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新入目录 大吉祥天女经一卷(经内题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长者女庵提遮师子义经一卷失译 今附梁录 拾遗编入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失译 今附秦录 金刚三昧经二卷(或一卷) 北凉失译 拾遗编入 法灭尽经一卷 僧祐录中失译 今附宋录 甚深大回向经一卷僧祐录中失译 今附宋录 天王太子辟罗经一卷(或无天王字亦云辟罗)僧祐录云安公关中异译 拾遗编入 今附秦录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二卷(亦直云净行经或无经字)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 今附凉录 八大人觉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出宝唱录 三品弟子经一卷 亦云弟子学有三辈经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四辈经一卷 或云四辈弟子经。亦云四辈学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出法上录 当来变经一卷 或云当来变识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过去佛分卫经一卷 或云过世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十二头陀经一卷 一名沙门头陀经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树提伽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长寿王经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失译今附西晋录
(右此长寿王经等云出阿含经谨捡四阿含内并无此经虽增一第十六中有长寿王缘起文意全异乃此大乘故编于此) 法常住经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今附西晋录
上二十四经二十六卷同帙(今捡寻文理多涉大乘编在小乘至理故编移于此)
菩萨调伏藏
二十七部五十五卷五帙
夫戒者。防患之总名也。菩萨净戒唯禁于心。声闻律仪则防身语故有托缘兴过聚徒诃结。菩萨大人都无此事。佛直为说令使遵行。既无犯制之由。故阙诃结之事。诸大乘经明学处者。摭之于此为菩萨调伏藏云 菩萨地持经十卷(或名地持论或八卷一帙)北凉天竺三藏昙无忏于姑臧译
(右一经初有归敬颂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昔高齐昭玄统沙门法上答高句丽沙门云地持是阿僧佉比丘从弥勒受得阿僧佉者即无著菩萨是也又按梁沙门僧祐地持记云菩萨地持经八卷有二十七品分为三段第一段十八品第二段四品第三段五品文不出有异名而今此本或题云菩萨地经今捡寻经末亦有多名文又云名为菩萨地名为菩萨藏摩得勒名摩诃衍摄名不坏显示名无障碍清净智根本祐云不出异名者不然又捡群录昙无忏所译别存菩萨戒经或云菩萨地经者误也) 菩萨善戒经九卷(一名菩萨地或十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等译
(右一经群录皆云与地持经同本异译今详文理非不差殊其善戒经前有序品后有奉行地持经并无其地持戒品中有受菩萨戒文及菩萨戒本善戒经即无自余之外文意大同地持复出瑜伽诸录或编入论既有差殊未敢为定又按梁沙门僧祐菩萨善戒经记云此名善戒名菩萨地名菩萨毗尼摩夷名如来藏名一切善法根本名安乐国名诸波罗蜜聚凡有七名第一卷先出优波离问受戒法第二卷始方有题如是我闻次第列品乃有三十复有别本题为菩萨地经今按寻经本与祐记不同经初即有如是我闻而无优波离问受戒法但有九卷其优波离问受戒法即后单卷菩萨善戒经是若将此为初卷即与祐记符同然此地持经本离之已久乍合成十卷或恐生疑此善戒经亦同地持作其三段第一段名菩萨地有二十品第二段名如住有四品第三段名毕竟地有六品祐云次第列品者恐寻之未审) 净业障经一卷失译 今附秦录 单本
上二经十卷同帙(其净业障经法上录云竺法护译详其文句与护公译经意势全异故为失译) 优婆塞戒经七卷(其在家菩萨戒或五或六或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忏于姑臧译 单本 梵网经二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前本阙 受十善戒经一卷后汉失译 拾遗编入单本 受菩提心戒仪一卷(经内题云最上乘教受戒忏悔文普贤瑜伽阿阇梨集)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上四经十一卷同帙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或无菩萨字新编为律)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第一译 三译二阙 佛藏经四卷(一名选择诸法经或二卷或三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单本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慈氏菩萨说)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拾遗编入 第二译 菩萨戒本一卷(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弥勒菩萨说)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本阙)菩萨戒羯磨文一卷(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弥勒菩萨说)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单本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婆离问菩萨受戒法)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出法唱录 单本
