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4200000004

第4章

中秋夜,棲真觀露坐,衆話及礬山聖泉,云是黃帝誕聖之地。臨泉有樹,帝母嘗曝藉衣於上,其樹遂痀樓而俯,柯葉蔭其泉,似不偶然也。父老云:將老,復有孫枝生其下,既長,其枝幹態度一如之,至于今不知其幾代矣。或曰:既有如此,何為不聞有大興建以發揚之?

師曰:吾嘗見小碣,讀之,乃唐時一縣宰,輸己之俸以立,宋得天下之後,綠此地屬契丹,故不復振。凡大興必大廢,平常乃能久,物理固然耳。自帝至今三千六百餘歲,幾經世之興亡,而聖跡儼然,百世瞻仰,皆由平常以致於此。師父廣讀書窮理,深知帝之德常稱於人。人多未窮道理,直以為虛誕,少有能聽信者。云帝非謫降,乃自降也,因上天議大行,以天上無可施為,願施於下土。初世為民,凡有利益於世者,知無不為,再世為官僚,其功以得濟衆,三世為帝,遂貽萬世永賴之功。故知天人必施功德於世,使下民用之不竭,方始復昇,安居其上。

觀主大師張公問曰:傳聞帝之先有五紀焉,咸有聖德,民壽萬歲,可信然否?師曰:以無書傳可考,則似誕妄,以理推之,則為信然。人初稟道氣以生,亦必隨道氣之盛衰。當其天地始判,道氣精純,所生之人性如赤子,皆服其氣,而壽數豈止於萬。道氣漸離,地產靈芝,當時人皆食之,猶得千歲。及乎道氣已散,而生百穀,人擇其精者食之,美滋味而嗜欲生焉,壽不滿百,不亦宜乎。以理言之,亦不可謂誣也。吾少時讀佛氏《蓮華經》,如云日之大若干,月之大若干,天有九霄,地有九壘,各高厚若干。初讀之,直以為誕妄,後因入道,乃得其理。謂如九霄,即虛無也。虛以實為對,則地有九壘,亦固然爾。如地產金、銀、銅、鐵之類,人見其金、銀、銅、鐵也。是乃五行之氣在乎內而秀,發於外而成形質,是自無而入於有,雖日堅剛,然久則必還其初。昔有客嘗論及時尚,以金飾衣段,計日所費不下數百蜓,不意堅金亦復有壞邪。吾是以知世人不知天道如此。天道必還,非有心於還,而自還之,此即理也。金出於地,亦何嘗欲於世用,人以機巧取之不厭,則有傷於元氣。今者形質雖壞,而其氣則復於初。如或不然,則生生道息矣。生生之理,不獨於金水火土木之屬,凡物皆然也。吾從師父過陰山之北,沙漠有大林,雖無斧斤之伐,不以大小而舉林自朽,蓋所稟根氣既衰,不得不朽耳。然則其孫枝又復生其下,此即生生之道也。以此觀之,榮枯生死,莫非自然。人生富貴貧賤,榮枯壽夭,亦各有所命也。惟人不受其命,則苦心勞形,貪求不已,然則終不能於定分上曾有一毫增益。若或用心失正,積成罪業,其所損有不可思議者,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故曰無心是道。夫世道衰微,民不能明達此理,故天生大聖大賢以拯救之。以言教,以身化,發明三理,將使復其常性。祖師設教,正為此耳。

師曰:凡人無故遭人欺罔困辱,或至殺害,莫非還宿債也。惟達人明理,故不敢欺一念,不敢凌一物。一言一動,惟恐有負於物,寧人負己,終不以己負人。欺人則自欺,害人則自害,如以刃自傷其身。

師與衆坐,論及世之人多剝於下,而奉其上,以安其身。師曰:何惑之甚也?取於衆而安其衆,身不求安而自安。若惟求安身而不恤於衆,則是反危其身,是不明損益之道也。故云:損之而益,益之而損。此非世俗所能知。

