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5400000030

第30章

经。妙吉祥言(至)乐于涅槃

赞曰。下答有二。初答。后结。答中有十句。初五劝作而不作。后五劝所作而依。或初五令离恶。后五令修善。此中有二。二乘示无常。劝灰灭智。厌离于身。菩萨不然。示身无常。应生厌离。劝得常身金刚不坏。二众示苦。劝乐涅槃永入寂灭。菩萨示苦。令舍苦身。不劝入寂。教化众生

经。示身无我(至)毕竟寂灭

赞曰。示身无我。谁为病者。不劝成熟有情。无实众生可成熟故。若假有情。亦劝成熟故。旧经说教导众生。二乘示空永入寂灭。菩萨虽示一切空寂。除诸有恐。不劝众生入毕竟寂。此二皆由大悲熏故

经。示悔先罪(至)令除彼疾

赞曰。空理义云。二乘执有三世。现作罪已。入过去世。名有移转。过去有体。当来感果。大乘之罪。本性皆空。何有移转。即教病者之忏悔义。应理义云。大乘之罪。熏种在身。未悔已前。念念现在。不入过去。名无移转。未除不灭当来感果。而虽教彼有疾菩萨悔先作罪。罪恒现在。而不说罪移入过去。过去无故。由此旧云而不说入于过去。又移转者。灭无果义。示先作罪能有恶果。令其悔除。不说作罪移灭无果。以已疾苦。难可忍受。劝愍有情。令除彼疾

经。劝念前际(至)令修净命

赞曰。劝念无始。所受众苦。难可忍受。由此乃应饶益有情。勿为烦恼。若有助命。善法不生。劝修诸善。根本净命。净命乃是众善本故

经。观勿惊怖(至)令永寂灭

赞曰。虽遇疾病。劝勿惊怖。此病众苦。应加励力。精勤勇猛。冀超生死。劝为医王。疗世自他世俗身病。及疗胜义一切心病。令永寂灭

经。菩萨(至)令其欢喜

赞曰。此结前也。道从欢喜生。况令得妙法。故慰疾者。令其欢喜

经。妙吉祥言(至)调伏其心

赞曰。自下第五问于病者调心仪式。初问。后答。此问也。调和善生。制伏恶灭。名调伏心

经。无垢称欲(至)所起业生

赞曰。下答有三。初明调伏凡夫心法。次又妙吉祥有疾菩萨应自观察如我此病下明。调伏二乘心法。后又妙吉祥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不应安住调伏不调伏心下。双调二心。诸菩萨行能调。况无分别智。及与大悲。所调谓二障及唯自利。凡夫有障。故能造业。受生死苦。今破二障。业尽苦灭。是以初明调凡心法。二乘虽能出生死苦。然有分别。唯求自利。舍利众生。是以第二明调伏二乘心法。凡夫未调。二乘已调。皆唯偏住。非契中道。菩萨双离。以修中行。是故第三明双调二心法。又诸疾起。皆由二执。一者执有。二者执无。为调此二。故分成三。初明二空以破有。次明大悲以破无。后明不住以双破。依前所科。配此三段。初中有二。初正调伏凡夫心。明二空以破有。后又妙吉祥下。结成胜觉能断众苦。初中有二。初破自病。后破他病。若苦触身应愍险趣下是。初中复二。初破我执。断烦恼障。后我此法想下。破法执。断所知障。初中复二。初标。后释。标中复二。初观因缘法。后观无实我。此初文也。三界心心所。名为虚妄。不证实相。即此乖真。名为颠倒。虚异构获。名为分别。由此烦恼。而起于业。令生老死众苦之病。从自因缘烦恼业生。知唯法已

经。身中都无(至)而受此病

赞曰。此观无实我。因缘虚假。合以为身。无一真实。知无实我。而受此病。我既非实。病何得真

经。所以者何(至)身亦无我

赞曰。自下释中有二。初观无我。后观唯法。观无我中。初观。后结。观中有二。初观无我。后观因缘。次第释标故。四大之法。假合名身。别大既无主。总身亦无我。别总推征。我都非有

