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8100000002

第2章 朱说种种(1)

1.朱家父子

朱说(悦)是谁?就是范仲淹,准确点说,是青年范仲淹。怎么回事?请往下看。

范仲淹的生父名叫范墉,在范仲淹两岁时去世,遗存稀薄,所以想写《范家父子》无以成篇。

《山东通志》载:“朱文翰,字苑文,淄州长山人。端拱二年(989)进士。历任平江府(今苏州市)推官、秘阁校理、户部郎中、淄州长史等职。范文正公[1]之继父。”

《宋史》范仲淹本传载:“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范仲淹的二十八世孙范章,一九九八年写过一篇题为《谢太夫人传略》,披露曰:“谢太夫人,范文正公之母。公元九八九年生公。九九〇年公父病逝于武宁军(徐州)掌书记官任,太夫人扶柩南归,葬于天平山祖茔,居苏守义。九九三年义满,贫无所依,再适平江府(苏州)推官长山朱文翰,公亦至朱门,姓朱名说(悦)。文翰先配初氏[2]遗一子,太夫人又生二子,共四子。文翰先逝,皆归太夫人教养。……一〇一七年,太夫人命公复姓。”

综合上引资料可以大致知道:范仲淹两岁时丧父,四岁时随母改嫁至山东省淄州长山县(今邹平县长山镇)朱家,名叫朱说(悦)。此名使用了二十五年,至宋真宗天禧元年,即公元一〇一七年复姓归宗,这才正式称为范仲淹,时年二十九岁。算一算,范仲淹与继父朱文翰维系父子关系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也就是说,范仲淹从一个懵懂幼儿成为一名青年官员,那是继父朱文翰看着长大、辛苦养育并一手栽培的。那么,写一段《朱家父子》,理应大有说头。

关于朱文翰,存世的可靠史料不多,仅见于《山东通志》《长山县志》《朱氏族谱》等,而且记述极为简略。世人多无后眼。那时有人料到其继子范仲淹日后将是一个传世名人,必定会大记特记朱文翰。不过,要说朱文翰与范仲淹有缘,说朱文翰对范仲淹的成长、读书、立志、成功大有影响,还是有史可查、有迹可觅的,褒一个“父子情深”,亦不为过。

对于这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来说,公元九八九年很有意思。这年阳春三月时光,朝廷春闱大比,朱文翰高中进士。据洪迈《容斋随笔》记载,这一年共中式进士一百八十六名,“前两名陈尧叟、曾会至授光禄丞、直史馆。第三名姚揆以下,皆授防御、州府推官”。由此知道朱文翰得授平江府推官是可信的。到了这年的灿灿仲秋,农历八月初二日,范仲淹在徐州呱呱坠地。一升一生,春秋相望,竟在同年,不也稀奇乎?

《长山县志》载:朱文翰在平江府推官任期之后,“台试馆职,授秘阁校理”。不料多年之后,他的继子范仲淹也得到了这个职位。秘阁,是中国宫廷藏书之处。自晋、南朝宋至隋、唐,皆设有秘阁藏书,北宋沿唐制设三馆,改弘文馆为昭文馆。到了大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宗时,新建昭文馆、集贤院、史馆,总名为崇文院。就在范仲淹出生前一年,于崇文院中堂设秘阁,选三馆善本图书及书画等入藏,藏书最为完备。设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管理秘阁事务。秘阁校理这个八品、从八品的小京官,虽说与州府推官品级差不多,但能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工作,那地位可就大不一样了。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在王安石“元丰改制”之前,三馆及秘阁,由“首相、副相领之”,四局设官,谓“馆职”,皆称“学士”。“其下则为检讨、校理、校勘”,品级虽低,“地望清切,非名流不得处”。所以,父子俩能到这一步,已然进入名流之列。不过,现在也有人认为,朱文翰尚不足称“名流”,做秘阁校理有待商榷。那就是考据家的事了。

