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许智藏 【许奭 许澄】
按《隋书》本传:许智藏,高阳人也。袓道幼尝,以母疾,遂览医方,因而究极,世号名医。诫其诸子曰: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由是世相传授。仕梁,官至员外散骑侍郎。父景,武陵王谘议参军。智藏少以医术自达,仕陈为散骑侍郎。及陈灭,高袓以为员外散骑侍郎,使诣扬州。会秦孝王俊有疾,上驰召之,俊夜中梦其亡妃崔氏泣曰:本来相迎,比闻许智藏将至,其人若到,当必相苦,为之奈何?明夜,俊又梦崔氏曰:妾得计矣,当入灵府中以避之。及智藏至,为俊诊脉曰:疾已入心,即当发癎,不可救也。果如言,俊数日而薨。上奇其妙,赉物百段。炀帝即位,智藏时致仕于家,帝每有所苦,辄令中使就询访,或以舆迎入殿,扶登御床,智藏为方奏之,用无不效。年八十,卒于家。宗人许澄,亦以医术显。父奭,仕梁太常丞中军长史,随柳仲礼入长安,与姚僧垣齐名,拜上仪同三司。澄有学识,传父业尤尽其妙,历尚药典御谏议大夫,封贺川县伯。父子俱以艺术名重于周隋二代。史失事,故附见云。
莫君锡
按《古今医统》:莫君锡,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炀帝晚年,尤迷于色,方士进大丹,帝服之而阳过盛,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锡奏为置冰于帝前,日夕望之而渴遂止。
巢元方
按《古今医统》:巢元方,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博士,奉诏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罔不该集。今行世为《巢氏病源》。
杨上善
按《古今医统》:杨上善,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侍御,名著当代,称神,诊疗出奇,能起沉疴笃疾,不拘局方,述《内经》为《太素》,知休咎,今世之云太素脉皆宗之,鲜有得其妙者。
全元起
按《古今医统》:全元起,以医鸣隋,其实不在巢、杨之下,一时缙绅慕之如神,患者仰之,得则生,舍则死。其医悉袓《内经》,所著《内经训解》行世。
北山黄公
按《中说》:北山黄公善医,先寝食而后针药。
唐
许引宗
按《旧唐书》本传:许引宗,常州义兴人也。初事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时柳太后病风不言,名医治皆不愈,脉益沉而噤,引宗曰:口不可下药,宜以汤气熏之,令药入腠理周理即差。乃造黄耆防风汤数十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其夜便得语,由是超拜义兴太守。陈亡,入隋,历尚药奉御。武德初,累授散骑侍郎。时关中多骨蒸病,得之必死,递相连染,诸医无能疗者,引宗每疗无不愈。或谓曰:公医术若神,何不著书以贻将来?引宗曰: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且古之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夫病之于药,有正相当者,唯须单用一味,直攻彼病,药力既纯,病即立愈。今人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药味,譬之于猎,未知兔所,多发人马,空地遮围,或冀一人偶然逢也。如此疗疾,不亦疏乎?假令一药偶然当病,复共他味相和,君臣相制,其势不行,所以难差,谅由于此。脉之深趣,既不可言,虚设经方,岂加于旧?我思之久矣,故不能著述耳。年九十余卒。
宋侠者
按《旧唐书》本传:宋侠者,洺州清漳人,北齐东平王文学孝王之子也,亦以医术著名。官至朝散大夫药藏监,撰《经心录》十卷行于代。
李洞元
