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虽复行于(至)而自调伏
赞曰。第二有三句。依根灭毒行。贪于所欲多生染着。嗔于有情非情境中多生恚害。痴于一切黑暗无知不自调伏。菩萨虽行三不善根。而皆能灭此三毒性
经。虽复示行(至)见大怖畏
赞曰。第三有十句。依障修度行。此初二句。虽复悭贪。布施财位。不顾身命。虽示犯戒。而立清凉十二杜多。少欲不多求。知足更不求。八大人觉等及戒四支小罪大怖。杜多者。除弃义。弃诸恶故。如声闻地及别经说。八大人觉。如涅槃遗教。具戒四支。如决择分
经。虽复示行(至)精进无智
赞曰。虽示行嗔。安住慈悲。安忍无恚。虽行懈怠。修善无休
经。虽复示行(至)波罗密多
赞曰。虽示根乱。而常恬寂静默住定。虽示恶慧。常达一切信所信境。至慧到彼岸
经。虽复示行(至)济度憍梁
赞曰。谄曲诈伪令他欢喜。障方便善巧。菩萨虽示谄曲诈伪。而能修习方便善巧。亦今他喜。由憍慢故。多起密语。自恣陵他。起世耶愿。障大妙愿。菩萨示行憍慢耶愿。而成济度出世桥梁妙愿。能为济拔。能为桥梁。度有情故。如世愿言无病长寿。菩萨亦随而咒愿之。意符出世。为世桥梁
经。虽复示行(至)不随他缘
赞曰。虽起烦恼。而成胜力。性净无染。虽示众魔。证佛觉慧。不随魔缚。随他缘者。随他缘缚。上十九句。不同凡夫行。后十四句。不同二乘行。二乘得有贪鈌根等诸恶劣故。曲分为七。其义分明
经。虽复示行(至)成熟有情
赞曰。第四有两句。依小修大行。声闻自利。不济众生。菩萨处之。为他说法。独觉亦尔。无大慈悲。菩萨有之。成熟有情
经。虽复现处(至)妙色严身
赞曰。第五有五句。依恶修善行。虽处贫穷。而得珍宝之手。出之无尽。虽示缺根。而具相好。相有其恶。心实得善故
经。虽复现处(至)福慧资粮
赞曰。虽示现处卑贱家生。实生清净法界佛家。种姓尊贵。修福慧因
经。虽复现处(至)超诸死畏
赞曰。虽现身处羸疲劣弱丑陋之形众所憎恶。而得胜妙那罗延天身。那罗延天身。最为第一。众所乐见。虽现老病。而能离此根本业惑。超生死中五种怖畏
经。虽复现处(至)远离之行
赞曰。第六有四句。依劣修胜行。预流一来。尚有五劣。菩萨不尔。所余皆通。无学有之。现作质易。而观无常。不生贪着。息诸希求。虽处戏具。而出五欲淤泥之中。修远离行
经。虽复现处(至)度诸世间
赞曰。口不道忠信之言为顽。心不测德义之理曰嚣。虽现处此愚痴类中。而具才辨总持念慧。虽现耶道处外道等中。而以正道化度一切
经。虽复现处(至)生死相续
赞曰。第七有三句。中修不住行。此二不住生死涅槃。旧有二句。处生死能永断。处涅槃能不住故
经。虽复现处(至)相续无断
赞曰。此一不住因之与果。虽现得果。仍修因行
经。唯妙吉祥(至)到究竟趣
赞曰。第二结也
经。时无垢称(至)愿为略说
赞曰。自下第二无垢发问便明如来之种。有四。一问。二答。三征。四释。此问也。种者因。性者类。佛因体类。名如来种性
经。妙吉祥言(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二答有二。初别说。后结略。别说有二。初别陈。后类说。此别陈有四也。佛性之义。乃有多端。且涅槃云。或有佛性。善根人有。阐提人无。或有佛性。阐提人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故涅槃云。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善不善法。皆名佛性。此经亦言尘劳之辈为如来种性。种性有二。一无漏。二有漏。无漏有二。一无为性。胜鬘经云。在缠名如来藏。出缠为法身。涅槃云。师子吼者。是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二有因缘性。在缠名多闻熏习法尔种子。出缠名报身。楞伽经云。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不空如来藏。胜鬘依无为义。烦恼为能覆藏。真理为所覆藏。楞伽依有为义。阿赖耶识为能摄藏。种子名所摄藏。二种能藏。二种所藏。皆名如来藏。有漏有二。皆增上缘。一加行善者。随顺性。随增长无漏种故。二余不善者。违背性。违背障碍无漏法故。因断于此。而得菩提。由此烦恼能覆真理。由现起此增功德故。名如来藏。由具二义。故此不善名如来藏。是故教云。未得菩提持。菩提为烦恼。不觉故迷。后处苦故。既得菩提已。烦恼为菩提。不迷故觉。因断彼缘得菩提故。伪身种性。即萨迦耶见所缘五蕴身也。有爱者。润后有爱。由身见本。无明为因。有爱为因。三界生死。以为种性。三毒四倒。后随之起。亦皆如是
