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6300000010

第10章

切诊

细(阴)

体状诗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蓬,状其柔细也。

细素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春夏之令,少壮之人,俱忌细脉,谓其不与时合,不与形合也。

相类诗

(见微濡。)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滑伯仁曰:细者,盖血冷气虚,不足以充故也,为内外俱冷,痿弱洞泄,为忧劳过度,为伤湿,为积,为痛,在内及下。

张路玉曰:胃虚少食,冷涎泛逆,便泄腹痛,湿痹脚软,自汗失精,皆有细脉,但以兼浮兼沉,在寸在尺,分别而为裁决。

分部诗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抉微

李士材曰:尝见虚损之人,脉已细而身常热不究其原,而以凉剂投之,使真阳散败,饮食不进,上呕下泄,是速之毙耳。《经》云:少火生气。人非此火,无以道行三焦,熟腐五谷,未彻乎此者,乌可言医哉?

《汇辨》云:大都浮而细者,属之阳分,则见自汗气急等症;沉而细者,属阴分,则见下血血痢等症。

病忌

虚劳之脉,细数不可并见,并见者必死。细则气衰,数则血败,气血交穷,短期将至。吐利失血,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之人,脉亦多细,为自残其气血也。

附论小脉

滑伯仁曰:小脉(非细如发也),浮沉取之,悉皆损小,在阳为气不足,在阴为血不足。前大后小,则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则胸满短气。

张路玉曰:即仲景来微去大之变辞,虚中挟实之旨。小弱见于人迎,卫气衰也;见于气口,肺胃弱也;寸小阳不足,尺小阴不足。若小而按之不衰,久按有力,又为实热固结之象。

总由正气不充,不能鼓搏热势于外,所以隐隐略见滑热于内也。

慎庵按:小脉,即细脉之别称,亦犹大脉之与洪脉,同一体也,况其主病皆同,故但附见于此,乃一脉而异名,勿歧视之可也。

审疑似

《诊宗三昧》云:小脉者,三部皆小,而指下显然,不似微脉之微弱依稀,细脉之微细如发,弱脉之软弱不前,短脉之首尾不及也。

正误

《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旨相背。

濡(阴,即软字)

体状诗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叔和比之绵浮水面,时珍比之水上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

浮而柔细知是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

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主病诗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分部诗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 。(濡为少气,为泄泻、为痰、为渴、为眩晕。)

分部主病

濡主阴虚,髓竭精伤。左寸濡者,健忘惊悸;濡在左关,血不荣筋,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寸濡者,腠虚自汗;濡在右关,脾虚湿侵;右尺得濡,火败命乖。

抉微

方谷曰:轻诊不知,重按又不可得,稍久隐隐而来,少焉又不可得,存而诊之,又复如是,此濡脉也,为湿伤气血之候。凡形体未见死象,不可便断死。

或曰:濡脉辨内伤外感。气促力劣,恍惚耳鸣,此虚冷之征,必见于右手气口,若人迎濡而气口有力,中气胀闷,腰背 疼,肢体倦怠,当作湿治。

刘河间曰:濡多兼迟,主极冷。然热泄后,或热极将死者亦濡弱。

张路玉曰:濡为胃气不充之象。故内伤虚劳、泄泻少食、自汗喘乏、精伤痿弱之人,脉虽濡软乏力,犹堪峻补峻温,不似阴虚脱血,纯见细数弦强,欲求濡弱,绝不可得也。

宜忌

李士材曰:浮主气分,浮取之而可得,气犹未败;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如无,此精血衰败,在久病年老之人,尚未至于必绝,为其脉与证合也,若平人及少壮暴病见之,

比类

《诊家正眼》云:叔和言轻手相得,按之无有,《伪诀》反言按之似有,举之无,悖戾一脉形大,而濡脉形小也;濡脉之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濡脉之无根,与散脉相类,但散脉从浮大而渐至于沉,濡脉从浮小而渐至于不见也。从大而至沉者,全凶;从小而之无者,为吉凶相半也。又主四体骨蒸,盖因肾气衰绝,水不胜火耳。

弱(阴)

体状诗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脉经》云:弱脉极软而沉细,不似微脉之按之欲绝,濡脉之按之若无,细脉之浮沉皆细也。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相类诗

(见濡脉。)

主病诗

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萎。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分部诗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滑伯仁曰:精气不足,故脉痿弱而不振,为痼冷、为烘热、为虚汗。

