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9400000071

第71章

過歙。見唐安寺蘭闍梨。三年。南登衡嶽。北訪荊帥成汭。汭加禮。舘之龍興寺。會內翰吳融謫宦。遂相追從。融為休。序其集。未幾。或有譖休於汭者。命遷公安。以待辨。乃題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遊蜀。署禪月大師。蜀主每見。則以得得來和尚呼之。蓋其初以詩獻蜀主。有三衣一盋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之句也。乾化二年終。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門外。塔曰白蓮。弟子曇域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韋藹議其著述。有風刺體。係乎教化。誠不在二李白賀下。又廣成先生杜光庭。評其書。瘦勁可愛。號姜體。韋莊詩曰。豈是為貧常見隔。定應嫌酒不相過。休肥而矬。蜀相王鍇影堂贊。殊能言其體裁。故茲聊舉其梗槩云。

唐貞辨

中山人也。蚤歲力學。其尅苦堅忍。蓋出天性。聽習之暇。則復刺指。血書眾經。畫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像施以結緣。

甞負笈客太原。時莊宗方居潛邸。壤與王氏接。城郭之禁。至不相容納。遂夜宿廢塚中。會出獵。見之問其故。且驗塚中。筆研鈔疏良是。因[這-言+(衣-〦)]入供養。曹太后尤敬仰之。辨乘間。訴於太后曰。貧道誠以佛法為懷。久居王宮。不樂如桎梏然。由是聽其出入。無所禁。迨王氏平。遂獲歸。講訓鄉里。人有布髮掩地者。其德化之所服如此。甞因行道次。有二天女來撓。辨被之神祝。不得去。則其操守可見。撰上生經鈔。葺治廢伽藍。其平生能不自豫逸如此。鮮矣。

唐可止

姓馬氏。范陽高丘人。年十二。憫忠寺法貞律師。見之。從其父母乞。為弟子。年十五。以息慈。往真定聽學。時大華嚴寺仁楚法師。善因明論。止執卷座下三徧。即領悟。眾推許焉。老宿維摩和尚。問楚門人之秀拔者。楚曰。幽州沙彌其人也。維摩遂質。以勝軍北量。辤莫能屈。因請就恒陽闡化。緇素悅服。年十九。抵五臺登具戒。感文殊放光燭身。已而歸寧鄉里。旦日行道。以報地恩。年二十三。遊并部。益進法華百法等義。景福中。以因明論。於長安大莊嚴寺。一唱數載。乾寧三年。貢詩。昭宗皇帝詔賜紫衣。仍應制內殿。未幾。劉仁恭以止為本道所管。上表乞放還。然其父之與師皆物故。而母獨無姜。止於是致母其所居房。行誦青龍疏。乞食以供晨夕。如是三載。無倦色。時晉陽李氏。遣兵出飛狐圍燕。城中穀貴。持盋所得。不足濟。忽巨蠎出其房。矯首顧視。如喜狀。同院居曉。博物釋子也。謂止曰。吾聞蛇目不瞬。今瞬其龍乎。止遽焚香禱之曰。儻獲檀越。以營甘旨。則神龍所加被多矣。居數日。燕帥之子。制勝司徒者。召以供養。俄而燕破。上避亂中山。節度使王處直。素欽渴其譽。請安置開元寺。月給祿有經。天成三年。王師復中山。招討使王宴休。以丞相馮道書。迎止至洛。為河南尹秦王從榮所留。奏賜文智大師號。住持長壽淨土院。應順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示微疾。稱念阿彌陀佛而逝。壽七十五。臘五十六。茶毗。塔遺骨於龍門山廣化寺之東南隅。

止風神峭拔。節操孤峻。讀書於所業外。孔李典籍。莫不該綜。制作尤長於律詩。在長安覩逍遙園蕪漫不治念曰豈姚秦獨能為童壽翻譯地乎。卒奏重脩焉。賜頟草堂寺。其在洛誦金剛經。雖[辱*亢]極弗廢。平生遊處。多終南崆峒間。有三山詩集。盛行于世。

