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79200000004

第4章

若比丘淫欲意于女人前自叹身言大妹我修梵行持戒精进修行善法可持是淫欲法供养我如是供养第一最僧伽婆尸沙 今辨满足戒本文有五句 初列。后释。言列者。一犯人。二染心。三境界人女。四自叹索供养。五结犯。言释者。前三句可知。第四自叹索供养句中有二。一自叹五句。二可持已下索供养。言叹五句者。一自叹身。二言修梵行。三持戒。四精进。五修善法。释此五句以为四段。一释叹身有二。一色身丰美。二叹种性。故律云。叹身端政好颜色。我是刹帝利长者居士婆罗门大性种。二解梵行。以精进解梵行故曰勤修离秽浊。三解持戒。治犯戒方便之心名不缺。治根本犯戒之罪名不穿。离后眷属曰不染污。一戒具三。诸戒同尔。故律云。持戒精进者不缺不穿漏无染污。四释善治。谓十二头陀及诸善业同。故律云。修善法者。乐闲净处。时到乞食。著粪扫衣。不作余食法。一坐食一揣食。冢间坐露地坐树下坐。常坐随坐。持三衣。呗匿多闻能说法。持毗尼坐禅是也。二可持已下解索供养。是第一之义。第五结犯者。此是僧伽婆尸沙。此是结罪句。轻重有三。一若作如上自誉己供养我来即犯残罪。虽叹如上事不说淫欲者犯兰。若在人女前。一自叹誉身一僧伽婆尸沙。随自叹身了了者一一僧残。言不了偷兰。若手印。若遣书信。若遣使。若现知相令彼。知者残。不知者兰。除二道索余处供养兰。非人女兰。不了吉。畜生吉。境想如上。不犯中律云。若比丘语女人言。此处妙尊最上。此比丘精进持戒修善法。汝等应以身囗意业供养于彼。若女意谓。为我叹身。若说毗尼。言此及此彼谓叹身。若错说者并不犯。

媒嫁戒第五 一制意。婚娶之礼和合生死。正违出离出家所为。特乖法式。又纷务妨修相招讥丑不勉世呵。是以圣制 二释名。为彼男女往返计谋以成婚礼。故曰媒嫁戒 三具缘通缘如上。别缘有六。一人男女简非畜。而于人中贵贱亲疏并是犯限。伽论云。指腹媒嫁犯兰。二人男女想。三为媒嫁事。四媒嫁想。五显事了了。六受彼语等还报 四阙缘。比说可知。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迦罗比丘起过佛便制戒。

若比丘往来彼此媒嫁持男意语女持女意语男若为成妇事若为私通事乃至须臾顷僧伽婆尸沙 此满足戒本文有五句。初列后释。言初列者。一犯人。二往来者。三彼此所媒境界。四正作媒嫁事。五结罪 所言释者。初句可知。言往来者。可得和合是。言彼此谓媒境界。男女互为彼此。先举数列名。女有二十种。母护父护父母护。兄护姊护兄姊护。自护法护姓护。宗亲护。自乐婢。与衣婢与财婢。同作业婢。水所标婢。不输税婢。放去婢。容作婢。他护婢。边方得婢是。次释名义。母护者母所保。父护者父所保。父母护兄护姊护兄姊护亦如是。自护者身得自在。法护者修梵行。姓护者不与卑下姓。宗亲护者为宗亲所保。自乐为婢者乐为他作婢。与衣者与衣为价。与财者乃至与一钱为价。同业者同供作业。水所漂者水中救得。不输税者若不取输税。放去婢者若买得若家生。客作者雇钱使。他护者受他华鬘为要。边方得者杪劫得。后结是为二十。男亦如是。第四句正作媒嫁事者。父有二 初媒业亦成妇等是所传之意。二乃至须臾顷者。谓暂时交会亦得僧残。二十念为一瞬顷。二十瞬为一弹指顷。二十弹指顷为一罗顷。二十罗顷为一须臾。日极长时十八须臾。夜十二须臾。夜极长十八须臾。昼短十二须臾。言僧残者。是结犯句。轻重有三。初使义具三犯残。二自受语往彼不报具二阙一犯兰。三受语不往彼具一阙二犯吉。故律云。若初语吉罗。往说不报偷兰。若还报者僧残。若使若遣书指印现相。随媒多少说而了了。随其往返一一僧残。若不了者偷兰。五分受男语吉。语彼不许还报兰。许还报残。不同四分。但具三时残。一受语。二往彼陈。三还报。除二道已媒余身分者兰。若诸比丘白二羯磨差人媒嫁一切僧残。今知事白僧媒嫁净人供给婚具问僧同和一切僧残。若用僧物犯重十诵。伽论云。若指腹为媒及自媒者偷兰。若不能男女若道合一道女石女等一切偷兰。若媒人男畜生等并吉。僧祇为他求好马种和合故偷兰。余畜吉罗。不犯中律。若男女先已通后杂别还和合者。开不犯。又云。不得为白衣作使。不得持他书往而不看。若为报恩。若生善。若灭恶。及佛法僧事一切看书持往不犯。

