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尔时尊者(至)叹未曾有
赞曰。说不思议中。自下第二迦叶叹恨。有二。初明叹恨。后明利益。初中复二。初叹。后恨。此赞叹也
经。便语尊者(至)亦不能了
赞曰。下自恨有六。一恨己不知。二明智能悟。三嗟无发趣。四怨己悲号。五庆他道胜。六显能破恶。此恨己不知。文中有二。初喻。后合
经。谁有智者(至)正等觉心
赞曰。二明智能悟。所以发心
经。我等今者(至)复何所作
赞曰。三嗟无发趣。虽有大乘之因。乃为声闻极果所损。已断烦恼。如燋败种。无复能为。未发心前。自深谦败。非法华会不记作佛
经。我等一切(至)大十世界
赞曰。四怨已悲号
经。一切菩萨(至)信解势力
赞曰。五庆他道胜。能生能长坚固信解之势力故
经。若有菩萨(至)无所能为
赞曰。六显能破恶。魔不能为
经。当于尊者(至)正等觉心
赞曰。第二结成利益
经。时无垢称(至)解脱菩萨
赞曰。说不思议中。自下第三重成解脱。有二。初明魔王多是解脱。后明大乞者亦多解脱。初中有二。初明魔王多是解脱。后释所由。此初也
经。方便善巧(至)诸有情故
赞曰。此释所由。以方便度。多作魔王。利众生故
经。大迦叶波(至)解脱菩萨
赞曰。下明大乞者亦多解脱。有二。初显。后结。中有三。初明所作。次释所由。后喻明显。此初复二。初明所乞。后明乞者。所乞有二。一内财。二外财。外财有七。一亲属。二世土地。三贵位。四饮食。五严身。六四事。七资产
经。以巧方便(至)意乐坚固
赞曰。下释所由。初标。后显。此标也。欲令菩萨意乐坚固。故为大乞。而试验之
经。所以者何(至)为此乞求
赞曰。此显前义。其大乞者。是勇猛菩萨。为利前众生。行斯难事。非余下劣能为大乞。志下劣故
经。大迦叶彼(至)为此乞求
赞曰。下喻明显。有二譬喻。初明力大能逼。后明力敌能逼。此初文也。诸七地前。为大乞者。犹如萤火。位居小故。不能逼迫大施菩萨。犹如日轮。威势大故。八地以上。解脱菩萨。方能大乞而行逼迫威力大故。亦方大施。非前位能
经。大迦叶波(至)共相逼迫
赞曰。此明力敌能逼。文意可知
经。是名安住(至)解脱境界
赞曰。第二结也
经。说此法时(至)解脱境界
赞曰。品第四段。结成利益。解脱境界谓八地以上。今此能入。并证不退
观有情品
方便。声闻。菩萨。问疾。不思议五品。明能利行。今此一品。明其所利。恐言所利有实众生。今破彼执。显皆非实。唯有假情。以为所利。故此一品。名所化处。观谓观察。有情即是所化生境。智慧简择。所化众生。虽有可化。仍非实有。名观有情。此品广明。名观有情品。虽此品中更明胜行。所化为主。名观有情。或由观彼。而起胜行。合名观有情品
经。时妙吉祥(至)观诸有情
赞曰。就此品中。大文有二。初吉祥问答。明菩萨行。后天女对扬。破声闻执。吉祥问答明菩萨行中。初观所化。后明利行。初中复二。初问。后答。此问也
经。无垢称言(至)一切有情
赞曰。下答有二。空理义云。初观俗谛假有有情。犹如幻事。似而非真。后观真谛本空有情。此初文也。应理义云。初观依他假有有情。后观所执本空有情。此初文也。依他起性。犹如幻事。似非真故
经。文妙吉祥(至)观第六蕴
赞曰。空理义云。下观真谛本空有情。应理义云。下观所执本空有情。文分有二。初广说喻。以显非有。后结前义。释空所由。初中四十三句。旧有二十九句。此有初十。如有智人。通下诸句喻。诸菩萨下。遂难释。余易可知。观水聚沫所有前际。前际本无。先来空故
经。观第七根(至)贪嗔痴毒
赞曰。此中有十。梵云萨埵。此云有情。即六根是。旧文由此说如第七情。今言根也。无色界中。有定境色。无业果色。此中说无业果色也。萨迦耶见。通俱生分别。预流已上。无分别者。非无俱生。楞伽经云。佛告大慧。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妄相。妄相者即分别萨迦耶见故。观一来果第三有者。一来果人。复有二生。往天未人。唯二生故。此依小生。非大生义。不还果者。不生欲界。故无胎藏
经。观得忍菩萨(至)不生烦恼
