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得长安子午二时,存想真火自涌泉穴起,先从左足行,上玉枕,过泥丸,降入丹田。三遍。次从右足,亦行三遍。复从尾闾起,又行三遍。久久纯熟,则百脉流通,五脏无滞,四肢健而百骸理也。
诀曰∶阳火须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
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炼形。
梦失封金匮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寤寐时,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
复以两手搓胁,摆摇七七。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止,屈足侧卧,永无走失。
诀曰∶精滑神疲欲火攻,梦中遗失致伤生。
搓摩有诀君须记,绝欲除贪最上乘。
形衰守玉关百虑感中,万事劳形。所以衰也。返老还童,非金丹不可。然金丹岂易得哉?善摄生者,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丹田,默运神气,冲透三关,自然生精生气,则形可以壮,老可以耐矣。
决曰∶却老扶衰别有方,不须身外觅阴阳。
玉关谨守常渊默,气足神全寿更康。
鼓呵消积聚有因食而积者,有因气而积者,久则脾胃受伤,医药难治。孰若节饮食,戒嗔怒,不使有积聚为妙?患者当正身闭息,鼓动胸腹,俟其气满,缓缓呵出。如此行五七次,便得通快即止。
诀曰∶气滞脾虚食不消,胸中鼓闷最难调。
徐徐呵鼓潜通泰,疾退身安莫久劳。
兜礼治伤寒元气亏弱,腠理不密,则风寒伤感。患者端坐盘足,以两手紧兜外肾,闭口缄息。存想真气自尾闾升,过夹脊,透泥丸,逐其邪气,低头屈抑如礼拜状,不拘数,以汗出为度,其疾即愈。
诀曰∶跏趺端坐向蒲团,手握阴囊意要专。
运气叩头三五遍,顿令寒疾立时安。
叩齿牙无疾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薰蒸。每侵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
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凡小解之时,闭口切牙,解毕方开,永无齿疾。
诀曰∶热极风生齿不宁,侵晨叩漱自惺惺。
若教运用常无隔,还许他年老复丁。
升观鬓不班思虑太过则神耗、气虚,血败而鬓班矣。要以子午时,握固端坐,凝神绝念,两眼令光,上视泥丸。存想追摄二气自尾闾间上升,下降返还元海,每行九遍。久则神全,气血充足,发可返黑也。
诀曰∶神气冲和精自全,存无守有养胎仙。
心中念虑皆消灭,要学神仙也不难。
运睛除眼翳伤热伤气,肝虚肾虚、则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每日睡起时,趺坐凝思,塞兑垂帘,将双目轮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瞪。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切忌色欲,并书细字。
诀曰∶喜怒伤神目不明,垂帘塞兑养元精。
精生气化神来复,五内阴魔自失惊。
掩耳去头旋邪风入脑,虚火上攻,则头目昏旋,偏正作痛。久则中风不语,半身不遂,亦由此致。治之,须静坐,升身闭息。以两手掩耳折头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风邪散去。
诀曰∶视听无闻意在心,神从髓海逐邪氛。
更兼精气无虚耗,可学蓬莱境上人。
托踏应轻骨四肢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熊鸟演法,吐纳导引,皆养生之术也。平时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覆平地,存想神气,根据按四时嘘呵二七次。则身轻体健,足耐寒暑。
诀曰∶精气冲和五脏安,四肢完固骨强坚。
虽然不得刀圭饵,且住人间作地仙。
搓涂自美颜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澹,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嗽津涂面,搓拂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
诀曰∶寡欲心虚气血盈,自然五脏得和平。
衰颜仗此增光泽,不羡人间五等荣。
闭摩通滞气气滞则痛,血滞则肿,滞之为患,不可不慎。治之,须澄心闭息,以左手摩滞七七遍,右手亦然,复以津涂之。勤行七日,则气血通畅,永无凝滞之患。修养家所谓干沐浴者,即此义也。
诀曰∶荣卫流行不暂休,一才凝滞便堪忧。
谁知闭息能通畅,此外何须别计求?凝抱固丹田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此凝抱之功也。平时静坐,存想元神入于丹田,随意呼吸。旬日,丹田完固;百日,灵明渐通。不可或作或辍也。
诀曰∶丹田完固气归根,气聚神凝道合真。
久视定须从此始,莫教虚度好光阴。
淡食能多补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至亏损。孰若食淡谨节之为愈也?然此淡亦非弃绝五味,特言欲五味之冲淡耳。仙翁有云∶断盐不是道,饮食无滋味。可见其不绝五味,淡对浓而言,若膏粱过度之类如吃素是也。
诀曰∶浓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三千功行从兹始,天鉴行藏信有之。
无心得大还大还之道,圣道也。无心者,常清常静也。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何圣道之不可传,大还之不可得哉!《清静经》已备言之矣。修真之士,体而行之。欲造夫清真灵妙之境,若反掌耳。
诀曰∶有作有为云至要,无声无臭语方奇。
中秋午夜通消息,明月当空造化基。
修龄要指
却病八则
平坐,以一手握脚指,以一手擦足心赤肉。不计数目,以热为度。即将脚指略略转动,左右两足心更手握擦,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终不若自擦为佳。此名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元。
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息,舌拄上 ,目视顶门,提缩谷道。两手摩擦两肾 各一百二十,多多益善。极能生精、固阳、治腰病。
两肩后小穴中为上元、六合之府。常以手捏雷诀,以大指骨曲接三九遍。又搓手熨摩两目,顾上及耳根,逆乘发际各三九。能令耳目聪明,夜可细书。
并足壁立,向暗处,以左手从项后紧攀右眼,连头用力,反顾亮处九遍。右手亦从项后紧攀左眼,扭顾照前。能治双目赤涩火痛。单病则单行。
静坐,闭息纳气,猛送下,鼓动胸腹,两手作挽弓状,左右数四。气极满,缓缓呵出,五七通,快即止。治四肢烦闷、背急、停滞。
覆卧去枕,壁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复以鼻出之四。若气出之,极令微;气再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及背痛之疾。
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能除淤血、结气。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能除胃寒、食不消。
凡经危险之路,庙貌之间,心有疑忌。以舌拄上 ,咽津一二遍,左手第二第三指按捏两鼻孔中间所隔之际。能遏百邪。仍叩齿七遍。
太清导引养生经
慎修内法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能随风上下,至高辛氏时犹存。
常以朝起,布席东向。先以两手叉头上,挽头至地,五吸五息。止胀气。
次以卧,右手掩脑,左肘肘地极。复以左手掩脑,右肘肘地极。五息止。引筋骨。
次以两手据右膝,上至腰,睡极起头,五息止,引腰。
次以左手据腰、左膝,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右膝,左手极上引。皆五息止。引心腹。
次以左手据腰,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左手极上引。五息止。引腹中。
次以叉手胸胁前,左右摇头不息,自极止。引面目。邪气不复得入。
次以两手叉腰下,左右自摇,自极止。通血脉。
次以两手相叉,极左右,引肩中。
次以两手相叉,反于头上,左右自调。引肺肝中。
