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7900000007

第7章

属性:大承气汤 治阳明病,潮热,手足 然汗出,谚语汗出多,胃燥独语,如见鬼状,喘冒不能卧,腹满痛,脉滑实。又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又少阴病初得之,口燥咽干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燥舌干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大黄(酒洗,四两) 浓朴(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上火微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即停后服。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 浓朴(炙,去皮,二两) 枳实(三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初服汤当大便,不尔再服,以利为度。得便即止服。

柯琴曰∶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也。故攻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因以承气名汤。方分大、小者,有二义焉∶浓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名大承气;大黄倍浓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泄下也,因名曰大,味寡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气也,因名曰小。且煎法更有妙义,大承气用水一斗,煮积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再煮取二升,内芒硝,何哉?盖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纯而和缓,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积、朴除其痞满。若小承气以三味同煎,不分次第,同一大黄,而煎法不同,此可见仲景微和之意也。

喻昌曰∶《金匮》治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龄齿,可与大承气汤,乃死中求生之法也。《灵枢》谓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齿龄也。兹所云卧不着席,即腰折之变文。脚挛急,即螈 之变文。且断齿加以胸满口禁,上、中、下三焦热邪充斥,死不旋踵矣。在伤寒证腹满可下,胸满则不可下,然投是汤者,须知所谓胸满,谓其邪尚在表,故不可下。此证入里之热,极深极重,匪可比伦,况阳热深极,阴血立至消亡,即小小下之,尚不足以胜其阳救其阴。故取此汤以承领其一线之阴气,阴气不尽为阳热所劫,因而得生者多矣。“可与”二字甚活,临证酌而用之,初非定法也。既有下之重伤其阴之大戒,复有下之急救其阴之活法,学人欲为深造,端在此矣。

谓胃承气汤 治表解有汗,里热不除,胃因不和,而不作解者。

大黄(酒洗,四两) 甘草(炙,二两) 芒硝(半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二味,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三承气汤之立名,而曰大者,制大其服,欲急下其邪也;小者,制小其服,欲缓下其邪也。曰调胃者,则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专攻下也。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二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备矣。更佐甘草之缓,调停于大黄、芒硝之间,又少少温服之,使其力不峻,则不能速下而和也。

更衣丸 治津液不足,肠胃干燥,大便不通。

朱砂(研如飞面,五钱) 芦荟(研细,生用,七钱)滴好酒少许,和丸。每服一钱二分,好酒下。

柯琴曰∶胃为后天之本,不及固病,太过亦病。然太过复有阳盛阴虚之别焉。

两阳合明而胃家实,仲景制三承气汤以下之;三阳燥结而津液亡,前贤又制更衣丸以润之。

古人入厕必更衣,故以此命名也。朱砂以汞为体,性寒重坠下达;芦荟以液为质,味苦膏润下滋。兼以大寒大苦之性味,能润燥结,从上导下而胃关开矣。合以为丸,两者相须,得效最宏,奏功甚捷,诚匪夷所思矣。

麻仁丸(又名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多。

麻子(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去皮,一斤) 浓朴(去皮,一斤)杏仁(去皮煎熬,碾脂,一升)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

成无己曰∶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麻仁甘平而润,杏仁甘温而润。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本草曰∶润可去燥。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

枳实破结,浓朴泻满,故以为佐。芍药调中,大黄通下,故以为使。

朱震亨曰∶既云脾约,血枯火燔津竭,理宜滋阴降火,津液自生,何秘之有?此方惟热甚而禀实者可用,热微而虚者,愈致燥涸之苦矣。

桃仁承气汤 治血结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热胸满,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此方治败血留经,通月事。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桂枝(三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抵当汤并丸 治伤寒蓄血,并治 瘕,追虫攻毒甚佳。

水蛭(熬,三十个) 虻虫(熬,去头足,三十个) 大黄(三两) 桃仁(去皮尖,三十个)上四味为散,以水五升,煮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利为度。

水蛭(熬,二十个) 虻虫(熬,去翅,二十五个) 桃仁(去皮尖,二十个) 大黄(三两)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九,取七合服。 时当下血,若不下更服。

柯琴曰∶膀胱为水府,血本无所容蓄者也。少腹者,膀胱之室也,热结硬满,当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是病不在膀胱内而在少腹内也。可知其随经之营血,因瘀热而结于少腹之里,而非膀胱之里也。故小便虽利,而硬满急结,蓄血仍瘀于少腹也。热淫于内,神魂不安,故发狂。血瘀不行,则营不运,故脉微而沉,营不运,则气不宣,故沉而结也。营气不周于身,则身黄。消谷善饥者,胃火炽盛也。大便反易者,血之濡也,色黑者,蓄血渗入也。善忘者,血不荣、智不明也。此皆瘀血之征兆,非至峻之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当汤。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虻,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取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桃仁之苦甘,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荡涤邪热,故名抵当也。若热虽盛而未狂,少腹满而未硬,宜小其制,为丸以缓治之。若外证已解,少腹急结,其人如狂,是转属阳明,用调胃承气加桃仁、桂枝之行血者于其中,以微利之,胃和则愈矣。此桃仁承气为治之缓也。