经。如是所有(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此类说也。五盖六处八耶十不善业道。并如前说。七识住者。一身异相异。如人欲界天及初静虑。除劫初起想。谓苦乐不苦乐想。二身异想一。如梵众天。谓劫初起。形貌既殊。同想梵王为众生父。三身一想异。如第二静虑。身貌不殊。乐舍交杂。四身一想一。谓第三静虑。唯有乐想。故名想一。初静虑中。由染污想。故言想一。第二静虑。由二善想。故名想异。第三静虑。由异熟想。故名想一。上四识住已。其下三无色。名别自成。五蕴四蕴。如其所应。是名识住。余处损识。不立识住。恶趣重苦。第四静虑。无想定天。非想地中。有灭尽定。能坏于识。令相续断。故非识住。又有别解。如俱舍第八颂曰。身异及想异。身异同一想。翻此身想一。并无色下三。故识住有七。余非有损坏。九恼事者。体皆即嗔。爱我怨家。憎我亲友。及我己身。为三种。三世各三。此九能恼众生之事。名九恼事
经。以要言之(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此结略也。不能具说。是故要言。一切烦恼恶不善法。皆名佛种。此前所说。伪身识住。是有满果。不善业道。是有漏业。所余一切。皆是烦恼。除善顺因。略摄所余生死法尽
经。无垢称言(至)作如是说
赞曰。第三征也。种者因义。能生了因。不善性乖。如何为种。故问此说何密意耶。言甚难了
经。妙吉祥言(至)正等觉心
赞曰。第四释中有二。初广释。后赞叹。初中有二。初释。后结。释中有三法。初喻高原花不生卑湿方能起。二喻空中不种植有处方生长。三喻依海有胜宝非海即无珍。初中有三。一法。二喻。三合。此法也。正性者谛理也。入者预也。生谓异生。离此异生。名为离生。位谓位次。预在谛理。离异生位。即预流等。非彼能发正等觉心。要住烦恼。方能发故。此文多说。未发心前二乘圣者。非诸二乘毕竟不发。又此多依猛利速疾超越发心。故说二乘不能发心。非二乘者不趣大也。法华三周授声闻记。涅槃亦说须陀涅人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又云所言到者。到阿耨菩提心。又云我于一时。说一乘一道一行一缘。能为众生。作大寂静。永断一切结缚愁苦苦及苦因。令一切众生到于一有。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作如是言。如来说一切众生皆得佛道。乃至广说。说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背不得佛道。皆不解我意。故知二乘亦有得者。如论广说。故言不得一向为论
经。譬如高原(至)此四种花
赞曰。喻也。殟钵罗。青色也。钵持摩黄色也。拘母陀赤色。奔茶利白色也。此乃四色莲花
经。如是声闻(至)诸佛法故
赞曰。合也。二乘如原。不能生故。烦恼如泥。能生花故。由惑覆理。理显道生。道如花故。烦恼碍智。断之智生。智如花故。由起烦恼。利乐众生。增长智慧。慧如花故
经。又善男子(至)乃得生长
赞曰。下第二喻。初喻。后法。此喻也
经。如是声开(至)诸佛法也
赞曰。此法也。二乘如空。不可种植。以无我故。身见如地。能生善故。二乘证空。不能进修。为我出世。不济度众。不生能进修故
经。又善男子(至)无价珍宝
赞曰。下第三喻。初喻。后法。此喻也
经。不入生死(至)一切智心
赞曰。此法也。要入惑海。识之起之及断之故。方发起大心
经。是故当知(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第二结也
经。尔时尊者(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二赞叹也。有三。初赞标举。次释所由。后结成义。此初文也。善说总也。实。如。无异。三语别也。初中后三。前三譬喻。如次配之。或如次配烦恼业苦。或言不虚名实。言顺义名如。更无别名无异
经。所以者何(至)正等觉心
赞曰。下释所由。有二。初略。后广。略中有二。初明不能。后明设能。此初也。相续者身。心身之中。烦恼种子。已断憔败。厌心不切。行心不猛。故不能也
