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65900000004

第4章

论若尔(至)名宗者 外人得难云。若作所性。一头世瓶上。亦得名因者亦可其所立无常。亦一头在同品瓶上。亦应名宗

论不然(至)相似者 论主答也。论汝外人所难。令瓶上无常。亦名宗者。此不然也。何者。别处说所成故。谓声望瓶。是瓶家别处。于此别处。成立无常。其声上无常。由敌论人不许是无常。今以因成立。即说声上无常。为所成立。此所立可名为宗。其瓶上无常。立敌先成共许。不须成立。既不欲成立。何名所成。既非所成。故不名宗。若其所作性因。必须立敌共许。故言因必无异。以此因彼此同许。方成因故。由共许声之与瓶。俱有此因故。方成比量。故不同所成立宗。不共许故。宗为宗也。故不相似

论又此一一乃至三种者 上来问欲法总释宗法。此下解颂中于同品等言。如即此宗法。于同品中有三种。谓有及非有及俱。此三一一为三。故有九种

论谓于(至)非有者 谓三种中初一也。即是于同品中有。于异品中有。或非有。或有非有。此是初也

论于其同品非有者 于同品三种中。第二非有。于异品亦三。如前

论及俱者 于同品中。第三俱也。于异品亦有三。如前

论各有如是三种差别者 即前非有及俱。各有三种也

论若欲(至)此无如者 胜论对经教。立声是无常。以所作性故。以虚空为异品。其经教既不立处空。云何于彼虚空处。说此所作性无。此外人问

论以若彼(至)过者 论主答也。谓若彼虚空无有。其所作性。于彼不转至经教。若是敌论。定不辂所作性。于彼虚空转也。但遮义成故。则名异品。不要须指有异品法。方名异品。虽然对敌论者。然须异品。言远离也。问如菟角等是非有。无对无常有宗。云何非异品耶。答若遮无常故。名为异品。菟角等非无常故。亦名为常。应是异品。为约直诠了异品。对无空论转。故明所立于彼处无。若无异品。其所立因。于彼不转。合无有辂。故无过

论如是合成九种宗法随其次第略辨其相者 如是宗法相。同品中有非有及俱三种。一一各有三句故。如是合成九种宗法。如其前列次第。今略辨相。先明初三所立。通是宗法性中。初于同品有异品亦有。谓立声常是立宗。言所量性故是立因言声常宗。以空等为同品。以瓶等为异品。所量因通常无常品故。此因于同品有。异品亦有。同入理论六不定中。第一共也。二或立声无常(宗)。作性故(因)。犹如瓶等(喻)。此所作性因。于同品有异品无故。是正因也。三或世声勤勇无间所发宗。无常性故(因)。是入正理论六不定中。第四异品一分转。同品通转。此中勤勇无间所发宗。以瓶等为同品。此无常因。于此通有。以电空等为异品。于彼一分电等此有。空等是无。上成初同品有异品亦有。亦同品有异品无。三同品有异品有非有。是初三也。次明中三相违因。初或立声常(宗)。所作性故(因)。此中常宗。以空等为同品瓶等为异品。所作性因。于同品无。于异品有。是初句。二或立声为常。所闻性故。同入理论六不空中。第二不共。彼论云。言不共者。如说声常所闻性故。常无常品。皆离此因。常无常外。解非有故。是犹豫因。此所闻性。其犹何等。解云。立声常宗。以云等为同品。以瓶等为异品。所闻性者。是六句义。第四有句义。此因常无常品法。无此因故。是于同品无。异品亦无。是第二句相违因也。或立声常宗。勤勇无间所发性故(因)。此中常宗。以空等为同品。电瓶等为异品。勤勇无间所发性因。于空等一向无。于异品中瓶等有。电等无。故此因于同品一向无。于异品有及非有。是第三句也。上来初句同品无异品有。第二句同品无异品亦无。第三句于同品无于异品亦有亦无。总是中三句也。次复三句中。或立声非勤勇无间所发(宗)。无常性故(因)。此同入理论六不定中。第四同品一分转异品通转。者如说声非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故(云云广解彼文)。二或立声无常(宗)。勤勇无间所发故(因)。此中无常宗。以电瓶等为同品。勤勇无间所发因。于瓶等有。于电等无。其无常宗。以空等为异品。异勤勇无间所发因。于彼通无。是第二句。此亦正因。三或立络为常(宗)。无触对故(因)。同入理论中。第五俱品一分转者。如说声常(宗)。无质碍故(因)。此中常宗(云云广举彼文)。解云。上来初句同品有非有。异品通有。二品同有非有。异品通无。三品同有非有。异品有非有。总是复三

论如是(至)等九者 如是九宗九因。二颂摄也。一常。二无常。三勤勇。初三宗。一堕。二住。三坚牢性。此中三宗。一非勤。二迁。三不实。是复三宗。由所量等九者。所量性是初宗因。由字是第三转声。前之九宗。由所量等九因来也。一所量。二作。三无常。是初三因也。一作性。二闻。三曾发。是中三因也。一无常。二勇。三触。是复三因也。此之九因是宗法。复依前常性等九宗立也。依字是第亦转声