经。此病若起(至)是病根本

赞曰。此观因缘。病由业生。业由惑生。惑由执我为本故生。我既实无。妄执故起。妄心为本。遂有病生。故知病者因缘不实

经。由此因缘(至)安住法想

赞曰。上观我无。此且由结。应除病因。执我之想。唯有因缘。住此法相。观因缘法。以破我故

经。应作是念(至)灭唯法灭

赞曰。下观唯法。初观。后结。初总观。后别观。此总观也。总观此身。法合共成。念念生灭。生死流转。三界五趣。四生生时。唯有法生。死灭之时。亦唯法灭。众生妄想。谓我生死。实唯法也

经。如是诸法(至)不言我灭

赞曰。此别观也。别观此身。诸法相续。法无知故。互不相知。竟无思念。生既不言我生灭亦不言我灭。故知无我。无实作用。唯有其法

经。有疾菩萨(至)如是法想

赞曰。此结观法。知唯有法。当除我想。二十论云。说无有情我。但有法因故

经。我此法想(至)如是大患

赞曰。上破我执。断烦恼障。下破法执。断所知障。有二初略。后广。此略也。昔执我想。犹是病根。今执法想。及极颠倒。我想既是生死之根。法想乃是我执之源。障菩提本。实为大患。我应除灭。亦为有情除灭此患。法执本灭。烦恼自亡。故破法想。言为有情。破我执中略不言也。胜鬘经言。无明住地。与一切烦恼。为依持建立。若无明住断者。过恒沙烦恼皆悉随断。二乘所不能断。唯佛菩提智之所能断。故无明住地。为烦恼依

经。云何能除(至)我我所执

赞曰。下广有二。初破有病。后破空病。此二既无谁复为空等是。初破有中有五问答。展转相生。旧经有四。此初问答。受生死苦。不得菩提。名大患体。此由烦恼。我我所执。当顺除灭

经。云何能除(至)谓离二法

赞曰。第二问答。由离二法。二执须除

经。云何离二法(至)毕竟不行

赞曰。第三问答。内者自身。我执所依。外谓除身所余诸法。我所执依。但此二不行。我我所执灭

经。云何二法(至)无所观察

赞曰。第四问答。显空内外。要观诸法平等。无有分别动摇。无所观察。无所观察者。观一切法空无所有。即是平等。无动无摇

经。云何平等(至)二性空故

赞曰。第五问答。空理义云。我与涅槃。胜义谛中二俱平等。由彼二性空无体故。应理义云。遍计所执。我与涅槃。二俱平等。妄心所执。性皆空故。非真涅槃。又体非有。与妄所执我相同无。涅槃非是妄所执故。若真涅槃亦妄所执。诸圣等趣。何所证也。又所执有。可异涅槃。而称不等。所执既无。不异涅槃。是故平等

经。此二既无(至)假说为空

赞曰。破自患中。上破有病。下破空病。有三。初乘前破有。以显空义。次显执空亦成大患。后劝住真。离有空病。此初文也。恐执非有。别有实空。今显破执有故假说为空。以假空名破执二实有。非空即实空

经。此二不实(至)唯有空病

赞曰。下显执空亦成大患。有二。初显执空为病。后显除此空病。此初也。执二为有。既为大患。执空为空。亦足病矣。俱妄分别执所执故

经。应观如是(至)毕竟空故

赞曰。此除空病。空理义云。不但执有病已成空。执空之病。其性亦空。胜义谛中。毕竟空故。由斯世俗妄病皆除。应理义云。上观法境其性空无。知能执此亦性非实。既知空境妄执不真。能执空心亦定非实。遍计所执毕竟空故

经。有疾菩萨(至)而受诸受

赞曰。下观住真离有空病。此总离有空病。言能受者。心心所法。能缘能修能证能领一切法也。言所受者。心心所法。所缘所修所证所领一切法也。有所受者。即妄所执。有能受者。即妄能执。有疾菩萨应无妄所受而受诸所受。空理义云。无世俗二受依胜义受空。应理义云。无所执二受依非妄二受。应无所受离有病。耶受诸受离空病