栀子豉汤(附∶加减诸汤) 治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烦躁,心中愦愦,怵惕懊,目疼鼻干,不得卧。

栀子(擘,十四枚) 香豉(绵裹,四合)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若少气者,加甘草二两。若呕者,加生姜三两。若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去香豉加浓朴四两、枳实四枚。若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心中结痛,去香豉加干姜二两。若身热发黄者,去香豉加甘草一两、黄柏二两。

柯琴曰∶太阳以心腹为里,阳明以心腹为表。盖阳明之里是胃实,不特发热恶热、目痛鼻干、汗出身重谓之表。一切虚烦虚热,咽燥口苦舌苔,腹满烦躁不得卧,消渴而小便不利,凡在胃之外者,悉是阳明之表也。仲景制汗剂,是开太阳表邪之出路,制吐剂是引阳明表邪之出路。所以太阳之表宜汗不宜吐,阳明之表当吐不当汗。太阳当汗而反吐之,便见自汗出不恶寒,饥不能食,朝食暮吐,欲食冷食,不欲近衣等证,此太阳转属阳明之表法,当栀子豉汤吐之。阳明当吐而不吐,反行汗下,温针等法,以致心中愦愦,怵惕懊 ,烦躁舌苔等证,然仍在阳明之表,仍当栀子豉汤主之。栀子苦能涌泄,寒能胜热,其形象心,又赤色通心,故主治心中上、下一切证。豆形象肾,又黑色入肾,制而为豉,轻浮上行,能使心腹之浊邪上出于口,一吐而心腹得舒,表里之烦热悉解矣。

所以然者,急除胃外之热,不致胃家之实,即此栀豉汤为阳明解表之圣剂矣。热伤气者少气,加甘草以益气。虚热相抟者多呕,加生姜以散邪。若下后而心腹满,起卧不安,是热已入胃,便不当吐,故去香豉。屎未燥硬,不宜复下,故只用栀子以除烦,佐枳朴以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又小承气之轻剂也。若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知表未解也,心中结痛,知寒留于中也。表热里寒,故任栀子之苦以除热,倍干姜之辛以逐寒,而表热自解,里寒自除。然非吐不能达表,故用此以探吐之。此又寒热并用,为和中解表之剂矣。

内外热炽,肌肉发黄,必须苦甘之剂以调之,柏皮、甘草色黄而润,助栀子以除内烦而解外热。形色之病,无假形色以通之。此皆用栀豉加减以御阳明表证之变幻也。夫栀子之性,能屈曲下行,不是上涌之剂,惟豉之腐气上蒸心肺,能令人吐耳。观瓜蒂散必用豉汁和服,是吐在豉而不在栀也。栀子干姜汤去豉用姜,是取其横开。栀子浓朴汤,以积朴易豉,是取其下泄。似皆不欲上越之义,虽苦亦能作涌,然非探吐不能吐也。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则栀子之性自明矣。

瓜蒂散 治胸中痞硬痰饮,一切实邪,及气冲咽不得息者,用此吐之。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服,得快吐乃止。

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热气上冲,燥渴心烦,温温欲吐,脉数促者,热郁结也。胸满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手足寒冷,欲吐不能吐,脉迟紧者,寒郁结也。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涌泻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胸中可和也。瓜蒂极苦,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除胸胃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粥汁合服者,藉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而即止者,恐伤胃中元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以三法鼎立,今人不知岐伯、仲景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

小陷胸汤 治心下痞,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实(大者,一个)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实,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程知曰∶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似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为轻。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苦润涤之,皆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先煮栝蒌,分温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

程应旄曰∶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合之以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不峻,而一皆直泻,其胸里之实邪,亦从此夺矣。

大陷胸汤丸 主治伤寒发热,不发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于胸中,与不得为汗之水气结而不散,令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其人身无大热,但头汗出,或潮热燥渴,脉沉紧者。如水肿、肠 ,初起形气俱实者,亦可用。