论云如是分别(乃至)所解法不定者 如是分别九因中。二因说名为正因。二因说名为相违因。五因说名为不定因。前二颂是因论生论谤生颂。自下一颂是根本论正颂。故云本言也。二正因中。一于同品通有。故言于同品有。二于同品有及非有。故云于同及二。此之二同立异品通无。合是正因。故云世异无是正因也。翻此名相违者。翻此二正因。即名二相违因。故言翻此名相违。应作颂云。于用品通无。世异有及二也。所余名不定者。余二正因。及二相违因外。所余五种。皆不定因摄。上来九因。皆通是宗法性因。然对同品异品。有此九句不同。四不成因。无来不成因。非通是宗法性因故。此中不说

论此中(乃至)各取中一者 于九因中。故云此中唯有二种名为正因。七非正因。谓于同品一切有。异品通无。是初正因。及于同品通有非有。异品通无。是第二正因也。此二因于初三中及复三中。各取中问一因。谓或立声无常(宗)。所作性故(因)。此因于同品遍有。于异品遍无。是初三中之因也。第二或立声无常(宗)。勤勇无间所发性故(因)此因于同品一分转。异品遍无。是复三因之中因也

论复唯二种(乃至)取初复二者 次明二相违因。不但正因唯二。相违因亦唯二。故云复唯二种说名相违因。其所立因。能返前宗。故云能倒立故。又释返前二正因故。云能倒立。正释颂本翻此名相违。下指其事。谓一相异品遍有。二相异品有及非有。故云及二种。此之二因。于其同品一切遍无。其二因者是前第二三中。取初一及复一合为二。故云第二三中取初复二也。前明第二三中初者。或立声为常宗。所作性故(因)。其声常宗。以空等为同品。此勤勇无间所支性因。于此遍无。其声宗以电瓶等为异品。此勤勇无间所支性因。于瓶等有。于电等无故。此因于同品遍无。于异品有及非有也

论所余五种因及相违皆不决定辂因义者 九因中。许前二正因及二相违外。余有五种。望前二正因及二相违因。皆不决定是正因。亦不决定是相违故。是□因之义也

论又于一切因等相中皆说所说一数同类者 前颂中九因。总为三类。二是正因。二是相违因。五是不定因。依西方有三种言。谓一言二言多言。既正因有二。应二言中说。相违有二。应以二言中说。不定有五。应以多言中说。何故颂中但以一言中说因。乃至一言中说不定。故前颂中二正因。总名正因。二相违亦总名违因。五不定因亦总名不定因。言又于一切因等相中皆说所说一数同类者。如前颂中所明一切亦正因。等取二相违。五不定相中。虽有二因。应二言中说。五不定应多言中说。然前颂中。皆一言中说者。若法法同相。皆不可说。今就意识相分。于二正因上。现一正因相分。括二正因上。如线贯华。此是彼立为一数。可言说法。又其二正因上假立一法种类。亦可言说。故言皆说所说一解数似同类。二故违因。总说为一相违因类。五不定因。总说为一不定因亦尔

论勿说(至)遍因者 若如胜论第二佐句义中。有一实数。指二因上。名一正因。复有一第五同异句义。括二因上。令二因相似。名为同类。相违不定亦尔。今陈那破。若以实一数及实同类。括二因上。说为一正因。或一相违。或一不定者。便舍本因自相。不得为本因。文中先非一实数。故云勿说二相乃至犹为因等。至事云何。如二因若别合说。即成一正因。如胜论师。对声论师。立声无常(宗)。所作性故(因)。犹如瓶等(喻)。更于复时。别令声论师。对胜论师。立声是常(宗)。所闻性故(因)。犹如声性(喻)。此二师复别立故皆无过。若此二师。同一令说合此二因。为一数及一同类括布便转。作相违因

论理应四种(至)皆云何者 此古因明师。不许四不定外。别有不共不定。故征问云。以道理言之。除决定相违。余四不定。于同异二品。若遍不遍。皆悉偈有。以摄属异类法故。此因可名不定。今声论对佛弟子。立所闻性因。既不属异类。何故所云不定。为愿此难。立比量云。所闻性因。非不定摄(宗)。异品无故(因)。犹如正因(喻)。又所闻性因。非不定摄(宗)。同品无故(因)如故违因(喻)

论由不共故者 此下陈那答。此句是总。余四不定属同异二品。不唯属一。故是不定。今所闻性。成不定因。由不共故。谓如山中树木。无的摄属。然有或属此人彼人之义。故是不定。今此所闻性因亦尔。不在同异二品之上。然容即通世二品之义。触通同异二品。无定所属。故名不空