中秋十七夜,棲真觀合衆露坐,塑師王才作禮,求為道像法。師曰:凡百像中,獨道像難為。不惟塑之難,而論之亦難。則必先知教法中禮儀,及通相衛,始可與言道像矣。希夷大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聲色在乎前,非實不聞不見,特不盡馳於外,而內有所存焉耳。而謂實不見聞,則死物也。如內無所存,而盡馳於外,則是物引之而已。道家之像,要見視聽於外,而存內觀之意,此所以為難。世問雖大富貴人,其像亦甚易見。謂如富有之人,則多氣酣肉重,頤頷豐滿,然而近乎重濁。道像則不失其風骨清奇,而有大貴人之氣,見於眉目之上,天庭日月之角,又背若萬斛之舟,喻其重厚也。必先知此大略,其為像庶幾矣。雖然,但當有其意,甚不欲圭角呈露,此所以為尤難。世之富貴,雖大至於帝王,猶於術之中可求。惟道像則要於術外求之,衛說外相,則窮到妙極處,至於內相,則術不能盡。然有諸內,則必形諸外,而可見於行事。事,跡也;所以行事者,理也。尋其事而理可知,故知內外可通為一。惟道家貴在慎密不出,故人終不可得見。如列子居鄭圃四十年,而人莫識之。祖師以次諸師真,以其開闢教門,是故處處在在,開發祕密,明談玄妙。師父嘗云:古人悟而不遇,今人遇而不悟。古之人有志行高遠,抱樸含真,不遇至人明指而終其身者,不為不多。今人幸遇至人,大開教門,尚有終不可悟者,悲夫。古人云:千載一聖人出,五百年一賢人出,言聖賢問出也。誰謂祖師以次,諸得道師真並見於世。今日師真雖不可見,其所貽教言具存。人但以言辭俚直,謾不加意,殊不知辭近而旨遠也。文人以文章規矩校之,則不無短長。蓋至人志在明道,而於文章規矩有所不恤。長生師父雖不讀書,其所作文辭自肺腹中流出,如《瑞鷓鴣》一百二十首,《風入松》六十首,皆口占而成。又注三教經,筆不停綴,文不足而理有餘。知者以為脫神仙模範,云雖不讀其文,而盡得其理。理者,道也。凡才士之於文章,百工之於技,妙處皆出於道,但終日行而不自知爾。

凡物無不自虛而生,因指其殿宇曰:只如此殿宇塑畫,自人性中幻出,人性自道中幻出,其妙用豈非道邪。天地雖大,萬物雖多,亦自虛而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推相盪,變化無窮。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一生三,三生萬物。復云: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此道妙之極也。人生於道,而能復於道,是不失其常性矣。聖賢有千經萬論,何嘗云飛騰變化,白日昇天,止欲人人不失其常性。生死去來分明由己,若不能處身應物,則失之矣。一失則千差萬別,雖六道四生,無不為者。〔郝〕太古得道之後,嘗問於衆曰:教言中何者最切於道?或對以不來不去。太古笑曰:此教法也,來去分明即是也。師父在膠西時,亦嘗以此問衆,山前以自心所得對師說。後到沙漠,又以此問衆。吾對以應念隨時到,了無障礙,自有根源。師父亦許之。人誰無念,要知念之邪正,所欲去者邪念耳。凡損於精,損於神與氣者,皆邪也。學人不知此,多執絕念為是。如依理作用,累功積行之正念,亦將絕乎。絕之則又死物也,豈可通於道。正如人坐環堵,不敢交一物,不敢動一念,而欲守待其道,不識其道果可守待邪,果不可守待邪?吾將以天地為環堵,逍遙盤礴於其問,而與物相周旋,綽綽然自有餘地,未覺有妨於道也。有云: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又有一不.雲去雲來天自靜,花開花謝樹常閑。又指其月曰:此物但不為,青霄之下,浮雲障蔽,則虛明洞徹,無物不照,人皆見之矣。殊不知人人有此心月,但為浮雲所蔽,則失其明。凡私情邪念,即浮雲也。人能常使邪念不生,則心月如天月之明,與天地相終始,而不復昧矣。