次以两手叉胸前,左右极。引除皮肤中烦气。
次以两手叉左右,举肩,引皮肤;立右右,摇两胫。引除香港脚。
右(即上)赤松子导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寿。此自当日月习行之,久久有益。
宁先生者,黄帝时人,为陶正。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衣常不灼。
常以子后午前,解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卧引为三,以手指掐项边脉三通,令人目明。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点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东向坐四通,啄齿无通数,伏前侧卧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还卧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邪热。去枕握固不息,自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鼻微纳气,愈羸不能从阴阳法。大阴,勿行之。
蛤蟆行气法正坐,自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愈劳大佳。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有不消气排之,日初出、日中、日入,此三时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头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
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火法向南方蹲踞,以两手从屈膝中入,掌足五命令内曲,利腰尻髋、治淋遗溺愈。箕踞交两脚,手内并脚中,又叉两手极引之,愈寤寐、精气不泄。两手交叉颐下,自极,利肺气、治暴气咳。举两脚、夹两颊边,两手据地,服疗宿壅。举右手、展左手,坐右脚上,掩左脚,愈尻髋痛。举手交颈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极,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极,皆治骨节酸疼。掩两脚,两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为之即愈。竖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顾视者。以右手从头上来下。又挽下手,愈颈不能反顾视。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倾侧腰膝及小便不通。东向坐,向日,左手揖月,举身望北斗,心服月气,始得众恶不入,理头仰苦难。牵右手反折,各左右自极,张弓,兼补五脏不足。气则至,抱两膝,着胸自极,此常令丹田气还补脑。坐地,直两脚,以手捻脚胫,以头至地,调脊诸椎,利发根、令长美。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久寒不能自温。
耳不闻勿正倍声,不息,行气从头至足心,愈疽痂、大风,偏枯诸痹,极力右振两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劳倦、风气不随。
龟鳖行气法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鼻微出纳气,愈鼻塞不通。东向坐,仰头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满二七,愈口干舌苦。
雁行气法低头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饮宿食,从下部出,自愈。
龙行气法低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以达。卧,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不息,十二通,愈脚足虚痹、不任行、腰脊痛。以两手着项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气即吐之。月初出、月中、月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吸月光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吸之,阴精益盛,子道通。
入水举两手臂不息不没法向北方箕踞,以手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尻筋急。箕踞以两手从曲脚入,据地,曲脚加其手,举尻,其可用行气,愈淋沥、乳痛。举脚交叉项,以两手据地,举尻持任息极,交脚项上,愈腹中愁满,去三虫,利五脏,快神气。蹲踞,以两手举足,蹲极横,治气冲、肿痛、寒疾入上下、致肾气。蹲踞,以两手举足五指,低头自极,则五脏气总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人发白复黑。正偃卧、卷两手即握不息,顺脚跟据床,治阴结、筋脉麻痿累。以两手还踞、着腋下,治胸中满弦、手枯。反两手据膝上,仰头象鳖,取气致大黄元气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
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中,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缚,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坐地,以两手交叉其下,愈阴满。以两手捉绳,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见,愈头眩风癫。以两手牵,反着背上,挽绳自悬,愈中不专精、食不得下。以一手上牵绳,下手自持脚,愈尻久痔及有肿。坐地直舒两脚,以两手叉挽两足自极,愈肠不能受食、吐逆。
宁先生曰∶夫欲导引行气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有一还丹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所以导引者,令人支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 不随,耳聋不闻,头癫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气者则可补于里,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彭祖谷仙卧引法彭祖者,殷大夫,历夏至商,号年七百,常食桂得道。
居常解衣被发卧,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又云∶伸左脚,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脾,去腹寒热、胸臆邪胀。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利九窍。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去脊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两足内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气。踵内相向,五息止,短股,除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掩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心肺,去风虚,令人明目。张胫两足指,号五息止,令人不转筋。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外转两足,十通,内转两足,十通,五息止,复诸劳。
右(即上)彭祖谷仙卧引除百病延年益寿要术,凡十节,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导引,常夜半至鸡鸣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