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去声]之。”请益。曰:“无倦。”(先者,以身先之也。劳即劳民,劝相之劳。)
有以先之,不令而行。有以劳之,虽劳不怨。为政之道莫要于此。而子路犹请益,何哉?答曰无倦,则不必外此二者而求益矣。天下事那一件不是倦后放下了。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于虔切]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上声]诸?”
宰,为有司之长。先者,率先之也。能率先,则或苛于责人,或偏于任己,又须赦小过举贤才,方尽善。贤才,固难知举,其所知是矣。而不知者,他人自应不遗也。知其贤而不与立,却不可。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卫君,出公辄也。鲁哀公十年,孔子自楚反卫。出公不父其父,而祢其祖。故孔子欲先正名。迂者,远于事情。阙,谓阙所不知。)
天地定位,而卑高贵贱之名已立。名者,三纲之所以张,五典之所以逊也。正名二字,圣人之大法,为国之大经。《春秋》一书,亦只是正名而已。施之于卫国,固其所当然也。子路以为迂真野矣哉。且名不正,后何如说,得言自然不顺。言不顺,何以行,得事自然不成。事不成,则乱而无序,乖而不和,礼乐自然不兴。既乱既乖,刑罚自然不中。刑罚不中,暴虐是作,民自然无所措手足。如此而谓之政,可乎?故曰: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名才不正,只是苟道。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去声下同],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居丈切]负其子而至矣,焉[于虔切]用稼?”(种五谷曰稼,种蔬菜曰圃。用情,不欺也。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
农圃,小人之事也。礼义信,大人之事也。上之所好者大,则在下者莫敢不承,四方之民从之如归矣。何以稼为哉?孟子之辟陈相,正是此意。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专,独也。)
此章见得古人读书,无非切已实事。诵三百篇后,不达为政之理,不能专对四方,虽多何以为哉。诗通于政,故达。诗可以言,故专对。
子曰:“其身正,不令[去声下同]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则,不令而行。不正则虽令不从。行与不从,有决然一定而不可易者。谁实使之然哉?此理在人,如何泯没得。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后。兄弟之国也。鲁三家逐君,卫辄拒父。)
鲁卫,固兄弟也。世衰道微,莫能相尚,其政亦相伯仲云。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公子荆,卫大夫。)
善居室者,善处家也。始有曰苟合,言家道可以粗合,非喜其财之聚也。少有曰苟完,言家道可以粗全,非喜其财之足也。富有曰苟美,言家道可以粗美,非喜其富有之为美也。富家大吉,隐然可见,若所美在富,圣人何以善称哉。苟字有谦抑自牧之意。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仆,御车也。庶,众也。)
聚人曰财庶,则不可以不富也。资富能训富,则不可以不教也。自井田废而民不富矣。自学校废而民不教矣。夫子此语,王政之次第也。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期月,谓周足一月也。)
春秋之民,急于望治。而先王之制,仿佛尚存。圣人为之特易为力耳。期月已可,其感速也。三年有成,其化洽也。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平声]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胜残,残暴之风衰也。去杀,杀戮之威无用也。旧有此语,夫子称之。)
善人比圣人,功化固不侔也。然绵历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后世郡县乃有邦之寄,数迁数易如传舍,真能有志于民者,又数十年不一遇也。胜残去杀之效,如之何而可见也哉。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为一世。)
圣人功化固甚速也,然必三十年之久,而后跻民以仁。盖富而教之,非年岁间事。当时风俗大坏,须是斯民生长教化之中。至于光被,方成仁俗耳。然则三年,何谓有成?曰所以成,必世之规模也。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夫子于正身之道,数致意焉。《大学》所以治国平天下者,端在此耳。故曰于从政乎何有,言不难也。
冉子退朝[音潮]。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去声]闻之。”(冉有为季氏宰。朝,季氏之私朝也。晏,晚也。政,国政。事,家事。以,用也。)
季氏专权,不议于公庭而议于私室,不议于大夫而谋于家臣,其无君甚矣。冉有曰政,夫子曰事,非诡辞也,所以正季氏无君之罪也。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去声]。’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去声下同]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几,近也。)
知克艰者,必无宴安鸩毒之祸,邦所以兴。乐面从者,必无法家拂士之言,邦所以丧。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音悦],远者来。”(叶公,见述而篇)
说之义,兑卦详矣,非有以深服乎其心,不可强也。所以近者说,则远者来矣。
子夏为莒[居吕切]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莒父,鲁邑名。)
欲速者,事事迫切,安能远到。见小者,处处窒碍,安能大成。弘则无此病矣。