唐鴻莒

即鴻楚之兄。其出處。皆與楚同。然性尤強識。治律嚴謹。習於慈憫濟物之行。每獲瑞應靈效皆弗以介意。天成三年。旱澇相仍。饑饉被江浙。盜入莒室。飽之饘粥。然後去。長興四年。趺坐儼然而逝。既殮。夜三鼓矣。俄聞有聲。若擊龕戶使開者。既開。復求新衣於諸弟子曰。佛土諸善人謂。吾所服不潔。不可之淨土。已而瞑。頂之煗者七日。

晉息塵

姓楊氏。并州人也。年十二。夢金人引以入室。覺而異之。因懇白父母。投草堂院出家。誦經律。達旦不寐。年十七。趨講席。聽淨名文義。弱冠圓具。尤循守軌範。尋從崇福寺宗感法師勝集。徒眾駢擁。及闡因明唯識等論。其得人之盛。如辨才從式最為稱首。天祐間。李克用據有河東。請居大安寺淨土院。脩治淨業。披閱藏典。設無遮大齋。前後五會。委身狼虎。裸體蚊虻。屢然手指。以致精進。寺奉觀音菩薩像。常熾七鐙。列香華供養。俄下山。授徒城內。復施浴放生。賑貧犒獄。懸旛蓋。以嚴飾淨明金藏二塔。後唐長興二年。又建三學院。以待遇賓友。華嚴經八十一卷。每字輒一拜。大佛名經。一百二十卷。亦如之。高祖受禪。乃益頂載先佛中指骨舍利於鳳翔府之法門寺。學俱舍論於天柱寺法師楚倫。六時禮佛。手餘二指。亦可謂勤矣。天福之季。示微疾而逝。壽六十三。臘四十四。闍維塔舍利於晉水之西山。

晉道育

新羅國人。唐景福壬子歲。始泛海來中國。遊天台。掛錫平田寺。三衣一盋。常坐不臥。至於掃除廊廡。料理器皿。采薪汲水。無所不為。然尤護生。以致其慈憫。裸露以待螫嚙。如是四十載。未甞少替。天福三年十月十日。終於寺之僧堂中。年可八十餘。闍維獲舍利莫計。

漢宗季

俗俞姓。臨安人。方穉齒。嬉戲隣家樹下。忽天震其樹。季隨僵仆。有姊尼。趨抱以察其色曰。此以怖昏。非死也。小待且甦。無復慮。已而果然。遂勉其親。令出家。事欣平寺大德為師。俄從巨信論師。稟名數論於三衢。時錢唐僧正蘊讓。與閭丘方遠。江東羅隱。二先生遊。季見而申問。遂作二百語以贄焉。讓大歎賞。乃請就龍興寺開講。以訓迪後學。四十餘年。獲弟子七八百輩。終於乾祐之戊申初。季甞於講次。見一異僧。語作胡音。季因問其西域未來經論。殊有感發。撰永新鈔釋般若心經。暉理鈔。釋上生經彌勒成佛經。及諸補闕義章。可數十卷。並行于世。季氣志雄邁。情性方正。寡言笑。眇目下視。操守堅確。雖屢空。裕如也。故此宗。至今繁衍云。

漢恒超

姓馮氏。范陽人。世業儒。而貨殖累鉅萬。超幼有異志。年十五。入庠校。工文藝。尤善騷律。一日偶閱佛經。乃歎曰。人生富貴。幻泡爾。復何足恤。遽往依駐蹕寺大德剃染。未幾。本師云逝。服其喪。以孝稱。梁乾化三年。獲登具於五臺。且將行邁以究所聞。而兵阻兩河間。龍德二年。遂掛錫無棣之開元寺。久之別構院。以事開演。迄三十餘載不替。是宜遐邇臻集。而緇素慕嚮也。以故秀造質問。守牧扣訪。輒使童子辤謝而已。州將李君。欲表乞紫衣師號。超不可。且曰。苟爾則吾必在盧龍塞外矣。丞相馮道。知其為族人。卒奏賜之號德正。自是忽忽不樂。乾祐二年二月三日。以微恙卒。春秋七十三。夏臘三十五。茶維。收舍利起塔以葬。

