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0500000010

第10章

或问阴证不得有汗。上汤温覆取汗出者。何也。余答云。阴证寒邪入脏。脏中阳气既微。恐误发其汗。则几微之阳气。由汗而脱。故禁发汗也。阴毒证五日以前。寒邪在经。其人真阳之气。未至大虚。诊其脉。沉细中滞紧数。故可发汗。况仲景法。少阴病反发热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又少阴病二三日。无里证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二汤皆微发汗之药。大抵阴证禁汗是其常。发汗是其变。合常与变而能通之。斯可以言医矣。

始得阴毒候

阴证略例曰。阴毒本肾气虚寒。因欲事。或食生冷物。而后伤风。内既伏阴。外又感寒。或先感外寒。而后伏阴。

内外皆阴。则阳气不守。遂发头痛。腰重。眼睛疼。身体倦怠。不甚热。四肢厥。逆冷额上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烦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二三日间。或可起行。不甚觉重。诊之。则六脉沉细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无。若服凉药。

则渴转甚。燥转急。有此证者。急服还阳退阴之药。即安。惟补虚和气而已。宜服正元散。退阴散。五胜散。阴证不宜发汗。如气正脉大。身热而未瘥。用药发汗无妨。或寸口小而尺脉微大亦同积阴感于下。则微阳消于上。故其候沉重。

四肢逆冷。腹痛转甚。或喉不利。或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爪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一息七至以来。有此证者。速宜于气海关元二穴。灸三二百壮。以手足和暖为效。仍服金液丹。来复丹。玉女散。还阳散。退阴散之类。随证用之。沉困之候。六脉附骨。取之方有。按之即无。一息八至以上。或不可数。至此。则药饵难为功矣。

但于脐中灼艾半枣大。三二百壮以来。手足不和暖。则以硫黄及热药助之。若阴气散。阳气来。渐减热药而和治之。

琥按上论云。头痛眼睛疼。此阳明经有风寒也。且内食生冷物。亦伤阳明之府。阳明之气上逆。故发头痛眼睛疼。

但其疼不甚。乃内伤重而外感轻也。若治外感。则误甚矣。至其云或多烦渴躁渴。必不能消水。喜饮热汤以自救。或喉不利。必口中无热臭之气。或腹痛转甚。心下胀满结硬。必喜手按。及欲得热物以熨之。或时狂言。必声不甚扬。方为内伤生冷。外中寒邪。不作郁热。全是阴寒之证。始宜服还阳退阴之药。及灼艾法。可无疑也。正元退阴五胜等散。

方附后。又玉女散。还阳散。皆不可考。金液丹。出和剂局方。见本草石硫黄下。来复丹。亦出和剂局方。今从元戎中采附于后。

(略例)正元散方

治伤寒始觉吹冻着四肢。头目百节疼痛。急煎此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或连三服。汗出立瘥。若患阴毒伤寒。入退阴散半钱同煎或寒冷伤食。头昏气满。及心腹诸疾。服之。无有不效。

麻黄 陈皮 大黄 甘草 干姜 肉桂 白芍药 附子 半夏 吴茱萸(各等分皆用制)上麻黄加一半。茱萸减一半。同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热呷出汗。以被盖覆。

汗出愈阴毒。不可用麻黄出汗。

琥按上论伤寒始觉吹冻。着四肢头目百节疼痛。有似太阳阳明二经。在表之证。又治寒冷伤食。头昏气满。心腹诸疾。是伤寒挟食矣。及用药又温里发表。二者兼施。服之稍误。岂不杀人。纵使内外皆阴。为寒实之证。何不用浓朴枳实。而反投大黄。一何悖邪。此等方。不宜采入。今姑存之。以俟识者较正。

退阴散方

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沉细。头痛腰重。小小伤冷。每服一字。入正元散同煎。入盐一捻。阴毒证。咳逆。煎一服。细细热呷之便止。

川乌头 干姜(各等分)上为粗末。炒令转色。放冷。捣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盐一捻。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琥按仲景云阴毒。未尝头痛。此独言头痛者。或者内食生冷。外伤风寒。为阳明头痛。宜加白芷倘系厥阴头痛。宜加吴茱萸。腰重者。风寒伤肾。肾家无火也。宜加肉桂附子。上论云。入正元散同煎。用药错杂。内无专味。殊悖于理。

其入盐一捻者。恐川乌等热药僭上。用之使润下也。

五胜散方

治伤寒头痛壮热。骨节疼痛。昏沉困倦。咳嗽鼻息不思饮食。兼治伤寒夹冷。气慢阴毒。

甘草 五味子 石膏(各一两) 干姜(三两半) 白术(一两半)上五味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煎至七分。通口服。如冷气相夹。入姜枣煎。若治阴毒。入艾叶同煎。脉浮而紧者。阳证也。沉而紧者。阴证也。

