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麻胡
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脸刺者,非也。隋 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 「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将郝比,番中皆 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比布之,则止。又武宗朝闾间孩孺相胁云“薛尹来」, 咸类此也。况《魏志》载「张文远辽来」之明证乎(麻祜庙在睢阳,坊节度李 丕即其后,丕为重建碑)!
丕反锉
谚云“千里井,不反唾。」盖由南朝宋之计吏泻锉残草于公馆井中,且自言: 「相去千里,岂当重来。」及其复至,热渴汲水遽饮,不忆前所弃草,草结于喉 而毙。俗因相戒曰「千里井,不反锉,」复讹为「唾」尔。
三台
令之<片崔>酒(片崔合作啐。啐,驰送酒声,音碎。今讹以平声,促乐是也。 故且作<片崔>字,贵贱近易识尔),三十拍促曲名「三台」何?或曰:「昔邺中 有三台,石季伦常为游宴之地。乐工倦怠,造此以促饮也。」一说:「蔡邕自治 书御史累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乐府以邕晓音律,制此曲动邕心。」抑希 其厚遗,亦近之。
借书
借借(上,子亦反;下,子夜反)书籍俗曰:借一痴,借二痴,索三痴,还 四痴。又案:王府《新书》杜元凯遗其子书曰:「书勿借人。古人云:古谚: 「借书一嗤,还书二嗤(嗤,笑也)。』」后人更生其词,至三四,因讹为痴。
卷白波
饮酒之卷白波,义当何起。按:东汉既擒白波贼,戮之如卷席。故酒席仿之, 以快人情气也。
龙钟
亟有孔文子之徒,下问「龙钟」之义。且未知所自,辄以愚见。「钟」即 「涔」与「钟」并蹄,足所贱处,则龙之致雨,上下所践之,钟固淋漓溅淀矣。 义当止此。余俟该通。
咒
今人每,必自祝所祈云云。案:《邶终风》篇注:「愿犹思也,言犹 我也。盖他人思我,我则之也。」郑又称,「古遗语:每云,人道我。」 以为他人说我,我则。此正得其愿言者,非咒愿之愿,非语言之言。今则自 祝,乃由误解诗句尔。 LLRR
阿茶
公郡县主,宫禁呼为宅家子。盖以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呼, 故曰宅家,亦犹「陛下」之义。至公主巳下则加「子」字,亦犹帝子也。又为阿 宅家子。阿,助词也。急语乃以宅家子为「茶子」。既而亦云阿茶子。或削其子, 遂曰「阿家」。以宅家子为茶子,既而亦云阿茶子。削其「子」字,遂曰「阿茶」。 一说汉魏巳来,宫中尊美之,呼曰大家子,今急讹,以大为宅焉。
下俚
俗呼下俚家为嘉李家者(秦人乎云),以俚与国姓音同,不敢联下字呼,因 改为「嘉」,下声逐近,亦以家美故也。
扬声
丧筵之室,俾妓婢唱悲切声,以助主人之哀者,谓之「扬声」,不知起自何 代。案:其买买然宜呼为羊声,义取报羔羊跪尔,不唯助也。抑用邀之,岂 不深乎哉。
屋头
俗命如厕为屋头,称并州人咸凿土为室,厕在所居之上故也。一说北齐文宣 帝怒其魏郡丞崔叔宝,以溷汁沃头。后人或食,或避亲长,不能正言溷,因影为 沃头焉。
车轾
俚语以车顿前为质者,乃由不识「轾」字故也。(轾,音致。)《诗》云: 「如轾如轩。」前重为轾,后重为轩。俚见「轾」字似「桎」字,便以支乙音呼。 (俚语之谬放此者,触类而思,从可知矣。至如见马首之低者,遂为头质,乃由 「车质」之误也。亦宜云“头质」,其义与车同矣。)
竹竺
粗,因江东呼为笪,今京洛皆呼为竹笪。(今俗字音笪为恒,盖此字音 旦又音闼,当是有于笪旁书旦闼二音者,遂误合二音,反谓是恒,遂以成俗)余 尝因市此呼作「闼」音,为轻薄所嗤,曰:「真村里书生。」余应之曰:「声亦 呼作旦音,知乎?」(若是者又多,难悉言。)
驴为卫
代呼驴为卫,于文字未见。今卫地出驴,义在斯乎?或说以其有由有槽, 譬如诸卫,有胃曹也,因目为卫(自前汉有直庐,郎吏居之。今则卫士处之,至 今紫宸宣政殿外皆有庐舍,以宿卫士是也)。
奴为邦