论以若不共(至)离故者 此解上由不共故。以若前不共所闻性因。所来宗法。若常无常等。所有差别。遍摄佛法。卫世僧佉尼楗子。一切所立。自示宗法。皆是数因。谓佛法立等十八界。立声是色界。或云声界。或云乃至声是法界。或云无常等(宗)。所闻性故(因)。若卫世师。立六句义。立云声是实句。乃至或云声是和合句义(宗)。所闻性故(因)。若僧佉立二十五谛义。立声[穴/俱]性。乃至或云声是神我(宗)。所闻性故(因)。若尼楗子。唯立有命无命两句义。论有动摇增长之者名有命。若不动摇无增长者名无命。立云声是有命。或云声是无命(宗)。所闻性故(因)。遍摄如此等类一切法宗。此所闻性因。皆同异品无。不能合宗。体性决定。是疑因。下释比量。所闻因唯彼有性。有法之声。即彼有法声之所摄。不为唯同品所摄。或唯异品所摄。故成不定。又释言。唯彼有性者。即所闻性因也。彼所摄者。即所闻性因。为彼有法声所摄也。上虽释直难。未解比量。为破前量。故云一向。者面也。边相也。即因有三相。或名三面三边也。此所闻性因。离一相故。名离一向。谓离同品有相向也。此因有遍是宗法。异品遍无。辨因品定有。故阙一向。若如相违因。阙同品遍有。及阙异品遍无故。是两向离。故此量云。何闻性因是不定(宗)。阙一相故(因)。犹如共等四种不定。以此四种法。阙异品遍无相故。是同喻也。此即与前二量。作决定相违过也

同类推荐
  • Manon Lescaut

    Manon Lescau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湾旅行记

    台湾旅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草堂耨云实禅师语录

    草堂耨云实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银海精微

    银海精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佛名经

    百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若旸笔下

    若旸笔下

    若旸笔下之《一缕游魂之蕊蕊与小飞》,《一缕游魂之‘心想事成’的小纸船》,《向阳的启迪》,《桃粉情思》,《石头爸爸,石儿女儿》,《向明月倾诉的女孩》,《向五星红旗敬礼》,《奇妙人生》,《环卫工伍萍》,《当真恋降临时》,《银色笔记本》等等。
  • 最终还是会遇见你

    最终还是会遇见你

    失忆女生陶晚晚与学霸帅哥齐宇琛在高中相识,在一次事故中,陶晚晚被撞得脑震荡,失忆了,从此两人就此分开。八年后陶晚晚来到齐宇琛朋友的公司工作,两人是否还能相遇?
  • 青春之爱无悔

    青春之爱无悔

    她,既不是传说中的丑小鸭,也不是灰姑娘,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靠着奖学金和自己勤工俭学来交每年的学费,她坚信,总有一天,她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他,是校园中的佼佼者,他有着一张天神般的容颜,背后,是一个世家的力量,但他厌倦了世家里的明争暗夺,他要的,是自己努力打造的帝国。他的魅力,让无数女生为他而倾狂,尊他为‘王子殿下’,然而,对他而言,这只是虚号,并不影响他的人生。当他遇到她,两人的命运就联系到了一起,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呢?是甜,是苦,亦或者是悔是……
  • 夏至沫期

    夏至沫期

    “离婚吧”某男说。两年后。“女人,我要复婚,你不许不答应!”“我就不答应!”
  •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凰台上凤凰游

    这个小故事是由男女主角指定婚姻为主线所引发的一系列爱恨情仇的小故事啦~希望读者大人们喜欢~~
  • 天降驱魔妃

    天降驱魔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驱魔世家的传人,敢爱敢恨,粗鲁不堪,爱财,他是一个没有历史时代的王爷,冷酷无情,黑腹奸诈,残忍,一场意外的穿越让他们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相遇,相爱,相守。“王爷,麻烦你向后转身向前走五步,顺便关一下门,不送了!”叶子星靠在床头看着距离自己不到一米远的某男人。“哦,本王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刚走两步的反应过来的夜景轩愤怒瞪着床上的笨女人。大婚当晚:他为了心仪的女人把她一个人丢下让她一人独守新房,让她成为全天下人的笑话。婚后第二天:他为娶他心仪的女人,以皇后的名义将她骗进皇宫,当她得知,她快马加鞭赶回府中当着所有人质问他:“夜景轩…你是不是真的要娶她?”“是”他果断的回答她。
  • 洪荒密码

    洪荒密码

    论述生存与毁灭,探寻《白泽图》和《山海经》的真相之旅,纵横远古和未来,剖析鬼神与人类最初缔结的千古神秘契约,求索洪荒九死一生,历险未来永不瞑目,人类终结生存手册。
  • 努尔哈赤全传

    努尔哈赤全传

    《努尔哈赤全传》是阎崇年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再现了清朝开国的宏阔历史和清朝第一帝努尔哈赤的传奇人生。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创建八旗,制定满文,建立后金,进而袭抚清、克开铁、占沈辽、下广宁,开创出清朝三百年基业。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又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努尔哈赤在南有大明、西有蒙古、北有叶赫、内有政敌的不利情况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胞弟舒尔哈齐、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蒙古林丹汗、明辽东经略熊廷弼……建立王权,黄衣称朕。努尔哈赤一生事业的成功,究其根源,在于“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 基因和转基因

    基因和转基因

    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一个基因组中包含一整套基因。相应的全部细胞质基因构成一个细胞质基因组,其中包括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是一个单纯的DNA分子,因此又称为基因带,通常也称为它的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