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云: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灵枢经》曰:热病先身濇,倚而热,烦悗,干唇口嗌,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甲乙经》曰: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廉泉主之。
口僻,偏历主之。
口不能水浆,喎僻,水沟主之。
瘈瘲口沫出,上关主之。
口僻噤,外关主之。
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
风从头至足,面目赤口痛嚙舌,解溪主之。
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颊肿恶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得嚼,大迎主之。
口僻不正失欠,口不开,翳风主之。
口僻,刺太渊,引而下之。
口中肿臭,劳宫主之。
《千金方》曰:承泣、四白、巨髎、禾髎、上关、大迎、颧骨、强间、风池、迎香、水沟,主口喎僻,不能言。
颊车、颧髎,主口僻痛恶风寒,不可以嚼。
外关、内庭、三里、大泉、商丘,主口僻噤。
水沟、龂交,主口噤,不能水浆,喎僻。
龂交、上关、大迎、翳风,主口噤不开,引鼻中。
合谷、水沟,主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
商丘、曲鬓,主口噤不开。
地仓、大迎,主口缓不收,不能言。
下关、大迎、翳风,主口失欠,下牙齿痛。
胆腧、商阳、小肠腧,主口舌干,食饮不下。
劳宫、少泽,三间、太冲,主口热、口干、口中烂。
劳宫,主大人小儿口中腥。
曲泽、章门,主口干。
大溪、小泽,主咽中干,口中热,唾如胶。
兑端、目窻、正营、耳门,主唇吻强,上齿龋痛。
阳陵泉,主口苦,嗌中介介然。
光明、临泣,主喜啮颊。
京骨、阳谷,主自啮唇。
解溪,主口痛啮舌。
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喉下巨骨中是,亦名气堂。
又方:灸足内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壮,三报。此三阴交穴也。
《得效方》曰:唇紧不能开,宜灸手虎口穴,男左女右。又炙承浆三壮。
《医学纲目》曰:口噤喎斜,取颊车,沿皮向下。又取地仓,喎左泻右,喎右泻左,针透亦无害。轻者只针合谷、颊车。落架风,取颊车。
口疮,取承浆、合谷、人中、长强。又取金津、玉液各出血。又取委中,泻后溪。此二穴乃心火肾水二经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