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有不无者下 第二明非有非无宗。为不真空论之宗本也。言者谓经论所言也。大品经云。色非空非不空。受想行识非空非不空。涅槃经云。佛性非真如虚空。非无如兔角。中论云。定有则着常。定无则着断。是故有智者。不应著有无。今通释经论此语。所言不有者。不如有见常见之有。而言不无者。不如邪见断见无。故云尔耳。有见者。谓有所得见也。邪见者。谓无所得见也。常见者犹是有见。断见者犹是邪见也。又有见者谓有我见也。常见者谓身是常也。邪见者谓无我见也。断见者谓身是无常也。中论云。我于过去世。为有为是无。世间常等见。皆依过去世。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有边等诸见。皆依未来世也。亦可此中通以计万法定有为有。定无为无。有则是常。无则为断也。若以有为有则以无为无者。有若定是有。无则定是无也。有既不有。则无无也。有本有重无字。有本但有一无字。若有两无字。则此句已足。言有既非有。言无亦非无也。若唯有一无字。则此句遣有。后方始遣无。今以重无字为正也。夫不存无以观法者下。前既双遣有无。今更覆疏两义。今此句覆疏无无句也。是为虽观有而无所取相者。此句覆疏无有句也。不存无以观法。则无非无也。观有而不取相。则有非有也。非有非无是为中道矣。然则法相为无相之相者。此谓实相法也。无有法相。名为无相。以此无相为相故。名实相也。圣人之心为住无所住者。此谓般若也。安住无为。名之为住。住无所住故。名无住也。三乘等观性空而得道者。前云有既不有。无亦不无。皆是性空之妙理。三乘圣人。同观此理。而后成道也。涅槃经云。观十二因缘智慧。凡有四种。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声闻。中智缘觉。上智菩萨。上上智是佛。开佛及菩萨。故有四种。合佛及菩萨。则有三种。然此三人。同观因缘性空。故得成三乘道果也。金刚般若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之谓矣。性空者诸法实相者。诸法性空。此是真实之理。故名实相也。见法实相故为正观下。见空为正。见有为邪也。设二乘不见此理则颠倒者。有本作故字非也。设谓假设。假令二乘不见性空。则是颠倒。而今见空故。非颠倒也。是以三乘观法无异下。既云非倒。而有三乘之异者。为心有大小。智有浅深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奋斗的飞跃(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