分部主病

左寸弱者,惊悸健忘;弱在左关,木枯挛急;左尺得弱,涸流可征。右寸弱者,自汗短气;弱在右关,水谷之 ;右尺得弱,阳陷可验。

抉微

刘河间曰:弱脉虚冷,兼微与迟,然伤风中暑,热盛而自汗大出,则亦缓弱而迟。

李士材曰:浮以阳候,浮取之而如无,阳气衰微之验也。《经》云:脉弱与滑,是有胃气;脉弱与涩,是为久病。愚谓:弱堪重按,阴犹未绝;若兼涩象,则气血交败,生理灭绝矣。

张路玉曰:伤寒首言弱为阴脉,即阳经见之,亦属阳气之衰,可见。脉弱无阳,必无实热之理,祗宜辨析真阳之虚,与胃气之虚,及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至耳。在阴经见之,虽为合脉,然阳气衰微已极,非峻温峻补,良难春回寒谷也。

宜忌

《诊宗三昧》云:弱脉惟血痹虚劳,久嗽失血,新产及老人久虚,脉宜微弱,然必弱而和滑,可卜胃气之未艾。若少壮暴病,而见弱脉,咸非所宜,即血证虚证,脉弱而兼之

简误

慎庵按:《脉经》云:弱脉为虚热作病,有热不可太攻,热去则寒起。然虚热,从无用攻之理,攻之不但寒起,恐元气亦从此而脱,当去此太字。云有热不可攻,方为中肯之言

紧(阴中之阳)

体状诗

紧脉有力,左右弹人,如绞转索,如切紧绳。李濒湖曰: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神气,《素问》谓之急。

举如转索切似绳,脉象因之得紧名,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相类诗

(见弦实。)

《汇辨》云:天地肃杀之气,阴凝收敛,其见于脉也为紧,较之于弦,更加挺劲之异,仲景曰:如转索无常;叔和云:数如切绳。丹溪云:如纫 线,譬如以二股三股纠合为绳,必旋绞而转,始得紧而成绳。可见紧之为义,不独纵有挺急,亦且横有转侧也。

主病诗

紧为诸病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急而紧者,是谓遁尸;数而紧者,当主鬼击。

分部诗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张路玉曰:紧为诸寒收引之象。亦有热因寒束,而烦热拘急疼痛者,如太阳寒伤营证是也。

然必人迎浮紧,乃为表证之确候;若气口盛坚,又为内伤饮食之兆。《金匮》所谓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也。

刘河间曰:与洪数相兼者,为热痛;或微细阴脉相兼者,为寒痛。

分部主病

汪子良曰:左寸微紧伤寒,沉紧心中气逆冷痛;右寸浮紧,头疼,鼻塞,膈壅,沉紧滑,肺实咳痰。左关浮紧筋疼,沉紧胁疼,寒郁紧实 癖;右关浮紧腹膨,沉紧腹疼吐逆。尺脉浮紧,腰脚痛,按涩则为耳闭;沉紧脐下痛,小便难;细紧小肠疝气。

慎庵按:伤寒乃风寒伤在营卫,故仲景统诊于寸口,未尝分属。但云:浮缓为风伤卫,浮紧为寒伤营。今云:左寸浮紧伤寒,况左寸乃君火之位,与寒何涉?此亦汪氏千虑张三锡曰:左三部弦紧,疝瘕痛;右脉弦紧而滑,积滞腹痛。

抉微

或云:伤寒脉紧,病气脉气俱有余,若内伤杂证而脉紧,是正气与胃气俱虚,一味邪气用事。脉气有余,病气不足,法当温补,正气复,则邪退而脉自和平,若用攻伐,反伤正气而危矣。

李士材曰:咳嗽虚损之脉,而得沉紧,谓正气已虚,而邪已痼矣,故不治。

审形似

紧之与迟,虽主乎寒,迟则血气有亏,乃脉行迟缓而难前;紧则寒邪凝袭,乃脉行夭矫而搏击。须知数而流利则为滑脉,数而有力则为实脉,数而绞转则为紧脉。

《诊宗三昧》云:夫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者痉,若伏坚者为阴痉,总皆经脉拘急,故有此象。若脉至如转索,而强急不和,是但紧无胃气也,岂堪尚有日乎?慎庵按:紧脉似急数而不甚鼓,暴证见之,为腹痛身疼,寒客太阳,或主风痉痫症。若中恶浮紧,咳嗽沉紧,皆主死者,此证与脉反也。又有如紧之脉,乃伤寒阴症绝阳,七日、九日之异,便有生死之分,不可不察。

正伪

《脉诀》言寥寥入尺来,比拟失伦。崔氏言如线,皆非紧状。或以浮紧为弦,沉紧为牢,亦近似耳。

缓(阴)

体状诗

张太素云: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杨玄操曰: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 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相类诗

(见迟脉。)

主病诗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分部诗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兼脉主病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

分部主病

汪滑合曰:两寸浮缓,伤风项背急痛。左寸沉缓,心气虚,怔忡健忘。右寸沉缓,肺气虚短。左关浮缓,风虚眩晕;沉缓气虚,腹胁气结。右关浮缓,腹膨;沉缓,脾胃气虚少食。从容和缓为平。尺逢浮缓,足痿。左尺沉缓,肾虚冷,小便数,女人月事多;右尺沉缓,泄泻,肠风入胃。

