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0000000003

第3章

僧者以和为义。若不齐集相有乖离御法则无成决之功。被事必据入非之位。故建首题集僧之轨度。后明来处之通局。四分文云。当敷座打楗稚尽共集一处等。五分云。诸比丘布萨时不时集妨行道。佛言。当唱时至。若打犍稚若打鼓吹螺。使旧住沙弥净人打。不得多。应打三通。吹螺亦尔。除漆毒树余木铜铁凡鸣者听作。若唱二时至亦使沙弥净人唱。住处多不得遍闻。应高处唱。犹不知集更相语知。若无沙弥比丘亦得打。十诵中居士请僧。自于寺内鸣稚。乃至白时至。及送食女人亦自鸣稚。中食施者亦尔。增一阿含云。阿难升讲堂击犍稚者。此是如来信鼓也。十诵中。时僧坊中无人知时限。唱时至及打揵稚。又无人洒扫涂治讲堂食处。无人相续铺床及教人净果菜食中虫。饮食时无人行水。众乱语时无人弹指等。佛令立维那。声论翻为次第也。谓知事之次第。相传云悦众也。若准文中。七种集法。若量影破竹作声作烟吹贝打鼓打犍稚。若唱诸大德布萨说戒时到。亦不言比丘为之。出要律仪引声论翻犍(巨寒反)稚(音地)。此名磬也。亦名为钟。上具列文。今须义设。凡施法事。先斟量用僧多少。依数铺设座席。然后准文鸣钟。具如集僧法中。虽人并为之。多无楷式。若依三千威仪经。则大有科要多少节解之法。但时所同废。虽易而难。今通立一法总成大准。谓约僧多少就事缓急量时用之。若寻常所行。生稚之始必渐发声渐希渐大。乃至声尽方打一通。如是至三名为三下。佛在世时但有三下。故五分云。打三通也。后因他请方有长打。其生起长打之初亦同三下。中间四稚声尽方打。如是渐渐敛稚。渐穊渐小乃至微末。方复生稚同前三下。此古师以经律参挍共立此法。亦有清众画样钟所者。然初欲鸣时。当依经论建心标为必有感征。应至钟所礼三宝讫具仪立念。我鸣此钟者为召十方僧众。有得闻者并皆云集共同和利。又诸有恶趣受苦众生令得停息。故付法藏传中罽腻吒王以大杀害故。死入千头鱼中。剑轮绕身而转随斫随生。若闻钟声剑轮在空。如是因缘遣信白令长打使我苦息。即增一阿含云。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此并因缘相召。自然之理不亡。余亲承。有敛念者被鬼神送物(云云)。世有滥用知钟者。此非圣言。诸经论但云打击檛等。知净之语不通于俗及以自为。早须废舍。二明来处通局者。初明处之分齐。二明用之通局。初中界之来意。开制不同如结界中说。今直明其二种差别。若作法界则有三别。有戒场者四处集僧各得行事。一在戒场。二在空地。三在大界。四在界外。若无戒场二处各集。若小界者既不立相直指坐处。无外可集。若论自然。随处远近则有四别。谓聚落兰若道行水界。皆不为物造。随人所居即有分局。故曰自然。当律无文。诸部详用。初聚落中有二。若可分别者。十诵云。于无僧坊聚落中。初作僧坊未结界。随聚落界。是僧坊界(下文齐行来处。此制分齐。四分聚落界取院相)。此内不得别众。问兰若处有僧坊。欲结界何处集僧。答十诵云。随聚落即僧坊界。今周匝院相与聚落之相不分。不须五里集人。故下文无聚落兰若初起僧坊乃云一拘卢界。故知先有僧坊即同村界。律中僧村四相二界不别。