呼奴为邦者,盖旧谓僮仆之未冠者曰竖人,不能直言其奴,因号奴为竖。高 欢东魏用事时,相府法曹卒子炎误犯欢奴。杖之,欢讳「树」而威权倾于邺下。 当是郡寮以「竖」同音,因目奴为邦,义取「邦君树塞门」。以句内有树字,假 竖为树,故歇后为言。今兼删去「君」字呼之。一说「邦」字类拜字,言奴非唯 郎主,是宾则拜。
措大
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说衣冠俨然,黎庶望之,有不 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 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复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新郑多衣冠所居,因总 被斯号。亦云郑有醋沟,士流名家多居其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 曰醋大。愚以为四说皆非也。醋宜作措,止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
抱木
南土有木,以「抱」为名者,言其轻满,不能成斤,亦以造器,满抱如无, 因以怀抱名之也。南土多陂塘,多生水松。其抱木蹙水沫,依松而成,似松之疣 赘,浮绕其株,悉去水面三寸,原其化征假松之气尔。故其臭芳,其质轻,抱木 突轻于赤脚,诚哉斯言。然余为南漳守,命工为亟匣筒(毕韦),抑造清明球卵, 轻赍而归,北人莫不称便而异焉。
薛陶笺
松花笺,代以为薛陶笺,误也。松花笺,其来旧矣。元和初薛陶尚斯色而好 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长之长),乃命匠人狭小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 后减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陶笺」。今蜀纸有小样者皆是也,非独松花一色。
稠桑砚
稠桑砚,始因元和初愚之叔翁宰虢之耒阳邑,诸季父温清之际,必访山水以 游。一日于涧侧见一紫石,憩息于上,佳其色,且欲囗囗囗囗囗囗囗囗随至。遂 自勒姓氏年月,遂刻成文,复无元刂缺,乃曰不元刂不麸,可琢为砚矣。既就琢 一砚而过,但惜重大,无由出之。更行百步许,往往有焉。又行乃多,至有如举 者不可胜纪。遂与从僮挈数拳而出,就县第制斫。时有胥性巧,请斫之。形出甚 妙,秀父每与俱之涧所。胥父兄,稠桑逆肆人也。因季父请,解胥藉而归父兄之 业,于是来斫。开席于大路,厥利骤肥。土客竞效,各新其意,爰臻诸器焉。季 父大中壬申岁授陕。今自元和后往还京洛。每至稠桑,镌者相率辄有所献,以报 其本,迄今不怠。季父别业在河南福昌邑。下至于弟侄,市其器称福李家,则价 不我贱(然则其石以为诸器尤愈于砚)。
石钅敖饼
石钅敖饼,本曰彦饼,同州人好相彦,将投公状,必怀此而去,用备狴 牢之粮。后增以甘辛,变其名质,以为贡遗矣。
李环饧
苏乳煎之轻饧,咸云十年来始有,出河中。余实知其由,此武臣李环家之法 也。余弱冠前步月洛之绥福里,方见夜作,问之,云乳饧。时新开是肆,每斤六 十文。明日市得而归。不三数月,满洛阳盛传矣。开成初,余从叔听之镇河中。 自洛招致饧者居于蒲,蒲土因有是饧。其法宁闻传得,唯博囗军人窃得法之十八 九。故今奉天亦出轻饧,然而劣于蒲者,不尽其妙焉。
风炉子
以周绕通风也。一说形像烽火,名烽炉子,理亦近焉。
相思子
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其木斜斫 之则有文,可为弹博局及琵琶槽。其树也大株而白枝,叶似槐。其花与皂荚花无 殊。其子若笾豆,处于甲中,通身皆红。李善云:「其实赤如珊瑚」是也。
甘草
所言甘草,非国老之药者,乃南方藤名也。其业似蔷薇而无刺,其叶似夜合 而黄细,其花浅紫而蕊黄,其实亦居甲中。以枝叶俱甜,故谓之「甘草藤」,土 人异呼为草而巳。出在潮阳而南漳亦有,故备载之。
投子
投子者投掷于盘筵之义。今或作「头」字,言其骨头所成,非也。因此兼有 作「骰」字者。案:诸家之书,「骰」即「股」字尔,不音「投」。(《史记》: 「蔡泽说范睢曰:『博者或欲大投。』」裴注云:「投,琼也。」则知以玉石为 投掷之义,安有头骰之理哉?)