大黄(六两) 芒硝 苦葶苈子 杏仁(去皮,各半升) 甘遂(为末,一钱)上五味,以水先煮大黄、杏、苈,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如未剧者,加白蜜二合,作丸如弹子大,水煮一丸,服过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柯琴曰∶胸中者,宗气之所出,故名气海。气为阳,故属太阳之部。气为水母,气清则水精四布,气热则水浊而壅结矣。水结于胸,则津液不下,无以润肠胃,故大便必燥,不下输膀胱,故水道不通。大黄、芒硝善涤肠胃之热实,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为君者,热淫于内,当治以苦寒,且以润阳明之燥,是实则泻子之法,补膀胱之寒,亦制之以其所畏也。任甘遂之苦辛,所以直攻其水结。然水结因于气结,必佐杏仁之苦温,以开其水中之气,气行而水自利矣。水结又因于气热,必佐葶苈之大寒,以清其气分之热,源清而流自洁矣。若胸中水结而未及中焦者,当小其制,而复以白蜜之甘以缓之,使留恋于胸中,过宿乃下,但解胸心之结滞,而保肠胃之无伤,是又以香剂为和剂也。是方为利水攻积之剂,故治水肿、痢疾之初起者甚捷,然必视其人壮实,可以一战成功,如平昔素虚弱与病久而不任攻伐者,当念虚虚之戒矣。

三物白散方 治伤寒,寒实结胸无热证者,及胸膈寒实痰水内结等证。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去皮,熬黑,研如泥,一分)上杵二味为末,内巴豆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合服。强人一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是方治寒实痰水结胸,极峻之药也。君以巴豆极辛极烈,攻寒逐水,斩关夺门,所到之处无不破也。佐以贝母开胸之结,使以桔梗为之舟楫,载巴豆搜逐胸邪。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使其邪悉尽无余矣。然惟知任毒以攻邪,不量强羸,鲜能善其后也,故羸者减之,不利进热粥,利过进冷粥,盖巴豆性热,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不用水而用粥者,藉谷气以保胃也。

大黄黄连泻心汤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按之不软,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痞硬虚邪而用大黄、黄连,能不起后人之疑耶?仲景使人疑处,正是妙处。盖因后人未尝细玩,不得其法,皆煎而服之,大悖其旨矣。观乎用气薄之麻沸汤渍大黄、黄连,须臾去滓,仅得其无形之气,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气味俱薄,不大泻下。虽曰攻痞,而攻之之妙义无穷也。

附子泻心汤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恶寒汗出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别煮汁,一枚)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心下硬痛,结胸也;硬而不痛,心下痞也。恶寒而复汗出,非表不解,乃表阳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泻痞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合内外而治之。其妙在以麻沸汤渍三黄,须臾绞去滓,内别煮附子汁,义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意重也。

甘草泻心汤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成痞。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者,误下胃中空虚也。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乘虚客邪上逆也。医见心下痞硬,谓下之不尽,又复下之,其痞益甚。但此非结热之痞,亦非寒结之痞,乃乘胃空虚,客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

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生姜泻心汤 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生姜(切,四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汗出之后,余邪转属阳明,心下痞满硬痛不大便者,此其人胃素燥热,因而成实,攻之可也。今其人平素胃虚,兼胁下有水气,即不误下,余热乘虚入里,结成痞硬不痛,胃虚不能消化水谷,则干噫食臭也。胃中寒热不和,则腹中雷鸣下利也。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半夏泻心汤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不痛,心下痞者。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三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成痞。即用小柴胡汤,以干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痞从呕得来,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旋复代赭石汤 治汗、吐、下解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代赭石(一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两)甘草(炙,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罗谦甫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姜、枣和脾养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旋复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佐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浊降痞硬可消,清升噫气自除,观仲景治少阴水气上凌,用真武汤镇之;治下焦滑脱不守,用赤石脂禹余粮固之。此胃虚气失升降,复用此法理之,则胸中转否为泰,其为归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治伤寒表不解,瘀热在里发黄者。

麻黄(二两) 赤小豆(一升)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一两) 生梓白皮(一升) 连轺(二两)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则尽。

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湿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同成表实发黄之效也。连轺即连翘根,无梓皮以茵陈代之,成无己曰∶煎以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湿热也。

栀子柏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无表里证者。

栀子(擘,十五枚) 甘草(一两) 黄柏(一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身黄发热者,若有无汗之表,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汗之;若有成实之里,以茵陈蒿汤下之。今外无可汗表证,内无可下里证,惟有黄热,宜以栀子柏皮汤清之可也。