師曰:前輩修行,塵塵剎剎,體究念慮,覺一念惡,則必自陳說於人,使自辱自恥,冀不復生於心。今之學者反是。有一小善則自矜自揚,惟恐人之不知,千惡萬惡自隱自恕,惟恐人知之。或知是終不能為善也。

師閒居,門弟子侍側。師使坐,相為揖讓,久而不定。師曰:禮義亦貴真率,己無勝心而偶居人上,何傷。閒居財不必多讓,多讓則近偽。然禮以敬為主,若不以義裁之,則不可行。居己以敬,臨事以義,君子也。敬,常也。義,變也。知常而不知變,是執一也。執一則不通矣。天之四時,溫凍寒暑,風雨雷霆,變也。有感則變,雖鬼神不能測。人之於事亦如此。不獨於禮,凡州舉一動,不可造次,隨機應事,要合其宜。爾等無以此為末事而不盡心,道不外乎此矣。昔丹陽師父初立教法,以去奢從儉,與世相反為大常,凡世所欲者,舉皆不為。只緣人多生愛欲不休,以至迷卻真性,而不能復。故有道伴不過三人,茅屋不過三問之戒。至於建祖堂,亦止三問,其基址頗高爽,門人請一登臨,竟莫許。且曰:吾於此未嘗施工,況登臨乃人之所欲,修真之士不為。經云:如春登臺。言暢情也。下觀春物熙熙,心意暢然,意暢則情出,景與情會,則流入愛境,而恐漸不知反,兼遊勝地,實消人之福。嘗記師父初入長春宮,登寶玄堂,見棟宇華麗,陳設一新,立視良久乃出。衆邀之坐,不許。此無他,亦恐消其福也。時有一人知其不可,故作意邀我坐,吾即從之坐。夫事有不可已者,己初無心以為,而人以巧意搆令為之,己姑從之,又何害我,初無心故也。若藏機心外,雖不從人為,亦安得無罪也。師曰:祖師在崑箭山日,長春師父從之已三年,時年二十三。祖師以丹陽師父宿世功行至大,常與談論玄妙,以長春師父功行未至,令作塵勞,不容少息。一日祖師閉戶,與丹陽論調息法。師父竊聽於外,少間推戶入,即止其論。師父內思之,調息為妙,則吾之塵勞事,與此正相反。自此之後,有暇則力行所聞之法。後祖師將有歸期,三年中於四師極加鍛鍊,一日之工如往者百千日。錯行倒施,動作無有是處,至於一出言一舉足,未嘗不受訶責。師父默自念曰:從師以來,不知何者是道,凡所教者,皆不干事。有疑欲問之?憚祖師之嚴,欲因循行之,而求道心切。意不能定,憤徘之極。一日乘問進問。祖師答曰:性上有。再無所言,師父亦不敢復問。後祖師臨歸,正臘月中,四師乞到錢物,令多買薪炭,大燃於所寢之室。室甚小,令丹陽、長真立於內,而不任其熱,令長生、長春立於外,而不任其寒,內不敢出,外不敢入。如此者久,長生師父不堪其苦,乃遁去。至正月四日,祖師臨昇,三師立林下。祖師曰:丹陽已得道,長真已知道,吾無慮矣,長生、長春則猶未也。長春所學,當一聽丹陽命,長真當管領長生。又謂長春曰:爾有一大罪,須當除去。往日嘗有念,云凡所教我者,皆不干事。爾曾不知,不干事處便是道。師父親說此言。吾初聞之,甚若無味,悟之則為至言。凡世間干事處,無非愛境,惟不干事處是道也。惟人不能出此愛境,故多陷入惡地。蓋世問之事,善惡相半,既有一陰一陽,則不得不然耳,惟在人之所擇也。習善不變,則惡境漸疏,將至於純善之地,惡念不復能生。習惡不俊,則惡境易熟,善念亦不能生矣。