熊白舀
贞元初,穆宁为和州刺史,其子故宛陵尚书及给事巳下尚未分官,列侍宁前。 时穆氏家法切峻。宁命诸子直馔,愁不如意则杖之。诸子将至直日,必探求珍异, 罗于鼎俎之前,竞新其味,计无不为。然而未尝免答叱之过者。一日给事直馔, 鼎前有熊白及鹿,忽曰:「白肥而瘠相滋,其宜乎?」遂同试,曰:「甚异 常品。」即以白裹改之而进,宁果再饱。宛陵与诸季望给事盛形羡色,曰: 「非唯免笞,兼当受赏。」给事颇亦自得。宁饭讫,戒使令曰:「谁直?可与杖 俱来。」于是罚如常数。给事将拜杖,遽命前曰:「有此味,奚进之晚耶?」于 是闻者笑而传之。
生肝镂聚刂
今缕生肝肚,为饭食之一味,曰「生肝镂聚刂」言其细切如雕镂之义。一说 名「生肝虏胙」,言似胡虏祭之余胙,声讹故云镂聚刂也。凡诸饭食名号字,余 撰《变王子泉〈僮约〉并杂字》在集中言之详矣。所未该者,今之五味、詈、 龠、瓜、茄、及猪肉,俗谓之丑甲音者。而臆币甚夹字反是。字书内 「弃」字,音「丑猎」者,讹呼丑甲反尔。此字火旁,云下木,别有火旁世, 世下木,音士甲反。是沸汤渫菜字,其音「丑猎」者,义由暗龠也。
毕罗
毕罗者,番中毕氏、罗氏好食此味。今字从「食」,非也。馄饨以其象浑沌 之形,不能直书「浑沌」而食避之,从食可矣。至如不托,言旧未有刀机之时, 皆掌托烹之,刀机既有,乃云“不托」。今俗字有「饣孛饣乇」,乖之且甚。此 类颇多,推理证辨可也(元和中有奸僧鉴虚,以羊之六腑,特造一味,传之于今。 时人不得其名,遂以其号目之曰「鉴虚」,今往往俗字又加「食」旁,率多此类 也)。
阮咸
乐器有似琵琶而圆者曰「阮咸」大历中,愚之再从叔翁司徒公之镇滑也, 因与宾客会琴,话及斯乐,曰:往中宗朝,元宾客行中为太常少卿。时有人于古 冢获其铜铸成者献之,元曰:「此阮仲容所造。」乃命工人木为之,音韵清朗, 颇难为名。权以仲容姓名呼焉。于今未蒙佳号,况阮云:「昔贤岂可以名氏而号 乐器乎?」其形象月,其声合琴,目为月琴宜矣。自是知之者不以旧名呼。今人 以为李崖州在相日所号,非也。(《晋书》称阮咸善琵琶,此即是也。案:《后 周书》云:「武帝弹琵琶,后梁宣帝起舞,谓武帝曰:『陛下既弹五弦,臣何敢 不同百兽。』」则周武所弹,乃是今之五弦。明知前代凡此之类,总忍号琵琶尔。 又案:《风俗通》云:「以手枇杷,谓之琵琶。自拔弹巳后,唯今四弦始专琵琶 之名。」因依而言,则刘饣束所云:「贞观中,裴洛儿始弃拨用手以指琵琶」, 足是不知故事之言也。又因此而征今之五弦之号,即出于后梁宣帝之语也。而今 阮氏琵琶,正以手指,反不得占琵琶之名,都失本义也。)
琴甲
今弹琴,或削竹为甲以助食指之声者,亦因公也。尝患代指而旧甲方堕, 新甲未完,风景廓澄,授琴思泛,假甲于竹,聊为权用。名德既崇,人争彷效, 好事者且曰「司徒甲」。夫琴韵在乎轻清,且竹于自然之甲厚薄刚柔殊矣,况弃 真用假舍清从浊乎。盖靡知其由也。至如箜篌之与秦筝,若能去假还真,其声宛 美矣。(案,中容《乐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和问孟嘉此义,嘉曰: 以其渐近自然。」故知甲宜从真矣。)
茶托子
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既啜而杯倾, 乃以蜡环碟子之〔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 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 状焉。(贞元初,青郓油缯为荷叶形以衫茶碟,别为一家之碟。今人多云托子始 此非也。蜀相即今升平崔家,讯则知矣。)
