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寺本宗香火,有时祭、有月祭(名兰盆祭),三日斋。忌辰,有特祭。朔、望,献茶。天王寺、天界寺,礼同。
先王庙神主昭穆图昭(十五)尚益昭(十四)尚贞昭(十三)尚丰昭(十二)尚永昭(十一)尚清昭(十)宣威昭(九)尚圆昭(八)尚泰久昭(七)尚思达昭(六)尚巴志昭(五)武宁昭(四)西威昭(三)英慈昭(二)英祖昭(一)舜马顺熙○舜天穆(一)义本穆(二)大成穆(三)玉城穆(四)察度穆(五)思绍穆(六)尚忠穆(七)尚金福穆(八)尚德穆(九)尚真穆(十)尚元穆(十一)尚宁穆(十二)尚贤穆(十三)尚质穆(十四)尚纯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前使汪楫「中山沿革志」,前图序次少紊;今考正之。诸皆称「神主」;惟宁、丰、贤、质四主称「尊灵」,又加称其字宁曰「康翁」、丰曰「宗盛」、贤曰「秀英」、质曰「直高」。
圆觉寺右庑神主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佛殿,中一间供佛;左、右如夹室。藏巳祧先王神主。佛殿前,右庑为神殿,并列二堂;堂各三间,皆南向。上一堂三龛,中为尚圆「龙庆云君」;盖其谥也--是为国王始祖。左龛尚质,今王之高祖也;右龛尚贞,今王之曾祖也。下一堂三龛,为尚真;乃尚圆子--是为国王太宗,与始祖尚圆皆为不祧之主:故皆居正中一龛。左龛尚益,今王之父也;右龛尚纯,今王之祖也。父反居左、祖反居右者,昭穆位定,不嫌同尊也。天王寺内,亦有神主。佛殿南向,三间;中供佛。左一间,神主二:一书「归真尚稷神位」,乃始祖尚圆之父也;一书「归真尚久神位」--尚久,乃尚丰王之父、尚元第三子也。二人皆王父,未为王;故另奉于此。旁二主,为王妃:右一间四主,俱王妃也。天界寺内,有尚懿神主--乃尚宁王之父。寺中皆女主,供王妃及王姊妹;出嫁有家祠者,亦得祔。世子尚益卒,始葬后,神主在世子府;男女各官孝服,每日哭临。百日后,移主天界寺,男女亦每日烧香、帛。迨除服三年迁祔后,内人不得与祭列矣。以前先王,礼皆如此。
圣庙,春、秋二祭。康熙五十八年正月,紫金大夫程顺则启请祭孔子,用大牢;祭启圣公,用少牢。其爵、帛、粢盛、笾豆之数,具图载之。其祭品,本国所无者,皆以土产代之。祭期前三日,与祭者皆斋戒。前一日,演礼省牲。丁日,王遣紫金大夫丑时祭启圣祠、遣法司官寅时祭圣庙,皆行三跪九叩首、饮福受胙礼。是年二月,始行此礼。自此以前,以紫金大夫或长史官为主祭,行八拜礼,不行饮福受胙礼;惟焚楮,不用帛,又无斋戒、省牲:礼似太简,故启请今礼如仪。
圣庙祭品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至圣先师位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四配每位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吞圣祠祭品图
吞圣公位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蜡祭,每年五月、六月各地方收获后,举行报赛田神诸礼。「中山世监」云:『古初,未知稼穑。阿摩美久初,分种粟、菽于久高岛(姑达佳)、知念、大川、玉城诸处,春稻夏熟。至今在所,春、夏四度祭神。二月,久高;四月,知念、玉城:是为报本返始之大祭也』。
请雨,每于十月垦种后,先三日斋,各官皆诣龙王殿及天尊庙拜请;又请龙王神像升龙舟,至丰见城,设雨坛拜请。旱甚,国王亲诣崎山雩坛躬祷,或诣雨城(在玉城村内)躬祷。首里圆觉寺及波上护国寺,皆令僧众人祈祷。