经。宁可成就(至)究竟解脱
赞曰。此明设能。设。造无间业者。能。发心非二乘等
经。所以者何(至)永无此能
赞曰。下广有二。初释前。后喻显。此释前也。成就已下。广上设能。我等以下。广上不能。文意可解。法花会前。心犹未猛。不能自知。故自谦责
经。如缺根士(至)诸佛妙法
赞曰。此喻显也。随缺五根。于五境中。无能受用。诸阿罗汉。缺烦恼根。故于佛法。不志求也
经。是故异生(至)终不能报
赞曰。结成前义。初略。后广。此略也
经。所以者何(至)一切佛法
赞曰。下广结成。初广异生报恩。后广二乘不能。此初文也。异生能速疾猛利发心修行。顿证成辨佛法。二乘不能。故涅槃云。须陀洹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今说速疾猛利损发。二乘不能。非全不能。又说。决定性不能。非不定性。又说。多分不能。非全不能
经。声闻独觉(至)正等觉心
赞曰。此广二乘不能。义如前说
经。尔时众中(至)皆何所在
赞曰。自下第三善现为问广明菩提业。有二。初问。后答。此问也
经。时无垢称(至)思空胜义舍
赞曰。下答。有四十二颂。分二。初四十颂正答前问。后二颂结劝发心。发答前问中。三十九颂别答。后一颂总答。三十九颂别答之中。分三。初十二颂。以出世法随配世法。以答前问。次有上颂。以出世行随配事世。以答前问。后有二十二颂。示随世事。以答前问。虽事亦有亲族之类。欲令有情欣德修行。故假德行。以配臣僚。或初明行。次明境。后明智。故下总答云。如是无边行及无边所行无边智圆满以度诸众生。初段分二。初三颂半。以出世法。随配有情。后八颂半。以出世法。随配非情。有情有五。一父母。二妻子。三仆使。四亲友。五眷属。或分为十。开父母妻子男女舍妓女别故。虽舍一种。亦是非情。理为本依。故此先说。从宗为论。总名有情。此初一颂有一。谓父母。第二颂有一。谓妻子。慧第六度无分别智。众善根本。故名为母。第七方便度为父。后得智故。世间菩萨诸佛导师生。皆由此二智生故。旧云智度为母。即第十度。非众德本。如何为母。故知智度无分别智。非第十也。法乐为妻闻法喜乐。生善行故。慈悲为女。能柔知故。谛法为男。续果善故。由闻谛教。善法种生。绍三宝故。空理义云。世俗谛中诸有所思。胜义谛空。以为其舍。一切菩萨之所归故。应理义云。诸所思空。真如胜义。以为其舍。如来家有。真如理也。问。佛地经说。法乐为食。何故此中说为妻也。答。据义名别。彼据任持。故名为食。此据能生。故名为妻。亦不相违。法花经言。慈悲心为室诸法空为坐。何故此中以空为舍。二各别故。有为及无为。胜劣舍别故
经。烦恼为贱隶(至)四摄为伎女
赞曰。此中有三。一仆侠。二亲友。三眷属。伎女亦入眷属所摄。烦恼为贱隶。任意起灭故。觉分为亲友。能成菩提故。能成佛因。皆名觉分。非三十七菩提分也。六度为眷属。摄受万行故。四摄为伎女。能生利乐故
经。结集正法言(至)说除诸垢秽
赞曰。下八颂半。以出世法。随配非情。有十六。一奇乐。二园林。三花果。四池莲。五车马。六驰路。七严具。八衣鬘。九珍财。十床褥。十一饮食。十二沐浴。十三涂香。十四殄财。十五除然。十六建幢。此中有四。一法音为乐。悦心灵故。二总持为苑。摄持诸行故。大乘法为林。万德滋茂故。三三十七觉品为花。当开果实故。解脱涅槃菩提智慧为果。因花有故。四八解脱为浴池。除贪十垢故。定水湛然漏者。八解脱池中。常有定水。不动摇故。池宽水狭。如理应思。七清净花常弥布中。如莲处池。浴池何为。除惑垢故。垢谓六垢。害恨恼谄诳憍。七清净者。一戒净。二心净。三见净。四度疑净。五道非道智见净。六行智见净。七行断智见净。或总分三十三。此中有九。开林水花除垢故
经。神通为象马(至)回向大菩提
赞曰。此中有五。一神通为象马。能运化故。大乘作车。能载利故。大乘之体。即二真智。故能载利。准法花中。后得智为一乘体。无分别智为白牛。二能调御菩提之心。驰于八道。八圣道也。三以三十二相而为严具。八十随好而为绮间。庄严内德故。四惭悦为衣服。御众恶故。胜意乐为鬘。莹心首故。五正法为财。或七圣财。如前已说。或诸圣法。皆名为财。施诸众生。晓示此法。以为方便。自无倒行。以为胜利。回向菩提。而自受用。财有他自受用之德。故以正法而为喻也。或此有十二。开车御者绮好意鬘方便行行所回向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