上六经十卷同帙 菩萨内戒经一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出法上录 单本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右此优婆塞五戒威仪经群录编在小乘律中者误也初是菩萨戒本后是受菩萨戒文及舍忏法等既非小乘故移编此)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或直云净律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法上录 第三译 寂调音所问经一卷(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宋沙门释法海译 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出内典录 单本 菩萨五法忏悔文一卷(或云菩萨五法忏悔经失译)今附梁录 单本 菩萨藏经一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单本 三曼陀颰陀罗菩萨经一卷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 单本 菩萨受斋经一卷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第二译 三译三阙 文殊悔过经一卷 一名文殊五体悔过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 亦直云悔过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三译二阙 法律三昧经一卷(亦直云法律经)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二译 两译一阙 十善业道经一卷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新编入录
上十四经十四卷同帙
(谨按旧录大乘律中有宝梁经迦叶经今为编入宝积会中故不重出其大方广三戒经与宝积三律仪会同本决定毗尼经与宝积优波离会同本今并编入宝积部中故此不载)
菩萨对法藏
九十九部五百二十卷五十帙
菩萨阿毗达磨有其二类。一者解释契经。二者诠法体相。旧录所载和杂遍之。今所集者分为二例。释契经者列之于前。诠法性者编之于后。庶无糅杂。览者易知
大乘释经论
二十二部一百五十五卷一十五帙 大智度论一百卷(或一百一十卷或七十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单本
右龙树菩萨造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什法师云若具足翻应有千卷秦人识弱故略之十分存一) 十地经论十二卷(或十五卷一帙)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等译 单本
右天亲菩萨造。释十地经。即华严十地品是
(论序云菩提留支勒那摩提在洛阳殿内三人同译佛陀扇多传语帝亲笔受长房录中流之摩提二录俱载者不然今合为一本)在留支录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五卷(或六卷或七卷或十卷) 元魏天竺菩提留支译 单本
右释弥勒所问经即宝积经 第四十一会是 大乘宝积经论四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第一译两译一阙
右释旧单卷大宝积经。即宝积第四十三会是 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 出序记 单本
右释大集经宝髻品。今入宝积。在第四十七会
(论序记云魏兴和三年岁次辛酉九月朔庚午之日鸟苌国人刹利王种三藏法师毗目智仙中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之护法大士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勃海高中蜜爱法之人沙门昙道俗相假于邺城内在金华寺译四千九百九十七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
上三论十卷同帙 佛地经论七卷(亲光等菩萨造释佛地经)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单本 金刚般若论二卷 无著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 出内典录 单本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 无著菩萨造 大唐三藏义净译 新编入录
上三论十卷同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三卷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第一译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三卷 无著菩萨颂 世亲菩萨释 大唐三藏义净译第二译 新编入录
右二论及颂同本异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功德施菩萨造亦云功德施论)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单本
(上四论及颂造者虽异并释金刚般若经又有金刚仙论十卷寻阅文理乃是元魏三藏菩提流支所撰释天亲论既非梵本翻传所以此中不载)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一卷 一名伽耶山顶经论 婆薮盘豆菩萨造 元魏三藏菩提流支译 单本 妙法莲华经论一卷 婆薮盘豆菩萨造 元魏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 第二译
上五论十卷同帙 法华经论二卷初有归命颂者或一卷 元魏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共昙林等译 拾遗编入 第二译
右二论同本异译
(其三藏义净新译法华论五卷寻本未获)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四卷(释胜思惟经或三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单本 涅槃论一卷 婆薮盘豆菩萨造略释 沙门达摩菩提译不知年代内典中附元魏代 第一译 后阙本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释涅槃一颂)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单本 遗教经论一卷释遗教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拾遗编入 单本 无量寿经论一卷 婆薮盘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单本 三具足经论一卷(天亲菩萨造有释论无经本)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 出序记 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