叶公语[去声]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去声下同]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证父攘羊,贼恩甚矣,谓之直可乎?知贼恩之非直,则父子之相隐,乃不直之直也,故曰在其中。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才不放逸,则本心本自无害。居处恭,不放逸于暗室屋漏之地也。执事敬,与人忠,不放逸于交事应物之时也。然有须臾间断,便不可直。云夷狄则其它之不弃可知。此言用力于仁,至为精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去声]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去声]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去声]必果,硁硁[苦耕切]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所交切]之人,何足算[悉乱切]也。”(果,必行也。硁,小石之坚确者。噫,心不平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
耻之于人,大矣。然有耻,非其耻者焉。世之人,一切外物稍不如人,则知恶之。至于天爵良贵,天之所以予我,而人之所以自别于禽兽者,乃甘心自弃,溷溷于蛆蝇粪壤而不知反然,则行已而有耻者,岂不甚可贵乎?行已有耻,方说得不辱君命。子贡善为说辞,故警之以此。若夫孝弟闻于宗党,则行已之一端,所以为次也。言必信,行必果,非大人之事,比孝悌不同矣,所以又为次。下是,则浅中狭量,小器易盈,真溷溷之徒耳,何足数哉。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音绢]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者由中而行,无过不及之名也,然而岂易得哉?惟不可得,故思其次。狂者行有不掩,未免于过,却能有志,不肯苟安,故曰进取。狷者不屑不洁,未免不及,却知自好,不肯妄作,故曰有所不为。惟进取而后可与进也,惟有所不为而后可与有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胡登切],不可以作巫医。’善夫[音扶]!”“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南人,南国之人。恒,常久也。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易》恒卦九三爻辞也。)
巫而无常,必至于慢神。医而无常,必至于误疾。巫医而无常且不可,况为德者乎!羞辱继之也必矣,故曰不占。言此爻辞,所示不待占而知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如和羹,同如济水。有善相告,有过相规,不为苟异,此之谓和。诩诩取下,不择是非,务为苟合,此之谓同。和则不同矣,同则不和矣。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去声]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去声]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乡人皆好之,安知非愿人之徒乎?乡人皆恶之,安知非独行之士乎?是非特未定也。惟为善者之所好,为不善者之所恶,则其人不言而决矣。是故不得于君子而得于小人,有识者耻之。
子曰:“君子易[去声下同]事而难说[音悦下同]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随材器使,故易事。侧媚无所容,故难说。小人则不然。殉己之欲而正大者,必不投。责人以苛而真才实能者,未必察。公则弘,私则隘也。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心广体胖,自然不骄。志满气盈,自然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木,质朴也。讷,迟钝也。)
刚毅则不回挠,木讷则不浮驰,如此等人,资质最美,略无疵病,无世俗污浊之过,学易为力,非近仁乎?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切切,恳到也。偲偲,详勉也。怡怡,和说也。)
子路问士,而夫子独以朋友兄弟答之。盖三纲五常之道,由朋友而明忠告,善道所系大矣。兄弟,同气也。惟弟不念天显,兄亦弗念鞠子哀,则其于人道何如也。友于兄弟,乃所以孝于父母。然则朋友兄弟之于士行,岂不甚重矣哉。曰切切、偲偲,曰怡怡,与行行气象不同,所以勉之。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善人教民,岂教之战哉。七年之久,必有以得乎其心者,虽胜残去杀之效尚远,然亦可以犯难而不携矣。此与前为邦百年皆著,亦可以三字备见善人事体。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古者兵农未分,伍两军师之法乃其素习,不待教也。况春秋之世乎。夫子之言,为无义战而叹耳。知教则知亲其上,死其长。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原思名。谷,禄也。)
不知得时,所以行道。不知俭德,所以避难。龊龊然但志于禄,岂不甚可耻哉。虽然知耻者,不如是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此亦原宪之问也。克,好胜也。伐,夸伐也。怨,忿恨也。欲,嗜欲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特强遏力制而不发耳。其病固在也。故曰不可以为仁。仁者,常觉常明,空洞无体,元不费分毫力,何遏制之有哉。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居,固人之所安也。怀之则苟安矣。有志者不然。非必役役于外而后谓之不怀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去声下同];邦无道,危行言孙[去声]。”(危,高峻也。孙,柔顺也。)
邦有道而不能危言,则非尽忠。邦无道而不能言孙,则非免祸。若夫坚节正操,所谓确乎不可拔者,则未始随世而变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不必,未必也。)
德非期于言也,和顺积中则自然有言。仁非期于勇也,养而无害则自然有勇。然则言岂颊舌,而勇岂血气之谓哉?