体象胃气

蔡氏曰: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此真胃气脉也。

抉微

方谷曰:凡缓脉之见,不可见于纯缓,如缓而兼四时之脉可也,缓而兼五脏之脉可也,否则徒缓而不兼,犹《脉经》所谓但弦无胃气曰死,肝脉纯缓者亦曰死。

又曰:仲景云:伤寒以缓为和,主病退;杂病以缓为迟,主病进。此缓之脉,又不可以例推者矣。

迟缓不相类

李士材曰: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与紧脉正相反也。然缓脉迟脉,又绝不相类。

缓以脉形宽纵得名,迟以至数不及为义。《脉经》云:小快于迟,以至数论缓,亦一失也。

附:论缓脉主热

(见后管窥。)

弦(阳中之阴)

体状诗

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直下挺然。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

相类诗

弦脉端直如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又见长脉。)

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滑伯仁曰:弦为血气收敛,为阴中伏阳,或经络间为寒所入,为痛、为疟、为拘急、为寒热(或云:半表半里脉弦,主寒热往来,劳伤脉亦弦,主虚寒虚热)、为血虚盗汗、为寒凝气结、为疝、为饮、为劳倦(按:肝为罢极之本,肝脉弦,故主劳倦)。双弦胁急痛,弦长为积。

分部诗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 瘕察左关,关后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分部主病

滑汪合曰:左寸弦,头痛盗汗,浮弦沉大心痛;右寸弦,头痛痰嗽。左关弦,寒热瘕;右关弦,胃寒腹痛,弦细少食怠惰。尺浮弦急,下部为痛(左尺,少腹腰脚痛),沉弦细涩,阴症寒羁。(右尺,足挛疝痛。)

兼脉主病

李士材曰: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阳弦头痛,阴弦腹痛,痛在少腹。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弦大主虚,弦细拘急。单弦饮癖,双弦寒痼。若不食者,木来克土,病必难治。

饮停在上,不在胃,而支留于心胸;饮停在下,不在胃,而悬留于腹胁,故一弦而浮,一弦而沉也。阳弦者,寸弦也,邪在三阳,三阳走头,故头痛;阴弦者,尺弦也,邪在三阴,三阴走腹,故腹痛。

汪子良曰:弦为气敛,阴虚冷痹。浮弦风邪,弦细少气。春病无弦,失主非宜;秋深弦盛,木实金虚,弦状多同。土逢木抑,弦兼濡滑,胃虚痰饮,兼急疼痛。左浮弦涩,夏与秋逢,则为疟疾,按之即滑,热多寒少奚疑。弦兼洪盛,先宜解邪散热;右关虚弱邪轻,补剂方可施用。

抉微

丹溪云:弦为春令之脉,非春时而见者,木为病也;木为病,则肝邪盛矣;肝之盛,金之衰也;金之衰,火之炎也;火之炎,水之弱也,金不足以制木,则土病矣。木贼土金,而反以行湿、散风、导郁为之辅佐,邪何由去?病何由安?况弦脉治法,又有隔二隔三之异,故不容于自默也。若曰不然,何弦属阳?而仲景列为五阴之数,至于败散残贼之脉,又以弦为之首,涩为之中,其意可见。

张路玉曰:凡病脉弦,皆阳中伏阴之象。虚证误用寒凉,两尺脉必变弦。胃虚冷食停滞,气口多见弦脉。在伤寒表邪全盛之时,中有一部见弦,或兼迟兼涩,便是夹阴之候。客邪虽盛,急须温散,汗下猛剂,咸非所宜,即非时感冒,亦宜体此。历诊诸病,属邪盛而见弦者,十常二三,属正虚而见弦者,十常六七,如腹痛、鼓胀、胃反、胸痹、 瘕、蓄血、中 、伤风、霍乱、滞下、中气郁结、寒热痞满等病,皆有弦脉,总由中气无权,土败木贼所致。但以弦多弦少,以证胃气之强弱;弦实弦虚,以证邪气之虚实。以脉和缓为胃气,虚劳寸口脉多数大,尺弦细搏指者,是但弦无胃气也,不治。

潘邓林曰:饮食入于胃,若阳运之力薄,则停留而成饮症,弦为阴脉,敛束急直,无抑扬鼓动之势,正阳运之不及也(《汇辨》谓:弦主痰,然以饮较痰尚未结聚,故所以弦不似滑之累累替替之有物形也)。或曰弦寒敛束,气不舒畅,故主痛。

戴同父曰:弦而软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深契《内经》之旨。两关俱弦,谓之双弦,若不

