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庙”落成的那一年,张静江专程从上海来到了莫干山。这时候他的腿早就不能一跛一跛地走路了。他总是坐在藤椅上被人抬着走,拜佛的心却是极虔诚的。第一次在“黄庙”参禅,他们专门从西藏请来了一个活佛。据说西1916年,经张静江提议,张静江、许萦智、蒋介石在上海焚香换帖,义结金兰。从此张静江更以里兄的身份对蒋介石备加关照,而蒋介石也对张静江颇为倚重。后来蒋介石当上了黄埙军校的校长后,张静江很快成了他右派的核心人物之一,成了他的灵魂。张铮江也由此担任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国民政府主席等职。
藏的活佛很灵,使张挣江忽然大彻大悟。大彻大悟的张静江,最后还要为莫干山办一件亊:造电机。然而终因黄郛的反对没有成功。
1935年8月印光法师到上海,张静江专程登门拜访。这一访使他真正找到了空门之中的归宿。1937年日本进犯南京,张静江全家从上海乘轮船至香港。1938年8月他们离开香港赴欧洲,继而前往美国纽约定居。
在纽约张静江默默地度过了四五年时间。然而这个命中注定苦于奔波、喜欢劳碌的人,在他65岁(1942年12月)又干出了一件展惊世界的大亊,这大亊便是他在纽约的寓所里,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国际社团同盟”大会,该会旨在向各国政府呼吁和平。美国、法国以及南美各国国际社团代表出席了会议。张诤江被推选为大会主席,由李石曾代为主持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主持了闭蒂式。这是张静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享有在国际上从亊公众亊业的荣耀,也给他一生划上了一个最辉煌的旬号。
写到这里,我真的被张静江的人格力量与超常的魄力和才干感动了,他好像进入了我的心里,使我晚上都能在梦里遇见他。
他在68岁那一年因痼疾双目失明了。双目失明的他在听到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时,感到一阵由衷的欣慰,毕竟他念着祖国的故乡,但不知道他有没有念着荚干山的这栋静逸别墅?
1948年5月,蒋介石就任总统,聘他为总统府资政。可这时候的张静江身体已一天不如一天,这个官位对他来说已没有什么意义了。
1950年9月3日,张静江病逝于纽约,终年74岁。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蒋介石等都纷纷电唁,并给遗属汇寄治丧费。蒋介石也许有愧于对张静江晚年的冷漠,强忍着失去大陆后的苦痛,亲自为张静江主持追悼会。9月16日,台湾“国民政府”还对其明令褒扬。6年后,张特江80诞辰纪念会上,蒋介石又为其题词:“毁家纾难,以从亊革命,踔厉无前,以致力建设,侠骨亲情,高风亮节,一代典型,邦人永式。”这也是蒋介石对张静江的补偿与回报,但无论如何张静江死后确实极一时之哀荣,也算是一“不错的结局了。
秀野侍翁,念故山、十年乘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在莫干山拥有别墅的各式各样人物中,我始终认为只有周庆云与莫干山最有情缘,他也是最有文人气的一个人。他不仅在1927年第一个编着了《莫干山志》而且还出资整修剑池、芦花荡景点,并筑灵鹊亭、天池亭、游泳池,还在剑池潫布流经之石壁亲书”剑池“二字,在上流石上刻篆文”周吴干将莫邪夫妇磨剑处“等。他不愧为光绪时代的秀才,秀才原本都会做个或大或小的官,可周庆云放着个”附贡授永康县教谕,例授直隶知州“的官不去上任,却做起了生意成为着名的儒商。当然周庆云成为着名儒商‘绝不是偶然的。
1864年周庆云出生于湖州南浔的时候,其生父周昌大和养父周昌炽以及叔叔周昌富已经合资在上海集贤里开设周申昌丝行,并在南浔开设周申昌丝号,从而形成了在南浔收购土丝后,运沪直接售与洋行的外贸通道。这就是他们发家的开端。后来由于养父周昌炽懂英语与洋庄贸丝得心应手,成为上海着名的丝通事,很快致富。这期间他们还创制了一种”辑里干经“,此因他们率先对辑里土丝的改良而得名。客观上讲由于他们的改良,促成了湖州丝业的发展,使辑里湖丝名扬海内外。