棲真觀醮罷,師默坐久。衆起拜請教。師曰:衆等無以吾為隱。吾所以不言者,以其無承受之人,言之不聽,聽之不行,彼此無益,吾何以言為。吾昔在濱州時,偶中風疾,內嘗自念曰:此生幸遇師真,所得玄微之旨,皆口傳心受,誓將傳於後人,儻因此疾以終,甚不副師真所傳之意。況今日嗣掌教門,而復有隱邪。祖師以來,教門如許。今四方之人所以有信於我者,以其曾親奉至真,必有所受耳。至真之道,吾豈不欲言。嘗記從師父濰州遭難北行,當時檀信甚衆,從之半月餘,願聞一言,終不可得。一日,蕭老先生以達師父,乞少應眾意。師父曰,何嘗無應邪?吾譬如一鐘,隨扣隨應。若有扣之大者,雖聲滿天地無難。此吾所親聞也。吾生於大定九年,十年祖師昇,是以不得親奉,以次師真,皆所親奉。太古師特為我說《易》,皆世所未聞。玉陽師握吾手,談道妙。長春師父所授,不可具述。吾今年幾七旬,歸期將至,豈欲不付後人。凡吾言皆本於實,人多好異,故聽之者不入。陳秀玉於師父則貼然心服,嘗謂人曰:吾所以心服丘長春者,以其實而已。嘗與論教,有云:道釋雜用權,惟儒家不用。非深明理者,不能有此語。蓋道釋之教,方便以化人,為中人以下設,此聖人之權也。孔子有云: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是以聖人曲垂方便,循循然誘之而使易入,至乎善則一也。故聖人之心豈有異哉,皆期於善而已。吾今以實言告諸眾,衆等聽之,非我之私言也,師真之言也。人之學道奉善,初心莫不精進,行之未久而退怠,以其妄有所求,卒不見其驗,則疑惑不能自解,故中道而廢。聖人設教,於天下後世,惟欲人去妄復性,而不使情欲亂於中,使其心得其平常,為入道之本。聖人豈獨無情哉,能自不動其心耳。如天有四時,寒暑運用,雷霆風雨,萬變於前,而太虛之真體未嘗動。學人體究至此,是到平常地也。故有云:平常是道。先保此平常,其積行累功,皆由乎己,是在我者也。道之顯驗,聖賢把握,是在天,者也。當盡其在我者,而任其在天者,功行既至,道乃自得。若有心以求,則妄矣。昔從師父到獻州,一縣令從師父左右,未嘗輒離一日,乘間有問云:某潛心在道,已靜居十五年,人皆謂之清靜,然自知其未也。師父笑不答,既久曰:清靜非一,有內有外,有無為有有為,公之所行外也,有為也。一男一女,世事之常,如公之行亦未易得,然則非真清靜也。無為自得,是謂真清靜,聖賢與之也。今之學人,或有存想吐納以為事者,善則善矣,終不見其成功。正如入於冬時,能開諸花卉於覆陰中,非不奇也,然終不能成其實。惟無為清靜,是為至極,無漏為驗也。三年不漏,則下丹結。六年則中丹結,其事已有不可具言者。九年上丹結,轉入泥丸,三宮升降,變化無窮,雖千百億化身,亦自此出。何以能致此令?曰:必心地平常。以為本心平則神定,神定則精凝,精凝則氣和,眸然見於面,發於四肢,無非自然。