《脉鉴》云:两手脉弦为双,一手脉弦为单,单弦则胸腹痰饮为癖,双弦则阴寒痼积于内,或胁急疼痛,弦长为积。

按:汪子良云双弦为饮,并出而细,似一双弦,又非两部之谓。

蔡西山曰:阳搏阴为弦,阴搏阳为紧,阴阳相搏为动,虚寒相搏为革,阴阳分体为散,阴阳

正误

李时珍曰:《脉诀》谓弦象,时时带数,又言脉紧状绳牵,皆非弦象,今削之。

《脉鉴》云:方谷又谓弦即数也,数即弦也,有弦之处,而无数之句,皆非弦脉,不合经旨,今并正

芤(阳中阴)

体状诗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芤草状与葱无异,假令以指候葱,浮候之,着上面之葱皮;中候之,正当葱中空处;沉候之,又着下面之葱皮。见空之为义,两边俱有,中央独空之象。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叔和云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素问》无芤名。)

芤形脉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阳络下流红。

相类诗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亡血革虚寒。(此句《脉鉴》改。)

分部主病诗

寸芤失血病心忪,关芤呕血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肝虚不能藏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女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肺家失血,为衄为呕;关芤,肠痈下脓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脉鉴》、张三锡曰:关芤,肝血伤,必暴怒动血,胸中胀,仍有瘀血也)

抉微

张路玉曰:凡血脱脉芤,而有一部独弦,或带结促涩滞者,此为阳气不到,中挟阴邪之兆,是即瘀血所结处也,所以芤脉须辨一部二部,或一手二手,而与攻补,方为合法

辨妄

李士材曰:《脉诀》云:两头有,中间无。以头字易叔和之边字,则是上下之脉,划之实脉,非失血虚家之空脉矣。时珍亦祖述其言,岂曾未精思耶?《伪诀》又云:芤主淋沥,气血者,脉多芤,而谓卒病得之死可乎?其言亦不能无疵也。

革(阴)

体状主病诗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浮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妇人半产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慎庵按:芤乃边有中空,革为上下实而中虚也。《正眼》云:革主表寒,亦属中虚。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相类诗

(见芤牢)

滑伯仁曰:革为中风寒湿之诊。

李士材曰:表邪有余,而内则不足。

分诊

左寸革者,心血虚痛;右寸革者,金衰气壅。左尺得革,精空可必;右尺得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左关革者,疝瘕为祟;右关革者,土虚而痛。

抉微

《诊家正眼》曰:按《甲乙经》云: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弊弊绵绵,其去如弦绝者死。谓脉来混浊,革变急如泉涌,出而不返也。观其曰涌泉,则浮取不止于弦大,而且数且搏且滑矣;曰弦绝,则重按之不止于豁然,而且绝无根蒂矣,故曰死。

辨妄

李时珍曰:弦芤二脉相合,故为亡精失血之候,诸家皆以为牢脉,故或有革无牢,有牢无革,混淆不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皆异也。

李士材曰:王贶以为溢脉者,因《甲乙经》有涌泉之语,而附会其说也。不知溢脉者,自寸而上贯于鱼际,直冲而上,如水之沸而盈溢也,与革脉奚涉乎?滑氏以革为变革之义,误矣。若曰变革,是怪脉也,而革果怪脉乎?则变革之义何居耶。

牢(阴中之阳)

体状相类诗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正眼》:扁鹊曰:牢而长者肝也。或曰:实脉沉大而长,指下鼓击,急数往来,动而能移;牢脉沉而有力,动而不移,为阴寒凝固之象,均一动也,只争移与不移,而主病悬殊。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主病诗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 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张仲景曰:寒则牢坚,有牢固之象。

李时珍曰: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主心腹寒痛。

柳氏曰:主有积,主疼痛不移其处。

张路玉曰:湿痉拘急,寒疝暴逆,坚积内伏,乃有是脉,治方不出辛热开结,甘温助阳之治。设更加之以食填中土,大气不得流转,其变故在于须臾,可不为之密察乎?按:牢为气结、为痈疽、为劳伤痿极、为痰实气促。牢而数,为积热;牢而迟,为痼冷。

大抵其脉,近乎无胃气也,故皆指为危脉。

分诊

左寸牢者,伏梁为患;右寸牢者,息奔可定。左尺得牢,奔豚为患;右尺得牢,疝瘕痛甚。左关牢者,肝家血积;右关牢者,阴寒痞积。

抉微

李士材曰:牢脉所主之证,以其在沉分也,故悉属阴寒;以其形弦实也,故咸为坚积。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邪气深入,牢固而成五积。及一切按之应手者曰(者,为其有所征兆于外也),假物成形曰瘕(瘕者谓假气血以成形也),见于肌肉间者曰 ,结于隐癖处曰癖。《经》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故牢脉咸主之。

审形似

按: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牢脉不可混于沉脉、伏脉须细辨耳。沉脉如绵裹砂,内刚外柔,然不必兼大弦也;伏脉非推筋至骨,不见其形;在于牢脉,既实大,才重按之,便满指有力,以此为别耳。吴草庐曰:牢为寒实,革为虚寒,安可混乎?

