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0500000006

第6章 远年回声(6)

我那时属于中年人,“右派”问题得到改正,刚刚恢复正常生活,虽然心里也犯嘀咕,怕再打成什么“小集团”,但比之老年作家要好,只是形式上有别年轻人。先是参加各种笔会,爬泰山、游承德、玩青田、走无锡、下云南、观三峡……,每次都觉得很开心。同伴中年长的如汪曾祺、林斤澜,年岁相仿的如姜德明、邵燕祥、蓝翎、阎纲、刘锡诚、林希,年轻的如张抗抗、叶延滨、林贤治、雷抒雁,我们都曾经一起出去过。退休后又与从维熙、蒋子龙、王巨才、舒婷、周明等,结伴到湖北、山西、江苏等地采风,那种感觉放在上个世纪,简直连想象都想象不出。

有次是去海南岛参加笔会,同行的李硕儒、徐刚、杜卫东,到了海南岛又遇到王朝柱,撒着欢儿地快乐了几天,很有点像旧文人“放浪形骸”。再后来学年轻人轮流做东,几个人一起喝早茶聊天儿,固定的有邓友梅、叶楠、张洁等,后来叶楠因病去世,我们这个茶局也就散了,只留下温馨美好的记忆。不过别的茶局依旧。

那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活动,通常是在养蜂夹道俱乐部,可以游泳看电影或其他娱乐,不愿意玩的就喝茶聊天儿。老会员至今说起依然有着怀念。近些年会员多了活动少了,一年一次的春节联谊会,就成了居京作家的盼头,到时文友之间相约见面,当作春节前一项正经事办。2013年作家联谊会未办,我接到好几个电话都说:“一年就这么一次聚会,中国作协还不搞了,今后见个面都困难。”说得有点凄凉无奈,却道出了人之常情。北京交通不方便,朋友间走动很少,电话短信有谊无情,哪能比面对面亲切。

不过,我还是有我的圈子,照样经常聚会不误。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凑一起,随便吃点什么就聊天儿,聊天儿是以王朝柱为轴心,听他讲近代历史的人和事。作家兼学者的王朝柱,写过诸如《长征》、《辛亥革命》多部影视,近百年的正史野史他都知道,他说得开心,我们听得高兴,常常是不知不觉聊得很晚。只是再没有聚会挨整之忧,这也算是这代文化人的幸运吧。

2013年3月12日

两座老校门

从网上查找别的资料,不经意地碰到故乡网站,忽然发现一帧老照片——“宁河县中学校”老校门。那朴实敦厚的样子,如同我家乡的土地,一下子勾起陈年记忆。同时让我想起天津市立中学,就好奇地在网上继续搜索,竟然又找到“津市中”老校门。这次的邂逅别提让我多么高兴啦,仿佛岁月并未流逝,我也不是七旬老者,依然是风华正茂少年。

我中学就读过两所学校,一所是河北省立宁河中学(现在的天津芦台一中),一所是天津市立中学(后改为天津一中),应该说,这两所当时的官立中学,在华北地区都是赫赫有名的,即使现在也都是当地重点中学。宁河中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天津一中也有六十多年历史,有这样厚重历史的名校,毫无疑问,会有许多历史故事和优秀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引为骄傲的资本。然而,比这更让我依依怀念的,则是这两所学校的老校门,它们如同饱经沧桑的老人,那张说不尽世态炎凉的脸面,什么时候想起来说起来,都会让我有牵肠挂肚的感觉。历史积淀深厚的学校,标志性建筑大都是校门,看过许多老学生的老照片,拍摄背景不是校门就是礼堂,可见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我痴情这两座老校门,其实是珍惜中学时光,只是年代久远忘却当年细节,记住的唯有学校面孔。

河北省立宁河中学,毗邻宽阔的蓟运河,老校门如同一张精美书页,铺展在蓝天绿苇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顶上加盖的半圆花饰,又增添了活泼的朝气,很能体现学校氛围。校名用浑厚的字体书写,有着浓重乡土文化味儿,悠悠书香弥漫在故乡。相隔半个世纪以后,我有机会回到故乡,特意造访了我的母校。现在校舍是一水儿楼房,比之几十年前平房校舍,当然要阔气洋气许多,只是当年模样荡然无存,特别是老校门不复存在,这所学校在我完全成了陌生,感情上并未引起任何波澜。