琥按上论。头痛壮热。骨节疼痛。全是阳证。又且不思饮食。缘何用干姜白术。又如五味子。亦收敛不可用也。若伤寒夹冷。气慢阴毒。则石膏又大相背谬。此等方皆宜删之。恐误后之学人。

(局方)来复丹方

此药配类二气。均调阴阳。夺天地中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营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

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女老幼危急之证。但有胃气。无不获安。助真补虚。救阴助阳。为效殊胜。

舶上硫黄(透明不夹石者。一两) 太阴玄精石(一两研水飞) 硝石(半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瓷罐内。以慢火炒。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相入。不可火太过。伤药力。再研极细。名曰二气末。) 五灵脂(二两酒浸。用五台山者。水澄去砂石。晒干拣净。称。) 陈皮(去白) 青皮(去穣各三两)上用五灵脂。二皮为细末。次下玄精石末。及前二药末。拌匀。以酒醋打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粥饮吞下。甚者。五十粒。

琥按上方。用硫黄酸温大热为君。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痛。又主腰肾久冷。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硝石辛温为臣。

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升散三焦火郁。调和脏腑虚寒。乃火硝而非朴硝。此与硫黄皆大热药也。玄精石咸寒。能制硝黄而调和阴阳。除风冷邪气。心腹积聚。四肢逆冷。五灵脂又治心腹冷气冷积。兼入厥阴血分。皆以为佐。四者相合。

而又使以陈皮青皮。通利三焦之气则阴寒解而阳气自回。有灵验也。此丹损益兼行。中病便已。不可过剂。以其效虽紧。

而其患亦速。可不慎之。

度瘴散方

(外台崔氏)疗伤寒一日至三日。可汗。度瘴散方麻黄(十分去节) 桔梗 蜀椒(汗) 细辛 白术 吴茱萸 防风(各四分) 乌头(炮) 干姜 桂心(各五分)上十味。捣筛为散。温酒服方寸匕。服后。覆取汗。或数服。得汗。即止。若得病一二日而轻者。服此药。皆得汗解。若得便重者。颇不能解也。然可以三大豆许。着鼻孔中。觉燥涕出。一日可三四着。必愈。兼辟天行病。

琥按上方。治太阴病吐利。少阴病反发热。厥阴病头痛厥逆等。真正阴证。用之辄效。

神丹丸方

又疗伤寒敕(作赤)色。恶寒发热。体疼。发汗神丹丸方。

人参(五分) 乌头(四分炮) 半夏(洗五分) 茯苓(五分) 朱砂(一分研) 附子(四分炮)上六味。捣为末。蜜和丸。如大豆。每服三丸。生姜汤下。发汗。出令体中 然。如汗未出。更以热粥投之。令汗出。若汗少不解。复如前法。若得汗足不解。当服桂枝汤。此药多毒。饮水解其热。愈周护军子期。自说天行用之甚良。故记之。

琥按上主疗云。伤寒敕色。恶寒发热体痛。全似阳证。及观方中药味。皆系辛甘温热补剂。乃知面赤色。反发热。

本少阴中寒证。上方专温少阴。兼补太阴之药也。方名神丹者。即仲景论例中所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之谓。相传神丹为解表药。意即此欤。

活人总括云。厥冷蜷默。自利烦躁。而无身热头疼。是为阴证可温。脉沉而微细缓弱者。此阴病也。阴经受邪。是为脏病。而温阴之药皆热。未可遽温者。且安其中。前所谓阴证伤寒。初病以来。便见脉沉厥冷恶寒。更无头痛。即是少阴受病之证。医法以干姜附子辈温之。又不可以三阴传次。先太阴而后少阴也。

愚按上论云。且安其中者。是温足太阴阳明脾与胃也。

又云。阴证唇青舌黑。或白苔。或卷强者用生姜频擦唇口。续又易之。姜能回阳。生胃解毒。温血散气。擦之后。

阴消阳长。黑转而红。最为良法。

琥按姜擦法。今医但用以治阳证舌黑者甚误。上论云阴证舌黑。用之以擦唇口。使先开胃家之寒。乃正治之法也。

又云。阴盛隔阳。脉细沉疾。身冷。大烦躁。嗜卧泥水之中。欲饮水而不欲入口者。若饮水者非。可服霹雳散。火焰散。丹砂丸亦效。孙用和以半两黑附子一枚。烧存性。候冷为末。入真腊茶一大钱匕。和为二服。每服水一盏。蜜半匙。煎六分。冷服。躁止。得睡。汗出。皆药之验也。

