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时有姓吕囗侍郎者三人。皆名族俱有后。仕本朝为相。吕琦晋天福中为兵部侍郎。曾孙文惠端相太宗。吕梦囗后唐长兴中为兵部侍郎。孙文穆蒙正相太宗。曾孙文靖彝简相仁宗。衣冠最盛。吕咸休周显德中为户部侍郎。七世孙正愍大防相哲宗异哉
太祖以归德军创业。升宋州为归德府后为应天府。太宗以晋王即位升并州为太原府。真宗以寿王建储。升寿州为寿春府。又尝为襄王。升襄州为襄阳府。仁宗以升王建储。升建业为江宁府。囗囗为庆国公。以庆州为庆阳府。英宗以齐州防御使入继。以齐州为兴德军。又尝为宜州刺史。巨鹿郡公。岳州防御使以宜州为庆远军。邢州为信德府安国军。岳州为岳阳军神宗自颖王升储。以汝阴为顺昌府。又尝为安州观察使光国公。以安州为德安府。光州为光山军。哲宗自延安郡王升储升延州为延安府。又尝为东平军节度使均国公。以鄣州为东平府。均州为武当军。徽宗自端王入继。升端州为肇庆府。又尝为宁国公。平江镇江军节度使以宁州为兴宁军。平江镇江并升为府。钦宗自定王建储升定州为中山府高宗以康王中兴。升康州为德庆府。孝宗以建王建储。升建安为建宁府。并升隆兴宁国常德崇庆诸府。皆以其潜藩分建之地也。
苏子容闻人语故事。必令人检出处。司马温公闻新事。即便钞录。且记所言之囗囗当时谚曰。古事莫语子容。今事勿告君实
宣和间申禁东坡文字甚严。有士人窃囗坡集出城。为门者所获。执送有司。见集后一诗云文星落处天地泣此老已囗吾道穷才力漫超生仲达功名犹忌死姚崇人间便觉无清气海内何曾识古风平日万篇谁爱憎。六丁收拾上瑶宫。京尹义其人。乃阴纵之
王荆公在金陵有僧清晓于钟山道上见有童子数人。持幡幢羽囗之属僧问之。曰往迎王相公。幡上书云。中含法性。外习尘氛。到寺未久。闻荆公薨。
或问李伯纪后来当国蔡京如不死如张邦昌正典刑否。晦庵曰。靖康名流。多是京晚年牢笼出来的人才。伯纪亦所不免如李泰发是极硬底人。亦为京所罗致。他可知已。
政间凡危囗乱字。皆禁不得用。
人问尹和靖。靖康中孰可以为将。曰。种师道。又问孰可以为相良久曰。也只教他做。
桧一日在某寺中庆圣节。一树上贴一榜子云。秦相公是细作是时陈应之到庙堂问和亲之故。秦云。某意无他。但人志有一六十岁老亲在远。须要取来相聚因顾左右取国书看。桧掩其前后。中间有云。不求而得。可谓大恩囗指河南也。
囗师川微时尝游庐山。遇一宦者郑谌。与之诗曰。平生不囗刘蕡策。色色门中皆有人。后徐入枢府。郑时适用事。似有力焉
二苏文未出学者争传诵徐禧之文。禧师川之父。黄鲁直之妹囗也。永乐之败。禧死难。
岳太尉本是韩魏公家佃客。每见韩家子弟必拜。
囗清言有一乡人卖文字。遇虎。其人无走处。耳曾闻人言虎识字。遂铺开文字与虎看虎遂去。
囗康京城不守。王时雍尽搜取妇女与金人。时号雍为金人外公
南渡后福建赋税犹易办。浙中全是横敛。丁钱有至三千五百者。人由此多去计会中使。作宫中名字以免税。辛幼安云。曾见粪船亦插德寿宫旗字。
王介甫欲行保伍法。以去天下坐食之兵。独此法不曾行得。
晦庵云。有一等人能谈仁义之道。做事处囗乖。此与鬼念大悲囗一般。更无奈他何。
胡文定少时性最急。尝怒一兵士。至亲殴之。兵辄抗拒。无可如何。遂回入书室。作小册。尽写经传中文有囗字者以观玩。从此遂不复卞急。
文潞公尝曰。人但以彦博长年为庆。独不知问世既久。内外亲戚皆囗。一时交游雕丧殆尽。所接皆邈然少年无可论旧事者
董敦逸。吉水永丰村落人。哲宗时为吏部侍郎招乡人之寓太学者以训童稚。童稚业不精进。董责之自言幼入上庠。甘虀盐者凡几年。今汝若此。何以有成耶。其乡人答曰。公言过矣。侍郎乃董十郎儿贤郎乃董侍郎儿。囗董起白屋。父行第十
仁宗庆历初。急于用贤。当时有声望者。王兵部素。欧阳校理修。余校理靖。鱼工部周询四人并命作谏官。朝野相庆。时惟鱼望不及三人。蔡君谟时为校勘。为诗庆之曰。御笔亲除三谏官。士林相贺复相欢。鱼闻之乃曰。予不与士论。何颜复当谏列遂乞辞职朝廷从之。乃过台御史。即除蔡代知谏院。是时谏院号称得人。鱼在台亦称职。旋拜中丞而卒。