蓋初以心地平常為本故也。此在乎己者,固不可不盡;係乎天者,不可以強致。惟其積累功行既至,則有所自得。長生師父屢言,今之教門中,至誠進道之人,皆宿世遭逢,正陽、純陽真人曾結重緣。今人要知此理,積德不休,則其超進未可量也。亦如朝廷百官,各分品秩,其黜陸進退,必驗其功過。既為修行人,便出於常人一等。如九品之官,若有功無過,升進不已,則極品可期也。學人昧於此,而不務實功,直欲享極品之貴,天下豈有此理邪。觀諸師真得道,等級不同,皆由所積功行有淺深。丹陽師父纔二年半得道,長真五年,長生七年。長春師父在磻溪、龍門近二十年,志氣通徹天地,動達聖賢,以道見許,後則消息杳然。師父下志益堅,纔得之,未久復奪去,只緣功行未全也。師真且如此,況餘人乎。學者惟當修進功行,無求顯驗,莫起疑心,行之既至,自然有所開覺。凡天資穎悟迥出尋常者,非一生一世之故,其所積累者,必有漸矣。吾生三歲,其見聞之事,耿耿不忘於懷。五歲入學,不出冬三月,能記《孝經》《論語》二經,雖使日記千餘言,猶有餘力。先祖通陰陽之學,吾求學之,祖不許,曰:一日中能記花甲子而後可。吾堅請,過午授之,比日沒已能通誦。吾家本滄州大族,宋時游宦東萊,因而家焉。一母三生九子,皆讀書登進士第,仕至刺吏者蓋七人,而今碑刻具存。及大定問,家法尚有未墜者,子生三歲,皆預拜墳之列。吾方五歲,是歲寒食,僅百人〔拜墳〕,須日未出禮畢,既散歸,宴樂遊嬉,各從所欲。吾獨有所感,私念祖先悠悠,不知所往,人之有死,亦自不知所歸。心思惘然,坐于大桑之下,仰觀俯察,天地之所以立,萬物之所以生,此天之上地之下,又有何物為之覆載,何物為之維持?思察之極,以至於無思,而不知天地之大,萬物之多。但見水氣茫茫,通連上下,如卵殼之狀,冥然漠然,不覺心形俱喪。家人訪見之,始呼起,則日已暮矣。吾初亦不知其所以然,後入道遇師真,悟此忘心之趣。七歲遇關西王大師,一語相契。十四遇丹陽師父出家,父嚴不許,至十九復驅入俗中,鎖於家。嘗默禱於北辰之下,每至千拜。一日,武官者劉先生,與客談道於中門之外,吾潛心跪聽,沙石隱入膝中不自覺。後竟逃出,復驅入,反復者三,始得出離於俗。曩雖在俗中,亦不知俗中之事。初昌邑縣西住庵,嘗獨坐一桃樹下,每過半夜,有時不知天曉。一夕四更中,忽一人來,道骨仙風,非塵世人,金光玉澤,瑩然相照。吾一見之,正心不動,知是長生真人也。既至,揮刀以斷吾首,吾心亦不動。師喜,復安之。覺則心有悟,知師易吾之俗頭面也。後十日復至,剖出吾心,又知去吾之俗心也。又十日復至,持油餓一盤餉予。盡食之,過飽欲死,師即剖吾腹盡去之。蓋以吾性素自高,高則多所損折,故去其所損者。嗚呼,至誠感神,信不虛矣。若能盡心行道,聖賢相去不遠。此事未嘗語人,今乃大白於衆。衆等勿為空言,忽而不行也。