赞曰。此有后十。八地已上。名为得忍。忍相续故。故无悭等。七地犹起。为利益故。或初地上。得性戒或。创得忍故。无悭吝等。四禅已上。无入出息。况灭定乎。半择迦者。此云绝势。即黄门类。此有五种。生便。除去。嫉妒。半月。灌洒之类。八地已上。一切烦恼。种虽未断。无漏相续。缘阙不生。名为毕竟不生烦恼
经。观梦寤已(至)后有相续
赞曰。此余三也。梦时所见。尚未知无。故举悟时。观彼梦境。无学分段后有成无。非无变易
经。如是菩萨(至)无有情故
赞曰。结成前义。释空所由。空理义云。胜义谛中。诸法本空。无有情故。应理义云。遍计所执。诸法本空。无有情故
经。妙吉祥言(至)修于大慈
赞曰。下明利行。有二。初明利他行。后明自利行。初中有四。明无量故。一一皆有初问后答。此初问也
经。无垢称言(至)究竟安乐
赞曰。答初有三。初总标。次广说。后结成。此初文也。慈有三种。如前已说。为有情者。缘有情起。名有情缘慈。说如斯法者。缘法起故。名法缘慈。与究竟乐者。缘如起故。名无缘慈
经。如是菩萨(至)离内外故
赞曰。下广说慈。合有三十八句。分之为二。初三十句。别修无缘法缘有情三慈。胜劣证得为次第故。后有八句。别修有情法缘无缘三慈。观行初后之次第故。初中有三。初九句。修无缘慈。缘真如故。次有十一句。修法缘慈。缘法起故。后有十句。修有情缘慈。缘有情故。法缘慈有二。一缘有情都无实体。唯有五蕴法。而与之乐。名为法缘。二缘一切教理行果所有妙法。名法缘慈。此但说后。不说前法。此中皆取增上所缘。如修正法以施众生。先缘法故。名法缘慈。如缘有情而修正法。先缘有情故。名有情缘慈。此二或俱名法有情缘。二皆有故。真俗双观。三慈并有。理亦何爽。旧有二十九句。初二十四句。别解无缘法缘有情缘三。后有五句。别解有情法缘无缘。初中有九句。明无缘。次有九句。明法缘。次有六句。明有情缘。此牒初五。无缘之慈。离能所取。故修寂灭。离烦恼烧。故修无熟。三世理齐。故修如实。无等起因。故修不违。有因平等之所生起。并有为故。有顺有违。真如无因。无所违迷。故修不违。真无内外。故修无二
经。修无坏慈(至)等虚空故
赞曰。此无缘慈后四句也。真毕竟住。故修无坏。无坏时故。旧云。毕竟尽故。毕竟尽诸烦恼。故体不坏。能缘意乐。犹如金刚。故所观如坚固难破。所修之慈。名坚固慈。真性本净。故修清净。真等虚空。故修平等
经。修阿罗汉慈(至)无休息故
赞曰。下十一句。修法缘慈。有三。初三三乘。次二法轨。后六果位。此三句三乘慈。阿罗汉慈者。略有三义。一害烦恼贼。二无分段生。三应受妙供养。此取初义。独证菩提。故不待师。亦不待资。不能利他资弟子也。菩萨二行利众生故。缘二乘行。而起于慈
经。修如来慈(至)诸有情故
赞曰。此二法报二身慈也。真如乃为法身如来理法故。报身名佛果位故。二别也
经。修自然慈(至)爱憎断故
赞曰。下六果位慈。此初三句也。在果任运平等觉法。故修自然。正觉与真如平等一味。故修菩提。贪嗔永灭。故修无漏
经。修大悲慈(至)观性空故
赞曰。此后三句。显发大乘。故修大悲。利众生故。观都无我。故修无诤。若见有我。起惑净故。观法性空。故修无厌。法性若有。便有厌故
经。修法施慈(至)令无损故
赞曰。下有十句。修有情缘。即十度也。此初三句。卷谓卷缩。如人与物。初时开手。后时卷着。坚法亦然。初与后休。余文可解
经。修精进慈(至)现知法故
赞曰。此有三句。不耽禅味。名无爱味。恒成种智。名现知法。皆为有情故。名有情缘慈
经。修方便慈(至)法性相故
赞曰。下有四句。申善巧故。无有一事而不利乐。故名诸问。普能示现。修方便慈。由十大愿所引发故。修妙愿慈以济众生。并利乐事。故修大力。了知法性以悟众生。故修智度。若那云智。智波罗蜜也
经。修神通慈(至)诸有情故
赞曰。下有八句。别修有情法缘无缘三慈。初二有情。次五法缘。后一无缘。此有情缘也。不坏一切法性真加法相因故。故修神通。虽现神通种种变现不坏性相
经。修无著慈(至)离瑕秽故
赞曰。此五句法缘也。心无障碍。及无所染。故修无著。意乐净故。名不矫诈。加行净故。不为谄曲。事事不虚。故修无诳。情无瑕秽。故修深心。瑕者玉病。虽外相善。内心有垢。名为瑕秽
经。修安乐慈(至)安乐事故
赞曰。此一无缘安。乐事本唯真如故。旧本后五句明有情法缘无缘中。一句有情。三句法缘。一句无缘
经。唯妙吉祥(至)修于大慈