凡跪拜,皆合掌膜拜,伏地;久之乃起,搓手为敬。妇女拜,先双手左右三拂;膜拜、叩首,与男礼同。见舅姑、尊长始行之,平行无交拜等礼仪也。
凡拜佛,先膜拜,一叩头、四拜,手九拂;再叩一首,起立,又三十三拂。父兄代病者许愿求神者,共三百三十三拂。
配飨每位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学
圣庙,在久米村泉崎桥北门,南向。进大门,庭方广十余亩,上设拜台。正堂三间,夫子像前又设木主,四配各手一经。正中梁上,亦摹御书「万世师表」四大字榜书;前使汪、林各有记书木牌上,立左右(文多不录)。康熙十三年立庙,尚未有学。康熙五十六年,紫金大夫程顺则因学宫未备,取汪、林二公庙记之意,启请建明伦堂;又于堂中近北壁分小三间,奉祀启圣并四配神主。五十七年秋七月起工,冬十月告成。明伦堂左右两庑,蓄经书籍文略备。国王又命紫金大夫程顺则刊刻「圣谕十六条」演义数节,月吉讲之。旧例,以紫金大夫一员司教,每旬三、六、九日诣讲堂稽察诸生勤惰,兼理中国往来贡典并参赞大礼;又于久米内大夫、都通事、秀才诸人中择文理精通者一人为讲解师,又择句读详明者一人为训诂师。讲解师岁廪十二石,设学于启圣祠内,以教通事、秀才之成业者;训诂师岁廪八石,设学于上天妃宫,以教七岁以上之初学者(首里亦有乡塾三所。其外村小吏、百姓之子弟,则以僧为师。皆学国字,有草书、无楷字)。棂星门内,庭中有石碑,大夫程顺则记。其略曰:『琉球远在海外,去中国万里。自明初,通中国,膺王爵。洪武二十五年(壬子),洎陪臣子弟始入大学,复遣闽人三十六姓往铎焉。万历间,紫金大夫蔡坚始绘圣像,率乡中缙绅祀于家。康熙十一年,前紫金大夫金正春启请立庙,王允其议;乃卜地久米村,令匠氏庀材,运以斧斤、施以丹雘。迄康熙十三年,告竣。越明年,塑圣像于庙中,左、右立四配;王命儒臣于春、秋二仲上丁日,行释奠礼。既新轮奂,复肃俎豆;猗欤!称甚盛焉。臣顺则恭奉教令,摛笔述兴造始末;并勒之石,以垂不朽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立』。程顺则又有「庙学纪略」,记建庙兴学颠末并讲解、训诂师姓名甚备。大夫蔡文溥「中山学校序」云:『中山自通贡典文教三百余年,今子弟游观通经甚少,是由父兄之训不严,遂至子弟之业不修也。今我嗣君勤修学问,自王都以及乡邑各建学堂,选士之通经、善行者为师以教子弟;又遣近使巡宣,谕劝诸生曰:「尔曹潜心肄业,孤甚嘉之!但学必以不倦为功,积久而后有成;不可以旦夕效也。且学,不但诵读章句而已;小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大而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以至敦人伦、笃家族、和乡党、美风俗,无非学也。为师者当以此教,为弟者当以此习。即国之取士,亦不外此;可不勉欤!呜呼!吾君之所以振兴文教者,至矣、大矣。由是,师之所教、弟子之所习,皆以实而不以文;凡所以致知力行之事、致君泽民之道,莫不尽心讲求以养成德器,跻中山于一道同风之治矣』。又云:『方今新嗣君聪明性成,爰开讲席,用进儒臣;日讲诗、书,以求治国之道。化及于下,首里、那霸皆立学校,以教子弟。文风大振,岂非盛事欤!我唐荣之人,自幼而冠,赐俸养育,立师教子,深蒙国恩;更当倍蓰其功,上不负教养之恩,斯无媿矣』。蔡文溥,康熙二十五年入太学读书生之一也;故其言有次序如此。