无主自为过量僧不处分造房戒六 一开制意。初辨制意。后明开意。言制意者。然上行之士报力资强。堪耐恼缘不废。正是以大圣制。依冢间树下省缘修道。不畜房舍。而中行之辈资报力劣。不堪寒苦制。同上士交妨正修。乃是被人坏道之缘。故开畜小房。比丘因开广作营构。纷预妨修。长己贪结坏知足行。违法造房。情过不轻。随开还制 二释名。专任自由不蒙指示。名僧不处分。大不依称为过量。故云僧不处分过量造房戒 三具缘。通缘如上。别缘有六。一无主。二为己。三自乞求。四过量不处分。五过量不处分想。六房成便犯 四阙缘。若阙初缘犯后戒或三或二或一罪。若作如法房全可无罪。若阙第二为他作非法房。或二兰二吉 或三二一或可无罪。若阙第三缘不自乞求。即无过量容有余三乃至无罪。若阙第四作不过量处分。则全无罪容得四兰。谓实不过量作过量想兰。疑亦偷兰实处分作处分想兰。疑亦偷兰。上若阙第五亦得四兰。实过量作不过想兰。疑亦偷兰。不处分处分想兰。疑亦偷。若阙第六缘。末后二团泥未境已还尽轻兰。一团泥在重兰。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旷野比丘作大房乞求烦多。恼乱居士。故制此戒。

若比丘自求作屋无主自为己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十二搩手内广七搩手当将余比丘指授处所彼比丘当指示处所无难处无妨处若比丘有难处妨处自求作屋无主自为己不将余比丘指授处所若过量作者僧伽婆尸沙 此满足戒本文有三句。初列。后释。言列者。一犯人。二自乞求。下正教比丘房量大小指授方轨。三若比丘下若违教作者结犯。言释者。初句义如上。辨第二句文有七。一自乞求有恼施主得过量罪。若其自物则无过量。二作屋除作余物则无过量不处分。五分房者于中可得行立坐卧行四威仪。三无主者以其有主无过量。四自为甄为他作。于己无闰下犯残罪。五辨房之尺量佛搩手者。诸文不定。一搩手只二尺四寸。五分二尺。且依五分长十二搩手者。谓二丈四尺。广七搩手者一丈四尺。此据室内。只亦云纵广量屋内。六当将已下数房主比丘乞处方法文如律中广辨。问。作大小房顷乞处分。见论云。长六搩手广四搩手。作如是房不须处分。律亦成文。小容身屋不犯非为开无过量后房本无过量。何以开中除小容身。若过六搩手四已无问过量不过量诚须处分。七彼比丘下教僧处分。处分法如律广说。第三结罪句中有四种。二残二吉。有无互说可知。此下杂明如上诸文。四分律云。若作此房先知无难妨已。然后来僧中脱革屣。偏露右擘礼上坐足。右膝著地令乞处分法。尔时僧中观此比丘。若可信者即听使作。若不可信众僧往看。若僧不去应遣僧中可信者看。若有妨难不应处分。难者诸虎狼师诸恶兽者下至蚁子。言妨者乃至不容草车回转处。见云。是人田园或怨家贼处尸陀林处王志护处。四周不通十二。桄杼间有卷。一肘者十诵是舍四边一寻。地内有官地居士外道比丘尼地。若大石流水大树深坑等是妨处。明了论云。或空山岩石阴等得行住坐卧如作房舍所摄。解云。如上处等欲于中住必须隔断。若不衣量用功则多。若有妨难自损损他。故律云。若于妨难之地辄造房舍得二吉罪。过量不乞得二残罪。互过即犯不得俱也。为他作房舍俱得兰。律不犯中。减量无妨处难。为佛图讲堂。为僧多人住屋。草庵小客身屋者。

