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60200000005

第5章

曰:“孔门之学,在于求仁,而《大学》便是孔门求仁全书也。盖‘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明道语——标点者注),故大人联属家国天下以成其身。今看‘明明德’而必曰‘于天下’,则通天下皆在吾明德中也。其精神血脉何等相亲?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而必曰‘古之人’,则我之明德亲民考之帝王而不缪(‘缪’原字如此,通‘谬’——标点者注)也。其本末先后尚何患其不至善也哉?细玩,首尾只此一意,故此书一明,不惟学者可身游圣神堂奥,而天下万世真可使之物物各得其所也。大哉仁乎,斯其至矣!”

问:“《大学》明德、亲民还易训解,惟至善之止则解者纷纷,竟未能惬人意,何也?”

曰:“规矩者,方圆之至也;圣人者,人伦之至也。只识得古圣为明亲之善之至而明德、亲民者所必法焉,则《大学》一书,从首贯尾,自然简易条直而不费言说也已。”

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可即是至善否?”

曰:“此古者的有所指,即尧舜是也。故曰:‘克明峻德,以亲睦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此即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物之本末,事之终始,知所先后,而不乱者也。是为明明德亲民之至善,足为万世之格则,而万世诚、正、修、齐、治、平之所必法者也。”

论《大学》无分经、传

问:“格致之传不必再补,果然否?”

曰:“《大学》原只是一章书,无所谓经,无所谓传也。亦无所从缺,无所从补也。盖其书从头至尾只是反复详明以显大人之学。其初说明明德、亲民当止诸至善,如一破题相似,却即接连说。但能知至善所当止,则其意自定,其心自静,其身自安,以虑天下家国天下而自得其平矣。此即一个承题相似,却亦只是反说,以见明亲当止至善也。于是又申明如何是当止之至善。盖明、亲这个物事,其末终贯彻天下,而其本初却根诸身心,此是一定格则。先知得停当,然后做得停当。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能如是焉。所以身心家国无不停当而为明、亲之善之至也。又决言自上至下既皆以身为本而后停当。若本乱且薄,则决无停当之理。所以必知本乃谓知至善也。此却如小讲相似,亦不过将明、亲、止至善衍说一遍。至所谓‘诚其意者’以下,则如一大讲,逐件物事详细条陈一段格则,而格则最妥当处则俱指示以《淇澳》等诗、《帝典》等书,又即是以古之明明德于天下者为至善也。推之如所谓正心、修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直至‘此谓国不以利为利,而以义为利也’,总是每件物事与他一个至善格子,而为学者所当知者也。则一章书首尾原自相应,亦自完全,何容补凑!”

《大学》与“礼”的关系

问:“《大学》篇名现存《礼记》,不知此篇与礼何关?”

曰:“礼有经有曲,世人辄指一事一时言礼者,皆曲而非经也。若论经礼,则真是天之经、地之义,纲纪乎人物,弥纶乎造化,必如《大学》规模广大,矩度森列而血脉精神周流贯彻,乃始足以当之。其间字字句句虽笔之孔子而非始于孔子,改孔子一生要仁天下、仁万世,既竭心思,于是必继之以先王之道,而仁始足以覆天下万世矣。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皆是此意。而大学独曰善之至、曰物之格者,则尤是六经之精髓,而为礼之大经、仁之全体也。学者漫谓本心自足,而辄以意见仿佛为之,家国天下得其平焉者寡矣!”

“至善”何以要求诸古圣?

问:“古圣至善,亦只是父子兄弟足法则。孩提爱亲、敬长,恐人人原自具足,何必切切谓当求诸古圣也哉?”