辨妄

按《脉诀》云:寻之则无,按之则有,但依稀仿佛,却不言实大弦长之形象,是沉脉而非牢脉矣。

又曰:脉入皮肤,辨息难更,以牢为死亡之脉,其谬可胜数哉。

《脉诀》又云:肾间疼痛,气居于表。池氏以为肾传于脾,皆谬妄不经。

宜忌

若夫失血亡精之人,则内虚而当得革脉,乃为正象;若反得牢脉,是脉与证反,可与卜期短矣。

扁鹊曰:软为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

伏(阴)

体状诗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相类诗

(见沉脉)

主病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分部诗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滑伯仁曰:伏为阴阳潜伏,关膈闭塞之候,为积聚、为瘕疝、为食不消、为霍乱、为水气、为营卫气闭而厥逆。关前得之为阳伏,关后得之为阴伏。

张三锡曰:痛极脉必伏,凡心腹胃脘暴痛皆然。

张路玉曰:有邪伏幽深,而脉伏不出者,虽与短脉之象有别,而气血壅滞之义则一、凡气郁血结久痛,及留饮宿食,霍乱大吐大利,每多沉伏,皆经脉阻滞,营卫不通之故,所以妊妇恶阻,常有伏匿之脉,此又脉症之变耳。若六七日烦扰不宁,邪正交并而脉伏者,又伤寒战汗之兆,不可以伏为阴脉误投辛热。

分诊

滑伯仁曰:左寸伏,心气不足,神不守舍,沉忧郁郁;右寸伏,寒痰冷积(《鉴》云:胸中气滞)。左尺伏,肾伏精虚,疝瘕寒痛;右尺伏,脐下冷痛,

抉微

李时珍曰:伤寒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症见阴脉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又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

刘元宾曰:伏脉不可发汗,为其非表脉也,亦为其将自有汗也。乃《伪诀》云徐徐发汗。

而洁古欲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发之,皆非伏脉所宜也。

《汇辨》云:伏脉主病,多在沉阴之分,隐深之地,非轻浅之剂,所能破其藩垣也。诸症莫非气血结滞,惟右关右尺,责其无火,盖火性炎上;推筋至骨而形始见,积衰可知,更须以有力无力,细为分辨,则伏中之虚实了然矣。

动(阳)

体状诗

动无头尾,其形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汪子良曰:动脉短滑数备。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则摇分胜者安。

主病诗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滑伯仁曰:动则为虚劳体痛,为泻为崩。

李士材曰:阴阳不和,气搏击则痛,气撺迸则惊也。

分诊

左寸动者,惊悸可断;右寸动者,自汗无疑。左尺得动,亡精失血;右尺得动,龙火奋迅。动在左关,惊及拘挛;动在右关,心脾疼痛。

抉微

《汇辨》云:动脉厥厥动摇,急数有力,两头俯下,中间突起,极与短脉相类,但短脉为阴,不数不硬不滑也。动为阳,且数且硬且滑也。

辨妄

李士材曰: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故仲景云: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又曰:阴动则发热,分明指左尺见动,为肾水不足;右尺见动,谓相火虚炎,故发热也。因是而知旧说言动脉只见于关上者,非也。且《素问》曰:妇人手少阴心脉动甚者,为妊子也。然则手少阴明隶动。以关前为阳,主汗出;关后为阴,主发热,岂不精妥?又曰:《脉诀》云:寻之似有,举之又曰:不离其虚,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无一字与

动脉之义

王宇泰曰:阳升阴降,二者交通。上下往来于尺寸之内,方且冲和安静,焉睹所谓动者哉?惟夫阳欲降而阴逆之,阴欲升而阳逆之,两者相搏,不得上下,鼓击之势,陇然高起,而动脉之形着矣。此言不啻与动脉传神。

促(阳)

体状诗

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正眼》云:促因火亢,亦因物停。促为阳独盛,而阴不能和也,为气怒上逆、为胸满烦躁、为汗郁作喘、为血瘀发斑、为狂妄、为痈肿。诸实热之候,又为血气痰饮食五者之内,而或有为虚脱,阴阳不相接之候。虽非恶脉,然渐退渐佳,渐进渐死。

分诊

左寸促者,心火炎炎;右寸促者,气逆痰壅。左尺得位,遗滑堪忧;右尺得促,灼热为定。促在左关,血滞为殃;促在右关,脾官食滞。

抉微

李士材曰:促脉得之脏气乖违,稽留凝涩,阻其营运之机,因而歇止者,十之六七也,其止为轻;得于真元衰惫,阳弛阴涸,失其揆度之常者,十之二三也,其止为重。燕都王湛六以脾泄求治,神疲色瘁,诊得促脉,或十四五动一止,或十七八动一止,是真元败绝,阴阳交穷,而促脉呈形,与稽留凝泣而见促者,大不侔矣。法在不治,一月果殁。

辨妄

李时珍曰:《黎氏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口,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口哉?