经。若于佛法(至)所受诸法

赞曰。此别显离有空病。空理义云。佛法未圆。不应唯依胜义灭受。专谓法空而有所证。应依俗谛离妄二受。而求圆证。灭除病惑。应理义云。佛法未圆。不应唯依灭所执受一向学空而有所证。应离所执能受所受。而依依他圆成二性而求圆证。除灭病因

经。若苦触身(至)除彼众苦

赞曰。下破他疾有四。一逢缘起想。二恒作救心。三知法性空。四观圆说法。此初文也。若增若触。恩有苦者。大悲为救。我之少苦。尚为难忍。恩他救疗。况他多苦。长夜难堪。而不加救

经。有疾菩萨(至)有情诸疾

赞曰。情作救心也。若非苦增有常疾者。恒作此念。即观三界五趣起悲

经。如是除去(至)而可除者

赞曰。知法性空也。观自他身。法皆无实。何有少法而可除者。故病皆除。不见疾故。旧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空理义解。旧云有病妄可除。空法真不遣。真本来空。遣何所遣。应理义解。旧云。妄所执病。观空除之。有为无为。是法非病。何须除遣

经。应正观察(至)为正说法

赞曰。下观因说法。初标。后释。此标也。观察自他病之因缘。速令除灭。既自灭已。后为他说

经。何等名为(至)皆有疾故

赞曰。下释前标。初有五问答展转相生。后总结成断除二疾。此初问答。空理义云。有心缘虑即为虚妄。无心攀缘证空病灭。应理义云。缘虑者有漏分别心心所。由此因缘分别。便起分别。便起故无明俱。无明俱故法执生。法执生故我执生我执生故诸烦恼。生烦恼生故业生。业生故苦生。故有缘虑。有漏分别心心所法。为疾因缘。有缘虑者皆有疾故。疾体即苦行坏苦。苦苦皆是三界缘虑。皆名为疾

经。何所缘虑谓缘三界

赞曰。第二问答。三界之心。缘于三界。是名缘虑。若知行智。不缘三界。破裂生死。便非苦因。一切无漏理非苦本。故说有漏缘三界苦名为缘虑

经。云何应知(至)则无缘虑

赞曰。第三问答。云何知此缘虑心等为众苦因。谓得出世正能了达能有缘虑虚妄起故。所执诸法都无所得。若起正智得无所得。则无三界虚妄缘虑

经。云何绝缘虑谓不缘二见

赞曰。第四问答。云何得绝妄缘虑心。谓不缘二见。即无分别智。内证真如。是不缘二见。缘谓待藉。旧云二见。二见是所无故。唯识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经。何等二见谓内见外见

赞曰。第五问答。内见谓我见。或能取。外见谓我所见。或所取

经。若无二见(至)则无有疾

赞曰。下总结成断除二疾。此无自疾也。若有二见。执有所得。若无二见。则无所得。证法真如。既证得真。三界有漏缘虑都绝。缘虑绝故。因既不起。因起不起故。苦果不生。则无诸疾。旧文无结。上义不明

经。又自无疾(至)有情之疾

赞曰。此断他疾

经。文妙吉祥(至)调伏其心

赞曰。自下第二结成胜觉能断众苦。有三。一结。二标。三释。此结成上。亦是生下

经。唯菩萨菩提(至)即为虚妄

赞曰。此标胜觉能断众苦。菩萨胜觉慧。能断诸苦。非余一切外道二乘。若非菩萨胜觉能断。菩萨所修便为虚妄。空无果故

经。所以者何(至)乃名菩萨

赞曰。下释前标。初喻。后合。文意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边伯贤之暖风

    边伯贤之暖风

    这是一个被遗失在尘埃里的故事,充满着年少的稚嫩和美好的记忆。在被遗忘的时光深处,始终有一个女孩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比繁星还要耀眼。永远都留在边伯贤的心里、眼里,即使她活在隽永的墓碑上,他仍然爱他,亘古不变。
  • 穿越之驭音血帝

