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仕
按《祥符县志》:史仕,字君显,周府良医正。九世袓全,业幼科,居洛中。永乐初,任周府良医,因徙汴。自全至仕凡十代,皆以医显名。仕精于《素问》、《难经》诸昼,治病能察虚实,依病制方,无弗取验。德清蔡中丞抚河南时,子方二岁,病痹发热,诸医皆用芩连,热愈甚。或荐仕往。仕诊脉法应补,蔡初难之。仕力主其方,阴用附子佐参、芪,一服即安寝思食,热减大半;又数服而愈。蔡神其术,携至京,捐赀为授周府良医正。其他疗病,全活者不能具悉。寿至八十七乃终。
李可全
按《祥符县志》:李可全,精医,能研素书,不计利,全活甚多,时号神医。
李宏要
按《洛阳县志》:李宏要,精通医理,常以活人为心,施药五年,一文不取。年逾九十,无疾而逝。子汉能世其业。
颜守正
按《襄城县志》:颜守正,邑人,儒医,于小儿尤精。不甚计利,且善书,颇知吟咏。
郑富
按《鄢陵县志》:郑富,字景丰,少攻岐黄业,精于诊视,迎者无虚日。子诏评亦皆以医名。
张琦
按《朔方志》:张琦,精太素脉,断病,逾二十年,生死卒如所许。
董教清
按《河间府志》:董教清,号中壶,羽士也。初修炼于太和山之五龙宫;久之,欲游览诸名胜,遂涉荆襄,历秦蜀晋赵间,得异人传,以医药济世。南皮有安姓者,助赀施药,乃留居之。脉理通微,药本王道,远近咸称国手。年九十余终。
宁守道
按《扶沟县志》:宁守道,明初人,精针灸法,应诏入京,针铜人中选,授太医院大使。
黄朴庵
按《无锡县志》:黄朴庵,失其名,外科得异人秘方,其后叔洪师善者,兼通大方脉。师善子禄,工医而能诗。
王德孚
按《邵武府志》:王德孚,字致和,邑人,最工于医。每阅脉书,辄至丙夜,至其用药,则胸中自有欛柄,不斤斤执古法。凡他人谢不能医者,得致和立愈。所活常百十人。有如贫窘细民,绝不与较谢礼。
丘珏
按《邵武府志》:丘珏,字廷美,原习儒业,颖悟绝伦,而未用于世。旋业医,精脉理,以济人利物为分内事。郡守吴南岳遘疾,群医罔效,召珏,珏诊曰:是易疗耳!乃进药。公服毕,私语其仆曰:漏下二鼓,公渴,宜备汤;三鼓,公饥,宜备粥。吴如期索之,俱如意也。曰:尔何慧若是?仆曰:丘医所谕耳。吴骇然,以为秦越人隔垣之见症瘕不啻也。进与语,谈吐皆儒生,乃悦曰:非儒也,医何能良?遂颜其庐曰儒医云。郡有人中头风,口已噤,将就木矣。珏适至,视之曰:是可治。治之以针,不逾刻,吐痰数升而愈。凡若此类,更仆未易数也。侄名希彭,字商臣,传其术,医多奇中,人称其青出于蓝云。凡《本草》、丹溪、叔和、伤寒诸书,多所发明,然于贫者不受值,人以此益德之。其后弟暄,子希颐,孙九凤,世习其业。
陈人
按《邵武府志》:陈人,号东野,邑人。精岐黄之术,善治疫痢,尤长内伤。视脉升叔和之堂,制方入仲景之室。且旷怀高谊,动足千秋,年九十余,风流文雅,亦复不减,其殆医而儒者。
饶士守
按《进贤县志》:饶士字,字述泉,三十八都人。精于医术,大行于南丰者四十年。六十后归里,远近赖以全活者无算。为人孝友勤慎,乡闾称之。年八十八卒。
余国用
按《弋阳县志》:余国用,号怀泉,四十七都人。力田养亲,家稍赡,即从名医习岐黄术,精其业者三十年,所救危疾,饶信之间,不下百余人。寿九十。两子皆七旬。孙埙璋、元孙大年,俱著名黉序。
黄旻曙 【徐成吉】
按《弋阳县志》:黄旻曙,五十三都人;徐成吉,五十五都人,得十全之神痘法,以棉絮取痘浆之佳者,送入鼻内,及愈,有瘢如真,往往灵验,远近皆闻其风焉。
孙子奕
按《松江府志》:孙子奕,博学能诗,尤善脉药,常举为本府医学正科。
奚凤鸣
按《松江府志》:奚凤鸣,上海人。少业疡医,尤善治痈疽,能察人气色,预卜病日。川沙帅蒋其仁,先尝患背疽,至是复发,使凤鸣视之,曰:此昔年蕴毒,故肌理墨腊也。治之月余而瘳,肤加泽焉。一日,其仁弟在坐,凤鸣谓曰:君不出三月,疽发背矣。及期果然。凤鸣常言痈疽中溃,积腐四周,非吮之不得尽,故治病必募人以苦酒噀口而吮之。其贫者,凤鸣即亲为吮痈。其治他疡,亦多精思。有张姓者,左足拇指瘇,三年不能行,凤鸣以刀破其患处,抉出一蜂,遽起徐步。其神异类此。
程式