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夫至本中庸,即愚夫愚妇可以与知与能者也。至久鲜能,却是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而必俟聪明圣智达天德者也。故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夫!’此中庸之至能于下愚而又神于天载,神于天载而亦能于下愚。(此中疑与脱漏——标点者注)则此时心体,果是四端现在。然非圣修作,则便终扩充不去。守规矩而为方圆,夫岂不易简也哉?若只徒求书中陈迹,而不以知能之良培植根苗,则支离无成,与径信本心者,其弊固无殊也已。”

问:“《中庸》比之《大学》似更深奥?”

曰:“先贤亦云:‘《大学》为入道之门’,但以鄙见臆度,则义理勿论,而其次序则当先《中庸》而后《大学》。”

时座中有一习《礼记》者愕然曰:“先生岂尝细观《礼》经篇目耶?盖二书虽宋时选出,而现存篇次则果《中庸》先而《大学》后也。”

问者曰:“《大学》系曾子所作,《中庸》系子思所作,何得世次亦无序耶?”

曰:“二书所作,果相传如是。但窃意孟子每谓‘愿学孔子’,而七篇之言多宗《学》、《庸》,则此书信非孔圣亲作不能。(以《大学》、《中庸》为孔子所著,罗近溪的老师颜钧力主是说,近溪此说盖有渊源所自也——标点者注)而孔圣若非五十以后,或亦难着笔也。盖他分明自说‘五十而知天命’。今观《中庸》首尾浑全是尽性至命,而《大学》则铺张命世规模,以毕大圣人能事也。故《中庸》以至诚至圣结尾,而《大学》以至善起头,其脉络似彰彰明甚。自揣鄙见或亦千虑一得,而非敢枣空杜撰也,试共思之。”

日用皆是性,人性皆是善

问:“《大学》自有先后之序,如何必先《中庸》?”

曰:“吾人此身与天下万世原是一个,其料理自身处,便是料理天下万世处。故圣贤最初用功,便须在日用常行。日用常行,只是性情喜怒,我可以通于人,人可以通于物,一家可通于天下,天下可通于万世。故曰:‘人情者,圣王之田也。’此平正田地,百千万人所资生活,却被孟子一口道破,说人性皆善。若不先认得日用皆是性,人性皆是善,荡荡平平,了无差别,则自己工夫已先无着落处,又如何去通得人,通得物,通得家国,而成大学于天下万世也哉?”

问:“《中庸》虽说性,然亦未尝明言性善。”

曰:“只天命一句,便彻底道破。盖吾人终日视听言动、食息起居,总是此性,而不知此性总是天之命也。若知性是天命,则天本莫之为而为,命本莫之致而至,天命本体物而不遗,本于穆而不已,则吾人终日视听言动、起居食息,更无可方所,无能穷尽,而浑然怡然,静与天俱,动与天游矣。率之身而为道,同诸人而为教也,又岂非不期然而然也耶?故天命之性便直贯天载之神,真平地而登天也已。”

说“恐惧”

问:“戒谨恐惧说是敬慎工夫,但‘恐惧’二字,似太着重也。”

曰:“汝不闻《论语》所谓‘畏天命’乎?凡人奉君父之命犹然悚息不宁,况吾人此性即是天命,则帝天之威莫之能测,明命昭察,谁可隐藏?故虽不睹不闻,而实莫见莫显。其几愈幽独,其照愈精明;其照愈精明,则其畏愈兢惕,又按敢顷刻放逸也耶?盖由所见既已亲切,则为念自不可已,固非作而致其情也。”

“喜怒哀乐”与“已发”、“未发”

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阳明谓从涵养后始然。而先儒又谓须善观未发以前气象。其意何如?”