    穿越之驭音血帝

    她是血族比王还要高上一筹的血帝,她腹黑狡诈,又行侠仗义,钟爱于萧;随随便便来到了一万年前的世界,行走江湖,行侠仗义,不用自己那血族的神秘力量,而是用自己最喜欢的萧,竟可以修炼这个世界的内力,且看孤傲的血帝如何闯荡天下,再看孤傲血帝又是被谁收服~
  • 紫藤花开之时

    紫藤花开之时

    Antonio站在这个久违的城市天空下想起爷爷生前的点点滴滴。“爷爷,紫藤花好美噢,像一个少女在穿紫色连衣裙的少女'5岁的小毅用微妙的比喻说着。"小毅,你记住紫藤花需缠树而生,独自不能存活,就像我和你奶奶的爱情,即使她不在了,我依旧守着我们年轻时种下的紫藤渡过我的余生,因为我深爱你的奶奶,她就是紫藤花而我就是那树干,紫藤为情而生,无爱而亡”爷爷感叹的说道...................
  • 死神综艺

    死神综艺

    “死神综艺”是一个大型娱乐综艺节目,没有观众,只有演员。当你接到信息通知的时候,恭喜你,已经被死神选中。
  • 灵界之噬灵珠

    灵界之噬灵珠

    “噬灵一出,人神共诛”曾经的时间杀手,被仇人所追杀,最后为了心爱的女人而甘愿受死,意外地在灵界大陆重生,当他发现这一切,他又将何去何从?噬灵珠选择他作为主人,大陆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金陵梦靥

    金陵梦靥

    一幢神秘幽暗的古宅冷面如霜的管家形容枯槁的女人面容锋利的的男人一心想要找寻真相,却又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旅程………
  • 落魄少爷逆袭记

    落魄少爷逆袭记

    他,是一个超级富二代。每天花天酒地,来往于各种高档会所。身边小弟无数,像狗一样跟在他的身后点头哈腰。只为坐在钱堆里的他给予他们一点微不足道的赏赐。这个含着钻石钥匙出生,在保镖,保姆,下人,狐朋狗友与金钱包围下生活的公子哥。今天是他十七岁的生日。然而······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切勿计较
  •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我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我

    在童话故事《小王子》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人与人是存在驯服关系的,因为驯服,人与人才不是普通简单的陌生人,而是多了一下枢纽与联系。他长相俊美,善解人意,乐善好施,温良恭厚,一副单纯无邪,天真美好的乐天派,最喜欢把三明治作为一天生活的开始;她长相平庸,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在他还没出现以前,一直都是个不起眼的资质平平的女生,总预言自己不会活过21岁。偶尔伤心,失落时,会去街市中的一家麻辣摊前舔舔伤口。在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的过程中,他逐渐占据了她的心房,温暖了她的内心,也注定了她从此以后坠入万劫不复的跌撞人生……每个人都活在世界的角落,缘分与邂逅都令人诧异。
  • 极品女教师:谁的年少不轻狂

    极品女教师:谁的年少不轻狂

    我绕过科技楼,果然看到了教学楼,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教学楼只有一栋,德城一中的教学楼有三栋,分别是“弘毅楼",“厚德楼",“省身楼",三座大楼巍峨地屹立在哪里。经过推理我猜测高二的教学楼应该就是厚德楼,我走上前去,发现教学楼果然如她们所说是关着的,透过豪华的玻璃门,我望到了高二一班的门牌,看来我推测得不错。我现在这座豪华的厚德楼前,感觉有点怪怪的,《周易》里这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二字被引用到这里,我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书香气息,而更多的感觉到的是钢筋混凝土塑造的强大外壳下的无限压力。因为我不知道,妈妈会为了我在这里更好地学习,额外付出多少的努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