坼封刀子
起于郭汾阳书吏也。旧但用刀子小者。而汾阳虽大度廓落,然而有晋陶侃之 性,动无废物。每收其书皮之右所下者,以为逐日须取文帖,余悉卷贮。每岁 终则散主守家吏。俾作一年之薄。所之处,多不端直,文帖且又繁积,胥吏不 暇剪正,随曲斜联糊。一日所由刀忽折,不余寸许,吏乃以应急。觉愈于全 时,渐出新意,因削木如半环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其书而之。汾 阳嘉其用心,曰:「真郭子仪部吏也。」(言不废折刃也)每话于外,后因传之, 益妙其制。
书题签
大僚题上纸签,起于丞相李赵公也。元和中,赵公权倾天下,四方缄翰日满 阍者之袖。而潞帅郄士美时有珍献,赵公喜而回章盈幅,曲叙殷勤,误卷入振武 封内以遣之,而振武别纸则附于潞。时阿跋光进帅麟,览盈幅手字,知误画,时 飞还赵公。赵公因命书吏,凡有尺题各令签记以送,故于今成风也。
门状 文宗朝以前无之。自朱崖李相贵盛于武宗朝,且近代稀有生一品,百官无以希取其意,以为旧刺轻(刺则今之名纸),相扇留具衔候起居状。而今又益竞以善价纸,如出印之字,巧謟曲媚,犹有未臻之遗恨。井丹、祢正平生于今日,其亦如是乎?
药忌
医方云:牛膝忌牛肉。余好穷物性,尝于冬日以牛肉裹牛膝,经旬肉药俱不 败,因知始创此论,意者徒以名类然也。即思《本草》云:「凫茨令人脐下常痛。」 斯堪绝倒。若尔,则王莽末南方饿掘食,何不东观书载,其多患脖脐气乎?牛 膝之忌,当由痔疾,不宜食雉肉。痔,风也。偶然此肉发动肠风而病,名与凫茨 同尔。
席帽
永贞之前,组藤为盖,曰「席帽」,取其轻也。后或以太薄,冬则不御霜寒, 夏则不障暑气,乃细色代藤,曰「毡帽」,贵其厚也。非崇贵莫戴,而人亦未 尚。元和十年六月,裴晋公之为台丞,自化理第早朝。时青镇一帅拒命,朝廷方 参议兵计,而晋公预焉。二帅俾捷步张晏等,亻事刃伺便谋害。至里东门,导炬 之下,霜刃飞。时晋公ム帽是赖,刃不即及,而帽折其檐。既脱祸,朝贵乃尚 之。近者布素之士亦皆戴焉(折檐帽尚在裴氏私帑中)。大和末,又染缯而复代 ,曰「叠绡帽」虽示其妙,与毡帽之庇悬矣。会昌已来,吴人巧,抑有结丝 帽若网。其巧之淫者,织花鸟相厕焉(近又染藤为紫,复以轻相尚)。
被袋
非古制,不知孰起也。比者远游,行则用。大和九年,以十家之累者,逦迤 窜谪,人人皆不自期,常虞苍卒之遣。每出私第,咸备四时服用。旧以纽革为腰 囊,置于殿乘。至是,服用既繁,乃以被易之,成俗于令。大中已来,吴人亦结 丝为之。或有饷遗,豪徒玩而不用也。
注悉偏提
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虽数十人,一樽一 杓,揖酒而散,了无遗滴。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而盖、觜、柄皆具。大 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论者亦利其便,且言柄有碍而屡倾仄,今见行用。
丞床
近者绳床皆短其倚衡,曰「折背样」,言高不及背之半,倚必将仰、脊不遑 纵,亦由中贵人创意也。盖防至尊赐坐,虽居私第,不敢傲逸其体,常习恭敬之 仪。士人家不穷其意,往往取样而制,不亦乖乎?(绳床,当作「承」字,言轻 赍,可随人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