有主僧不处分造房戒第七 以有主故不辨尺量。与前有异。余减大同。别缘有六。一有主。二为己作。三长六搩手。四搩手已上房。五不处分想。六房成。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阐陀比丘造房斫露中神树。俗人呵啧。比丘举过。佛便制戒。

若比丘欲作大房有主为己作当将余比丘往指授处所彼应指授当与处所无难处无妨处若比丘有难有妨处作大房有主为己作不将余比丘往指授处所者僧伽婆尸沙 此满足戒本句亦有三。一犯人。二作房轨则。三违教结罪。犯人者如上。作房立法文亦有七。一欲作大房者。大者多用财作。房者屋也。言有主者。返上无主是也。为己作指授已来。僧中乞法义如上。彼应指授处所者。僧应观察。若有信有智慧。即信彼而与白二。若不信者众僧往看。若僧不去应遣僧中可信者看。若有妨难不应处分。无者应与作法。僧祇律云。若僧中无能羯磨者。一切僧就彼作处。一人唱言。一切僧为某比丘指授囗三说亦得无难无妨处者。义如上说。第三句结罪文如前戒可知。唯过量为异。

无根谤戒第八 一制意。然出家同住理应和蜜递相将护许不相恼触。今乃怀嗔横摄重事诬人。自坏心行增长生死以灭正法。又复尘坌良善甄在众殊恼他一生废修正业。欺罔事深故须圣制 二释名。内无三实曰无根。重事加诬名之为谤。故曰无根谤戒 三具缘。通缘如上。别缘有八。一是大比丘及尼除下二众。二大比丘及尼想。三内有嗔心。四无三根。五重事加诬。六下至对一比丘。七言辞了了。八前人知解 四阙缘。若阙初缘以余五众阙境双即有十兰。阙第二疑想各五。阙嗔心全无谤罪。若有三根但非法举。若轻事如他。或有提吉。阙余缘等轻兰重兰。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慈地比丘得恶房舍又得恶食。便令妹尼重事加诬。佛因制戒。

若比丘嗔恚所[雨/復]故非波罗夷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坏彼清净行若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此事无根说我嗔恚故作是语若比丘作是语者僧伽婆尸沙 此满足戒本文有七句。初列。后释。言列者。一犯人。二嗔心。三所谤境界。四无三根。五以波罗夷重事加诬。六谤时。七若比丘下结犯。言释者。初句若比丘义如上辨。第二句嗔恚所覆。故律云。有十恶法因缘故嗔。随十事中以一一事而生嗔。十恶法者。只三世九恼通非情处起嗔。是名十恶法。因缘广说可知。第三句非波罗夷比丘。律云。清净无犯名非波罗夷比丘。第四句以无根夷法谤者。欲解无根先解有根。言根者生后之名。根义不同。若标三别。谓见根闻根疑根。观赤青等称之为见。纳乡餐声名之为闻。见闻之后犹预不决心无定执。号之为疑。此之三种咸生举语故齐名根。故四分律云。见根者。见犯梵行。见偷五钱。见断人命。若他见从彼闻。是谓见根。闻根者。闻犯梵行。闻偷五钱闻断人命。闻自言得上人法。若彼说从彼闻。是谓闻根 疑根二种。从见生者。见与妇人入林出林。无衣裸形。不净污身。捉刀血污。恶人为伴是也。从闻生者。若在闇地闻动床声。闻转侧声若共语声若闻我犯非梵行声。乃至若闻我得上人法声。除此三根已更以余法谤者是无根也。第五句波罗夷法谤者。重事加诬言犯之法。此法要说初篇。即是粗矿言。欲坏彼清净行。此是显己谤意。律云。谓言众僧灭殡此人我得安乐住。第六句若于异时至作是说已来。是自言非即谤时故曰异时。雪彼清净显己谤情故。因我嗔恚故作是说。律云。若问若不问者。佛敕比丘问能谤者。此事实不。若以无根谤他。获大重罪。自陈谤意。言沓婆清净人无如是事。由前次得恶房恶食。怀嗔恨故便谤彼耳。第七句若比丘作是语者僧伽婆尸沙。此是为结犯轻重有三。一谤比丘。二谤尼。三谤下众就比丘文中三。初句若已无根四事法谤比丘但使内无三根。莫问有实不实。自作遣使了了皆成谤罪。若不了得偷兰。第二以非比丘法十三难事内无三根谤实比丘了了得残。不了偷兰。若实十三难人虽无三根。实伏说著作比丘相故但得兰罪。不同四重谤人体是污戒比丘故也。若于十三中比丘犯五逆边罪谤之僧残。以教从理同合殡。故若十律云。出血破僧此二谤人得兰。余者吉罗。以名轻故。即是彼律以理从教。第三若以余篇谤残提两罪。第二谤尼者亦同比丘。十律谤尼但得吉罗。五分僧谤比丘残。谤尼四众吉。尼谤尼残。谤比丘提。第三谤下众者皆得吉罗 不犯中律云。见闻疑三粮说实。实有五种。一真实。二想实。三事实。如杀王还道杀王。四三根不互实。五四戒不互实。若反此五谤他犯残。十诵四重互说成谤。四分亦同。