官生入国学读书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使臣汪楫、林麟焻代题远人向化,求遣子弟入学读书。二十五年,尚贞王遣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维新入国学读书。二十七年九月,入监;上为特设教习一人--福建郑某教习一年、宁波贡生徐振教习三年,徐振议叙以州同即用。官生三人,皆照都通事例,日给鸡一、肉二斤、茶五钱、腐一斤;椒、酱、油、菜等俱备。每年春、秋,赐绵缎袍挂、纺丝紬裤各一,凉帽一,靴袜各一双;夏,赐纱袍挂、罗衫裤各一;冬,缎面羊皮袍挂、绵袄裤各一,皮帽、皮靴、绒袜、被褥俱备。从人皆有赐。每月纸墨、朱笔银一两五钱:皆鸿胪寺关给。二十九年,贡使耳目官温允杰、正议大夫金元达到京,国王请遣官生归国;赐宴,各给赏云缎、紬布等物,乘传遣归。
代请官生入学读书疏
差回琉球国翰林院检讨臣海宝、编修臣徐葆光等谨奏:为奏请事。
臣等奉旨册封琉球礼毕宴语,王令通事致词云:「本国僻处海外,荒陋成风。于康熙二十五年奉旨,许遣官生阮维新、蔡文溥等三人入学读书。今得略知文教,皆皇上之赐也。自此三十年来,无从上请。今幸天遣使臣至国,求照前使汪楫代请入学读书旧例,陈明远人向化之意;倘蒙谕允,得照前例再遣官生入学读书,则皇上文教益广矣」。
礼部谨题:为奏闻事。
礼科抄出差回琉球册封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等奏,于康熙五十九年七月十五日到部。该臣等议得:册封琉球国王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编修徐葆光等奏称:「臣等册对琉球国王礼毕宴语,王令通事致词云:本国僻处海外,荒陋成风。于康熙二十五年,奉旨遣官生阮维新等三人入学读书,今得略知文教。自三十年来,无从上请。幸天遣使臣至国,求照前使汪楫代请入学读书旧例,陈明远人向化之意;倘蒙再遣官生入学读书,则皇上文教益广矣」等因,具奏到部。查康熙二十三年,差往册封琉球国王使臣翰林院检讨汪楫等将该国王尚贞所请令陪臣子弟赴京入监读书等语转奏到部,臣部照其所请议覆具题;奉旨「依议」,钦遵在案。今琉球国王尚敬倾心向化,既称再请将官生入学读书,则皇上文教益广等语,应如所请,准其官生等赴京入监读书。应行事宜,到日再议具题可也』。
于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初三日题,本月初五日奉旨:『依议』。
禅宗
国无道士,释有临济宗、真言教二种。临济宗,为禅门礼诵外,多学为诗。真言教,为人祈祷,书符咒;正、五、九月尤多祈福,俱戒荤酒。居首里诸寺者,皆临济宗;在那霸者,惟东禅寺、清泰寺及广严寺三处为禅宗,余俱真言教也。
国自唐时有佛智圆融国师渡海参学,始有临济宗。藏经所有者,惟「法华经」、「维摩经」、「楞严经」、「法宝檀经」、「梁皇忏」、「临济录」、「中峰录」、「碧严录」等。又有「三籁集」,石屋、中峰、侑堂三僧所着--三僧皆元时人。又有高泉禅师,本朝初闽人;后居日本黄蘖山;着有「洗云诗集」、「佛国诗偈」、「藏林集」。
其弟天池,闽僧,能书。
国禁僧不得渡海入中国,惟至日本参学者有之。僧衣,多用朱黄色等紬绢为之;袈裟外,更有一衣如背心状,名「断俗」。帽多用毡,如中国笠帽然。
僧绿
僧披剃后,有名着籍上之理梵司,皆有廪米。圆觉寺僧,为国王本宗香火所在,僧禄特重,岁八十石。天王寺、天界寺、崇元寺(即先王朝),岁二十四石。临海寺,亦二十四石;护国寺,四十石:二寺在海滨,为国王许愿献佛之所,故禄石次之。其他有万寿寺、神德寺、圣现寺、龙福寺、安国寺,不论僧众多少,每年支米八石(一云支口粮四名,每名一石三斗五升;共五石四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