必院相不周乃可依兰若集僧。若聚落有僧不可知者。僧祇中。若城邑聚落界分不可知者。用五肘弓七弓种一树。齐七树相去使异众相见。不犯别众各得成就。准相通计。七树六间得六十三步。不同前解七间七十三步半。如义钞废立。二明兰若者。统明兰若乃有多种。谓头陀寄衣盗戒僧界衣界难事。且明僧界。余下随明。兰若一界诸部不定。多言僧界尽一拘卢舍(明了论疏云一鼓声间)。杂宝藏中翻为五里。相传用此为定。若有难者。如善见云。阿兰若界者。极小方圆七槃陀。一槃陀二十八肘。若不同意者于外得作法事。计有百九十六肘。肘各尺八。总有五十八步四尺八寸。三道行界者。萨婆多云。比丘游行时。随所住处纵广有拘卢舍界。此中不得别食别布萨。亦不明大小。此论解十诵。律文云。六百步为拘卢舍。四明水界者。五分云。水中自然界者。若在水中行。众中有力人水洒及处。善见云。若掷水若散沙。已外比丘不妨。取水常流处。深浅皆得作自然。潮水不得。若船上布萨。应下碇。不得系着岸及水中树根。谓与陆地界相连。若水中石木树等悉是水界。谓离陆地者。今更总论二界之体。若三种作法。随处限局。不约方隅。若论自然则有不定。若聚落中界分可知。随其分齐亦无方圆。不可分别人解不同。问为身四面各取六十三步。为身一面取三十一步半耶。答四面各取六十三步。故彼文云。七树之间异众相见而不犯别。此二众相望不论界相。问彼此俱秉羯磨。自然定量若为广狭。答诸说不同。今解彼此二众各一面有三十一步半。通就二众则六十三步(此自然常有。不问秉法不秉法。界恒随定)。故僧祇中异众者。望二处比丘身也。今若界外无人。则身面各三十一步半。是随分自然。若有人者。但令异界自然在我自然界外。无错涉之过并成法事。今行事之家恐有别众。但为深防故于方面各半倍之。实而言之。各半减是。故萨婆多云。比丘随游行住处有纵广自然界。问自然界者。为方圆耶。答昔云定方。今解不然。若界方者。四维有余。则无教可准。今言。自然界中不定方圆。若四面四维各无异界。此界定圆。若有别界。则尖斜不定。故十诵云。方各一拘卢舍者。谓身面所向之方。非谓界形畟方也。文云弟子随师。方面游行可亦不得四维也。五分亦云。去身面拘卢舍也。善见亦云。方圆七槃陀界。文自明矣。乃至结大界以三由旬为量。明了论云。合角量取三由旬也。故广引诚证。定方须废。二明用僧分齐。此宗四种论僧。泛论僧义。并取四人已上能御圣法辨得前事者。名之为僧。若狂乱睡眠所为之人通及能所相有乖越。不入僧数。通而辨僧则有七种。始从一人乃至二十人各有成败不同。广如别钞。初明四人僧者。谓说戒结界等事用之。二五人僧者。谓边地受戒自恣等法。若据僧祇。舍堕忏悔五人僧摄。谓受忏悔主作白和僧为他所量。不入僧数。今以当宗不了。僧祇为定。三十人僧。谓中国受戒。四二十人僧。谓出僧残罪也。前之四僧若取能秉法名僧。四人实辨一切羯磨。今随事用故须三别。又前四人若据自行。以成僧体并须清净。以犯小罪不应羯磨故。若论众法。则有二别。若为说戒忏悔灭罪必须清净。以有犯者不得说戒不得闻戒。不得向犯者忏悔。犯者不得受他解罪故也。若受戒等生善门中。但取相净。便堪足数。前人尊仰便成法事。故开停僧残行法。犯戒和尚但令不知应受戒事。萨婆多云。不得用天眼耳知他恶法。但以肉眼见闻等。广如足数法中