字端懿囗端愿问卜人李易简曰。富贵吾不忧。但问寿几何。易简曰。二君大长公主之子。生而富贵穷奢极欲。又求长寿。当如贫者何。造物如此无乃太不均乎遂不与囗。当世丞相有答伯庸诗云。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囗州诸邑。各有所出。谓之八子巴西纱子。魏城扇子罗江犬子。神泉榛子。彰明附子。龙安杏子盐泉丝子。石泉猴子巴西纱一疋重二两妇人制为夏服。甚轻妙。魏城以一茧造一扇。谓之绵扇轻而可爱。
绍圣初。陆农师曾子固俱以曾预修神宗实录被谪中书舍人林希子中草词云。谓尔同为囗讪则于今其囗不存。谓尔有所建明则未尝争论而去。人以为得实。
囗丰中。光禄卿危拱辰为进士时遇五台山僧号称知人。拱辰以前程问之。僧以手帕裹一大钱赠之曰。谨守终有所见拱辰秘而识之。其后登第死于江南饶州铸钱监。
真宗朝。签书枢密院马公知节。武人方直真诚。真宗东封。下至从臣皆斋戒。至岳下。抚问执政曰。卿等在路素食不易。时宰相臣僚有私食驴肉者马乃对曰。亦有打驴子吃的。及还都设宴开封府。先命巡吏屏出贫民于城外上御楼见人物之盛喜顾宰臣曰今都城士女繁富皆卿等辅佐之力马乃奏曰囗者总赶在城外。左右皆失色。真宗以为。诚而亲之。事多类此。马公一日从驾游幸群臣皆赋诗。马素不习文。真宗强之。奉诏诗成。乃奏曰臣不囗书。乞宣陈尧叟与臣书。真宗如其囗时陈为首相。议者惜之。
徽囗在藩邸。杨震给事左右。最为周慎。尝有双鹤降于中庭。左右皆贺。震急逐去。云是鹳。非鹤也又一日芝生寝阁。左右复称庆。震急刈除曰是菌非芝。由此信任弥笃。
葑草尚能拦浪。藕丝不解囗连。此一联。东坡在黄时戏书也又云湖上秋风聚萤苑。门前春浪散花洲。王文甫所居。在黄之车湖即武子故居。宅枕大江。即散花洲也东坡屡过其家。戏书此。
秦少游南迁。舟过南康宫亭庙下。见湖月光彩特异。因忆。昔在云老惜竹轩。所见景色。与此不殊其夜梦美人自称维摩散花天女以维摩像求赞。少游爱其画谓非吴道子不能作。天女戏赠诗曰。不知水宿分风浦。何异秋眠惜竹轩。闻道诗词妙天下。庐山对眼可无言。少游赞曰。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博取似陶家手。既寤。因自书之。其真迹落雷州天宁寺
齐州城西张意谏议园亭。有金线泉。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纹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齐为东方名郡。而张氏济南盛族园池乃郡之胜游。泉之出百年矣。士大夫过济南至泉上者不可胜数。而无能究其所以然。亦无一人题咏者。独苏子瞻有诗曰。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然亦不能辨泉之所以有金线也。曾南丰亦有金线泉诗曰。玉甃常浮颢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寒漪巧上弦。已绕渚花红灼灼。更萦沙竹翠娟娟。无风到底尘埃尽。界破冰绡一片天。又范讽自给事中谪官。数年方归。游张氏园亭。饮泉上有金线珍珠之日。水木环合。乃历下之胜景。园亭主人。乃张囗丞聪也尝邀范晏饮于亭范题一绝于壁云园林再到身犹健。官职全抛梦乍醒。惟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
英州雷震一山梓树尽枯。而生龙脑。京师龙脑。为之顿贱。时熙宁元年七月也。王禹玉言于司马文正公。使人就市买之。信然。一两直钱千四百。味苦而香酷烈。又言潭州益阳雷震山裂。出米可数十万斛。炊之成饭。而腥不可食有囗其米至京师者。禹玉以相贻。其状信米也。而色黑如炭。又言荆襄之间天雨白囗如马尾。长者尺余。弥漫山谷。亦有囗至京师者管辂所谓天雨毛。贤人囗者也。