我在宁河一中读书半年,由于当时世事时局动荡,就跟随全家人移居天津,但是宁中对我的文学启蒙,却是终身难以忘怀的,在一篇回忆文学生涯文字里,我曾经这样写道:“芦台镇有条叫蓟运河的河流,不舍昼夜地流向远方,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常常地独自坐在河边,看随着水流远去的点点白帆,一种说不出来的莫名情绪,这时悄悄地袭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为宽慰自己,抑或是寻找欢乐,凭着一个孩子当时的想象,记忆中的文昌阁、红对联、枣树,以及孟旧窝村的田野、柴火、篱笆,都让我把它们串到了一起,统统地放在了这条河流上,在我的眼前静静地流过。别提多么开心多么惬意了。这大概是我用心写成的第一篇‘散文’。”这里说的静坐的地方,就是宁河中学旁蓟运河段,放了学我常常独坐那里,观赏着河景胡思乱想。

天津市立中学校址,原来是个英国营盘,老校门似是中西合璧,门的上端有个圆形标志物,写着“市立中”三个字,字体是美术字写就,远远望去像个大兵站立,那圆形标志犹是大兵帽徽。校舍也是兵舍改成的,屋顶都是洋铁皮铺盖,雨天能听见嗒嗒雨声。因为是英国营盘改造,体育馆、游泳池和操场,就比别的学校要宽敞得多。我从天津一中走出来,半个世纪再未回去过,听在北京校友们讲,现在也是完全变了样。顺便问了问那个老校门,据说早已经就没有了,我只能表示遗憾和惋惜。

如果说,宁河中学给了我文学梦想,天津一中则给了我文学实践,因为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是在天津一中就读的时候。在另一篇谈写作的文字里,我是这样写的:“真正想从事文学写作,是我写的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之后。老师告诉我,这样的文章叫散文,只要经常地写下去,慢慢就会熟悉了。经老师这么一点拨,我心里开了窍儿,觉得自己还能写,从此,就更加用心了,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发展。……这一段生活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然而对于人的一生,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如同一座房屋的根基,夯实了才会盖起高楼大厦。回想成年以后能够做点事,学会用笔倾诉心中的话语,就不能不想到中学时的日子,因为后来从事的职业,正是从那时起步的。”

这些年常常有机会跟中学生或文学青年在一起闲聊人生话题。当知道我失去过读大学机会,他们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如何看待未能读大学的事。我总是坦率地相告:读大学能够系统获得某种知识,有这样的机会当然再好不过,但是比之在大学读书更重要的是,一定不要荒度在中学的时光。一个人的品性形成和知识获得,往往是在中学时期夯实的。这算是我这个老中学生,不得已境况下的经验之谈。

我记忆中的这两座老校门,宁河中学的毁于地震中,我们没办法跟老天算账;天津一中老校门如何消失的,我没有问及过北京校友。几十年跟宁河中学无联系,学校如何考虑老校门的事,我自然无办法知道;天津一中北京有校友会,有人提议重建老校门,我明确表示不赞成造假古董。建筑跟动物一样有气息,而气息形成非一时之力,它是经过时光风雨陶冶,渐渐植根在躯体又释放出来,跟人有种天然的顺畅交流。这些年我走了许多地方,以假代真或改变原貌的“古建筑”,几乎随处可见却缺少气场。把这样的假古董留给后人,无论如何不是个好事情。

让我度过少年的欢乐时光,给过我最初知识的中学校,早从我的生命中渐行渐远。如今那承载着记忆的老校门,也都掩埋在历史尘埃中,让我这个这两所中学的学生,多多少少有些失落和惆怅。不过我还是要感谢这两所学校,他们把老校门照片放到网上,给予我的宽慰和欣喜似乎更宝贵更值得珍藏。不然岂不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吗?