足数众相篇第三(别众法附)

上已明其来集。而用僧须知应法。若托事无违。虽非僧体而堪成僧用。必于缘差脱。不妨清净入非僧摄。以此二途故。当料简使是非两异取舍自分焉。就中例四。初明体是应法。于事有违故不足数。二体境俱非。虽假缘亦不足数。三体非僧用。于缘成足。四约缘有碍。不妨成法少分不足。初明是净僧相违故不足者。四分不足数中。所为作羯磨人。神足。在空.隐没.离见闻处.别住.戒场.上六人。余者非无此义。故舍戒中。颠狂哑聋中边死人眠人自语前人不解并不成舍。谓不足数也。今取他部明文证成。十诵中。睡眠比丘若闻白已睡者。得成摈人未白前睡不足数也。乱语人愦闹人入定人哑人聋人具二人狂人乱心人病坏心人树上比丘十二种人。摩得勒伽。重病人边地人痴钝人等满众自恣。一切不成。余同十诵。僧祇中。与欲人若隔障。若半覆半路中间隔障。若半覆半露伸手不相及。露地伸手不相及。乃至行作羯磨坐。则成别。住坐卧互作。广如别众中。义加醉人自语不解颠倒异言前人不练不解之人。是不足摄。就中相隐难知者随初解析。初言所为作羯磨者。以此人是乞法之人。为僧所量不入僧限。若通四内若将入数。僧不满四。唱羯磨时以所牒人不入僧用。若尔四人受日四僧不列。亦应得成。答一人所为。三非僧。故不能秉法。文不列者事同五人并是所为。故四人僧者直取能秉。不同说戒结界所为则无正作法者为僧作故。神足在空。毗尼母云。空中无分齐故。与陆地别也。隐没者。谓入地也。井窨之类有僧。是别非足。离见闻者僧祇中。谓同覆处离见闻。其相如室宿中说。此谓离比座见闻。不取说戒师羯磨者见闻也。如义钞说。别住者。昔云同一界不尽集。今谓界外比丘滥将入数。非谓眼见在界外。以界分不知冥然在外作法不成故云不足。戒场上者。由前外界不成。谓言在内者得。此二界同在自然。不同一相。是别界故。睡眠乱语愦闹入定等由本无心同秉法故。十诵中。证他受戒各各入定乱语等不知羯磨成不。佛言并皆不成。准此僧数必多者亦许成就。纵在房中睡眠醉乱者理亦开成。余同羯磨法中说。哑聋等三由根不具不成证故。大德僧听不忍者说并阙二能故不足也。准伽论云。若闻大语声者。得成法事。狂等三人由心无记故不足。若准律中。常忆常来不忆不来此之二人既不得法。初人成用。后人不足。若互忆忘及来不来未得羯磨不得别他。若得羯磨纵使病差则通不足。痛恼心乱例同狂三。重病人者由心昏沉不乐无情缘法。边地人者言不领当中国之人亦不足边。必后知语二通相足。痴钝人者不知言义未了是非。则非断割之匠。必言解羯磨齐文而已。亦开成足。与欲之人心同身乖。言隔障者。谓同障覆而别隔者不成同相。或言露地而隔者。半覆中间障。若伸手不相及者。谓半僧檐下。半僧阶下。中间施隔。或复无障伸手不及。并非同住之相。言露地伸手不及者。此言相显。覆处不须。露地加法必须相接。说戒羯磨等师并在僧一寻之内令伸手相及。所为之人虽非数限。亦须相内。二由具二非假缘不足者。四分中。若为比丘作羯磨。以比丘尼足数。式叉尼。沙弥沙弥尼。十三难人。被三举人。灭摈。应灭摈人。二十二种。问犯边罪等十八人及尼中四人。为自言故不足。为体不足。答解者多途。今言。此等体既非僧。若僧同知故不足数。必不知者成足。如与欲中不同。前门中知与不知俱不足数。故不持戒和尚中四句料简。前三句由不知故得戒。第四句由知从此人受戒不得故不足数。所以文中及十诵并安若言等。昔人以体不合故不足。即将破戒和尚在十人之外。此非正解。何者。若不知犯。则不得辄用他部。以四分制十人僧。若知他犯。羯磨则不得牒。以实知非比丘故。十诵中加一白衣。亦不入数。上明僧相。并形同出家。相有滥故。得共法事。必着俗服相形明了。亦无同法之义。十诵白衣谓本受戒不得者。亦有受后难缘须着俗服者亦应同法。由本是僧即知。作法之时穷问。界内俗人之中颇有曾受具戒不舍者。不要答无者方无别众。三举之人。谓不见不忏恶邪不舍。广如众网中。灭摈者。谓犯重已举至僧中白四除弃也。应灭摈者。亦犯重已举来至僧因有难起未得加法。故律名入波罗夷说中。若虽犯重。僧未委知。而别人内知。未被紏举。或不自言僧不知。犯重众内一人知者则非僧数。并入应灭摈中。第三体虽非僧。托缘成用。即前门中人。据未自言已前。同僧法事并皆成就。若虽言竟无人知者亦成僧用。由相中无违便得辨事。故律中犯戒和尚由不知故得成法事。乃至边罪并安若言等。文云。当以肉眼知他持犯等。十诵云。若犯重罪人。贼诈作比丘。本白衣时破戒人等。若先言有是过。作羯磨不成。若不言者。一切成就。萨婆多以有天眼者不说人恶。乃至若听以天眼耳看僧净秽者。人谁无过。但有大小无往不见。若开说者。则妨乱事多。故不听说。言自言者。谓告人云我犯淫盗之类。四体虽犯法得成僧事。四分中诃责摈出依止遮不至白衣家等四人。应一切羯磨。但为僧治。故不得诃。覆藏本日治六夜出罪等四人十诵中行覆藏竟本日竟六夜竟合七人。不足僧残等羯磨。不妨应余法事。次明别众(谓同一界住相中有华不同僧法。故云别众也)。