结(阴)

体状诗

《正眼》云: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积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滑伯仁曰:结为阴独盛而阳不能入也,为积聚、为七情所郁。浮结为寒邪滞经,沉结为积气在内。先以气寒脉缓,而气血痰饮食五者,一有留滞于其间,则为结。

分部主病

左寸结者,心寒疼痛;结在左关,疝瘕必现;左尺得结,痿嬖之 。右寸结者,肺虚气寒;结在右关,痰滞食停;右尺得结,阴寒为楚。

抉微

李士材曰:结而有力者,方为积聚;结而无力者,是直气衰弱,违其营运之常,一味温补为正治。止数烦多,参伍不调者不治。叔和云: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聚散不常张路玉曰:越人云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言结而少力,为正气本衰,虽有积聚,脉结而不甚也。凡寒饮死血,吐利腹痛,癫痫虫积等,气郁不调之病,多有结脉暴见,即宜辛温扶正,略兼散结开痰,脉结自退。尝见二三十至内有一至接续不上,而指下虚微,此元气骤脱,如补益不应,终见危殆。

李濒湖曰:《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霭霭如车盖曰阳结。《脉经》又有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结,主死。此三脉名同实

代(阴)

体状诗

仲景云: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吴氏曰:脉至还八尺,良久方来。

结促之止,止无常数;代脉之止,止有定期。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

数有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有殊途。

主病诗

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疼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抉微

《汇辨》云:代主脏衰危恶之病,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又云:止有定期者,盖脾主信也,故《内经》以一见代脉,为脏气衰微,脾气脱绝之诊。

黎氏曰:代为真死脉,不分三部,随应皆是。

《正义》云:按:代散之脉,从未有分部位者。予常诊丁子之脉,惟左尺见代,才一至耳,至关上即滑数,余曰:肾气已绝,不可为矣。然群医但见其滑数,不见其代也。

宜忌

滑伯仁曰:无病而羸瘦脉代者,危脉也;若有病而气血乍损,而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又妊娠脉代,胎必三月。李士材曰:伯仁论病脉,为暴病言也,若久病得代脉,万无一生。黄桂岩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古人谓:痛甚者脉多代,少得代脉者死,老得代脉者生。桂岩春秋高矣,虽有代脉,不足虑之,果两旬而起。

代义不一

张景岳曰:夫缓而一止为结,数而一止为促,其至或二动,或三动,至乃不等,然皆至数分明,起止有力。所主之病,有因气逆痰壅,而为间阻者;有因血气虚脱,而为断续者;有因生平禀赋多滞,而脉道不流利者,此自结促之谓也。至于代脉之辨,则有不同。

如《宣明五气篇》云:脾脉代,《邪气脏腑病形篇》曰:黄者其脉代,皆言脏气之常候,非谓代为止也。又《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气软弱曰生,但代无胃曰死,此言胃气去,而真脏见者死,亦非谓代而止也。《根结篇》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如本篇所云,此乃至数之代,若脉本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气象论》所云是也。又变不常,则均谓之代,但当各因其变,而察其情,庶得其妙。

代主脏绝

五十一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数内者,即五十内之数也。知定者,可定其脏气之死期也)。四十一止肾脏衰,三十一止肝气尽,二十一止脾败竭,十动一止心脉绝,四五动止肺经伤。死期便参声色证,两动一止三日死,三四动止五六日,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脉经》云:一动一止二日死,二动一止三日死,三动一止四日死,四动一止六日死,五动一止七日死,六动一止八日死,七动一止九日死,八动一止十日死,九动一止十一日死,十动一

《脉经》又曰:不满五十动一止者,五岁死;四十动而一止者,一脏无气,四岁死;三十动而一戴同父曰:《脉经》以四脏无气,岁中死,几脏无气,以分别几岁之死期,予窃疑焉。《内经》云:肾绝六日死,肝绝八日死,心绝一日死,果此脏气绝,又安能待四岁、三王宏翰曰:夫戴氏引《内经》而正《脉经》之谬,予会而详思默悟,得其几焉。如某脏之者,则死期之岁月,从《内经》而断之。但《内经》原说某脏绝,而《脉经》当作某脏衰弱也。