按《齐东野语》:唐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诏医博士李洞元候脉,奏云:缘子以手执母心,所以不产。太宗问曰:当何如?洞元曰:留子母不全,母全子必死。后曰:留子,帝业永昌。遂隔腹针之,透心至手。后崩,太子即诞。后至天阴,手中有瘢。
李世绩
按《古今医统》:李世绩,以医鸣唐,注《本草药性》,为有功。
于志宁
按《医学入门》:于志宁,字仲谧,唐太傅。与李世绩修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其书大行。
甘伯宗
按《医学入门》:甘伯宗,撰历代名医姓氏,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
甄权
按《旧唐书》本传:甄权,许州扶沟人也。尝以母病,与弟立言专医方,得其旨趣。隋开皇初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疾免。隋鲁州刺史库狄嵚苦风患,手不得引弓,诸医莫能疗,权谓曰:但将弓箭向垛,一针可以射矣。针其肩隅一穴,应时即射。权之疗疾,多此类也。贞观十七年,权年一百三岁。太宗幸其家,视其饮食,访以药性,因授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其年卒。撰《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各一卷。
甄立言
按《旧唐书》甄权传:权弟立言,武德中累迁太常丞御史大夫。杜淹患风毒发肿,太宗令立言视之,既而奏曰:从今更十一日午时必死。果如其言。时有尼明律年六十余,患心腹鼓胀,身体羸瘦,已经二年,立言诊脉曰:其腹内有虫,当是误食发为之耳。因令服雄黄,须臾吐出一蛇,如人手小指,唯无眼,烧之犹有发气,其疾乃愈。立言寻卒。撰《本草音义》七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
张宝藏
按《续前定录》:贞观中,张宝藏为金吾长,尝因下直归栎阳,路逢少年畋猎,割鲜野食。倚树叹曰:张宝藏身年七十,未尝得一食酒肉,如此者可悲哉。傍一僧指曰:张宝藏六十日内,官登三品,何足叹也?言讫不见。宝藏异之,即时还京师。太宗苦于气痢,众医不效,即下诏问殿庭左右,有能治此疾者,当重赏之。宝藏尝困是疾,即具疏以乳煎荜拨方进,上服立差,宣下宰臣与五品官。魏征难之,逾月不进拟。上疾复,问左右曰:吾前饮乳煎荜拨有效。复命进之,一啜又平复。因思曰:尝令与进方人五品官,不见除授,何也?征惧曰:奉诏之际,未知文武二吏。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已授三品官,我天子也,岂不及汝耶?乃厉声曰:与三品文官,授鸿胪卿。时已六十日矣。
孙回璞
按《曹州志》:孙回璞,济阴人,殿中侍御医。贞观十三年,从驾幸九成宫三善谷,与魏太师征邻。夜二鼓,璞闻唤孙侍御,心疑太师命,出视,见二人曰:官唤。璞曰:我不能行。即取马乘之以随,光明如昼,璞怪讶而不敢言。行六七里,至苜蓿谷,见两人持韩凤方以行,语引璞二人曰:我所得是,汝错也,宜放之!二人即放璞。璞循路而还,了了不异平日行处。既至门,系马,见婢当户眠,唤之不应;入户,见身与妇并眠,欲就之不得,但见屋内甚明,壁角蜘蛛网二绳及架上所著药物。不得就床,自知是死,倚壁久之,忽惊觉,身已卧床上,而屋内黑暗无所见。唤妇起燃灯,而璞方大汗,视蜘蛛网等处,历然不殊。马亦大汗,急遣人觇凤方,果是夜暴死。至十七年,璞奉敕往疗齐王佑疾,还至洛州孝义驿,忽然见一人问曰:君是孙回璞否?我鬼也。魏太师有文书追君。璞视之,则郑公征署也。璞惊曰:郑公未死。何有此?鬼曰:已死矣。今为太阳都录太监,故令召君耳。璞引坐共食甚欢,请曰:待还京奏事毕,然后应命可也。鬼许之。于是昼夜相随,至阌乡,鬼辞曰:吾度关待君。及璞度关,而鬼已先至,复同行至滋水,又与璞别曰:待君奏事讫相见也,可弗食荤辛。既奏事毕,出访郑公已薨,校其薨日,则孝义驿之前日也。璞自拟必死,与家人诀别。可六七日,夜梦前鬼来召,引璞上高山,山巅有大宫殿,入见众君子迎谓曰:此人有修福,不可留也。即推璞堕山,乃惊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