南宫适[古活切]问于孔子曰:“羿[音诣]善射,奡[五报切]荡[土浪切]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南宫适即南容也。羿,有穷之君,善射,灭夏后相而篡其位。其臣寒浞又杀羿而代之。奡,春秋传作浇,浞之子也,力能陆地行舟,后为夏后少康所诛。禹平水土,暨稷播种,禹受舜禅,稷后为周。)
善射荡舟,不得其死。而躬稼者,乃能有天下。德力之效何如哉。夫子不答,默领其意也。出而称之,恐没其善也。非君子必无此见,非尚德必无此言。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音扶]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念虑之微,纤毫微动,便是违仁,岂若小人之所谓不仁者哉。颠冥人欲横流之中,醉生梦死,浮沉溷溷,安知本心之本仁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劳之者所以爱也,诲之者所以忠也。不然是祸之耳,何谓忠爱。
子曰:“为命,裨[婢之切]谌[时林切]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为命,为辞命也。四人皆郑大夫。草创,制草稿也。世叔,游吉也。《春秋》传作子大叔。讨论,讲究也。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也。修饰者,修理文饰之。东里,地名,子产所居也。润色者,润之以华采也。)
郑国,晋楚之间,能以弱为强者,有人故也。一辞命之出,凡更四手,其不苟也。如此则他事可知。涣汗其大号,所以系国体者,甚重。夫子特有取焉。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薄田切]邑三百,饭[扶晚切]疏食[音嗣],没齿无怨言。”(子西,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然不能革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止之。彼哉彼哉者,外之之辞。伯氏,齐大夫。骈邑,地名。齿,年也。没齿,犹终身也。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
人之得名为人者,岂徒形体之谓哉。夺邑三百,没齿无怨,非有以深服乎其心,不可强也。夫子独举此事,而以人许之子产惠人。孟子又曰:惠而不知为政,若知为政则不止于惠矣。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去声]。”
素其位而行,何骄怨难易之有。此特言常人之情耳。富而无骄,未足多也。贫而无怨,何所不至哉。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公绰,鲁大夫。赵魏,晋卿之家。老,家臣之长。优,有余也。滕薛,二国名。大夫,任国政者。)
或优为,或不可为,才各有所宜也。用违其才,则失矣。公绰之不欲。夫子盖深知其人者。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去声],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成人,成就为人也。武仲,鲁大夫,名纥。知特世俗所谓知,非知及之也。庄子,鲁卞邑大夫。曰者,子路又问。见利而下夫子答也。授命,言授其命于人。久要,旧约也。平生,平日也。凡言亦可以者,皆仅辞也。)
兼四子之长,而又文之以礼乐,宜足以当成人之名矣。盖未至于圣,皆未可以言至,而况乎四子者未必闻道也耶。故曰亦可以。夫子参错其说,矫其偏而勉之。子路乃复以今之成人者何,必然为问。苟安甚矣。夫子不拒也。临财不苟得,临难不苟免,又不失信于平日之言,亦人之所难能。而子路之所可能者,夫子复就而与之语,亦所以进之。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音洛]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枝也。公明姓,贾名,亦卫人。)
时然后言,必无过言。乐然后笑,必无苟笑。义然后取,必无妄取。三者发而中节,非得情性之正,不能也。故人皆不厌,审如是岂易得哉。其然者,然其言也。岂其然乎者,难其事而疑之也。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一遥切]君,吾不信也。”(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要者,挟而求也。武仲得罪奔邾,自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
得罪而出奔,反邑而求后,当时固未知其非也。夫子直以要君书之。此诛心之笔,所以惧乱贼者。武仲之知如此哉。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文公,名重耳。桓公,名小白。谲,诡也。)
桓公数十年之规模,管仲之力也。只为正而不谲,所以展拓得去。一匡九合,翕然向附。惜其正是才力识见到,此特假之耳。若就学上得力,岂易量哉。晋文数年成霸事体,故大不同。二霸得失,两言而定,此《春秋》褒贬之纲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居黝切],召[音邵]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子纠而请管召,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牙言于桓公以为相。九,《春秋》传作“纠”,督也。)
管仲不死子纠之难。先儒于魏征论之详矣。愚谓人臣死节当观其终身,大体之所系,三仁在殷,或去,或奴,或死,义各有归,未可一概论也。概以死者为是,则微箕安所逃哉。子路疑管仲之未仁。夫子特举其事业以明之,而不言其不死,意可见矣。如其仁者,其指管仲也。虽圣人之仁未易可及,就事业而论,亦管仲之仁也。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平声]?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去声下同]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皮寄切]发左袵[而审切]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霸,与伯同,长也。匡,正也。微,无也。袵,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谅,小信也。经,缢也。莫之知,人不知也。)
诸侯知天王之尊生民,免夷狄之祸,皆管仲之赐也。不然则大经大法泯然不存,夷狄异类横行中国,而衣冠礼乐之地沦污于腥膻而莫之救,其视区区一死,真沟渎自经之徒耳。又况管仲于义可以不死者乎。子贡于此复疑其非仁。夫子既大其匡天下攘夷狄之功,直以匹夫匹妇之谅,明其不当死,伟然正大,是非昭揭,而管仲之论定矣。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士免切],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臣,家臣。公,公朝,荐家臣与己同仕公朝也。)
知臧文仲之窃位,则知公叔文子之可以为文。文不必以谥义为解也。特言其进不隐贤,无愧于此谥耳。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音扶下同]如是,奚而不丧[去声下同]?”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丧,失位也。仲叔圉即文子。三人皆卫臣也。)
有人治宾客则交邻国者,有人治宗庙则修祭祀者,有人治军旅则立武事者。此卫之所以仅存也。虽然维持把握,偶未坠耳。君曰:无道终,安能国者乎?