然而到了周庆云这一辈,使他成为儒商的是盐业与丝绸业。应该说周庆云有官不去做,乐意为亲家公(张静江祖父)张颂贤襄理盐务,并成为得力助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1905年,周庆云被选举为权势最大的嘉兴所甲商,成为浙盐权威人物,在全国盐商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1911年周庆云全家迁沪。1914年周庆云在上海成立苏五属盐商公会(苏州、松江、太仓、常州、镇江)被选举为会长。1915年周庆云辑《盐法通志》100卷梓成。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全书分疆域、法令、场产、引目、征榷、转运、缉私、艺文、杂记十类,上溯周泰,下迄淸,被盐业界称为”借公之着,宽而能严,国课既裕,商润亦滋,人无淡食“。
1923年已经完成《盐法通志》的周庆云,来到莫干山重建从洋人手中买得的别墅,并取名为”蘧庐别墅“,即如今编号为69号的别墅。这之前周庆云已有儿子周健初和侄儿周佩箴在1921年建筑的42号别墅、43号别墅和1922年建筑的80八别墅、808别墅。于是周庆云1923年夏天住进了莲庐别墅。没想到他这一住,就与莫干山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因为他平时虽从事实业,但雅好吟咏。1913年曾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以诗为主的”凇社“文学社,参加的有吴昌硕、郑叔问、刘承干等名流,周庆云被推选为社长。
莫干山景色怡人,翠竹遍山、清泉竞流让周庆云大发诗性。他写过不少诗,还纂辑过浙江及南浔的诗文资料,如:《历代两浙词人小传》(16卷)、《续历代两浙词人小传》、《浔溪诗征》(40卷,补遗1卷)、《浔溪词征》(2卷)、《浔溪文征》〔16卷〕、《浔雅》(18卷)等多种。
也许在风景旖旎的莫干山容易触发灵感,周庆云于1926年又在莫干山建筑了如今编号为70号的”六月息园别墅“。从此周庆云只要夏天居住在莲庐和六月息园里,就会写些什么和编纂些什么。他写过《蘧庐漫兴》、《莲庐续咏》等诗文。1925年他开始编纂《莫干山志》,《莫干山志》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他住在莲庐别墅里完成的。应该说周庆云是个在商场和着书立说方面都很优秀的人物,他那种亦商亦文的生涯,使他得以不断在实践中获得灵感而着成文章,仿佛我们现在的文人下海,一方面在商海拼搏,另一方面也照样一部一部写出书来。我对经商的文人蛮佩服的,他们能以商养文,为文学干些实亊。
周庆云好比是文人经商的祖师爷。他因为经商,才能积极参与莫干山旅游疗养事业的开发。周庆云积极支持和投资由汤寿潜与刘锦藻发起创办的浙江铁路公司,参加浙江拒款保路活动,反对淸政府以向英、美商借款为由,出卖苏沪甬铁路和浙赣铁路之权,并成立”拒款会“、”铁路保存会“。每逢开会,到者都有万余人,周庆云被推为议长。1907年为抵制外国银行侵占金融市场和开发地方经济,由浙江铁路公司董事会发起,在杭州创设浙江兴业银行,周庆云是大股东之一。
周庆云虽没有做过什么官,但对从亊正义的事业却亳不犹豫。1916年他发起并投资开采长兴铁矿,与王家襄、沈灏等成立了长兴矿业公司、大兴矿业公司、阜兴铁矿公司,并发起赞助长兴合溪、江西安福二煤矿。这期间周庆云已由盐业拓展开了丝绸、银行与煤矿等行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商人。
大商人周庆云在民国初年成为丝绸工业巨头之一,并不是因为祖上的”辑里干经“,而是他把部分盐业利润转化为工业资本,重点兴办了丝绸企业。1914年2月周庆云为抗外货,在杭州投资3万元独资创办了天章丝织厂。1921年周庆云在天章丝织厂增设缧丝部,购置意大利坐缫车32部,到了1924年扩充到172部,增加长摇车52部并设立自己的茧行,实行茧、丝、绸一条龙生产经营管理。到了1930年,天章丝织厂成为杭州三大丝绸企业之一。