2013年4月26日

同类推荐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 中国异体诗新编

    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
  •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本教材总结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提炼出学科基本常识中最重要的关键点,辅以较深入的研究性指导。本教材突破了以往比较文学概论教材过分理论化的缺陷,采用详实的文本和历史事件案例讲述,从而使内容丰富充实。本教材按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专栏,写作风格简明流畅,章节编排易读且更吸引人,力图在体例、内容和风格上有所创新,尽量做到简明而不简单,既保持知识性、学术性又灵活生动。
  • 史·诗:邱新荣历史抒情诗精选

    史·诗:邱新荣历史抒情诗精选

    邱新荣的历史抒情诗,像是一座没有墙的博物馆,从古老的神话时代开始,逐一呈现着人们熟悉的各种器物、人物、历史事件和积累着时间性的地点。这些诗篇的呈现又不同于博物馆,因为这些器物和人物都被诗的书写再次唤醒。
热门推荐
  • 绝色丹药师:邪王快滚开

    绝色丹药师:邪王快滚开

    她本是21世纪的金牌女杀手,却一朝穿越为纳兰家的废物,强势修炼,她助爷爷修炼飞升,叔叔也强势回归。心狠离去,却没有发现她早已沦陷在了某个男人的怀里。
  • 天降蚌女:上神,别玩我

    天降蚌女:上神,别玩我

    啊哈?穿成一只未化形河蚌也就罢了,竟还要被某妖孽欺压?未化形的某女,指着兽皮铺好的石头墩,谄媚道:“美男仙人,您请坐!”某男:“臀娇!”“……”命途是辣么的多舛,终于化了形……谁知,眼前这只邪魅美男竟如此“羞辱”她的长相。老娘形貌虽难赛西施,但好歹强过如花!勾唇目光直视美男某处,“铁杵都能磨成针,更何况你这材质是肉!磨合次数过多,只怕还比不过我这根小手指哦!”
  • 曦暗

    曦暗

    在这片神奇的大陆上,为着心中的那个由仇恨化为的执念,我努力提升自己,只求查出那夜灭我家门仇人,然后将其手刃。可当我站在这片大陆的巅峰,当仇人就在我的眼前时...你TM在逗我?!说好的复仇呢?说好的不死不休呢?说好的怒火胜过千万个太阳呢?梦碎了,神塌了,小爷我这辈子都不理你!下辈子也是!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花千骨之情难断

    花千骨之情难断

    花千骨死后,白子画被世尊逼着吃了绝情丹,忘记了花千骨。花千骨接管了神界,为帮助白子画恢复记忆而发生的故事~求收藏,求推荐(全文大改革!章节清空重新开始!内容不变!)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皮影戏(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皮影戏(阅读中华国粹)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相当长的历史内,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现在皮影戏被誉为“最中国”的卡通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 七月七日初晴后雨

    七月七日初晴后雨

    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我的脸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我依然记得,车站旁的街道上你的脚步声,轻盈舒缓。在那空闲的岁月里,我倚在门口,望着门前的河流,深秋的日子,微风送来一丝寒意,夹杂在柔柔的风中。缓缓的河流中你的微笑,时隐时现,和水一样温柔的你,在哪相遇的日子里点缀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让平淡而又无趣的假期再起波澜,那遥远的距离,那漫长的日子,都不在遥不可及。
  • 天道之轮回道

    天道之轮回道

    三千世界破灭,只求一线生机。至尊生死,只为一丝机缘。浩劫之前,人皇之子身死道消。浩劫之后,复活重生,重建新的天道轮回。
  • 重生功夫巨星

    重生功夫巨星

    一个三流的歌手,四流的演员,不入流的导演,重生异世,欲凭借脑海之中那些经典的歌曲,火爆的电影,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娱乐王国。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让他名动世界的不是那些歌曲电影,而是是他的拳头!明星会国术,谁也挡不住!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鬼扯!
  • 在那遥远之城

    在那遥远之城

    单纯无知的夏小遥踏上一趟神秘的末班公交车后,来到了一个她再也无法离开也无法离开的城市!那里,有着绝世美男,也有着数不尽的阴谋,只有智慧与力量才能让她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