曰:“二说俱大有益于学人,但本旨却尚有说。盖《中庸》名篇,原是平常而可通达者也。今论人情性之平常应用者,是喜怒哀乐,而其最平常者,则又是喜怒哀乐之未发也。”

曰:“先儒谓心虽(‘虽’恐有误——标点者注)寂静之时,方是未发,难说平常即是也。”

曰:“《中庸》原先说定喜怒哀乐而后分未发与发,岂不明白有两段时候也耶?况细观吾人终日喜怒哀乐,必待物感乃发,而其不发时则更多也。感物则欲动情胜,将或不免,而未发时则任天之便更多也。《中庸》欲学者得见天命性真以为中正平常的极则,而恐其不知吃紧帖体也,乃指着喜怒哀乐未发处,使其反观而自得之。则此段性情便可中正平常,便可平常中正,亦便可立大本而其出无穷,达大道而其应无方矣。”

曰:“人之情欲多端,虽喜怒哀乐未发而憧憧往来亦多,安能即许以反观自得耶?”

曰:“汝于上下文意欠理会。盖其初‘道不可离’,是见道已微,其次‘戒谨恐惧’,是卫道已严,再加喜怒哀乐一无所感,此时天性浑然,大可想见。不于此处觅中,更从何处觅中耶?予每尝于此重叹圣人苦心,亦尝于此而深感圣人厚恩也。”

问:“中以立本,和以达道矣,如何却又要致?”

曰:“致字是致物与人之致。推开一步说,虽义兼极致,而实在天地万物上着力也。盖圣人作《中庸》是五十学《易》之后,直见乾坤之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有亲可久,有功可大,认定天命流行,人性皆善,无反无侧,荡荡平平,故从喜怒哀乐未发处指出为天下之大本,从喜怒哀乐中节处指出为天下之达道。夫中和既大同乎天下,则圣人必天地万物皆中其中,方是立其大中,必天地万物皆和其和,方是达其大和。故德曰达德,道曰达道,统之以三重,率之以九经。品节斯,斯之谓礼;鼓舞斯,斯之谓乐;相安相忘斯,斯之大顺大化。而至诚至圣之所以尽己之性,以尽物之性,以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也。”

尊德性与道问学

问:“尊德性而道问学议论不一,何如?”

曰:“前在京中会说此条全章,诸老皆以为然,请为诸君诵之:‘大哉圣人之道’,不作空说,即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也。‘发育峻极’,是说圣人位育的功化,‘礼仪威仪’,即致中和的实事而功化之所由成者也。优优充足,盖经礼曲礼周详备密,更无欠缺,使万物各得其所,所以能发育如是也。即此便是圣人至道。然圣人却从何处得来?盖盛德之至,自然动容周旋中礼也。人若苟无圣人至德,而徒慕圣人至道,则‘人而不仁,如礼何’?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至道终不为我凝矣。夫至道以至德而凝,此德性之所以当尊也。尊之之功,则必学于古训,问于师友。如德性本自广大,则用学问以致之而不失其广大也。德性本自精微,则用学问以尽之,而不失其精微也。德性本自高明中庸,则用学问以极之道之,而不失其高明中庸也。以上皆谓之温故,故温则德性之知日新,而于三千三百体察无所不明,且德性之厚日敦,而于礼仪威仪忠信无所不贯。礼岂有不崇而道岂有不凝哉?上面都用‘而’字,至此却下一‘以’字,可见许多工夫皆为崇礼而言也。礼既能崇,则居上时礼以居上,安得而骄?为下时礼以为下,安得而倍?语以礼语,默以礼默,又安得不兴而不容耶?故明哲保身之诗,其斯温故知新之明保吾动容周旋中礼之身也,而天地万物皆吾度内矣。圣人之道之大也,固如是哉!”