慎庵按:王氏断论,亦属模棱,终非划一之论。至谓某脏气衰,尚未败绝,从《脉经》断云云,见亦骑墙,即如其说,若病者脏气衰弱,可延三四岁者,择医而治,临病之工岂无具眼者?治之得宜,用药辅助脏气复旺,因而得生者,亦复不少。由是可知《脉经》之言,亦不足征,徒为浅识者树帜,借口炫奇,删之可也。今仍而不删者,在往籍中,皆录是说,因出《脉经》存而不论。今予因戴王两家之言,亦存而驳正之曰,必无是理,免滋后学之惑。在当时王氏论脉,而自称曰经,亦云僭矣,今人因其称经,而不论其中是非,可称无识也。况其书,杂引《内经》、《伤寒论》、

《金匮》、《中藏经》、《扁鹊内照经》等文以成书,又乌得称经哉?在往昔圣哲相传,称经韪矣,而王氏混附己见,而亦欲称经,岂非僭乎?故张子路玉有金屑入眼之讥,可称独见也。再有论见后附余

疾(阳)

《汇辨》云:疾脉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伯仁曰:疾脉快于数,呼吸之间,脉七至八至,热极之脉也。在阳犹可,在阴为逆。六至以上,脉有两称,或名曰疾,或名曰极,总是急数之脉,数之甚者也。

主病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旦夕殒灭,毋论寸尺,短期已决。

抉微

李士材曰:经脉流衍,昼夜五十周于身,若一息八至,当一百周,而脉行一千六百余丈矣,必喘促声嘶,仅呼吸于胸中数寸之间,而不能达于根蒂,真阴竭于下,孤阳亢于上,而气之短已极矣。惟伤寒热极,方见此脉;若劳瘵症,亦或见之,俱主死。阴阳易病者,脉常七八至,是已登鬼录者也。

张路玉曰:躁疾皆为火象,惟疾而不躁,按之稍缓,方为热症之正脉。阴毒身如被杖,六脉沉细而疾,灸之不温者死,谓其阳绝也。然亦有热毒入于阴分,而为阴毒者,脉必疾盛有力,不似阴寒之毒,虽疾而弦细无力也。

离经有二义

(见后管窥。)

散(阴)

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必死之候,

体象

散脉者,举之浮散,按之则无,去来不明,漫无根蒂,不似虚脉之重按虽虚,而不至于散漫也。散为元气离散之象,故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形损故也。然形象不一,或如吹毛,或如散叶,或如悬雍,或如羹上肥,或如火薪然。若真散脉,见之必死,非虚大之比。《经》曰:代散则死。若病后大邪去,而热退身安,泄利止而浆粥入胃,或有可生者。

抉微

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皆平脉也;肾脉软散,诸病脉代散,皆死脉也。古人以代散为必死者,盖散为肾败之征,代为脾绝之征也。肾脉本沉,而散脉按之不可得见,是先天资始之根本绝也;脾脉主信,而代脉歇至,不愆其期,是后天资生之根本绝也,故二脉独见,均为危殆之候,而二脉交见,尤为死之符。

清(《诊宗三昧》补)

清脉者,轻清缓滑,流利有神,似小弱而非微细之形,不似虚脉之不胜寻按,微脉之软弱依稀,缓脉之阿阿迟纵,弱脉之沉细软弱也。清为气血平调之候,《经》云:受气者清。平人脉清虚和缓,生无险阻之虞。如左手清虚和缓,定主清贵仁慈;若清虚流利者,有刚决权变也,清虚中有一种弦小坚实,其人必机械峻刻;右手脉清虚和缓,定富浓安闲,若清虚流利,则富而好礼,清虚中有种枯涩少神,其人虽丰,目下必不适意。寸口清虚,洵为名裔,又主聪慧;尺脉清虚,端获良嗣,亦为寿征。若寸关俱清而尺中蹇涩,或偏小偏大,皆主晚景不丰,及艰子嗣;似清虚而按之滑盛者,此清中带浊,外廉内贪之应也。若有病而脉清鼓盛,不可以为证实脉虚,而失于攻发也。

浊脉者,重按洪盛,腾涌满指,浮沉滑实有力,不似洪脉之按之软阔,实脉之举之减小,滑脉之往来流利,紧脉之转索无常也。浊为禀赋昏浊之象,《经》云:受谷者浊。平人脉重浊洪盛,垂老不能安闲,如左手重浊,定属污下;右手重浊,可卜庸愚。寸口重浊,家世卑微。尺脉重浊,子姓卤莽。若重浊中有种滑利之象,家道富饶;浊而兼得蹇涩之状,或偏盛偏衰,不享康宁,又主夭枉;似重浊而按之和缓,此浊中兼清,外圆内方之应也。大约力役劳之人,动辄劳其筋骨,脉之重浊,势所必然。至于市井之徒,拱手曳裾,脉之重浊者,此非天性使然欤?若平素不甚重浊,因病鼓盛者,急宜攻发,以开泄其邪;若平昔重浊,因病而得蹇涩之脉,此气血凝滞,痰涎胶固之兆,不当以平时涩浊论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妃常难追:王爷靠边站