建州開元觀夜話,衆論及人事興廢。師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惟人不能觀察天道之微,又安得執而行之邪。天道至神,試舉其一二。如云百刻成日,但總言之耳,然其實不滿百數。又十干配以十二時,相推相盪,變化無窮,若日滿百刻,時干同數,則定于一而無所變。惟其能變,是以生生萬有而不窮。凡一物一植,雖由一氣之化成,有盛有衰,皆係乎時運。且如五穀以至於百草,其種類不可勝數,若一種得歲之宜,其生氣倍盛於餘種,時運使然也。故云萬化隨時出。物之無情尚爾,況人通天地之靈者也,物理有盛衰,則人事亦不無興廢。上自國家,至於各門異戶,無不然者。如西方之教,入中國逾千年,非因其時,何以致此。惟因時而出,亦必因時而廢,雖事物興廢皆係乎天,而天之真常未嘗少變。何哉?無心故也。人不能知此理,則憂喜妄作,逐物而遷,至失其正,而不能復。是以達人無心,任萬變於前而不動,以其知吾之性本出於天,與天同體,故所行皆法於天。學人能至此,則始可與入道矣。

川州玉虛觀,道眾檀信奉師,終日勤勤,夜久未忍去。師曰:長春真人詩云:白髮蒼顏未了仙,遊山飯水且留連,不嫌天上多官府,只恐人間有俗緣。俗緣深重,害道為多,人情貴華,與道相反。此殷勤眷戀,即屬愛情,有愛則有惡,以至喜怒哀樂;莫非情也。若不能出得情,又安得入道。父子之愛可謂重矣,而達人亦不以為累。如《列子》載東門吳是也。云其子死而不憂,人問其故。云吾向日與無子同,今雖死,故不憂。惟其無親,是謂至親。視天下之老皆吾之老,天下之幼皆吾之幼,物皆吾屬,同仁一視,非至親邪。故《莊子》有云:至仁無親。若親其所親,則有所不親,愛其所愛,則有所不愛矣。此世俗之情耳。為道之士,要當反此。凡世之所愛,吾不為甚愛;世之所惡,吾不為甚惡。雖有喜怒哀樂之情,發而能中其節,而不傷吾中和之氣。故心得其平常,平常則了心矣。有云:佛性元無悟,衆生本不迷,平常用心處,只此是菩提。道本無為,惟其了心而已。治其心得至於平常,則其道自生。譬如治田,除瓦礫,剪荊棘,去其害苗者,依時如法,布種於中,不求於苗,而苗自生矣。故曰:道本無為,惟其了心而已。又有云:了心一法,萬行皆備。豈不見諸師真,親授教於祖師,然猶千磨百鍊,以制其心。只緣其性雖出於道,一投於形質之中,則為情欲所累。蓋形質乃父母所遺,稟陰陽之氣以成,有動有靜,理也。縱復一念善生,則為形氣所驅,而不果行。是以有志之士,知心性本出乎道,而不使形氣奪其志,久則克之,氣形俱化,而渾然復其天性。此皆由平心以致之,心平則神定,神定則氣知,道自生矣。故曰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苟不去其情累,以平其心,則徒苦其形骸,而能入於道者,未之有也。上根生而知,不為情欲累其心;下根近愚而不及情;情惟在於中人,若存若亡,可上可下,習善則為上,習惡則為下,善惡之分,豈止雲泥。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是故人不可以不知學。吾謂十經萬法,特為中人設。教法者,教其所未知也。學者,學其所未覺也。既知所未知,覺其未覺,則欲其行也。行之既至,心與法同,則雖無法可也。法如藥餌也,病既痊矣,勿藥可也-。學其未覺,惠也,功也,弘揚教法,接物利生,行也。積功累行,為道基本,絕學遺法,乃可入於道。故曰:絕學無憂。無憂則乃見真空,不言而道自行矣。如天道運用,而四時自行,百物自生。夫何為哉?