子曰:“其言之不怍[才洛切],则为之也难。”(怍,惭也)
无愧于言者,必不苟于所为。此章与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正相发。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音潮],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音扶]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音扶]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成子,齐大夫,名恒。简公,齐君,名壬。事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时孔子致仕居鲁。三子,三家也。)
时无方伯连帅,而讨逆之议发于致仕之大夫,亦可悲矣。沐浴而请,圣人所以行天罚也。公曰告夫三子,是太阿倒持不有其柄也。之三子告不可,是同恶相党,恶伤其类也。再言不敢不吿者,若曰知而不言,其责在我,言而不行,其责在人,所以深罪鲁之君臣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犯,谓犯颜谏争。)
不欺而犯,方是尽忠。欺而犯焉,是无君也。所以戒勇者。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达之为言到也。究竟其事之谓也。)
君子日趋于上,不究竟不止。小人日趋于下,不究竟亦不止。
子曰:“古之学者为[去声下同]己,今之学者为人。”
凡学不自格物致知上做工夫,皆非为己也。逐逐文义之未,昏昏声利之场,安知为己者之为何事哉。夫子之时已有此叹。
蘧[其居切]伯玉使[去声下同]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蘧伯玉,名瑗,卫大夫,孔子居卫时常主于其家。)
欲寡过而未能,是其所以用力处。五十而知非,六十而化,岂偶然之故哉。使者之辞虽谦,而实密。夫子所以喜之。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重出。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艮卦象辞)
曾子因夫子之言而引艮象以证之也。知止其所自无越。思有一毫不安分之心,即出位矣。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去声]。”
与其言浮于行也,不若行浮于言也。夫子于言上着一耻字,于行上着一过字,大抵学者空言多,力行少,所以警切之。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去声]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夫子常言中庸,不可能非谦辞也,实不可能也。日用平常,无思无为,何能之有。能即起意,忧矣,失其为仁矣;惑矣,失其为知矣;惧矣,失其为勇矣。我无能焉。夫子所以截学者起意之病根,子贡未领,而但曰夫子自道何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音扶]我则不暇。”(方,比也。乎哉,疑而未然之辞。)
古之学者为己而暇方人乎,呶呶然品藻是非,笃实务内者不如是也。夫子抑扬其辞,所以针子贡之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能,言能其实事也。与上文无能之旨不同。)
智愚贤不肖之分,只是个能与不能耳。以人不知为患,必非实能。苟实能虽不知何害。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逆,逆料也。亿,意度也。)
先觉二字肇见于此,举世昏昏,醉生梦死,而我独脱然如大寐之得醒,故曰先觉。此是圣门深造自得第一个字。《大学》之格物正为此耳。岂拘文牵义所可强通哉。学者但知以逆料为明,亿度为知机变之巧。荆棘其中,自谓过人甚远。而我之所固有者,乃茫然不知自反。此先觉之所以为贤也。夫子此言至明至切。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平声]?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微生姓,亩名。栖栖,犹依依也。疾,恶也。固,坚执而不通也。)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若偏守一隅而不通于用,则治国平天下之道,将谁任其责乎。亩以夫子为佞,真所谓固者。异端之害往往类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
骥非无力也,不称其力而称其德。况人乎。无德而负才,其害大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匿怨而友且不可,况以德而报怨乎。必以德而报怨,则凡有德于我者,如何其报也。是故莫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德者,人所德于我,我亦以德报之也。若以直报怨,则岂彼有怨于我而我亦以怨报之哉。横逆之来,处以大顺,自反而缩行乎大公,所谓直报如斯而已。