赞曰。结也
经。妙吉祥言(至)修于大慈
赞曰。此第二门
经。无垢称言(至)修于大悲
赞曰。此第二答。施己无悭。能拔于彼现当众若。故名大悲。行弘广故。不以不悭。名为大悲。但与乐故
经。妙吉祥言(至)修于大善
赞曰。此第三问
经。曰无垢称言(至)修于大喜
赞曰。此第三答。作利无悔。善生喜故。不唯助喜名之为喜
经。妙吉祥言(至)修于大舍
赞曰。此第四问
经。无垢称言(至)修于大舍
赞曰。此第四答。此中行舍亦兼平等。不希报故。不唯以劝舍恶为舍
经。妙吉祥言(至)当何所依
赞曰。下明自利行。有十二问答。展转相生。此初问也。地前菩萨。入于生死。教化众生。若有怖畏。当何所依。地上不怖生死苦故
经。无垢称言(至)诸佛大我
赞曰。此答也。诸佛大我。大涅槃也。四德之我。名为大我。无住之住。名正依住
经。又问菩萨(至)解脱中住
赞曰。第二问答。即此真如。离烦恼时。假名解脱。解脱体即择灭无为
经。又问欲令(至)除其烦恼
赞曰。第三问答。要除系缚。身解脱故
经。又问欲除(至)观察作意
赞曰。第四问答。理谓二谛真如道理。顺此之作意。名如理作意。体即思慧
经。又问欲修(至)不生不灭
赞曰。第五问答
经。又问何法(至)善法不灭
赞曰。第六问答。恶断善修。名不生灭。由思惟故。起此正修
经。又问善(至)以身为本
赞曰。第七问答。以有身故善不善生。此依起故。非因感本
经。又问身(至)欲贪为本
赞曰。第八问答。此举润生近物之因。及欲界爱。故偏答欲贪实由痴等
经。又问欲贪(至)分别为本
赞曰。第九问答。由能执心虚妄分别欲贪生故
经。又问虚妄(至)倒想为本
赞曰。第十问答。倒想者境。由有倒境妄心生故。由此论云。乱相及乱体。应许为色识及与非色识。若无余亦无。旧云倒想。依取像倒。分别心生
经。又问倒想(至)无住为本
赞曰。第十一问答。无住即真如。由迷真如。倒境生故
经。妙吉祥言(至)一切诸法
赞曰。第十二问答。真如无本。非他生故。亦无取住。更无依故。由此本故立诸法。染性迷生。净性悟起。故唯识说为迷悟依。名立一切。非能生也。空理义云。无住即是真空性故。亦为迷悟二法根本。又因缘性空。从空性生一切诸法。故言无住立一切法。应理义云。若外道云能生一切。我之真如。非能生故。但为法依。故言无住立一切法。不言生也。经中所言心作一切。因缘之心。非法性心。故不相违。法性非能起。云何说能作
经。时无垢称(至)大声闻众
赞曰。下品第二。天女对扬破声闻执。有三。初天女散华。次鹙子问答。后无垢赞叹。初中有三。初欢喜散华。次着与不着。后问答破执。此初文也。本住者。显其非与吉祥俱来。天女者。位居八地。示为女身。故故品末云。已能游戏神通智慧。得无生忍。于无上觉。永不退转。乘本愿力。随欲成就一切有情。故知非是凡神鬼也。然以女多慈爱愍念心深。得利幽宫。权方济益。况复欲化声闻令离染着。示以散华之事。助扬无垢之能。故为女身。非为男相。既为化相。非定何天。据胜端严。多是他化。昔时净名空室。所以潜形。今者利益便宜。其身乃现。渠散华者。华多香绮。愚俗染情。欲明声闻有着。菩萨离之。故散之也。又华掩臭恶。馨香逢芳。现有敷荣之能。远有结实之德。故唯散华。不散余也文化丁卯五月十五萓此卷挍合毕此卷尤写误多矣难挍订者或存本书又虽有改之者非自敢决定而就中三四之两纸间能所释错杂难[齒*告]列齿来责不顾咿嗤而为补助童蒙以私意经释顺次转回之后哲勿必为轨范而已
隆恭不惑干九支
经时彼天花(至)便着不随
赞曰。下明着与不着。有二。初明着不着。后明去不得。此初文也
经。时声闻众(至)皆不能去
赞曰。此明去不得
经。尔时天女(至)何故云花
赞曰。下问答破执。有三。初天女问。次鹙子答。后天女说。此天女问
经。舍利子言(至)我故去之
赞曰。此鹙子答
经。天女言止(至)为不如法
赞曰。下天女。有二。初标。后显。此初也
经。所以者何(至)自不如法
赞曰。下显有二。初以人花相对。后以大小相对。初中有二。初显。后释。此显也
经。所以者何(至)有异分别
赞曰。此释人华二别所以。无分别者。无总执分别。无异分别者。无差别。又初无共相。后无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