周行瑫

湖州長城之陳氏子也。年十二。習法華經。月有五日而成誦。其餘經部。皆不勞而辨。未幾納具戒於杭之龍興寺。傳澄照律鈔於金華雙林寺智新。天成中。遊會稽。樂若耶山水之勝。乃就大善寺。披覽大藏。又治看經道場於寺之西北隅。構樓閣。繕堂殿。蔚然成別院。顯德三年秋七月。示滅於院之正寢。其著述。有大藏音義五百許卷。行世。

周光嶼

應州金城韓氏子。幼習儒。讀書治文。有經世志。然每夢。神人謂己曰。佛法有緣。盍從之乎。乃依真容院法威出家。誦淨名經。通大義。因辭師。往太原三學院。聽維摩上生講。隨復弘闡。凡二座。徒眾填委。俄歸鄉里。戴華嚴經。六時繞殿。行道禮佛。晉天福四年。詔賜紫衣。明年賜號通悟。未幾眾請臨壇度人。固讓不敢當。眾曰。師解行兼備。可獨善乎。姑為一出。閱二三載。竟脫去。會上晏駕。少主即位。院亦曠方丈席。勤舊僉以嶼宜。嶼曰。此山四海客遊地。顧廚庫窘乏。誠使一旦坐堂上。將安所供給。敢固辭。眾強之。而後從居。凡十八年。如一日。檀幣委輸。飯僧計餘百萬。甞夜失覆經帛。而雲霧俱發。雪霰交零。翌日霽。則帛故在。豈陰靈假之。以行變化耶。顯德七年十月示疾。顧謂弟子曰。猶龍者厭乎大患。歎鳳者悲於逝川。諸行無常。是生滅法。言訖蟬蛻。世壽六十六。僧臘四十六。

宋皓端

嘉禾張氏子。九歲捨家。隸靈光精舍。習經法。年弱冠。抵四明阿育王寺。受具足戒于希覺律師。由是於南山部義。通明無壅。尋從金華雲法師。究名數論。法華經。遂徇吳興緇侶之請。而開導焉。時武肅錢王。尤歸誠大教。聞端譽。召就王府羅漢寺敷演。復徙真身塔寺。居無幾。乃依天台玄燭法師。稟止觀之道。撰金光明經隨文釋十卷。忠獻王借賜紫衣。仍署崇法大德號。晚年慕廬山遠公之為人。足跡不入俗。僅二十餘載。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逝於所居房。壽七十二。臘五十。著述凡七十許卷。秘書監錢昱。為錄其行焉。

宋法圓

姓郝。真定元氏人。後唐長興二年。出家於鄉之觀音院。既落髮受具。遂遊方。閱藏典於韶山。而後歸。晉開運三年。契丹犯京師。其主耶律德光。迴軍至欒城而死。虜酋麻答耶律解里守常山。不即去。常山之人。謀逐之。虜知而先發焉。城中無少長。皆被屠戮。天王寺。喪八僧。圓其一也。初圓引頸再受刃。如木石然。圓呼曰。猛乞一劒。即身首異處。昏無所知。至暮覩反照獨念曰。冥漠之中亦有日月如此。徐捫其頸。則首在焉。然猶疑之。不敢搖動。時虜已潰遁。城中居民稍定。明日或扶之歸院。院僧方晨粥。見之以為鬼物。遽驚散。久之詢其故。乃悲喜相賀。然察其頸。則周匝有痕。如綫許終身。周顯德中。又寓大名之成安縣卯齋寺。溫尋藏義。開寶六年。集眾說法。坐逝。茶毗致舍利如粒。壽七十四。臘五十一。范魯公質聞而歎曰。夫看經精進之力。乃能見驗於生死之際。則佛之道果可誣乎。

讚曰。

先佛因地  悲智雙彰  度生之急  率由故常  阿僧祗劫  苦楚備甞  卒莫退轉  彌用激昂  既出三界  坐大道場  說法教化  利益無量  嗟哉後學  胡弗自強  欲行萬里  必藉資糧  暗室鐙明  苦海舟航  出生入死  乘此願王