    妃常难追:王爷靠边站

    萧若依是二十一世纪顶尖级的杀手,一朝穿越,她穿到了一个没有听说过的朝代——天蓝王朝,成了逸亲王妃。可是那个没有见过面的王爷老公不但联合丫头设计她,还准备迎娶他的心上人。于是她一不做二不休,在婚礼堂上洋洋洒洒的留下的一纸休书,逃之夭夭。轩辕逸是天蓝王朝的逸亲王,一朝指婚,他娶了他不爱的女人。可是那个软弱的女人却在安静了那么多年之后,在他迎娶侧妃的婚礼上丢下休书,一走了之。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在青楼中相逢之时,他认识她,她却不认识他。
  • 邪魅王爷:废材逆天三小姐

    邪魅王爷:废材逆天三小姐

    她,21世纪杀手界的王,王牌杀手,世称血玫瑰,妖艳美丽却又浑身是刺,为救妹妹背叛黑组织。一朝穿越,成了废物。他,腹黑冷血,霸道张扬,遇见她,成了他致命的弱点。与她携手天下,她要什么,他给,哪怕这天下!废物么?如今我要这废物名扬天下,欺辱她的百般偿还吧!
  • 丹珠九劫

    丹珠九劫

    八百万年前,三界动荡,恶灵神混沌妄图称霸三界。在一场血雨腥风的三界大战中,上古灵兽朱雀为护佑天尊,身负重伤、内丹遗落、形神俱毁。女娲大神感念其护主之功,遂将其意念之灵收入一颗玉石中。历经万年,神身虽灭,意念犹在,玉石化作少女丹珠历经三世九劫,只为寻回当年遗失的护身内丹……究竟丹珠能否寻回内丹,再入神界?抑或耗尽真元,灰飞烟灭?在这漫长的六道轮回中,她又会有怎样刻骨铭心的际遇?
  • 天禄阁外史

    天禄阁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霉妃:冲喜穿越之红杏要出墙

    极品霉妃:冲喜穿越之红杏要出墙

    男友结婚了,新娘不是她,不但如此,还倒霉的被新娘的花球砸中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待嫁新娘的身上。什么?冲喜?还是男人给女人冲喜……OMG,那啥?她没听错吧?好吧,冲就冲,去去身上的霉气也好,只是为嘛要给她一个风流成性,夜不归宿的相公?靠,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姑娘不干了!啥?问她要干嘛,哼,当然是学做红杏出墙去……
  • 龙文豪传奇

    龙文豪传奇

    末世接着一个末世来临,就好像奇异的电影剧情一般,很刺激,却不合理。
  • 灵魂道

    灵魂道

    修灵的世界我修魂,以魂入道终成神。小说前期:买仆人,买护卫,买领地,打造强悍军队,成一方霸主。占县城,占府城,占圣城,创建庞大势力,做一国君王。(注:小说前期主角实力低微,以发展势力为主。)小说后期:悟天地,控法则,方化永恒。踏山河,碎星海,一路杀神。(注:小说后期以提升自身实力为主。)还有各类美女等你哦。
  • 夏雨契约

    夏雨契约

    夏天的雨只有一会会,但是短暂的瞬间会给人留下终身的回忆。他,叫夏菏,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男孩。夏天的一场雨把他带到了另一个别人看不见的世界,他不小心与有自己立场的狐狸神潋签订了契约,莫名结识了拖拖拉拉的小兔子瑞森;傻傻分不清状况的低级妖布奇……潋不喜欢人类,他曾经有杀了夏菏的欲望,但天真的他打动了自以为是的他。只要夏天一下雨,所有的植物都会奇迹般生长,所有低级的妖也都会出现。夏天是短暂的,不一会就到了冬天,夏菏不再能看见低级妖,人类开始破坏妖怪的家园,潋妄图了结他们的生命,但被夏菏挡住了。法术高级的妖怪也都出现想要夺走夏菏的生命……潋会不会再次被夏菏打动放弃杀戮?汤圆创作夏雨(作者另一个笔名)著
  • 蟒蛇少年王

    蟒蛇少年王

    生死由我不由天!极限?何为极限?十年前,他为叛族之子,大陆辽阔无比,却无处安身!十年后,少年出自魔域,一条蟒蛇闯乾坤!他修《九转星辰诀》,九破九立之后,又将变身至何等恐怖的存在?大陆之上,惊艳整个大陆的风华女子,又将与这个少年发上一段怎样的暧昧,情感与纠葛呢?一切精彩,尽在蟒蛇少年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