看来,父子俩天生有奇缘,而血缘不是问题。事实亦如此,就朱文翰对继子“既加养育,复勤训导”[3]的恩情,或者范仲淹对继父的回报,其父子亲情,绝对超过许多血缘父子。

2.打开眼界

朱文翰一生为官,都待过什么地方?史料记载多不详、不确。除却平江和京都汴梁(今开封市)外,根据朱文翰三十世孙朱鸿林的《范仲淹与邹平》记述,朱文翰“后被贬出京,曾知宿州、池州、安乡等地,又摄河中府事。景德元年(1004),出为淄州长史。大中祥符二年(1009)迁平江刺史,宋朝刺史已为虚衔,可不必到任,这时朱文翰也已年迈多病,因而便解组归田了”。这么说来,他还涉足过家乡山东之外的安徽、湖南、山西等地。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规定:官吏三十月为一任,有四个任期。朱文翰为官二十年,宦游这些个地方倒是可能的。这里想说的是,不管他跑过哪些地方,大都带着继子范仲淹一同“宦游”。也就是说,范仲淹有幸跟着继父朱文翰游历天下,眼前异地山河,别样风光,心中触景生情,万般感受,在一个人记性最好、求知欲最旺盛的青少年时期,无形中增广见识,开阔眼界与胸怀,于铸造性情人格至为重要。

世人从来拍案惊奇,范仲淹一次也没有去过岳阳楼,何以能写出绝唱《岳阳楼记》?也许从他儿时的安乡经历中,可以品出丝丝缕缕。朱文翰曾经宦游湖南安乡县,至今虽然还有人予以质疑,但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均认定属实。笔者前不久在安乡县大海捞针,终于访到民间学者周仲元老先生,刚一见面,望九老人激动难耐:“谁说范仲淹没来过安乡?我研究了大半辈子啦!”说着,老人极潇洒地亮出一本自己写的书——《陶然集》。他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探幽烛微,正论反驳,把范仲淹在安乡讲了个不容置疑。

周老先生的认定大致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学童朱说随同继父朱文翰来到安乡。继父公务繁忙,安排继子寄读于兴国观村学,交由司马道士照顾,约三年后随“朱知县卸任而去”。将近二十年后,朱说中进士,做了官,奏请朝廷复姓归宗,改名范仲淹。此等大新闻传到安乡时,官民一体欢喜,司马道士和朱说学友尤其高兴,就将兴国观村学改为“范仲淹读书堂”,又画像又题字,以此激励在读学童。

你若问真有此事吗,立马有钦差大臣范处义作证。范处义是范仲淹嫡裔,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秋九月”,以“持节荆湖北道,环湖之十有五州”钦差大臣的名义,来到安乡巡视,在知县刘愚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范仲淹读书堂”,“确认无误,捐资重修,次年修复,由澧州州学教授王仁撰《重修范文正公书台记》”。周老先生发问:“作为钦差大臣,他不考证确切,敢随便冒认先祖遗迹读书堂吗?那可是欺君亵祖不忠不孝之大罪!”

安乡,汉唐古邑也,位于洞庭湖区西北部,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岳阳,同样守着“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想想吧,一个天性聪颖早慧的朱说,几年间就守在那里,每日的湖光水色,朝晕夕阴,日星隐曜,樯倾楫摧,气象万千……他能不入心浸神,无形中成为一种“生活”沉积吗?日后成了范仲淹,再凭借坎坷一生的生命感悟,写出“悲怆”式的《岳阳楼记》,当不足称奇。《岳阳楼记》到底写出了什么?后面将有专章述及。

如此看来,继父朱文翰把范仲淹带来安乡,对日后撰写《岳阳楼记》大有裨益;带他“宦游”全国各地,对他长成一腔家国胸怀居功非小!

3.在继父身边读书

读书,对青少年读书人来说,自是必修第一课程。

考察范仲淹青少年时期读书经历,大致分两种情况:二十岁之前,是在继父“复勤训导”下读书求知;二十岁之后至科举成名前,则全凭自觉苦读。

这里先说在继父朱文翰身边读书的情况。

宋真宗作为皇帝,虽然用不着通过考试求功名,可也懂得读书之重要,一首《励学篇》,比他的皇帝名头还传得广远。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朱文翰在真宗朝科甲成名,一生为官,自然深知书的妙处,这才对继子“复勤训导”,使他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可惜这方面的史载几近阙如,颇难给朱文翰的这份功劳作注,只能从一些传说中找找旁证而已。

青阳“读山”。安徽青阳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南倚黄山,北枕长江,山灵水秀,气候宜人。唐代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文人墨客揽胜吟唱,在此留踪留名。据说朱文翰知青阳时,范仲淹随任在城东长山[4]读书,后人把长山改称“读山”。范仲淹逝世一百七十七年后的南宋绍定二年(1229),当地人修建了范文正公祠堂,当时的池州太守丁黼,写了《池州范文正公祠堂记》。