琥按上孙用和法。即活人书霹雳散也。方用附子以回寒极之阴。腊茶以调拒隔之阳。白蜜以止烦润燥。使阴阳调和。

而病自愈矣。

(活人)火焰散方

治伤寒恶候舶上硫黄 附子(去皮生用) 新腊茶(各一两)上为细末。先将好酒一斤。调药。分大新碗五口中。放于火上。摊荡令干。合于瓦上。每一碗下。烧熟艾一拳大。

以瓦 起。无令火着。直至烟尽。冷即刮取。却细研。入瓷合成。每服二钱。酒一盏。煎至七分。有火焰起。勿讶。取起待温。服下丸药。伤寒阴毒者。四肢冷。脉沉细。或吐或泻。五心躁烦。胸中结硬。或转作伏阳在内。汤水不得下。

或无脉。先吃一服。如吐。却更进一服。服后。心中热。其病已瘥。下至脏腑中。表未解者。浑身壮热。脉气洪大。便宜用发表药。或表解者。更不发热。便得眠睡。浑身有汗。若少有痞结。脉实方可用下胸膈。行脏腑药。渐用调和脾胃。

补养元气汤散。如服此药二服。不应。不可治也。

琥按上云治伤寒恶候者。乃阴寒已甚。恶极之候也。方用硫黄黑附以回阴盛。腊茶以调隔阳也。方后云。表未解者。

宜用发表药。此即仲景云先温其里。乃攻其表也。又云若少有痞结脉实方可用行下药。盖寒实之证。先消导而后调补也。

丹砂丸方

见活人书第十六卷中兹不更录琥按丹砂丸。与上来复丹。及后元戎调胃散相类。乃有毒镇坠之药。不可服也。

韩祗和温中例

夫伤寒病之说。始自皇帝以开其端。至仲景陈其条目。自后肤浅之学。莫知其数。立言者云。病在表。可发汗。病在里。可下之。或云。不可汗。不可下。即未尝有温中之说。仲景伤寒论例云。尺寸俱沉细。太阴受病也。尺寸俱沉。

少阴受病也。尺寸俱微缓。厥阴受病也。又辩太阴证云。太阴病脉浮。可发汗。宜桂枝汤。又手足温。自利不渴。宜四逆汤。又腹满时痛。桂枝芍药汤。辩少阴证云。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又少阴病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又少阴病脉沉。急温之。宜四逆汤。又少阴病身体疼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附子汤。辩厥阴证云。厥阴病吐利。手足厥。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今举仲景论中数条。最是治三阴之良法。于今世用之。尚有未尽证者。

愚尝校量。自至和初岁迄于今三十余年。不以岁之太过不及为则。每夏至以前。有病伤寒人。十中七八。两手脉俱沉细数。多是胸膈满闷。或呕逆。或气塞。或肠鸣。或腹痛。与仲景三阴病之说。脉理同而证不同。因兹不敢妄投仲景治三阴病药。医者才见脉沉。及胸膈满。便投下药下之。往往不救。尝斟酌仲景理中丸。与服之。其病势轻者。即胸中便快。

病势重者。半日许。满闷依然。或有病患脉沉细迟。投仲景四逆汤温之。多药力大热。后必发烦躁。因校量此形证。今别立方以治之。多得中病。不可不传焉。

病患但两手脉沉细数。或有力。或无力。或关脉短。及力小。胸膈塞闷。气短不能相接者。便可随脉证。投温中药以治之。病患两手脉沉迟。或紧或缓。皆为胸中寒也。若寸脉短。及力小于关尺者。此是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痛。身体拘急。手足逆冷。宜急温之。

若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宜温中汤主之。清明以后。芒种以前。宜橘皮汤主之。芒种以后。至立秋以前。宜七物理中丸主之。

(指微)温中汤方

丁香皮 浓朴(制各一两) 白术 陈皮 丁香 干姜(炮各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葱白三寸。荆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三两服未快。手足尚逆。呕吐。更加舶上丁香皮。干姜各二钱。

橘皮汤方

陈皮(一两) 藿香(三钱) 白术 葛根(各二钱) 浓朴(一两制)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块如枣大。捶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三服未快。手足尚逆。呕吐不定。

加半夏半两。丁香桂枝半两。每服。加葱白三寸煎服。

七物理中丸方

白术 藿香叶(各半两) 人参 葛根(各七钱半) 桔梗(七钱) 干生姜(二钱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七分。和滓热服。如三服未快。手足尚逆呕者。加半夏干姜各半两。

琥按上三方。乃太阴阳明温补兼消之剂。

韩氏又有浓朴丸二方。亦用丁皮。干姜浓朴。人参。陈皮。白术。藿香之类。二方中皆增当归。细辛。其药兼入少阴厥阴。一方有炙甘草。一方无浓朴。亦名浓朴丸。此系传写之误。又有橘皮汤。用橘皮。藿香。葛根。半夏。浓朴。