同类推荐
  • 伤科补要

    伤科补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OBY DICK

    MOBY DI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会稽三赋

    会稽三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机直讲

    玄机直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楞严法玺印禅师语录

    楞严法玺印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文系

    中文系

    中文系在校学生我——师师,爱上女生左堤,被外校开除而投宿他寝室的铁哥们凯子愿意帮我牵线,结果我发觉凯子与左堤相恋。我与左堤凯子反目。后左堤被凯子所伤害,寻求自杀未果,我终于有机会向左堤表达真爱,却发觉左堤爱上老师。我在痛苦中自卑,主动退缩,在毕业之夜,才知事情出乎意料……小说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生活为背景,对大学生活到大学体制以及大学生心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主人公寻找铁哥们,其实是寻找父爱;他追求女朋友,其实是寻找母爱。一个孤独少年的成长故事,一个脆弱灵魂寻求温柔庇护的情感旅程。爱情的失落布满全篇,但结局出乎意料,让人心疼。【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 全民天王

    全民天王

    《时代周刊》:他活着的一百年,以及他去世后的几百年里,再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存在,他是整个人类的财富,当之无愧的全民天王!
  • 萌狐嗅蔷薇

    萌狐嗅蔷薇

    是啊,原来你只记得我是一个拥有玲珑心的普通人类,却忘记了,我原来是狐族长老的女儿……是啊,原来你对我的好只不过一个闯入我们生活的神奈,千辛万苦,只不过为了博你一笑啊……
  • 屋里小白呀

    屋里小白呀

    what?!我廖小白存活了21年还从没这样毫无头绪过,只不过是一家人好不容易有了点积蓄,决定斥巨资去旅游,欢欢喜喜度完假回来,结果却被告知已过了30年......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伸出那只脚,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却用它来自取其辱,为什么拌的不是那小屁孩而是眼前这半旬老人呢,还是有钱的半旬老人$_$,不仅搭上了医药费还有屋里小白迟来的青春呐~
  • 超神WIFI

    超神WIFI

    啪啪约在公墓园林,李轩不仅艳遇了女鬼还连上了封神WIFI,上能和玉帝用神油换仙丹,下能靠着WIFI捉鬼挣票子!可小资之后却因二郎神送给自己的‘WIFI’被万仙追杀,李轩也才发觉自己卷入了人神鬼三界的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中……‘师父,借你那脑门儿的眼睛用用,你舅玉帝又派人来杀我了!’‘啊哈,师父借借你兵器,我得捉仙去!’
  • 暮明岛的苔藓

    暮明岛的苔藓

    这是一个特别的暑假——她逃离只关心她成绩的妈妈、无暇顾及她的爸爸,以及“有用”的功利生活,独自跑到童年住过的小岛。岛上别具一格的人与事,如何帮她战胜懦弱,摆脱迷茫?她又会发现父母、外婆怎样的往事?新的朋友、懵懂的心动、奇妙的风景民俗、与父母的羁绊……一起开始这不一样的假期!“如果可以早些遇见你该多好。”“我不愿一路追随,一眼望到终点。”
  • 拒做影帝妻:失忆娇妻不要跑

    拒做影帝妻:失忆娇妻不要跑

    他们相识于懵懂年少,相恋于青葱校园;“这辈子,除了你,我谁也不想要。”“岁月很长,一生太短,只够我爱你。”最踏实的爱大概是经历过最好最坏的时光,留下了你。最幸运莫过于,在最孤单时遇到了你。发出美丽光芒的恒星那么多,我却偏偏只追逐你这一颗。
  • 创业实录

    创业实录

    记录一个80后在30后创业的点点滴滴。每日更新。
  • 重生之星星小铺

    重生之星星小铺

    ”我可以给你一个新的身体“小铺抬头挺胸的对安心说“我不稀罕!”安心眼睛斜了小铺一眼“我可以让你顿顿吃白面”小铺看了安心一眼“我家有”安心看也不看小铺,淡定的说“我可以让你美貌如花”小铺看着安心真诚的说“我自己长得也不差”安心看着远方,头也不回“我可以给你万贯家财”小铺眼中含着祈求,定定的看着安心“我前知40年,经商的手段也能通天”安心头也不回的向前走去,风中传来安心的话“我可以教你修仙,教你魔法!”小铺双腿跪地,对着安心离开的方向苦苦哀求“哪呢!我答应了!”安心两条小腿跑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