假根谤戒第九 此戒要假异事上有见根。取彼事见以谤此人。见虽相当事不相当。名为假根。如见言闻等即是无根。前戒中摄。制意犯缘悉同前戒。唯以假根为异。文牒圣制故。曰我等前闻以无法谤欲明今是有限。故作是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殿下,请让开

    殿下,请让开

    傲娇殿下重逢呆萌女主,却阴差阳错。殿下,您可长点儿心吧。
  • 青梅竹马:再次遇见你

    青梅竹马:再次遇见你

    小时候的他们,形影不离,但因一场变故,使他和她不得不分离。十年后,他们再次遇见,谁会先认出谁?他们又会如何相认?十年前的那场变故,是意外还是人为?一个天的的秘密正在慢慢解开,解开秘密后,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重生之幸福农女

    重生之幸福农女

    前世,任向阳一生默默无闻,最终在无限悔恨中死去。没想到上天带她不薄,得一方空间以重生。种菜卖菜,种瓜卖瓜,种花卖花,可是钱来的好慢啊!“哇,原来空间还有这功能啊!“靠赌石挣来一笔巨款,咱有记忆,做投资,公司升值钱财滚滚来.这下可以安心种东西过我的小日子了吧!可是心里还是有个遗憾肿么办,前世,“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原来……
  • 穿越红楼之蛮玉难降

    穿越红楼之蛮玉难降

    “贾宝玉,我要抱~”他目不斜视的看着手中的书,“我宁愿去抱猪。”“你嫌弃我!我要回娘家!”
  • 桑之

    桑之

    她是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小女娃,誓要守护族人。她是一个被灭族的圣女,誓要血染青天。偶然还是必然,尘封的一切被重新掀起。她从尸山中踏步而来,还好,有人一直不离不弃。
  • 桃之夭夭——嫡女很傲娇

    桃之夭夭——嫡女很傲娇

    21世纪14岁天才美少女穿越重生回古代。亲人不睦,慢慢调教。后宫选秀,本小姐没那闲工夫。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玩得不爱玩了。别和我斗,浪费本小姐时间,有这闲功夫不如回家数钱。虾米东东,那整天穿得像个定制款茄子的男人是富可敌国的皓天宫的老大—欧阳皓天。那什么,昨天我态度不好,您别介意,我们聊聊民生,聊聊未来的商业发展……司徒芊芊,你除了钱能不能有点别的追求……?某男咬牙切齿的说……
  • 异界神断

    异界神断

    他有青天,仁杰之智,断奇案,寻古墓,解谜团。他没有绝世武功,但他会造暗器,会炼毒,同样杀人于无形。
  • 霸道总裁:模糊小公主

    霸道总裁:模糊小公主

    他对她一见钟情,诱惑着小绵羊进虎穴。"你是谁?"
  • The Love of Ulrich Nebendahl

    The Love of Ulrich Nebendah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