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传写之误也。

茵陈蒿汤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腹微满者,本方主之。

茵陈蒿(六两) 栀子(擘,十四枚) 大黄(二两)上三味,以水二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柯琴曰∶太阳、阳明俱有发黄证,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下泄,故瘀热在里。然里有不同,肌肉是太阳之里,当汗而发之,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凉散法。心胸是太阳阳明之里,当寒以胜之,用栀子柏皮汤,乃清火法。肠胃是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茵陈禀北方之气,经冬不调,傲霜凌雪,偏受大寒之气,故能除热邪留结,率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瘀热,悉从小便而出,腹满自减,肠胃无伤,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阳明利水之圣剂也。又曰∶仲景治阳明渴饮有四法∶本太阳转属者,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参清火而生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蒿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病情治法,胸有成竹矣。每思仲景利小便必用气化之品,通大便必用承气之品。故小便不利者,必加茯苓,甚者兼用猪苓,因二苓为气化之品,而小便由于气化也。兹小便不利,不用二苓者何?本论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斯知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用,则汗不出而渴者,津液先虚,更不可用明矣。此以推陈致新之茵陈,佐以屈曲下行之栀子,不用枳、朴以承气,与芒硝之峻利,则大黄但可以润胃燥,而大便之不遽行可知。故必一宿而腹始减,黄从小便去而不由大肠去,仲景立法神奇,匪夷所思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栖霞阁野乘

    栖霞阁野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界如歌

    七界如歌

    少女问逆冰:你.......你不害怕吗?他微微一笑,在黑暗中如邪魔般令人发指的气势缓缓说道:我也很害怕,但是.......少女见她如此,疑惑问:但是?什么?但是,一书在手,天下我有!少女定眼一看,只见上面四个大字。它叫,七界如歌!危人而不危我也,是为灯!下!黑!
  • 为你寂寞

    为你寂寞

    佳郁的一生有三个重要的男人:爸爸,何阳,展俊涛。第一个给她所有的爱,可是却无法陪伴她走更长的路;何阳,最美好的初恋,让她明白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展俊涛,使她醒悟你能伤害到的人只能是这个世上最爱你的人……
  • 盅蛊秘术Ⅰ:斗邪蛊师

    盅蛊秘术Ⅰ:斗邪蛊师

    道义有道,是非曲直。当正道与邪道在一起争斗,究竟鹿死谁手?一切听天由命!茅山游道:张天易及师徒三人巡游天下,行善积德,广施福利。可当他们亲临湘西蜀陵时,却发现这里“蛊”祸于世,害人不浅。经查处核实,他才得知此“蛊”是一个叫:玄冥道长的邪道所制。为了不让邪道为祸于世,拯救苍生,张天易便挺身而出与邪道相斗,最终与他展开了一场正邪之间的殊死较量。
  • 怨灵双魂之血泪诞生

    怨灵双魂之血泪诞生

    因为一场事故,女孩失忆,忘了她和男孩以前的在一起的一切......终于,女孩找回了记忆,他们本想安安静静的生活,但谁都没想到,危险开始一次次靠近那个女孩,但是,令人震惊的是,“他(她)们”不仅仅为了杀她,而是为了杀了她后得到一样东西,她,竟然是......她的身上到底藏了什么秘密?男孩......到底是谁?(不光是悬疑,还有一些青春,甜大于虐,欢迎入坑~)
  • 一怒飞天

    一怒飞天

    无名:“我教你心胸宽广、坚毅忍耐全都只是为变强打下基础,格局决定成就,坚持才是胜利。”“没有实力的原谅永远都是一文不值,所谓的好人,亦无非是慈悲尚存者对你的一种怜悯,堂堂男儿,我便问你一句,是要怜悯,还是要自强?”?“这天下生灵亿亿万,凭何使你一人天生绝脉!人弱欺你,你便杀之;神若欺你,你便屠之;天若欺你,你便灭之。我且问你,敢?还是不敢!”这是一个弱者蜕变成强者的故事……
  • 神塔传说

    神塔传说

    1,这是本既传统又创新的奇幻小说。2,简介不足以叙述本书的精彩内容。3,本书既非11也非11,不喜误入。4,本书出现人物,地点,事件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萌学园8圣灵皇族

    萌学园8圣灵皇族

    新学期到来,萌学院新增同学啦!快鼓掌欢迎!电话亭冒出一些白烟,一个消瘦的少年的身影渐渐显现,“萌学院就是这里吧?”淡淡而有磁性的声音令人迷醉。
  • 火影之我的梦

    火影之我的梦

    额前一缕红发飘荡,身后金色长发飞扬。看我卷起席卷忍界的狂风巨浪。“哟,雏田,悄悄的跟我走吧。”看我秽土转生,再来个轮回天生,复活吧,玖辛奈和水门。看我怎样虎口夺食,,不一样的和平。本书猪脚鸣人,第一次写,试试笔。
  • 妖鬼志

    妖鬼志

    妖怪不过是人心的产物,鬼怪不过是眷恋于世的亡者,人有好坏,妖是如此,鬼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