顺便一说,滕子京墓居然在青阳城东新河镇光荣村金鸡岭下。他是洛阳人,为何要安葬于此?根据一些史料说,范仲淹中进士后,曾偕同榜好友滕子京到自己读过书的地方游玩怀旧,滕子京一下就喜爱上此地的山水之美。滕子京后来被贬为池州榷酤[5]期间,又邀好友范仲淹到池州游玩,二人上九华、游秋蒲,再览贵池、青阳风光。明万历《青阳县志》载有滕子京所著《九华新录》《九华图》为证。就是在这次游历中,滕子京流露出百年之后希望魂归青阳的愿望,并把年迈的父亲和滕氏家族陆续迁入青阳。庆历七年(1047),五十八岁的滕子京病逝,家人遵其嘱,将他安葬青阳。明万历《青阳县志》载有范仲淹所作《宋滕子京墓志铭》:“诸子奉之丧,以某年月日,葬于青阳邑东十里之金龟原,而乞铭于余……君昔有言,爱彼九华书契”云云。

秋口读书。景德元年(1004),继父朱文翰调回故乡做官,出任淄州长史。十六岁的少年郎范仲淹依然跟随继父,被安排在秋口读书。据说李丛昕先生实地考察过,秋口又名秋谷,古属益都县颜神镇,今属淄博市博山区颜神镇。这颜神镇可大有来头,与景芝、张秋并称“山东三大古镇”。其得名与凤凰山下的孝妇河直接相关,孝妇河又连着一个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说是齐地孝妇颜文姜年轻守寡,依然孝敬公婆,精心侍奉,每天远道挑来甜水,不以三九严寒、盛夏酷暑而中断。终于感动上天,将灵泉生于她的住室。然而婆婆不善,见她不再挑水,却天天有水,心生怀疑,找借口将儿媳打发出门,进房探秘,无意间揭去灵泉上的盖儿,泉水喷涌而出,流成孝妇河。唐天宝年间,有人建起一座颜文姜祠,称为“孝妇庙”。宋神宗熙宁年间,有人考证说她是孔子大弟子颜回的后代,从此被朝廷封为“顺德夫人”,赐额曰“灵泉庙”。哈,挺神乎其神的。不过颜神古镇有件事千真万确:《颜神镇志》是中国最早的镇志,也是山东三部古镇志之一,所谓“镇之有志,自颜神始也”[6]。

范仲淹的秋口读书处已不可觅,但有一座范仲淹祠,坐落于东关外、荆山下。可令人迷惑的是,山东省情网中的山东省情资料库在此表述道:“相传颜神镇是范母谢氏的娘家。范仲淹两岁时父亲故去,随母改嫁到今邹平朱氏家中。因在朱家常受虐待,遂来颜神荆山寺读书。后人钦佩他的政绩和节操,便在他时常驻足的泉边建祠祀之。范公祠山门北向,是一组以范泉为中心的古代建筑群。二进院落,建筑二十余间,布局合宜,错落有致。范泉位于院落中心,泉池长六点七米,宽五点四米,深二点六米,青石砌壁,周护石栏,东栏板上刻篆书‘范泉’二字。泉自底涌,水流分三股流出。池北有范公祠、范公亭。池西有石影壁,中间正面镌‘山高水长’四字,系明天启五年(1625)淄川名士张中发书。范公祠依山势构筑,始建年代无考。”这可就语惊四座了,且与继父朱文翰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知有何真凭实据。不过既是“相传”,那就不好说了,宁肯信范仲淹是跟着继父读书来这里。

再来最后一个“传说”。传说范仲淹在秋口读书时,有一天,与几个学友外出散步,走进一座寺庙,求签问卜者甚众,说是灵得很。已然长成青年朱说的范仲淹,对自己前程很用心,便求签问卜:

“我日后能做宰相吗?”

签答:“不能。”

再问:“那我能做良医吗?”