子曰:“莫我知也夫[音扶]!”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圣心即天,复何所怨。行乎大顺,复何所尤。不离日用之间,而上达天德之妙,非是地步洞然相照。虽颜子亦知未尽,况他人乎。人莫我知而天知之。此所以为圣欤。或者谓夫子道不行于当世,故有是叹。愚以为不然。
公伯寮诉[悉路切]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音潮]。”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平声下同]?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公伯寮,鲁人。子服氏,景谥,伯字,鲁大夫子服何也。夫子,指季孙。惑志,言有疑也。肆,陈尸也。)
圣贤之穷达,系斯道之兴废,是有命焉,岂人所能为哉。伯寮之诉非也,景伯之力亦非也。断之以命而君子小人之论定矣。
子曰:“贤者辟[去声下同]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辟世则其时可知,辟地则其国可知,辟色辟言则其君可知。色与言亦有浅深。色方行于颜,色未有言也。若形于言则已甚矣。知几明微,所以免祸。此贤者之事也。若圣人则不然。仕止久速,惟义所在,无适无莫,安所辟哉。或曰龙逢比干,何以不辟。曰委质为臣。盖有义不可得而辟者,事体各不同也。
子曰:“作者七人矣。”
此承上章而言,能如是者凡七人也。岂微子篇所谓逸民者欤。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平声]?”(石门,地名。晨门,掌晨启门者。自,从也)
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
子击磬于卫。有荷[去声]蒉[其位切]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苦耕切]乎!莫己[音纪]知也,斯己[音以]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起例切]。”子曰:“果哉!末之难矣。”(磬,乐器。荷,担也。蒉,草器也。硁硁,释见子路篇。鄙哉硁硁,指当时之人也。斯己,于此遂止也。以衣涉水曰厉。摄衣涉水为揭。此两句卫风匏有苦叶之诗也。果哉,言果于忘世。末,无也。)
闻击磬而知夫子,叹鄙哉硁硁之莫已知荷蒉之贤,亦岂易得哉。必欲于此遂止,而以为得厉揭之宜,则是果于忘世矣。民坠涂炭,义不能一朝安,所谓被发缨冠而往救者也。若果于忘世,岂圣人之所难哉,荷蒉亦晨门之流。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高宗,商王武丁也。谅,信也。阴,默也。谓居丧信默而不言也。)
谅阴三年不言,所以居丧也。百官听于冢宰,所以居摄也。历三年之久而冢宰,摄行其事,非徒不言而已。子张独以高宗为问,夫子独以古人为答,则是当世此礼已不复先王之旧矣。后世乃有创为短丧,以日易月者。呜呼!岂人情也哉!
子曰:“上好[去声]礼,则民易[去声]使也。”
礼辨上下定民志。上不好礼,如水脱防,乖争凌犯之风肆矣,可得而使哉。世衰俗坏,那一事不就不知礼上做出。率意妄作,几无以自别于禽兽。才知礼,便自然和。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修己以敬正,《大学》之要旨。所谓治国之道及平天下,皆本于是。子路不能切实内省,意若未足,而再三问之。夫子既答以安人,又答以安百姓,次第推究,不离修己二字。又恐其未喻也,直以尧舜犹病答之。呜呼!敬哉!外此而求,多也哉。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上声]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音口]其胫[其定切]。(原壤,孔子之故人也。母死登木而歌。夷,蹲踞也。俟,待也。述,犹称也。胫,足骨也。)
贼,仁者谓之贼,侈然自放则本心亡矣。非贼而何然,其病则自不孙弟始,方其童幼,傲然莫知有敬事其长上之道,不孙不弟,习以性成。及其长也,又无一善之可称。果何贵于食天地之粟,而谓是人也。老而不死是为贼耳。因原壤踞肆,推明三节以谕之,复叩其胫以警之。夫子教人未有如此章之切直者。然则童蒙之日,可不以孙弟为先务,而使习于礼训也哉。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平声]?”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将命,盖夫子使之传命也。)
欲速成必至于躐等,居位并行皆躐等之病。真求益者不如是也。夫子使之将命,所以敛而抑之,使循其序欤。时未欲与之言因,或者有问而答以此童子,其闻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