然而周庆云除了在杭州开设丝织厂,同时也在湖州和高兴开办丝织厂。1925年周庆云接办湖州大通丝厂,后改为湖州模范丝厂,聘请赴欧美考察归国的南浔人李佑仁任经理,创制”棋范“牌厂丝,质量甚优。这是周庆云在湖州做丝绸生意尝到的甜头。1925年6月,他又投资10万元在嘉兴北门塘汇镇塘湾桥开办厚生丝厂,有丝车200部,其中意大利直缫机120部,脚踏木制丝机80部。
周庆云在丝绸行业做得得心应手,先后筹组了虎林公莲麻别置114091司出口部,直接经营出口业务,并派员赴法国里昂加入万国丝商公会,后来又在意大利米兰和美国纽约设立代理。
于是,虎林公司很快成为当时中国丝绸业对外贸易最具优势的一家大企业。
然而1928年周庆云与儿子周延仍〈字健初广并不是以丝绸工业巨头的身份成为上海总商会会员的,而是以上海盐商的身份。因为这一年周庆云为抵制日货,还在上海浦东设立五和精盐公司,行销地点为各省通商口岸,并在汉口、九江、沙市、安庆、芜湖、上海、长沙及杭州等城市行销制盐。
如果说盐业、丝绸业是周庆云商场上的主要事业,那么修筑莫干山别墅、疗养院就是周庆云开发旅游的另一门事业了。1932年已经68岁的周庆云,在莫干山建成了肺病疗养院。它占地20亩,病房以及一切器具均仿效外国疗养院采用最新设备。凡患肺结核、神经衰弱或贫血者皆可入院。
疗养院还设置了特等、头等、二等、三等各病房,设吴昌领题写的《英干山志》封面施诊、施药二部;建立以后成效卓着。院长由周庆云的侄儿徳国医竽博士周君常担任,其他医生也都聘请国内名医,使疗养院达到一流水平。这不愧为周庆云在晚年一”[’极有意义的创举,也表明了他与莫干山的情谊与日俱深。
然而,建成后的莫干山疗养院,周庆云一天也没有住过。因为1933年秋,周庆云忽然感到身体不适。虽然他心里牵挂着莫干山疗养院,终归不能来回奔波了。周庆云只好病卧在上海的寓所里,周健初夫妻日夜陪伴在父亲病榻前。有一天周庆云拿出自己在病榻上拟好的一份文化名人和南浔人的名单,请儿子去找那些名人写悼词或悼诗,还特别关照请章太炎写一篇墓志铭。儿子起先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但见病重的父亲固执要求,便答应了下来。
后来周健初四处奔波,各位名人也答应写好后即送往周府。章太炎是浙江余杭人,与周庆云为莫逆之交。他认为周庆云的基志铭非他莫属,当下就满口答应。
由于周健初的尽力和各位名人的相助,周庆云的愿望果然在十天内得以实现。这使周庆云很高兴。于是他又吩咐儿子将悼词悼诗汇编一册,墓志铭另编一册,还有一册是年谱,一册是收藏物,然后去印刷厂印刷装订成四册一套。惟有年谱中周庆云的去世之日,待周庆云去世后再填写上去。一共5000套,每套书的封面上印“周庆云讣闻”
不去匡庐上莫干,修篁似海绿阴闲。风来澎湃千重浪,云下机崩百丈滩。老境更钡新岁月,故乡况复好溪山。剑池芦荡依然在,且自悠悠试往还。
没几天,《周庆云讣闻》很快印好了。周庆云抚摸着这套书,浓浓的书香味使他激动不已。这里面记录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对社会还是有所贡献的。他感到满足,似乎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放下了。于是他头一斜,便倒在了床上。这日正是1933年12月7日,周庆云终年69岁。
周庆云与世长辞后,有数以千计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场面很热闹。尤其是每一位吊唁者都能得到一套《周庆云讣闻》,这四册精美的书是前所未有的“讣闻”独创。于是消息越传越远,吊唁的人络绎不绝,连不认识周庆云的人也来参加吊唁,他们为的是得到一套《周庆云讣闻》。不到3天,5000套讣闻全送完了。这足以安慰周庆云的在天之灵。周庆云临终前说:“一生办的实业,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将成为过眼烟云。但等身的着作,只要不失传,将会长期流传下去。”