山谷守当涂日。郭功父尝寓焉。一日遇山谷论文山谷传少游千秋岁词。叹其句意之囗。欲和之。而海字难囗。功父连举数海字。若孔北海之类。山谷颇厌而未有以郄之。次日又过山谷问焉。山谷答曰。昨晚偶得一海字囗功父问其所以山谷云羞杀人也爷娘海。自是功父不复论文于山谷矣。囗山谷用俚语以囗之也。
闽贾郁。性峭直不容人吏文过。为仙游令。及受代。有一吏酣醉。郁怒曰。吾当再典此邑。以惩此囗。吏扬言公欲再作县令犹造铁船渡海也郁闻之不言。后复典旧邑。时醉吏为库吏。盗官钱数万下狱。具状郁批榜之尾曰。窃铜镪以润家。非因鼓铸造铁船而渡海不假炉锤。因囗杖徒之。未几移治邰清召为御史中丞
宋太祖改元干德窦仪辩其为囗蜀年号。太祖叹其博综及见宋朝类苑。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按其刻。有大宋干德四年凡六字。他皆磨灭不可识。令诸儒参验乃辅公佑反江东时年号也。此不惟年号同。并国号亦同矣
宋太宗谋伐燕。赵囗一代宗臣。极论争抗。至曰。此际官家何须囗意。不须囗意四字。浸入士大夫之心腹。幼而闻。壮而行。而宋之社稷断送金元之手矣。然中令疏云。所得者少。只于得少之中。犹难入手。所失者多。更于失多之外别有关心。自是奏疏名语
世传王荆公与程明道论新法。其子元泽囚首跣足。携妇人冠以出。大声曰。枭韩琦富弼之首于市。法乃得行。其气象失措。是一纨囗无赖子弟。熙宁中。神宗再召荆公。囗问公来否。元泽乃言大人亦不敢不来。然未有一居处囗言居处何难。元泽曰。不然。大人之意。乃欲与司马十二丈卜邻。以其修身齐家。事事可为子孙法也。其雅驯谨厚又如此。何一人迥别乃尔。又尝闻荆公每独处。论量天下人才。首屈指于元泽曰。大哥是一个。其次即吕吉甫。章子厚。蔡元度兄弟以下十余人皆至卿相。而元泽则早囗。荆公虽偏。不至溺爱不明。至此岂毁誉成败皆未足以尽人耶。
靖康金退之后吴敏孙敏等秉政。有十不管之谣云不管太原囗管太学。不管防秋。囗管春秋不管炮石。囗管安石。不管肃王囗管舒王。不管燕山。囗管聂山。不子管界。囗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囗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囗管立太子。腐儒之误国。又岂下于妖人贼子乎。
建炎时谣曰仕涂快捷方式无过贼。上将奇谋是受招。又曰。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司马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晨夕翻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尝谓其子公休曰。贾囗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囗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土。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于启卷必先视比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平污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观其沿。随覆以次指面捻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每见汝囗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屠老氏囗每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当宜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