签答:“不能。”

十七岁的少年郎不免有点郁闷,但内心却是不大服气,决心要更加刻苦地读书,不实现“不做良相即做良医”的抱负,绝不罢休。

景德四年(1007),年老多病的朱文翰辞官回家。此时,十九岁的青年学子朱说尚难展翅单飞,只好退守家中自学。顺便说一下,朱家祖宅并不在有些人说的什么朱家庄,而是河南村,现在改为范公庄。《朱氏家谱序》说得清楚:“我朱氏世居长邑[7],北宋以前不可得而详也,故尊刺史公[8]为始祖。”“吾族根柢于陵,非迁发可比。……自北宋刺史公居孝河南。旧有族谱,缘世代递更,兵燹相循,遂失落无传……惟世居河南者,尚可追溯原委。”村名河南者,盖因位于孝妇河南岸也。笔者不久前进村实地考察,虽已改为范公庄,但在村学斑驳旧门牌上,依稀可辨“河南村”三字,拍照存记。

4.关中游学

且说范仲淹随继父朱文翰退守田园,在家里读书自学。

同类推荐
  • 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

    本书回忆了汤翠芳同志与其丈夫宁夏大学老校长吴家麟先生相携相伴的一生,包括“师生情缘”、“祸从天降”、“塞上琐记”、“在劫难逃”、“否极泰来”、“叶落归根”等部分。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1)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本书记录了陈独秀传奇人生,内容包括:青年时代、上下求索、辛亥风云、创办《青年杂志》、北大文科学长、五四运动前后、创党、广东教育委员长、加入国民党等。
  •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热门推荐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都女校男保安

    花都女校男保安

    最强兵王借调国安,卧底女校执行任务。
  • 我就是要你

    我就是要你

    “你说我就是要你。”“可是你有没有问过我的要不要你?”“你跟我的闺蜜暧昧,却说要的是我,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吧!”他是天才型总裁,是集团的希望,也是公司矛盾的源头。她只不过是一个小职员,却因为一句话而改变了一辈子。因为公司的内斗,她被牵扯进去了,闺蜜间的情感,抵不过男女间的暧昧。没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要与不要,就在一念之间。小绵羊也有骚狐狸的一面。
  • 霹雳之气运掠夺

    霹雳之气运掠夺

    穿越到汇聚无数武侠的武道世界,刘昊携带霹雳游戏系统强势崛起,武学卡修炼万神劫、九阳天决、武君绝学、阎王绝式等等,召唤卡召唤素还真、一页书、苍、帝如来等等强者相助,建立魔吞不动城,魔吞天下,不动如山,策鬼令现,天下臣服……
  • 无尽大英雄

    无尽大英雄

    你看见我的小龙了么?路人甲颤抖的指着少女背后:“你说的是那个么”。(英雄们的战斗和日常)
  • 兔子的恋爱世界

    兔子的恋爱世界

    传闻中当红巨星组合AMN的殷彩,不仅得到粉丝青睐,更使得同组合的两位美男成员悉心照顾,甚至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殷彩,你是我的女人……」「不不不!我是男人!」某殷拼命摇头否定。「是吗?那就让我证明看看,你到底是女人还是男人。」某殷哇哇大叫,却被他以唇堵住了声音,只剩下细碎的娇吟和深沉急促的呼吸。隐藏身份加入组合,携带着更大的谜团。就在幸福临近的时候,危险也接踵而至。比幸福更大的危险炸弹,藏匿在暗处。是谁在黑暗中,监视着他们,在最完美的时刻,上演一场最华美的危险【周六周日双更】
  • 中国队崛起

    中国队崛起

    邹国林国家最出色的后卫,荣获中国先生,亚洲先生双重荣誉,他的梦想是在打进世界杯并且取得好成绩,现在的国足的状况很难实现,他放弃了运动员的身份创办了足球学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足球精英。本故事写着,他和他第一批学生如何成长,如何成为足球精英,如何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什么是中国足球。参加的赛事:北京初中联赛,北京高中联赛,全国高中大赛,各国邀请赛,18岁以下世界杯亚洲杯以及世界杯支持别的国家,他国的俱乐部,不如支持我们中国自己的足球队。新人作者需要各位的点评,谢谢各位可爱的球迷们。
  •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

    本书打破以往枯燥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活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在短短21天内就培养一个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除了“21天训练方案”外,还有评估方案,使您科学见证训练效果,每个习惯还都配有“主题延伸阅读”,是一篇篇连续剧般的班级小故事。您的孩子是他,还是她,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她”,相信通过本书您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本书是我国中小学实施德育计划的首选方案。
  • 傲世法神

    傲世法神

    末法时代,魔法的绚丽之光已熄灭百年。大陆南端,战争的烽火映红天际。冰与火的交响,雷与电的碰撞,只有王者的传奇,才能傲立天地之间,或者铭刻丰碑之上。
  • 星落九千

    星落九千

    荒芜的情,无情的剑,泪落九千。生命中的努力只为追逐你以离去的步伐和我始终如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