義州朝元觀會衆夜話,話及教門法度更變不一事。師曰:《易》有云:隨時之義大矣哉。謂人之動靜,必當隨時之宜。如或不然,則未有不失其正者。丹陽師父以無為主教,長生真人無為有為相半。至長春師父,有為十之九,無為雖有其一,猶存而勿用焉。道同時異也。如丹陽師父《十勸》有云:茅屋不過三問。在今日則恐不可,若執而行之,未見其有得。譬如種粟於冬時,雖功用累倍,終不能有成。今日之教,雖大行有為,豈盡絕其無為,惟不當其時,則存而勿用耳。且此時十月也,不可以種粟,人所共知,非粟不可,時不可也。然於春則可種,此理又豈可不知。吾始學道,悟萬有皆虛幻,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後親奉師真訓教,究及造化之理,乃知時用之大也。嘗記玉陽大師握吾手而言曰:七朵金蓮結子。今日萬朵玉蓮芳,然皆狂花也。故知道本自然,然必自有為行之,而後可得積行累功,進進不已,外功既就,不求得而自得之。有云:赫赤金丹一日成。學人執此言,謂真有一日可成之理,則侯矣。本所謂功行既至,天與之道,頓然有悟於心,故曰一日成也。若果有不待功行,一日可成之理,則人人得師真一言,皆可入於道,而祖師暨諸師真,又何必區區設教化人,修行勤苦如此。永嘉有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所謂瞬目揚眉,運臂使指者是也。是即是矣,如何亦有入地獄者,必將無明幻化鍛鍊無餘,然後性命自得,合而為一。故知必自有為入也。無為有為,本非二道,但顧其時之所用如何爾。孔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捨之則藏。用捨者,時也。行藏者,隨時之義也。若不達此,則進退皆失其正,何道之可明,何事之可濟,信乎隨時之義大矣。國家並用文武,未始闕其一,治則文為用,亂則武為用,變應隨時,互為體用,其道則一也。教門之時用,何獨異於此。此吾聞於長春師父。師父之心至謙至下,大慈大悲,所出之言,未嘗一毫過於實。常云:無為之道,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行之卒不可至。長生與俺,尚多疑心,中道幾乎變易,故知後人未易行。都不若積累功行,最為有效。必有志於功行,莫如接待。凡所過者,飢得食,勞得息,時寒時暑,皆得其安慰。德施於人者有如此,而功可不謂之至大乎。久而不易其誠,則當有神明報應,縱或未至,則必有外助,其暗中顯應,有不可具言者。吾所親經,未嘗言於人。凡人有功一分,即說一分,猶且本分。或說作二分,則前功盡廢,默而不言,其功得倍。故有云:不求人知,惟望天察。經云:建德若偷。己有善行,人或反非之,能不與之辯,則其功亦可得倍。若或辯之,斯不善已,縱復辯得是,又有何益。大凡修行人,無一時不與神明交,又何顧人之知與不知。經云:善者不辯。學者當明此理。

通仙觀方丈夜久,趙志完歌師父《夢游仙》詞,既闋,衆起拜,請解其義。師曰:丹陽師父未出家時,性豪縱好飲,然已學行功法,乃知性中自有道之根源。初見祖師,即知非常人,問曰:如何是道?祖師曰: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時。至哉此言。吾少日粗學陰陽,故知人皆不出陰陽。且此生所受五常之性,即前生所好,既習以成,則有以感之也。謂如前生好仁,今生必得其木相,好禮必得火相,好義好智必得金水相之類。所好不一,則必得五行不純駁雜之相。此之謂習性感化,又謂之因果。今之福業貴賤,皆不出五行因果也。本來之性有何習,無習有何感,無感無習,是五行不到之處,父母未生之時也。學人既知今之所愛,是多生所習,便當盡除去。當從最深重處除取去,漸至諸習諍盡,心形兩忘,恍然入於仙界。故此詞首云:夢游仙人,心上舉一妄念,即是迷雲,必須除去,乃得清明。故有云:擷氣清凝,素雲縹緲貫無邊。《莊子》云:至人之息以踵,衆人之息以喉。學人無實功夫者,中丹田且不能到,豈能漸漸入深得至於踵。師父云:至人豈止以踵,上下一段光明也。故有云:大光明罩紫金蓮。金蓮,心也。學人儻遇惡境,莫令心上少有變動,如禪家道:假若鐵輸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故云:皆稟道德威權,神通自在,劫力未能遷,重加鍛鍊,使習性如綿柔,進道之志如金石之堅,常在萬物之上,不令一物染著。學人當以道德為根源,外事雖有萬變,皆是虛動,然隨而應之,吾之湛然真體未嘗動也。如以黃金鑄諸器物,然形狀有萬不同,而金之真體未嘗變也。故云:應念隨時到,了無障礙,自有根源。若人心上未有所見,不能知此詞旨趣,即當積功累行,功行既至,明有響應。學道之人未至洞達神明,不能見道,此真實之語,衆等識之。