按《建昌府志》:程式,字心源,南城人,名医,着有《程氏医彀》,研究《素问》,次及《难经》、《脉诀》,洎张、刘、李、朱四氏之书,故诊治适宜。又搜其吃紧者,着之编帙,俾学者识经络,明病机,若登轩岐之堂,入卢王之室,踵张刘李朱之门,而相质证焉。
朱廷臣
按《乐平县志》:朱廷臣,字懋佐,坊人,性孝友,善岐黄。父柩在堂,适邻火,廷臣他无所顾,仓皇扶柩出,仍负母逃,两为庐墓。知县金忠士给扁旌之。
陶钦臣
按《彭泽县志》:陶钦臣,天性孝友,综极百家,尤精于医,善八法针。四方高士,多游其门。
宋光绅
按《彭泽县志》:宋光绅,号横秋,业儒不遇。先世曰杏庄,善小儿痘证,游四方,遇异人授以秘书,医由是显,其书具在,光绅习焉,亦擅长一时。人延之,风雨弗避,诊视发药,不计利也。一日暮归,道拾遗金,启视之,则某甲输粮者。晨起诣故处,望其人踉跄来,告曰:我拾得以候君耳。其人口:我鬻业以偿逋,微君长者,敲扑毙杖下矣。愿分半为长者寿!光绅笑而去之。
李生 【王生】
按《抚州府志》:李生、王生,忘其名、并抚人,医道并行,王亚于李。崇仁有大室邀李治病,约愈谢五百缗,李疗之旬,不差,谕以更用王医,乃留数药而别。道遇王医告之故,王曰:吾技出兄下,今往无益,不如俱归。李曰:不然,吾得脉甚精,处药甚惬,其不愈者,不当得谢耳,故辞。公往,以吾药治之,必愈。王如其言,悉用李药,微易汤使进,越三日疾瘳。富室如元约酬之。王归,以半遗李,曰:公冶疾,吾何功?必不可家,颐山曰:二人取予之义明矣,其精于艺也固宜。
王大国
按《江西通志》:王大国,字邑郊,南昌人。尝患痰疾,得异人而愈,遂师事焉。授《素问》、《内经》等书,及秘藏诸方,无不殚心研究。一日,异人叩其所学,无不切中肯綮。异人惊之,会别而去,曰:勉之!不日当以医圣名世。吾经行天下,未见有如子之警异绝人者。同里杜氏有子年幼,久患瘰疬,服药无效。国至,投以二丸,即日平复,见者惊以为神。南昌司理胡慎三左足患痈,直穿脚底,医已数易,日甚一日,痛楚几绝。国至,命急去敷药,止服汤剂。司理曰:汤剂岂能生肌耶?国曰:愿限半月全愈。服至三四日,疮口渐合,司理大喜;才二十日,肌肉已满,如其所言,给技超方外四字匾旌之。国仁心神术,一以济人利物为念,手中所活,何啻万人。子开能世其学。
阚仁
按《云南通志》:阚仁,字静斋,通海人,幼业儒,旁通医理。邑中有少年,持茶花行秀山中,本无他恙,仁遇之,令其速归,归果不起。彼父兄请其故?答曰:耳色青,小肠已断。其奇验类如此。
李德麟
按《云南通志》:李德麟,鹤庆府人,精方脉,能治奇疾,远近就医者,屐满户外。尝洱河东有窭人求治,愈。一日,麟以他事过洱东,见渡口船将发,趋欲同舟,有妇倾水湿其衣,方怪之,夫出则前窭人也,惊曰:此再生我者也!叩首留宿。未几前舟覆,麟获免,人谓阴德所致。
邹士锜
按《德兴县志》:邹士锜,八都人,业儒不就,因习医。精于方脉,兼施药饵,多所全活。贫无所酬者,但以口谢。时称为春宇先生。
徐文相
按《弋阳县志》:徐文相,东隅人,操履醇笃,乐善好施,尤精医理。炮制催生丸及治痢之剂,所活不下百人。子步云,孙卜历,曾孙有度,相继游泮,至今族盛而殷,盖有自云。
冯时近
按《弋阳县志》:冯时近,三十六都人,急公守义,取与不苟,人有瑕慝,必面折之。少习医及青鸟之术,而延师教子,曲尽其礼。邑令王扁之曰善盖一乡。孙绍京,童年入泮,不愧家声。
洪涛
按《弋阳县志》:洪涛,少业儒,改学医,每施药济人如神。投太医院副。从征交趾,军中大疫,涛以苍朮、黄柏锅煮之,遍饮皆愈。都宪毛公亲书存仁堂旌之。改荣藩良医正。王缺唇,涛捣药补之如天成,奉旨褒赏,赐建国医坊,号为补唇先生。年九十致仕。
吴文朗
按《高安县志》:吴文朗,字介夫,城南人。性孝友,少习儒业,屡试不售,绍父岐黄术,凡五经诸史、《性理大全》、《素问》、《灵枢》等书,无不淹贯博洽,遂以医显。常以济人为心,而道德渊懿,坐人于春风和气中,一时诸当事,忘分折节,争相敬礼,赐匾优异,曰理学名医。然性介欲淡,游贵人之幕,不为干谒,终年坐一室,手不释卷,交游多名彦,称为观澜先生。年八十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