生姜。与前橘皮汤。大同小异。又白术汤。用白术。半夏。当归。浓朴。干姜。丁香。生姜。皆系温中之药。兹不尽录。

病患胸膈满闷。时时吐逆。肢节疼。两胁下痛。腹中鸣。此是停饮。宜

(略例)二苓汤方

赤茯苓 木猪苓 白术 桂枝(各半两) 滑石(一两) 通草 白豆蔻(各二钱半) 丁皮(七钱半) 陈皮(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小便未快。加瞿麦七钱半。呕未止。加半夏半两。淅淅恶寒甚。

每服加葱白三寸。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贵族公主VS霸道四少爷

    贵族公主VS霸道四少爷

    武力值超高的贵族公主闯入贵族学院,明明身份尊贵却隐藏身份以平民身份入校,身还绝技却偏偏低调示人。高冷帅哥对她百般刁难,学生会会长更是对她嫌弃万分,她已经够守本分,足够低调,却想不到落了一个四面楚歌的情景,诡异美男身边环绕,恶劣少年与她为敌,甚至那个最邪魅的男人还将她压在沙发上,姿态狂妄,目光里透着碑倪天下的傲然,“你以为你是谁,你不过是个最低下的平民。”她抹去嘴角的血迹,嘴角噙着幽冷的笑容,逆袭才刚刚开始……
  • 毒后之夏时许离

    毒后之夏时许离

    前世我助你登上皇位,你却诛我九族!既然老天叫我重活一世我一定手刃你报仇!什么?四皇子早已夭折?谁能告诉我我好心救的丑“乞丐”怎么就成了四皇子了说好的夭折呢?什么?要我当皇后?前世你诛我九族,你也好意思娶我?谁能告诉我这天天粘着我的“小狗”怎么就成了暴虐的帝王了?老天啊,你干嘛叫我重活一世,我到底是报仇呢?还是做皇后呢?
  • 行疆

    行疆

    一世生命,两世轮回,三生情缘,就此灰飞。你愿和我一起从人世走到轮回尽头吗?我们一起走过洪荒世界的点点,细数诸子百家的滴滴,笑看帝国风云间的诸般变化。我去了地狱之后,你是否也愿陪我一起历阎罗之惧?我破灭阎罗地狱之后,却依然寻你无踪,那时,你会在哪里?人道沧桑篇,洪荒世界篇,帝国风云篇,诸子百家篇,阎罗地狱篇。这就是我为你写的篇章,你可愿陪我?PS:后面还有四大篇章。
  • 人间失魂

    人间失魂

    不沾天堂,不惹地狱,独留人间。神也是鬼,佛也是鬼,我欲为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一脉传人周符在都市行走,管你道法、佛法还是魔法,有用即为我法,在神佛鬼怪之间走出自己的道路。
  • 青灯录

    青灯录

    中国人骨子里是有一种东西的,人人是孔子,是孟子,是庄子,是释迦牟尼,是慧能,是岳飞,他们都在,他们幻化成一个时期的各种精神的气象,我相信他们没有消失,他们还是在我们这里,如果你读到我以上讲的这些东西,感到了一种冲动,说明它在你的身体里面。就是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三五十年、七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人最后还是会变成那个样子,就是那种气象(梁冬)
  • 罪龙罚天

    罪龙罚天

    极寒龙神只因误放千万妖重而受罚,但因其有种种不甘心,而去破坏一切,最后悟道,拯救世人。
  •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 进化狂潮

    进化狂潮

    突如其来的异变,引来了一场波及全地球范围的大进化,作为曾经地球的主宰,如今的人类只能在夹缝中苟延残喘,无数的变异生物、丧尸甚至是人类自己,都成为了活下去的障碍。可危机与机遇却同在,无数枭雄大能纷纷趁此时机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连赵小山都无法幸免。赵小山并不想成为人上人,他只想让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在这场危机中活下来,为了他们,赵小山自愿高举屠刀,为他们杀出一条鲜血淋漓的生路。“一切都是为了活着!”
  • 凌天王

    凌天王

    第一次,他远远望去,看到了她的回眸一笑,从此结下渊源;第二次,她落入凶兽手中,他,挺身而出,从此情根暗种;第三次,黑风山下,苍天为证,他与她,私定终身;第四次,她,不辞而别,他,言语并不多,心却如刀绞。……“不知是我种错情根,还是这段姻缘有忤逆天道?”他是天下第一强者,铸造无数传奇,凌驾于天,却护不住她。她,是名门千金,却因这苍天,抛弃生命与他。他叫陈凌天,她叫周若灵。
  • 阴阳师秘录

    阴阳师秘录

    十九年前,我出生于苏北某偏远红色山村,抗日时候被屠村过,经常发生些灵异事件。因为我爷爷是村支书,我有幸见证了这些诡异的案件。讲述这些年我亲身经历的“老树杀人案”“水井藏棺案”“肢解儿童案”“借尸还魂案”……挖出隐藏在罪恶背后的真相,杀人的并不一定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