同类推荐
  • 遵闻录

    遵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Library Work with Children

    Library Work with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图画见闻志

    图画见闻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AMBASSADORS

    THE AMBASSADO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谐噱录

    谐噱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为爱延续的生命

    为爱延续的生命

    记录了主人公遭遇噩运以来与家人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作者试图通过那些一痛楚绝望的日子里悟来的道理,告诉天下所有和她一样承受苦难的朋友:在任何艰难田苦申都要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勇敢、坚强地去战胜一切困难。为求生存,一定要战胜心理的障碍和软弱,拉长生命的极限。
  • 明日之曦

    明日之曦

    三十而立,不止是说男人,女人也该如此。她即将迎来女人的而立之年,面对事业上的碌碌无为,曾经向往的爱情无疾而终,决定尝试改变迎来新的人生。直到遇见了神似曾经暗恋的那个他,将爱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能如愿以偿吗?在爱情的十字路口,她又遇到了同样在追求梦想的另一个男人,在追梦的旅程中,徘徊在追爱与被爱间,她该怎样抉择?渐行渐远的青春,游走在彷徨的边缘,现实与梦想、挫折与奋斗、怀念与展望,谁能带给她希望,迎接明日绚丽之朝阳。====================================================================本篇《明日之曦》是我计划陆续创作的系列小说《爱丽丝的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如果将来的故事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我想付出的所有辛苦也就值得了。
  • 云之神

    云之神

    天地为棋局,众生为棋子。一个失忆少年身上藏有惊天秘密。一步一步努力变强到达巅峰时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枚棋子。且看王云如何挣脱身上命运的束缚,摆脱棋子的命运。
  •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实用发明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分为生活小发明、学习工具小发明、科技小发明和玩具游戏小发明4个版块,每个版块都分为Ⅰ和Ⅱ两部分,Ⅰ主要介绍一些由于涉及专利而不便于介绍制作步骤的获奖发明的思路、简要过程和特点,这些小发明的作者都是中小学的学生;Ⅱ主要介绍一些广泛流传的小发明的思路和详细制作方法。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涉猎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用一个个有益的小实验,小发明创造加深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星灵使

    星灵使

    这是一个魔法,科技,幻兽,神话,传说,一切一切都存在的世界,主人公的一次小店奇遇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不同遭遇呢?独自生活的他,在公会的生活中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奇遇呢?他能否成为万人瞩目的强者,他能否摆脱废材的困境?他拥有的神秘力量到底含有什么玄机?星灵使,这个世界中的唯一。
  • TFBOYS之阳光下的你和我

    TFBOYS之阳光下的你和我

    本人学生党,不常更文,黑者勿进。真爱粉给我鼓励,放心我不会弃文
  • 异能售卖商

    异能售卖商

    普通大学毕业生陈天意外获得神秘系统《异能商城》,商城内不仅有上千种异能供陈天使用,还可以售卖给别人赚钱。更关键的是,《异能商城》自动赠送古武法术供陈天修炼。异能加古武,谁也挡不住!陈天:“苦逼的我,这是要走上人生巅峰啊!”异能与古武的激情碰撞,徘徊在牛A与牛C之间的暴爽情节,无形中那一缕致命的装B,尽在《异能售卖商》!
  • 修神赋

    修神赋

    窥天机,夺造化,逆天命,乱乾坤,笑三界,战无双!他名为步凡,注定一生不凡!不做人上人,不为枭世魔,逆天而行只为成为那巅峰之上万古之神!
  • 白色冬天

    白色冬天

    她是刖茹镶,在一个意外下突然死去后,来到了冥界忘川河,却又因为一个意外,被撞下人间,从此,永世不得超生。她成了真正的幽灵,无法与人交流,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来面对这个世界。在这个空间里,她看到了人最脆弱的一面,最邪恶的一面。她在默默无闻中感受着朋友的背叛,却无力反驳,直到那个人的出现......
  • 神魔的无尽试炼

    神魔的无尽试炼

    他是惨白的花朵,他是黑暗的行者,他是疯狂的意志,他是神,更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