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二十三年。岁在乙亥。闰十一月三十日。杨州大都督府江都县白塔寺僧玄湜。勘校流传日本国大乘大德法师
使人发促无暇写。聊附草本。多不如法。幸恕之。后睿师源师还更附好本耳
天平胜宝六年七月十九日写竟
信定篁
文永二年七月十三日。于光明山东谷往生院。敬奉书写了。愿以书写力。自他开慧眼矣(同移点了)
三论宗 智舜(春秋六十七)
永仁二年(甲午)十月十五日。于东大寺新禅院。以古本挍合之次。任愚推加点毕。鲁鱼之至。越度有多欤。颇虽有其恐。粗凿荒途。后哲必加修治而已
抑今古本。文字多不定也。就中日本国大乘大德法师者。指道慈律师耳
三论圆宗沙门 圣然
正安二年(庚子)二月一日。于八幡宫法园寺。以先师上人第二传点本。重加挍点了
沙门 然(悟习刃)肇论疏卷中
释元康撰
般若无知论
此论第三明因申般若教也。而言般若者。梵音。此云智慧也。无智者。无有取相之知耳。常人皆谓般若是智。则有知也。若有知则有取着。若有取着即不契无生。今明般若真智。无取无缘。虽证真谛。而不取相。故云无知
夫般若虚玄下 此论文有三章。第一正是本论。第二刘公致问。第三肇师释答。今初。本论之中。文有三章。第一先序般若之因由。第二正标无知之宗旨。第三问答料简。今初序中。文有四段。第一标宗旨。第二序什师。第三叹秦王。第四明论意。今初也。般若之法。无相故虚。幽隐故玄。玄黑也。幽深难测。义如玄黑。河上注老子云。玄天也。此亦以天远难明义。同幽黑也。盖是三乘之宗极诚真一无差者。盖者不定之辞也。谓是而未敢为是。故云盖是也。三乘皆有般若。皆因般若而得成道。皆以般若为宗本。皆以般若为至极。然有深浅不同。故有大小之异。以此义故。信般若是真是一无差之法也。然异端之论纷然久矣者。般若之法。理性无差。比者学人释有差异。以其不能明般若之性。故异说不同。即如远法师集云。闻壹公以等智为般若。情实不甘。即其事也。何者。等智者是共有之智。上下是同。如涅槃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三种等智。所谓淫欲。恐怖。饮食。小乘依此。故立等智。此是粗近。未为深妙。岂以此智而为般若乎。道一师不解。故云以此为般若耳。今肇法师亦弹此义。故云尔也。亦可常人或谓般若有知。或谓无知不能分别。今詺此为异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