同类推荐
  • 明刻话本四种

    明刻话本四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武故事

    汉武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魁罡六锁秘法

    魁罡六锁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误惹腹黑校草:重生18岁

    误惹腹黑校草:重生18岁

    她是懦弱的名门千金,含冤而死。重生18岁,后母伪善,继姐打压。看她辣手催死白莲花,一手虐死绿茶婊。从此笑傲江湖!
  • 美人出殡

    美人出殡

    难产而死却复活的女尸;镜子前剥去面皮的少女;连学校都建在乱葬岗上!我在卫校上学,在一次解剖尸体后,遭遇了不少离奇的事件,别问我为什么,只因为我夜夜和尸体睡一张床上……
  • 日本为什么失落

    日本为什么失落

    近现代日本的崛起举世无匹,上世纪八十年代更有直达世界巅峰之势。但其后日本迅速失色,失落了一个又一个十年,几成标准的美国小弟。优劣同源,成败同因,日本的惊世成就,与其相对失落,根因都在于原始斗争本能主导下的日本幽灵文化。日本幽灵体用二分,以本能特质的斗士精神为体,以意识自觉的舶来文化为用。体用二分使得日本人能够轻松取用舶来文化,从而在跃迁时代会有超级优秀的表现。但体用二分却也丢失了舶来文化的生命活性,使日本人所得终究有限,无法登顶。且斗士精神具有紧张特质,无法持久,跃迁时代过后日本人就会趋于平庸。另外斗士激情还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灵活性要求,诸种因素的结合导致日本的失落。面向未来,随着人类养生所需得到基本保障,生活情感开始浸蚀日本精神,日本精神已是希望不再,相反,中华生活精神的春天却正在到来。在中日竞争中,日本已成必败之势。但日本精神的垂死挣扎,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
  • 天庭红包群

    天庭红包群

    叶辰偶然加入一个红包群,里面汇聚了各路神仙。一张姻缘符,让他邂逅美女总裁。一套拳法,让他战斗力飙升。一个红包群,让穷屌丝叶辰拥有了全世界。
  • 踏歌远行

    踏歌远行

    且看踏歌远行,漫漫人生路中走出不同的前方;鲜衣怒马、仗剑江湖、浴血战场···哪个不是曾期盼,曾经历。
  • 从教师到销售

    从教师到销售

    路上,我们走得很匆忙,停下来,回首一瞥。然后,把过去打个包,放起,继续新的旅程。时间是记忆可怕的杀手,往事越来越朦胧,那个曾经的自己逐渐变得陌生,伴随着那个时代离我们远去。转眼已是而立之年,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望过去,感怀青春流逝,感叹岁月蹉跎,那些一点一滴的经历,捏在手里,没有从指缝里流走的,只有湿漉漉的一把,于是就形成了这部流水账式的作品。《从教师到销售》,命题朴素,情节普通,过程平常,不是商海巨贾的传奇,不是故弄玄虚的悬疑,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像一个身边真实的朋友,诉说一段经历,分享一些经验,如果能产生些许的共鸣,这些文字,就不算白码了。
  • 明月十里

    明月十里

    他们存在于白天于黑夜之间,悄无声息,帮委托人解决任何麻烦。有人说他们是仅此于神的存在,也有的人说他们就是上帝,还有些人说他们其实只是普通人……他们的身份扑朔迷离。进来吧,我的委托人,我们诚心为您服务。
  • 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历史从来由“大人物”与“小人物”构成,“小人物”早已湮灭,留下“大人物”任人评说。《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中的每一个人——九五之尊的帝王、权倾一时的大臣、不可一世的佞幸,有正人君子,亦有宵小之徒,都是所谓“大人物”。但这些“大人物”在主宰他人命运的同时,却无从把握自己的跌宕浮沉。
  • 绝世风流:混血妖孽太造孽

    绝世风流:混血妖孽太造孽

    她是仙魔之女,被世人所不齿,厌恶。年仅五岁的她为躲避追杀,四处逃离,一场追杀中,她奄奄一息,跳下山崖,却不料坠入桃林,遇见了他。他是妖,也是人,他的身体内居住着两个灵魂,一妖一人。出生异象,被妖族逐出,家族因他被灭门。年少的他无奈逃到人间,潜心修炼。在桃林遇见她,让他深情一世。你说这一世不能厮守,那我下一世决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