经》)时脉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命曰逆四时也。(《素问》)《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别闹,有佛呢

    别闹,有佛呢

    万万年前,仙界有一大佛,方寸之间可断天下事,某一天,觉得当佛太无聊了,于是去人间历劫;万万年前,有一只横行霸道的魔王,好不容易碰到对手,还没打上一战呢,人却跑了,于是魔王生气了……
  • 网游之江山长歌

    网游之江山长歌

    网游《江山长歌》,且看历史英雄同台称雄,且看玩家各展雄姿。无限的舞台,无限的故事。这里唯一永恒不变的,便是:不一样的江山,不一样的长歌!
  • 阆山梦

    阆山梦

    没什么介绍,想破头想的介绍,你们也未必肯看。反正,这是一个跟套路都不一样的硌。
  • 爆宠毒妃:腹黑王爷惹不起

    爆宠毒妃:腹黑王爷惹不起

    一朝穿越,她成了人人可欺可践可辱,又丑又傻的嫡出小姐?虚伪的父亲,伪善的继母,恶毒的姐姐,还有想吃回头草的未婚夫,她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何谓欠她的,连本代利,加倍奉还!复仇路上,一不小心,误惹上一只腹黑的王爷,从此夜夜缠身。世人眼中冷酷的他最爱做的事情,便是逗她,气她,看她恼羞成怒,却对他无计可施。她挑眉一笑,无计可施?“王爷,有人说你老,我看你是不大行,本姑娘不陪你玩了,再见。”“女人,你夺了本王所有的第一次,就想不认账?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被扛上肩,躲无可躲,“……唔!”某女悔不当初,不是传言说他不近女色嘛!某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传言是不能尽信的!
  •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周海亮的中短篇小说,归纳起来,大致以下几个关键词:裸命,伤情,卡意识,激情,斑斓逼人,藏污纳垢,兽性诗学,善良的残忍,陌生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从作家的作品里读出不同的感觉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作者认为,他的小说其实只与三个词有关,即:价值、尊严和死亡。《天上人间》所收录的14个中短篇小说,均与这三个词有关。当然这里面还有爱情,亲情,苦难,战争,底层,奇幻,民族意识,反抗与挣扎……可是它们不过是这三个词的衍生或者补充。换句话说,人生就是小说,小说亦为人生,人生之’关键词,同样逃脱不开这三个词——价值、尊严以及死亡。
  • 我只是一个机器人

    我只是一个机器人

    在新的智能世界,世界上的所有经济,政治都是通过机器人建成的,经过一代的融合人类也渐渐把机器人当成了唯一的依靠,无论是生活,还有经济,政治,安防甚至是感情和婚姻,机器人都成了他们唯一的依托,人类就是我们机器人的一切,在未来的生活中,我是似乎也将成为她未来可以依靠的人生伴侣,带给她一切她梦想的幸福,然而人类如此幸福安逸的生活背后却暗藏着关系人类未来生存的危机,智能机器人和人类的相处却成了未来命运的选择
  • 钧天图

    钧天图

    摘星的昆仑,天机阁的榜,妖丛的麟凰,日不落的殇。山两界的魔门,帝王盟的金汤,八百宗的奇才,七州域的乱荡。神引的雄寇,待宰的羔羊,七卷的天书,天下谁作王。千年流逝落定尘埃,一切只剩下流传于世的这首童谣!
  • 众神的遗忘计划

    众神的遗忘计划

    神明少女洛爱尔所在的世界即将陷入混乱,她被迫传越到其他的平行世界去寻找救兵,但刚到那边就遇到了一个十分古怪的狼妖少女,而少女却告诉她这里早就没有神了,那么洛爱尔的能否拯救她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呢。。。这里有一万个梗,这里剧情贼骚我都不知道怎么填标签,没有男主,大爷还不进来玩玩?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六界苍天劫

    六界苍天劫

    两个孤儿,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走向了修真的道路,却卷入了一场惊天的阴谋。为了心爱的女人,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满天神佛,六界仙魔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仙魔敢阻,一概杀之与所有的人为敌又如何,只要自己的亲人朋友不受到伤害就行就算是这天要缚我,我也要打破这天这地要缚我,我就踏翻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