同类推荐
  • 拙政园诗余

    拙政园诗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辩中边论

    辩中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上迟客

    台上迟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超凡气运

    超凡气运

    陈力,意外得到幸运石,从此以后,运气超凡。随便买张彩票,中了五百万。随便买块地,市里要开发,大。随便开个公司,居然成为世界五百强。对手:“陈力运气太好了。”陈力:“你咬我啊!”女神:“听说和你那个能增加运气?”陈力邪恶一笑:“要不试试?”
  • 龙啸大秦

    龙啸大秦

    一场残酷的列王纷争、——————————————————————————————一条血腥的上位之路、——————————————————————————————一部传奇的兵法奇谋。——————————————————————————————一怒而诸侯惧,一安则天下息。权力、欲望、女人一个都不能少!——————————————————————————————在这血海滔天的战国末世,拼杀不休,死去的不仅仅是人,还有诡异离奇的历史!
  • 网王之星玻璃糖的许愿精灵

    网王之星玻璃糖的许愿精灵

    她是一个弃婴,原以为幸福会就此到来,却没想到幸福又会远离她。她们为了复仇,成为了职业网球手。当她们回归,她们遇上了他们,还会保持纯真的笑容吗?(简介已修)
  • 惊天——家族

    惊天——家族

    一个吊丝因为他的女神莫名奇妙的进入了一场残酷的家族纷争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和人生并揭示了他隐藏多年的身世之谜并将就此揭开四大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
  • 我的魔法时代

    我的魔法时代

    当我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居然躺在颠簸的雷霆独角犀的背上,看到延绵几公里长的商队在缓慢前进,那一头头如同三层小洋楼高的雷霆犀喘着粗气,身上驮着小山一样的货物前行,我的心中犹如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
  • 剑与情歌

    剑与情歌

    这是一个由剑开始的故事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属于剑的时代。承影、湛卢····哪一把能够剑指苍穹。百家争鸣,道、儒、法、兵、墨····又有哪一家能够笑傲天下。诸侯四起,天地肃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秦王嬴政,雄才伟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这个天下,究竟属于谁?欢迎来到T.M的世界
  • 混荡的青春

    混荡的青春

    李飞只是想简简单单的混个四年的大学,混一张毕业证和学位证。可是混着混着,一切都与众不同了。这混荡的青春,有你有我,不孤独。
  • 末世之不灭

    末世之不灭

    末世来临,规则打破,制度没有建立,李易靠着自己家传的武学,一步步走来,走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传奇。
  • 养生导引秘籍

    养生导引秘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以诗闻名,但梁实秋认为,徐志摩的散文成就更高。作为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徐志摩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他注重散文语言的音乐性,使语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诗意盎然;他还在白话中加入一些欧化文句,从而形成散文语言的一种奇特的景观,读之使人经久难忘。本书包括“云游心踪”“人生随感”“风雨故人”“日记书信”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